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 > 地图 >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2024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范文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相关栏目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热门栏目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推荐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

(共 6182 篇)

  • 1、 五百字读后感
    篇一: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 我一口气读完了《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主要说的是:主人公安迪没有外婆也没有奶奶,这使他很伤心,可是有一天外婆神奇地出现了,带着安迪四处游玩,领着安迪见识世界。读完此书,说句悄悄话,我也很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外婆,虽然我的外婆也特别好。 她是一个富有童心的外婆。她会与安迪一起在游乐园玩耍。他们一起坐木马;一起进魔鬼宫;一起荡秋千……玩了许多游戏。她还会与安迪一起分享儿童食品。他们一起吃火腿;一起吃巧克力;一起舔棉花糖……吃了许多美食。 她是个很有创意的外婆。她会有很多大胆新鲜的主意。有一次安迪想要骑马,可边上又没有马,外婆便想出一个主意去草原捉马,又教安迪巧妙有趣的捉驯马方法,然后带安迪去骑马。还有一天,安迪觉得没地方可去了,外婆就提议去海上冒险,并神奇地弄来一条轮船……一桩桩新鲜刺激的事让安迪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时光。 她是一个追求时尚的外婆。简直可以与年轻少女媲美。每次出现时都穿着紫长裙,套着白色衬裙花裤,穿着高跟鞋,拎着一个小花包,还开着一辆汽车呢!真是是时尚极了。 这可真是一个奇特的外婆呀,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喜欢。 篇二:游子吟读后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春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这首诗讲的是:慈爱的母亲穿针引线,手中托着儿子时常穿着的衣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细细地缝补衣服,担心背井离乡的儿子迟迟不归。像小草一样的儿女即使用一生的情谊,也无法报答有如春晖一般伟大的母爱。也就是说父母的恩情重如泰山,作为子女的我们难以报答。作者几句平实而又强有力的诗句连接着母子两颗心。 这首诗为什么几千年来经久不衰那?我想,很多人都没有深深思考过。因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还表达了诗人懂得自己这一生恐怕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情了。如果我能像诗人的一半我都会乐不思蜀,能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供我上学,。关爱父母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更是义务,从这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孝敬长辈的人,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金钱,可我说母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金钱有价可无私的母爱是
  • 2、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五百字

    【第1篇】

    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榜样,为人们树立起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读完《雷锋的故事》这本书,我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不由得又深了几分。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模范战士,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标兵。他在短短的22年人生历程中,也许并未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只是默默无闻地做着点滴小事。他出身在一个动荡、黑暗的时代,小小年纪便成为了一个孤儿。解放后,他又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衣服破了,缝缝补补继续穿;拿到的工钱,买些必需品就捐献出去;在自己的岗位上,甘愿做一个革命的“傻子”……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小事中,体现出了雷锋那“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

    雷锋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一颗螺丝钉甚至于雷锋虽然平凡而微不足道,却时时刻刻在需要他的地方做出贡献。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在指挥助手开车时,被战士们用来晒衣服的方木棍砸到了头。就这样,年仅22岁的好战士雷锋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虽然,雷锋已永远地离开了人们,但雷锋精神犹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精神,已成为千千万万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人民需要雷锋,时代需要雷锋!雷锋,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2篇】

    信念是什么?有人说,信念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是中华大地上彻夜不熄的明灯。正是这信念让雷锋甚至亿万中国人民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雷锋出生在湘江两岸一个冷酷的冬天,他的童年是穷苦的,可怜的小雷锋在7岁时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好在六叔奶奶家住着和六叔奶奶相依为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雷锋和亿万中国人民终于可以翻身了!雷锋从儿童团员变成了共青团员又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是,在1962年8月15日,雷锋帮战友指挥倒车时,粗大的木桩倒下来,砸中了他的头部,雷锋最终因为脑部出血而离开了人世,那时他刚刚踏入青春年华,仅仅23岁!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满一火车”,这句话非常全面的表达出了雷锋一生的闪光品质——乐于助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我愿永远作一个螺丝钉!”的

  • 3、 《超越自卑》读后感
    《超越自卑》读后感 好久了,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读懂,只是在王湖的提醒下,才了解了阿德勒的一些理论,说说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吧。 1.合作与竞争: 阿德勒认为人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合作上的竞争,首先是合作,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要先体会合作。 合作,我理解的,就像是拼图,每一块都有缺口,也有优势,但是每一块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既可以在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在合作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无疑与阿德勒是相违背的,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从小孩子们就在各种“比”中生活,妈妈们在一起的讨论是哪个孩子说话早、哪个孩子长的高、哪个孩子学习努力……到了学校,更是显而易见的竞争状态。 竞争,如果不是基于合作的,带给有优势的人的,是一种觉得我比别人好的成就感,用这种方法来认同自己,这种感觉不是发自内心的,是来源于外部的;而对于没有优势的人,也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一种否定的,我没有别人好的自卑感。这种否定的感觉从我们小的时候就带给我们很深的感觉,以致影响到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婚姻。很多时候,在婚姻中,我们在找一种强势的地位,“我需要他爱我比我爱他多”“我需要我说的话他能照做”“我做了这么多,他怎么做的那么少?”……我们忘记了我们应该是一种共同生活的状态,我们应该是合作的。如果丈夫擅长的不是细心的做家务,那么放手让他在工作中一展身手就是最大的支持;如果妻子擅长的不是与人交流,那么给她一个安静稳定的家庭来料理,就是给她一个最好的平台。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争夺权力,而没有思考我们该怎样分担婚姻中的各种事务。 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阶段,无条件的接纳,帮助他们成为他们本身的样子,就是一种合作,“顺”着他们成长,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自己,他们就具有了一种内心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后,就更容易接受竞争了,并且不容易在竞争中迷失。 2.着眼于未来: 一种心理学的观点是,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忽视会影响到他的未来,如果想要未来不受影响,必须进行弥补。而阿德勒认为应该着眼于未来,不用回头舔舐自己的伤口,只需要大步前行,让自己更强壮。这也是《正面管教》中“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来源。 修复伤口的过程,也许对成长是有用的,但是追寻伤口的过程,却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毕竟事情已经过去,
  • 4、 《红岩》读后感五百字

    【第1篇】

    读完了《红岩》这本书,我热血沸腾。《红岩》,是一本经典革命小说,它讲了一个1948年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等各种计谋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的故事。

    这本书中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宁死不屈、大义凌然的江姐;锋芒毕露、沉着冷静的许云峰;意志坚强、临危不惧的成岗;投身革命、信仰坚定的刘思扬;忍辱负重、忠贞不屈的华子良……其中,最令我敬佩的就要数刘思扬了:他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却投身革命,为信仰忙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听听刘思扬那激动人心的诉说:“‘和谈期间’,‘和平诚意’,你们是在自欺欺人!这一年,我见了多少血腥的罪行,任何花言巧语,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你们无休止地迫害失去自由的革命者,连一口水也不供给!美国式的、中国式的毒刑,拷打,摧残过我们多少同志?你们屠杀我们党的干部,屠杀了解放军战士龙光华!告诉你们,这些罪行人民必须清算!今天,你们又想玩弄什么和谈阴谋,妄想放我一个人来欺骗群众。告诉你,这是梦想,你们欺骗不了人民雪亮的眼睛!” 多么令人惊叹的斗争精神,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啊!

    面对这些革命战士们,我不禁惭愧起来。学习上碰到一些小挫折,就唉声叹气;练琴中遇到一些小困难,便打起了退堂鼓;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就怨天尤人……只要有一点点不顺利的事情,我都会想到放弃,开始退缩。但当我看了《红岩》这本书后,我不仅为他们无所畏惧的爱国精神所震惊,还明白了一个真理:就是有九十九个困难,只要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就不困难。

    我感谢有《红岩》这样一本书,它让我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们为了理想,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的精神;它教会我不要轻言放弃,懂得坚强;它向我们号召:行动起来,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吧!

    【第2篇】

    这个寒假我细细品味了《红岩》这本书,血红的封面、感人的插图、严谨的文字,把一场正义反抗战争,描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给予我一些启迪:中国人就应该有钢铁般的意志!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我十分佩服书中的华子良。多少年来,他为了骗取敌人的信任,装疯卖傻,瞒过了多少狡猾的特务。他被多少人误解、嘲笑,说他是懦夫、胆小鬼,但他始终没有退缩,一直在坚持,为了胜利,为了帮助共产党员

  • 5、 《朝花夕拾》读后感五百字

    【第1篇】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虽然在内容上深奥难懂,但是在细细品味之后你会发现,这书中的文字内容就像一杯清茶,初入口觉得有些苦涩,但仔细品尝还觉得回味无穷呢!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鲁迅先生写的几篇回忆性散文,期间令我最为欣赏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里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五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光这些景色,就让儿时的鲁迅百玩不厌。当然了,让这篇文章还有一点让我产生兴趣的,就是文中长妈妈给鲁迅先生讲的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先前,有一个读书少在古庙里用功,在院子里纳凉时却听见一个陌生人在叫他,他答应了,后来被走来夜谈的老和尚知道了。说他脸上有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晚上便要来吃这人的肉了。后来,老和尚给他的飞蜈蚣把妖怪治死了。然而,这个故事也给鲁迅先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并且十分渴望想要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百草园也许是一个十分平淡而且普通的地方,但是在鲁迅那个封建的年代,百草园这样一个植物茂盛,草虫鸣叫的地方就显得尤为美好了。也难怪鲁迅先生会喜欢和留恋这个地方。读完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者鲁迅先生那份发自内心的那份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与向往自由的一颗童心。

    童年已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一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时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第2篇】

    《朝花夕拾》是我无意间读到的一本书,但是它却成功地吸收了我,这本书不像是在“看”反而是在“听”。如同有一位朋友在与你侃侃而谈。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于1926年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作品,有描写对猫的仇恨的《狗·猫·鼠》;追忆保姆阿长的《阿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老道的《二十四孝图》;揭露封建家长制阴暗面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全都的《无常》;回忆自己童年趣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鞭笞旧时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刻画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缅怀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怀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

    最让我喜爱的是

  • 6、 超越自卑读后感

    超越自卑读后感范文一

    本书第一章《生活的意义》是全书的纲领,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提出了人们生活中的三大问题:职业、社会(既与他人的关系)和性(既为爱情和婚姻)。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三大问题,而由此作出的反应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他分析了人们各种错误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过度关注自我,和正确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有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愿为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一观点,本书编译极为欣赏,他在代序中写到:在一个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年代里,阿德勒的心理学犹如浸入沙漠的一缕甘泉,让人重新体味到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是金钱、物质和泛滥的私欲,它还有更广阔的,也更令人神往的精神园地。 阿德勒在书中认为自卑感在生活中时刻都有可能产生,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对现实社会产生的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时的情绪。他认为有这种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态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利用自卑来逃避现实还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风格。

    如果敢于正视自卑,会激发人的创造性力量,成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在达到新的境界后,又会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优越目标前进。这样,在自卑与优越的距离不断接近而又拉开的过程中,人便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一过程永无止境。由此,阿德勒认为,全部人类文化的动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这一观点与弗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还提出了生活风格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实现生活目标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维、情感、行动中处处体现着他独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阿德勒治疗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器,他通过对病者生活风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种途径),帮助病者找出产生这种错误生活风格的根源,让他去正视、了解它,并让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选择,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

    本书另一大优点是语言平实易懂,例子丰富生动,笔触细腻,分析精辟,在愉快的阅读中感悟生活道理,完善自我人格。

    《超越自卑》读后感范文二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之作,是在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就的,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正面管教体系就是以阿德勒(alfred adle)和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s)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jane nelsen、lynn lo

  • 7、 《老人与海》读后感五百字

    【第1篇】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勇士——桑提亚哥的名言。他曾是一个不幸者、失败者,但同时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胜利者。

    看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本名著,使我感触很深。

    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正是讲述了主人公老渔民桑提亚哥永远自信,不灰心的精神。尽管他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失败者,但他坚信,明天一定能钓到一条大鱼。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第八十五天时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那条大鱼使桑提亚哥的小船在海面上整整漂泊了三天三夜才精疲力尽。

    但在返航的途中,桑提亚哥不止一次遇到了鲨鱼的攻击。他知道对方的力量很强,但他还是拼尽全力来反抗;当鱼叉被鲨鱼带走时,他把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可当小刀被折断,他就用短棍;短棍弄丢了,他就用舵把来打……可是,最后带回家的却是一个完整的鱼头和一个完整的鱼尾。

    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丧失勇气,不能用逃避的态度去对待,否则就难以摆脱困难,更别提做事能成功了。想想桑提亚歌在成群结队的鲨鱼到来前,可以放弃战斗,放弃猎物,可他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创造了奇迹。这不正是因为他自信吗?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还保持着乐观的心理,良好的自我感觉,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迎接挑战。再想想自己多坐一会,就说腰酸;多走几步路,就说腿疼;饭菜不合口,就说不吃;作业多一点,就厌烦,稍难点,就不想做了,随便应付了事,有时还干脆去抄别人的……想想桑提亚歌,再想想自己,问题已不光是一句惭愧就能解决的了。

    所以,我们应该面对每一件事情,不能逃避。这才是我们人类应有的本能。希望我们能够努力的面对难题,不逃避它。

    【第2篇】

    寒假里,我读了由海明威著的《老人与海》这本书,深深体会到了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垮他”的真正含义。

    当我读到了“茅棚里,老人睡的是张钢丝床,上面仅铺了些报纸,摸上去硬邦邦的。这种床睡久了总不好。他也没有枕头,总是把脱下来的长裤卷起来枕着,不过今天有报纸,应该会好些。”使我印象深刻,从中看出即使生活多艰难,我们也要保持乐观心态,相信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迎来光明的。我非常敬佩老爷爷这样的精神,相信自己,朝着内心认定的方向前行就离成功又迈进了一步。所以老爷爷不管再苦再难也要活下去!因为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

    《老人与海》体现老人坚持不懈,

  • 8、 超越自卑1500字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一书,是维也纳心理学家a阿德勒(alfred adler),成书于他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的代表作。在该书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以下这篇关于《超越自卑》精彩的1500字读后感由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整理提供,祝大家阅读愉快。

    在读《超越自卑》前,我认真地把《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读了一遍。以前我从来没有从心里去思考这个问题: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很多这哲人的说法: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可是,为什么呢?没有人曾经仔细地解释过原因,或者是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听着都觉得失了真实。阿德勒在《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里,用他自身的经历以及遇到的各种案例,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其他人、对社会产生兴趣。生命的意义在于合作,因为社会需要合作。怎么样才能合作呢?合作需要甘于贡献。所以,总而言之,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这为我读《超越自卑》提供了基础。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门路,争取优越感。例如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所以人类需要比其他生物更多的团结与合作。但是有些人却制定了错误的目标,使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将他们的努力转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摒除不谈。例如缺乏勇气的人,因为不觉得自己强壮,所以他们总是逃避困难,透过避免战斗,他们得到一种比本身更强壮与聪明的感觉,这种优越感是他们用来逃避自卑感的方法。人类追求优越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因为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这正是我们对文化的贡献。

    为什么有人不甘于奉献?那是因为他们对他人缺乏兴趣,他们感兴趣的人,只是他们自己。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感觉。正常的人会通过与社会合作的方式,作出一定的努力,抵消自卑感。而神经症患者,则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们仍用错误的方式摆脱自卑感,只是用的是错误的方式。

    神经症病人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

  • 9、 超越自卑的读后感

    超越自卑的读后感范文一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书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书,起到了《圣经》起不到的作用。

    本书第一章《生活的意义》是全书的纲领,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提出了人们生活中的三大问题:职业、社会(既与他人的关系)和性(既为爱情和婚姻)。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三大问题,而由此作出的反应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他分析了人们各种错误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过度关注自我,和正确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有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愿为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一观点,本书编译极为欣赏,他在代序中写到:在一个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年代里,阿德勒的心理学犹如浸入沙漠的一缕甘泉,让人重新体味到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是金钱、物质和泛滥的私欲,它还有更广阔的,也更令人神往的精神园地。

    阿德勒在书中认为自卑感在生活中时刻都有可能产生,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对现实社会产生的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时的情绪。他认为有这种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态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利用自卑来逃避现实还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风格。

    如果敢于正视自卑,会激发人的创造性力量,成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在达到新的境界后,又会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优越目标前进。这样,在自卑与优越的距离不断接近而又拉开的过程中,人便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一过程永无止境。由此,阿德勒认为,全部人类文化的动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这一观点与弗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还提出了生活风格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实现生活目标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维、情感、行动中处处体现着他独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阿德勒治疗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器,他通过对病者生活风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种途径),帮助病者找出产生这种错误生活风格的根源,让他去正视、了解它,并让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选择,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

    本书另一大优点是语言平实易懂,例子丰富生动,笔触细腻,分析精辟,在愉快的阅读中感悟生活道理,完善自我人格。

    《超越自卑》的读后感范文二

    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

  • 10、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长大后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药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基于自卑感。每个人因为对其现时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存在自卑感。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自卑感产生于人类先天的缺陷,而从小形成的错误生活意义会不断使自己使用错误的方法追求优越感以妄求克服自卑感,而这正是失败者痛苦的所在:努力能短暂的给予自己欺骗式的自信,而本质上自卑感是增加的。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家庭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而父亲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真正兴趣;同时也训练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使他们走上独立而又与人在《自卑与超越》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任

  • 2022-01-1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2-04-05

  • 2019-09-19

  • 2019-11-16

  • 2021-08-29

  • 2022-12-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12

  • 2022-04-08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6

  • 2022-12-18

  • 2019-09-26

  • 2023-06-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4-06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
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2024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教您怎么写超越自卑读后感五百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