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800字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另一半的中国史》读后感80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另一半的中国史》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家称号。古代史集中的所谓国,指的是某个奴隶制或封建国家政权,并不包含当时我国的所有民族和疆域。中国历代王朝虽然都有国号,但并不冠以中国二字。当时的中国通常只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的概念。殷周之时,他一般指京师或国中。到了春秋战国,才逐渐扩大为华夏诸侯国所在的中原地区的通称。秦汉以后,它又用来泛指中原王朝管辖区域,不仅汉族中原王朝以中国自居,少数民族政权也不自外于中国。
既然少数民族也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就点明了少数民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的巨大贡献。现在,曾今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光辉印记的许多少数民族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他们对中国文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现在我们经常所提到的中国不应该把他们排除在外,这也是本书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少数民族最先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是在秦汉时候,就是匈奴,它诞生于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代,作为一个典型的游牧部落,早期一直踏着季节的鼓点追逐着肥嫩的水草而迁徙。这种随时开拔、来回游荡的日子,造就了全民皆兵和擅长游击的典型特征。匈奴只是少数民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开始,随后的乌桓和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女真无不是中国历史上精彩的一笔。并且蒙古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统一。中原王朝的很多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少数民族的。比如对隋唐经济推动巨大的均田制,即源于鲜卑族所建的北魏、北周:元朝实施的行省制度,则是省级行政区创建之肇始。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丝绸之路上的城邦为何消失?逐鹿中原的游牧民族是怎样被融合?它们没有断代史的宏伟,也没有编年史的缜密,然而他们却是民族记忆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天空的另一半》读后感_800字


《天空的另一半》读后感800字

《Half the Sky》

书名的中文翻译为“天空的另一半”,它总令我想起中国的一句俗语“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half the sky,不仅仅是从数量上来说,也是从角色和能力上来说。

书的封面上写着“讲述女性的绝望与希望”。作者夫妇两人走访了很多国家,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的笔下,是性奴役、性贩卖、性别歧视、厌女价值观、处女情结等现象。虽然在中国,一些女性也正遭遇着相似的困境,但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取得的进步也是不可否认和忽视的,要想在一百年前,我们也还有残酷的裹小脚和不公正的三妻四妾。我承认我们的社会,仍对女性不甚友好,或者说生而为女性,就要面临更多的危险和压力。但是相比于南亚和非洲某些国家的女性,我们已经幸运了很多。

书中的故事大多悲惨:有被卖到妓院一生不得解脱的少女,有因为生孩子患瘘管病不得救治的母亲,有因家族矛盾被强奸的少女……但是悲惨中也透露着希望,她们中的一些人被帮助,受到教育有了美好的未来,有的人化自己的悲痛经历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帮助了更多的和自己相似的人。作者的笔调是严谨的,没有一味地买惨,而是企图通过一个又一个事例和准确的分析来告诉我们这一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之道。

他们始终在强调,女性本身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一旦她们受到外界的帮助获得教育,她们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无论是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妇女的自我解放和救赎过程中。要让女孩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要让女性在社会事务中更多地发声……

突然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

那就来几句摘录吧:

1.“然而,漠然也是一种残酷,只是更加温和也更加广泛而已。”

2.“统计数据会让人越看越麻木,鼓动人们行动起来的反而是个人的故事。”

3.“女性身上的花样特别多,而人生亦从此多苦矣。”——鲁迅

4.“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匮乏,你会忘记自己有多么幸运。”

5.“如果你关心贫穷,就要深入了解贫穷,而不是一昧地想打击贫穷。”

6.“但真正会带来改变的是教育。”

《天空的另一半》读后感_3500字


《天空的另一半》读后感3500字

女人,娇如玫瑰,坚如钢铁。可是,不是每朵玫瑰都有绽开的机会,也许她生来妩媚,暴虐剥夺了她的美好容颜。也许她有诱人身段,瘘管夺走了她的尊严与自信。也许她怀有美好理想,夫为天限制了她们所有的飞翔。无论如何,女性的地位自古以来都颇受争议。即使在二十一世纪,如此开明的一个时代里,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女性的地位依旧低下,甚至还不如牲畜。她们没有人权,没有教育的机会,没有申诉伤害的机会。她们在那里默默承受着丈夫与家人的残暴虐待,在那里她们无奈接受割阴的切腹之痛,在那里她们渴望着接受教育的渺茫机会,在那里她们忍受着抛弃女儿的极致之痛……

从打开此书,到读完整本书,花时差不多六小时,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我迫切地想知道,想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到底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越看越觉得自己幸运,越觉得自己的国家在这方面做到了模范。看到那种种对待女性的酷刑,我内心波涛汹涌,心如刀割。以前即使知道在某些地方,女性的权利不够大,但是没想到她们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堪。经常看新闻会了解娼妓,但是从未想过她们的无奈。看过各种战争报到,可从未联想过战争背后,妇女是被怎样的折磨!知道生产之痛,以为孕妇护理是理所当然,可从未去了解世界还有多少妇女没有得到护理?她们经历着怎样的无奈!所有的不了解,不联想,不探索,让我天真以为女权运动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以为这个世界是和平有爱的!真是天真,太天真!无知!

战争,一直以来都无可避免,它总是以各种借口发生着,好像永不停歇一样。人们总会纪念战争的牺牲品,可是军人与财物总是能最先抓住众人的眼球。可是牺牲品真的只有军人与财物?不,还有妇女!她们已成为战争手段,因为这样可以身心两方面打击敌国。它比任何的生化武器,核武器更有杀伤力。它威胁着男人的威严,损害着国家的颜面,剥夺着女性的尊严。世界早已默认这样的战争手段是必不可少,因为它行之有效。冲在最前线的军人以鲜血去保卫国家,他们在世人眼里干净、英勇。隐藏在背后的妇女,她们因为被强暴,被欺凌,她们用贞洁和尊严保卫着国家,可是世人却无法坦然接受着她们的存在,她们是肮脏的,可耻的!她们遭人唾弃!因为大家都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无疑最好的例证。日本兵不知道强暴了多少妇女,不知道他们残害了多少国人!即使他们不愿承认这样的恶行,也不能抹杀掉他们曾经那残忍的模样。即使他们为此致歉,但是他们将永生背负愧疚与罪恶!我们会代代相传,用血的历史去教育后代,警示他们战争的残忍。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上海慰安所的报到,由于旧屋拆迁,这个慰安所的去留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争议。对于这个慰安所,一个研究慰安妇历史的专家强烈要求保存,因为它对了解当时日本兵的暴行、慰安妇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选择权利。可是,由于它近邻于一个中学,很多人都认为该拆除,因为那是淫乱不堪的场所,它会影响还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一个中学生的采访回答让我很心凉,他认为这个慰安所虽然是历史的见证,可是确实见不得光的,应该拆除。配上他当时回答时的不以为然的笑容,我打心底里觉得我对中国的教育失望了。为什么看待这样的历史遗址,人们总爱以性当先?为什么不了解背后的心酸与无奈?为什么不能多一些包容?难道性真的那么难以启齿?难道慰安妇真的那么难以入目?我不想责怪中国的传统保守思想,可是对于中国的性教育,我不得不有所微词!现在中国所存活的慰安妇仅仅只有十几名了,她们已是白发苍苍,经过数年的流逝,她们提及这段历史的时候仍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因为战争,她们被剥夺了贞洁;因为战争,她们被剥夺了尊严;因为战争,她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当妈妈的机会。成为战争牺牲品的她们不仅没被世人感谢,疼惜,反而被人指指点点,被人远离。这样的伤痛,不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痊愈,只会有增无减。战争到现在还在侵蚀妇女的身心,吸食着世人的鲜血。她们也是战士,更伟大的战士,她们忍受着一切的伤痛:失夫之痛、失子之痛、强暴之痛、唾弃之痛……

在二十一世纪,我一直认为即使女性做娼妓很多都是迫于无奈自愿去卖身,以为在法律比较健全的时代,她们不会是别人逼迫。纵然有人是被逼迫,也从未想过那些老鸨如此的猖狂,在巴基斯坦,印度等等国家里,那些卖淫的女性她们如若不接受安排,就会被暴打、强暴甚至谋杀!因为贫穷,她们急于想找到工资待遇不错的工作,被人哄骗到妓院,然后被囚禁,基本都会被强暴,鞭打。她们基本上都才十三四岁。在这个天真的年纪,却要遭受如此的暴行,真的难以让人接受!在这个年纪,本该接受教育,本该享受父母的关爱,可是因为贫穷,因为男尊女卑,她们失去了人权。即使被迫卖淫,即使遭人轮奸,她们也只能默默忍受,笑脸相迎那些嫖娼的男人。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申冤呢?不是有法律吗?在这本书中,让我最愤怒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当我去警局报警说我被人强暴时,警察也会强暴我。现实残酷得让我无法去接受!警察也会强暴我!这样的事实被当事人一笑而过,可是让听者心惊,让读者寒心。警察在那时候,还是正义的化身吗?法律在那时候,还是保护使用它的人吗?不是!不是!它们全部变成了魔鬼与废物!很多时候,人们都批评法盲,说他们不懂用法律,现在她们去寻求它的庇护,得到了什么?是再次的强暴,再次的伤害!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愚昧无知,一个国家的软弱无能!

这些被迫卖淫的女性有些很幸运,受到各种组织的解救与帮助,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学会了生存。但是,妓院的管理人员往往用毒品去控制她们,所以有些女人会回去重操旧业,因为她们无法忍受毒瘾。她们身心都受到了伤害!她们在沼泽地里,再也无法安然抽身!我很敬佩将这些残酷回忆说出来的女性,她们想世界听到她们的声音,可是又有多少人听到了呢?无论是卖淫还是家暴,都无法让女性安然生活,也无法让女性恢复健康。可能这辈子她们都被艾滋病缠身,也许她们这辈子再也无法相信爱情,相信男人……

产妇的护理一直都被我们看得很重要。在中国,我们产子之后,都会做月子,在这一个月里我们都会得到很好的照料。而且产子都是在医院里,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叫产婆然后在家里产子。可是,在贫穷的国家,孕妇护理往往不受重视,产婆都很少,因为经济条件,她们不会做产检。在这样的情况,产妇死于生产的风险很高。瘘管病,以前我从没听说过。但是这个病却在贫穷的国度里折磨着女性,剥夺着她们的自信与尊严。因为排泄失禁,她们身上散发着恶臭,丈夫和家人可能因此抛弃她们,让她们自生自灭。不管是艾滋病,还是瘘管病,它们都折磨着女性的身心。因为人权的缺失,她们比男性卑微,比男性廉价!

女性割礼一直以来都颇受争议,有人说它有违人权,有人说它是文化传统。可是,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它就是人权的缺失。它从未征求过女性的意见,只是因为不这样做,女性就会被人认为是水性杨花。可是割礼真的会杜绝女性的移情别恋?真的会降低女性的快感?真的只有这样能说明女性的贞洁?我会对此保持怀疑态度。女性割礼在非洲一直很盛行,贫穷的经济条件,注定她们无法得到无菌的割礼。因为无知,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婚姻。因此,女性割礼剥夺了太多的年轻生命。她们血流不止,疼痛难耐,可是却无可奈何。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她无从选择。这是一场文化战争,只有从教育下手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赢得战争。就如中国的三寸金莲,我相信只有通过教育,让她们了解集中的利害,让其自行选择,赋予她们选择权,这样的改变才能她们真正从内心去发问:这样的割礼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唯有割礼,我们才能得到婚姻?

世界上有多的无奈,太多的不公,可是在人权上,女性问题上,我们人人都可以尽绵薄之力。即使世界上有很多组织正在全力以赴去拯救贫穷国家的女性,可是这样的战争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搅起风雪,才能让那些认为人权问题应排在经济、政治问题之后的议员们改观。他们之所以不承认女性问题的重要性,无非是两种原因,一种女性毫无经济潜力,毫无政治用途;一种是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无能。无论哪种,我都认为不足成为我们停止关注女性与人权问题的理由。如有机会或条件,去看看世界另一边的女性是如何的生活吧?因为我们早已对数字麻木,早已对听说无动于衷。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那种痛是不可磨灭,拯救是迫在眉睫。教育,唯一的出路。知识就是力量。人人伸出援手,给她们一个教育的机会。让她们能有绽放的机会,有微笑的权利。让她们的呐喊不再悲凉,而是充满希望,充满尽量!

《天空的另一半》读书笔记600字


《天空的另一半》读书笔记600字范文:

本书主要讲述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书中关于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等进行描述,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发现这本书,纯属意外,最初好奇这本书的书名,觉得这样的书名和内容不符,但是慢慢地发现是自己“先入为主”了,那些由无数发生的事件串联的“天空”在经由人报道、思考、发问的过程中都应注重对事件的思辨,就像“英国的禁止喝酒事件”,有时候的支援项目或许会适得其反,很多时候对项目的实施强调“因地制宜”、“本土化”,但是现在返回来思考本土化到底代表的什么,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脱离本质去实现目标,是否应该“去本土化”?

有学者指出印度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解决,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又可以推动女性劳动力进入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书中也指出打击南非等国家的淫色事业,防止女孩被强奸、奴役、卖淫等遭遇多种暴力的方式的办法则是为女孩提供教育,并且在作者的报道中也强调此项目可行。但是项目或者最终解决以上的暴力事件则是任重道远,而非“一日之功”;对亚非拉等援助项目在对个人或者村庄投资和注入希望的过程中,是否应该让国际对国家进行援助,毕竟个人镶嵌于社会,等等很多的问题都值得去思考。震撼于文字中的叙述与记录,感知文字间交织的悲伤与希望。作者:Zhengrong

读《天空的另一半》有感_初中读后感600字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女人能顶半边天。马克吐温也说过:要是没有女人,有多少男人会是今天的模样?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依然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女性承受着比男性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而这些问题总是被边缘化,不在世界主流议题范围内,因此使得女性生存条件的改善显得举步维艰。

昨天我拿到了《天空的另一半》这本书,看得触目惊心。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真的不会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那么多被奴役被摧残的女子。书中用荷兰和瑞典做例子,荷兰的卖淫是合法化的,而瑞典规定卖淫非法,但只处罚嫖客。在非洲一些更偏远的地及区就更不必说了。

书中还说了,法律的改变是容易的,但文化的改变却很难。的确,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法律形同虚设,而人们的观念要改变,如果没有先行者勇于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也是没有希望的。忽视理论妄谈改变只能是空中楼阁。

再回过头相像最近频发的滴滴时间和之前的种种相关事件,十分十分难受。真是想不通,作为女孩活在世上怎么那么难。在家中,你的父母家人可能重男轻女;在外头。随时会有一群坏人在暗处打着坏主意。他们从来不说要有新的法律保护你们,从来不管教自己家的男孩不要去侵犯女孩,只让女孩不要深夜出门,不要穿短裙短裤。你什么错都没有,却要小心整个世界,只因为你是个女孩。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如果性别间的不平等持续存在,时间注定不会和谐。而平等,需要个人的争取,更要所有人的决醒和帮助。

读《极简中国史》有感800字


读《极简中国史》有感800字

武雨桐 | 文

历史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去钻研学习,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极简中国史》这本书,作者用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从远古时期开始直至民国时期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史。以及从一件件、一桩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走出的一位位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在书中,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的便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一章节。这一章节中,作者简明扼要的总结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和政权交替的情况,又针对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件史实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两件事分别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门阀政治".两件事在课本上均有涉及,但并未有详细的史书介绍。《极简中国史》上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经过写的十分完整,让读者也悦目娱心,仿佛身处那一段数千年前的历史之中,亲身经历了那一次雷厉风行的改革。但是"门阀政治"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体现的繁荣恰恰相反,"门阀政治"体现的恰好是藏在一件件锦衣华服之下那一张张无知的嘴脸与一句句为了家族繁荣而卖力讨好的话语。两种极端,一种是隐藏在艰辛改革之下的繁荣昌盛,另一种则是隐藏在繁荣昌盛之下的破碎不堪。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中国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深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兴趣。古人的聪明才智与辛勤的劳动成果,造就了如今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泱泱华夏——华夏并非单一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让鲜卑族融入了这个家庭,使得华夏变得多元化。一代代历史先贤的智慧结晶将华夏文化雕刻打磨,使灿烂的华夏文化成为了世界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很多人眼中,历史是非常的无聊、乏味,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史书虽然文字平淡,可在真正爱好历史的人眼中,史书、史记就好比一块蒙了厚厚尘土的金子,尘土掩盖住了金子的光芒,却挡不住它散发光芒的本质。当有人拂去尘土时,散发的则是耀眼的光芒。在那时,它身为金子便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全世界将一起目睹它的光彩。

《极简中国史》这本书的作者郑连根先生就好比拂去金子上的尘土的人,他用他的知识将史书上一句句平凡无奇的话语,变成跃然于纸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学习历史,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美好祈愿。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另一半的中国史》读后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哈佛中国史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