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 > 地图 > 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2024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
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推荐
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

(共 585 篇)

  • 1、 读《白昼举炬的狂人》有感300字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有感悟。

    有个名叫唐志的人, 很有学问,长大以后,变的很骄傲。想找一些有学问的人来较量一下,但每一次都是他获胜。这是他更骄傲自大。一天他举着火把走在大街上,还说是为这里的人着亮前途。佛知道这件事后,变成一个老汉,拉住他,问他知不知道四明法。唐志愣住了,因为他不知道四明法。遇到了一个比他还聪明的人,倒地便拜。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有感悟。人就算再聪明,也不能骄傲,就是有些人擅长某样东西,就到处夸耀自己。我也骄傲过。

    那时我学会了玩九连环,而家里人却不会。因此我非常骄傲,整天在外婆,表弟面前说自己很厉害。后来妈妈带回来一个魔方,让我解开它,可我解了很久都没解开。

    因此,我在此劝大家:虚心使人近不,骄傲使人落后。当你学会了一样本领后,千万不要骄傲,这样才会使你收获更多。

  • 2、 白昼的恶魔观后感影评

    《白昼的恶魔》是一部由田中丽奈、中村苍和伊武雅刀等主演的犯罪悬疑剧,该剧在网上的评分并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去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田中丽奈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是在小池真理子的小说《恋》改变的电影里,她身上似乎总是有一丝略带邪恶,不符合主流三观的独特气质。在这部剧中,就更加将这股邪气发挥到了极致,变成了身披白大褂的恶魔的化身,手术刀变成了行刑刀,将人命玩弄于股掌之间。有网友吐槽她的演技,我倒是除了她想不出第二个更合适的日本女演员来饰演这个角色了。

    相信有不少人已经看了一月份开播的《被讨厌的勇气》。

    勇敢做自己,不谦让蛋糕给小孩,通身散发我凭什么要对全世界善良气息的女主。

    标榜如果拥有不怕被他人所讨厌的勇气的话,就能够从烦恼中解放出来。

    在微博上小热了一把。

    但鱼儿今天要推荐的不是这部。

    乃是更极端的《白昼的恶魔 》,豆瓣评分已严重两极分化。

    有人觉得好变态啊!好喜欢!

    也有人表示承受无能,一定是我太正常了。

    女主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干坏事。

    和约炮对象开房,直接用针扎穿对方的手掌。

    然后毫不在意的放声大笑。

    身为济世救人的医生,她集反社会、反人类性格于一体。

    成为医生是享受操纵他人生死的感觉。

    医院是折磨病人,隐瞒杀人罪行的最佳场所。

    给不能吃牛排的病人带牛排,导致他死亡。

    还觉得自己做的好,因为死者的表情很安详。

    鼓励女儿挽救母亲生命,安享天年是人的本分。

    转身就从《罪与罚》中掌握新技能,将药物加入输液中干掉人家母亲。

    诱导小男孩,给陪他玩的小女孩吃过敏的食物,这样就可以将她留在医院。

    为进一步引发男孩内心的邪恶。

    怂恿他解决小女孩的母亲,给楼梯地板打蜡,将她妈妈摔成重伤。

    紧接着,又告诉女孩男孩干的好事。

    引诱女孩犯罪。

    圣经中说弑父是重罪。

    她欣然接受挑战,开始尝试给父亲煮毒汤。

    是的,她很可怕。

    普通的恶人,在行恶之前会内心挣扎,会有个好借口。

    而她是毫无理由的纯坏,还特享受这种做坏事的感觉。

    唯一让她感到不安的,是感受不到良心上的谴责。

    她失去爱他人的感情,看到痛苦的人不会产生任何想法,无论犯了什么罪都毫不在意。

    甚至会想要主动去伤害别人,没有道德,没有心。

    她不仅自己化身恶魔,还特擅长循循恶诱他人。

    与其说是怕她。

    不如说是怕开始滋生邪恶内心的自己。

    这种心理,每个人都会有。

    恶魔头上不长角,嘴里不长獠牙,也没有狰狞的面容,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 3、 读后感大全:读《一一风荷举》有感

    闲暇之余,偶然发现书堆下的新书《一一风荷举》,信手拿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这是张晓风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部凝结于笔尖,纸上,每一篇散文短而巧,精致而又细腻。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她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朴实,却又不乏典雅。

    《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我看完后顿时沉思了,文中讲述了一个小男孩跟作者比电动玩具的多少、大小。而作者却回答:我没有电动玩具,大的没有,小的也没有。

    如此的一个小孩,竟会懂得与别人比物质上的享受,而不明白作者根本看不起。孩子,会用电动玩具的多和少,大与小来跟别人作对比。以此来谋求胜别人一筹的感受,以此来感受攀比的成功。这其实就好比两个大人之间,比钱、比权、比车如今,这种庸俗的习气,已传染给了小孩。小孩也学会了与别人攀比。如果自己赢了,就好像自己生命更有价值,似乎有种飘飘欲仙,君临天下的感觉。

    然而,真正的财富,并不局限于金钱、权力、车。而是人对世界,对别人作出的贡献。如今,巴菲特不就是一个好例子吗?比钱,没几个人比得过他,他富可敌国。他却仍住老式公寓,开二手车,家里椅子还缺一条腿。他不攀比,不奢侈,节俭低调,他立下遗嘱,死后99%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他将流芳百世,因为他不仅拥有财富,而且懂得如何看待财富,如何支配财富,。他不拿别人的生命同自己比,同样也不以金钱、权力、工作、智商来评价一个人。这才是真正完美的生命,这才是拥有人生真正的财富。

    文章中说得好:我是我,不以公斤,不以公分,不以智商,不以学位,不以畅销的册数来计量。我,不纳入计量单位。

  • 4、 小举大善_900字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便有可能折射出善的内涵。

    善恶间本是一念之差,一念抉择过后,善即可彰显;反之,恶也即会败露。刘备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实上,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成为拯救生命之举。当今央视主持人朱军在成名前,某着名主持人同他交谈时,这位主持人不经意问说朱军很有做主持的天赋,此语对朱军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他事业道路的信心与希望。朱军一举成名后,再次邀请该女嘉宾,谈笑间,她已忘却自己当时说的话,更没有想到自己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对朱军影响如此之深。确实,这只是随口一说,并非刻意而为之,一个如此之小的举动,下一秒自己可能已忘却,对他人却是人生的重塑,令人一生难忘。

    小善而为之,通俗来讲,举手之劳而已。修船工刷油漆时顺手补上船底的洞,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举,足以见其善良。若是他再多有一点儿私心,不去做本不属于他工作范畴的补洞这活儿,船主定会彻底绝望。举手之劳,拯救的是生命,挽救的是一个美满的家庭,传递的是人性的善念。修船工认为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而已,的确,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受益者来讲,意义非凡,孩子们的生命正是由于修船工顺手做的一个小事而得以延续。

    小小的举动,回报给自己的是快乐,是心安。即不求外界的赞扬,不求物质的报答,符合自己的本心才好。把此心上升到最高境界,便为“善”。有人愿为此付诸行动,做出努力;也有人却怕费时费力,又不会得到相应的报酬,于是遇事置之不理,人性的劣根、奴性由此暴露。

    师长的一声鼓励、一个手势,同学问的一个微笑、一句关爱,商人间的诚实与守信……小举或大举,不都是以善为基础吗?随手捡起草坪上的一块碎纸屑,顺口向路边的清洁人员道声“辛苦了”……这会在他们心中荡起爱的涟漪,会给他们辛苦枯燥的工作增添爱的力量。对你来说,可能只是几秒钟的时间,恰恰又是这几秒钟的小举动,便成为使他人、社会受益颇深的善举。

    小举大善,快乐自己,传递善心,让善念在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脉脉相传!

  • 5、 一举两得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一件事却有两种收获。故事出自于【唐】房玄龄等《晋书·束皙传》。

    这个成语的故事讲述了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出了名的勇士叫卞庄,他非常勇敢,敢同老虎搏斗。一天,他听说山上有两只老虎,就提剑上山,要去刺死它们。旅馆的童仆劝阻他说:“不能去,那两只老虎此刻正在争吃一头牛。二虎相争的结果,一定是力气较小的老虎要被咬死,但力气较大的老虎也会受伤。那时,你上山去,同一只受伤的老虎搏斗,就容易取胜,而且只要刺死一只受伤的老虎,就可以获得刺死两只猛虎的美名。”卞庄听从了这个童仆的话,后来,果然轻易地把那只老虎杀死了,并因此而威名传遍天下。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做一件事,能够得到两方面的好处,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做任何事情要多思考,尽量获得最大的收获。

  • 6、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阅读作品,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为书中人物所折怀,撰写读后感可以很好的总结整理沟通后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该如何写狂人日记读后感才能让阅读的人感同身受呢?为此,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狂人日记》的读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 篇1

    看到《狂人日记》的题目时,感觉这篇文章好像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写的,整篇文章可能写的很疯狂,也可能写的一塌糊涂。这样想着,不由自主的看下去。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我从这段话中的“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想到主人公三十年前可能就见过这个人。既然是赵家的狗,那么这个“他”肯定也姓赵。读这段话的时候,我觉得鲁迅的文章和现在我们写的文章大不相同,他的写作不用好词好句来描述,也能使我们忍不住接着读下去,就像我亲眼看见了故事中的情景。

    整篇日记都在说吃人的事,“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在正常人眼里,他们为主人公做的事情是正常的。但在狂人眼里这些话会引起他的胡思乱想,怀疑他们的举动都是要吃它,狂人有些惊慌失措”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文章中描述狂人疑神疑鬼、紧张兮兮的样子,我觉得他真是可笑。

    我上网查阅了一下,狂人日记的正确解释是揭露当时旧社会的黑暗的事,鲁迅把自己当成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来看这个黑暗的世界,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虚伪和本性。我又拿起书看了一遍,其中有一段狂人的话我想了半天”吃人的是我的哥哥,我自己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有些转不过弯来,我猜想着这句话的所表达意思。

    鲁迅的文章太深奥了,像我们这样的小学生很少能读懂其中的含义,我也是在网上查阅资料才得到结果,但

  • 7、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范文一

    近几天,我拜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这部小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当时旧社会的黑暗。

    这部小说主要讲了在旧社会中,鲁迅来到了大哥的家乡。但那里的人却很奇怪,当鲁迅一人走在路上时,路上的人都面色铁青的议论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当我读到有个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儿子,边打还边说: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看到这,我不禁吓了一大跳,虎毒还不食子呢!况且这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么会如此残忍呢!但是,更可怕的还在后面。那天,一个人来告诉大哥说村里有一个大恶人死了,村里的几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来吃了,还说是可以壮壮胆子。直到最后,鲁迅终于明白了大哥与那些人是一伙的,目的是想吃鲁迅。才明白妹妹五岁时的死,是因为被大哥吃了,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我想:旧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残忍了,以为吃别人身上的什么就能补自己身上的什么这样一个荒唐的谣言,就去忍心去伤害自己的亲人。哎!可悲啊,可悲,旧社会实在太黑暗了。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范文二

    这个寒假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让我震撼不已,里面的主人公来到他哥哥的家里,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欢吃人肉的。当他发现的时候,那个小镇上的人已经开始筹备怎样将他杀了。他的哥哥跟是残忍,在几年前就把他自己的亲生妹妹的肉吃掉了,并且夹在自家的菜里,让家人也吃了许多。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啊!将自己的亲生妹妹吃了,连自己的弟弟也不放过。如果,他将主人公也吃了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感到还不知足。会将他的母亲也吃了、将自己的父亲也吃了。但是,小镇里的人也许也会将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这句话就是反应了那个小镇的现状。惨不忍赌啊

    一个吃人一词。就表现了清政府的腐败,易牙蒸了他儿子,给王吃,还是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时尽然没人管。

    小说的末尾那个救救孩子的呼声,是何等摄人心魄。对于孩子们的纯真,鲁迅流露出了那么沉重的凝虑,以为终于无法逃掉大人的阴影,也仍然无改于一生工作的目标救救孩子

    这本书让我震撼不已,如果,我们的时代也发生这样的事,那我们要怎么办?

  • 8、 “狂人”来了作文

    本小编在阅读大量文章后认为,““狂人”来了作文”是最为有价值的之一,现在特分享给您并建议您保存收藏。这篇文章展现了作者出众的个性和思考能力,而在考试中作文的写作也越来越被重视。真正好的作文必须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在生活之上。

    “狂人”来了作文(篇1)

    小k是我的“残暴”同桌,他很爱虐待金龟子,金龟子在他手里常坐“地狱特快”,他还解剖金龟子呢。

    课间的时候,他向我要铅笔盒,我同意了。他一把拿过笔盒,把铅笔全部还给我,从自己的“昆虫监狱”中挑出一个“倒霉蛋”扔进笔盒里。接下来的事会让我心痛地要命:他把我的笔盒使劲开开关关(我的笔盒是推拉式的),而且还是连续式的。之后,他又把笔盒像垒球一样发疯似的扔向黑板,捡了又扔,扔了又捡。看来,受罪的不只是金龟子,还有我的笔盒。

    那还没完呢!他还把笔盒上上下下地摇,让虫子感受“超级地震”。无论我怎么劝“会摇死的,会摇死的”,他只是从容地回答:“不会死的。”做完了以上步骤,小k才把金龟子拿出来,还好,金龟子还是活的。他还爱让他那些“倒霉蛋”坐“转转下午茶”,那就是把虫子倒扣在酸奶盖子下,然后狂转,让虫子和看的人都眼花缭乱。

    小k太“残暴”了,虫子也是生命啊。要是他下辈子是虫,虫子是人,保证虫子会来报复他。

    “狂人”来了作文(篇2)

    在我的家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爱好,比如爸爸喜欢养小动物,妹妹喜欢看动画片,爷爷爱看娱乐视频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奶奶。

    奶奶年过花甲,平时爱穿各种颜色鲜艳的衣服,显得很年轻,一点都不像六十多岁的人。因为常运动,爱漂亮,奶奶的头发仍然很乌黑,不过岁月沧桑还是让她脸上拥有一道道小河般弯曲的皱纹。她不爱追随潮流,正好跟爷爷形成了对比,当爷爷整天拿着他的智能手机时,奶奶仍然用着她的老人手机。

    奶奶最喜欢的就是逛街了。不过她不喜欢一个人去逛,每当我们在家里看电视时,她就会叫上我们陪她一起出去。

    有一天,我买了一本新书,书上的内容十分有趣,我一下就看得入迷了。这时奶奶刚好做完家务,问我:熙熙,你想出去走一走吗?因为她打扰了我看书,我便十分不爽地说:不了。说完,我继续看书去了。然后奶奶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出门了。看完书后,我想了一下,有点后悔,再想想刚才跟奶奶说话的语气,更不知所措了,觉得自己有点太过分了。到晚上吃完晚的时候,我就主动向奶奶请求出去散步。奶奶十分开心,领着我去家旁边的商场走去。

    到了商场,奶奶边

  • 9、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范文

    书籍给人以感悟,给人以信心,鲁迅所写的狂人日记打动了我。我们撰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进行分析。写读后感的时候如何才能具体地把感受表达出来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狂人日记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1)

    我高度赞扬鲁迅,在很大程度上,我性格的形成与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启蒙时期读的书都是鲁迅的,当然环境因素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可是我当时都是带着鲁迅的书去吃饭的,吃饭的时候,还是不看书好。我现在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那一份快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惆怅,一种自我解嘲、忘不了的惆怅。我该不该转过身来责备鲁迅写的作品?当然不,我终究还是我,鲁迅终究还是鲁迅。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看过很多很多次了。在这个时候的我,真的很难说出自己的感受。

    狂人真的狂吗?当然没有,但他不狂吗?不狂的话又怎么说这些话?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鲁迅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狂人的角色。狂人是清醒的,鲁迅也是清醒的。但是,他们却极度孤独,从一开始的暗室理论,到后来难以抑制的呐喊。

    鲁迅走了很长的路,不仅在他自己的思想中,还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提炼出一些深层次的文化核心。

    其实,狂人形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一种文化的内在升华,同时,大家所理解的是一种极其深刻的压抑。

    我们不需要详细讨论在那种情况下,一个狂人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现实中。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落后于或超前于这个时代,其实都是痛苦的。

    当然,痛苦是一方面的,另一方面会被时代当成狂人,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

    狂人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2)

    在斯看来就是“吃人的实录”,在这篇文章中,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感和苦难,这样的社会,是如此的可怕,“非人性”的观念,是当今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这一代所未曾用第六感所感应到的,也许,是被电脑惯出了几许病殇,所以第六感受到了严重迫害,就像哈尔滨的那座大桥一样,其实隐患一直都有着,只是,“时机”不够成熟罢了!当某些事物变成了一种“灵异”般诡异的时候,斯曾可想,而不知再不知,兴许,在现在《狂人日记》里,写的有些沉重压过五指山,但是与现在而言,对于斯的启示便是一层又一层的灰烟瘴气,这样的瘴气,已经让我们原本过上百的寿命却变得只有还不到70岁。

    可悲么!不

  • 10、 《狂人刘文典》读后感

    《狂人刘文典》读后感

    《狂人刘文典》,改革开放之年生人章玉正所作。此人致力于探寻新闻与历史的真相复归,并重点关注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史与心灵史。此书聚焦刘文典生平,又辐射到同时代的学、政两界名人,使你我读懂刘文典,也更接近那个已远去的时代。

    刘文典师从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轻视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他曾为学人气节坚守,也曾因时代弄人妥协。在他坚守与妥协的背后,正潜藏着对于整个社会命运的思考与悲鸣。

    本书用类似纪传体的写法展开,分别描写刘与其友、其师、其“敌”等的事,当你看完所有篇目,你便能看见一个活脱脱的“狂人”。刘文典的狂,分为学术之狂与做人之狂。

    学术上刘确实造诣很高,谁也没得说。《庄子补正》《淮南鸿烈集解》,这都可谓是千古一书。他曾说道:“天下懂庄子只有两个半,庄子算一个,其他所有中外研究庄子的算半个。”他也很看不起搞新文学的人。在西南联大期间有时要跑警报,他曾在奔跑中仍不忘“羞辱”新文学代表沈从文:“陈寅恪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什么用都没有,跟着跑什么跑啊!”

    所以我并不欣赏他这种狂到因学术意见不同而直接进行人身攻击的狂,这多少有点老顽固的感觉。

    做人之狂,最有力的例子就是痛斥蒋介石了。起因是安徽大学爆发了学潮,身为校长的刘自然要被问话。可他是这么说的:“我刘叔雅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之而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秘书,声讨过袁世凯,革命有功。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两人见面以后发生了什么,更是多达七八个版本,大体都是吵得很厉害,最凶残的一个双方已然动了拳脚。再有就是面对日寇的所作所为。日本人知道刘曾到日留学多年精通日语,又是中华国学大家,就想聘请刘出任教授,刘拒不答应。日本人到他家抄家,刘与夫人端坐堂上,日寇问话也不回答,声称:“我以说夷语为耻!”

    对于他痛斥老蒋,我持保留意见,虽然学生自发学潮是心系天下之为,可蒋毕竟为一国之长,他不仅是他本人,还代表着国家的一个机构,是一种象征。意见不合,可以通过正当手段申诉,但不应直接“开战”,造成不好的影响。就像当年的贝多芬与培根,看见国王后一个甩手而去,一个行礼,自然如贝多芬自己所说:“国王千千万,贝多芬却只有我一个!”可这不免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2-03-31

  • 2019-10-28

  • 2021-08-12

  • 2023-04-30

  • 2023-02-10

  • 2023-01-20

  • 2023-03-04

  • 2019-10-09

  • 2021-04-1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2-07

  • 2022-04-16

  • 2021-09-0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10-24

  • 2019-10-09

  • 2019-10-20

  • 2022-03-28

  • 2023-01-24

  • 2023-01-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6-13

  • 2022-11-23

  • 2023-03-01

  • 2019-10-09

  • 2019-09-23

  • 2023-01-19

  • 2019-11-12

  • 2023-02-1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2024白昼举炬的狂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