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2000字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好的爱情》读后感2000字-自爱者,人爱之。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好的爱情》读后感2000字-自爱者,人爱之”,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没有爱的生命,是没有花的春天,爱是生命的开启,爱也是生命的延续,一个人心中没有爱,那是一颗空着的心,一颗空着的心是多么的寂寞!

爱,可以是两情相悦的爱情,可以是感情深厚的亲情与友情,还可以是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在所有的爱中,最重要却又常被人忽略的一种爱,便是自爱。试想想,一个不会自爱的人,自已都不知道怎样爱自已,他(她)又如何去爱别人?一个懂得自爱的人,就算没有人爱自已,至少还有自已爱自已,自已懂得爱惜自已,人就不再孤单,心就不再寂寞。

自爱就是爱自已,爱自已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就是全然的活好当下的你,活好你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一、关于爱与情

爱情是一个词,爱是爱,情是情,爱不等于情,两者不是一回事。情是由心和青组成的,心里的青葱意味着不稳定、善变、惆怅,情是停留的一种感觉、感触,来得快去也快,旧情还没记住就已被新情所取代,也许这就是人常说的负情汉、多情郎,情最大的特点是多而快、浅而短、浮而变,这类的情感一般都是出于感情的空虚与寂寞,这类人努力想为自已的心寻找一处住所,而往往那颗空着的心总是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爱的繁体字是愛,就是用心去爱,愛字如果没有心就是受,心不见了爱就没了,爱就是你心安放的地方。

爱是一团精神与另一团精神的亲密拥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所谓心灵相通就是我的心门只为你而开,也唯有你才能进到我的心里,而你的到来让我的心能真实感受得到你的存在,真爱无法不专注,难以不忠诚,因为人只有一个灵魂,我的灵魂给了你,就无法再给别人了。

二、爱情三大元素:激情、理解、践行

激情就是怦然心动的感觉。因为你的出现,我会情不自禁被你吸引,我对你的魅力无法抗拒,我会心跳脸红,从此我的心被你带走,魂也跟着心走了。激情是非理智的,没有逻辑与法则,也许让我怦然心动的那个你落在旁人眼里普通得象路人甲,就是如此普通的你,在我眼里和心里,你就是如此玉树临风般俊美,就这样我无可药救地爱上你这个路人甲,也许这就是人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理解就是我懂你。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而理解是灵魂之间唯一的桥梁,理解源于了解,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人会让我对他产生浓浓的兴趣,我会想靠近他,了解他,读懂他。有时候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真正了解后就可能不喜欢了,这种人只宜远观不宜近看,看清了是一种伤害 ;有些人你越了解他就越为他着迷,你会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不为知人的美好,会不断为你带来惊喜,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你注入了情感与生命,你从一个心怀好奇的旁观者变成一个深情款款的爱慕者,因了解而理解,越了解越理解,彼此理解让两个人的灵魂相连,心意相通,因为有你,我的心被填满,因为有你,我的灵魂丰盈,因为有你,我不再孤独。

践行就是爱的行动。没有实际行动的爱,不是真爱,我爱你只是爱情的开始,爱是需要行动来验证,只有行动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爱,所以爱是一个动词,只要你需要,只要我能给,我都愿意为你毫无保留的奉献我的所有,我愿意跟你同甘共苦,我愿意对你不离不弃,直到我生命的结束。

激情意味着我爱上了你,理解意味着我懂你,践行意味我愿意与你一路同行,不离不弃,只有三者并在才叫全身心的我爱你。

三、爱情何能长久

爱情就是心与魂的结合,心若远了,情就淡了,魂若不存,爱则不在,长久的爱情就是心的共振,魂的共鸣。真爱一个人不要把他当神来爱,真爱一个人就把他当成一个真实的平常人来爱,爱一个人的前提是懂他,在懂他的基础上更好的爱他,我用心读懂你,然后尽我能所帮助你成为你自已,真挚美好的爱情中,没有非常鲜明的我也没有非常鲜明的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爱中的两个人是两颗跳动的心里装着相同的灵魂,与你相爱,我的心跳动得更强劲,与你相爱,我的灵魂变得更强大,爱情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关系,这段完美关系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我本不完美,我因与你相爱而更趋于完美,由不完美到趋于完美,我和你同频共振,不离不弃,长久的爱情是一次又一次爱上同一个人,最好的爱情是我们既是爱人更是知己,永恒的爱情是我与你共同渡过一次又一次的阴晴圆缺,爱的最高境界是我为你而死,我为你而生。

四、爱情与婚姻

其实,我在阅读《好的爱情》关于爱情篇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按陈果的爱情观标准来衡量,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现实的婚姻生活,婚后还能保持怦然心动的真爱状态,可能并不多,甚至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婚姻爱情是否一直在怦然心动?爱情三大元素:激情、理解、践行,三者并存才是真爱,如果爱情里没有了激情,剩下理解与践行,没有激情的爱情不是爱情,这种情更象亲情与友情,这种关系是危险的,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有激情,那是生命能量的绽放,没有激情的爱情就像燃烧失去了火种,面对的将是冷却与危机四伏。

在婚姻生活里,如果爱情大于婚姻,那就是爱情太理想,婚姻不现实;如果婚姻大于爱情,那就是爱情太遥远,婚姻太现实,我个人理解,爱情与婚姻最好的状态是保持两者的平衡:爱情等于婚姻,对待你的婚姻就像对待你的爱情一样,充满激情,用心理解,然后一起践行,用爱经营婚姻。

五、自知自爱,所以被爱

在古希腊雅典德尔菲神庙门前的石柱上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已!认识你自已,其实是一切学习和修行的起点与原点,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何谓修行?修行就是在行动中不断修正自已,以什么标准来修正自已?其实这是一个让很多人迷茫的问题,所以啊!认识你自已是多么的重要,那是你人生的航标。

人生的所有事情都指向两件事:认识我是谁,然后努力成为我所是。当我知道自已是一只柠檬,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酸;当我知道自己是一只鸟,我会努力做一个鸟人,让自已展翅高飞;当我知道自已是一条鱼,我会安于在水里畅游。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已,才有可能真正地去爱自已,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已,他的灵魂才是自由的,正真的自由是清醒的自知、勇敢的选择、坦然的担当。

当一个人真爱自已才能活成真实的自已,这个真实的自已不管有没有人爱,至少还有自已爱自已,一个人能喜欢自已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当你喜欢自已的时候,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和自由的气息,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正能量,这种气息就是魅力与风情,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当你活成一束光,你就成了光源,谁接近你,谁就接近了光,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能照亮他,温暖他。

爱情不是你和一个完美的人相爱,而是他爱了你之后,他才更趋完美。为什么是他爱上你而不是你爱上他?我想也许你就是一个自爱之人,自爱者必是对生活充满热爱,自爱者自带风情与魅力,你的风情与魅力让爱慕者闻香而来,寻光而至。

自爱者,人爱之!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_1900字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1900字

世界杯刚刚火热结束,我的眼睛却被这位最美超模吸引的转不过来弯。

俗话说“只有请到超模,世界杯才够逼格”,今年的世界杯自然也少不了超模,今年在开幕式上娜塔莉的亮相就惊艳了全场,穿着一席LV2019年早春的白色套装,和西班牙球星Iker Casillas一起携大力神杯出现在大家面前,气场十足。

这位超模,来头不小,19岁嫁给英国皇室贵族,29岁带着三个孩子离婚,35岁嫁给LVMH集团成为太子妃,又生了两个孩子,如今依然能够貌美如花活跃在台前,底气十足又任性自若的样子,我以为这是个超级富二代。

但没想到,娜塔莉的身世却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是标准的灰姑娘!

从小家境贫寒的娜塔莉2岁就被父亲遗弃,只能跟一贫如洗的母亲和患有脑癌的妹妹相依为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幼的娜塔莉每天都早出晚归摆水果摊,也许是因为命运总是会优待努力的人,14岁那年幸运降临到了她头上,她在自家水果摊前被星探发现,从此才开启了她逆风翻盘的人生。

那位经纪人对娜塔莉说:

“你该去巴黎,你在那里可以做得更好,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三个月内学会英语。”

那颗向上的走被点燃,娜塔莉花了三个时间从完全不会英语到掌握流利英语,然后跟随经纪人登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

做模特,并不是仅仅简简单单的对着镜头笑那么简单,娜塔莉工作中从不迟到,且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每次拍摄之前都会跟摄影师沟通,确定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角色,再去演绎出自己思考后带有灵魂的自己,因此,她2年内就火速走红与巴黎,成为了各大品牌追捧的对象。

她凭借着高辨识度的外表,一跃成为00年代娃娃脸超模代表

19岁那年她在晚宴上遇到了英国王室的后羿贾斯汀,同年,她穿着Tom Ford为她量身定制的婚纱,在圣彼得堡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并且生下了三个孩子。

在整个生产、怀孕期间,她也没有放弃过工作和T台,怀孕7个月依然活跃在T台上,她说过,“强大和美丽好不冲突,强大才是美丽的来源”,嫁入皇室,拥有儿女,但内心的渴望依然让娜塔莉走的更远。

模特当的风生水起时,她又跨界学起服装设计,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当所有人都在羡慕娜塔莉的时候,29岁的那一年她宣布离婚,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家,成为了单亲妈妈。

媒体们开始唱衰灰姑娘童话故事幻灭,并且幸灾乐祸的采访娜塔莉,是否还期待爱情,娜塔莉带着一如既往的优雅告诉记者

“女人,爱情可以等,爱美不能停”。

毫不夸张的说她和自己孩子走在一起真的很像同龄人

谁说美就没用?能够随时随地保持优雅和美貌,证明了这个女人有足够的自信、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的能力,永远保持最好的状态,就有资格随时迎来最好的生活。

离婚的这一年,娜塔莉被曝与LV集团继承人陷入热恋中,31岁带着三个孩子再次嫁入豪门,并且又生了两个孩子。

从水果摊姑娘一路成为LV太子妃,娜塔莉身上有哪些值得普通女孩借鉴的意义?

1、在低谷里抬头看天的能力

我相信很多姑娘,都是平凡的姑娘,当平凡的我们有颗向上之心到底该如何突围呢,我的回答永远是:停止所有的抱怨,做好当下的事情。

试想一下,如果娜塔莉愁眉苦脸地摆水果摊,会有经纪人发现她吗,不难想象,贫穷年少的日子里,娜塔莉应该也是笑着面对生活的,这不是鸡汤,而是生活态度,当你不管身处任何生活的窘状,都能对着镜子笑出来的时候,你就一定有走出这困境的一天。

在低谷里抬头看天,把自己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更好、做到再好一点,然后等待机会来临,来的时候用力抓住,你才能有能力接住。

2、 面对机会果断做决策的能力

当有人问年少的娜塔莉去不去巴黎时,她没有太多纠结,就如同今天的你,纠结去不去北上广一样,那里打工累不累,孤不孤单,这些问题统统扔到脑后,果断做决定,果断迈出这一步,你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到底哪条路是最适合自己的。

踟蹰不前,浪费时间,只会蹉跎岁月,你总担心闯出去会后悔,但后来我才明白,你走过每一条路,都是你的积累与财富,年轻人,敢尝试,快速做决定,才不会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3、追求事业,保持自我

不管你承不承认,当女人拥有事业的时候,她就是可以抵御时间的侵袭变得异常迷人,两次嫁入豪门,却屡次在孕期和产后走上T台,大胆跨界合作与学习,娜塔莉从不会因为丈夫的有钱而成为男人的附庸品,享受事业,保持自我,才让她随时有离开的底气。

爱的时候轰轰烈烈,不爱的时候安静离场,不被财富束缚,不为名利弯腰,热烈追求自己想要的方向,这样的女人当然可以拥有最好的爱情。

最好的爱情,只配给自己好的自己。

4、永远保持美貌的能力

一个女人30岁后要保持美貌,考验的绝对是综合实力,自律让你保持身材,情绪管理让你不会深夜哭泣,能终生保持美貌的女人,绝对是人生的狠角色。

我们天生就热爱美好的事物,变美吧,让每天照着镜子的自己笑起来!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_1000字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1000字

读完这本书,我安静下来,变得沉默,是想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陈果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升华了这本书。从认识好的爱情,再了解成熟和自由,然后更深入的启发“人啊,认识你自己”的思考,最后合为个人信仰和国家哲学。谈及爱情,人为什么要有爱情?老去,就是离死亡越来越近,是痛苦的,但爱可以使人忘却痛苦和孤独,特别是陪伴我们大半生的爱人。好的爱情,是携手并进,诶你咋没跟上我的脚步哇,拉你一把。好的爱情,是把爱人当成自己人或另一个我,只担心我给你的是不是不够。像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刻在骨子里的相思和深爱。而深爱又来自于深知,深知基于同等能量的吸引,如果我是一条鱼,就不可能深知一只鸟。既然要深知,肯定需要时间。这样看来,好的爱情会让你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身心融为一体。谈及自由,我也曾说,新的一年我要活得自由自在。人容易变成欲望的奴隶,想要的太多,被束缚的太多,当然不自由了。可是到头来我还是会把自己套进大公式,唉毕业了要找份好工作,唉不小了怎么还没有对象,于是我想要份自己喜欢又体面的工作,我想要对的对象,我想要的真的不少,所以我不是真的自由自在。当然,我也总是问自己想要什么,原来,我只是在问自己想要什么,却从来没问过为了这个我想要的东西,我要付出什么代价?我愿意支付吗?我支付得起吗?我只是在想当然,没有所以然。我不是真的自由,好在及时发现,我会偷偷反思。谈及认识自己,这个过程我用了一年时间找到自己节奏。由于每个人有多面性,独处是一面,在学校是一面,在家里是一面,工作上是一面,朋友前又一面,了解起来也是相当复杂。但我知道,我在从向外求到向内求改变,无论切换成哪个面,那个能始终平静且坚定的我是我的终极目标。我相信,慢慢会走进更多有趣的人的世界,发现许多美好,也会吸引别人走进我的世界,我们一起变好。人生得一知己是多么幸运,最后若是爱人也美好了。对待你就像对待另一个我,该是多么轻松自在。对于其他朋友,我会希望你过得好,谁的生活都不容易,能互相鼓励为何还要互相伤害呢?现在,谈到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我真的太喜欢“她和自己是一种和平”这句话了,是一种“活在闹市,心在深林”或是如鱼得水地在“出世”和“入世”里穿梭着的生活方式。我爱这个烟火世界,也爱能把尘灰抖落在世外的我,属于我的我。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_1100字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1100字

18岁之前脑子里只有读书,奔跑问题也是为了多学,后来发现与人相处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哲学,这本书更好理解爱情与其中种种沟通问题方法,爱情是两个灵魂彼此吸引,而真正婚姻不是所谓合适利弊权衡下的将近,而是真正的适合两者有爱的吸引顺其自然的情到桥头自然直,愿最后嫁给的是爱情,而不是利弊权衡下的将就。最近看到一句话,一个人不知道怎么选择二个女生,要和你爱的人谈恋爱,与爱你的人结婚,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应该是和你爱的人并也爱你的人谈恋爱最后再顺其自然的结婚,其实很多时候最重要的是感觉,两性相处的基础在于双方信任,其次是共情,达到共情的基础就是沟通上的恰到好处,就如灵魂上的神交,言语中三观的顺其自然投合,可以比较不同但必须有自己看法与价值观,当然女性单身居多,并不是不想恋爱或者步入婚姻,是很多女性不太相信自己会遇到,爱自己和自己也爱的人,往往最后也是利弊权衡下选择爱自己的,这样比较靠谱,爱他人多爱自己少的人,往往很难具有真正确认恋爱后的归属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只要你相信你能遇到爱自己和他也爱你的,愿意沟通付出信任会慢慢识人,相信最终双方都会幸福,而不是步入婚姻后不安与沟通渐渐少,另外,爱情甚至步入婚姻以后,我们是不是不应该理所应当认为,双方必须对我们怎样怎样,为什么一定要求一方更多的陪伴或者其他要求,我觉得最重要的沟通与理解这种想法大概是相处中没有安全感的做法,安全感是自己给的,安全感的基础来源于对这段关系的信任与对自己的自信,其次我觉得性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还有双方把你当做什么样的人,内向的性格与外向的人更加互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余生那么长要和有趣的人共度此生,其次二者都为内向,沟通上很难达到共鸣,需要找切合点,把话说明,真正愿意沟通去解决问题,多一些理解,其实双方当做什么样角度的人,就像女汉子并不是什么都让他放心不担心,内心也渴望爱与呵护,只是不太想麻烦别人很多事自己承担而已,胡杏儿说,就像有的男人教你温柔,善解人意,大方,如何更女人味,最后都是分开的结果,最后她却嫁给了让她做小孩的人,这说明,前任都在教她如何更好取悦他人作为,一个模范的人,而现任教她做回自己,其次爱一个人不能只是喜欢他的好,他的其它方面接受不了,而爱不一样,爱的坏的都接受理解,而是他的光明与其它样子,别人看不见的样子都爱,都能包容,真正把他当普通人平常人看待,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谁都会犯错,都人看不见的方面,学会以平常心去对待他看待他,因为这样双方才能更加了解彼此。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_8000字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8000字

◆ 第2章 关于爱情


一个人“自信”的力量只能来自于自我清醒的自知之明和由此而来的自我内在坚定的信念,与他人无关。所以真正的“自信者”从容淡定,无需哗众取宠;他不追求旁人的娇宠溺爱,而安于自我的宠辱不惊。


闲钉铁屑


情是流动的、荡漾的、飘逸的、轻盈的,像羽毛般随风辗转,如微风般四处悠游。与之相反,爱是稳定的、持久的、坚韧的、厚重的,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不可须臾远离的精神家园,就像《圣经》所说的“骨中骨,肉中肉”。爱是一团精神与另一团精神的亲密拥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在爱中,世界就是你,我也是你,全然融为一体。在爱中,我们紧闭的心门被另一个人的眼神悄悄叩开,从此我们向月光,向音乐,向天空,向太阳,向万物,向一切彻底地打开了自己,我们的内心像世界一样宏伟,像自然一样富有创造力。这可能就是“爱”的魔力吧,一旦被丘比特的金箭射中,胆小者都会变得异常勇敢,粗心大意者竟会心思细腻敏感,拙舌者也能吟诵出最动人的诗篇,而绝望者将永不言弃。看看诗人里尔克写给他深爱的莎乐美的诗吧:

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

即使没有脚,我也能找到路走向你。

即使没有嘴,我也能苦苦地哀求你。

卸下我的手臂,我也会抓住你。

我将用我的心抓住你,就像用我自己的手掏出我的心。

我的脑筋会围着你转动不停,

如果你把一支火炬扔进我的脑海,

我也会用血液把你负载。


对于一段美好的爱情而言,除了“love(爱)”,恐怕同时绝对不能缺少的就是这个“admire(仰慕)”。换言之,真正的爱情,不单是“我爱你”,也是我们常说的“我爱慕你”——“爱慕”与“爱”相比,多了一层倾倒,多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怦然心动,多了一份近乎崇拜的“天命难违”。

“爱慕”二字比单独一个“爱”字更完整地诠释了“爱情”的真意——我对你的爱,不是因为你对我好,不是因为你长得美丽,不是因为你聪明过人,而是因为我无可奈何地就是被你吸引,就是莫名地觉得你充满魅力,就是想见到你,禁不住爱你。


“爱”在不由自主的吸引中形成,在情难自已的牵挂中发展,一旦我们在爱中糅进了任何目的,即使这个目的饱含善意,这爱业已成了一种刻意之举,而背离了其自然流露的真性情。


“我爱你”时我是永不衰竭的源泉;“你爱我”时我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伟大的歌德对爱的解读是:“我爱你,但那与你无关。”


只要“我爱”过,我都比很多人幸运,“我的骄傲仅在于我曾爱过,仅此而已”。


什么叫作深情?你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爱的就是这样一个他;你了解他最真实的样子,你爱这个真实的他。你见过他最美丽的时候,也见过他最糟糕、最丑陋的时候;你见过他最能干、最得意的时候,也见过他最失落、最狼狈的时候。在他最失落、最狼狈的时候,你还是想拥抱他,还是想吻他,这个才叫作深情。你见过他最光明的样子,也见过他最黑暗的样子,当你见到他最黑暗的样子,你还是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他,并且去爱他,这个才叫作深情。你真的懂他,懂他是个怎样的人,懂他的好与不好,懂他那些和你不一样的地方,懂他很不完美,但你还是爱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他,爱他这个真实的不完美的人,这个才是真正的深情。


“我爱他们,因为他们是人;而我爱你,因为你是你。”


两个原本相爱的人,为什么到后来就越走越远了呢?之前是那样浓情密意,为什么在生活中历经世事之后,慢慢就相互不爱了呢?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一下。

第一种可能,这两个人之所以相爱,本就是因为不了解,爱的就是对方的表象——你觉得他好看,你看到了他的美丽与光明,于是你爱上了他。然后为什么不爱了呢?因为真实生活中,他并不总是光明美丽的,有一天你看到了他的黑暗,看到了他的丑陋,你就不爱了。因为你爱的是表象,所以表象散去了,你也就不爱了。

还有第二种可能,这两个人刚开始时,确实是互知互懂、相互理解、惺惺相惜的。但是渐渐地,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此起彼伏的诱惑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消磨,两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开始不再同步了。或许他们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都是同步的,但精神上却越走越远,距离远到一定程度,就没话说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共同语言”了。当两个人的精神成长开始不同步,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所思所想都不一样,自然就没话可讲了。就算讲了,也是不懂,反倒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不如不讲。不讲的时间长了,精神上的距离就更大了。慢慢地,吃着同样的饭菜却各做各的梦,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我看不懂你,你看不懂我。当两个人互相不懂,还要在一起生活,是很难有热情的,剩下的往往是冷感,凉凉的冷感,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自爱基于自知”


据说有人做过实验,人死去之后,体重会减轻21克,所以有人就说人灵魂的重量是21克。


据说有人做过实验,人死去之后,体重会减轻21克,所以有人就说人灵魂的重量是21克。


什么是爱?《说文解字》对“爱”的解释是“行貌”,是一路同行。什么是一路同行?就是不离不弃,可离可弃的都不是深爱。什么叫作不离不弃?他就是另一个你,你要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他,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


爱情是全身心的,激情、理解、践行——“激情”意味着我爱上了你,“理解”意味着我懂你,“践行”意味着我愿意陪你一路同行,不离不弃。只有当这三者合并在一起,才叫全身心,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存在的时候,才有了“我爱你”。


D·H·劳伦斯的书,他是这样形容爱情的:“之前,你是一条河,我是一条河,当我们认识之后,两条河交汇到了一起,从此以后,分不清哪条河是你,哪条河是我,因为我们汇成了一条河,叫作我们。”


西方有一个传说,上帝造人时,每一种材质只制造了两个人,从此人类就用尽自己的一生,去寻找与自己同种材质的那个人。


在西方的传说中,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是男人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根肋骨,男人即使看起来再强大,仍是不完整的,生命仍有缺憾。同样地,女人若没有找到那个化生出自己这根肋骨的男人,即使再美丽灿烂,也很难获得真正欢乐幸福的生活。爱情中的双方,就像一对天造地设的齿轮,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无论在时间这条履带上转动多久,彼此总能凹凸相应、长短互补、紧密咬合。


《致D情史》,作者是法国的哲学家安德烈·高兹,D是指他的妻子多莉娜。多莉娜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于是84岁的高兹,为自己心爱的、将不久于人世的妻子多莉娜,写了这封长长的情书,这封情书就是《致D情史》。全书大概有六七万字,记述了两个人在长达60年的感情经历中的一切。当他写完这本书后,他们就打开了煤气,共赴黄泉。在平静、理性和深情的叙述之后,他决定用这种方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他全书的最后一段话,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话:

多莉娜,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优雅,令我动心。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只是愈发浓烈了。我的胸口又出现了这恼人的空盲,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的怀里时,这种空盲才能被填满。在夜晚的时候,我有时会看见一个男人的影子,在空旷的道路和荒漠中,他走在一辆灵车后面——我就是这个男人,灵车里装的就是你。我不要参加你的火化葬礼,我不要收到装有你骨灰的大口瓶,我专注于你的存在,就像专注于我们的开始,我希望你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多莉娜,你给了我你的生命,你的一切,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希望我能给你我的生命和我的一切。我听到凯瑟琳在唱世界是空的,我不想长寿,于是我醒了,我守着你的呼吸,我的手轻轻掠过你的身体,我们都不愿意在对方去了以后,一个人继续孤独地活下去。我们经常对彼此说,万一有来生,我们仍然愿意共同度过。

这就是《致D情史》——没有你的世界,我不想要;没有你的未来,我受不了。


《致D情史》,作者是法国的哲学家安德烈·高兹,D是指他的妻子多莉娜。多莉娜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于是84岁的高兹,为自己心爱的、将不久于人世的妻子多莉娜,写了这封长长的情书,这封情书就是《致D情史》。全书大概有六七万字,记述了两个人在长达60年的感情经历中的一切。当他写完这本书后,他们就打开了煤气,共赴黄泉。在平静、理性和深情的叙述之后,他决定用这种方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他全书的最后一段话,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话:

多莉娜,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优雅,令我动心。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只是愈发浓烈了。我的胸口又出现了这恼人的空盲,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的怀里时,这种空盲才能被填满。在夜晚的时候,我有时会看见一个男人的影子,在空旷的道路和荒漠中,他走在一辆灵车后面——我就是这个男人,灵车里装的就是你。我不要参加你的火化葬礼,我不要收到装有你骨灰的大口瓶,我专注于你的存在,就像专注于我们的开始,我希望你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多莉娜,你给了我你的生命,你的一切,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希望我能给你我的生命和我的一切。我听到凯瑟琳在唱世界是空的,我不想长寿,于是我醒了,我守着你的呼吸,我的手轻轻掠过你的身体,我们都不愿意在对方去了以后,一个人继续孤独地活下去。我们经常对彼此说,万一有来生,我们仍然愿意共同度过。

这就是《致D情史》——没有你的世界,我不想要;没有你的未来,我受不了。


激情令人振奋,痴情令人沉醉,但是激情和痴情有一个特征,它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人在激情和痴情中,是处于癫狂状态的,活得不真切,看得不真切,处在半醉半醒之间。所以,当你处于热恋阶段,内心激情澎湃,你喜欢的这个人很可能不是真实的他,而是你虚构出来的他,你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很多时候,尤其当一个人单身的时间太长,积压了太多爱的能量,好不容易盼到了某一个人出现,你就会一下子爱上他。但这个时候,当你蓄积已久的爱的能量全然倾泻到他身上的时候,你很可能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真实的人,而是把他当成了你心目中的某个理想对象,所以这时你不是爱上了他,而是爱上了自己的感觉,爱上了自己的梦。


“I love you as who you are”——我爱你,如你所是。


真正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一个椭圆,它有两个圆心,一个是你,一个是我。我们会为对方着想,而且不只是从自己的角度为对方着想,也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


这其实是很浪漫很浪漫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不要以为浪漫是花钱的事情,那是浪费。浪漫不需要用钱,而需要用心——用心地了解他,用心地发现他不同的美,然后爱上每个不同的他,这样你等于每一次都在跟一个不同的人谈恋爱。


爱情肯定是要吵架的,但吵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所谓“吵架”其实就是一种疯狂的交流——这种非常状态的对话模式能够帮助你看到非常状态的他,更好地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平时我们都被理智操控,表现得各种得体,各种“端着”,一吵架面具掉了一地,真性情就暴露了。所以,在爱情关系中,吵架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它能帮你全面了解一个人。


◆ 第3章 成熟与自由


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责任之担当——我觉得唯其如此,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完整的、纯正的、成熟的“大人”。


一个自由者都是一个精神的自洽者。


我们经常说一个词——衰老,其实这两个字不应该放在一起,“衰”指的是人精神的沉沦和堕落,而“老”指的是人身体的退步和退化,它们是不同的东西。


“礼乐射御书数”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六艺”,是指对我们身心有益的六种技能。礼,礼节;乐,音乐;射,投射,也可以泛化为体育;御,会驾驶马车,要有驾照;书,书法;数,算术——这六种技能。


简言之,“大学”就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是事关生命的大学问,所以叫“大学”。我很喜欢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他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这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惊喜;第二件是你使人惊喜。延伸开去,我觉得这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你要好好活着;第二,请你在自己好好活着的同时,帮助别人好好活着。再有:第一,你要尽一切努力,让自己活得幸福;第二,在你获得幸福的同时,要给别人幸福。


孔子在73岁离开这个世界时,说他自己“大节无亏,可以安然去也”。什么叫大节无亏?就是这辈子你没有一个必须要说的谢谢,因为你没有亏欠谁;这辈子你也没有一个必须要说的对不起,因为你没有伤害谁。大节无亏,可以安然去也,我觉得这真的是顶天立地的大人。


很多年以前,在古典文学课的开学第一堂课里,我的老师曾对我们说:“你们来大学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要学一些无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能帮助你们谋生,无用的东西能使你们终身快乐。”


有用的东西滋养我们的身体,但只有那些无用的东西才滋养我们灵魂的自由。


◆ 第4章 人啊,认识你自己


西方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犹太人问他们的神:“Who are you(你是谁)?”他们的神给出的回答是:“I am who I am.(我就是我)”——换句话说就是,我知道我是谁,我成为我所是。

所以,神之为神,就是因为他始终知道他是谁,他始终成为他所是,他始终有清醒的自知,他始终活成他真实的样子。他不像人类那样,容易被世人的舆论所左右,从而看不清自己;也不像人类那样,总是掉入各种闹剧当中,被这个人支配,被那个人操控,始终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神明之为神明,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知;而兽之为兽,是因为它始终保持着不自知。


《小王子》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某个星球上的国王对小王子说:“审判自己比审判别人难多了,一个人若能够审判自己,他一定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净极光通达。池塘的水,当它很静的时候,往往污泥什么的都沉淀了,你能够一眼看到底。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内心很沉静的时候,就会心无杂念,你的内心就会很纯洁,用纯洁的心看东西,往往一目了然。所以保持内心的沉静,就会“净极光通达”。


人对黑暗一定是格外恐惧的。人为什么害怕孤独?因为孤独就是内心的黑暗。人为什么害怕死亡?因为死亡就是永恒的黑暗。”


罗素说过,西方文化能够带来世界的进步,但是东方思想才能够滋养人心。


西方文化将目光与思想指向人心以外的这个大千世界,它向外求索,追问世界的根源,追问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具有怎样的属性。而东方文化将它的目光与思想转向了人心以内的那一片精神世界,它向内求索。西方文化看世界,看天空,看土地,看高山和大海;东方文化看自己,看自己的心,看自己的本色与天性,看悲欢离合中人心如何受困与解脱。我曾经读到过一句有趣的话,说人为什么会睁眼与闭眼,人睁眼是为了看这个世界,而人闭眼是为了看自己。东方文化追问世界的方式、追问存在的途径,不是问天问地,而是扪心自问,所以我们长久生活于其中的东方文化,格外注重反躬自省,格外注重明心见性。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文化发达的是物理学、化学、科学、解剖学;而东方文化发达的是玄学,它的哲学、物理学、艺术、医学都只是玄学的各个分支。不过也是,还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玄呢?


我们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释家、道家,关注的焦点,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与人心,最终追求的都是一份明心见性的自知之明——看清自己的心,看清自己的本性,然后在这个明心见性的基础之上,修心养性,把自己的心性修养好了,关键时候就能自己给自己制造一种精神的力量,为自己找到一套自我疗伤、自我解脱的办法,然后当别人需要的时候,还能够治人。这就是东方思想的逻辑,借精神之光向内求索,反观自身,看清自己,明见自己的心性,然后修心养性,自助助人、自度度人、自安安人,在帮助自己的同时尽力去帮助别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一切从“心”开始。


“我所知便是我无知”


其实人的一生中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学的任何一门学问、遇见的每一个朋友、每一个敌人,都是一条路,都通向自我认识。所以世界上最后只剩下了两件事:第一,know who I am,认识我自己;第二,be who I am,尽力成为我所是。人生的所有事件都指向这两件事:认识我是谁,然后努力成为我所是——知我所是,如我所是。有朝一日当别人问你“who are you”,你是谁?你的回答也会是“I am who I am”,我就是我。而当一个人敢说“I am who I am”的时候,你已是半神,你已然成为了与老、庄、孔、孟平级的人,与他们同等能量的人。就像我们中国文化对“神明”一词的解释——神,是精神;明,是明澈。所以,当你活到精神明澈,你已然美若神明。


其实人的一生中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学的任何一门学问、遇见的每一个朋友、每一个敌人,都是一条路,都通向自我认识。所以世界上最后只剩下了两件事:第一,know who I am,认识我自己;第二,be who I am,尽力成为我所是。人生的所有事件都指向这两件事:认识我是谁,然后努力成为我所是——知我所是,如我所是。有朝一日当别人问你“who are you”,你是谁?你的回答也会是“I am who I am”,我就是我。而当一个人敢说“I am who I am”的时候,你已是半神,你已然成为了与老、庄、孔、孟平级的人,与他们同等能量的人。就像我们中国文化对“神明”一词的解释——神,是精神;明,是明澈。所以,当你活到精神明澈,你已然美若神明。


卡夫卡有这么一段话:“当你站在我的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你觉得是你自己作的决定吗?不,是你前面的很多人和后面的很多人推动着你作了你自以为独立的决定。很多时候,我们作出一个决定,并不因为那是我们深爱的,或是我们热切期待的,恰恰相反,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爱什么,不知道自己期待什么,所以我们才作了一个大多数人都会作的决定。我们之所以走这条路,并不是因为那是我想要的路,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所以就走了一条很多人走过的路。


很喜欢哲学家萨特的一句话:“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


这世界上有很多一次性产品,而其中最珍贵的一次性产品,就是你的生命,用完了就没了,所以要慎重地使用,要郑重地决定。


◆ 第5章 自我人生的实现


哲学家尼采,他不是一位被他的时代所认可的人。你知道尼采活着的时候说过什么?他说:“我的话是说给两百年后的耳朵听的。”


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真正最难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一条中道,保持一种平衡。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真正对一个人好,就要对他好得看不出来;要对他好得让他没有心理负担,不必心心念念总惦记着要回报你;要对他好到他还能和你平等相处,不会感到自惭形秽,对你有所亏欠。


你是谁,不在于你说了什么,你说话的时候,你在表达你是谁,你不说话的时候,其实你表达得更多,连静默也是一种表达。你说或不说,都在表达你自己。


真正的贵族,就是精神的强者。他们就像诗人波德莱尔所说的,“会将其他一切强者视同自己的兄弟,欣赏他,钦佩他,向他学习;同时,他会将世上一切弱者视同自己的孩子,同情他,关照他,尽力为他们服务。”


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搞清楚你自己是酸甜苦辣中的哪一种,然后做你自己,走你的路,不需要去争去抢。因为别人只能“成为他自己”,只有你能成为你,所以在“成为你自己”这件事上,你没有竞争者,没人比得上你。


◆ 第6章 信仰与文化


《六祖坛经》中所说的那样:“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我对这话的理解是,人与人的差别本质上是心灵的差别,精神觉醒就是成佛,心怀公正就能明辨是非曲直,内心常有清明安和便是出家人。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就懂得怡心以补运,宽心以安生,“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自我沉潜之识、卓越之见、慷慨之节、笃实之心、文雅之学。


◆ 第7章 附:把我说给你听


你知道香奈儿的创始人是怎么定义优雅的吗?她说:“言行自如,即是优雅。”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_700字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700字

自信自洽自由。对书中说的许多人生哲理严重共鸣,而且一直在当下践行。

“可能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的定义,我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定义是:我就是海上的一叶扁舟,随风而行。我觉得,命运可以把我带到任何地方去。我很少对命运有很高的要求,要它把我这一生变成一个怎样的人,一定要带我到达多高的一个山峰。无所谓!命运——你随意!但是不管你把我带到哪里,不管你让我到哪个港口,我都会在那个港口好好地安家落户,做好我自己,然后按照我自己的节奏,过我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这样。

很多时候,命运让我很忙。很多朋友在忙的时候会比较焦虑,我不大焦虑的。我就觉得所谓的忙,就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其实,当你真的很忙的时候,你哪有时间去抱怨,你应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所以不要留时间去抱怨。当命运让我很忙的时候,我就好好地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做。当命运让我变得很闲的时候,我就做点不那么讲效率的事情,比如花几个小时抄一本书。我以前抄过《道德经》,抄过《金刚经》,抄的时候真的是每一个字都专心致志,我才不管要花多少时间,我只觉得非常值得,非常快乐。

当命运让我跟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好好地对待他们。我跟大家说过,我的朋友就是另一个我,好好地对待他们,就是好好地对待我自己。

当命运让我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我也很会跟自己玩,自己跟自己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当我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是真的自由。所以当命运让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那我就好好地跟自己玩。

所以我对生活、对命运没有很高的期待,或者很大的目标,不指望它一定要对我怎么样,它随意。当它自由的时候,我会用我的方式,按照它的节奏来自由。”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的读后感2000字


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郁达夫在情爱之途》这本书,让我有了许多对生活更深刻的见解。虽然我们在自己的路上走着自己的路,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我们也可以从他人的生活轨迹上学到我们该如何更好更有规划地走下去。郁达夫仿佛告诉了我一些生活的经验,我得仔细领会。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思想占据了他的头脑。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何必守旧不改。要接受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不要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要用鲜活的血液来更新自己的思想。自由、民主、科学的大旗在那个年代挥起,也在郁达夫的心中飘扬。国是我的国,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心系国土,都要明白自己是什么人。他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毫无畏惧、毫不妥协地与可恨的日本人辩驳,以笔为枪、以口为剑,字字插进了日本人的心脏。爱国,不仅只是口上说说而已,还要以行动来证明,哪怕那行动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也值得赞许。他流芳后代的是他的作品,是他一针见血毫不隐晦的思想,是他卓越斐然的文采。他才思敏捷,顺口即成章:小丑又登场。大家起,为我举离殇。想此夕清樽,千金难买,他年回忆,未免神伤。最好是,题诗各一首,写字两三行。踏雪鸿踪,印成指爪,落花水面,留住文章。明朝三十一。数从前事业,羞煞潘郎。只几篇小说,两鬓青霜。谅今后生涯,也长碌碌,老奴故态,不改佯狂。君等若来劝酒,醉死无妨!他的深厚积淀让人敬佩不已啊。厚积薄发,才是王道。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多整合,多想象,唯有如此才会放飞创造的翅膀,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他结交了许多志向相同的朋友,如鲁迅、孙大可等人,他们一起创立报刊,为中国的生死存亡而呼喊,有这样一些朋友,他的生活才抹上了绚烂的色彩。交朋友,真的要交志同道合的,唯有如此,才会有精神上的依靠与鼓励,才能在奋斗的路上不觉得是孤军奋战,而是携手向前。朋友的鼓励是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他背井离乡在外漂泊,挺不容易的。可是,更不容易的是他的家人。他一味地追逐自由,追逐浪漫,却给远在故乡的亲人戴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不说汇钱回家,还要家中妻子老母兄弟等亲人给自己寄钱来保障生活,我不得不从心底鄙视他。真的,难道自己的自由与快乐一定要建立在别人的付出与痛苦之上吗?难道别人也不想追求自由与快乐吗?难道别人就一定要以你为中心为你而受束缚吗?在这一个层面上,他是一个自私者,也是一个无能者,我唾弃他。我还很讨厌他的神经敏感。一点小事都能在他的心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心理承受能力太不强了,有些事,别去想了,别去念了,时间会冲蚀掉的,忘怀得失又有何不好呢?想得太多了,让自己太敏感了,整个人处于疯癫状态,不醒人事,是醉吗?不是;是醒吗?不是,只是一种自我神经罢了。洒脱一点,生活这本书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缺的,哪怕是生命。最传奇的当然数他的爱情故事了,爱情,是什么东西,只不过是两颗孤独的心相碰时产生的惺惺惜惺惺的感觉。或许,过了这村,还有那店;抑或许,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这完全看主角有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观念。我不知道他是真的喜欢隆子还是怎样,不过我不是很喜欢他们在一起。因为隆子是一个活泼开朗善良的日本女孩,她的淳朴与乐观不应该被他那有几分懦弱阴暗的心阴霾。她满足了他孤身一人在外求学时的寂寞,而他带给了她什么,没有什么,只有无尽的牵挂与思念。而他母亲硬塞给他的妻子孙荃又何尝不是无尽的牵挂与思念呢?坐冷板凳,独守空闺,对镜痛哭乃至最后心灰意冷在佛堂里虔诚地敲起了硬邦邦的木鱼。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说,她承受的是什么呢,就只是寂寞吗,不,还有道不完说不尽的悲伤与痛苦。在有妻室的情况下他还狂热地追逐王映霞,是啊,对爱情的向往,爱情是一个崇高而圣洁的话题,可是,他这种情况,明明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却依旧要玩一场让伤痛蔓延的游戏,到最后,情终人散,自己伤痕累累,别人又何尝不是呢?几头都没捞着好,谣言一大筐,红袖几离殇。但他的浪漫史还没结束,在生命的潜在的最后,他又结识了一个情人李小瑛,或许她是看他太受伤害了,来安慰安慰他;或许她是真的迷上他了。不管怎样,最后的结局或许是郁达夫爱情故事里最纯洁而动容的安排吧。从他的情爱之途,明白了爱情并不简单,哦,不,这要取决于主人公,其实,你想简单就会简单。何必呢,爱情真的像想像中那么美好吗,你所追求的真的就是你想要的吗?漫漫长路,不求有许多知己,能有一个陪自己走到生命的尽头能够不离不弃就知足了。女人,都是一样的,何必挑剔,只要能理解自己、体贴自己,在自己失意时送上真诚的鼓励就行了;男人,也是一样的,何必在意,只要能保护自己,爱惜自己,在自己受伤害时把自己护在身后就行了。

人这一生,最难的就是懂得。懂得要追逐什么,懂得该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懂得取什么舍什么,懂得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北京爱情故事》的读后感2000字


疼的青春

可是他却不知道,当他决定背叛他自己时候,他已经注定了失去,他注定了要一无所有,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残酷的现实只是加速了他的改变。

疯子,他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爸,有包容他的朋友,有了解他的林夏。他为了报复老爸对他和他妈妈曾经的上海选择放逐自己。可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仿佛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他要用他的叛逆以及对爱情的不屑来让他爸爸对他自己曾经给他造成的伤害而抱憾终生。或许,他在疯子般的外表下能有一颗如孩子般单纯的心,正是因为他对家人充满了爱,他从小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这些都给了他了一个相对良好的成长的环境;爸爸对他和妈妈的伤害,虽然让他受伤让他觉得通过放逐自己来惩罚爸爸,但是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或许他在潜意识早就下定决心一旦爱上了一旦决定了那个她,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地追求她守护她,无论她变成怎么样,他都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以当他第一眼看到沈冰,他所有的伪装瞬间消失,他瞬间变成了一个白痴,傻傻地忘着她,每天若能偷偷的看上她一眼便觉得无比幸福。我想说的就是,他有一个正常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宽广的心胸来足以支撑他对沈冰的爱,而这些是小猛所不具备的,这也是她最后能与沈冰终成眷属的根本。疯子与小猛要说差别,要说造成差别的根本原因,我觉得就是从小生长的环境,身上的报复与正确的自我的认知。

倘若小猛从小便之身于疯子那样的成长环境,或许最后有事另外一个结局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小猛与疯子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一个外表顽劣看似坚强,实则内心十分柔软像孩子般的单纯。一个外表随和傻憨,但是却又一个非常强悍的内心,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让他不甘落于人后,不甘总输于人,不甘面对自己的失败,最终他走进了自己给自己挖掘的坟墓,给自己的心上了锁。

或许,我们在强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塑造与影响的时候,不应该忽略一种叫做本性的东西,很多时候性格它真的决定命运。太强,会迷失,太弱,会迷惘。

至于吴迪,其实在我看来,他是这几个年轻人当中活的最幸福的了。他坚持着自己的初衷,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持做自己,他从来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他失去的最少,也拥有的最多。他哥哥曾经说过他的性格中缺少一种狼性,说他总是为了兄弟情放弃利益是幼稚的行为。可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永远容易满足,在这个欲望膨胀的时代,在那个对利益永不满足的商场,在家人朋友不断的质疑批判下,他依然做着他自己,开着他的熊猫车,住着他的小房子,做着销售的职位,过着他自己觉得开心的生活。这不是懦弱,这不是没有志气,这不是窝囊,这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宽广的心胸是一种智慧。

面对杨紫曦,他的初恋女友,他选择包容她因为对物质的追求而迷失了自我,对她说只要你回头我还在这里等你,在杨紫曦又一次在物质和爱情的选择面前放弃了他的爱情的时候,他大概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他知道就算再怎么真心付出,也找不回那段美好的初恋了。他将求婚戒指抛向湖中,仿佛是讲他与杨紫曦之间的爱情一同放弃了,他知道他不必再坚持下去了。

他的痴情让我感动,他的放手让我觉得伤感,他的果断让我觉得钦佩。伤痛过后,他依然坚定寻找真爱,当他遇到了,他依然是倍加珍惜,这就他,面对爱情他执着,即使备受伤害,但是他依然坚持他对爱情的追求!而小曦幡然悔悟,发现吴迪早已经不站在她的时候,当小曦如受伤的花朵在凄凄的风中迷惘时,当小曦将求助的手伸向他时,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爱的是谁,他不犹豫不摇摆,但是却挑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在他的心中,那是他曾经爱过的人,那是他回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是曾经伴他成长的女孩,他觉得他必须帮她重新站起来,他觉得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能很多人觉得他傻他笨他没事找事,但这确实一个人一个男人的胸襟的责任感!

三个人中,小猛迷失了,疯子改变了,吴迪始终坚守着初中做自己,何为成熟何为成长?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只是我们无可否认的是,所有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当我们闭上眼睛深思,我们是否丢失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梦想?爱人?单纯?

自强自爱_简爱读后感1000字


自强自爱_简爱读后感1000字: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一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胸怀一样充实。_简爱

每次读《简爱》,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她没有好看的外表,却有强大的灵魂,她遭受苦难却没有日渐消沉,她身处黑暗却创造了光明。简爱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不平凡活着,她独立,渴望自由和平等,一个时代的黑暗并不能熄灭她心中的光明,我想这是值得敬佩的。

简爱出生于牧师家庭,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自小被寄养在舅舅家受尽欺侮歧视。后在洛伍德慈善学校毕业后任教,因为无法认同那里的虚伪和冷漠辞职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庄园的主人叫罗切斯特,他的深奥神秘吸引了简爱,而简爱独立的性格也同样吸引了他,于是两人相爱了。然而在即将结婚时,却被告知罗切斯特已有一位疯妻,简爱不能忍受这一切选择离开,后来因相思之情决定重回庄园,虽然此时罗切斯特被疯妻害得一无所有,还烧伤了眼睛,两人仍重归于好。

虽然《简爱》已经读了很多遍,但每一次都有很深的感触。简爱对生活充满热情,富有同情心,她的不平凡之处在于她普通却没有泯然众人矣,没有在周围的冷漠中泯灭人性,无论身在何地,都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她同样没有在人生打压下选择顺从屈服,而是敢于跟不公平的对待叫板。而她的爱情丰富而又理智,这样一个简爱,何人不爱。

“宁当槐树生,不做菟丝死,菟丝依附它物而活,槐树独自生存。看到这句话就想起了简爱,她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冲破了舆论世俗的枷锁,活出了自我。她从来不是一味的自怨自艾,而是敢于斗争,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她都没有选择妥协,和自我消沉,她只是用她那坚强独立的心扛起一切,从容面对这一切悲惨的遭遇。正如鲁迅先生口中的勇士一般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不想被世俗轻易定义,那就要打破束缚解放自己。自由独立,不是平白得到的,而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得来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万物流转,我心亘古不变。

简爱身边充满冷漠,无情,但她并没有被同化,她始终保持自己一颗纯洁独立的心灵,包容着生命中一切苦难,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活的坚强而伟大。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独特的灵魂万里挑一。

我们不需要依附谁而活,活着也不是为了取悦谁,既然生而为人,就要有一种“人的姿态,就要有独立崭新的人格,才能在芸芸众生中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作者:邓春

《自爱与自尊》读后感 (150字)


今天看了青年文摘上的一篇文章,有几段话让我感触颇深。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即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那一份痛苦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被人。失败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五年级:公主之链

《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读后感


《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读后感

小野公子

前段时间,我看了美国作家香农。科拉柯夫斯基的《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看完以后路深有感触。我们知道,随着文化的拓展和传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情专的书籍在近几年频频上架,并充斥着整个主流市场,细心的你,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作者都是喜欢结合情感案例在加之自己过往的认知和经验撰写出一本又一本男女的、爱恋宝典,少有情感专家能结合心理学与性格分析等多重因素与个人角度系统的阐述恋爱受困的秘密,然而,香农就是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

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多大年龄,是何国籍,是何肤色,是何种族,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在内心上其实都非常的渴望真爱,否则为什么会演绎出那么多的电影与电视剧本呢?与此同时,人类又是一个矛盾的纠结体,渴望真爱的同时又会产生害怕、焦虑、羞怯等多种消极的情绪,就如同一个渴望陪伴的人在获得陪伴以后,又担心失去自己的自由。因此,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自身存在的感知与体验往往会限制以及阻碍我们去寻找真爱。

好在近几年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显灵学、玄学等多门人文学科崛起与发展,不少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寻找真爱其实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爱情其实并非我们想象中来的那么神秘,它也并非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要你能遵照一定的方法去寻觅真爱,你会惊讶的发现,原来真爱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真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感知能力弱的我们,忽略掉了而已。

我认为,单身的人,寻觅真爱之前,必须要了解的三个真相:

第一、香农说:你之所以尚未找到爱情,是因为,你与你焦虑的情绪的不良的关系从中作梗,它使你难以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目标,价值观,和欲望。

我认为,很多人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是与自身的心理因素有关,他们无法正确的平衡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当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还能聊得来的对象时,因为自身的心理层面问题,例如:紧张、焦虑、躲避、多疑等情节就容易导致约会失败或者约会不了了之。

其实,这个现象还是蛮常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的,此外,初次约会,不安的情绪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好比,每个需要登台演讲的人内心多多少少会出现紧张与焦虑不安的情绪,因为,人类身上都有有一种自卑的情节,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不给力,会搞砸约会或者演讲,但是,越是产生这种不安情绪,越容易搞砸一场约会或者其他的机会。所以,如果你能正确的面对自己焦虑与不安的心态,并能在状况出现时,有效的引导,就会摆平它们给你带来的困扰,心态建设,有助于你离寻找真爱,随着自身心态的改变,容易度会大大的迈进一步。

第二:摆脱了焦虑因素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上面提到的,学会接受正念得引导。所谓的正念引导指的是,避免去想自己将来很有可能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孤单一辈子的想法,因为很多时候,你心里想什么,很有可能就真的会发生些什么,正念引导的作用是让你避开一些消极的情绪,并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因为积极的、正念的引导不仅能让人调节心态还能让人有信心面对将来的困境与失意。我们常说,人要积极向上,摆正心态,和玄学上面"心想事成"等内容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只有积极与阳光的一片,才能带来好运与好事。

第三、学会正确的评估自己,选择那个适合自己的那个人。评估自己的意义在于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你是外向性格还是内向性格,在婚恋上的价值是多少?能匹配到什么样的人?你的个性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我想,单身的人士在找对象之前,都必须对自己的自身做一个了解测试,别小看这个测试,很多人其实是不了解自己的,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你只有对自身有准确认知之后,才会有接下来的指向性目标,如果连自身都不了解,如同一头雾水栽进大海,寻觅真爱无疑难上加难。

了解了以上三个基本的要素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发问了,那就是,对于单身人士,寻觅真爱倒吸需要怎么做?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已经成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直都遇不上那个对的人,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道理很并不难,那是因为,你只是心里想找对象,但却没有在行动上有任何的付出,自然而然,真爱不会那么轻易的跳到你的碗里面。

寻觅真爱,首先,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先在形象上打点好自己。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曾经看到一组很火很火的女人与男人打分的漫画头像,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外表是一个人最为直观、最为表层的一面,他人想认识你,必须要从你的外貌上做判断与估算,老一辈人所说的"只要心灵美,外表美不美无所谓"的时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甚至很多婚恋机构,男女人找对象更为看重"眼缘",所谓的"眼缘"不就是你个人的形象问题吗?

因此,我们不可否认,有的时候,你没有遇上那个对的人,很可能从某些方面来讲,你的正面形象不符合心仪的人的择偶标准,所以,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就要从自身的形象上着手改变自我。只有摆脱形象焦虑的人,才能优先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其次,多交朋友,多参加社团活动,摆脱社交恐惧感带来的束缚。很多时候,你找不到那个对的人,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交际圈太小,每天都是两点一线,根本无法认识新朋友,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惰性而不愿意社交和相亲,导致和真爱失之交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懒惰思维了。王潇老师也曾经在她的书《三观易碎》中提到:你可以不恋爱,但是不能不约会。因为只有通过约会,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

有人又会提出质疑:相亲约会次数多了,会对人造成一定的伤害!相亲不是逛菜市场,一方面没有目标的随意相亲,浪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相亲次数多了,如果都不成功,会对自己个人的魅力和价值产生怀疑,从而也会造成不小的打击。其实啊,这些言论也可能是对的,确实是有这种问题。但是,亲爱的,你若是都不约会,都不去社交,你怎么能从失败的相亲经验中总结出教训呢?如果你这么封闭与保守,你怎么有办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真爱呢?

事实证明,你看的人多了以后,或多或少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感觉,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知道怎么针对性的找,此外,相亲的量多了以后,也确实会遇上个别你有好感或者他对你有好感的,有好感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迈出第一步,才会有下文啊!因此,我认为,潇洒姐的那句话是有道理的。因此,多去社交是我们提高成功率的不二途径。

最后,展示自己的内核与风采。想让你的心仪对象对你有一定的好感,主动展现自己的内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除却外表,你至少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和内涵,才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人们常常说:外表决定我们能不能在一起,而内涵决定我们能走多久,所以说,展示自己的风采和魅力是必不可少的。从来不会有人喜欢一个没有内核与涵养的人,因此,要想让你喜欢的人从心底上喜欢你,必须要用你的内涵吸引对方。

《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给我们科普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如果有一天,你有幸的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你如何让恋情走的更加的长久?

总结了书中的三点,首先呢,我们必须要承认,与人交往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谈恋爱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学,因为要获得所谓的亲密关系,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恋爱包含了亲密关系和沟通的艺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恋情更加长久呢?

第一:学做一个会沟通、会表达的人。我们从很多对分手的情侣相处模式中总能总结出一定的道理和相通的地方,你和你的对象相处不好,或者你没有吸引到你心仪的对象,很大程度上,你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表达能力或者沟通方面有没有相应的问题。

我觉得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成年人,一方面情绪稳定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一方面,做一个会表达、会沟通的人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谈好这段恋爱。尤其是表达和沟通,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我们的素质教育往往没有普及这一方面的知识,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沟通是一种能力,不管是恋爱也好,还是平常的生活交流也好,我们人类,永远离不开"沟通"这两个字。如果你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我的人,我认为培养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学会与提升正向的沟通与表达,只有把这一基础的问题解决好,你才能在恋爱这一事情上进展顺利。

第二:不断保持进步的学习态度,保持新鲜感。都说恋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潭死水,两个人在一起,如果步伐不一致,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或者出局,有句话说的好:"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因此要想把一段关系搞好,就必须要不间断的充实自己,同时也要注意与恋人之间互相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没有神秘感的恋情必然是索然无味的,因此,进入亲密关系以后,我们必须要不间断的进步并且保持新鲜感。

第三: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预期。很多时候,我们要承认,爱情并不是玛丽苏剧情里面描绘的那么唯美与精彩,更多的时候,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个人相处久了以后,必然也会有不少的小摩擦与矛盾,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和交往对象主动的沟通之间存在的问题,不要做过分或者冲动的事情,总是会有助于恋情的发展的,有的时候,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难免会想去指责自己的身边的对象,这时候,你在发火之前,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想法,有问题不要光发泄自己的情绪,冷静一分钟之后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原来事情真的没有你想象中来的那么的槽糕。

第四:不要对交往对象表现出嫌弃之情,你的嫌弃,他是能感受到的,我认为,如果你嫌弃一个人,就不应该和他交往,但是如果你想和对方交往,就不能表现出嫌弃的情绪,也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不要一边嫌弃一边爱".另外,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多学会赞美和夸奖你的伴侣,在情感上给予对方一定的支持和安全感,俗话说"信任的基础是我会维护你的利益","安全感来源于你的支持与理解",只有多多欣赏和夸奖对党,两个人今后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平顺。

总结:不管你是否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对象还是说目前仍然在择偶寻觅当中,我们一定要记得:先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结与焦虑的情绪,对待爱人学会沟通与表达,遇到摩擦时,正向的输入自己的情感,只有先做好自己,才会遇到那个让你满意的他。

人之间的爱情——《萨特传》读后感1000字


1970至1980年,是萨特生命的最后十年,波伏瓦大部分时间都陪伴在他的身边。萨特去世后,波伏瓦根据自己的日记与搜集到的其他资料,写成回忆录部分。第二部分是根据她同萨特的长篇对话音整理出来的,这是本书的第一。1974年春季在罗马,萨特的眼睛近乎完全失明,失去写作的能力。在波伏瓦的建议下,萨特与她断续展开对谈,内容分成若干个主题,围绕萨特一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萨特晚年有意写一本自传性质的书,波伏瓦的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他的赞同,他指着自己的眼睛说:正好弥补这个!
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都非同一般。它是波伏瓦与萨特共同的创作,为研究他们的哲学思想和个人生平,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波伏瓦对萨特的回忆文字中,饱含深切爱恋,让人惊叹他们爱情的真挚。实际上,他们一生的关系,不乏惊世骇俗,招致外界非议之处:萨特一生以追逐异性为乐,晚年更甚。波伏瓦却无怨无悔追随左右,容忍了他众多的露水姻缘。她自己也在萨特之外,有过公开的情人。
另一方面,萨特曾这样描述他与波伏瓦长达半个世纪的关系:这不仅是一种友谊,这是你在婚后状态所能有的一种感情。波伏瓦也的确像妻子关心丈夫那样,照顾着萨特的生活起居。
萨特还认为,在哲学上,而且在对他这个人、对他所想做的事情的认识上都达到与他同等的水平,波伏瓦是他最理想的对话者。在今天对于他们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中,思想上,到底是波伏瓦始终追随萨特,还是萨特深受波伏瓦影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仍然存在不同说法。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萨特心中,波伏瓦是既可进行思想对话,又能够与其亲密交流的女性。它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认可,反过来,男人之对于女人亦是。如波伏瓦,她需要的不仅是恋人对她身体之魅力的肯定,更让她自豪的,是能够在事业上与对方并驾齐驱。
这又不仅仅是爱情,或者说,这是超出一般爱情模式之上的一种爱情。它包含友情、恋情、亲情,还有同时代中两个杰出大脑的惺惺相惜。他们是知己、是情人、是终身的伴侣,更是精神上的对话者。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关系中的种种奇特之处,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你知道,爱情无法归类,每一种爱,只对应于某个人本身,再投射到他所爱的对象那里。它的模式千差万别,它引起的热症,却让人们同样的发烧、战栗。没有比爱情更私人化,又更易引起共鸣的东西了,性、忠诚、美貌、金钱……每一项都可能维系着狂热的爱情,对于萨特和波伏瓦,这两个20世纪思想界的巨人,智慧与才华才是他们互相吸引并赖 以共鸣的东西吧!

使人产生对爱情深思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这个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使人产生对爱情深思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使人产生对爱情深思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一)

不等待,是我很多时候冲动的表现形式。但《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看到了一个长达53年的爱情等待,让我懂了,“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一本《百年孤独》深深打动大学时代的我的作家,再一次凭借《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放弃了去食堂吃饭,忘记了下班打卡,只为看完这本小说,看到男女主角最终选择在内河挂着霍乱黄旗的轮船上为爱漂泊一生一世。

马尔克斯的作品人名是中国读者的第一困难,直至此刻,码字写读后感的我仍不能在不依靠书本的情况下写全那些生动鲜活人物的名字。受人尊敬的医生,幸福的女主角,那个可怜的人,真高兴,认识了你们,更深的了解到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看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想起了一个好友,对她说的话,我总是有点左耳进右耳出的味道,当初她告诉我,她觉得真正的爱情就是在我们孤身一人垂垂老矣时,不经意遇到了那个在你记忆深处的人,并且最终在一起的感情。并有人似有似无的用签名回应了:Someday,wewillbetogether!这一举动让她潸然泪下……

看了这部小说,我忽然觉得当时的她是不是也是看了这本书后的感觉,打电话求证,无人接听……

我丝毫不怀疑女主角与医生之间的爱恋,他们幸福的婚姻,而医生那智慧的婚姻相处生活方式也非常令人称道,对恩爱夫妻的诠释虽让我惊讶,但细细想来也颇有道理。

享乐抛弃名誉,敢大胆享受生活。

书中最幸福的那个人儿,费尔明娜。达萨,在我的观念里,毋庸置疑,尽管她是这么一个人:有一个小时候就失去生命离她而去的母亲,有一个疼爱她却被他父亲驱逐走而病死的姑妈,有一个有重大污点令她蒙羞的父亲,有一个曾经背叛过她的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有一个导致她退学的私生子身份的初恋情人,有一个难以相处尖刻古板的婆婆,有一个和他丈夫有染的交好闺蜜……

很有可能,你会惊呼,这样的人居然还是书中最幸福的人,没错,是她!一个七十多岁却最终又和那个初恋男友相守的人。生活不是琼瑶小说,人人都能不工作,天天花前月下,甜言蜜语。生活本就充满种种不堪和痛苦,和那么多你不得不面对并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这其中享受生活,享受爱情,才是主旋律。

一个医生和一个诗人般气质的人为爱所变现出的言行举止一定是大不相同的,但费尔明娜拥有了他们最为完整的爱,也深深爱着他们,被你爱的人深爱,便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事。

那拥有诗人气质的佛罗伦蒂诺。阿里萨总让我想起徐志摩,诗人的爱总是情真意切,令人难以拒绝,但有时候他们的情感也会被自己幻想出来的浪漫景色扼杀,那种爱可以撼动山河感动宇宙,却容易跨不过柴米油盐,而佛罗伦蒂诺。阿里萨却用53年的别样等待换来了与挚爱的费尔明娜相伴度过余生。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人腰部以上是灵魂之爱,腰部以下是肉体之爱。诗人坚守了灵魂只属于挚爱的人,却用肉体慰藉了更多的人。

医生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在他与费尔明娜的小家,更为这个多次遭受霍乱瘟疫的城市贡献了自己的知识智慧,令人敬仰,然而他也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放纵了肉体之爱。这一点因为男女有别,我确实很难理解,因为在女人,灵魂之爱和肉体之爱是相结合的,但为什么在男人那里却可以随意肢解……

河牛

这些让人颓丧的面貌令我也很揪心,但最终是爱,让佛罗伦蒂诺。阿里萨做了一个大胆而伟大的决定,永远航行,永远……不让自己最爱的人上岸,面对那些会让她颤抖的流言蜚语,就在船上度过余下的生命。小说最后是这样写的: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佛罗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说。

看完最后一页,我仰面缓了几分钟的神,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办公室,多么美好,没有眼泪,有的只是满满的幸福,不仅仅因为小说,更因为生活。

我不是一个空想家,不会想张衡那样看着天空数星星,不会钻研宇宙奥妙,所以对于科幻世界,除了喜欢里边那些情感,对科幻,我不会有很大兴趣,大概是奇思妙想的细胞有限。但我非常在意当下,相信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看到的,体验到的,所以相比文艺青年无比向往远方,我更珍惜现在,也就是西余朋友所说的善于构建自己的世界。

终于打通了朋友的电话,求证结果有些失落——她当时写那段签名不是因为这本书……但立刻重振精神,强烈推荐了这本书。会有那种想法的人,更应该看看这本书,感受这里边无处不在的爱情,无处不在的爱,父母之爱,兄弟姊妹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甚至赤裸裸的肉体之爱,但我坚信,只要有爱,世界就不会一片荒芜凌乱,即便爱也会犯错,会痛苦,我是绝对的真爱至上拥护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

从中学开始,我就有写信的习惯,很庆幸,因为西余朋友的存在,我的这一习惯仍旧保持着,希望自己也能坚持下去,等到白发苍苍好希望自己也能写一部《那时,这时》的书,记录一生的`历程,因为我也真心希望自己能够证明——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使人产生对爱情深思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二)

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心动与其他什么无关

马尔克斯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是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我不知道,但是这本作品确实很值得一读。在每天被纸醉金迷的短视频轰炸,被低劣的情感法则洗脑的时候,于是我们不禁发问:爱情难道是一场攻防战吗?这更令我们对木心《从前慢》中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既怀疑又期待。

虽然这本书在疫情的时候很火爆,但是可能会令大多数人失望的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并非在霍乱的危机之下,男女主超越死亡的爱情。与此相反,以我们现代的爱情观念,我们甚至会觉得这本书是在毁掉我们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爱情观。

费尔明娜·达萨,父亲是个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生意发财的暴发户。达萨小的时候被父亲逼着在至圣童贞奉献日学校上学,所以达萨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迂腐的教条,刻薄的校长让她想要逃离,产生了自由的萌芽。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这个纯情穷小子的相爱也是费尔明娜自我意志的苏醒。

存在于两个人之间的是青涩的爱情,双方都会把自己心中虚构的、思慕已久的、许多本不属于对方身上的优点强加在对方身上,同时它给足费尔明娜·达萨想要的自主选择。

我称之为冲动,尤其是这种年少时的冲动,会麻痹少年并不坚定的理智。就像大多数影视作品的情节一样,两个人的爱恋被达萨的父亲发现。

阿里萨是个穷小子,这显然不符合达萨父亲把女儿嫁给贵族的期许。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我甚至觉得达萨的父亲没错。达萨的父亲是做走私生意的,可能以前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记忆犹新,更好的家庭的确可以让女儿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费尔明娜父亲的安排下,他们两个多年未能相见,再见时遇到了达萨第二次自我意志的觉醒:青春褪去,再一次触摸现实与未来,费尔明娜猛然意识到自己必须的选择必须为未来负责,如果选择了弗洛伦蒂诺,那么她的后半生将是可以预见的清贫与荒芜。

彼时的他们奋不顾身地爱着彼此,而此时,现实不得不使他们重新考量这份爱情。爱情第一次向现实低了头,一段爱情的结束,必定是从一方的自卑开始。

费尔明娜觉得自己失去了死心塌地爱一个人的冲动,面对乌尔比诺与弗洛伦蒂诺羞怯婉转的告白截然不同的自信告白,费尔明娜选择了他。

两人最初以为双方是因为爱情在一起的,但是现在发现不是。马尔克斯是这样写的:

在那个年代,富有有很多好处,当然,也有很多坏处,但半个世界的人都对它梦寐以求,认为它是获得永生的最可能的途径。

显然,结婚以后的费尔明娜并不快乐,结婚那时,她才刚刚隐约望见地平线上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切都在向她招手致意——除了挫折:

在她突然成熟的时刻,她拒绝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但他(就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始终笼罩在她不幸福的婚姻之上。

弗洛伦蒂诺的堕落是从一艘要逃离达萨,远离这座城市的船开始的。在那个狭小的甲板上,一个陌生的女人从背后抱住他,夺走了他的第一次,他从男孩生了男人。

从那此短暂的欢愉之后,他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他成了猎艳高手,爱上了找寻夜鸟的那种感觉,虽然在最开始他可以在贩卖夜鸟的地方安静地写送给费尔明娜·达萨的情诗,而现在,他找寻夜鸟只是希望能够忘记费尔明娜·达萨,哪怕只有一刻。

他同船长的情人偷情。

他同夜鸟偷情。

他同街上的陌生女人偷情。

甚至,他还有自己低俗的恶趣味:

他陷入巨大的空虚之中。他以为自己的空虚只是因为自己单纯,因为自己太天真。可当他一步步成为自己少年时最讨厌的人时,他依旧空虚。

这种对费尔明娜的爱,使得所有的夜鸟都成了达萨地替代品,可惜比没有人能懂,也无人看穿。

所以在乌尔比诺医生死后,弗洛伦蒂诺才迫不及待地在身穿丧服的费尔明娜面前说:

“嫁给我吧,我等这一刻等了五十年”

他的确爱费尔明娜,比任何人都要爱。在向费尔明娜·达萨做最后表白的那刻,我觉得弗洛伦蒂诺就像一个单纯爱着自己心上姑娘的少年。我想费尔明娜·达萨也是这样想的,年少的爱情不曾受到偏见,贞洁,别离的改变,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她的身边。经历了痛苦的内心挣扎,费尔明娜最终还是答应了弗洛伦蒂诺,此时的她仿佛找到了童年时遗失的宝物,不曾有过的快乐在她的身上出现。

此时再看书的扉页引用的哥伦比亚盲人音乐家莱昂德·罗迪亚斯的“这些地方走在众人之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我们看出这是对一段羁绊几十年的爱情的总结。

书的结尾也很有意思,费尔明娜跟弗洛伦蒂诺雇了一艘小船,挂上黄色的帆布表示船上有人得了霍乱,胡维纳尔医生毕生都在消除霍乱,他们逃离现实的方法,却是胡维纳尔所想要消灭的。

远离陆地,自由飘荡。仿佛船上是自我意志,靠岸就成了现实,马尔克斯给了这种爱情超越现实与偏见的力量。

爱情究竟是什么?爱一个人究竟是爱他的精神还是身体?

到了这里我们就已经有了答案,《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部拨乱返正的作品,在所有人都在把很多很自我的东西强加在爱情上面时,它告诉我们,爱情就是爱情,只在于一瞬间的心动,同别的什么无关。

大脑不能干涉爱情,意志不能缠着爱情,个性不能假定爱情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自我也不能妄图去占有爱情。

除此之外,《霍乱时期的爱情》也简单地提了一下对死亡的看法。

开篇经常和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一起下象棋的最好的朋友自杀身亡,这个朋友曾因战争致残。他死亡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不想让其他人看到他衰老不堪的样子,尤其是被挚爱之人看到,所以一定要在60岁以前死掉。

死之前,他还与一个女人有过短暂的爱情,因为这个女人,他差点动摇。同样是因为爱情,这个女人同意了他的自杀行动。

他最终还是践行了他的誓言,像一个战场上流尽鲜血、战斗而死的战士。

朋友的死让乌尔比诺医生大为震撼,因为医生自己是一个胆小的人,正因为见证了太多的死亡,他才对死亡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甚至还几年如一日地重复着他的养生之法,这是将死之人对死亡的觉悟。

但是死亡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过程。即使我们并不想变老,不想承受时间流逝的痛苦,可是我们清楚,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不可逆转的岁月洪流,与其在矛盾的煎熬中度过余生,不如用极大的热情去热爱生活,这是对死亡必然到来的尊重。

作家创作作品,我们赋予意义。我想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使人产生对爱情深思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三)

如果不是担心通宵阅读严重影响健康,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个晚上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与《百年孤独》不同,这本书的写法确乎是现实主义手法,题材又是爱情,加之作者超强的文字功底和翻译者较高的翻译水平,阅读这本书确实毫不费劲,文字直接就从眼里钻进脑子里,闯进心灵。概言之,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也是工作以来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少数几本书之一。

不过读完之后,却异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心灵的震撼,只是口中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难道这就是作者让我们品尝的其所谓的“一生一世”的爱情的况味?

马尔克斯曾经低调地表示,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与此同时,他在暗地里鼓足了野心,要穷尽这个题材的一切可能:暗恋、初恋、失恋、单恋、等待、殉情、丧偶、婚外恋、夫妻亲情、露水姻缘、黄昏暮情、老少畸爱……

的确他做到了,这本书如同烹饪大师精心制作的一道爱情大杂烩,让我们品尝各式各样爱的况味,这种各式各样的爱穿插于一段如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来不及欣赏更谈不上品味。好在虽歧路众多却始终不偏离主干道:初恋、失恋、单恋,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黄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为了这最后端上来的主食而准备,旨在让这所谓“一生一世”的爱恋能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只可惜等到这主食端上来,我的胃已经被陆续填进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满满的,无论这主食是多么诱人,却不得不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拿起筷子夹进口里细细咀嚼,只是因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阅读的惯性,或许潜意识里还是不想扫作者的兴。

这本书让我稍稍有些感动的还是医生对妻子的爱,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种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导。或许是我的内心总是渴望一些灿烂光明的东西吧。其他的爱,尤其是纠缠一辈子的那种伺机而动的单恋,让我感觉很压抑,很阴郁,很变态。那不是爱,而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变态的自我满足。阿里萨绝对不是一个爱情的守护神,而是一个爱情的野心家。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追逐着爱情的生香活态却以他的自私与阴郁玷污了纯碎的爱情。当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恋的失败令人同情,单恋和暗恋的压抑需要寻找发泄的突破口,这都可以让人原谅,但是黄昏暮情中的情却让人怀疑,幸福的获得不是靠情的动人而只是靠心思与技巧。

打字机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让人产生爱的想象,精心挑选的白玫瑰规避了爱的含义,这时候他对她的追求已经没有了热烈和真挚的爱而只是费劲心思想得到而已,与其说他是追求者不如说是一个阴谋家,乘虚而入,费劲心思,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得到了她,相隔半个世纪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且两人在行为上和心灵上似乎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这暮年晚情看起来温馨而幸福。但即使是两个老人看似温馨的黄昏恋也无法感动我,看穿了,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彼此需求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探讨,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爱情”,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怀疑,作为一位主张“介入”,声称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是政治行为的作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会不会只是一个别有企图的政治托词。

说实在的,这个精心虚构的三角恋故事,还不如真实发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感情让人心灵震撼并得以净化。黄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觉过于造作不够自然,还不如我爷爷奶奶一辈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让我觉得真挚而亲切。“一生一世”几个字作为此书的结束也让我觉得有些仓促而草率。我不喜欢那种阴郁而压抑的暗恋单恋和费尽心思历尽曲折而最终获得的爱。我认为:爱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琐屑逐渐消磨至平淡随着生命的日渐衰老最后变成彼此的相互依赖。因此,从内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够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对初恋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绝,守寡至死。就如同看《红楼梦》时希望贾宝玉在掀开盖头发觉新娘不是林黛玉时毅然决然地冲出家门去庙里做和尚一般。以后的情节发展是我不想看到的。续作不过是狗尾续貂,继续编故事感觉就有些勉强与牵强。

虽然马尔克斯自称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虽然这部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评价它光芒闪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觉得这是大师的成功之作,光怪陆离而非光芒闪耀,读之让人压抑而不是令人心碎。虽然他的烹饪技巧让我觉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爱情大餐,但是我却觉得这道爱情大餐过于丰盛和庞杂,五味俱全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让人难以消化,还不如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和山间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让人心旷神怡耳清目明继而回味无穷。我想如果书中不出现三角恋而是以医生和女主角的爱情婚姻故事展开情节,或许更能打动我。真正的爱情其实不需要引起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是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使人产生对爱情深思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四)

我在星空下牵起你的手,在海边和你翩翩起舞。但是多年之后回忆起这些瞬间,我却无法说清,让我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你手心的温度还是灿烂的繁星,是你翻飞的裙摆还是低沉的潮声。我不知道我爱的是你,还是和你在一起的感觉。

阿里萨无法说出,他怀念的是诺丽埃加还是在诺丽埃加的家里时,午后阳光中的点点尘埃。至此,我终于可以说出,即便此时阿里萨已经快三十岁了,他依然是个少年。

因为,年少时的爱情是盲目而且没有道理的。很多时候男生说话时有点磁性的嗓音,女孩头发上洗发水的香气,都可以成为喜欢一个人的理由。你和TA在一起很舒服,仿佛TA这里就是能让你的心灵停靠的温暖的港湾,TA能理解你,你们志同道合。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人,也许是上天派来的朋友,却被年轻的人们误认为是爱情。诺丽埃加是能让阿里萨短暂忘记费尔明娜的众多女人之一,阿里萨和她的感情,同样是热烈而疯狂的。只是有时候阿里萨会质疑爱的源头在哪里,是诺丽埃加本人,还只是和她在一起那种安静的感觉,还是她能够理解他的想法的温柔。

爱一个人和喜欢在一起的感觉,是不同的。如果因为和一个人舒服而认为这是爱情的话,那么当这种舒适不复存在,这个人也会随着变得面目可憎。甚至人们会质疑,自己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她。而真正的爱情,即便是带来了痛苦,也让人甘之如饴。而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感情,已经在长长的岁月中,缠绕在他每一个细胞里。即便这思念让他痛苦,让他怀疑,让他自卑,即便看到费尔明娜变成了富太太,看到了费尔明娜逐渐发福的腰身,他仍不改初衷。

我不同意诺丽埃加的认为,两种爱是可以分离的说法。如果他爱的只是繁星,那么谁都可以让他在星空下牵起手来;如果他爱的只是大海,那么他不会对每一个在海边陪他跳舞的人刻骨铭心。而他爱的人,即便乌云密布,即便海潮汹涌,他也愿意勇敢牵起她的手。爱情让人有了软肋和铠甲,即便卸下了铠甲却让人刺中了软肋,当事者也只会无奈地笑一笑。

有的人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啊。

使人产生对爱情深思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五)

七月份,还处在疫情期间,听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在疫情期间销售20万册,姐妹们一致表示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选择共读这本世界名著。豆瓣书评有个点赞极高的短评:不夸张地讲,这本书包含了爱所有有关爱情的全部答案。阅读这本书的好处是,让人重新开始相信情;坏处是,让人意识到,即便相信也无济于事。受这段话的影响,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敬畏感,这种感觉又让我对它敬而远之,不敢读。作者马尔克斯称这本书是他最好的作品,是发自内心的创作,于是还是满怀期待的翻开了这本书。

读后从写作的角度,我觉得很喜欢作品中的这几个特点:一、作者不仅仅只是叙述故事,而是在世界的大环境下展开描绘;二、出神入化的细节描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三、文笔隽永流畅,生动形象;四、语言幽默诙谐,可读性强。

全书内容其实用一句话便可概括,就是一个男孩儿因为年少时与相互爱慕的女孩儿因种种原因分离而后苦苦等候半个多世纪最终重逢的故事。如果结合现实来看,书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人公途径懵懂初开的童年、变幻莫测的青年、渐趋平和的中年、颓然老去的暮年,各自穿越时间长廊抵达彼岸的人生历程。而这样的人生除去一些文学夸张的成分,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已然走过而且有待完成的普通人的一生。女主人公费尔明娜的一生让人羡慕,有一位地位及高且到死一直深爱自己的丈夫,还有一位在感情上钟爱自己一生,暮年陪着自己的执着男人。阿里萨一辈子未婚,感情上始终爱着费尔明娜,可肉体上却与600多名女性有染,让我感觉很压抑,很变态。细细想来,这是真的爱吗?好像只不过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变态的自我满足。我觉得阿里萨绝对不是一个爱情的守护神,而是一个爱情的野心家。这本书让我稍稍有些感动的还是乌尔比诺医生对妻子的费尔明娜爱,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柴米油盐中,这或许是我的内心总是渴望一些灿烂光明的东西吧。

在作品中马尔克斯穷尽这个题材的一切可能:暗恋、初恋、失恋、单恋、等待、殉情、丧偶、婚外恋、夫妻亲情、露水姻缘、黄昏暮情、老少畸爱……这本书如同一场饕餮盛宴,让我们品尝各式各样爱的味道,这种各式各样的爱离不开一段如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这条主线,沿途的各类风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却始终不偏离主干道:初恋、失恋、单恋,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黄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为了这最后端上来的主食而准备,旨在让这所谓“一生一世”的爱恋能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但是等到这主食端上来,我的胃已经被各式菜肴填满了,好像是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拿起筷子夹进口里细细咀嚼,只是因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阅读的惯性。虽然马尔克斯的烹饪技巧让我觉得能一口吞下精心制作的爱情大餐,可又觉得这道爱情大餐过于丰盛,五味俱全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还不如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和山间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让人心旷神怡,耳清目明继而回味无穷。

总之,作品将大师的创作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水平能力有限,认识难免狭隘偏颇。作为一个平凡的女人,我还是崇尚一生一世只爱一人的平静生活,因为我觉得真正的爱情不需要引起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是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当然,如若没有,就应该另当别论了,但至少我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情的存在。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好的爱情》读后感2000字-自爱者,人爱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