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 > 地图 >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2024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推荐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

(共 3387 篇)

  • 1、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700字

    最初发现糖精的人是法赫伯格,当他准备大规模出售糖精的时候,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个东西是合成的,他跟传统意义上的食品 不太一样。所以得保证它是安全的。为此他还做了一些实验,比如他一口气吃下了10克糖精,这个量,相当于好几公斤的白糖。吃完后,整整24个小时,他没啥异常情况。还有,他也让别人尝试吃一点糖精,然后收集这个人的尿液做分析,发现吃下几个小时之后,糖精就通过尿液完全排出了。所以,法赫伯格认为糖精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

    虽然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实验其实还不够说明问题,但在那个时候,这样做已经非常仔细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对糖精十分不满。其中一个人叫威利。我们知道,美国有一个机构叫fda,是管理食品还有药品安全性的最权威的机构之一。威利就是fda最早的创始者。他很不喜欢糖精这个东西,因为他觉得糖精这个东西本身没有什么营养,但是却给吃他的人制造了一种虚假的糖的感觉,所以,他想把这个东西给禁止掉。

    不过,当时没有多少人听他的。所以他没有办法,只能去找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不过,威利找到罗斯福也没用,因为罗斯福自己就是一个糖精爱好者,他觉得这个玩意儿挺好的,为什么要禁止?除了总统之外,还有一位议员,也是极力反对禁用糖精的。他的理由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糖精,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甜度。这给食品业节省了很多成本,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允许大家员用呢——你看各有各的道理。所以,这三个人就开始打嘴仗了。

    但是吵着吵着,他们三个人都意识到了,大家只是各说各的,谁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糖精到底是不是安全的。所以,罗斯福总统说,我来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于是,他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研究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这个委员要会研究的第一个东西,就是糖精。

  • 2、 学《给家乡孩子的信》有感作文

     

    明天就是巴金爷爷写信16周年了,我想:今天的大好时光,浪费了多可惜,我应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这就附合古人说过的一句名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朋友们,珍惜时间吧,这会让你受益匪浅,这会让你的人生永创辉煌! 

     

  • 3、 博物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算是比较出名的一本经济学大众读物了,虽然你不一定看过,但很有可能听说过。在谈读后感之前,先稍微说一点闲话吧。经济学最初的中文命名,也许是取自经事济世的意思吧。同时,经济,在中文中还有一个形容词的意思,指比较高效和快捷的意思。我一直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也许是觉得经济学是一种很宏大的科学,涉及面很广,对社会的意义比较大。尤其是读了《激荡三十年》之后,对经济学更加感兴趣了。后来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一部分,没有坚持看完。此外,我还得感谢云强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其实经济学是一种思想和习惯,即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思考怎么处理最高效,最经济,最划算。至今,我仍旧觉得云强的观点很有价值。尤其是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这本交给我一个新名字:博物经济学。何为博物经济学呢?简言之,就是和很多事物有关的经济学,由于其涉及面很广,因此又不是那种艰深的经济学概念,更多的像是在讲一些通俗的道理。或者说,是一种被通俗化了,庸俗化了的经济学,但是很有趣。正如我很难去读《左传》和《春秋》等严肃的历史,但是通俗化的《东周列国志》我却很容易接受。

    全书基本上全是在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或者是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审视现实生活,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书中的例子吧。

    为什么商家要搞限时打折活动?马上双11就要来了,各大商场和网站都在搞促销活动,其实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子,既然打折他们仍旧赚钱,为什么不直接把价降下来?看了这本书,原来是这样子的:同样一件商品,不同的消费者给出的预期价是不同的,简单地说是收入高的给出的预期价会高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商家当然是想按照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只要高于成本价他们都是划算的,但是一件商品只能有一个定价,区别定价是不可能的。但是,限时促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区别定价的手段,为什么呢?逻辑是,愿意花高价购物的人通常是不会关注限时促销活动的,但是那些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会关注限时促销信息,并且会花精力进行比较。简言之,限时促销是一种商家区分消费者的手段,成功地使那些平时因为觉得价格太高而不愿意购买某件商品的消费者去购物,只要高于成本价,商家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还可以在其他时间以高价卖给高收入的消费者。这个道理有点绕,慢慢消化吧。

    为什么公海里的野生鲸鱼需要保护,而没有人去保护鸡呢?按理说被人吃掉的鸡更多,为什么人们害怕鲸鱼灭绝,

  • 4、 给孩子的忠告读后感

    父爱如海,深沉宽厚;父爱如父,炽热燃烧;父爱如酒,令人回味无穷;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帮你清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在这本书中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题记

    这是切斯特菲尔德作为一名成功人士,同时以慈父、导师和朋友这三角色给儿子写的信。本书以书信的形式从知识积累、性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健康饮食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指点,为孩子今后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爱自己孩子的人,虽然他的傲慢让他蔑视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他却为了帮助拥有卑微血统的私生子,给他安排好了一切,给他最好的教育还常常给他写信。所以,我认为他仍是一位专注、坚持不懈、慷慨和明智的导师。虽然他年轻时也有许多负面的评价,但他的父爱绝对够伟大,如山、如海般伟大!

    虽然很少有父亲做到这样,但每一位父亲的父爱都是伟大的!

    父亲的爱,不像母爱如细水长流,往往爸爸在我们面前都是如岩浆、如山崩、如海啸,可又有多少人作文知道父亲的细致入微。说着,想起了我的父亲。

    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父亲脾气暴躁、不易亲近。直到近年来,感觉父亲憔悴了许多,但他从不抱怨一句。仍对我一如既往。那天,我看电视看到很晚,父亲又对我怒吼了一通。心里埋怨着回到床上。夜更深了,我隐隐看到父亲脚步很轻很轻地进入了我的房间,替我把被子盖好,又把窗帘拉上。待了一会儿,又出去了。谁说没有细腻的父爱?

    其实这本书给我许多的感触,不仅是这伟大的父爱,还有书中的箴言和切斯特菲尔徳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在信中强调的优雅、优雅、再优雅的气质以及他也推崇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这是一本对中学生的谈吐、举止和素质都非常有帮助的书,我觉得值得一看。

    是因为这次的暑期读书活动,我才读了这本充满父爱、箴言和真理的书。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感触以及对我在学习、性格、能力和健康上太多指点。高尔基说的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会让我成长。

    加油!

  • 5、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篇一:《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是北岛《回答》中一直被传诵的。在中国当代这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诗人的北岛在当代文学界有较高的成就,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几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个中波折也颇是耐人寻味。但是,从个人角度,我不是很喜欢这一时期的大多数诗歌,带有特定的时代印记,比如顾城的《黑眼睛》、戴望舒的《雨巷》,北岛的《回答》,也算不上很喜欢。

    《给孩子的诗》是北岛选编的诗集,有他翻译的诗歌,也有他自己写的,更有国内外各时期著名诗人、作家的作品,选材广泛,风格迥异,对于大孩子是开拓视野很好的索引。比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法国作家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当一切入睡》是对宇宙、夜空壮丽之美的颂歌;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古川俊太郎,用诗歌抒写生命、生活和人性,他的《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在控诉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勾起了很多游子的思乡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作品,像海涅的《星星们高挂空中》,迪伦的《在风中飘》,可见,北岛着实是花费了大量功夫进行了一番精挑细选。但是,这不是一本适合给小孩子读的书,个人觉得至少初中以前不太合适。为孩子选诗,首先要剔除掉政治、时事这类过于有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的诗歌。这是童书出版妈妈三川岭的建议,感觉很中肯。《给孩子的诗》中收录的绝大多数诗歌,于小孩子而言有些成熟和深邃了,爱情、梦想、人性、生命这样的话题,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懂得,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能听起来很漂亮,但个中滋味其实并不容易体会。这是本书有欠考虑的地方,或者说是书名会给人的误解,小朋友的话,还是先读读《星星的诺言》、《母亲》这类的较好。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所有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还说: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读一首好诗,是开启心灵窗户的钥匙,孩子的世界,特别是小孩子的世界,更纯粹和真实,不像成人受已有知识的禁锢,他们更容易从诗歌中感受韵律之美,自然之美。

    或许,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吧,记得我家毛毛半岁的时候,他躺在小床上,我读泰戈尔的《孩童之道》,开始的时候,他睁着明亮的眼睛安静地听着,两三遍之后,他慢慢进入梦乡,嘴角还带着笑,那一刻现在想来都觉

  • 6、 给孩子的礼物读后感

    给孩子的礼物读后感范文一

    《给孩子们的礼物》这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的最新奉献。这本书通过一个老人和孩子的故事讲述了每个人所拥有的礼物的秘密即如何处理过去现在未来的问题。这对我们成年人同样意义深远。

    文中写道:我们的面前常常会摆放着三件礼物。包装杂乱无章的过去,五光十色、缤纷灿烂的未来,还有如白纸般单调的现在。我们要选择哪一份礼物呢?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礼物,其实正是当时当刻的这一瞬间。世界上最珍贵的一份礼物,其实正是现在。我们要关注眼前发生的一切。关注现在最重要的事。这条真理启发我们读者要摒弃过去的荣辱得失、痛苦忧伤,不必忧虑未知的迷茫虚幻、焦虑不安,学会活在当下,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但是遗憾总是存在的,错误总会发生的,我们常常对曾经犯的错后悔不已,陷在过去的失误中不能自拔。从书中我们明白:无论我们曾经遇到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它们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无法从过去的教训中学到点什么,那么我们就会反过来被过去的种种所束缚,无法真正地告别昨天。在我们吸取经验,告别昨天的那一刻,我们在今天也就同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过去就像石头,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过去,那是因为过去就好像石头雕刻。而我们则可以像观赏石雕那样,在过去中学到有用的东西。现在就像还没有变硬的粘土。因此,可以被塑造成任何一种艺术品。如果曾经发生过的事再次发生,我们就可以用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并让我们现在过得更愉快更充实。对我们教师而言,就要经常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

    这份礼物还包含着明天的重要性。如果过去是石头,现在是泥土,那么未来就是空气。没有人能任意塑造未来,或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向往的未来制定很多计划,来减少现在的焦虑和不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

    我们的心中应该有三张图画。描绘美好未来的想象画,实现未来的过程设计图,以及如何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图。我们应该在想象画中描绘出壮阔美好的梦,在设计图中制定出现实的计划,而在路线图中标记下当前的这个瞬间应该做的事。

    你知道三脚架吧?支撑照相机或望远镜,有三根支架的那种装置。你将我在这之前讲过的所有话和三脚架联想起来就对了。我们在现在中生活,在过去中学习,并为了未来而计划。任何一个支架被抽离,三脚架都会倒下,因此缺一不可。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支撑

  • 7、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于《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肯定不陌生吧!既然如此,那么大家对这篇文章的作者巴金,也应耳熟能详了。正是这样一位世纪老人,却在此文中表现得淡泊名利、为人豁达。而他在文中的一句名言: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却把我引入了沉思之中。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中,巴金曾多次提到奉献、开花结果等字眼。这些给我的感触都很深。是的,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若不做点儿什么,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光彩就像文中巴金说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多余的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与其一个人享受它们,倒不如把它们献给社会、献给人民。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才会结果;我们才能活得坦然,活得洒脱。反之,一些只为自己活着的人,纵然是存在着,也会被世人藐视,被世人抛弃;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巴金在这篇文章中,显得谦虚。他虽在文中说自己的生命并没有开花,可我们却都心知肚明,巴金的生命其实早已开花结果,单从他留给世人的文学作品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巴金在自己的一生中,活得坦坦荡荡、轰轰烈烈、光彩照人。可以说,巴金把自己人生的大部分精力、时间,都献给了社会、献给了人名。虽然巴金现在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高尚的奉献精神,却永久地留在了我心中,留在了人民心中,千古不朽!

  • 8、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一)

    学了 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后,我思绪万千。

    巴金爷爷在信中说道: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是何等的谦逊!他为我们留下了近千万字2020,影响了几代人的作品;把心交给读者,完成了对中国知识分子良心的塑造;他的十二部作品已与他着作等身。可她还说他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相对而言,社会上那些做了一点小事的人居巧自傲,目中无人。他们与巴金爷爷相比起来,难道不会觉得羞愧吗?

    巴金爷爷还提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他人奉献,我们的精力、爱、同情、时间,我们一个人都不会仅仅用于生存而花完的 ,剩下的留着自己享受难道比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好得多吗?

    生命能够开花结果,不是用年龄能够衡量的,如果你能够活到一百岁,但你一辈子都在享受,没有奉献,成了大家的蛀虫,你能说你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我们的战士雷锋,虽然只活了二十二岁,但他的生命就在于奉献。他的许多爱和精力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能说他的生命没有开花结果吗?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我深深地被巴金爷爷得了重病,还坚持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所感动。

    从巴金爷爷的这种行动,能看得出来,巴金爷爷为了不让家乡的孩子失望,就克服重重困难,拿起笔给家乡的孩子回信。当然,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句话。是啊!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我曾经也帮助过别人,快乐自我。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姥姥家。上车不久,到了黄山区站,上来了一位老人,这位老奶奶看上去有60多岁,满头白发,满脸皱纹,手上还拎着一个大西瓜,看起来好像很痛苦的样子。我心里不禁犹豫了一下:给不给让座?这可是我好不容易等上的,怎么办?这时,我突然看到了车窗上的标语:主动给老人、妇女、儿童让座。我又想:老奶奶要是没扶稳,摔跤了怎么办?想到这里,我赶紧站起来,扶着老奶奶走过来,对她说:老奶奶,您坐吧!老奶奶连忙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又回答说:不用谢,这时我应该做的。其实,我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像吃了蜜一样甜。

    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一定要学习巴金爷爷的这种奉献精神,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我们上了一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上完之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文学

  • 9、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一

    很多朋友告诉我,教育丛书里育儿手记类书籍最好读,读起来既亲切有共鸣,又生活化不费脑力。看小巫的书总是充满激情,而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刚刚度过母乳喂养的艰难期,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虽然我自己已是一个有八年教育经验的老师,但面对一个如此幼小而又可爱的孩子,我还是觉得责任重大,真的不希望自己一些错误的做法害了孩子,这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想法吧。

    《给孩子自由》给了我很多启示,在具体事例方面,比如我的宝宝在与小朋友接触中,不仅不会主动攻击别人,而且受到别人攻击时,也不会还手。说心理话,孩子挨打我不心疼的,因为小孩子总是要在这样的事情中成长起来的,但我很怕孩子这样是懦弱的表现。小巫提到了这个事情,也给出了明确的解答,让我很是安心。

    另外,不威胁孩子,不以爱的名义来束缚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这些,都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从对我宝的亲身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效果。

    小巫的这本新书《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手记》就是育儿手记,果然,亲切有共鸣而生活化,文中讲述的经历几乎是任何1~3岁半的幼儿的家长都会遇到的日常状况:是不是坚持母乳喂养?训练大小便、社交能力培养、自由与规则的建立、保姆的寻找与培训、语言教育、就医经历、选择幼儿园、女孩和男孩不一样的养育特性、携子旅游等等,每每读到会心处,必狂笑,想起自己也有过的种种故事及尴尬,但这本书又不是那种读完后仅获得安慰和认同感的普通育儿手记,身为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的小巫,在自己的育儿实践记录中,加入了教育学理论的阐述和自己的反思,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成长,又研习西方教育理论精髓的独一无二的作者视角,造就了这本书深刻而精辟独到的立论,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巫的这本书恰好引着读者去思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之后隐藏着的教育问题,给大家一个东西方教育理念冲撞与对比下的全面的思考视角,鼓励每位家长在孩子的人之初,就思考出自己的教育大方针,指导着今后的各个阶段,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来具体实施教育计划。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本书不仅读来有趣,而且引人入胜。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读完了小巫的《给孩子自由》,书里的观点其实其他早教类书籍也类似,孙瑞雪、冯德全、当然还有蒙台梭利,无一例外在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去尝试,所不同的是,小巫以自己的儿子sam为

  • 10、 让孩子学的快乐读后感

    对孩子说人话读后感(一)

    以前,我动不动就跟父母要这要那,要吃的,要穿的,要用的,要玩的可当我读了《对孩子说人话》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对孩子说人话》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发生在一位8岁的男孩身上的事。男孩兴高采烈地对作者说,只要他架子鼓过7级后,他妈妈就给他买一个苹果牌的手机。男孩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作者对他说了一番人话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动不动就跟父母要钱是不对的,父母赚钱很不容易。再说了一个学生,每天的责任之一就是学习,不能因为学得好了,就要奖励。

    看这篇故事时,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以前不就和故事中的那个8岁男孩一样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100分,于是对爸爸说:爸爸,我考了100分,应该给我买一辆自行车奖励我。现在想起来,自己是多么不对啊!学习是自己的事,考100分是应该的呀。现在,当我再跟父母要奖励时,我会问自己:你有资格跟父母提条件吗?你帮父母洗碗了吗?你帮父母洗衣服了吗?你帮父母拖过地了吗?父母下班回家后,你问过他们累不累吗?显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就会告诉自己,你没有资格向父母提要求。

    我们一定要记住: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我们的父母无偿提供的,父母并没有向我们索取回报,我们又怎能向他们索要奖励!最起码每位同学得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好,我想这也是父母最想要的回报!

    对孩子说人话读后感(二)

    《对孩子说人话》这篇文章透视了当今社会的孩子生来就生活在蜜罐里,娇惯在家长们的不知不觉中形成。以至于孩子们缺乏自立,主导等问题尤为严重,这的却是一个值得提醒的课题。重视教育,德,质,体应全面发展。

    在我看来现在首先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感恩,现在的小孩感恩之心太缺乏,由于娇惯和家长们的凡事替他们做,让孩子也基本觉得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是理所当然。所以通过这个故事警示家长们好好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吧,自立便会自强,才能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理解,也自然会感恩,懂事。

    对孩子说人话读后感(三)

    读了这篇文章《对孩子说人话》:讲的是一位家长为让孩子见见世面,在暑假里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国外一位朋友家,请朋友照顾一个月。当儿子来到国外,这位朋友告诉孩子: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但我告诉你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你爸爸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04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16

  • 2019-09-23

  • 2019-11-08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3-05-18

  • 2019-10-29

  • 2019-09-28

  • 2022-12-14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11

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2024给孩子的博物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