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 > 地图 > 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2024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
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相关栏目
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热门栏目
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推荐
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

(共 8354 篇)

  • 1、 读书心得:荀子劝学读后感大全六篇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写读后感范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荀子劝学读后感大全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荀子劝学读后感(篇一)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劝学读后感(篇二)

    学不可以已,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不停止学习,才是学问的根本。学习,就是要这样坚持不懈,才可博学明智。学习没有先后之分,只有深浅之分,即凡学习之人,皆可能做到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荀子提到,要知天之高,就必须登上高山去探究,而要知学问之精大,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学习,是人生的任务,人生于世,必定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才可立于天地之间。

    学习不但能让人知晓天文地理,亦可让人正其身,修其德。荀子提到: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对于天生的不足或异样,可通过教导他

  • 2、 [读后感分享]荀子劝学读后感范文六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怎样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进读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分享]荀子劝学读后感范文六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荀子劝学读后感【篇一】

    学不可以已,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不停止学习,才是学问的根本。学习,就是要这样坚持不懈,才可博学明智。学习没有先后之分,只有深浅之分,即凡学习之人,皆可能做到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荀子提到,要知天之高,就必须登上高山去探究,而要知学问之精大,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学习,是人生的任务,人生于世,必定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才可立于天地之间。

    学习不但能让人知晓天文地理,亦可让人正其身,修其德。荀子提到: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对于天生的不足或异样,可通过教导他来使其归俗,而世人之恶,亦可通过学习礼仪知识来除其恶。荀子认为性本恶,只有通过礼仪约束,才可归善,而他在劝学中提出不断学习可让人改变自我,正是其认为性本恶的一个体现,才会提倡要用学习来改变自己。积极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坚持。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即使是匹品种不好的马,没有天生的优势,但只要不放弃,也一样可以到达千里马所到达的目的地;若雕刻能坚持,不放弃,终也会有惊人的艺术雕品现世。多少名人在成功之前,都是靠着坚持这一信念到达成功终点站。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地学习,不因遇到挫折而放弃,不因小有成就而停止,始终以一颗虔诚的心去学习。

    学习要坚持,也要懂得如何学习。一要会积累。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都是从小事做起,任何一个惊世作品,都是从细节开始,一步一步,终成品。忽略了小小的一点,也就不会有大大的一横了。所以,学习也一样,不在乎每次积累的多少,只要一点一点地耐心积累,终有一天也能学富五车。二要专心。蚓无爪牙、无强筋骨却可穷土,这是由于它专心于此,而耳不可两听而聪,目不可两视而明,做任何事,特别是学习,更需要心无旁骛,专心地埋头苦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前功尽弃,这不是浪费生命吗?三要融会贯通。学

  • 3、 [读书心得参考]荀子《劝学》读后感怎么写五篇

    初中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仍然需要大人的细心引导。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明理,书籍里就蕴含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人生好似调味盘,酸得是惆怅,苦的是锻炼,辣的是过程,甜的是成功。那么,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参考]荀子《劝学》读后感怎么写五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荀子《劝学》读后感(篇一)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劝学》读后感(篇二)

    看完《荀子》一书,回想书中他的那些言论与思想,不禁让我感叹不已。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当时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家,同时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的着述充满了哲理与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同时他还系统地论证了人性恶的理论,与儒家的天赋性善是相反的,而人之后能,完全是因后天学习改造的结果,也以此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性恶论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同时在政治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有严明的律令

  • 4、 [读后感范文]荀子劝学篇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读后感范文]荀子劝学篇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篇一】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篇二】

    读了荀子的《劝学》,我不仅被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生动而深刻的比喻而深深吸引,更重新思索了学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就像文章开篇所谈到的:学不可以已,无数句古语在鞭策着我们去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漫长而终身需肩负的使命,又需要点点滴滴积累的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付出努力与汗水的人,即使拥有方仲永一样的天资,也终将一事无成,而许多天资平平却在后天悬梁刺股、坚韧不拔地奋斗、学习的人,也获得了他们的努力应得的成就。

    古人劝学的

  • 5、 荀子劝学原文读后感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荀子劝学原文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荀子劝学原文读后感1

    《劝学篇》开宗明义地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意谓学习应持之以恒,不可中辍。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说青色染料是从蓝色染料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色的颜色更深;冰是水遇冷后凝结起来的,却比水冷。通过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博学深思,加以总结提炼,就能够超越前人,后来居上。他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意谓有了知识,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就像行千里路借助于车和马,过江河借助于船和桨。

    荀子认为,学习的成效来源于辛勤的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骇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楔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按。”只有积土成山,风雨才能从那里兴起;只有积水成渊,蚊龙才能生长;只有积善成德,才能自得神明,具备圣心。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有一条一条的涓涓细流,才能汇成万顷波涛。骐骥那样的好马一跃也不会十步,驽马走出十驾,功效就在不舍。用刀刻物停下来,朽木也不会折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玉石,也能雕刻成功。

    荀子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急不躁。他举例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膻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蚯蚓虽然无爪无牙,无筋无骨,却能上食泥土,下饮黄泉,原因是其用心专一;而螃蟹八脚而且有两个大钳,却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于心躁。苟子总结性地指出:“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憎憎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没有专默精诚,不去埋头苦干,就不能明辨是非,就不会有辉煌优异的成绩。

    荀子还强调学以致用。他说:“不闻,不着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意谓学习本身有它广泛的内涵,应具备“闻”“见”“知”“行”四要,只有学以致用和付诸

  • 6、 荀子劝学的读后感

    篇一:读《荀子劝学》有感

    读《荀子劝学》有感在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入一党一积极分子,改如何与时俱进、把握时机异也、创造未来呢?我从荀子的《劝学》中找到了答案——学——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做一个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方能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一穴一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用心浮躁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面对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面对无法抗拒的种种诱一惑,无论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都很难做到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记得高考前的一天曾有人对我说“等你大学毕业时,已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大学生到处都是,也就没什么用了!”而事实证明他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单就如今浩若烟海的网络知识,用“知识爆炸”形容毫不为过,但对于大多数年并非出身豪门的本科学生而言,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是,观如今学子,平时不知所学,聊以度日者有之;上课埋头苦睡,浑浑噩噩者有之;实训耽于网游,不务正业者有之唯独缺少专心致学,上下求索之一精一神。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说的是学习必须有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实干一精一神。年轻人终日而思,而不肯须臾之学,知识技能不会在空想中有任何增加。只愿踮起脚根,不愿奋力登高,又怎能达到光辉的顶峰见识广远?平日里,同学们连课都不愿去上,逃课睡觉、打游戏、谈恋一爱一,什么堕一落的行为举止都有,仿佛来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享受,为了逃避生活的责任,大学似乎成了“青年疗养院”,这个状况谈何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呢!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只有志存高远,才会学有所成;学习中要勇于实践,知识掌握得才能够扎实。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是不知所学、不知学何用、不知未来是何——我们需要清醒了,去重拾我们的志向。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学贵专一精一。学习不能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善学之人要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知识才能与时俱进,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 7、 荀子《劝学》学生读后感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荀子《劝学》学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荀子《劝学》学生读后感1

    《劝学篇》开宗明义地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意谓学习应持之以恒,不可中辍。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说青色染料是从蓝色染料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色的颜色更深;冰是水遇冷后凝结起来的,却比水冷。通过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博学深思,加以总结提炼,就能够超越前人,后来居上。他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意谓有了知识,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就像行千里路借助于车和马,过江河借助于船和桨。

    荀子认为,学习的成效来源于辛勤的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骇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楔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按。”只有积土成山,风雨才能从那里兴起;只有积水成渊,蚊龙才能生长;只有积善成德,才能自得神明,具备圣心。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有一条一条的涓涓细流,才能汇成万顷波涛。骐骥那样的好马一跃也不会十步,驽马走出十驾,功效就在不舍。用刀刻物停下来,朽木也不会折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玉石,也能雕刻成功。

    荀子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急不躁。他举例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膻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蚯蚓虽然无爪无牙,无筋无骨,却能上食泥土,下饮黄泉,原因是其用心专一;而螃蟹八脚而且有两个大钳,却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于心躁。苟子总结性地指出:“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憎憎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没有专默精诚,不去埋头苦干,就不能明辨是非,就不会有辉煌优异的成绩。

    荀子还强调学以致用。他说:“不闻,不着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意谓学习本身有它广泛的内涵,应具备“闻”“见”“知”“行”四要,只有学以致

  • 8、 荀子《劝学》读书笔记

    荀子的《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文章运生动的运用各种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坚持自我反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不可不知天高地厚,贪图安逸,才能学有所成。

    文章教导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行善积德,使我们变得聪明机智,心境明畅,这样自然处事得体,进退有度。

    本文还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各有其长处和用途,我们要学会善于借助这些事物(的长处)为我们所用。沧海能纳细流故能成其大,我们只有通过各种不同途径,用心专一,并持之以恒的学习、积累各种知识,才能积少成多,令终身受益。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提倡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荀子的论述极具现实教育意义。

    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竞争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例如: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机器、新设备等等一切新的事物,都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乃至提高生活素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令我们的社会整体水平得以提升的工具和硬件设施,但是,面对这些新的工具,新的设施、新事物,我们首先要熟悉它,了解它,懂得操作它,应用它,才能够使它产生效益,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服务。为了了解它们、应用它们,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想要在各行各业中保持你的竞争力,在优胜弱汰的现实社会中永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竞争对手面前,你的能力强一些,比你的对手懂得多一些,那你的机会自然就多一些。

    另外,社会每天都在进步,原本所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我们只有通过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培养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的习惯,为我们的进步和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接受新事物、认识新科技,提升自身价值;使我们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

    再者,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坚持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积累,才能达至成功。

    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和谨慎的态度;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的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懂得尊师重道,礼贤下士。对人处事,要合乎礼仪,不怠慢,不浮躁。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只有不耻下问,广纳细流,才能积少成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最终成为德行完美,学识渊博的人,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回报国家和社会。

  • 9、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

    篇一:荀子《劝学》篇读后感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

    温《劝学》知新 最近工作之余重读了许多旧时喜欢的古文,其中有欲远离案牍寄情田园的;有身处江湖之远仍心忧天下的;有描风绘雨借以悲秋的 但最贴近目前工作生活,令我感触颇深的莫过于荀子的《劝学》篇。从中,我深刻感受到要做好公安工作离不开善假于物、学习和持恒。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在公安工作中,善假于物同样重要,比如在公安情报工作方面,善于利用情报信息,做好情报的收集、研判,就可以提高警务决策的正确性,保证警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致做到事前能够提前防范、事中能够及时准确出击、事后能够全面分析总结。假如,全体民警都能学会善假于物的本领并将其具体运用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极观察并学会利用外部的有利条件促使公安工作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最后必然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若要在其一生中有所建树就不能离开学习,君子善假于物的很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学习。朱德同志曾说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安民警,更要发扬老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

    篇二:《荀子劝学》读后感

    读《荀子劝学》有感

    在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改如何与时俱进、把握时机异也、创造未来呢?我从荀子的《劝学》中找到了答案——学——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做一个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方能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用心浮躁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面对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面对无法抗拒的种种诱惑,无论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都很难做到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还记得高考前的一天曾有人对我说“等你大学毕业时,已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大学生到处都是,也就没什么用了!”而事实证明他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单就如今浩若烟海的网络知识,用“知识爆炸”形容毫不为过,但对于大多数年并非出身豪门的本科学生而言,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是,观如今学子,平时不知所学,聊以度日者有之;上课埋头苦睡,浑浑噩噩者有之;实训耽于网游,不务正业者有之??唯独缺少专心致学,上下求索之精神。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 10、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

    导语:《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荀子《劝学篇》读后感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1

    荀子的《劝学篇》是关于学习的传世名篇,文中反复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强调学习是人们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其中“学不可以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等等都是此文开宗明义的核心观点,它告诫世人都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做一个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古人云:“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意思是讲,从学习中产生管理国家的学问,管理国家的学问是学习的实施。管理国家的人不学习,就无法度可以遵循奉守。领导干部素质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知识。领导干部掌握的知识越多,并善于应用,其思想就越解放,眼界就越宽广,胸襟就越开阔,品德就越高洁,这样才会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会使自己更加完美,更加富有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勤奋学习,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状态。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多储存一份知识,生命就丰富一分。知识储备愈丰富,其向外向上感染他人的张力和胆识就愈明显。身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生的习惯来培养,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一是要保持“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不断否定。作为在事业里负有重要职责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要看到自己知识的差距。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尝试归零的感受,在永不满足中不断获取知识的力量。二是要做到勤于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也。求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保持刻苦执着的学习精神,发扬“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精神,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是要拥有开阔胸襟。“海纳百川,有容及大。”,具有开阔的心胸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己的境界。人们总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磨练自身、克服不足、不断进步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然后知不足,一个人水平再高,能力再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善于向他人学习、向他人合作,境界方能提高,思维方能开阔。

    勤奋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有

  • 2019-09-20

  • 2021-12-21

  • 2023-04-22

  • 2019-09-20

  • 2023-02-26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1-12-31

  • 2022-12-16

  • 2022-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2-08-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3-23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2024荀子劝学读后感400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