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边城有感 > 地图 > 观边城有感,2024观边城有感
观边城有感

(共 2227 篇)

  • 1、 教你写范文:边城读书心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是泥土,能生长万物之精。读书像登山,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风景,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篇优质的读书心得应该是什么样子?请您阅读小编为您编辑整理的《教你写范文:边城读书心得》,欢迎您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短篇小说集,命名用了开头第一篇小说。

    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名字叫翠翠。他的父亲在这出生前便服毒自杀,她的母亲也在她出生后故意多喝冷水死了。从此他便由老船夫抚养,转眼翠翠就13岁了。

    在翠翠16岁那一年。他们一起去看端午节赛龙舟,被码头掌管顺顺的两个儿子喜欢上了,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后来,在一个雨夜,暴风雨下的非常大。屋子外面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吵的翠翠和老船夫睡不着,一直到凌晨他们才昏昏睡去,翠翠第二天醒来,跑出屋去,发现屋后的白塔塌了。便想叫醒爷爷(老船夫),这才发现爷爷死了,便痛哭起来。

    哭声吵醒了别的人,其他人赶忙过来安慰她。还叫人来埋葬爷爷的尸体。

    爷爷被装在白木棺材里,葬礼当天,码头掌管顺顺也来了,他们一块儿将爷爷埋下土去。

    在这以后,顺顺就接了翠翠回家当2儿子傩送的妻子。

  • 2、 《边城》(精选)

    《边城》读后感今天,我想分享一篇《边城》读后感。《边城》主要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

  • 3、 观《边城》有感(精选范文)

    文章开篇,袅袅几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氤氲出一-个世外桃源。在边境的小山城“茶峒”,一条小溪蜿蜒而出,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儿,一只黄狗,一个平淡的故事开始了。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粗读时我只感慨翠翠青涩的爱情,而如今细读,小说中,最吸引我的反而是祖父对翠翠诚挚的亲情。在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茶峒,人们朴实而真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真善美。无论是慷慨大方的船总顺顺,还是热情纯朴的老马兵,亦或者是真挚朴实的老船夫,都热情而淳朴。其中,老船夫尤甚。

    老船夫为人朴实忠厚,真诚豪爽,操劳一辈子,把守着渡船,尽职尽责,从不收过渡人的钱,还会分享自己的烟叶和茶叶,热情大方,深受周围人的尊重。他独自养育了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美丽的孙女翠翠。翠翠的母亲,也就是他的独女,同样的活泼热情,但爱上了一个军人,在生下翠翠后殉情而去。这是老船夫的一生的疤痕,为此,他希望为翠翠找一个能替他照顾她一生的男人。祖孙俩虽然贫困,但一直过的幸福而安宁。随着翠翠的长大,老船夫的变老,老船夫开始担心没有了自己,单纯的翠翠该怎么办。在翠翠情窦初开的年纪里,前有直爽豁达的大老天保,后有英俊大气的二老傩送,一个走车路,一个走马路,老船夫既欣喜于翠翠受人欢迎,又纠结于哪个才是真正适合翠翠,能陪伴翠翠一生的良人。做任何事都直截了当的老船夫,唯独在翠翠婚事上含糊其辞,不给大老直接的答复。他满心为翠翠着想,但又担心翠翠步她母亲的后尘,纠结万分。为此,他悄悄给大老指路,打听消息。当我看到他打听到团总陪嫁送碾坊而干笑时感到心酸,心疼他的无可奈何;又看到他主动和大老说“唱得好,别人在梦里......"时,不禁觉得好笑,实在是八卦又可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传话能促进两人的感情,这是一个老人对孩子殷切的爱。可惜,天不遂人愿,大老不幸淹死,顺顺和傩送在心里责怪上了老船夫,觉得是他的含糊造成了这场悲剧。

    可怜的老船夫明知二人心中的疙瘩,却仍然努力搭话,无论是“怯怯”还是“有点慌张",他都急于打探到二老对翠翠的情谊,因为这关系到翠翠的未来。他“碰过了钉子,但并不灰心”,笨拙而又执着地操着心。看到这里,我只觉得心酸,我看到”了一个老人为了孩子的未来,操劳奔波的模样、伟大,愿意低头,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只求以自己的牺牲能成全孩子的幸福。可惜,二老没有答应他,而他又误信中寨人的话,抑郁不平,气病了。这时,

  • 4、 观《边城》有感

    《边城》观后感

    1934年,沈从文写了中篇小说《边城》,1984年以此为剧本的电影《边城》在中国上影,此电影得到沈从文的肯定和支持。其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我说不上来,只能用自己的感觉表达:清凉、细腻、纯真。基于其真,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电影结尾时,翠翠孑然一身于船上,直接原因是老汉的去世,深层原因则在于其父母的自杀。其父亲作为一名军人,因为不能战胜爱情与军人荣耀的矛盾,一死了之。所以,站在现实的角度,作为一个男人对子女生而不养,实为家庭悲剧之根源。另外也说明男人在那个时代的责任有多重,男人在情感上面要主动追求女方,然而物质上女方更要依赖男人。在更远的历史上,在更贫困的年代,男人天生具备的劳动力优势确立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温床。

    二、就算是在农村,经济不富裕,老汉还是随时带着酒,端午不愿看龙舟比赛更爱找熟人喝一杯。这种喝酒不以经济贫富状况决定喝不喝的现象值得思考一番。电影里老汉喝酒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寒冷时暖身子、会友时聊天、吃饭时自酌;现代人喝酒主要有两种情况,分别是会友时聊天,聚餐时应酬。这个差别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现代人很少再感寒冷、有时候各种非酒的饮料代替了自酌的酒,这是生产力提高、物质丰富的结果。现代人饭局上的酒,只有一个作用:助兴,就如上门送礼一样,起说话开题之用。这种现象就部分反射出现代人怕冷场,而冷场却恰恰有助于思考,所以怕冷场也就是场上的人耐不住性子,大多时候说不出带思考成果的话。如此官话、套话成风就自然形成了。这种因为怕冷场导致的不醉不归、套话成风就像毒品一样,会上瘾;这局中人不知不觉就陷入天天饭局、句句套话的无限循环中。肚皮大了,肝火重了,脂肪高了,明明知道不对,却悟不出为何不对,一句没得办法又将自己拉进死循环中。的确,这种饭局拉动了中国的内需,但却助长了无知,败坏了风气;这样的内需与通过牺牲环境拉动的gdp有何不同?不同的只是拉动内需牺牲的是人体健康,是社会风气罢了。我国经济急需转型,文化也急需转型。

    三、老汉去世后,翠翠似乎还在等待二老的回来,二老还会不会回来?二老什么时候回来?二老回来时还会像当初一样娶她吗?从情感上,只能说是儿女情长,经看缘分。但物质上,她还得生活,她将依靠什么生活?罗斯福发明了一套制度社会福利。《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里有一句话简要的总结了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和思考的矛盾:饭都吃不起,还谈什么爱情?。所以,感情建立在物质基

  • 5、 观电影《边城》有感

    电影《边城》观后感

    前几日跟网友聊天,说她在西北工作几年了,再读到沈叔的文章,想起了以前的梦想,到湘西走一遭,却没想到离它越来越远,但是,若是有机会,她还是会去凤凰的。

    喜欢沈从文的文章,觉得沈叔这个称呼与他更亲近了一步,姑且不论年长多少,就先这样叫了。

    我想读过沈叔文章的人,没有一个是不想去湘西的吧!不仅仅是为了湘西那钟灵清秀、流水潺潺的自然山水画卷,更是为了追寻沈叔笔下淳朴善良、热情勇敢的人性之美。可以说,湘西是一个现代版本的桃花源,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风淳朴的圣洁之地,人人都在追而寻之!但是与陶公笔下的桃花源相比,它又是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存在与这个世间的。这又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总想着有一天能到达那圣地。退而求其次,就算是平日里没时间,忙中偷闲,看上一会儿《边城》,心便到了那里,不自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可是,这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事物,即便是边城!中国几千年传承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赋予了边城人民一切美好优秀的品质,却也深深烙上了千年封建落后腐朽的印记。在这相对落后、孤独封闭的边城里,人们浓厚愚昧的封建思想也给翠翠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到傩送离开家乡的那段,我总是情不自禁的想到宝哥哥了,二人皆是因为爱情,带着遗憾与愧疚远走他乡。宝哥哥爱而不得,是因为林妹妹已芳魂消逝,求而无果;傩送爱而不得,是因为心中对哥哥的那份愧疚,憾而惧求。傩送跨不过心里的那道坎,冲不破那道思想的枷锁,让二人远隔千山万水爱而不得相守,终是负了那痴心一片!可是,回头看,谁说翠翠不是那个最无辜的痴心人呢?翠翠敢爱敢恨,为了心中那人一直等在船头,因而翠翠的爱虽有缺,终究是可贵而又可敬的!

    现代人谈的最多的也是爱情,可是,最奢侈、最难得、最渴望的也是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严重匮乏爱的社会,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现代大多数人的爱情,姑且不能称之为爱情,应该是择偶观念是与金钱、权利、欲望挂钩的,这个时代真正的优伤不是缺少翠翠,而是缺少敢于遵循内心,敢于去爱的人!每个人都大言不惭的说羡慕翠翠,渴望真爱,可是当现实与欲望发生冲突时,又有几个人选择了爱情?如果真的需要爱,不用去寻找翠翠,只抛开世俗的枷锁、冲破欲望的牢笼便可!

    爱《边城》,爱那真正的人之处,性本善的美,仿佛那城中的人们与世隔绝了千年,又面带着微笑,款款向我们走来!

    《边城》中,老船工的存在总

  • 6、 读《边城》有感800字:静美边城

    静美边城

    —读《边城》有感

    申雪琴

    这星期,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第一次知道《边城》,是上高中时,语文课本里选编了《边城》的片段。那个片段是对翠翠和天保二佬之间纯美而又悲情的爱情描写,令我深深沉醉、感慨。茶峒的淳朴的民风、如诗如画的美景,再加上老船夫翠翠的爷爷那份慈祥和蔼,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心中时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美".他作品中的美无处不在,景美、人美、民风美。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细细地流淌,没有扣人心弦的铺垫,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时刻,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在这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之中,却在读者的心中,产生万千的涟漪和百般的触动。

    最感慨于沈从文先生对于水的感情,他曾在写于一九三一年的《自传》中说:"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关系。"翻看《边城》的每一页,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对水的描写或与水有关的文字,在沈从文的笔下,这些水仿佛是有灵性的,它已不再只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而是湘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书中所有美的故事产生的起点和根基。

    在这美的映衬下,我喜欢那个多情而又憨厚的水手,谋生虽苦,却抵挡不住他对生活火热的感情,抵挡不住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地向往。当沈从文先生执意要给他一些钱作为对他慷慨赠送的回报的时候,那位水手立刻要把核桃要回去,因为他说自己不做买卖,不要钱,这是何等的朴实,何等的率真!我喜欢那个眸子里满是青山绿水的纯真的翠翠,多么美丽的一位姑娘,被边城的山和水滋养着。她活泼而真挚,当祖父不在时,她机灵地撑起船摆渡;当她听到有人说自己只是一个船夫家的孩子配不上船总二佬时,她丝毫不掩饰,选择立刻离开。我喜欢那位年轻的船总二佬,他正直而富有情感,他深爱着翠翠,但当他得知哥哥也喜欢翠翠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公平竞争。我还喜欢故事中的忠厚的老船夫,正直的天保大佬还有那些水手和乡亲们。

    是湘西的水,赋予了他们美好的性情,淳朴的民风,同样,也正是因为他们,湘西的水变得更美,更为灵动。我想:这也是沈从文先生写《边城》的一个原因吧。

  • 7、 读边城有感800字_读边城有感

    读边城有感800字

    读边城有感800字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翠翠的单纯活泼、天真善良,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她在溪边玩耍的身影,爽朗的如银铃般的笑声,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她的世界。可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祖父的离世,天保的殒命,傩送的出走残忍的现实迅速将翠翠朦胧的幸福梦幻击碎,消失得干干净净,连一块碎片也不曾留给她。这个可怜的少女,是否走了一条和她母亲同样的路呢?那凝视夜空的孤单的眸子,又像我们诠释了怎样的一份凄凉呢?

    《边城》有着一种深邃的品格和魅力。沈从文先生用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恬淡的乡村小景。这里寄予了他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优美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无奈和悲悯之情。他用一种叙述的语调,为故事蒙上一层淡淡的忧伤,引出了翠翠心中难言的薄薄的凄凉。

    溪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只是没有了渡船的行迹,显得有些孤单;小屋依然静静地立着,只是没有了白塔的依托,显得有些零乱;翠翠依然静静地坐着,只是没有了祖父的陪伴,显得有些伤感望着翠翠孤苦无依的身影,我们不禁为她担忧,命运的转盘,能否为她停留或是载着她的忧伤一去不复返?

    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让我们陪着翠翠一起守望,守望着她远方的幸福

    读边城有感800字

    一夜的风雨,吹走了渡船,吹走了祖父,吹走了少女刚刚萌生却又无果的爱情,吹走了年仅15岁的翠翠天真而又美好的希望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那青涩而又纯美的爱情也在萌芽时渐渐没了影踪。一切是那样平淡,就在这平淡之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卷小溪,渡船,溪边的白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位老人,一个女孩儿,一条黄狗。

    太阳升起,小船开渡;太阳西沉,小船收渡。祖父守着翠翠,开着渡船驶过十五载春秋,笑看花开花落,风起蝶舞。不收船客的钱,却时刻准备好热茶供船客解渴,这样的淳朴,这样的善良,在溪水的柔波中漾开,缓缓地流进每个茶峒人的心里。

    故事就这样展开了,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溪水、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优美意境。

    读边城有感800字

    一方水土一方人,凤凰的从文,凤凰的人。如果不是怀着对生养他的家乡的厚厚之情,拳拳之心,怎能写出如此打动人的文字

  • 8、 读边城有感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在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茶峒,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也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未果。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哥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的归来。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一个勤劳、善良,一个蔑视权财、责任感强,为什么他们的爱情却以悲剧告终?我一次又一次地不愿相信,可是小说结尾依旧是那样——“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因为这样,我们不禁为翠翠的命运担忧,是否也会像河边的白塔,有一天会坍塌呢?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既反映了湘西淳朴善良的人们身上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性之美,又反映出他们在“自然”、“人事”的偶然变故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哀的人生,寄托了作者对个人命运悲剧和民族品性堕落的隐痛。

    虽然翠翠与傩送的爱情让我伤心,但是小说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保。他个性豪爽、慷慨,他和弟弟同时爱上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但是他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的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幸福,二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翻开《边城》,那样的场景再一次浮现:茶峒,小河,河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河边的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

  • 9、 读《边城》有感

    翠绿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着茶峒小镇一班厚实而又朴素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他们惺惺相惜,过着平淡而又闲适的生活。

    生活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摆渡的依然来回于河岸之间,打牌的依然喧闹着然而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发慌。也许这真的应验了那一句话: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平静的。翠翠跟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个男孩的身影闯进了她的心里,于是她就有了秘密,那跟虎耳草与山歌有关系的秘密。这个属于她的秘密在她看来是甜蜜的,因为在她睡觉的时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乐的样子就可以知道。

    然而在未知的生命里,每个转变都充满着变数,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好似那属于翠翠的爱情,最后还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这是上天对纯真的她开的一玩笑,还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平静的后面,暴风雨来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顾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爷爷在一次暴风雨后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侣的出走,只留给翠翠漫长而又无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头,一切弥漫的雾气皆以散去,远去的某只船只,是他归来的标志,蹦跳,挥手,落泪,知道紧紧相拥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过客,不是归人,还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泪,伤感地低泣

    但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而停止不前,在经历过青春这个美丽的忧伤后,生活还要继续向前。

  • 10、 读《边城》有感(精选)

    读《边城》有感高中的时候,老师上课时放过《边城》的电影,时隔有些久了剧情记不太清了,只记得结局不太美好。这几日读完《边城》,深深叹息,有些可惜,纯洁的爱情在故事的结尾并没有圆满的结局;又有些向往,向往边城的生活,人情质朴,风光秀丽。读完有很多感想,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小山城里,有一个老船夫,守着一条渡船,帮来往的人渡河。他与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17年前,翠翠的母亲与一名屯戍军士未婚生子,后来二人双双殉情。老船夫不想翠翠重蹈覆辙,一心希望把翠翠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在一次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傩送,从此心中埋下朦胧的少女情怀。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亲。兄弟俩人都爱上翠翠,他们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小说里描写的人情景是那么鲜活那么让人觉得真实。纯朴真诚的人、难以言状的情和如诗如画的景都令人向往。边城的人,里面的每个人都如此个性鲜明。翠翠,她善良无心机,如同一只小兽,美丽而羞涩,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性格,温柔单纯,贤良淑德,勤苦耐劳。翠翠的爷爷,对翠翠呵护备至,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他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大老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二老摊送,好胜,志在四方。边城里的情,我觉得里面真实的情感真的让人无比动容,爷爷对翠翠终生大事的忧虑,翠翠对爷爷深深的爱恋,这是祖孙之间的亲情;翠翠与大老二老之前的情愫,这是男女之间的爱情;邻里乡亲之间的友爱,这是纯朴的乡情。边城,它是如桃花源般与世无争的存在。“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仿佛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副优美的画卷,带我走进了世外桃源。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故事以此为结尾,我也以这句话作为读后感的结尾,希望故事里的翠翠能够等到她要等的人。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6-08

  • 2019-09-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2-04-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2-03-31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9

观边城有感
观边城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边城有感、观边城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边城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