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 地图 >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2024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相关栏目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热门栏目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推荐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共 4731 篇)

  • 1、 有关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精选12篇)

    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读《汪曾祺散文》有感。因为各种需要,我们都会写大量的文章,让脑子的知识充沛,阅读范文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梳理一下范文的写作架构和要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篇1

    去图书大厦是奔着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去的。可惜没找到,却意外发现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这让我更加惊喜。一直特别喜欢汪曾祺的散文,收集了他所有的集子,前不久网上一位朋友求他1985年的散文集《晚饭花集》,我有,牛吧,买的时候1.4元。大学的论文就是分析他的散文风格,不买书分析什么呢?

    他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什么,连起来就有味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放在一起就像“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喜欢的地方就在此:简单、流畅,不娇柔,一气呵成。

    汪曾祺作为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已是公认的事实,特别是他执笔的《沙家浜》家喻户晓。而我从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是“大淖纪事”,说不出的散淡、精致,就连青石板的苔藓都滑爽地让人想念。

    《人间草木》从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依然朴实,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文章我第一次读到。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写景是汪曾祺的长项,不枯燥、不艰涩,伴随着时代的印迹,老宅的每个角落都有奇特的。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其声音、颜色、气味都已归于平静,但我们仍从字里行间看到从手心里滑过的岁月,想得起来都是温暖,怀旧的调子不可阻挡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汪曾祺写景怀旧的文章节奏缓慢,情景交融,叙事有点像旧小说。由于他熟读古文,文中比喻、怀旧、信手拈来,时不时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风格如《梦溪笔谈》、《容斋》。

    写人的文章却情绪活跃、调子轻快,是一种极简的水墨摹写人物传统模式。一个个至亲人物出场,链接了他背诗、临贴、品茶、作画、写文的成长足迹,并理解其淳厚文学功底的源泉。

    最喜欢他写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节。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读者的,只要提到美食,一定要细细介绍味道和制作过程,然后将成品认真形容一番,不但色彩斑斓还有立体感。

    汪曾祺曾自谦地说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智慧的论著,也写不了蒙田那样渊博的长篇散文。他也不写,觉得这个岁数感情过于洋溢,有点像老年人写,“不好意思”,所以他的散文都不长,“

  • 2、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精选范文)

    今天在整理书柜里的书时,看到了春节期间买的那本《汪曾祺小说精选》,一时间想到,似乎很久没有看汪老的散文了。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其实,汪曾祺老先生就像是我写作道路上突然出现的小确幸,他的文章清新细腻,平淡中又充满趣味,好像一杯清茶,青涩过后是无限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初识汪老,大概是在初中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汪老的文章,叫《端午的鸭蛋》,不知为何,我极其喜爱这篇文章,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个吃货吧,对很多描写“吃”的文章都十分上心。每次看到这篇文章里描写的那些食物,比如“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等等,读起来就让人很有画面感,食欲也渐渐上来了。过后,我就去了解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汪曾祺老先生,结果发现,汪老是个对“吃”文化很有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里,有好多都跟食物有关,就连金庸老先生都说“大陆满口噙香中国我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成了汪老的书迷。

    有人这样评价汪老的作品: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内容的玄奥深奇,而是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我觉得这就是最真实汪曾祺,他随和,简单,与世无争,在纷扰的凡尘俗世里过着自己觉得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粗茶淡饭,柴米油盐,有事可做,有人可爱,足矣。当我深入了解他的文章之后,我知道,汪老真的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他的散文描写风俗,谈论文化,回忆旧闻,遥寄乡情,我们可以在他的文章里看到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各地美食。汪老用一种很淳朴的方式将我们引领到他精神世界的一方净土,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得到片刻的宁静。

    我很喜欢读汪老的散文集,字里行间都是淡淡的清新和优雅。汪老很善于观察生活,体验人情世故。他所写散文的主题大多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比如《夏天》中对夏天这个季节的细致描写,《泡茶馆》里对茶馆闲人趣事的生动刻画,每一帧都很唯美,让人读起来很轻松,很愉悦。

    上个学期,我在大学图书馆里读了好几本汪老的散文集,汪老的文章不仅美和雅,就连名字都起得很诗意,像《草木春秋》、《葡萄月令》,这些读起来让人感觉口齿噙香,特别有味道。我当时特别喜欢《葡萄月令》这篇文章,从心底里佩服汪老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力。从一月落雪到十二月葡萄入窑,每个月,葡萄的每个生长过程,汪老都写得十分地细致,葡萄生长明明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汪老用很平淡又不失美感的语言将这样一件小事娓娓道

  • 3、 读汪曾祺散文心得感悟收藏

    以下“读汪曾祺散文心得感悟”由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收集整理,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文体,表达自己对某本书籍或某篇文章的看法和心得。写读后感要分辨主次,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读汪曾祺散文心得感悟 篇1

    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恣态横生。”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自述都是不期而遇,行云流水的记录也注定了他的作品中不可磨灭的散文影子。一切景语皆情语。初读汪曾淇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复仇》、《老鲁》,还是其他的作品总有一股淡淡的韵味萦绕在心头。一切语句中都有着气氛,人性的气氛。不直接描写人物,只凭着这些气氛使读者体会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这便是散文的精髓,也是汪曾祺先生一向所贯彻的。

    我认为散不是追求或故意为之而能做到的。故意便破坏了散的自然与纯洁,散的意便会化散开去,这便失去了散的根。汪曾祺先生在序中说:“我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而为之。”散并不是刻意便可描摹得出的,没有一种深邃的体会,不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怀有一种强烈感情的人,是吐不出几句金玉良言的。汪先生此处是没有意识到丰富的人生阅历,复杂的心路历程,百态的人性面目对他的创作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这些使他散得更加深刻。文章形的散,也是汪曾祺所追求的。布局严紧的小说,在他眼中就像是被铁箍捆绑住的南瓜,最终只能面临爆炸。信马由缰,为文无法,这才是汪先生的心向往之。

    读汪曾祺散文心得感悟 篇2

    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语言文风。汪曾祺的作品是可以读出生活的。这是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真诚吧。他所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化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北京京剧团的戏曲演员;故乡的大淖、荸荠庵,昆明的白马庙等。他的作品中总有他自己过去生活的影子,所以写起来有真切的认知,有感情。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得较多的是散文。下面我将从他的散文中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语言,表达我的感受和观点。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那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中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蜘蛛网上一只苍蝇。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金雀花哪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

  • 4、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篇一: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暑假,我买了一本《汪曾祺的散文》。本想在闲暇之余读这本书消磨时光,那知道却对其手不释卷。

    《汪曾祺散文》描绘了各个地区风情,人物特色,民风习俗,以及地方特产,这一切,都使人耳目一新

    人物传记,上到文学家,下至普通平民,一切都是汪曾祺先生所接触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大和尚和七拳半》这个故事。书中描写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含辛茹苦的吴大和尚和矮的出奇的七拳半。他们都是旧社会的普通平民,他们都有烧饼店,却拥有不同的故事,吴大和尚开烧饼饺面店,有妻小,本来是个幸福的家庭,结果他的妻子跑了,留下了他孤单一人看家;七拳半是个体户,他也有个烧饼店,而且生意兴隆,作者对其充满了期望。他们的故事真切再现了旧社会的平民风貌,仿佛再现了那时的乡村生活,其乐融融的家庭,街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农民在田里辛勤的劳动.这一切有苦有甜。妈妈读了这本书后,津津乐道:“我好像回到了童年!”虽然我是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但在汪曾祺的散文中,仿佛能感到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相信汪曾祺先生也是很怀念吧!

    汪曾祺先生写的小说,我感到的是一种亲切,一种情调。他在写人的时候,总是对别人表达一种尊敬;写景物的时候,总是显现对江山大河的热爱;写美味的食物的时候,是一种向往。字里行间都是

    很实在的,不像别的一些文章,描绘的龙飞凤舞,其实文章只是空荡荡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更是纯真的,美好的。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对人他友好,对事物认真。书中也描绘了他的老师为人处事,待客之道,也应该值得的我们学习。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是听一位经历抗战、解放战争的历史老人在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述说生活小事。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风采。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读到了中国文人不屈的傲骨。

    篇二:汪曾祺 读后感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夏天》

    如此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文笔有几人写得如此惬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品读汪曾祺的散文,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马筋在小棍上固定

  • 5、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汇总

    感言是最触动人们内心的句子,感言对于我们还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我们都会发自肺腑地去说一些感言,如何写好个人感言?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搜集了“《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篇1】

    五大本,共20xx多页的电子书《汪曾祺全集》,我零零散散地读完,共花了大概3个月左右。

    汪曾祺的作品以散文及小小说居多,主要描述的都是他生活中的经历以及所遇到的人,当然,还有很大篇幅是描写“天下美食”的,由此观之,汪曾祺必是吃货一枚。汪曾祺的文字平实易懂,几乎与“华丽”二字没有交集,但却有一种让人能静心读下去的吸引力,有点“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味道。文章要达到这种水平,作者心态和写作功底都必须达到“双馨”才可。

    我喜欢书中关于他自身人物的一些小小说及他谈到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虽说我现在脑中一片空白,并不能讲出书中他具体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理,但我知道我是有收获的,最起码心态是变得平和了些。要说到具体得到了什么,一时还真是无法言说。

    很遗憾,汪曾祺并未发表过长篇小说(不知是否写过)。或许是因为他的文字太过随意,不习惯做去精巧的设计吧。总而言之,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是值得一读。

    这是我读完之后目前所能想到的一些东西。对于没有的东西,我就不强拉硬扯了,这一点也是受汪曾祺的影响吧——平实真诚,不刻意卖巧。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篇2】

    汪先生的文学造诣以及生平轶事实在用不到再复述了。那些可以百度,可以自己去考究,而我只想细细体会那些文字之间表达的生活之美好。

    活着,其实是一件很俗气的事情,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但是精神的丰富又可以让生活变得格外美好。

    《我的家乡》中,有一段提到舵楼中住着家眷,多数年轻带着孩子。脑补这个画面,禁不住想,为什么都是年轻的女人。是不是因为撑篙的汉子多半也都是壮年,不年轻,哪里有力气,一步一步走过运河。古铜色应该是晒的,不说话应该是习惯默默从船头走到船尾吧。

    “这只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着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喜欢这一段,船航行很久,工作了很久,所以累了要休息,可能还会生病,需要治疗修理。而新生的船,刚刚披上新装,可以下水开启自己的新生活,怎么不让人兴奋。所以看着这样的事物,让人

  • 6、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模板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 篇1

    去图书大厦是奔着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去的。可惜没找到,却意外发现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这让我更加惊喜。一直特别喜欢汪曾祺的散文,收集了他所有的集子,前不久网上一位朋友求他1985年的散文集《晚饭花集》,我有,牛吧,买的时候1.4元。大学的论文就是分析他的散文风格,不买书分析什么呢?

    他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什么,连起来就有味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放在一起就像“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喜欢的地方就在此:简单、流畅,不娇柔,一气呵成。

    汪曾祺作为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已是公认的事实,特别是他执笔的《沙家浜》家喻户晓。而我从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是“大淖纪事”,说不出的散淡、精致,就连青石板的苔藓都滑爽地让人想念。

    《人间草木》从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依然朴实,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文章我第一次读到。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写景是汪曾祺的长项,不枯燥、不艰涩,伴随着时代的印迹,老宅的每个角落都有奇特的。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其声音、颜色、气味都已归于平静,但我们仍从字里行间看到从手心里滑过的岁月,想得起来都是温暖,怀旧的调子不可阻挡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汪曾祺写景怀旧的文章节奏缓慢,情景交融,叙事有点像旧小说。由于他熟读古文,文中比喻、怀旧、信手拈来,时不时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风格如《梦溪笔谈》、《容斋》。

    写人的文章却情绪活跃、调子轻快,是一种极简的水墨摹写人物传统模式。一个个至亲人物出场,链接了他背诗、临贴、品茶、作画、写文的成长足迹,并理解其淳厚文学功底的源泉。

    最喜欢他写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节。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读者的,只要提到美食,一定要细细介绍味道和制作过程,然后将成品认真形容一番,不但色彩斑斓还有立体感。

    汪曾祺曾自谦地说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智慧的论著

  • 7、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11篇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读书像登山,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风景,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值得一品再品的读书心得有哪些?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11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汪曾祺散文》读书心得 篇1

    最近看完了汪曾祺的两本书《打渔杀家》和《孤蒲深处》。汪是沈丛文的子弟,所以文字多有受其影响。《打渔杀家》主要是他的文论,书评,最吸引我的是他如何谈写作的一些内容。《孤蒲深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是比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记事》《八千岁》《岁寒三友》《徙》等,他的小说确切地说更像是散文,是有一点儿故事性的散文。这也很像沈丛文的风格。此外他的书并不是特别流行的那种。

    读起来呢,很有生活滋味,让你觉得不陌生,反而很亲切。此外,可以看得出汪氏的做人处世之淡泊态度,很有才华但是缺非常地内敛谦恭自省。他是江苏高邮人,秦少游的同乡,我也可以攀上老乡的江南之地。水乡之地的人文历史故事,不比高原北方的粗放豪爽,但是却很耐人寻味。其实,南方多才子佳人,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汪后来大多年是在北京居住,也写了许多的京派文学作品,但是他影响深远的还是他对于故乡的那些描写和回忆。所以有人也称他的文章为乡土文学,但是他却并不认同。我以为汪最看重的文学品质是平淡自然,他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自然,也是他的'文章最主要的特征。

    我常常会想,本是南方人的我却长在北方,这样的历史对我会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我一直就在南方或是北方,我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对于我的父母来说,他们是读大学的时候才从南方到了北方,后来就再没有能回去,他们不也是一直在流浪吗?人类命运有一定的重复性,没有根的人,这样才可以四处漂泊,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倒是那些祖宗多代一直固守一方水土的人,他们不能忍心离开的多。现代许多人,不再有那么多故土的观念,是因为生活的质量决定一切其他,故乡的观念必须淡化。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他们的不愿意离开,是出于一种本能,倒不是他们意识到多么地热爱家乡。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只有在离开了故乡的时候,故乡才有它极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就像汪曾祺,沈从文这些大作家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没有失去的人是不知道其宝贵的地方和意义的。我们从离乡

  • 8、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精选

    说起作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文常常能启迪智慧、滋润心灵。若作文有写作上困难,是可以参考一些别人的文章。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篇1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汪曾祺的都称得上是一篇奇文!

    一篇优秀的散文,必然深深打上作者的烙印。我们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的人生经历、爱憎好恶、气质秉性、品格风骨。总之,我从作品里,看到了作者自己。

    汪曾祺是西南联大的高才生,沈从文的得意弟子,比较典型的学院派作家。我们从《跑警报》的选材里,依然可以发现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的影响。

    初读文章,我们会发现文章中涉及的内容很多,表面看似乎信手拈来、随口道来、没有什么章法和匠心,如果我们细读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一个个故事之间是有着很强的内在关联的,它们被一个灵魂统摄着,那就是汪曾祺的独特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态度、独特的审美趣味。

    文章开头,作者借一个发生在联大师生之间的故事来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教授问学生上节课讲到哪里了,一女生回答讲到‘现在已经有空气警报,我们下课’,教授是渊博而率性的,女学生是认真到了有些迂腐的程度但仍然不乏可爱天真的。这就是身为联大才子的汪曾祺的趣味,汪曾祺的记忆。

    这样的例子文中俯拾即是。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慢慢走向郊外马姓同学;坐在教室里上课,居然能感觉到五华山挂了三个红球的侯姓同学;在躲避空袭时忙里偷闲用碎石子拼出的对联“人生几何,恋爱三角;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的联大师生;把逻辑推理用到了捡金子上居然成功的哲学系研究生;跑警报时必带研究印视若性命的情书的研究印度哲学的金先生;别人跑警报时痛快洗头的罗姓女同学和在炸弹乒乒乓乓声中神色不动搅和冰糖莲子的郑同学。

    汪曾祺笔下的,都是奇人,异人!他们才华横溢,极具个性,有点固执,有点迂腐,有点天真,有点浪漫,率性而为,颇有魏晋文人的风骨和气度。

    文中有几处描写,看起来似乎是闲笔,但我以为恰恰是能表现汪曾祺独特的文人趣味和风度的。

    一处是对西门驿道的描写。驮着货物的马帮,赶马的马锅头侧身坐在木鞍上唱着呈贡的调子,特别是作者注意到了马锅头的特殊装束,马锅头吹口哨没有撮唇而吹的,鞋帮上都绣着花。斜阳古道上的这种情景,在作者眼中很有一点浪漫主义的味道,会引起远客的游子的一种淡淡的哀愁。

    另一处是关于坟头的描写,作者注

  • 9、 读汪曾祺散文集《受戒》-散文读后感2300字

    我想,就以这样的一个场景作为故事的开始吧。

    那时候正值盛夏,窗外树影婆娑,夕阳血红。蝉鸣、京戏咿呀声、奶奶的切菜声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乐。爷爷坐着,打着扇子,看着电视。我问:我可以看猪猪侠了吗?爷爷答:不行,等我看完。我问:这个又不好看,为什么要看呀?爷爷笑了笑,并没有回答我。我又指着电视机追问:这个叫什么呀?爷爷答:这是京剧,沙家浜。奶奶唤我两三遍,我才极不服气的跳下沙发去吃饭。年幼的我不懂很多,比如京剧、比如我爷爷、比如汪老的作品。那勉强算是我第一次接触汪老的作品。尽管我的童年被沙家浜充斥着,但很遗憾,我不是个天赋异禀、情感丰富的小孩,对戏、对故事始终起不了太大兴趣。如今再回忆戏的情节已是十分困难,但我却很好的记住了汪曾祺这个名字。

    目光再移至七岁的我。

    我要搬去和父母生活,并准备上小学了。奶奶把玩具和衣服整理到小提包里,爷爷塞了几本书放进其中。爷爷奶奶很不舍。我走的时候没哭没闹,在离开后也不如小说里写的思念泛滥成灾,这么一想我似乎是个极冷血的人。

    念小学时常翻开爷爷送的书,我最爱的一本就是《受戒》。因为它是精装版,每个故事都附了很多彩图。那时候读故事,不过是走马观花。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插画了解故事的。现在想想,那画颇有丰子恺的味道。读完《受戒》只花了几天,将文章粗略地看过后,让我又震惊又觉得好玩的是,文中居然可以含骂人的话,如此直白而不加掩饰。并且语言通俗易懂。我十分欣赏这种有话直说的写作风格。他的故事也是那么有趣,让人心驰神往!那时候的我还闹出过很多笑话,就简单举一例。读《受戒》,幻想着有小英子家那样像宝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向荸荠庵。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葚。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的居住环境。我还记得当时读完后便开始热衷于在花盆里种东西。那时小区里多樟树,我揣着樟树子便到家中花盆里种了起来。我也想在家种棵大树。把父母乐坏了。

    上初中时学到《端午的鸭蛋》,总觉得趣味横生,恨不得将这一课上个好几百遍。那时候我是很讨厌鲁迅的,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说话似乎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风格。考试凡是出他的文章就令我抓狂。相比之下,在爱吃爱写的汪老的文集里,没有文人的考究和深刻思考的压抑,有的只是鸭蛋、马铃薯、腊肉、黄豆等吃食他一样一样如数家珍。读来很快乐,酣畅淋漓。在那时会开始很情愿地去接触汪老的文字,但思想还

  • 10、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800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放翁的诗,与他广为人知的表达报国雪耻之志的诗歌不同,这首诗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闲适的心情有一种不被尘世所染的脱俗,就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爱这首诗的,不如说是他喜爱这种心情,这种心情是具有生活气息的,他想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他的带着心情的生活。

    他对生活的感觉,似乎略有逃学孩子的清闲,世界也就这么大:嘴里叼着的微甜的草根、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娇嗔柔和的卖杨梅声、在窗台上悄悄吸着水的绣球花,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他真实地、切身地享受这种艺术。

    他是个别样的作家,他与当今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神经几近被络绎不绝的电话摧毁的作家不一样。他的文章、他的书像是被他本人抚摩过千万遍的,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是木头铅笔的味道,而不是机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个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铅笔,面带淡定从容的微笑,他细腻动情的笔触时不时地给自己和我们一个小小的惊喜、小小的感动,为了一小盘带着雨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抑或是为了一条从湖心突然一跃而起的大鱼,还是堂倌颇具京腔的一声收茶钱,它们以滋润人心的方式诠释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境界、一种认识,大多数人为了摆脱平庸而奋斗,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在经历了暴风雨也见过了彩虹后,往往不再好高骛远,而是理解平淡、用这种平淡的心境热爱着平淡甚至平庸的日常生活。

    其实从他的文章里得以体现的闲适之美正是他经历了人事浮沉后所潜心追求的,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给我们看到的是那种能令人会心一笑的小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可惜现在人们大多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关注这些看似琐碎的美,他们大多脚步匆匆,厚重的镜片竟把人们的心与社会、与自然隔离,太多的金属制品竟把人们的心层层包裹,作者在极力让我们感受美的同时,我分明听到一个慈祥的声音在对忙着赶路的世人们说:孩子们,慢点走,你们看这朵海棠的颜色,像是哪个大家闺秀的胭脂水不小心从指尖滑落,浸进了花瓣里。真美。真美。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800字

    孔老夫子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食色性也。这说明,吃东西和喜欢漂亮的事物是人的本性。因此,吃,也就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古往今来,关于描写吃的文章多矣

  • 2022-07-0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06

  • 2021-08-23

  • 2023-05-1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3-23

  • 2021-11-23

  • 2022-12-12

  • 2022-07-19

  • 2023-01-03

  • 2022-10-1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12-15

  • 2019-10-29

  • 2023-02-02

  • 2022-07-09

  • 2022-12-16

  • 2019-10-24

  • 2019-10-24

  • 2022-07-07

  • 2022-07-15

  • 2022-07-14

  • 2022-07-14

  • 2022-10-13

  • 2022-10-11

  • 2022-06-0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2-06-17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汪曾祺散文》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汪曾祺散文》有感、2024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