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摩挲大地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摩挲大地读后感1000字

摩挲大地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大地之灯》读后感1000字。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大地之灯》读后感100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大地之灯读后感


【篇一:《大地之灯》读后感】

西藏回来,表妹推荐了七堇年的《大地之灯》,说她是看完这本书后,很想去西藏的。还保留着对西藏的余温,还遗憾着在西藏只是匆匆而过,还渴望着再次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我迫不及待地跟她借来书本细细品读。

读完,不无震撼!首先,是那一段关于西藏的描写,尽管不那么深刻,却也一下子拉近了内心深处与书本的距离,毕竟我游的西藏也是不那么深刻,很多景很多事恰恰是看过听过。接着,是关于尼泊尔一段的描写,恰好明年也想去尼泊尔一游,不禁问自己:这个19岁的女孩是去过那么多地方,感受过那么多风俗,才写出来的吧?在百度想找女孩的经历文章,没找到。

被景拉近,被人感动。小女孩卡桑,带着信念我们的肉体永远都不过是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才能在佛的抚度下,获得永生执着地在路上。尽管有一些的藏民已被汉化、商业化,但我相信仍有那么一些的藏民,他们依然朴素着,质朴着,不为身边的各种我们看来价值连城的宝物所迷离,虔诚地信奉着佛,信奉着转经能让灵魂超度。关于淮这一个善良的老师的一段话描述,很让我感动向往:她的确没有真正希望过简生会来,却为他的回来做出了充满希望的准备。她让母亲离开,这段时间都独自生活。淮的逻辑依然是遵从顺其自然。简生若来,她便会高兴。简生若不来,她也只能继续独自生活。无论淮这样的及其美丽、有才华、善良、敢于承担的女子生活中是否会有,但真的被书中所描述的这一状态所感动了,这不就是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的最好诠释吗。而这一份从容淡定的状态,世间又有多少女子能真正做到?

社会太浮躁,19岁的七堇年用文字用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善美的追求。从内心里认定这是一本还不错的书,跟同期的很多青春校园小说比起来。也是将来孩子到了五六年级,爱上青春小说了,会推荐给她们看的一本。

当然,在找作者的经历的同时,也看了很多对这本书的评论,特别是一些谴责、谩骂之声,很精彩却也很苛刻。在一片出名要趁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声中长大的80后,90后,谁不渴望不到20岁的年纪,有属于自己的著作?而她只是一个19岁的女孩的青涩文字,又何须大动文墨大加谴责呢!

【篇二:《大地之灯》的读后感】

《大地之灯》,七堇年的书。其书同郭敬明般引人惆怅!让我感触甚多!

其中反复强调人情淡薄,心中至善者甚少。人一生只能做到对别人的一点好,却享受着很多人的恩情。也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欠下了这几多的债!

最喜欢的就是至善至美的淮,身上永远带着一种似植物般的馨香,用其女性特有的几近母性的温柔、和善,在自己的花样年华里伴一个饱受家庭冷落的被遗弃十多年的少年简生走出阴霾直至成长。并使其从此迷恋并深爱着她,虽然她大他很多,可他却像恋长情结般那么深刻的爱着她。她不仅教他画画,亦把他培养成了很出色的画家。也因着他本身就对画画有着非同一般的喜欢与天赋![br\]顺利成章地,他与深爱他的同样的善良美好的辛和结了婚,他答应她任何恳求,并在一次西藏之旅中带回了一个没有亲人、无依无靠的他们决意收养的藏族女孩卡桑,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始终爱着带有馨香的淮,以至于当得知淮患了肢体僵硬症后,他不得不做这不忍的抉择:和辛和离婚,解除和卡桑的收养关系,到淮身边陪她直至生命的尽头。我被简生的这个抉择而震撼,他爱淮竞是这么刻骨,这么深厚能使其倾注所有!简生,你是好样的!

看完此书,不免感触,人终究只能对别人一点的好。好心不一定好报的,但我们必须善良!

【篇三:大地之灯读后感作文】

高中的时候,最爱语文晚自习。偷得几时闲暇时光,拿本好书慢慢磨。那时同桌买了本《大地之灯》,封面上有朵巨大的莲花,枝叶花瓣恣意蔓延在纸张之上,跃然欲出,也撬动了我的阅读之心。可惜时间不多,只能囫囵吞枣读了一番,而今日又重读一次,别有风味。

《大地之灯》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出生的两个少年独特的成长经历。他们从开始的迷惘不知所措,到和现实生活的抗争,最后生命走向了通途。两条主线无形之中相交,又在同样的地方戛然而止。

作者七堇年是80后,可是作品和视野却有着不一样的高度。她的笔风老道凝练,不同于同时期的一些作家,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情情爱爱,其实只是堆砌,一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躯壳。那些烂大街的小说,俗套的情节着实令人生厌,顶多作为闲暇消遣。《大地之灯》是她对现实主义作品的尝试。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安定和强大,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不随波逐流,获得内心的安定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整个故事之中,我最爱的人物便是辛和。辛和是在男主角简生的大学时期出现的一个女子,她活泼开朗,笑起来阳光明媚,但是生性冷漠沉闷的简生却将她的心牢牢牵住。她用自己的温暖保护着心爱的人,为了他不顾一切。尽管简生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神秘女子淮的存在。我爱她的坦荡,爱她的执着。如果一个男人始终对你忽近忽远,冷冷淡淡,你是否还有勇气去牵手?如果他的心里住着另外一个她,你能否抛开一切放手让他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如果他当时决绝的与你离婚去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绝症女子,你是否还能选择原谅?辛和在书中告诉了我,可以。答案是如此坚定,正是这样,她也守来了自己的光芒。可以说,淮和辛和在简生寻找生命的隘口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淮在简生的少年时期,他在他最潦倒落魄的时候,给了一个近乎孤儿的他难以比拟的温暖和爱。而辛和在简生的大学及后期,让他的性格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孤僻,对于他的绘画事业也有了推动的作用。这两个女人所给的爱,成就了简生。他也最终通过自己的探寻,让生命得以解脱、救赎。

读完此书,忽觉心中暖暖地,辛和在简生重新回来的那个风雪之夜,安静地对他说我一直都在等你回来。这句话,灼热了我的眼眶。而大地之灯也在心中悄然亮起。

我们也在这或明或灭的世间寻找着,龃龉前进着,去点亮那盏灯。跌撞了百次,终而明了,因爱而生的大地之灯,永远都不会熄灭。

【篇四:大地之灯读后感】

这几天,心里一直响着爷爷在去世的时候跟卡桑说的那句话你要有一颗善美的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心是善美的,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才会是爷爷心中敬畏的天地圣洁。

《大地之灯》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偶然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文字和我所了解的七堇年完全不同,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驱使我打开了这本有着浅灰色封面的小说。

西藏,一个遥远的神秘地域,千百年来一直都带着她神秘的面纱不肯摘下。洁白圣洁的雪山,古老神秘的宗教,朴实的牧民,虔诚的教徒,一切都是未知,对我,一个从未旅行过的学生来说,那样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迷幻。

卡桑,一个在失去双亲之后又送走了相依为命的爷爷的小女孩,带着一只叫着晋美的纯种藏獒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人间的冷暖善恶,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完全没有遮挡的展现了出来,她所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善良的人们,上演着他们眼里的美好。

简生,在我看来有些自闭的男生,因为爱而降生,也因为爱而被抛弃,小时候的生活是他最灿烂的记忆。因为爱,他离开了那个美丽的老师,也因为爱他接受了深爱自己的善良女孩,最后也是因为爱,他选择离开后者重新守候幼时的小小心事。

我想最后的结尾是平淡的,也是最完美的,卡桑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属于自己但却给了他最多温暖的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简生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之后,也被已经分开却还在念着自己的妻子原谅,或许他们,小说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许多的未知之后,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去学着活的更好,如何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一朵莲花,在经历了污泥的洗礼之后,才会绽放最光辉的人性光芒。大地之灯。实则是人性之灯,他照耀着每个人,评判者每个人的举止。善良,终会让一个人拥有的更多,善美,终会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赢得共鸣。

我们都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怀着最纯真的美好,然而,在走过很多的路之后,在遇见了很多的人之后,那份纯真也逐渐变得的淡漠,变得稀薄。就像小说里卡桑最初的漂泊,被人欺负,也只有默默哭泣,什么都做不了。然而,还有一种东西,它可以拯救即将窒息的孩童,那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爱,熟悉的,陌生的,还有对那个叫做大地的无言神明的爱。我现在有点羡慕那些内心满是敬畏的民族,他们有信仰,在为了一个被很多人嘲笑的简单梦想里简单的生活,其实他们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就如他们所说,我得到了神明的庇护。一个简单的满足,却让他们单纯了一生,也快乐了一生。

大地之灯,人性之灯,简短的文字,却讲演了三代人的丑与恶、善与美,在最后一个看是没有结尾的几句话,却让很多人了解了最简单的善良,最简单的守候与坚守。一颗善美的灵魂或许就在于此吧!

【篇五:大地之灯读后感】

四月到了吗?日历怎么不知道。

亲爱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题记。

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感情,像是灯光的柔去拥抱大地的刚性。

故事来自遥远的藏川,神秘的悠远着,像一朵巨大的莲花,在远处静默着,遥遥的呼唤。好像一束不甘寂寞的残火,用低沉的嗓音,柔软的,落到了眼眸的深处。它轻喃,大地之灯。

《大地之灯》,大地的灯啊,你是人性的本善,我们生活在如此浮夸虚华的漩涡中,空乏而泛泛,索然的本善,何处相知?你是一双手,却好像在长跑测试的冲刺阶段,似乎无法自保也就无力唤醒人性的本善。

深深深深的青春和苍老。无法拒绝。

每一个人都不同的人生路,交叉恒错,于人走过你的十字街头,只能有蓦然转身的诺许,也便是上天给予你最大的权力。

我们就这样走过整饬的光阴的栅栏,往事像是弄盛的山茶花那样从这栅栏的冷西里探出头来,撩拨远行者匆忙而粗糙的足迹。

伴着青春的尾声,唯有天边段鸿的孤影沉入暮色,以及不知何处升起的伤心的鹤唳。

绚烂的生命才配得起华丽的逝去所附丽。

七堇年,站在十九岁的尾巴上写下了大地之灯。张爱玲,站在十九岁的尾巴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青春是一袭华美的袍。

下面的语句不忍猝读。上面爬满了虱子。

看完文章却无法自拔,用自己的方式来祭奠他们的生贺他们的死。于是就写下读后感。你们便好像是一朵雪莲,离我多么多么的遥远,可是藏川四年的音色却好像被风托了起来,怎么去感受?

这样有味道的文字,好像在一点一点的无墨着无墨的棱角,软化了,在胸腔里持久的蒸发着。是生命的味道,人性的本山。自我救赎,自我解脱。

岁月的刀刃隔开年迈的伤口,我看见他们孤独而浑浊的泪水。好像平静有波涛汹涌无法抗拒的欢喜悲伤。生命本来就满是陷阱。这个世界上,连时间都可以伪造,还有什么是真的呢?

人们总是为着远处的风景着迷,却无心顾及离自己最近的最重要的睫毛。是这样啊。我们所看见的,是世界,却没有心去顾及带给我们生命的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是诗人林徽因写给孩子的诗歌。于是这便是亲情。

真正的朋友,在节日不发短信祝福,在生日蹭吃蹭喝,有事直奔主题,从来不说谢谢。依然让我所感动的,便是,整整十年过后,她和她依然可以像很多年之前一样,任然蓄着长发,她和她依然可以像很多年之前一样,坐在木地板上任栗色于黑色的长发绕在一起,像小小的连体婴。于是,这便是友情。

我们都没有错。

错的是世界。世界永远是残缺和黑暗的。愿你自欺欺人的快乐。

他们这般自我扶正,心灵救赎,平淡终了,便是最好的结局了。

用安波舜的话来说:有人说,严肃文学萧条。我说,看看七堇年。初版就十万册。

【篇六:《大地之灯》读后感】

因为大地之灯,让我对西藏充满了向往。

因为大地之灯,让我再次感到成长的痛苦。

因为大地之灯,让我心如大地。

这样一个故事,让我看到了青春,甚至人生。

一种神秘,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天葬的仪式,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出生后被父母抛弃,寄养在乡下,后被母亲接回大城市。亲情的缺失与城乡的背景差异使他的成长脱离轨道,少年时,他一直是不快乐的。而淮的出现,应是一道光,她给他鼓励,给他关怀。在和母亲那段不快乐的时光了,淮是他内心地依靠。在母亲因受贿案件自杀后,淮更是成了他生命中唯一的寄托,她亦是耐心陪伴他,走过了那一段痛苦的日子。可能是由于简生缺乏母爱,对母亲的失望而对淮有恋母情结,也可能是在淮多年的陪伴下而爱上了她,但淮终归是简生在以后多年岁月里不能忘记的一个灵魂之结。淮是可贵的,善良的,而简生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女子,他的妻子辛和是知性的,包容的。他们共同走过大学时代,相敬如宾。辛和是聪明的,她一直以来都是明白着简生的,简生并未将爱真正地给过她,离她很远,她只站在门口,永远也进不去。但她又是那样地爱着简生,淮生病后,面对简生可能要永远的离开,她亦如此坦然的放开,沉默的包容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感觉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所有的生与死,爱与恨,喜与悲,伟大与罪孽,都在这片广袤厚实的大地上得到了包容与救渡。它让看来不完美的生命逐渐得到了盛大的绽放,那盏大地之灯让那些善的灵魂得以皈依,殊途同归,抵达那一泊宁静安详的水泽,从此没有苦痛。

因为,在这世间,只有原谅世事的不公与无情,才能拥有最安稳平和的心境。

如此,心如大地。

【篇七:大地之灯读后感】

对此我十分惊讶,我向来对此类言情小说都是满腔的不屑,当然也不是说堇年的首布长篇毫无深意。

相反,震撼是由浅入深,缓缓深入骨髓的,正如小说里常提到的,大爱无言,这种震撼是波澜不惊地压入心底的。

至于看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某些人寡言渲染的旷大氛围。充分的抒情和描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精简的文字呈现的是作者深厚的文字底蕴。玄幻的天葬,广袤无边的雪地,苍茫的青仑卓草原,抑或是勇猛而忠诚的晋美,圣不可侵的秃鹫;渲染了高原藏区的绮丽和诡秘的气氛

卡桑,自省,隐忍,单纯。而且是相较于文中所提到的同龄人纯真不少(傻到居然与一个毫不了解其过去的男子一路向北,真是怪事,也许真的是因为停歇不下的谶语吧),踏入尼泊尔也缘于此。只是挺疑惑的是,为何没有安排卡桑与迦南的再会(不是明目张胆告之诸位我希望他们俩再续前缘,我也并不想他们再发生什么)呢,也许堇年觉得没必要吧,也的确相较于有些情节,这的确小小不言。而那人世间乐于奔命,亡走天涯的的孤影成就了永恒绽放与语梗的莲花。

简生,至今我已忘了如何去评价,在阅读期间,天知道我是想好了如何去评价他的。被母亲带回城里够残酷,我是说老婆婆孤苦。而回到城里,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人总要成长的。或许最不该应的当属他过于年幼便撞见母亲与别的男子之间的苟且之事吧。而淮的出现,很容易将看过安妮宝贝的《莲花》的读者带入承袭的沼泽地,我不得不说,其间有些描写很神似,仅是神似,读者明白情节与《莲花》是迥然不同的。怪我肤浅了吧,事实证明,堇年并未承袭,完全不同的路线与情感,这足以颠覆我之前的想法。而看过铁凝的《大浴女》的读者,可能会捕风捉影到一些铁凝风,我能感觉到,但我可以明确的将二者分开,这也能证明堇年并非承袭铁凝,这点我还真希望安波瞬前辈改改。至于莫言,抱歉,我还真没看过此人的作品。

素清,至今我尚不能拼出她的姓,懒于去翻字典。她的命运,并不能撕心裂肺地谈大悲吧,总觉得是种韧性的牺牲。之于简生父子。她的后半生总令我想到鲁迅前辈的《颓败线的颤动》,也写老母亲卖淫为家女的成长,这多少明喻着天下母亲的辛酸泪水吧。崇高的女性在全书彰显无遗,却没有偏执的女权主义。

全书在我看来最大的优点在于人物性格刻画入木三分,梦境是不断穿插与前后照应也十分不错,也许尚存某些我所不能窥见的遗憾。

我想拿那后记里的话来结尾: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是多么好

【篇八:《大地之灯》读后感】

本来打算随便应付这些无聊的任务就算了。可是,哥看的每一本书都是哥心爱的宝物。这篇读后感不是写给正在浏览这篇文章的你,而是写给哥自己。

我并不是最近才看完《大地之灯》。将全文完三个字盖起来至今大概有一年。那时候刚看完同一位作家七堇年写的《澜本嫁衣》,我很喜欢她细腻的文字,文字渲染起来的氛围,悲伤中带着倔强的平淡如水,像是一块磐石见证了千百万年的风景依旧站在那里的固执。于是,我喜欢上了她的书。

《澜本嫁衣》以爱琴海边上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为背景作开篇,带有半分浪漫气息;而《大地之灯》讲述一个发生在青藏高原上藏族女孩卡桑的故事。青藏高原上的生灵很神秘,倚地为床以天为被,活在荒芜、严寒的青藏高原上。他们巨大的生命力让人心生一种神圣的敬畏感。卡桑自幼跟随爷爷生活。爷爷是一位天葬师,负责主持天葬仪式。爷孙相依为命。卡桑父母之死是《大地之灯》给我的第一个触动。卡桑父母是他们游牧族群的领袖。在一次带队穿越雪山的途中,因不忍舍弃年老的坐骑,为拯救这苍茫高原大地的生灵而葬生大雪山。夫妇双双归合于这片大地。我想,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来到这个世上为的是什么?死去又是否就是生命的意义?不知道。但是,在这片大地上的生灵那巨大得让人肃然的生命力始终震撼着人心。或许,生命本身就是答案。我爱上了西藏这片大地。于是我立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到西藏,探寻生命的意义。或许,追逐的过程就是我的生命的意义。

迦南,应许之地。上帝曾派使者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到达应许之地,一个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之国。《大地之灯》中卡桑也一直追逐这应许之地。其实她也不知道她在追逐些什么,或许她只是想要一个容身之所,或许她只是害怕孤单,想要抓住一个又一个死去的亲人。上天往往就善于抓弄人,在这个时候,卡桑遇上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迦南。迦南是一个多国混血的尼珀尔人,经营走私古董生意,有权有势。卡桑在养父母离婚之前毅然选择跟着迦南只身来到尼珀尔,以为迦南就是她要找的东西,那个应许之地。可是,谁又知道迦南其实不爱她,或者这样说,对于迦南来说,因为女人在尼珀尔社会里是低贱,女人可能就等于一件物品而已。因为她的男人不在身边和尼珀尔对女人的压迫,所以,卡桑在尼珀尔过非常凄惨。后来,得到好友叶蓝的帮助,卡桑逃出生天,回到了养父母简生和辛和身边。我想,她所追寻的应许之地就是在简生和辛和身边,那个她过去一直生活的地方。借用笛安一句,人们都向往远方,所以有个叫做麦哲伦的家伙一心想去到世界的尽头,却发现这个世界是圆的。卡桑,幸福其实你已经拥有着了,抓住不要再放开了,知道吗?

最后,说说简生和淮的爱情。淮是简生的老师。我知道淮是爱着简生的。但是我也明白她为什么一直不肯接受简生。那么一个清淡的女子多么让人怜爱啊!唉。我们这些看客能做的只有叹气罢了。我想,人生若能遇见这样的女子并与她厮守一生,那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幸福就是因为有幸运。这是我一直在追寻的幸福。现实不是童话,《大地之灯》却太写实了,真让人痛恨,可又爱。最后淮死了,死于绝症。对于淮和简生而言,他们在一起生活那些年是不是就是他们生命的意义呢?嗯,是。可是生命一直在延续,童话跟不上节奏,被定格在过去。纵使过去多么美好,生命确确实实在延续。于是简生回到辛和身边,卡桑回到简生和辛和身边。

终究一生,我们在追寻些什么?也许我们会这样问自己问别人。我想,生命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怀念《大地之灯》给我以大地上的生灵强大的生命力的震撼和生的希望。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在当下。

【篇九:《大地之灯》读后感】

伤痕。我首先想到了这个词,也似乎可以用来概括全文,但又不全是。我对于80后的印象不同于别人,首先蹦出来的词语是伤痕文学。诚然这并不是属于80后的人们,然而却属于80年代,开山鼻祖是我熟悉的一个红学研究者刘心武。

扯远了。其实我并不知道曾经走过或者正在走过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们有怎样的伤痛,挣扎之后留下痕迹淡然。但至少,我现在坐在这里,为这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也着实证明着我的心里留下淡然的痕迹。青春之殇,人生之痛,亦是从这个年龄里征帆起航。

让我欣慰的是,七堇年亦是成外人之一。不过可惜,在她毕业之后这么些年她又一直未曾回来过。否则,在我来成外的四年多时间里,也一定有机会瞥见她疏朗的身影和流畅的线条。在我心里,她应该是这么一个样子,尽管这也是我读她的第一本书。有的人曾经嘲笑我的浅薄,一切随缘的笃定都注定会错过一些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我真的不以为然,至少我现在狭窄的阅读里,从未读过一次让我后悔花钱之作。这又是多好,可以省却一些遗憾。

不知道每个人的生命是什么,终结又是什么。这个话题宽而泛,我可以写出许多东西来,然而仅就这一本书而言,我却只感觉无限和无穷。像青藏高原上清澈一片的草场,像北大荒里萧然肃穆的莽原,又或是像,每一个、某一个人物无穷无尽的生命,在人世间的转身之后无限永恒,不用守着盼着,一切竟都是固有。墓碑上苍凉悲壮的篆刻,雪山上古老巍峨的传说。

都证明着,他们曾经来过。

在此我不想用笔墨来叙述每一个人带有浓重色彩的一生,或是一个片段。我不了解被迫的离开会牵扯怎样的苦痛,家庭、婚姻、爱情,每一样都沉甸甸承满了人性的重量,却被迫悬浮于空,让岁月的利剑百步穿杨。正中红心。在这一点上我十分钦佩七堇年,她的文字并不像岁月那样轻浮,反而厚实若钧,密密地铺排下一张极细致的思维的网,却让读者可以自由呼吸。

简生。辛和。卡桑。淮。叶蓝。迦南。任索。吉卜。仝素清。简卫东。扎么措。日朗。

或真实或虚构,我确也可以分明触到他们隐隐凸出的脊梁。在那些离我并不遥远的年代里,有一群人曾这样旗帜鲜明地呼吸过,有时他们甚至毫不相干。

像大地之灯,捧在手心,明明地。而有的人,明明地。

【篇十:《大地之灯》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便有许久不曾体会到的厚重感。三十几万字的长篇,迥异于那些肤浅而流于词藻的青春文学。题材也是不小的。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不同的时代、民族,不同的地域风光,竟都被作者写了出来。诚然,如资深评论家所说,这本书亦有其缺陷之处。但在作者只有十几岁的条件下,这本书实在是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

月光之下银色的雪原广袤无边。呈现某种幻觉般的境界。极端的寂静被黑暗盛情包围。没有路,没有尽头。寒冷的空气像是冰一样厚重地顿结在这旷野。她听见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清晰的吱吱声响和自己的剧烈呼吸。因为这深夜的寒冷,她觉得自己的脚、手、脸、鼻子都已经失去知觉就连肺叶都好像是被塞进了一团团冰块那般刺痛。她就这么失声一般,茫然无助地跟随一个人深入莽莽荒原,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恐惧。那个夜晚的路途,成为她此生命运的一个隐讳的谶语。她能够因此深刻记得,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亡更为恐怖的事情。

这样娓娓道来却不动声色的描写在书中随处可见,且少有措辞的重复,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用词的老到和准确,不经意间便可看到的深刻句子,自然而自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写出的。

书的装帧简洁低调。白色封面,一朵巨大的灰色莲花。内页也没有任何多余图案。全不似小说本身带给读者的深入思考与回味。然而这简洁与凝重又是和谐的。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同样的,在后记中,她也写:写作及语言这两者,都有是有尊严的。值得敬畏与尊重,并且倾力而为。

现今所谓80后的写作者中,很少可以看到有人对于文字有这样敬重的态度。更多的人不过是将其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或者甚至是将写作本身视作一个目的。这些并不是应被指责的,但也足以反射这部作品的可贵及作者的郑重。

如果仅仅说对待文字所持有的态度,当然也不能说明这部作品是多么地优秀。而在思想内涵上,作者毫不犹豫地超越了同龄人。

这个世界的残忍和不公是如此稀松平常的事情,今后还会有很多。你只要内心宁静满足,便没有什么苦难能够打击你。

世上有诸多为自己的想象和胆小所夸张的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取同情或者借以自我倒戈。然而人若心中真有大悲,却通常沉默不语。

一个只能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真正愉悦的人,或者完全不能再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愉悦的人,都是老的。

这样一针见血的哲理性叙述,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思想深度才能达到。而从整篇小说的大构架来看,主题(在我看来)是爱的善与美,忏悔与救赎。最终的完满,回归的结局,也是决定于这样的善。譬如简生与淮的感情。简生认定自己是爱淮的,而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这与男女之情爱是有区别的。毕竟,简生的生长环境没有使他有一个温柔体贴r的母亲。虽然他的母亲更为隐忍坚强,这却远非一个少年所能坦然接受的。所以我想,这感情中应当有一种对于理想中的母性的向往。而淮的温和、善良也远不是小恩小惠那般简单。她不计任何回报地照顾简生,引导他走上正常的,日渐成功的道路,自己重又退回。这样大的付出仿佛是没有任何动机的。即使有,亦只是出自本心的善的愿望。小说中淮的这一形象或多或少带有了理想的色彩,无论是对于简生还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书中的另一主角,卡桑,被设定为一个独立的孩子,对他人可信赖而不依赖,不断选择离开、上路,即使那条路未知而危险。所幸她遇到的人中亦有善良的。如她的养父母,还有叶蓝。她不是没有受过伤害,但她表现得那样坚强,再大的伤害似乎也不能对她的生命有太大的创伤。她只是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活。虽然养父母并未给她永久而周全至极的庇护,却给予了她足以令她健康、幸福成长的爱。而在她成年后选择离开时,他们亦不曾试图牵绊她的脚步。

有太多现实的感情,不能够坦然面对离别。因为不舍,而要求一时的占有。须知人生不带来任何,死时也必将一无所有地走。一切都终将放下,那求来的短暂的满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顾,会不会可笑了一些。如书中反复写到的:我们的肉体不过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但是,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

时下有太多缺乏思考、简单到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小说,《大地之灯》以其独立而傲然的姿态立于层出不穷的新书中,一如封面上静静绽放的莲花。我一直相信,个人的经历是人与人之间迥异的根源。能以十九岁的年龄写出这样一个故事,七堇年的经历必然与那些家庭美满衣食无虞的孩子大有不同。在后记中隐约可以看出,书中有相当的情节,有她自己的烙印。我找来她之前的散文,发现了一些可以照应的细节。但这些都不是什么轻松美好幸福的故事。一个人要背负的回忆如果沉重,她可以将其化为珍贵的、独一的财富。并且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永久或长时地沉湎于回忆之中。想起颜歌在《关河》的序中写到:当你能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关于它的一切已经被我彻底地抛弃了。我把它写焉,就是为了和我的过去一刀两断。颜歌更为隐晦地选择了历史背景,于是我始终只能将它作为一个故事来读却始终不懂。而对于七堇年来说,也许她尚未能足够决然地以文字向过往告别,但至少,她在其中充盈了自己的感情,并郑重对待。我想,将来她应该很快会有脱离已有风格、主题的新作。毕竟,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可以不断上路的人。

【篇十一:《大地之灯》读后感】

近几年一般不去阅读很年轻的作者的书了,不是觉得他们写的不好,而是有时候他们写的太好,内容大而且华美,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了。

这就是代沟?更喜欢平淡文字,象经过岁月的漂洗一样。有时候觉得他们一个像是油画,一个像是素描或者写实画,当然我自不懂画,门外汉的一种比喻。

然而我又容易跟风,看到很多人赏读《大地之灯》,也找来看看。的确是不错的作品,年轻,周折,深刻,华美,也有很多突兀。反正在我看来汇集了很多10几岁至20岁出头现代孩子的,他们独有的,深刻和问题。

我最喜欢的是最初,写卡桑的部分,至于后来的部分,感觉很多很不现实的样子,也许还是代沟问题。

有些人的深刻是时间的积淀,有些人的深刻是命运的多变,有些人的深刻是天才吧。

真的很惊艳19岁的七堇年写出那么多深刻的文字,那么恰如其分的描述很多人生况味。

我最喜欢的一段,摘录如下:

一些事情,渐渐可以变得淡灭。你知道它存在过,但却已经忘记怎样地存在过。这种淡忘,有意或者无意。犹如面对一个故人。曾经亲近,拥抱,并肩站立,彼此熟悉,从灵魂到身体。然后厌倦,或者被迫离开。而每次告别,你总会是留下些什么在故人身上,并且因这种留下,获得忘记。很久之后,你再回头,只能够从它的表象中找到自身映射的虚像。而原来那个自己,永远不见。

你看,我们只知道自己为此短暂停留,却忘记是怎样的一种停留。

难道不是吗?我们曾经或许有过的爱和伤害,刻骨铭心或者死去活来,在这绵长不断地日子经过错过之后,不都是健健模糊并且远去吗?

或许你现在就在对曾经的自己的哂笑。

【篇十二:《大地之灯》读后感】

结束了《大地之灯》的阅读,心中有着别样感受,又好像少了点什么,很复杂的感觉。

会在这样的小说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会更加切肤得体会到人们命运的相似。

在这个无聊的年生,能捧起这样一本让人震撼的书,细细品读,是多么好。

我承认,人,无论男女老少,穷富贵贱,胖瘦高矮,都会有着自己的苦痛与脆弱,这是为什么我们都期待拥抱与被拥抱的原因之一。这是为什么我们都期待爱与被爱的原因之一。

作为严肃文学,这个至少目前在中国并不被看好的文学流派,作者能写出来这样的作品,实属难得,而我想,若不是经历过一番苦痛,又怎能将书中的一字一句写的让人不忍卒读?

写作是心灵的救赎。

写作是将精彩留给别人,悲伤留给自己。

想起自己的家庭,想起自己曾经历过的事情,想起自己命悬一线的高三和高四,想起短短二十年间遇见的人和事,想起自己爱过的人和爱过自己的人,想起自己的父母,亲人,好友,同学,老师,陌路,陌生人。

想起了太多。

而现在真的是又站在一个路口了,回望过去的那些岁月,会觉得年少轻狂是如此不可一世,而美好的,我总会在不经意中偶尔拾起,尽管朝花夕拾拾的是枯萎,不美好的,我只希望这一生只经历一次就足够。

查了高考语文作文的分数,我想,真的是作文救了我,否则,我的语文成绩会很难看。

而英语作文就真的很让我恼火了,才18分。

恩,好像离题了

正如我在今年高考作文里写的那样:

尽管朝花夕拾拾的是枯萎,但那么多美好的记忆并不适合只放在回忆中。

人生是关于回忆与流盼的游戏,我们输不起,也不应该输。

我想高考作文的命题人是聪明的,在这样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提出这样一个让人心中泛起一阵温暖的词句,让人好多发现生活的美好,忘记,至少是暂时忘记生活中的不顺,好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远些,走得稳些。

而我又想起了曾经给自己无限动力的一首歌,是《武林外传》的片尾曲: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如意,

而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太阳每天依旧要升起,

希望每天都在你心里。

《大地之灯》读后感1500字


因了动物总是能够或多或少地带给人心灵上的慰藉,亦或多或少地增添生活中的乐趣。于是,喜欢养些小动物,但许久以来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小狗总喜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一个黑暗而阒静的角落结束自己的一生?直到看完小七的《大地之灯》后,才有点懵懂,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尊严。

在那个拥有最为稀薄而洁净的空气、最为廖烈的阳光、最蓝的苍穹、最广袤的大地的藏族高原,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秃鹫从不会把自己的遗体存于大地之上,他们的祖先相信每一个快要死去的秃鹫都会离开群体,腾空万里、往太阳深处飞去,直到融入太阳的光辉之中,让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绽放,所以藏族人民总会把秃鹫看成是比丘的化身。

卡桑的藏獒晋美,在和雪豹交战的过程中身负重伤,惨不忍睹的身体让卡桑心如刀绞,就那样死死地搂住她生命的守护神。藏民之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神獒在意识到自己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会离开忠心耿耿守护了一生的牧场和主人的帐篷,独自往远处走去,他们活着的时候将生命献给主人和羊群,死后要将灵魂献给雪域神山。只有那圣洁遥远的神秘家园才是它们的归宿,它们回到神的身边,回到那雪山顶峰的金色旗云之上,俯瞰曾经的牧场和家园,它们都是神的孩子。晋美黑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已经淡漠了的苍茫夜色深处,它正像它的祖先那样义无反顾地踏上最后的牧归,那视野清冥的雪峰的臆想正从灵魂深处召唤它回家。晋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喷薄出了生命的尊严,这是圣洁的灵魂的归属。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又岂能自甘逊色?

大学是我们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时代,说起大学校园,恋爱是个永远的话题。诸如所有的一切,大学恋爱也承载着欢乐与悲伤。但总有那么多的人输给了欲望,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浪漫,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情调。但却忘却了生活并不只是一种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五彩斑斓中隐含着太多的出其不意。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尊严似乎不怎么被人看重,更有甚者,觉得尊严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值得一提。

总会在上学的路上亦或是小树林中见到恋人的身影,很是幸福的样子,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你亲我吻,也许这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吧!但这种过分的行为我实在无法苟同。

随处可见男孩俯身为自己心仪的女朋友系鞋带,也许这真的没什么。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给了我们生活的权利,试问:又有几个人能俯身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系哪怕是一次鞋带啊!恐怕没有吧!再说这样男孩子的尊严到哪里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应该去拼搏自己的事业,去应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非这样卿卿我我,屈尊做这些世俗的事情,因了尊严是包括男孩子在内的所有人活着的重要理由!

从来都认为女孩是圣洁的化身,她们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和典雅的举止。但有时候,恋爱中的女孩为了赢得男孩的原谅而死乞白赖的讨好,即使男孩再怎么狂吼。基于传统观念,就有或多或少的人对于女孩子存在不公平的歧视。所以女孩就更应该让自己活的有尊严一些,因了尊严是自己争取来的,要通过努力使自己拥有善美的灵魂与典雅的气质。

喜欢隔离于喧嚣的尘世,更是喜欢歆享于圣洁的灵魂与思想。让我们的生命有尊严一些吧,因了生命本身便是一种高贵与典雅,生命的色彩让我们每个人都存有生活的欲望,于是我们就不自觉的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深渊,警醒于世。

让生命更有尊严一些吧!这样才不枉人世的轮回。

《大地之灯》的读后感2000字


《大地之灯》是七堇年19岁时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出生的两个少年非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卡桑,在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因车祸双双遇难;简生,父母为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出生不久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直到十岁时被接回大城市,母亲却因为受贿案件自杀。年幼的简生遇到美术老师淮,让他的人生走进一段新的岔口。简生长大后又偶遇卡桑,并将其带回城市,作为养女。两个有欠缺的少年,不同的时间,在不同人的庇佑下长大,并完成自我内心的救赎。

这本书的作者属于80后人群,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个数字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滥俗的言情小说。但七堇年用自己的坚持和尽心证明了她对于文学的决心。

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堕落的非主流,没有虚伪的美学,更侧重不同年代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在书的开头,她用西藏风情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好奇却也陌生的地方引出故事,冰寒的天地,虔诚的藏民,忠猛的藏獒,羊群,天葬的风俗,寂冷的黑夜高原。后来,又陆续引出尼泊尔,中国东部,引出不同人物的命运纠葛。

或许这本书不只是严肃,而是悲剧。

简生,从小被父母抛弃,十岁的时候被亲生母亲接走,然后度过了苦闷的青少年,在他眼里,那段时间每天陪伴他的只有痛苦。淮的出现是他尚且幼稚的心灵窥见光明的天使,他把淮当作自己的老师,而后是母亲,后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幻想淮成为他的妻子。但事实毕竟不是童话,后来他辗转认识了了辛和,并与他结婚。但他一直固执的相信,他爱的是淮,他的心理只有淮,甚至于他娶辛和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淮了影子。再后来,为了弥补生命的缺憾,他收养了卡桑。在故事的最后,他固执地离开辛和,坚决去照顾淮。那样的痛楚和坚毅的决心是可以震彻我们的内心的。完成这一切,他给辛和打电话说,我想回家。辛和说,我一直在等你回来。

辛和,努力维持着与简生之间的平静以及和睦,她始终进入不了简生的内心,她也始终是活在表面的配角。她爱着简生,她看着简生痛苦而又无能为力。面对简生的离开,她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一个渐入中年的女子,丈夫因为另一个女人而离开自己,长达一年。这样的苦痛也绝非一般,他对简生的爱是疼痛式的,因为疼痛而持久,并且一直迁就。

卡桑的人生满是分离,阿爸阿妈、爷爷、晋美、叶蓝相继离去,后来与简生和辛和解除了养子关系,逃离与迦南的婚姻年幼时被强暴,后来遇到好心的简生夫妇而有了新的人生。她为新的生活而努力,并且取得学业的进步。但她毕竟也还是长大了,她遇到了迦南。做爱之后成为迦南的另一任妻子,辗转到了尼泊尔却没有名分。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她靠叶蓝逃回北京,依旧孑然一身。她的人生艰难而又痛苦,尽管在青少年时看似光鲜,但在内心深处她有自己无法抹平的伤疤,在暗夜里独自舔舐亲人死去的伤口。

淮,她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人生,并且不会跟简生交错。在简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她那样善良地去接受简生并且照顾他,没有任何血缘和物质的关系。她认真扮演一个老师的角色,同时还有母亲的角色,引导少年简生长大成人。简生长大,她也结了婚,但最后这婚姻没有完美。在她生命的末尾,只有年迈的母亲陪在她身边,躺在昏暗房间的床上,无奈等待死亡。那时,简生来了。在她命途的冬天,简生用宽阔的肩膀挑起她生命的重量,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糟,视力模糊,活动障碍,无法自主呼吸,被迫裸露,浑身插满仪器。直到最后,瞳孔放大,心跳和呼吸全部停止。她安静下来,如同是安睡。这样一个善良安静的女子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叙述,留下沉重。

在书的末尾,七堇年写道:现在完成的这本书,仅仅是这样一个开端。写的过程当中,我用了全部心思与精力去构架。其中有不可避免的无力和缺憾。但我依旧觉得这对自己的努力是一次比较尽心的交代。尽管知道困难但我仍旧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告别。一如刚才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能真正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合上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在心中的感触还没有降温的时候,在那些岁月的痕迹还没有结上霜雪的时候,心中是这样的安静,就像是行走之后的旅途中,翻看一组组照片。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在序言中,安波舜说,她的写作姿态和对语言的膜拜,预示着我们的严肃文学在隔代复苏。书的质感和油墨的香气,拿在手里的真实感,以及内容的厚重感,使它成为不拘泥于青春文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事实也的确如此。

封面上的巨大莲花依旧静美。

神性的光芒——读大地之灯800字


就像英文译名the eyes of truth(真理之眸),或者扉页上的那句话the eyes of truth are always watching you一样,这种感觉一直存在着,在我细细阅读这本似乎在当下很特别的小说时。

黑暗的世界里,某一个角落,某一处静地,一定有这样一双眼睛,一直凝视着你。

在这种光芒的照耀下,我们的心灵才可以纯净,灵魂才得以升华,我们会本能的捍卫我们十个月中从那个封闭的地方得到的最宝贵的与生俱来的品质。虽然它们终将在尘世的洪流中,渐渐地消磨耗损,不复存在。

封面上那朵巨大的莲花静默着。

一朵由无数的巨大的羽翼拥成的莲花。

一盏莲花灯,或许就是作品人物幽暗的灵魂深处的一星微弱的光。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莲花灯,不论是耀眼的艳阳,还是沉沦的冷月,都持续地散发着不同强度的光芒,一道道走得很远很远,照耀着我们离散的梦。

那些攒聚的翅膀,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一天,一起像天鹅翅膀一样伸展开来,铺满整个蔚蓝的天宇。

作者的心理神奇地外化,然后凝聚,合为一体,恣意地将生命中那些或凝重或敏感或轻快或整饬的感觉一股脑地泼向丛林、闪电、土地和红高粱。而这本书中少女卡桑成长的残酷经历和高原藏区的绮丽诡秘寂静、萧冷、天葬、转经、藏獒,高高的山、不动的云、终年的雪,慌乱纯真的眼神,抿着嘴角的忍,苍白无力的拳,都有着无法言语的纯粹和震撼。而结尾的戛然而止,又使小说呈现出如俄罗斯油画般的苍茫和悠远。

本书的主人公的父辈也是一个北大荒的知青,一不小心生下了孽种,于是第二代的缺憾就成了命中注定。在作者的视角里,蛮荒群居时动人的生活姿态,死亡这种生命的造型,小女子眼中的修长身影和纤细手指,还有桦树皮上写的诗,都在时代这张滤纸,岁月这条道路上,多少显得梦幻,寄寓了许多对过往的美好祝福。

写作和语言都是有尊严的,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于是文字便迷离,语言便凄美。卡桑的爷爷说: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在佛的抚度下,获得永生。于是,我们就看到,善美的理想之灯,带着神性的光芒,使大地和人,秃鹫和臧獒,高原与都市,悠远与繁华,在一朵朵洁白的莲花灯下,静谧地幻化,浑然地统一。莲花灯的光芒驱使着所有的人物、情节、思想,都向着那个莲花深处的乐天走去,寻找那盏神性之灯。

《小桔灯》读后感1000字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夕,作者一次访友时的偶遇。作者的朋友不在家,在等待朋友的时候,遇到一位面容苍白、身体瘦弱的八九岁的小女孩来朋友家的楼道上打电话,说她妈妈又吐了好多血,要打电话请大夫来给妈妈看病。那天正是大年三十,时值寒冬腊月,但她只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裤,冻的嘴唇发紫。作者顿起怜悯之心,就上前与她交谈并帮她打了电话。

无聊地等待朋友的时候,作者忽然萌发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想法,就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到了小姑娘家。看到小姑娘的妈妈睡在床上,被头上有斑斑的血迹。门边的小炭炉上的小沙锅里煮着她和妈妈的年夜饭红薯稀饭。小姑娘很懂事,她细心地剥开橘子,掏出里面的桔瓣放在妈妈的枕边。随后又拿出针线,一边灵巧地制做着小桔灯一边告诉作者:我的爸爸外出了,不过我的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的病就会好了,我们大家都会好了当作者起身走的时候,小姑娘点亮了那盏别致的小桔灯递给作者,小姑的一举一动都让作者感动。作者的朋友告诉她,小女孩的爸爸是共产党,遭国民党迫害生死不明,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又得了肺痨,生命危在旦夕,她们娘儿俩很可怜。

合上书,我躺在床上,眼睛虽然闭着休息了,可是我的大脑却一丝一毫也没有闲着。

文中的小姑娘自己还是个孩子,就要照顾重病中的妈妈,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可怜的母女俩几乎是生活在绝望中。但是从小姑娘的动作中,我看到了她的孝顺、懂事;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她的镇定、勇敢和乐观;从她的行为中,我看到的全都是她对未来的希望。因为在她弱小的心灵里,只希望爸爸早日回家,她认为只要爸爸回来了,自己相依为命的妈妈就会好起来,他们的日子就会过的好起来了。

我和小姑娘的年龄差不多,但她比我懂事多了。我们生长的年代和环境不同,她生长在旧中国,是在无任何保护的逆境下求生存。我生长在新中国,在众爱的包围下衣食无忧、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曾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和事,但还是无法接受小姑娘一家悲惨的命运。静心地阅读《小桔灯》,作者笔下柔弱的小姑娘的生活,几乎是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她在绝望中还满怀着希望,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到来。尽管她的希望,就像小桔灯发出那渺小的光亮一样微乎其微,但她还是义无反顾、依然绝然地希望着、坚信着自己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模糊、湿润了。可爱又可怜的小姑娘一家的遭遇,让我的心隐隐作痛,同时,我又被小姑娘执著、坚定、永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

《小桔灯》读后感1000字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一盏灵巧的小桔灯不仅点亮了前面那黑漆漆的道路,还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

我读了冰心奶奶的《小桔灯》,心里犹如燃烧着熊熊烈焰,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小姑娘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那时的黑暗、腐败害死了多少像江姐一样的义士,而这名小姑娘看见母亲也因受到特务的追踪殴打吐了血,没有像某些人那么慌张,还帮着大人做事,到乡公所楼上打点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地回答了作者的问话这一段时,她是多么地勇敢,镇定啊!

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年夜,这是多么诱人的时刻呀!我已经度过了11个年夜。年年岁岁花相似,每个年夜,全家人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观看五光十色的烟花,倾听着辟辟啪啪的鞭炮声,共享天伦之乐,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可是这些东西对这位小姑娘来说却一样也没有,她的母亲被打伤,父亲也离开了家,年夜,她该怎么过啊?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个坚强乐观的小姑娘,当起了家里的顶梁柱,一顿红薯稀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散发出浓浓的爱的醇香,胜过山珍海味。这样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榜样吗?

最后,小女孩送给我一盏小桔灯。它虽然不算明亮,但它象征着燃烧的星星之火,,象征着革命前途的无限光明,象征着革命事业的胜利!

历史证明小桔灯确实照亮了中国的未来,而今我们的祖国如此繁荣昌盛,更是超乎了当年革命党人和平民百姓的期盼,是什么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打拼创造,奏出一曲曲时代的最强音?是精神,如同小桔灯之光,在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盏小桔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而今,我们衣食无忧,个个都是家中的珍宝,全社会都将爱与关怀给予了我们,我们又一怎样的面貌呈现在时代面前呢?有的娇生惯养,在家里任性放纵,别说是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是起码的个人卫生都处理不好;有的不爱学习,沉溺于电视网吧或者是其他不良爱好之中,父母苦口婆心,老师谆谆教导都作耳旁风;有的连是非善恶

都分辨不清,没有道德法制观念,小小年纪胡作非为,一失足足以成为千古恨了!当然这些都是少数,更多的孩子还是像小桔灯里的小姑娘一般有一个纯洁的心,这就是社会和未来的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也提起小桔灯,攀登科学的高峰,让梦想理想的火焰熊熊燃烧,用智慧和汗水,勇气和信心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翱翔,珍惜这美好时光,向着明天,进发!

《小桔灯》读后感1000字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小姑娘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男厕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惶失错、哭鼻子,而是能够帮着或代替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小女孩来说,该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当我读到小姑娘独自一人上山,到乡公所楼上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地回答了作者的问话这一段时,我感到她是多么地勇敢、镇定啊!正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的,总有一天父亲会回来的,到那一天,人民群众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稍大就会好了,所以,她有这种勇气,有这种胆量!

在读到作者问她吃过东西了吗?锅里是什么?她笑着回答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酸楚,年夜,这是多么诱人的时刻呀!我已经度过了12个年夜,每当这时,我不仅能感到爸爸妈妈的疼爱,全家人一起吃香喷喷的饺子,还观看五光十色的焰火,倾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感到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可是,这些东西对小姑娘来说却一样也没有,她的母亲被打伤,父亲出走不知下落,过年只能吃红薯稀饭。然而,她仍充满着乐观精神。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的小姑娘啊!

文章结尾细致地描写了小姑娘给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的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不算明亮,但它却象征着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革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象征着革命事业必胜!所以作者每逢春节,都会想起那盏小桔灯,都会想到那小姑娘。是啊,这位年仅八、九岁的小姑娘虽是作者偶然相识的,但她的一举一动确实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抗战期间的斗争是残酷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更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学习呢?我们要想攀登科学的高峰,就需要勇气,需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学习更多的知识。我愿做一个像小姑娘那样的人,以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大地之灯》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摩挲大地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