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悲催世界读后感 > 地图 > 悲催世界读后感,2024悲催世界读后感
悲催世界读后感

(共 2627 篇)

  • 1、 读《悲催世界》有感

    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这宁静的黑暗里,冉阿让结束了一生的痛苦与磨难,满载欣慰与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缓缓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心似乎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让永远的走了,却留下了他光辉圣洁的灵魂,回想他一生走过的坎坷艰苦,不得不赞叹那是一部传奇为偷一块面包,他服役9年,当他终于获得了自由,却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受,走投无路的他,遇上好心的教主,冉阿让的一生由此而改变。几年后的冉阿让发展成了受人尊重的马德兰市长,他不忘教主的仁慈与善良,常常对穷苦的人施以援手,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运却让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终身监禁的帽子,但是命运嘲弄了他,他不顾再次戴上越狱的罪名,逃了出来,为的就是完成芳汀的遗愿,从德纳第手中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小珂赛特、、、、、、在法国革命的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救了珂赛特的情人马吕斯,在女儿有了归宿后,带着赎罪的爱与欣慰长眠。

    冉阿让的遭遇,不正是当时社会状况的体现吗?不正好揭露了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吗?当今的世界,当下的中国,又将如何应对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呢?我不经发出这样的疑问。纵谈社会,我的脑海里不经浮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正是这其中的最好答复吗?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正是冉阿让所追求的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正是做人的基本吗?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面对多元化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的生动局面,共同推进我们祖国前进的风帆。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人是国家希望之所在,责任之所在。青年人的价值观就是未来国家的价值观。而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把个人追求与价值观融入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拥有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做到真正立足于社会实践

  • 2、 父爱催我前行作文10篇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展现自己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更好地感知生活的真谛。因此,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这也是本页为大家精选的最新“父爱催我前行作文”所体现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收藏本页,以便日后再次阅读。

    父爱催我前行作文(篇1)

    在成长的道路中,我明白,爱一直在我身边。抬起头不一定能看见星云,但一定能看见父亲那充满期待,饱含爱意的目光。父爱,伴我温暖前行。

    正处于初三毕业班,一质测过后,成绩还算理想。可长跑在众多成绩中显得格外突出,它像噩梦一般,时时萦绕在我心头,令我寝食难安。父亲见我这般模样,拍了拍我的肩膀,没事,闺女,爸爸带你跑。别担心,相信我,下次你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爸爸充满自信的说。他的话似有魔力般,安抚了我内心的焦躁与不安。

    冬日的清晨,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寒气逼人。我们整装待发,父亲在前面跑着,我在后面追着。凛冽的寒风顺着衣领不要钱似的灌进来,寒意袭卷全身。我看着父亲奔跑的背影,咬咬牙,紧追其后。体育馆里诺大的操场,我的眼里只有父亲一人奔跑的身影。两圈过后,渐渐地,开始跟不上父亲的脚步,体力不支,步伐艰难,腿变得酸软无力。不行了不行了,休息一会吧!我嚷嚷着。冷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寒意刺骨。退缩的念头不停的叫嚣着。我喘了口粗气,手撑着大腿,任由汗水肆意地顺着肌肤往下流。抬起头,用希冀的目光看向父亲,无声地乞求他能够停下来。可父亲只是看了我一眼,不容置疑地说:坚持住,还有两圈就结束了!不能前功尽弃!寒风阵阵袭来,我擦掉脸上的汗,只得咬着牙、逆着风向前跑去。

    这一圈似乎格外的漫长,渐渐地头脑开始发昏,眼前是失重的黑,腿脚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步伐开始不受控制,一滴滴汗水无声落下,一个个脚印变得杂乱无章。蓦地,我瘫倒在地。寒风如同一把把利剑,割得我遍体鳞伤。此时,我本以为父亲会扶起我然后伸出温暖的手拉我回家,没想到他却一把拽起我继续向前奔跑。一只大手紧握我的手腕,冰凉冰凉的,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我哀求着,几近哭腔的声音:爸,我真得受不了了!歇会吧,爸!可父亲却置之不理,握着我手腕的手仍没有放松的迹象。那一刻,我觉得我的父亲是那么地冷漠无情。

    终于,我被父亲硬生生地拽着跑完了最后一圈。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仿佛用完了所有力气。我穿过绿茵,坐在石阶上,慢慢地调整呼吸。怎么样,八百米不是也坚持下来了吗?当你最想放弃的时候

  • 3、 喜与悲的混合体
    先以“这几天颇不宁静”作为前提、“我在院里乘凉”,“妻在屋里拍着闰儿哼着眠歌”为背景,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我”生活的痛苦,烦恼并且不宁静,脑子总是活跃的,许多白天要做得的事情和说过的话语仍然盘旋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为抛开忧愁,求得宁静,得到暂时的放松,“我”决定到荷塘边散散心寻求宁静。而荷塘是寂静的,在无人烟的地方,“我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反倒觉得舒适,因为“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在此处得到了自由的心境,得到了释放压抑的空间。当“我”看见荷塘及月光时,他们的美使得“我”终掩饰不住心中喜悦的情感:叶子像舞女的裙;小白花的朵儿如明珠,如星星;风吹过,叶子显现出“一道凝碧的波痕”;月光如流水,叶和花像被牛乳洗过,像梦被轻纱笼罩;树缝里透出的路灯光像是“瞌睡人的眼”;有热闹的虫鸣,可是不属于“我”;“我”想起了采莲这一有趣事来,转念一想,知道自己早已“无福消受了”。属于荷塘的一切皆是柔软的,温和的,平静的,安详的,轻轻的,此时,“我”与景物交融在一起,相提并论,分不清“我”是“我”,还是物。但“我”知道,这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只是暂时的,并不是永久存在。 “我”沿小路走出荷塘就如同走出了美的宁静的境界,回到现实世界,想起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差别,顾忌......怅惘的心情再次浮出心灵的水面,一句“这令我到底念挂着江南了”再次显出“我”倍感寂寞与失落,反映出“我”是个没有人倾诉的人,内心孤独。 在打造语言方面,费了不少心思。一、文章通篇运用许多修辞手法,例如拟人的手法:......有袅娜的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还有比喻的手法: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咋看像一团烟雾;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比喻为“舞女”。二、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叠词:“薄薄”,“静静”,“阴阴”,“层层”,“田田”,“森森”......这样运用,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口齿留香。三、运用“感觉转移”的手法,也叫做通感或移觉,就是用一种感官感觉来描绘另一种感官感觉,例如第三段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将“清香”比喻成“歌声”,即将嗅觉转移为听觉。这样使用,提高了文章的水平。四、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中“我带上门出去”与最后一段“推门进去”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密,环环相扣,融为一体。 文字典雅华丽、富有诗意,
  • 4、 读《饮水词》有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王壹贤 第一次读纳兰词于何时,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第一次被纳兰词所吸引的情景,却是印象颇深。那是中考落幕的时候,仍可忆起当时阴霾的天空,飘落着的小雨。来来往往的人群忙着收拾行李、杂物,纷乱的纸张撒落在校园的走道上,空荡荡的教学楼门窗紧锁,无人问津。我默默地彳亍着,彳亍着,脚步不知觉间就踱到了教室。偶然翻开教室书角内的一本书,入眼,便是纳兰容若的《长相思》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的我,认为遇到了故知,找到了知音。纵使未能全晓这首词的意境,了解到纳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亦不妨我去听他、懂他。与他邂逅三百年后,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觉得纳兰和我一样,一样的感性,多情而又因为尘世间种种不可预测、无法改变的因缘,郁郁而不得解脱,“同是天涯沦落人”、“情不之所起,一往而深”。 如今看来,这种想法确是好笑,但也正因如此,我才到书局,买下了一本《饮水词》,和这位多情才子结缘。这不买便罢,一读就感到自己“沦陷”了。书中纳兰“绝域生还吴季子”式的诚,“天上人间情一诺”式的真,“情在不能醒”式的“索性多情”,给予我太多震撼。他的每一首词,每一句感悟,构成了他斑斓起伏的人生,造就了一柱永回响着“一往情深深几许”的琴弦。让我总盼望着“共君此夜须沉醉”,为卿痴狂。 午后风光正当时,品一杯香茗,细嚼《饮水词》显得更加有味。静安先生评价此书时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顾贞观亦在《饮水词》序中说:“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一字一词的慢阅纳兰词,才果真感到,这些言论并非空谈。纳兰将自己的一生写入词中,从《减字木兰花》的“相逢不语”,与两心相悦的表妹形同陌路。纵使相逢,却因皇权世俗、人伦纲常的枷锁“脉脉不得语”。到后来,与妻子卢氏黄泉碧落、阴阳两隔,他与卢氏相处才短短三年,千万般无奈,也只能苦诉“当时只道是寻常” 。那册《花间词》,纳兰记得每一字、每一页,与妻子对赌,幸赢得妻子亲喂香茗,涤荡了一腔忧郁。这些寻常往事一直在纳兰心灵深处翩翩飞舞,无奈伊人已逝。几年后,多情才子又恋上了当时身处风尘的才女——沈宛,无奈悲剧再次上演,一句“心字已成灰”,不知他流下了多少泪珠儿
  • 5、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悲梦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悲梦

    有人说过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对于《红楼梦》是寄认宗教般的虔诚,以至形容为自己的一切的源泉。她的文章是温暖的,有庄严的华丽,也有悲哀,但不是惨伤的凄厉,所谓众生有情。沈启无对张爱玲小说风格的评价,句句都令人想到《红楼梦》的色调,声响和氛围。

    个人即是等的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红楼便是在繁华如泡影般膨胀至极致,矛盾日趋尖锐的封建社会末期半醉半醒。虚与实,爱与恨,痴缠,纠怨,姻缘,离恨,星坠乱起,仿佛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诱惑者你深入,那深门大院里的风华流转,亦如幕天之际俊飒奔驰的飞马绝影。然而绝影只是传说,它跑不过时光,更跑不过既定的宿命。宿命的枷锁与生的抗争所碰撞摩擦的火花映耀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交汇时惊心动魄的美让所有人奋不顾身。

    悲观者说人生来就是为了承担罪孽,繁华世间又何尝不是一杯毒酒,认为自己早已厌倦,却总想着一醉贪欢。或许是不知梦的缘故,流离之人追逐幻影。封建世家大族在歌舞升平中醉生梦死,两千年的时光便在烟斜雾横的迷离中消散了。大观园的一隅风流往事也淹没于一抔黄土中了。

    我最喜欢宝玉所唱: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新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道不尽的人世间酸苦情,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黛玉泪眼望春,泪干春尽,憔悴花遮憔悴人,在秋窗风雨之际,叹雨打芭蕉之凄凉,新啼痕间旧啼痕。欠泪的,泪终尽,卿卿性命魂归太虚。宝钗,山中高士,珍重芳姿,淡极始知花更艳,端庄识大体,律己宽待人,可叹停机之德,落得雪埋金簪。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奈何年幼被拐,无根漂泊,逃不过凄惨命途,致使香魂返故乡。所谓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草木无心泣绛珠,闲争路人愁。一本判词,一曲人生,命运之线牵引纵横,从虚无延伸至虚无,生者有心,死者无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人在命途中,无论所喜所悲是否相同,却总是有不同的无奈。我不禁要问,这样一出悲剧谁是罪魁祸首,我只能是十万分的糊涂。无论是续作中贾母一行人高明的调包计,亦或者是凤姐的狠辣,贾政的封建儒生老态,王夫人的心机,甚至连那舞台上插科打诨的小人物,所历之人情,所经之世故,所处之位使得各有各的身不由己。人所亟待逃避和解决的,也

  • 6、 伤仲永读后感500字--悲哉

    今天,我读了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伤仲永.

    伤仲永,是一篇关于后天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见过书具,忽然有一天,他哭着要书具,于是他的父亲便向邻居借来了文房四宝,没想到,方仲永拿起笔写了四首诗,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父亲把这首诗拿给了乡里的秀才,秀才看了以后,大大夸奖了这首诗,从这以后,只要人们指一个东西,他就能做出古诗来,他的父亲是一个贪图小利的人,于是便拉着方仲永,去四处做客,别人给他钱让他作诗,过了两三年后,再让方仲永作诗,他就做得不如原来的那样好了,等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方仲永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通过读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方仲永生下来虽然受到上天的眷顾,天赐予他了比其他人更加聪明的大脑,可是他没有接受后天良好的教育,从一个天才变成了普通人。方仲永变为普通人的因素不只是他自己,更大的责任应该是他的父亲。方仲永的父亲为了那一点小小的利,就把这么聪明的孩子葬送在童年,一个天才就这样陨落了。再看现在的父母,哪一个不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周末还上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方仲永父亲的观点和现在的父母比起来真是相差甚远,不管是什么年代都要让孩子接受知识、学习文化。

    悲哉!方仲永之父!

  • 7、 人间别久不成悲——读《活着》有感
    人间别久不成悲——读《活着》有感 收到同学从日本寄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活着就是为了幸福,这是生活与死亡的唯一区别。” 不是这样的,福贵你要去反驳他,你要从这个世界里找寻生存之地,没有幸福我们仍然要活着。 忘了是多久之前看的碟,有些画面至今记忆犹新。巩俐饰演的家珍用粗布麻衣的真挚去换取身着旗袍的典雅,来获得福贵的不离不弃。葛优饰演的福贵在战争后的九死一生,回到家中拥到妻子儿女的踏实感。想必他是幸福的吧,对未来充满期待,想着逝去的切还来得及救赎,却没想到死亡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到来,一钱钱地凌迟那颗逐渐老去的心。先是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而后女儿凤霞难产大出血,最后家珍、二喜、外孙苦根……无人幸免。 哦,不对,还有你福贵和那一头“福贵”。 一开始在体育课上看完这本书,我坐在高高的台阶上放眼望去,绿草为裳,阳光为佩,交错相应,延伸到视线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天气很好,天空一碧如洗,云好像绣上去的一般,精致轻盈。这个故事的尽头,似乎痛苦而又平淡。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怀疑和不信、死亡和背叛的世界里,活着原本的面貌就是活着。小人物没有撼动世界的力量,所以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活成一场盛大。喜欢豆瓣上一个人的影评:“如果哪一天不堪忍受了,可以学黛玉那样,把过往都烧了,烧出另一个世界。” 爷爷刚离开的那几天,我天天以泪洗面。我不想任何人告诉我生活会变得好,因为处在幸福中的人的安慰显得苍白无力。我一遍谝地读《活着》,一遍遍和福贵比惨。 最终他赢了,我也活过来了。 前两天我和奶奶在那边叠衣服,我忽然对奶奶说:“我梦到爷爷了。”奶奶笑笑:“那他过得好吗?”我说:“好啊,他在梦里没有痛苦,和朋友大口吃酒、賭牌,快活得不得了。”奶奶把衣服蒙在眼睛上,喃喃:“那就好,那就好……” 姜夔有诗:“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说的是: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改变伴侣之间的深深眷恋。于余华的“生存和生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读出了它的另一层意思,这一层意思无关风花雪月。 在那一条“再也看不到儿子有庆赤着脚跑来”的田垄上,老人和牛渐行渐远,空旷而又温暖。

  •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无声告白》读后感800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无声告白》读后感800字:

    作者以散文的清淡与美感,讲述了一个特别沉重的故事:迪莉亚,一个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尤其是母亲心中极大的骄傲,但是她死了……关于迪莉亚的死,家庭中的每个人的心情状态、情绪表达、肢体动作、心理转化等等被作者描摹地很是到位。

    感觉作者写的特别好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家长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有多大,迪莉亚的外婆是一个非常传统女人,也是家政课老师,她认为女人的天职就是家庭,但是迪莉亚的母亲玛丽琳并不这么认为,她像只不安分的小鸟一样开始横冲直撞,最终因为遇见爱情而甘守苦涩,于是,玛丽琳将自己的一些梦想,成为一名医生,无形之中加在了迪莉亚的身上,而年幼的迪莉亚最终因为承受不住父母的期望而选择了自杀。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着父母的影子,原来的时候不觉得,当渐渐长大,会发现一些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我们后天的教育规避了其中一些,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跟父母又不一样的地方。

    另外我觉得文章非常好的一点是,它从来就没有说教,只是行云流水的生活,在真相背后被揭开的时候有一种恍然,这一手法,有些类似《解忧杂货铺》。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这本书封页上最显著的一句话,也是对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摆脱他人的期待,真的太难,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都不是独立体,我们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我们都没有察觉的时候,我们就被影响了。可能我们内心或者大脑觉得,自己对于他人行为的不赞同,但是有时候不知不觉我们也在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这种情况说不清对还是错,总而言之,我们被他人给影响了。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我们不喜欢一首歌,甚至到了讨厌的地步,但我们会在无意识的时候哼唱出来。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洗脑。所以,要想真正摆脱他人的期望和影子,我们必须学会反洗脑。

    找到真正的自己,这就更难了。因为有时候我们找到的自己,并不都是我们喜欢的样子。身边有位朋友,其实我特别地佩服,ta在寻找ta自己的时候发现ta自己的并不好,或者说离自我期望有点远,ta开始了艰难地自我斗争。人,其实说服别人容易,说服自己难,我的这位朋友最终做到了,ta做到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也成为了大家喜欢的样子。

    想变成真正的自己,需要太强大的内心,也许正如范老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才行。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是我们也得努力做到。作者:阿拉

  • 9、 美从悲来_读《边城》有感800字

    美从悲来_读《边城》有感800字: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边城》的结尾,作者并未直接点明翠翠最后会如何,而是留下遐想,令读者回味,大体上讲,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前的边城是美好的,翠翠与祖父在临溪的白塔下渡船,无拘无束的生活,而傩送则与他的大哥在端午节上捉鸭子,他们过着如童话般美好的生活。

    可一切,都随着时间而变化,祖父去世,大老也离开了人间,正是这种种因素,导致翠翠与傩送无法真正生活在一起,可也正是这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才能更加震撼人心,这难道不是悲剧中的美吗?

    而傩送去流浪却也正是情理之中,是因为他与大老相比较导致大老南下,间接导致大老死亡,他对于大老是愧疚的,他确实十分喜欢翠翠,可这也同时是他的内心十分纠结,惟有出去,离开这里,才有可能洗刷这份愧疚,如若不离开,两人反而会因为大佬而无法真正幸福,作者并未点明结尾,傩送是否会回来,留下一个谜,使人遐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不正是悲剧中的美吗?

    翠翠的爱是超越世俗的,不求于名利,可这如此接近于自然的爱,却无法真正收获结果,她是十分喜欢二老的,可她并未去争取,她所做的只是等待,他的祖父为她争取,可闹出了误会,间接导致祖父的死亡,可这也更加坚定她自己“等”的决心,无人再会帮她。读后感

    每一个故事都有结尾,而对于《边城》,或许以悲结尾,才会更好吧,令人惊叹于美好,更惊叹于美好的破碎,悲剧的美,才令人更加深刻。作者:万裕明

  • 10、 学生必读著作《围城》读后心得-幽默中悲感

    为心得体会栏目你提供围城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围城》围绕主人公方鸿渐展开,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

  • 2019-09-22

  • 2022-05-21

  • 2019-10-12

  • 2022-05-20

  • 2019-10-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09

  • 2021-05-0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3

  • 2021-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09

悲催世界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悲催世界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悲催世界读后感、2024悲催世界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