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傅雷家书有感 > 地图 >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抗战家书》有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读抗战家书》有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后此后的不久,就在同年, 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剥夺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伟大的父亲、母亲们!

合上书本,看着孩子们在公园嬉戏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作为母亲,我也愿意守护他们的幸福,即使有一天,需要献出生命!

我也懂得了,爱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你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影响,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母亲,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指引,远远胜过单独的陪伴。就像那些英雄的父亲、母亲,把他们不朽的精神留给所有的孩子们,生生世世。

金水区检察院

刘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大爱无疆

——重读赵一曼同志的抗战家书有感

最近观看了《重读抗战家书》这个短片,里面记叙了很多抗日英雄的家书,从家书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种优秀品质。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赵一曼同志写给她儿子的家书。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她在信中对自己的儿子说:"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说明赵一曼对孩子的教育是用大爱来表现,而不是用普通家庭的溺爱来证明。

其实我们可以从赵一曼的经历中就能了解到她为什么能这么大爱无疆。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今年有幸参观了广州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在得知当时赵一曼该校极少数女学员中的一员时,内心除了感叹,也只剩下敬佩了。

记得小学的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描写了她的一个日常的小故事,这只粗瓷大碗是她曾经使用过的,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从侧面反应了她对身边同志的爱护,赞美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当代,我们很多家庭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封建社会的小皇帝一员,要什么就给供着,教育就是上各种兴趣班,很少想到以身作则去给孩子做个榜样来教育他们下一代,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一代比一代的个性更强,自私的心态却越来越严重。

在未来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爱,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大爱无疆,这样他们才能一辈一辈的把中国的这些好传统传递下去。

(作者系赣州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钟明)

穿越历史的硝烟——读《抗战家书》有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每当读到杜甫的《春望》,我对家书就怀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最近,一妈一一妈一给我买了一本《抗战家书》,我拿在手里一爱一不释手,立刻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展示了抗战期间,上自将军,下自庶民,不分男一女,不分老友,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感人家书。其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父母双亲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殷殷叮咛,有兄弟同胞之间的砥砺共勉,还 有一爱一人之间的难舍深情……毅然走上抗日战场的勇士,以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人的一爱一,以及为了保家卫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赤子情怀。

在这些家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自忠将军的家书。

张自忠是著名抗日将领,山东临清市唐园村人,曾任国民一党一第三十三集一团一军总司令,也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中国将领。从抗战开始,他就抱有“必死”的决心,每次上战场都打得英勇壮烈,而且每次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碎。枣宜会战前,他留下两封家书。战斗中,在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和猛烈进攻下,张自忠将军浴血奋战,最后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在他的家书中,他是这样写的: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句句肺腑,字字千钧,舍已为国,感天动地。

在他牺牲之后,蒋介石迎灵致祭,抚棺痛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提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读了这本书,我流泪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民族危亡时刻,一大批一爱一国志士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光明正大,从容赴死的吉鸿昌;有为国而死,重于泰山的谢晋元;有把全部生命投入到革命中去的左权;还 有许许多多有名的、无名的英雄……《抗战家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英雄人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管都是些小故事,但却生动、鲜活。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中华名族的丰碑,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读了这本书,我愤怒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中,残杀中国民众,掠夺中国资财,摧一残中国文化,其残暴令人发指。九一八,日本倾吞了我国东三省,大好河山遭受日寇的铁蹄;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上海沦陷,南京失守,大屠一杀,大扫荡,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读了这本书,我沉默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该怎样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 ?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还 是应该牢牢铭记这段国破家亡的历史?我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一个国家要想不被外族侵略,就得自己先一团一结起来,富裕起来,强大起来!否则的话,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敌人还 没有来,自己就先内乱不止,动荡不安。

读了这本书,我思索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一团一结、一致抗战的不朽丰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无分南北,无分老幼,同仇敌忾,抵抗侵略,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罪恶图谋,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的贡献。我知道,再过几天,我们国家就要举行纪念抗战70周年大阅兵了。作为一名少年儿童,我为国家的一团一结、富强而自豪,这次大阅兵一定是一次胜利的大展示!

读着一封封抗战家书,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那泛黄的信笺,将烽火岁月的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我相信,穿越历史的硝烟,全面抗争的一爱一国一精一神将永远屹立不倒!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 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

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就是先辈们给我的启示。

(作者:江西省南康中学付永红)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15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国共产党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最后日寇绝望了。

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两路街道泽科社区:任兴妮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一:《读抗战家书》有感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后此后的不久,就在同年, 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剥夺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

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伟大的父亲、母亲们!

合上书本,看着孩子们在公园嬉戏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作为母亲,我也愿意守护他们的幸福,即使有一天,需要献出生命!

我也懂得了,爱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你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影响,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母亲,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指引,远远胜过单独的陪伴。就像那些英雄的父亲、母亲,把他们不朽的精神留给所有的孩子们,生生世世。金水区检察院

刘娟

篇二:《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连日致书,谅已览,先后汇带之款,前函所述办法,务希切实作到,是为至盼。我等于本日仍在此间休息,因沪上连日胜利,且战区狭,不能使用巨大兵力故也,周难(指蔡的勤务兵编者注)于此次过汉,乘机潜逃。此人瘦弱无忠骨,所以不可靠。殊不知困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如到皖,不得令其居住。慕兰(指长女)之事,时在念中,望设法促成,以免我一件顾虑。老八(指幼子浙生)资质甚佳,我颇爱之,希注意保育为要!

这是抗战将领蔡炳炎在1937年抗战时所写家书,里面所述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不惜抛家弃子,投笔从戎上前线,献出宝贵的生命,迎来中华民族的解放。

抗日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是爹娘生养长大,成家后还有妻儿的牵挂,蔡炳炎在他的家书中,字里行间也透露了他浓浓的儿女情长。难道他们不知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是的,因为他们知道大敌当前,如果每个人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自己的国家就保不住了,家园还是自己的家园吗?大家就会成为亡国奴。

近日,在看《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蔡炳炎他们作为当时参与淞沪会战的将领之一,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中国决不能再让日军为所欲为地蹂躏下去,假如没有武器可以抵挡日军的攻势,他们的身体就是拒敌的唯一长城。所以上自最高统帅,下至非正规军的武装力量,全都义无反顾的投入战线决战,表现出中国是要把这半世纪所遭受到日本欺凌的屈辱与愤怒,全都化为与日军决一死战的行动,当时驻守的将士也表现出了中国作战的士气和信心。

七十多年前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消散去了,但是,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一个国家民族要屹立在世界之林,唯有自强自立,风发图强,居安思危,才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像一位艺术家所说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是有自己的国家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梦想之际,更要牢记英烈精神,继

承他们的遗志。每个人做好我们的当前的工作,为实现我们与英烈共同的强国梦而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永传传承英烈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篇三: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和平盛世,现在的丰衣足食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曾经多少人渴望的和平自由,必须由我们一代代去维护、开拓和创新,不去虚度每一个光阴,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相信《《读抗战家书》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傅雷家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