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后感 > 地图 > 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后感

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8 来源:互联网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暑期里我看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本书作者孙云晓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培养一个真正的人》集中展示了孙云晓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为我们培养和教育儿童成人成才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是一本非常适合广大父母和教师阅读的好书。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奇百怪。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织成的网精密程度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可这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有一个事例好多人都耳熟能详,即外国人的孩子摔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父母一般是不过来帮忙的。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会飞速赶来,心疼地把孩子抱起来。专家推测:中国青年至少比西方青年晚独立5到10年!此外,全中国的父母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许多人却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显然,父母关心孩子的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健康,再次才是思想品德。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教育专家孙云晓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依据所掌握的客观事实,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即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这是父母和老师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而培养真正的人,应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习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书中围绕着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这一主题,对习惯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刻,最佳时期。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和有效途径。书中所强调的习惯主要是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其中做人的习惯起关键作用。健康人格的基础是需要基石搭建的,基石就是爱心、诚信、责任心、自信心。道理并不深奥,那就是:拥有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因为爱,世界才存在;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少年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让人们认识爱心、诚信、责任心、自信心的内涵,书中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加以佐证,读起来简洁明了,容易入脑入心。

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是少年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春天。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就如同播下了春天的种子,播下人类的文明,播下世界的希望。只要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做人的问题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书中总结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作者认为,培养习惯主要有四个原则与方法,即尊重儿童的权利;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重在培养人格化学习习惯;尊重规律,讲究方法。这四个原则与方法是有机的整体,互为条件,融会贯通,只要坚持去做了,定会有所收获。读到这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深体会到肩上所负的责任之重大。长期以来,我都担任低段的班主任,低段学生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纪律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扎实细致,加强训练。比如说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我又分为作业习惯、上课习惯、课外预习复习等习惯。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位。其次是督促检查,表彰及时。比如在对纪律习惯的培养中,分为课堂常规的培养、课间活动的纪律、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等方面。我利用“教师节、国庆节、老人节、妇女节、植树节”等一些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教育;利用学校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我又经常在晨会课、班会课向学生反馈他们一天中的表现,谁表现好,我就及时在班级中进行表扬,并在表扬栏中为他们贴上小苹果,让这些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句话的份量究竟有多重,可能不同的人对这句话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曾几何时,追求分数的高低是我对教学的唯一追求;曾几何时,学生获得的奖项是我开展活动的唯一目的……如今,作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将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对我的鞭策,我将以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追求。只有培养出真正的人,从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做起,我们的学校才可能再上新台阶,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我们的民族才有发展壮大的希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一)

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培养人,这么多年来,一批批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到底我们培养的人算不算是真正的人,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带着这些疑问,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读后颇有感触、很有启发。书中内容都在阐述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怎样培养人在精神上的丰富,思想上要充满信念、和有崇高道德、要善于忠实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

书中还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生动的故事,他娓娓道来,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 "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呢 ?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要做到这种让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享受到欢乐和幸福。于是,我想到了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差生难教、老是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分析过的作业还是仍然要错、同学之间相互吵架惹是生非等等。但作者的一句话:"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激醒了我。是啊,谁都从幼年走来,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呀!我们会常常觉得学生们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有点不可理解。所以,我们有时会表现出不满或愤怒,甚至会采用训斥和惩罚的办法。却少了一份慈爱和宽容。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二)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学校,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子。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三)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著作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并且一语道破了原因:"如果孩子没有生活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是的,教育应当使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同时教育并不是万能,它不能保证一个人不受他所生活的那种环境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觉得,"一旦孩子的心灵遭到了不幸,我们就应该记住: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首先应让他平静、安宁,帮他解除痛苦、不安和忧虑,然后给孩子带来生活的欢乐。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

这只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其中一个故事,还有很多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原来学生该这样教。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挚诚关怀。"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不禁汗颜。在我们身边,有哪个孩子会发出"仙鹤是蔚蓝色的"这样的惊叹!当孩子遇到不幸时,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地付出我们的关怀,解开他们的心结?还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当她知道有人把她的洋娃娃放在露天下,而且被雨淋透的时候,她一晚上没睡,不言不语也无泪,在默默地痛苦着。如果孩子孤独地忍受着自己的不幸,没有同情和怜悯,那他的心灵就会长期被一层冷漠的冰壳所覆盖。

平时我们还能经常看到教育者无能为力地摊开双手说:这个孩子是不可救药了,什么方法对他都不起作用了。苏霍姆林斯基对这样的行为甚觉奇怪,同时又觉得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在这个难以管教的孩子身边,没有人给他以启迪,同时也没有人向他道出真谛的话语,他们的行为并未作为人类之美使孩子惊奇、赞叹。"是啊,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正是孩子身边缺乏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教育力量吗?不正是缺乏有人向他道出真谛的话语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是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一生的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尤其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教师们,在这座纪念碑面前,可以聆听到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许多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部教科书——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愿更多的人能读到它!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1000字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 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作者:平湖市实验小学 606班 沈睿思 指导老师:陈燕

暑假里,我读了许多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非《明朝那些事儿》莫属。

在整本书中,最精彩的就是描写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片段了。我读了三四遍,可还是意犹未尽,百读不厌。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后来,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朱重八的父母都死了,却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为了生存,朱重八到皇觉寺做和尚,讨饭吃。可是,命运之神不甘心让他过如此平淡的生活,一封信使他不得不跟着好朋友汤和造反。接着,他经历了无数磨难,终于打败了强于自己数倍的对手,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坐上了属于他一个人的宝座。

我佩服朱元璋,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在困难面前,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终于从一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死去却无能为力的孩子,被别人欺负却只能在角落默默流泪的杂役变成了一个能勇敢面对一切挑战的勇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朱元璋更是一个智慧的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军事天才,找到敌人的缺点,毫不留情地给予致命的打击。所有的人都只能是他的手下败将,他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那段辉煌历史。

读完全文,掩卷深思,我觉得真正的勇者应该是一个懂得坚持的人,他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直到成功。美国的著名影星史泰龙就是这样的一位。他年轻时贫困潦倒,但他想当演员。第一次尝试时,好莱坞的500家公司无一例外地拒绝聘用他。面对打击,他并没有退缩,马上开始了第二次尝试,但情况依然如此。直到他尝试了1851次,成功的大门才向他敞开。1851次,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的毅力才能做到啊。曾写下旷世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送到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是一个懂得坚持的人。十几岁时,他和养父之间产生了矛盾,从家里搬出,一个人住进了僧房。每天都吃不饱饭,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喝了一碗粥,可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学习,不完成学习计划就不睡觉,终于学有所成。

真正勇敢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他能急中生智,让难题迎刃而解。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就是这样的一位。他是出色的外交家,面对外国记者的刁难,总能巧妙应答,维护我们祖国的尊严。春秋时期的晏子也是如此,他多次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楚王的侮辱,最后让楚王心服口服,不得不尊重他。

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要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顽强信念;要有“道可道,非常道”的过人智慧;还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_《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450字


小时候,老师就在课堂上讲过,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很不理解怎样才能做个有道德的人?

我在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人物:孟佩杰、杨蓉、马鹏飞、张丽莉、郭明义、吴斌这些金光闪闪的名字背后,有着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孟佩杰,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在她5岁那年,父母双双身亡,年龄还很小的她只能进入到新的家庭之中,但是,3年以后,不幸还是找上了她她的养母瘫痪卧床,养父经不起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她的养母企图自杀,但是在孟佩杰的鼓励下,养母放弃了这个想法。从此以后,孟佩杰每天照顾妈妈,这一切都让人很感动,像孟佩杰这样敬老孝亲的人还有很多,让大家明白在家孝敬老人,在学校尊敬老师,在社会多做贡献的道德品质,努力争做四好少年。

在社会里,有一些道德品质败坏的人,他们故意毁坏社区公物,有些家长竟然在自己的孩子踩坏花盆、毁坏栅栏,破坏公物时给他们拍相片,而不是好好的教育他们,这一幕,让人看了以后很气愤。我们不要学习那些不文明的行为,要为社会做些贡献。

我希望同学们有良好、端正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奥普拉《我坚信》读后感7000字-一个真正内心有力量的人


大家好,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书是《我坚信》,本书2015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奥普拉温弗瑞,译者陶文佳。

奥普拉温弗瑞,1954年1月29日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科修斯科,美国演员,制片,主持人。

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通过控股哈普娱乐集团的股份,掌握了超过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2018年获第75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4月,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作为一名黑人,奥普拉少时的生活与别人一般无二。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的她,生活异常困顿,几乎整日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与别的黑人少年一样,奥普拉曾一度自甘堕落。在她日后的金牌节目奥普拉脱口秀中,奥普拉曾面对3300万观众坦承了自己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吸毒,堕胎,甚至还生下过一名不久就夭折的女婴。

她的一生,可谓千奇百转,她的一生,也绝对值得去书写。但在她的至今唯一作品中,没有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来讲解她曾经受过的苦难,也没有笔墨来诉说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只是在她的书中,平静的说着她一生所坚信的那些信念。语气平淡而又自信,没有一丝的浮躁,也没有一丝的喧哗,更没有一分一毫的咄咄逼人。

她真实的人生是这样被定义的:她成功的秘密有时甚至不能被分享,而只能被隐藏;她是女皇,端坐于精神与黑暗的宫殿。她的人生有着太多的阴暗美丑交织的部分。但她的指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太动人,太干净了。干净到你不敢去联想她真实的人生,害怕玷污了她。

1998年影评家基尼采访奥普拉时提了一个问题,你坚信的事情有哪些呢?这个问题让她哑口无言,她花了16年去琢磨,然后写下了这本书。

希望读者能够在历程当中寻觅到自己。我坚信这本书是她人生经验名列所在,在书中,她总结出了八个关键词,欢愉,坚韧,羁绊,感恩,可能性,惊喜,澄明、力量。

接下来我就问你来详细的讲述书中的内容。

我坚信一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讲述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的事,爱,欢愉和认可。

第二部分

讲述了人生的奇迹所在,感恩和惊喜,创造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

讲述了澄明时刻拥有无尽的力量。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的事,爱、欢愉和认可。

奥普拉人生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欢愉。

欢愉,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可是欢愉究竟是什么呢?

奥普拉坚信,欢愉是一种有回馈的能量,你散发出去的会反射回来,欢愉程度则由你如何看待自己整个人生而定,也就是你内心的视野。甜蜜的灵魂,会在我们的一生中,耳语着给予我们指引和恩典。这才是真正的欢愉。

欢愉时刻有很多,比如一杯浓郁的咖啡,配上最完美的榛子奶昔,带着宠物去林子散步锻炼坐在橡树下,看周日的报纸,读一本好书,和好朋友聊天,为其他人做点好事。

奥普拉认为人生中充满了令人开心的财富。只需要停顿片刻去欣赏的时刻叫做啊哈一刻。啊哈时刻可以让我们休息充电,重新连接上自我,比如下午4点准时来一杯玛萨拉印度奶茶,而欢愉和啊哈时刻需要给自己发现和欣赏的眼睛,给自己愿意专注放下的行动力。活在当下,奥普拉号召我们身体力行地去享受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地舞动人生,也可以陷入恐惧和自我怀疑的阴影中,选择在自己,但是为何不尝试深吸一口气踢掉鞋子站出来,然后舞起来,用快乐和大笑充盈你的人生呢。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生命明天就将结束,你会遗憾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如果今天就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像现在这样度过吗?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为什么不去探索一切的可能性,去体验不同的快乐呢。

奥普拉认为,人生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保持与灵魂世界的联系,其他的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努力活在现在这一刻,努力避免投射到未来,或是沉溺于过往的错误,努力感受当下的真正力量,这才是快活人生的秘密所在。

奥普拉人生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坚韧。

奥普拉的过去并不是很理想,未婚妈妈所生,14岁遭遇性侵犯,少女早孕。过去的经历,让她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是不敢面对自己。

奥普拉最终得出结论,背负耻辱是最大的重担,我们需要弥合过往的创伤,知道自己是何时,以及怎样被塑造成现在的自己,然后改变那些影响,把过去抛之脑后,调整自己的步伐,直面过去,明白自己是谁,克服害怕,坚持做自己,最艰苦的挣扎,能够生出最强大的力量。

我们总是害怕犯错,害怕被拒绝,害怕显得蠢极了,或害怕孤单,总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甚至因此改变自己的决定。但是人生的画布是由每天的经历,行为反应和情感涂抹的,你才是画笔的主人。不必伤心和自我怀疑,人生的挫折有很多。

从一个在密西西比州长大的姑娘,从实行着宗族隔离制度的城市长大,从童年时得进城才能看上电视的姑娘,到后来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发现,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无比的。被击溃的时候,必须得站起来,回到我们的内心,了解自己到底是谁。她甚至期望我们能够不断地碰到挑战,在挑战下幸存,就能够不断的一步一步前行,最终爬上人生之巅。

当你的婚姻触礁,当你失去了一份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当你一直依赖的人背弃了你。最重要的是,改变你对自己状况的思考方式,所有的障碍都有意义,能否从这些挑战中学习就是成功和被困之间的差距。

力量的源泉是能够直面障碍并穿过它的能力。那些持之以恒的人也怀疑过,害怕过,精疲力竭过。他们也一样。但是只要有信念,我们就能够学到人生想要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如果没有挑战厄运,障碍和痛苦,就不会有力量,挫折会锻炼出韧劲儿,勇气,纪律和决心。每次压力很大的时候,觉得被压力喘不过气的时候,奥普拉就会去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厕所的隔间,闭上双眼,将视线转向自己的内心,深呼吸,直到心中宁静。

奥普拉人生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羁绊。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感觉到自己有价值,都渴望被爱,被需要,被理解,被肯定,拥有亲密的羁绊,会让我们觉得生机勃勃,甚至出轨的人也不过是因为想感受到自己有价值。

作为一个在成长期间被从密西西比,纳什维尔和密尔沃基州被扔来扔去的姑娘,奥普拉从不觉得自己被爱着,她曾以为变成一个成功人士,就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她的价值观甚至建立在是否有男人爱她,如果没有男人,她就以为自己是一文不值,直到多年以后她才明白,她所渴望的爱和肯定是不可能从自身之外的地方找到的。

缺乏亲密感,并非是跟别人有距离,而是对自己漠不关心。所以人都想要那种能让我们更牢固的支撑着我们的关系,但是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你的朋友家庭或伴侣,说什么都没法让你相信自己有价值,不要等待别人来告诉你,你有价值,而是向内观望,爱从自身开始。

现在社会对爱的误解是,几乎所有人都在研究爱,但是爱却变得浅薄,而戏剧化,甚至对爱形成了大众妄想。大部分人都看不到爱,而是按照标准模板去寻找爱。我们甚至给爱的人设定了形象,如果爱不是按照我们自己幻想的样子出现,我们就认不出来。

奥普拉认为羁绊有很多种,爱也是有很多种的,爱就在我们的周围,甚至所有的树木都一直散发着爱。浪漫爱情不是唯一一种值得去追求的爱,很多人总是渴望着能够爱上某个人,从每日的琐事中逃脱,进入浪漫的极乐。但是那样的爱却并不持久稳定,爱的真谛是,知道人们在乎你的情况,即使你干得并不太好。

我们可以和任何人建立羁绊,和孩子,邻居、朋友和同样渴望跟人建立羁绊的陌生人。可能性无所不在。就像奥普拉和自己养的两只狗狗的故事。她无条件的爱护着自己的宠物,而宠物们也会无条件的爱她。人际关系的关键是沟通,扩大自己的圈子,人生会变得更美妙,如果一开始就去爱比较难,不妨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展现出同情心,慢慢的就能够为他人提供理解,同理心,关切和爱,爱是可以被传递的。

以上的就是我们讲述的第一个部分,关于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的事,爱、欢愉和认可。

做一个认真的人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

《詹天佑》这篇文章记叙了詹天佑,这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宝贵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我想,詹天佑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正是那些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吗?

其实,说实话,我做事时,也是一个十足的马大哈。在平时,写作业坚决不检查是我的个性。为此,爸爸妈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我,写完作业后一定要检查、检查、再检查,可我却把这些忠言逆耳当作耳旁风,还振振有辞地说:爸,妈,你们不懂!某些骄子曾曰:作业,乃越检查越糟也!

记得有一次,我以极快的速度写完了对于我来说是超简单的数学题。然后,毕恭毕敬地奉老妈的指令给老爸检查。爸爸瞄了一眼,问道:玮玮,你认为你做对了吗?我立即脱口而出:我想也许应该可能对了吧!可结果却出乎我意料错了!

如今,我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后,觉得当时我真的错了。错,不仅错在做题上的失误,更错在我对作业、对学习、对生活、对一切的粗心马虎。我想,粗心马虎对我百害无一益。今后,我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改正过来。我要向着詹天佑学习,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读《淘气包马小跳之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之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后,我会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道德,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道德,一个看起来很深奥的词,却可以用在马小跳一个普通男生的身上。他冒着迟到的风险帮助了一个开着甲壳虫车的女士,谁能不说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尽管这不是一件大事。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可以贴上道德这张标签的人其实做得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帮助别人推一下车,换个电灯泡扶老人过一次马路,甚至于热情的回答问路者,这些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事,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一个城市。有人听了也许会不屑一顾,但请你想一想,你有没有做过这些平凡,普通的小事呢?
道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学习一下马小跳吧,帮助一下别人,注意生活中的那些平凡小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信《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