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呼兰河传3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呼兰河传300字读后感

呼兰河传3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呼兰河传》读后感120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呼兰河传》读后感12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第1篇】

以冬天开始,以死亡结束,让人不由自主地疑惑,这部以儿童视角来书写童年往事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苍凉?《呼兰河传》虽然是在以儿童的角度看世界,却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女性立场与生命悲剧意识。

首先,这部作品中萧红选择了一种童年视角表现出一种对苦难的直视,尤其是女性的苦难,对女性坎坷遭遇的关注和同情。卑微的地位和无常的命运经常将一些作为弱者的女性推入绝境。这些加诸在女性身上的磨难多种多样,而作品集中体现了三种,首先便是失子。像《呼兰河传》中的王寡妇,因为十月怀胎和生育的过程,无论孩子是男是女,女性都要比男性对孩子有更多的牵念,失子之痛成为了已为人母的女性的一种噩梦。其次还有受虐,无论是女儿还是媳妇,受虐的女性在作者笔下都是屡见不鲜的,就像妞儿玩久了就要被她父亲殴打,然而可悲的是,虽然女性一生几乎都要经历一些残暴的对待,在很多时候她们却要把这些传递下去,所以才十二岁得团圆媳妇才到胡家就被婆婆的“下马威”打的不成人形,在婆婆对道士的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对团圆媳妇所谓的下马威实际上是一种非人的折磨。这样受虐的直接结果便是很多女性的非正常死亡,《呼兰河传》中团圆媳妇的死几乎成了全书最喧闹却最悲哀的一个场景,在大家的围观之下,被开水烫得死去活来的小女孩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冯歪嘴子的媳妇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痛苦的生产也是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然而“传说上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 。作者虽然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却有意无意的聚焦在一代代女性所遭受的不平和苦痛,并加以毫不掩饰的呈现。

其次,选择这样的儿童视角也体现出了一种对男权社会秩序的恐惧和回避。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提到了自己与父亲关系的疏离,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风气下,女儿总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在《呼兰河传》中作者写道,“正在这喊之间,父亲一脚把我踢翻了,差点没把我踢到灶口的火堆上去”。在作者的叙述中没有流露过多的感情,然而最悲凉的地方正是对这样不公平对待的习以为常与理所当然,在众多亲属中小说中的“我”只和祖父亲近,因为在祖父那里能感受到这个冷漠喧嚣的社会中唯一的人性关怀。“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在类似这样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流露出对童年的留恋。对作者来说不只有自身经历的一种关爱的残缺,在看过那些关于女性的人间惨剧,女性作为弱者所遭受的种种不幸之后,小说中的“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回避这种社会秩序。而作者选择这样的儿童视角也说明了对童年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的怀念,对这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控诉与无奈。

另外,这种对秩序的恐惧与回避直接导致了小说主人公的一种自我隔离,体现在作品中就是一种挥绕不去的孤独感。一方面,缺乏应有的关爱,小说中作者并没有记录主人公与同龄玩伴自由自在的游戏,而是让她们都呈现出一种孑然一身的孤独状态。虽然《呼兰河传》中的“我”经常赖在祖父身边,但一旦缺少了祖父的陪伴“我”就会感到异常的寂寞无聊。作者反复写道,“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然而这样的荒凉也存在于精神层面。

萧红由于其早年失家、情路坎坷、病痛缠身的曲折命运和战乱频仍,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都使《呼兰河传》这部作品虽然采用童年视角,却表达出无限苍凉。在《呼兰河传》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中自由转换,由于《呼兰河传》是一篇自传体小说,在这样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转换中可以发现体验自我与回忆自我同时存在于作品之中,使儿童视角蒙上了更多的成熟色彩。《呼兰河传》无疑关注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小说中的“我”虽然年龄很小,却对当地的婚丧嫁娶风俗礼节都了若指掌,萧红在作品中想要集中体现的是这个病态的民族和社会。作者将跳大绳说成这个地方精神上的盛举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庙会上人们想拜娘娘庙却一定要先拜拜老爷庙更表现出了一种在迷信思想中也无孔不入的男尊女卑的思维,还有放河灯,看大戏,对这种种现象的描写都体现出作者站在女性立场上对这个病态社会的揭露与讽刺。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悲凉” ,不同于一种温馨童趣,萧红以儿童视角来书写当年在呼兰河城的生活却像是一首余音绕梁的时代悲歌。究竟是怎样莫测的命运,残酷的生活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童年的脑海中使整部小说如此苍凉?而在祖国的不知道多少个角落,曾经或是现在,那些贫苦的人们、弱势的女性在生活中苦苦挣扎却不自知。萧红自身的生命历程仿佛也在诠释着她笔下悲哀无奈的女性命运,但是她的人,她的作品却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深深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第2篇】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植物失去了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精神上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鱼失去了海水。而今天,我就读了一本让我有前所未有的感受的一本书——《呼兰河传》,让他来作为我的营养品。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代表作,小说共分七章,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在那个灰色的年代里,人们平凡而卑微的生活。那里有明亮的天空,有美丽的后花园,有和蔼可亲的外祖父和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命运悲惨的小团圆媳妇,有杀人无数的大泥坑,有愚昧无知的百姓和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红颜薄命的小团圆媳妇了。

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是旧封建社会愚昧无知的象征。

还记得那双骨碌骨碌的眼睛,记的那张微笑着的脸,那一头齐到膝间的又黑又长的秀发,她才十二岁,花一般的年龄,却因身材高大而被说成十四岁,她原本应该跟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却做了别人的童养媳,刚进门没几天就受婆家的气,而那些邻居不但不同情反而说她该打。“正义”儿字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直到婆婆把媳妇打出了毛病,婆婆才知道悔改,但为时已晚,且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犹如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把人们的思想禁锢地严严实实,因此,她仍然无法摆脱旧封建社会愚昧无知的思想,于是花大手笔左次右番地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说长的、道短的、说死的、说活的样样都有。最后婆婆为了给团圆媳妇“治病”决定给她大规模的“洗澡”还记得在此之前,作者给了她一个玻璃球玩,可她却东张西望,等她的婆婆走远时,才敢坐起来玩,可怜的团圆媳妇连玻璃球都不能正大光明,这样小的年纪却被套上了枷锁,失去了本应属于这个年纪孩子的自由······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当晚,小团圆媳妇 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尽管是这样残忍的场面,却能引来成千上万看热闹的人,而且各个眼睛发光、精神抖擞,多么让人心寒的场景······

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沉地睡着,眼睛似睁非睁,不饮不食,似睡非睡,但她家的人,却认为这是要真魂附体,因此不但不引以为忧,反而觉得应该庆幸。她昏睡了四五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六七天,就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百般折磨、百般蹂躏之下被残忍地剥夺了,永远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又是谁呢?那就是我们旧时期的中国——千疮百孔、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百姓民不聊生、众亲流离,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什么精神和思想了,他们愚昧无知、迷信盲从,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没有任何的目标和希望······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我十二岁的时候,又在干什么?或许是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或许是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也或许是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有父母关心、同学关爱、老师关注、无忧无虑、没有烦恼,这幸福快乐的童年与那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再看现在美丽富饶的中国,我不禁感慨:世事变迁,岁月蹉跎,几十年前的中国贫困潦倒,而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生活理想,决定着人们思想的巨大变革!

因为祖国富强,我们告别了愚昧无知;因为祖国富强,我们迎接了科学时代;因为祖国富强,我们端正了人生态度;因为祖国富强,我们确立了人生目标。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为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安定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臂之力,我们有责任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第3篇】

在炎炎夏日的午后,我静静的走向图书馆,准备一如既往的进入我的读书世界。而就在此时,从书架旁传来一种淡淡的书香,这使我不由自主的走向书架前。轻轻的取下这本书,它吸引着我的注意,我仿佛找到了我至亲的朋友——《呼兰河传》

明媚的阳光在夏天的下午显得格外耀眼,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沐浴在明媚的阳关下,伴随着书香仔细的品味的书中的一字一句。眼前浮现出作者故乡呼兰河的街道、店铺,还有那个给故乡带来乐趣的大泥坑。还有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祖父在菜园子里劳作。这些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无时无刻不在引我心动。

而且其中最引我为之心动是那大泥坑,原本宁静的小城因为它而变的热闹;原本平凡的生活因为它而变得多彩;原本语言朴实的呼兰河传因为它而变的活泼有趣,引人入胜。每到一定的时节,这大泥坑就变的粘稠起来,结果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它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像玩老鼠一样捉弄着人们。今天把一辆马车给弄翻了,明天又把人淹了进去,结果车翻了人们就把它抬出来,人陷进去就去救人,还有些人过的时候贴着墙边,生怕自己会掉下去。真是可笑又可悲,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去想把这泥坑填平。是啊,这个泥坑凝聚这多少人们生活的乐趣,何必要把它填平呢?有了它,人们的生活才不再乏味。人生难道不是如此吗?这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本是枯燥的,只有困难与挫折才能使使人生增光添彩。那么何必要逃避呢?换言之何必要把他填平呢?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作者的童年是美好快乐的。作者祖父的菜园子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在当时动乱的社会。这里是作者美好的精神世界,祖父永远是那么的悠闲自在,他与作者在田园中嬉戏玩耍,仿佛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忘记了岁月的忧愁,忘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恐怕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了吧?当读到这时,不仅使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已故的爷爷,想起了他在风吹麦浪之时背着我在稻田中自由奔跑。我与作者一样,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呼兰河不仅仅是呼兰河,它更是当时时代的缩影。一方面代表这当时社会的现象,人们生活贫穷,弱肉强食,欺压百姓,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人们却深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愚昧无知,想要光复中国却无能为力。就像书中写的人死了总是想生前用纸给自己做房子、马、衣服,好让自己到了阴间也能过上快活的日子,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有这样的传统。而另一方面呼兰河是作者的故乡,凝结着作者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而作者回忆儿时的故事也流露出对故乡无比的爱和对童年的怀念。文章没有主要的人物,也没有主轴,也不同于一般的小说,但却包含着这两种情感于其中。原本有些枯燥的情节因为这些而的生动活泼,还是想借用茅盾先生的一句话:“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总而言之,无论是多彩的风土画,还是凄婉的歌谣,作者用质朴而又细腻的笔墨写出了这篇传世之作。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巅峰,因为您,我们后辈才得以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仅是萧红,还有许多著名作家和许多默默工作的文艺工作者们,我们感谢你们的辛勤的付出。文学,是永远无法用财富衡量的。

静静的合上这本书,带着些许的不舍与回味。此时刮过一阵凉风,身虽冷,心却暖……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_1200字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了矛盾的评价,使我很好奇作者萧红笔下的故乡的故事和人们?她的故乡是什么样子使他怀念?很想知道关于作者故乡呼兰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说得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个时代,没有通讯设备,信息工具人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娱乐又是怎么打发的?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她的故乡。

作者总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兰河城里的故事,1、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2、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娱乐。3、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4、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5、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6、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7、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晚饭后大家(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烧云,唠唠家常。

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读完第五章,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说话小声小气,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没有自我可言,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让你顺服。

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风,平实说话口无遮栏,只有12岁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变本加厉,团圆媳妇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左邻右舍的胡乱猜疑下,团圆家给团圆媳妇请来了大神,没病都被整出病来,跳大神里的各种奇怪、病态的动作,吓坏了团圆媳妇,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又哭又叫,吓坏了团圆家,不断的请大神,就这样来来去去,跳大神中各种病态的举动,将一个活生生的少女折腾死了。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于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团圆媳妇的一举一动,她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只是真实的表现自我,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但在那个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偏僻的呼兰河城里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在这种无知,不科学的行为活生生的折腾致死,

而左邻右舍,面对团圆媳妇的死表现得麻木不仁,当初跳大神活动各种病态的举动,对于他们是再好不过的大戏,他们以看热闹的角色,在边上添油加醋,事后当成家常便饭后的娱乐新闻,家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团圆媳妇的进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在一个平平淡淡的小城里,因为那地方充满愚昧无知,在深处藏着一只吃人的野兽!

呼兰河传读后感-1200字2024


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暑假来临之际,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呼兰河传》了这本书。文章一开始就写严冬封锁了大地,在这样的季节里,地皮冻裂了,人手冻裂了,就连小狗也冻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写,一下就带我走进了寒冷的呼兰河小城,在这个小城里生活着一群平凡而又无知的人,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苦难加注在身上的考验,风霜雨地,受的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禁受着一年四季的考验,但至少也该有奋斗和抗争吧,又怎么可能逆来顺受呢?可见呼兰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没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阳有时显得特别大,那也是没有温暖的。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园子,祖父就像那仅剩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作者幼小的心灵,在这个园子里,作者就像那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成长;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世界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世界,而是宽广的;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笑声不知有多大,自己都会感到震耳了。在这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童年永远是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即便是作者后来有悲凉凄苦的人生,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依然温暖着她,支撑着她。

小说最让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团圆媳妇之死,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她挨打的过程,可是那不分昼夜,一直哭很久可见她禁受了怎样的摧残和毒打。到后来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周围的人也说长道短,说死说活的,只到把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整死。小说中另一个让我佩服的人物就是冯歪嘴子,他是个敢于追求又敢于抗争的勇敢者,当不幸降临,他失去了最爱的妻子还要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邻右舍都说他这回可非完不可时,他却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地负起他那份责任。他就像是注入呼兰河小城的一股新鲜血液,让人振奋,让人改变,让人不向命运低头。

从前那后花园的,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好一派荒凉凄惨的景象。这让我想去李清照词中的那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记忆中那无人过问的往事已积满了灰尘,尽管回忆充满了苦涩,但也充满了温暖,所以作者忘却不了,难以忘记。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呼兰河传》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200字


这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幻着颜色。我赤足站在河边,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这,便是呼兰河的颜色,更是珍惜幸福生活的颜色......

题记

在一个午后,享受着慵懒的阳光,品着一杯果汁,看着手中的书《呼兰河传》。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东北边远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也展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中,我是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孩童,用一双清澈的眼睛打量一切。祖父、后花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小说的开端。在这小小的县城里,有着淳朴的居民和纯净的乡村生活,虽不如大城市那般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最爱的花园,我特别喜欢那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般的语言,简单又活泼,写得多好!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

现在,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然而,我们却不曾想到,在家中长辈的那一个年代,是那么贫苦。记得小时候,在我吃晚饭时,总爱是把米粒饭菜吃的遍地都是,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明明碗里还有大半碗饭菜没吃就倒进了泔水桶。每每这时,妈妈便像唐僧一样的来教育我。我虽然表面上很不耐烦,但却牢牢的把妈妈的话记在了心里。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那么困苦,妈妈很小的时候便要去田里干农活。常常是一天忙到晚,饿得肚子咕咕叫却还是吃不上一顿饱饭,仅有的那一点食物还不够塞牙缝的,却要分给一家五口人吃。在我们奢侈的挥霍水果时,你可曾想到,在那个年代,被说新鲜可口的水果了,就是烂的都没有。冬天,在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却还嚷嚷着冷时,那时候的人们却只穿一件薄衣站在风霜雨雪中不停的干活。

而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像一首诗,像一幅画,没有烦恼,没有纷争。

但文中小团圆媳妇的童年也是那么悲惨,她短暂的生命让我感到深深的痛楚。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竟因家中贫苦,被千里迢迢送去当童养媳。她刚入门不久,就被婆婆折磨。在她做错事情时,她的婆婆便狠心的把她吊在房梁上,用烧得通红的铁块烙她的脚底板,而她的公公也在一旁助纣为孽,用皮鞭抽打她瘦小的身子。在她生病时,婆家人给她用开水洗澡。当时的人们因为相信迷信、土方法,竟都跑来看热闹。看着她在水里痛苦地挣扎,没有人来救她。当她昏死过去时,人们才跑过去,有人还留下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愚昧的村民不懂得科学,只懂得用封建迷信的方法来救人。当他们看到昏死的小团圆媳妇,心里掩埋的良知,怜悯之心才被唤醒。可最终,她还是难逃悲惨的结局。每每读到这里,我总会义愤鹰填的久久不能自已。

平复了心情,合上书本,天边已燃起了火烧云,我闭上双眼,细细地回忆着书中的每一个字眼儿。整篇小说既朴素又流畅,读着它,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不论是小城的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野合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作者萧红笔下充满生机的图画,令人读后掩卷长思,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500字:读《呼兰河传》有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500字 读《呼兰河传》有感

说实话,看完这本书,我第一印象中只留下四个字:封建迷信。在这本书里,有各种各样的奇怪做法有给人叫魂的,有给人跳大神的,有请胡仙的,有闹鬼神的,也还有抽帖的。不得不说,封建迷信思想充斥了整本书,那个年代似乎离我太遥远了。

但当我再次翻看这本书时,它却带给我一种熟悉感,因为里面有很多个片段是我曾经学过的。像《祖父的园子》这篇,当时还未全部理解的内容,现在看完整篇,便厘清了前因后果,一种读懂了的满足感油然而生。我终于知道萧红为什么要取题为祖父的园子,她是想以此来怀念她的祖父。因为在她不安分的童年里,唯有祖父对她最宠爱,祖父带给她更多美好的回忆。

这部萧红写的自传体小说,生动地描述了旧时代那种地主家庭的生活,也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穷富人的强烈对比。就因为当时是地主制的生活环境,有些人根本不拿人当人,有人意外死亡,知道的人哦一声就过去了;来了乞丐想讨点东西吃吃,却会被主人家放狗咬,一旁的人也是袖手旁观、漠不关心,令人心寒!

这本书中也讲了许多萧红的童年趣事,本是一些普通的小事,但在她笔下却显得那么有声有色。同样是写玩耍,她能写出孩子最纯真的童趣;同样是写景物,她能写出那份灵气儿。这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不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90多岁的老人,各个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身边就能找到相似的人。书中写的一些生活常事,仿佛能让我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片段。读着读着,我离这本书的距离越来越近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是一本讲述了在二十世纪初的乡村故事,有新奇的,难忘的,感人的,有趣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浓浓的农家风味。
这一本书是以散文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一篇全部是用作者儿童时期的眼睛在看世界,感受每一件事情,并用朴实的语言给记录下来。这当中,最有趣的就数跳大神了,作者把跳大神描写的有生有色,那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把我的心一下子给揪了起来,那热闹而又喜庆的气氛一下子把我给拉到了那里,有趣的跳大神令我陶醉,那情景真是一片和谐!
第二篇讲的是关于春天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人们把早安说成是格得毛宁,因为跟英语里的早安的念法是谐音,我心想:原来人们在那个年代就开始赶潮了呀!
其中一篇,我非常同情那个团圆媳妇,她忍受着婆婆的打骂,最终,被活活的吓死了,这么小小年纪,却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真可怜。这一篇中,我体会到了非常严重的封建社会,那种重男轻女的制度。
这一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和好词好句,可读起来却包含着一种和谐朴实的情感和那一张张灰色的画面。
我们一定要学好知识,将来继承好中华民族的精神!


读后感《《呼兰河传》读后感12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呼兰河传3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