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电视文化读后感 > 地图 > 电视文化读后感,2024电视文化读后感范文大全
电视文化读后感相关栏目
电视文化读后感热门栏目
电视文化读后感推荐
电视文化读后感

(共 7265 篇)

  • 1、 试评电视艺术片《格咚代》

    炽热情愫 唯美艺术 试评电视艺术片《格咚代》 淮安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艺术片《格咚代》,是一部介绍金湖秧歌历史发展与传承现状的民俗风情艺术片。它是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来表现的。此片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并荣获江苏电视文艺一等奖! 金湖秧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对于淮安人特别是金湖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作为秧歌的故乡,金湖人对于《格咚代》的播出更为亲切、关爱。同乡们的观后感就集中于一个字,美!内容美,画面美,音乐美,情境美,情感美此片集大美于一身,美不胜收! (一)题材独具 结构舒缓流畅 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三面环湖,水域宽广,盛产稻米、鱼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金湖秧歌是金湖及周边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水田插秧时,一边劳动一边演唱的田间民歌。演唱的目的是为了解乏提神,自娱自乐。在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单调的插秧劳动中,秧歌的传唱确实起到了减轻疲劳、提高工效的作用。 艺术片《格咚代》正是紧紧围绕金湖秧歌这一主题来展开的,它的艺术表现和情景展示都是以秧歌的发展、传承来进行的。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人们以朴实的情感和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了这一特有的演唱形式,是当地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内容最为丰富、艺术性最强,而且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堪称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编导剌海东以敏锐的眼光和精准的视觉捕捉到这一独特素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选材上来说便已成功了一半。 该片借以春晓为讲述人。她出生于金湖,对于本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夏收结束田园新绿的季节,她又回到故乡。通过她对民俗学者戴之尧、音乐家崔新和秧歌传承人张忠祥的采访,将金湖秧歌的形成、作用、内容、形式、曲调、锣鼓伴奏等等方面一一加以介绍,层层推进,引人入胜。随着情节的展开,着力表现在金湖这片故土上,有一群人为了秧歌的发展、传承、保护奉献着毕生精力,才使得秧歌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得以发扬光大,享誉四海。 《格咚代》的叙述风格清新自然,娓娓道来,恰似拉家常一般亲切、温馨。电视片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镜头的剪辑和组合,使通篇结构如行云流水,舒缓流畅,恰是涓涓细流般流淌在心田,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二)画面清新 色彩饱满亮丽 打开电视艺术片《格咚代》,一帧帧清新亮丽的画面便映入我的
  • 2、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

    陈元芳

    2016年元月12日上午,荆州市在金凤皇冠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关公文化学》首发式暨座谈会,《关公文化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王志远、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康宇,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成国教授、荆州学者浦士培、孟修祥等人参加会议并在会发言,本人有幸两次阅读书稿,第一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审稿会,之后根据发言稿整理成《关于建立关公文化学的思考》一文,发表在2015-2-4《荆州日报》,其中的部分观点被《公关文化学》采纳。这次会前,又认真阅读了全书,颇有收获。会上,根据主办的安排,与大家作了10分钟的交流和分享。下面是会上交流发言稿提纲。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提纲)

    读完《关公文化学》,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三大亮点

    1.第一本以关公文化学命名的集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国文学为一体的关公文化专著。

    以往只有关公文化、关公传说等类书籍。2001:《关公文化大透视》(赵波、侯学金、裴根长,中国社会科学),《关氏三千年(公元前1707-公元1911年)》(山西省侯马市关公文化学会福建姓氏,收录3600余年的关氏人物资料,研修关氏家谱、宗谱、族谱参考资料);2005:《关化信仰研究系列(五卷)》(胡小伟,香港科华图书出版公司);2006:《关羽与关羽文化》(张雪年,武汉出版社),《关公传说》(马昌仪,中国社会出版社),《世界关公文化》(朱正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关公文化》(沈泓,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信义炳世:关公文化概略》(秦建华、陈雪、雷英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图说关公文化》(运城市河东博物馆,文物出版社)。

    2.首次构建关公文化学的学科体系。

    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国文学、经济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伦理学等9个一级学科和28个二级学科。

    具体内容分8部分(即8章):第1章:关公文化与关公文化学;第2章:关公文化的起源;第3章:宗教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4章:国家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5章:民间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6章:关公文化在港澳台地区的传播;第7章:关公文化在海外国家的传播;第8章:结论。

    3.率先确认荆州首创关公文化学的学术地位与历史贡献。

    3.1荆州是关公文化学的首创者(

  • 3、 城市文化读后感
    城市文化读后感 全书芒福德作为一个规划师,用建筑和艺术来展现城市的发展,深刻讨论了城市问题。《城市文化》一出版就获得了整个评论界的赞誉,将它评价为关于城市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优秀的文献,芒福德的照片也登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来自中文版序)但是作为知识尚浅的大学生我没有深刻了解到本书的观点,就“城市文化”这四个字,可以得出:城市的文化运行产生出人类文明,因而城市是文明社会的孕育所。文化则是城市和新人类间的介质,不同质量的城市产生不同文化,而不同文化最终培育出不同的人类。文明出了毛病,表明城市文化结构有问题。(来自译者的话) 结合现今社会,从文化入手讨论城市问题,我觉得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下面我针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我国城市文化现状来论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似乎像是结束了中韩端午之争,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仍没有停止。2009年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韩国把传统文化注入了新元素后成功实现转型,并得到国际认可,个人觉得是一个成功的做法。申报的目的肯定是为了保护,但是真正能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要靠每个国家和地区。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加快了现代化信息的传播,同时也面临着文化缺失。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文化多样性发展,像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似得,不得不淘汰掉许多传统文化。很担心很多年之后,我们应该怎么样让孩子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传统故事》将中国一年各节庆、习俗的来历放入动画片中,以动画的形式传播中华传统习俗文化。多年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只能通过记录的方式保存值得我们深思。 “千城一面”也是病大高楼、大广场、大马路是多数城市的“标配”。西部城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些城市的规划成了“墙上挂挂”,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成了城市建设的主力,甚至有些干部认为现代化就是新房子、大高楼,不惜拆旧城建新城,不少地方特色的老建筑毁于一旦。
  • 4、 文化圣哲读后感

    文化圣哲读后感

    寂寞是肉体上的感觉,而孤独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雪漠说: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古今圣人皆寂寞,但更孤独。

    老子的寂寞源自他的思想与世人不和。他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他认为: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他追寻人类远古的纯洁;他在处世上则提倡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软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他主张以弱来守住生机。这种思想放在任何时代皆不会为人所接受,道不同,自然难为世人相融。他的哲学为现实所拒,其寂寞孤独难以名状,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与众人本不同,依道而生,随道而死。人性倒退,道德沦丧,在这颠倒世界的哲学里,老子背负着看穿历史的痛。在血色残阳里,行至关外,他去了,一去杳然。

    孔子的孤独源自他肩负着振兴礼乐的责任。在那个时代,礼崩乐坏,君不为君,臣不为臣,民不为民。孔子从入朝为官施展宏图到心灰意冷授业解惑,十几年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但孔子始终保持信念,吾道一以贯之。但是重任最终还是把他压垮,道不行,孔子洒泪而尽,带着他的雄心去了,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沉重的叹息。但也就是那一刻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世界为他震动,他的仁义之光照亮了浩荡中华历史,灿烂了千年华夏文明。

    庄子的孤独源自他那永远乡愁。化而为鹏,翱翔天际,独与天地精华往来。在后人钦羡的眼光中,他悠然于濮水垂钓,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汪洋恣肆,独来独往,不名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是一种美丽的孤独。庄子陷入自己布下的哲学困境,画地为牢。世事万物穷通富贵皆庄周蝴蝶梦,午夜梦回,化作一轮孤月下的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古来圣贤接寂寞。孤独是思想的守望者;孤独是灵魂飘荡的影子;孤独随着思想在流浪;孤独与思想一起流浪

  • 5、 《文化乱弹》读后感

    《文化乱弹》读后感

    一个人,一生中有诸多需要记住的日子,譬如生日,结婚日,升迁日等等,于人生有重大转折的日子,都该记住,并在恰当时机聚好友纪念一番。对于文人而言,处女作刊出日,出版新书日,文学获奖日,都是值得铭记的日子。而《文化乱弹》的作者于维范老师,在他花甲的庆生宴上,将他的三本文集隆重推出,给花甲的庆生宴注入了又一种凝重的元素,因此使这个日子成为重中之重。

    我有幸获得三本文集,其中《文化乱弹》属随笔集,偏重于我的胃口。为此,最先拜读了《文化乱弹》。平日生活中的于维范老师,谦和少言,而他的文字却是犀利幽默。譬如《面对雾霾》这篇随笔小文,写出了雾霾的起因,以及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危害,阅读中,为读者做了一次科普的讲座。原本写雾霾应该很枯燥无味,而作者却把一件本来很无奈的事情,以幽默的笔触,写得轻松自然,且发人深省。在雾霾的日子,不仅是蓝天我想你,更是蓝天也想你,作者用十个字,把蓝天与人类的感情写得情深意切,却又让阅读者惋惜之余,犹生希望。《文化乱弹》中大多以生活的小事情入笔,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经过作者慢条斯理地道来后,小事情中隐藏大韵味,横向,纵向,一番剖析,把平常的生活之事,写得津津乐道。《破五》写的是新年的第五天,旧时,人们这一天的风俗,妇女不动针线,食俗吃饺子,还有打扫卫生,作者交代了这一天的风俗后,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来就是一个日子,作者通过洞察后,上升到哲学的境地,告诉阅读者人生是哲学的,充满了两分法,只有取这种态度,才万事顺意,人生无恙。想想作者的人生,也是这种态度。

    我敬仰于维范老师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字,还有他对孩子教育上的成绩,作者的儿子北大经济学博士,这无疑让我敬仰之余多出一份神秘,脑海中一直徘徊着一个问题,作者如何培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为此,《文化乱弹》中,有关作者之子的文字,更是吸引眼球,看一遍又一遍,贪婪地想从文中汲取养分,给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捕捉精华。随着文字,走进北大,感受莫名湖,虽未亲临,感受文字的喜悦,比亲临游览更有意境,从文字中想象文字背后的故事和感动。《于潇留学欧洲》只介绍了孩子在比利时的近况,简简单单,而吸引眼球的是根特市和根特大学的自然情况。如若不读这本书,根特大学也许今生都不会得知。足可见,读书受益。

    作者的工作是高级编辑,而社会上的身份是作家,书画评论家,收藏家。从文字中见到,作者收藏最多当属图书。《藏书的快乐》中罗列的书名

  • 6、 岭南文化读后感

    岭南文化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岭南故事》,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的岭南英雄人物,每个人都是光明磊落。一心一意地衷心报国。他们的英雄气魄真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英雄众多,但是我最欣赏的是男子大丈夫,以一曲荡气回肠的《男儿当自强》众人皆知。没错他就是许许多多好男儿的偶像黄飞鸿。这本书写了他《少年挑战武林高手》、《锄强扶弱成广州狮王》还有《创跌打医馆宝芝林》的故事,但情节最生动的是他与武林高手单挑的部分:开始,郑大雄见黄飞鸿年少有意让着。黄飞鸿觉察出来了,他用四象标龙的棍法对付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法,边打边说:请前辈使出全部的招数。郑大雄倒抽一口凉气,心想,好大的口气,今天不给你小子一点颜色瞧瞧,还不知天高地厚。黄飞鸿遇强则强,观众都为他打气,后来大获全胜呀!真是后生可畏呀!

    黄飞鸿有一种我们身上没有的英雄气概和英雄气魄,他的人品十分之好,为中华人民锄强扶弱,这真是习武之人应有的道德和修养,(.org)古人有云习武不只是为了切磋武艺而是强身健体扶危济困、创强扶弱。这本书里面的英雄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应该想他们学习,改掉我们身上的恶习,树立一理想,就算不伟大也可以,但也有说明你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呀!而且确定了自己的理想目标更应该努力学习用汗水换取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百行以孝为先,在家要尊重父母以及长辈,在校要尊敬老师和团结同学。而且更应该多做好事,学雷锋,就算你没有这个责任但是你有这个义务,所以我们也应该像书中的英雄那样多做好事!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我不禁要一个人做好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加油,想书中的英雄们那样!也许我们没有那种好身手但我们做什么都好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啦!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这本书让我成长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这本书更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珍惜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吧!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吧!

  • 7、 何谓文化读后感

    何谓文化读后感

    静静地躺着,最近一次躺床上看书是两个月前的事了,很享受,何况是在窗外漫天飞雪的映衬下,温暖的室内重温着【何谓文化】,再次感动,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几天自己一直被这澎湃的一浪一潮所席卷,我知道,这是余秋雨先生的【何谓文化】带给自己的震撼。

    写点什么吧,在不知第几回心潮一浪一卷之后,一种奔涌而来的冲动让我提起了笔。然而,下笔千言,愈觉胸中词汇的贫乏;激动之余,思绪也越显混乱。无妨,权当信手涂鸦罢,只为纪念这样的冲动。

    个人认为,余秋雨应该算是现当代国内比较有争议的一位大家。当年【文化苦旅】一问世便造成洛一陽一纸贵之势。他凭借自己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之后又凭借一系列文化散文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只是打酱油式的当了回青歌赛的评委,倒惹来了种种非议。

    没想到这么多年之后,先生又拾笔开始了【所谓文化】的探索。

    在先生的眼里,文化没有定量一性一的指标,没有国际标准。所以,此书以较为奇特的构架,从学理的回答、生命的回答、大地的回答、古典的回答四个部分,带领我们共同感悟心目中真正的文化。先生用他的回答告诉有力的告诉我们: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一爱一和善良。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火炬,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

    光一陰一变成清冷的流水。变成细微的尘埃。变成温一存的呼吸。变成温暖的文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幸好,余秋雨依然还在。

  • 8、 《何谓文化》读后感

    对于余秋雨先生,我始终带着无尚的敬仰,我钦佩他的人品、文笔、胆识和勇气,也经常接触他的着作,他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自传《借我一生》等我都看过不止一次,所以不久前逛书店,看到这本新书,没怎么犹豫就直接买走了,只想有时间闲下来的时候翻看,以慰藉干渴的魂灵。以下是《何谓文化》读后感,欢迎阅读。

    《何谓文化》读后感1

    五一放假三天,百无聊赖,就在家宅起看书,无意翻起了不久前刚买的余秋雨先生的又一部探讨文化的新作——《何谓文化》,便随性翻阅起来。对于余秋雨先生,我始终带着无尚的敬仰,我钦佩他的人品、文笔、胆识和勇气,也经常接触他的着作,他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自传《借我一生》等我都看过不止一次,所以不久前逛书店,看到这本新书,没怎么犹豫就直接买走了,只想有时间闲下来的时候翻看,以慰藉干渴的魂灵。

    对于“文化”,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很迷惑的感觉。一直认为,所谓“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淀很深的东西,包括约定俗成的习惯、世界观、价值观、当然是能够凝聚其受众的一种人文财富。而现实中耳闻目睹的那些所谓的文化:企业文化、饭桌文化、酒文化,甚至是厕所文化等等,这些动辄以文化自居的一些东西觉得很搞笑。但搞笑归搞笑,内心里还是想对文化有一个较为确切的认识。拿到《何谓文化》之后,略略翻一下目录和序言:这本书不过是他的一些演讲、文章、碑文和一些翻译的合辑,跟他之前的一些书籍不太一样。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学理的回答,主要是他的一些演讲;生命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名人的追忆;大地的回答,主要是他写的一些碑文;古典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古文的翻译。由于阅读时间充裕,加上没有什么杂念和负担,所以看得很仔细,获益匪浅。

    在本书的四个部分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了。这一部分主要收录了作者的几篇讲稿,受众分别是联合国的各位文化官员、大学生、教授以及市民。虽然是演讲稿,但仔细看下来,发现都是作者对文化的叙述,足见他对文化有深入而独特的领略。

    我一直觉得,文化是民族存在于世上的标签,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没有什么能让这个世界留恋的价值了,正如波斯文明和埃及文明,如今的波斯人和埃及人,在大家眼里应该都是阿拉伯人了吧。因此,我也认为民族要维护其在世界的存在感,必须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保持自己的文化的独特性的同时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益

  • 9、 文化视野读后感

    人们应该用多角度、多维度的观点去看待文化。小编整理的文化视野读后感,欢迎大家来查阅这篇文章。

    文化视野读后感1

    自初中起便听说余秋雨的名气,后来陆陆续续也读了一些他的书,最先接触到的是《千年一叹》,而后是《文化苦旅》、《行者无疆》、自传《借我一生》等。时间过去这么久,他写的是什么内容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但现在依然很佩服他的文笔、构思、见解和勇气。有幸在公司的漂流瓶活动中看到他的新作《何谓文化》,着实很意外,便想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一直以来,对所谓的“文化”有一种很迷惑的感觉。在我看来,所谓“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淀很深的东西,包括约定俗成的习惯、世界观、价值观、当然是能够凝聚其受众的一种人文财富。而现实中耳闻目睹的那些所谓的文化:礼仪文化、饭桌文化、企业文化,甚至是厕所文化等等,这些动辄以文化自居的一些东西觉得很搞笑。但搞笑归搞笑,内心里还是想对文化有一个较为确切的认识。初看这本书《何谓文化》,觉得名字起得太大了吧,但也仅仅是把它当做初窥文化的一个跳板而已,所以对它并没抱什么期望。拿到手之后,略略翻一下目录和序言,更加深了这种意识:这本书不过是他的一些演讲、文章、碑文和一些翻译的合辑,跟他之前的一些书籍相比,干货少了很多。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学理的回答,主要是他的一些演讲;生命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名人的追忆;大地的回答,主要是他写的一些碑文;古典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古文的翻译。由于只有一个星期的阅读时间,加之这一周在工作上又出现了一些意外,所以读的并不是很多,只是读完了学理的回答,一部分生命的回答,略略看了下大地的回答和古典的回答。走马观花,但也获益匪浅了。

    窃以为,在本书的四个部分中,最有价值的就是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收录了作者的几篇讲稿,受众分别是联合国的各位文化官员、学校的大学生、教授、以及市民。虽然是演讲稿,但仔细看下来,觉得作者对文化的略略叙述,足以见得作者对文化有深入而独特的领略。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文化是民族存在于世上的唯一标签,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没有什么能让这个世界留恋的价值了,正如波斯文明和埃及文明,如今的波斯人和埃及人,在大家眼里应该都是阿拉伯人了吧。因此,我也认为民族要维护其在世界的存在感,必须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保持自己的文化的独特性,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益元素并努力修正

  • 10、 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

    随着商品经济与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问题日益受到当今知识阶层的关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理解大众文化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大众文化”的历史必然性

    在西方社会,“大众文化”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为使命,他们批判的主要对象之一便是‘大众文化”。在他们看来,所谓“大众文化”就是那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于社会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这种文化有明显的商业性质,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品,因此,它不再是一种个体的精神创造.而成为“文化工业”的产品被批量生产出来。文化堕落为商品,因而不再有超越性和社会批判性,它仅仅满足着人的低层次的精神需求。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对“大众文化”是深恶痛绝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使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安于现状,从而起到一种“社会水泥”,即稳定现存社会秩序的恶劣作用。即使在审美意义上,“大众文化”也使人误入歧途,丧失了真正的审美趣味,仅仅满足于感官刺激和虚幻的享受。

    在我国,“大众文化”受到理论界的注意是近几年的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至少在城市居民中,法兰克福学派所抨击的那种文化消费现象已普遍存在了。流行歌曲、室内剧、通俗文学占据着大多数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主要领域。于是那些承担着社会使命与文化使命的知识分子开始优虑了:长此以往,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必将无立身之处了。当然,也有一些将使命感、主体性、价值建构视为迂腐或曰“新保守主义”的知识分子,早已认同于“大众文化”,投入其洪流之中去“俯仰自得”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大众文化”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大众文化”的历史必然性,即它不管在客观上迎合了什么人的口味,起到了什么消极作用,就其发生而言,却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文化虽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但它亦如社会历史的发展一样,实又有其自身规律。大体说未,任何一种文化都经历着由俗到雅· 由雅到俗的转化过程。在中国古代.“诗三百”的作品大多本是民间歌谣,是最通俗的东西,汉代以后“诗三百”获得了经的地位.于是渐渐成了最“雅”的东西。在审美趣味上,先泰西汉的文学创作基本上还保留着古朴自然的风格,到了侵· 二者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终于一层一层魏晋六朝,由于士人阶层演变为士族,成了在地剥去了文学艺术的高雅外衣,使之成为赤经济、政治、文化上都享有特权的贵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06-17

  • 2022-02-22

  • 2022-01-12

  • 2021-07-31

  • 2021-09-14

  • 2023-04-15

  • 2019-10-17

  • 2019-10-28

  • 2021-05-24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3-02-08

  • 2021-07-12

电视文化读后感
电视文化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电视文化读后感,电视文化读后感大全,电视文化读后感2024,更多电视文化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