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 地图 >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2024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范文大全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推荐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共 406 篇)

  • 1、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范文精选

    很多时候作文的出现大有用处,通过写作可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写好作文我们需要多加练习,一般写作文都是什么样的呢?你不妨看看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范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篇1

    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语言文风。汪曾祺的作品是可以读出生活的。这是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真诚吧。他所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化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北京京剧团的戏曲演员;故乡的大淖、荸荠庵,昆明的白马庙等。他的作品中总有他自己过去生活的影子,所以写起来有真切的认知,有感情。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得较多的是散文。下面我将从他的散文中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语言,表达我的感受和观点。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那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中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蜘蛛网上一只苍蝇。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金雀花哪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一个泡,破了,下午我们去捞金鱼虫。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犹豫,别的是花飘下,香橼花时掉下的,花落在草叶上,草稍微低头又弹起。——《花园》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篇2

    汪曾祺散文集《草木春秋》读后感1500字:

    汪曾祺,这位有着传奇一生的艺大师我早些年就曾有耳闻。但直到两年前我才在《读者》上有幸拜读了一篇汪老的散文,果然不同凡响,字里行间透露着专属于汪老的“雅气”。如今得来空闲,想再深入了解汪老之时,才得知汪老在二十年前就已去世。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脏便被痛苦与遗憾包间裹地严实实,仿佛要室息一般。

    现在,汪老的一部经典散文集正安静地卧在我面前,静候有缘人的阅读。我调整了一下听吸,无论是对汪老的追忆,还是出于对文学方面增加自己的造谐,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翻看它呢?

    拨开扉言,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目录,是这本书的“浓缩精华”。我本不应在此处停留太久,但汪老在文学方面的高雅脱俗在此就可见一斑,《手把羊肉》《端午的鸡蛋》《咸菜茨菰汤》,我不禁怀疑手中捧着的是本莱谱。

    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我走进了第一篇散文,本以为只是一道开胃小菜,殊不知汪老精心准备的满汉全席已然开宴。

    第一道菜,菜名叫《贴秋膘》。可能有些南方人们会模不着头脑,不知这秋膘为何物。主厨汪老也提前做了介绍:秋风一起,想吃点好的,墙

  • 2、 实用!宗璞散文集读后感范本汇集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实用!宗璞散文集读后感范本汇集”,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宗璞散文集读后感 篇1

    煎熬的暑假想让自己宁静,看了毕淑敏的散文,有的故事教育我们怎样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们认识错误的态度,有的就告诉我们怎样做人……

    其中有一个故事《提醒幸福》,让我明白幸福不一定就是得到一大笔钱或是得到什么贵重的礼物,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张知识的网,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而闹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堂堂。

    宗璞散文集读后感 篇2

    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中学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

    我敬佩和羡慕那些作家或擅于写作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通过笔尖,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纸上,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继而蔓延,情到深处,禁不住泪眼模糊,就像《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却乐观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亲见我时孩童般的喜悦;想到他们冬日里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摊,任冷风吹痛了脸颊的身影;想起他们日渐加深的皱纹、愈加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泪眼蒙蒙。

    平凡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早

  • 3、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精选范文)

    今天在整理书柜里的书时,看到了春节期间买的那本《汪曾祺小说精选》,一时间想到,似乎很久没有看汪老的散文了。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其实,汪曾祺老先生就像是我写作道路上突然出现的小确幸,他的文章清新细腻,平淡中又充满趣味,好像一杯清茶,青涩过后是无限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初识汪老,大概是在初中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汪老的文章,叫《端午的鸭蛋》,不知为何,我极其喜爱这篇文章,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个吃货吧,对很多描写“吃”的文章都十分上心。每次看到这篇文章里描写的那些食物,比如“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等等,读起来就让人很有画面感,食欲也渐渐上来了。过后,我就去了解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汪曾祺老先生,结果发现,汪老是个对“吃”文化很有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里,有好多都跟食物有关,就连金庸老先生都说“大陆满口噙香中国我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成了汪老的书迷。

    有人这样评价汪老的作品: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内容的玄奥深奇,而是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我觉得这就是最真实汪曾祺,他随和,简单,与世无争,在纷扰的凡尘俗世里过着自己觉得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粗茶淡饭,柴米油盐,有事可做,有人可爱,足矣。当我深入了解他的文章之后,我知道,汪老真的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他的散文描写风俗,谈论文化,回忆旧闻,遥寄乡情,我们可以在他的文章里看到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各地美食。汪老用一种很淳朴的方式将我们引领到他精神世界的一方净土,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得到片刻的宁静。

    我很喜欢读汪老的散文集,字里行间都是淡淡的清新和优雅。汪老很善于观察生活,体验人情世故。他所写散文的主题大多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比如《夏天》中对夏天这个季节的细致描写,《泡茶馆》里对茶馆闲人趣事的生动刻画,每一帧都很唯美,让人读起来很轻松,很愉悦。

    上个学期,我在大学图书馆里读了好几本汪老的散文集,汪老的文章不仅美和雅,就连名字都起得很诗意,像《草木春秋》、《葡萄月令》,这些读起来让人感觉口齿噙香,特别有味道。我当时特别喜欢《葡萄月令》这篇文章,从心底里佩服汪老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力。从一月落雪到十二月葡萄入窑,每个月,葡萄的每个生长过程,汪老都写得十分地细致,葡萄生长明明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汪老用很平淡又不失美感的语言将这样一件小事娓娓道

  • 4、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体会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最打动人的是他的语言文风。他的文字质朴简练,却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让人感到一种亲切、一种情调,含蓄隽永,极简却有洒脱诗意。他写人的时候,你能感觉到每一个普通人的可爱;他写景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他对每一寸山河的热爱;他写美食的时候,你仿佛也能感觉到那舌尖上的快乐。

    他所写的都是他所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化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等,他所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山丹丹、枸杞、槐花、栗子、马铃薯等。可就是这些普通的事物,在他的笔下,也都变得活波、可爱、生动起来。

    《我的家乡》中有一段描写:“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枝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作响。”看似平铺直叙的白描,却构成了一幅极富动感的风景、风情和风俗画面,栩栩如生。

    正如汪曾祺所说:他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质朴的语言,如话家常,读来让人十分放松。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沉浸在他所描绘的悠然闲适的场景中,就像阳光明媚的午后,品一茗新茶,听一位老朋友缓缓叙旧般,让人放松。忙碌高压的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安慰,一种来自文化层次的休息。偶尔停下来,欣赏这个世界的细微之美。(刘俊麟)

  • 5、 汪曾祺散文集1000字读后感2024范文

    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语言文风。汪曾祺的作品是可以读出生活的。这是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真诚吧。他所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化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北京京剧团的戏曲演员;故乡的大淖、荸荠庵,昆明的白马庙等。

    他的作品中总有他自己过去生活的影子,所以写起来有真切的认知,有感情。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得较多的是散文。下面我将从他的散文中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语言,表达我的感受和观点。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那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中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

    蜘蛛网上一只苍蝇。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金雀花哪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一个泡,破了,下午我们去捞金鱼虫。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犹豫,别的是花飘下,香橼花时掉下的,花落在草叶上,草稍微低头又弹起。《花园》

    《花园》这篇散文读起来颇有趣味,语言十分的生动活泼。对景物的刻画很好,文字虽是印在纸上,纸虽是平面的,但眼前看到的是立体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

    感觉手是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花园》中所塑造的景物那样真实地出现在我眼前,唤起了心灵最柔软的那部分,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汪曾祺的作品是有生命的,在于他的语言平实、生活,它所描写的东西也是如此,平凡渺小,但却凝聚着巨大的能够打动人心灵的力量。汪曾祺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和温馨,贴近的观察生活。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它居闹市很近,大哥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似有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片,摇动做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胡同文化》

    汪曾祺描写的胡同中的场景很生活、真切。人物的特点很鲜明,虽描写每个人物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但他抓住了人物的细节,抓住了人物的魂。汪曾祺对风俗的关注体现了他对民族集体生活和文化的喜爱。

    汪曾祺在《咸菜和文化》说:我们要在小说里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汪曾祺写的《胡同文化》语言平实,贴近生活

  • 6、 《德富芦花散文集》读后感2000字

    《德富芦花散文集》一书由德富芦花所著,是一部描写自然与人生的著作,向我们呈现了一幕幕自然美景。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德富芦花散文集》读后感2000字。

    提及德国文学乃至欧洲文学,有一个人怎么也绕不开,他就是大文豪、大哲人歌德。今年是歌德逝世186年,时光在不断飞逝,距离却一直在拉近,他的思想、智慧、精神从200多年前的德意志大地上,穿越时空来到了21世纪,照耀着当下的我们。

    歌德代表作《浮士德》完成于1832年,这部旷世诗体悲剧凝聚了歌德呕心沥血60年岁月,被誉为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马克思最喜欢的一部德语著作便是《浮士德》,他用《浮士德》里的魔鬼形象梅非斯托来暗讽金钱、资本带来邪恶堕落的黑暗,认为他们会助长异化,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列宁也钟爱《浮士德》,在流亡国外时他只带了两本文学作品,其中之一便是《浮士德》。

    诗剧《浮士德》主要讲了四个主剧情,分别是上帝和魔鬼梅非斯托的神界赌局、梅非斯托和浮士德定下赌约、浮士德离开书斋,在梅非斯托的帮助下感受爱情,前往宫廷效力,追求美和事业、浮士德进入天堂。这是一个魔幻的故事,借助用自己的灵魂和梅非斯托打赌的老博士浮士德,通过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正直悲剧、美的悲剧、事业悲剧5个悲剧,描绘了人的人性、精神内涵、生命追求,道出了16世纪的欧美资本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浮士德》之所以能够成为欧洲300()年历史的总结,最重要的便是它所蕴含的思想与哲理,即浮士德精神。对于浮士德精神,人言人殊,其中在国内最广为流传的是著名翻译家辜鸿铭在上个世纪提出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与中国传统经典《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以为在今天的时代,跨越世纪的浮士德精神依然活着,并且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更加被需要。

    当下已不是那个风动变幻充满动荡的16世纪,但对于身处21世纪的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当今是一个呼唤变革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对于中国来说,其中的意义更加非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

  • 7、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700字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700字

    娄树娟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当代文坛巨匠,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最浪漫的散文集,最值得品味的浪漫作品,最值得回忆的艺术与生活的代表作。能与这本书相遇,更是小女子的荣幸。

    古往今来,描写吃的文章倒是不少见,像老舍的《骆驼祥子》啊,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啊,许多许多,更是将美食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汪曾祺先生的吃却更别具一格。虽平淡,像菜谱一般,却处处流露出人间真情,引来无限遐想。

    我原本就爱好美食,以至于入神般去品味这篇文章,更是受益匪浅啊!内容呢,都是生活中的食物,而汪先生却写的行云流水,妙笔生花。例如在《故乡的食物》一文中,开头引用郑板桥的话:"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听着这句话,有种特亲切的感觉,炒米比较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一般吃泡炒米,是要抓上白糖的,这便是郑板桥话中的含义。

    还有种食物,叫"焦屑",就是用糊锅巴磨成碎末。它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无论是炒米还是焦屑,除了方便,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应急。当时,县境内开了仗,我们用这种食物度过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用一碗炒米,焦屑温暖着彼此的心灵。令我感到敬佩地是,作者在如此乱境之中,依然淡定从容,乐观安静,像文中说的:"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很好玩。"真是乐观啊!也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

    在作者的吃的部分中,用简单的话语,写出了各种美味佳肴,可以称他为美食家了。

    在这本书中,内容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细腻,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中又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可谓一部让我受益匪浅的好书!

    指导教师:桑 华

  • 8、 《王清铭散文集》读后感
    《王清铭散文集》读后感 作者:月色倾城 初读王清铭的散文集,是在癸已年的冬天。在一次与文友的交谈中,我的文友王松坤告诉我,王清铭是中学老师,也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写的散文相当不错,堪称“仙游文坛的大家”。于是就抱着会一会这位“仙游文坛的大家”的心情,走进他的文章里。! 王清铭的散文,文风质朴,文笔清新隽永,给人以“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大气。读他的书,如饮甘露,荡涤心尘。文中隽秀的文字所表达的真诚、真挚、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在阅读的时候百感交集。于是我在深夜敲击键盘,在论坛上回复帖子,发表感想。不得不说,那些温暖精湛的散文,那么好的散文集与我这么个会心的读者之间,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触的。 那些文字,清新自然,在我印象中感触最深的是《乡村与童谣》、《废弃的石磨》、《木兰溪》等这些描写家乡的文章。最喜欢的是字里行间的那种让人心醉的乡情,喜欢那扑鼻的泥土气息和袭人的乡土芬芳。王清铭的家乡在新窑村,是个偏僻的小村庄。在70年代未通电的乡村夜晚,勤俭的母亲连煤油灯都舍不得多点。于是天上的月亮就是最大的灯泡,没有月亮的夜晚,星星和远处草丛中的萤火虫就是他们的灯盏。而田间地头的蛙声、蝉鸣便是生命的摇滚歌手。在王清铭的笔下,乡村是生命、或精神的一条脐带,就象你无法割舍与母亲的联系一样。喊一声乳名是你的耳鬓厮磨的牛羊,替你答应的是那单脚支立的老树。鸡鸣狗吠都带着乡音的老家,离身很远,离心很近,永远是我们心上的那一角最温柔的角落。而自己就是乡村的一茬庄稼,一茬父亲用汗水,母亲用乳汁喂养的庄稼。 最动情的文字总是最质朴的,就如质朴的亲情一样。散文《与父亲抬担子》、《白发亲娘》和《一首母亲的歌》写的就是这种最质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与父亲抬担子的时候,那担子上的绳子被父亲和“我”捋过来又捋过去,谁能说那不是最深沉的爱?全文没有一个“爱”字,可是那份亲情那份爱就在那里,行走在字里行间。“我”的白发亲娘,除了侍弄庄稼和喂养牲畜外,她那双宽大的手给“我”们最多的是做人的教诲。她的一生似乎有忙不完的事,就在那忙不完的忙碌中,亲娘熬白了头。这样含辛茹苦,这种“忙”岂不是“爱”?这种“爱”又不岂不是世上最伟大的爱。 在另一篇《一首母亲的歌》的文章里,提到了诗人海子的母亲。诗人海子在25岁的青春年华里去天国安顿自己在尘世挣扎的心灵了。但是
  • 9、 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
    最美的遇见 --读胡霞的散文集《位置》有感 我一直以为,最美的遇见便是在缤纷美好的季节里邂逅一段浪漫情缘,在饥饿难耐之际品尝一顿美味佳肴,而当我翻开胡霞的这本散文集《位置》时,我才知道,人生中还有一种最美的遇见,那就是当我们的身心陷入浑浊世界辨不清方向时遇见一本开启心智、润泽心灵的书籍。 尽管阅读一直是我喜欢挥霍时间的方式,但近年来,海量便捷的网络和手机阅读,已让双眼布满了污垢和尘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捧读一本完整的书,而且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它。是什么魔力,让我遇见它就手不释卷,非得合上最后一页才肯罢休?是什么故事,让已经变得麻木不仁的心灵又慢慢激动颤栗起来? 有人说,一本书,只需翻看开头五百字,便可以决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书。是的,翻开《位置》这本书时,千字的简短序言便让我的目光深情驻留,这是我喜欢的叙述方式,也是我喜欢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真情的自然流露,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感受,找到了人生的深邃思考,也找到了人性的真挚关怀。 其实很早便知晓胡霞的散文写得极好,其散文《邂逅母爱》曾荣获过全国一等奖。很多年前,我也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过她与丈夫合集出版的《沙画留声》,但因为与那领导不熟,便没好意思开口借看这本书。后来,我调到了文联,因工作之便,见到了胡霞本人,也有了一些接触,但这种接触还只是工作层面上的,只是凭感觉认定她是一位对生活热忱,对工作认真的女子,有着阅看世事的豁达包容,笑对功名利禄的风轻云淡。然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她,还是通过这本书--《位置》。翻开第一页,我觉得自己就像踏上了一条抵达她心灵深处的连心桥,在曲径通幽的行走中,我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纯真的一面,看到了一颗挚诚悲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一片柔情诗意的天空。胡霞无疑是非常有担当精神并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作家,在她的心中,始终饱含着一份深深的忧思和责任感,她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写作者只是停留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意境的营造中,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底层民众,投向了那些被命运击打得七零八散的卑微者。她呐喊出了藏匿于角落里的疼痛,反复吟唱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言:“尽量把生活的点滴打磨成闪亮的珍珠,把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把卑微者的心灵放大至宇宙,唯有这样,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审美价值,才能感人至深。”“艺术不仅要
  • 10、 刘墉散文集读后感

    如果说兴趣、工作与生活三者能够相得益彰的统一,实现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轻松工作是人生终极的追求目标的话,那刘墉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现实世界中也许值得众人顶礼膜拜。

    【一】刘墉精选散文读后感

    最近在读刘墉的散文集《纵横卷》,看他的作品时,我的思想会随着他的文字跳动,他并不把文字写的太过饱满,所以留给我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读到其中一篇《你想一鸣惊人吗》时,我的心好像被狠狠的鞭策了一下,隐隐作痛。

    成功不垂青无备之人。

    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这句话是问句,但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如果当机会来临,你却没有准备,你就不可能夺取成功,或者说是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算是机会来临了,你也不可能抓住它。

    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所以平时不断给自己添加新的血液,完善自己的装备,才能通过机会这座桥梁,到达成功的彼岸。

    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成功就不会垂青于他,他只能眼巴巴的瞪着机会,对天长啸了。

    于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些一鸣惊人的人曾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那么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总在抱怨,抱怨社会竞争压力大,抱怨工作不好找,抱怨机会难觅可是,当机会真的光顾时,我们有没有完全的实力抓住它呢?所以,我们只有做到认真思考,认真学习,时时刻刻准备好自己,才能抓住机会,让成功垂青于我们。

    敲响心灵的警钟吧!成功不垂青无备之人!

    你我均知,人生如棋。

    可不知你曾想过:你还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斩获?你是否应该更小心地,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上?

    我们总喜欢用棋局来形容我们的人生,黑黑白白的旗子在棋盘上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

    但如此美丽的棋局常常暗藏杀机,一个棋子的偏差,有可能让我们输的落花流水;过多的顾虑,也许会让我们错失良机

    人生如棋,我们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

    许多人不会对棋产生兴趣,甚至连棋子的数量也不知。

    如此,我们与高手对决之时又有几分胜算?我想,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

    若我们落子时犹犹豫豫,摇摆不定,不知会错失多少良机,不知会埋下多少祸患,不知会酿成多少灾祸。

    不如勇往直前,与高手们直接短兵相接,或许,还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不过,我们可能会赢,可能会输。

    赢了,万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22-03-10

  • 2019-11-04

  • 2019-10-22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7

  • 2021-09-07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大全,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2024,更多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