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驴嘎上电视观后感 > 地图 > 驴嘎上电视观后感,2024驴嘎上电视观后感
驴嘎上电视观后感相关栏目
驴嘎上电视观后感热门栏目
驴嘎上电视观后感推荐
驴嘎上电视观后感

(共 4166 篇)

  • 1、 阅读推荐:《驴得水》观后感范文集锦

    我们将观赏一部影片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阅读推荐:《驴得水》观后感范文集锦”,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驴得水》观后感【篇一】

    驴得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国产电影,的确值得说两句。

    整个电影能够投射出复杂多样的层面,却又不失焦点,一线贯穿,实属不易。

    在我看来,贯穿的主线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折衷。

    每一个角色,都在现实的残酷和精神的理想中,挣扎取舍。

    校长孙恒海:理想,教育普及,人人平等;现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烛火之光,微薄之力,需要团队,哪怕是残兵败将。

    女教师张一曼:理想,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现实,有人的地方,就有评判,更重要的是,人首先要生存,在不容于世俗的价值观支配下,生存空间更窄更难。

    周铁男:理想,追求爱情,不畏权贵;现实,爱情在现实面前,在大局面前的脆弱,更重要的是,不畏权贵,其实是不知权力之可畏,少不更事。

    裴奎山:理想,虚荣,金钱,爱情,不畏道德,坚持自己的利益;现实,这个人的理想大概是最贴近小人物现实的,理想即现实。

    特派员:理想,升官发财;现实,太多不靠谱的家伙需要搞定,大事大局祸福难料。

    铜匠:理想,从无知到被启蒙,求胜欲强,能够利用本能的谈判才能往上爬;现实,没有起步的台阶,只是别人利用的垫脚石。

    孙佳:理想,爱情,公平,正义,属于难得的童真;现实,人人都是现实中的人,条件成熟时,天真童真,都需要牺牲。

    此剧,可以忘掉对腐败吃空饷的讽刺,剥掉这层讽喻的外衣之后,其实是对整个社会各类人群的一个多样缩影的碰撞。每个人,都周旋于自我生存,实现理想,发生冲突,折衷取舍中。

    对女教师张一曼的处理,其实我感觉,是映射一个社会隐喻:谁都可以生存,唯独价值观太过另类,又明目张胆的表露无遗,不是疯掉,就是自杀,生存空间,真的太窄了,是唯一为社会所不容的一种现象。

    再大来看,美国人,其实代表了道德,代表了公义,代表了终极目标。然而,实现的基础,其实是一个个自我利益的驱动,一层层的欺上,欺瞒的范围不断扩大,只能导致理想在现实中破产。美国人太想实现自我目标了,想看乡村教育家,想看到好人有好报,要主持他的婚礼,但最后

  • 2、 范文热搜:驴得水观后感范文五篇

    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优秀作品中永远不会缺少细节,对于欣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观后感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范文热搜:驴得水观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驴得水观后感(篇一)

    近日开心麻花新作《羞羞的铁拳》如日中天,自己却因多种原因无法前往观看,翻看视频介绍时,无意间发现,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竟是《驴得水》。去年确有耳闻,然而并没有多大的声响,今日在家,满怀欣喜的观看电影《驴得水》,欲一饱眼福。

    本以为是无厘头的喜剧,观看过程中几次三番的想要关闭,但还是坚持下来,等待着剧情最后的反转。

    或许是自己对教师行业具有一定的情怀,当看到影片前段支教教师的种种行为,心中一直不是滋味,初定:这是对教师的侮辱,是对乡村教师的不尊重。当看到一半时,多次移动鼠标至播放器关闭处,却心有不忍,总希望该影片可以在最后有次爆发、转折,强制要求自己坚持了下来。怀着这种心情看完后,心中满是失落。

    影毕,放下情绪,认真思考,对于影片中的人物、事件,有以下些许感受,预记录供自己以后参详,或以后再来认识现在自己理解能力的不足。

    所有老师的做法,都是在保护个人利益,而不顾忌真正应该需要去坚持的事情,然而他们却不自知。当观众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任意一个人物中时,或许会觉得他们所做的,都是可以被理解甚至是可以被支持的。在自己担心自己的成就毁于一旦时,在自己被所爱之人随意无视时,在自己的 生命安全被人威胁时等等,或许我们也会那么做,或者说是自己以前也那样做过。

    当自己掉入受害者牢笼后,感觉全世界都是欠自己的,自己做什么都是情有可原的,应该被允许。然后自己就在受害者牢笼中一直转圈,一直伤害他人,自己也一直无法解脱。而解救自己的方式却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事,然后放下。毕竟负重前行那么累,哪还有心情去观看沿途的风景,心中也就只剩下了烦闷。

    影片中的佳佳,一直是一个单纯的存在。她没有去想什么名利、人情,用最简单的思想去看事情,所以能够做出很明确的判断,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是需要改正。

    整部影片中,我本认为可以反转剧情的角色是铜匠,最后却以这种形式来结尾,虽然没有按照我的预期来发展,但这样的结尾要更加真实。他渴望获得知识,渴望有思想,渴望得到成长,就像刚毕业时的自己,或许这

  • 3、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刚刚观看了翔宇剧社的《驴得水》,哭了笑了,放弃回宿舍洗衣服的时间跑到办公室开电脑打字,就是为了脑中闪现的想法能够及时得到记录。 在路上听到两人讨论,说没想到这个剧这么负能量,铁匠一黑到底,没有起伏,有些失望。但我却觉得这部戏的编剧着实反应了现实。既然是荒诞的故事,就要荒诞到底,也现实到底,没有鲁迅似的批判精神,只为了迎合”正能量”的社会要求而写成happyending,最后只能是让人心中缺了一些回味。喜剧一般给人的印象很短暂,因为那种理想中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发生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么有任何新鲜感觉。反而悲剧能够震颤人心,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拒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避之唯恐不及,却要看到它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那种触动禁忌的感觉更能长久的保持。 先说说孙佳佳,她应该是该剧中唯一自始至终保持着理智的人。她的单纯与理智的保持,是建立在父亲与其他教师的保护之下的。她虽然身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但父兄的照顾与关爱,以及年纪小的理由,让她能够生活的无知无罪,因此她能够在其他人迷失的时候保持着清醒的理智进行劝阻,并且最终得以远离是非。但她能够躲多久?没了亲人的关爱,她将更加直接的暴露于现实社会的阴影之下,那种单纯善良的心性能够躲过四处潜伏于暗处的恶之爪牙么? 女教师一曼是戏中为二的女性。我想她曾经也单纯善良过。如孙校长教导铁匠时诵读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大都市生活容不得底层小人物的天真无邪,为了生存她成为了交际花日夜笙歌,又因为生存她选择了“连草都不长”的山村躲避闲言碎语。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当孙校长提出捐出自己的5000元钱用来建校舍时,是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大家将最初骗得的3000元经费挪作私用时,她的花销用在了衣服上。试问哪个女人不爱粉黛华服?在这个充满了男人气息的乡村小学,她也只能靠这种魅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说她玩弄男人没有感情?若真如此她不会因为铁匠的离去而恋恋不舍,也不会在收回钢笔后对着远去的背影说“铁匠,对不起”,更不会在被侮辱后成为了一个疯子。其实我觉得一曼只是装疯,因为她已经无法正常的面对这群人。唯一正常的佳佳在听到“今晚的驴肉”后用深恶痛绝的眼光看她,曾经交付感情的铁匠道貌岸然的回来羞辱她,相伴最久的同事因为各种或冠冕堂皇或自私自利的想法背弃她。她不像佳佳有父亲的支撑,也失去了有过床笫之欢的男
  • 4、 驴得水观后感范文

    《驴得水》讲的是一群“行为不端”又怀揣梦想的城市老师,到乡下办学校。天真又率直的一群真实的人们。

    【驴得水观后感范文一】

    开心麻花最近新出了一部电影,叫《驴得水》。如果你以为他像《夏洛特烦恼》一样是一部让你在电影院捧腹大笑,一秒接着一秒不会停息的欢乐喜剧那就会失望,我在最近看了这部电影,觉得是这几个月来在电影院里看到最好的一部电影了,所以我需要写点观后感,不然他也就仅仅成了一部杀时间的电影而已。

    从电影形式上来看,他更像是一部话剧,夸张的人物表情,简单和快速切换的舞台布景,和因为没有旁白而演员的对话特别多的台词,就像是把一部立体的舞台剧放在了二维的影院屏幕上;从市场营销上看,各大中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也没有大肆的宣扬这部电影,把这部电影推倒风口上,而是在上映几天后,人们偶然知道了这部电影,然后打开影院购票信息一看,喔,排片率还蛮高的,我猜测是各大院线经理相信开心麻花的实力,也由于《夏洛特烦恼》的成功,而给《驴得水》这么高的排片率。

    至于票房,电影分析等,就不在研究和调查了,自己毕竟要写的是观后感,而不是影评。我认为,任何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故事要讲的好,编剧是最重要的,故事的走向贯穿着整部电影的剧情,剧情的变化使观众的代入或者联想,从而达到与观众共情或者观影后给观众带来启发。《驴得水》这部电影的故事给我带来了一些感受和启发,这些感受或许我现在的这个年龄阶段似乎体会的不是那么深刻,但在这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其实远比电影本身精彩的多。

    我最喜欢的张一曼,老裴给她表白后她告诉老裴,自己好不容易跑到一个没人管的地方,就是想要过放荡和舒爽的生活,谁说了这辈子一定要找个男人一起过,自己的双腿就只为这一个男人打开的?我就想过**和放荡的生活有什么错。张一曼挥洒着剥完大蒜的外皮,撒向天空,呼喊着下雪啦,下雪啦,活的自由又开心。铜匠的老婆找上门来,张一曼为了赶走铜匠,就给铜匠说,你就是个牲口!关于这一点,说的坚决而又彻底,像极了在现代都市中那些洒脱而又飘逸的白骨精。

  • 5、 《驴得水》观后感800字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是由同名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以讲个笑话,你可别哭的口号和荒诞讽刺的情节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大获全胜,影片对于各个人物的刻画和社会现实的讽刺一针见血,不同于一般喜剧只是观影过程中的开怀大笑,《驴得水》更让观众能在大笑中感受到社会现实的黑暗,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驴得水》凭什么做到这样?我们可以分别在内容和拍摄手法上做一个分析。 从内容上看,《驴得水》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所偏远的学校中,校长和几位老师虚报一头驴为老师冒领薪水以便解决学校各项支出,之后为了圆这个谎话而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中人物不多,主要人物有校长、特派员、铜匠、张一曼、铁男、裴魁山、校长女儿佳佳、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铜匠老婆等。校长是一个一心为实现自己农村教育事业梦想而可以舍弃一切、不顾一切的人,为了掩饰吕得水老师的谎言和维持这个学校,设计铜匠变老师的闹剧、舍弃了张一曼、甚至舍弃了女儿佳佳,他是个固执倔强、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的梦想家;特派员是腐败的国民政府的一个缩影,克扣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的善款,他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而目不识丁;铜匠是个可怜又可恨的人,影片中甚至未曾出现他的姓名,仅仅以铜匠替代,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底层人物,愚昧而麻木。他原本本着善良的心意帮校长假扮吕得水老师,又在张一曼的睡服下维持着这个谎言,在老婆的闹事和张一曼的绝情下对张一曼产生了极大的恨意,他决心报复开始了真正悲剧的开始;张一曼是个潇洒多情的女子,她与裴魁山有着恋人之实而又拒绝恋人之名,为了维持校长的谎言睡服了铜匠,为了学校又绝情的奚落了铜匠,最后却被校长剪了头发而神志不清,成了影片最大的悲剧;铁男是个热血青年而又攀附权贵,初期他是校长的坚定支持者,对其唯命是从,之后被特派员的枪吓成了一个胆小鬼,转而依附特派员。他像一颗墙头草,看似满腔热血刚正不阿,实则擅长依附权贵,打压弱小;裴魁山是一个有思想但是懦弱而自私的人,被张一曼伤透心之后转而和铜匠一起报复,他在几个老师中学识最渊博,但也最自私,他是当时社会许多文人的代表;校长女儿佳佳,是一个善良而幼稚的人,她悉心照顾着那头驴,她对于社会有很多的幻想却没有认清现实,她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一幕又一幕闹剧下伤透了心决定离开;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对于中国社会没有足够的认识,是个不够聪明的慈善家;铜匠老婆,一个泼辣的妇女。 从拍摄手法上看,影片依旧
  • 6、 《驴得水》观后感500字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一部已经下线的电影,最近鬼神差使的让我碰见了它,在优酷视频中看完了。 早前就听说这是开心麻花的又一力作,所以我以为它是喜剧。但在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我以为的都是我以为的 这是一出妥妥的悲剧,一曼的离开、铁男与佳佳的爱情在影片结尾带出了观众的眼泪。仿佛自己就是那放荡不羁的一曼受到了侮辱,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清纯的佳佳却不得不离开。弹幕的网友说一曼的结局是她自己作,活该被强奸,但我不这么认为,这有这本质的区别,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就好比自杀和他杀,他杀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自杀却不会。而且最初一曼和铜匠发生关系是为了留住铜匠照相,是在为大家解决问题。在现在这个社会,尤其是某些单位,不就是多做多错受批评,不做不错享安逸,多么讽刺 裴魁山的爱而不得,最后借铜匠之嘴辱骂一曼;铁男在经历过垂死挣扎后被现实打败;校长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从头到尾的撒谎;特派员那实实在在利益至上的嘴脸;而佳佳的天真烂漫虽然可贵但却一直是剧情转折的推手,最后也不得不像现实低下了头;一曼----影片争议最大的一个人,但我觉得她是牺牲最大的一个人,为了铜匠好,也为了帮学校,而出口伤他,却不想后来被他报复,羞辱,满腹的委屈,却被他人视作活该,多么绝望,直至精神错乱。 说说馿得水,勤勤恳恳一直在拉水,服务主人公们,却落得被杀吃肉的下场,多么像现在社会的小人物们,辛苦了一辈子,却有可能以得病、车祸的方式终结生命,或者被自己上司狠坑一把,再也在本行业混不下去。 馿得水,一个勤学有天赋的人,他在两个月内由一个单纯的铜匠变成了满心报复、追逐利益的馿得水。而铜匠的老婆自始至终不改初心,一心一意的爱着她的铜匠。 如果说一开始校长是因为理想而撒谎,那么后来的种种也离不了美国人给的细菌温床。虽然有点倒打一耙,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的。 这部影片放大了人性的丑恶,以极端的事件激发了人性的黑暗,但其实生活中更多的是特派员这样的人,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阻止了士兵对一曼的强奸,给予别人同情与帮助的同时,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7、 驴得水观后感500字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国产电影,的确值得说两句。 整个电影能够投射出复杂多样的层面,却又不失焦点,一线贯穿,实属不易。 在我看来,贯穿的主线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折衷。 每一个角色,都在现实的残酷和精神的理想中,挣扎取舍。 校长孙恒海:理想,教育普及,人人平等;现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烛火之光,微薄之力,需要团队,哪怕是残兵败将。 女教师张一曼:理想,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现实,有人的地方,就有评判,更重要的是,人首先要生存,在不容于世俗的价值观支配下,生存空间更窄更难。 周铁男:理想,追求爱情,不畏权贵;现实,爱情在现实面前,在大局面前的脆弱,更重要的是,不畏权贵,其实是不知权力之可畏,少不更事。 裴奎山:理想,虚荣,金钱,爱情,不畏道德,坚持自己的利益;现实,这个人的理想大概是最贴近小人物现实的,理想即现实。 特派员:理想,升官发财;现实,太多不靠谱的家伙需要搞定,大事大局祸福难料。 铜匠:理想,从无知到被启蒙,求胜欲强,能够利用本能的谈判才能往上爬;现实,没有起步的台阶,只是别人利用的垫脚石。 孙佳:理想,爱情,公平,正义,属于难得的童真;现实,人人都是现实中的人,条件成熟时,天真童真,都需要牺牲。 此剧,可以忘掉对腐败吃空饷的讽刺,剥掉这层讽喻的外衣之后,其实是对整个社会各类人群的一个多样缩影的碰撞。每个人,都周旋于自我生存,实现理想,发生冲突,折衷取舍中。 对女教师张一曼的处理,其实我感觉,是映射一个社会隐喻:谁都可以生存,唯独价值观太过另类,又明目张胆的表露无遗,不是疯掉,就是自杀,生存空间,真的太窄了,是唯一为社会所不容的一种现象。 再大来看,美国人,其实代表了道德,代表了公义,代表了终极目标。然而,实现的基础,其实是一个个自我利益的驱动,一层层的欺上,欺瞒的范围不断扩大,只能导致理想在现实中破产。美国人太想实现自我目标了,想看乡村教育家,想看到好人有好报,要主持他的婚礼,但最后看到的只是一场荒诞的闹剧。不可思议的中国是老外发出的双关语,在我看来,真的是赞赏和讽刺兼而有之。是的,社会就是这样一群人,闹哄哄乱糟糟组成,有的事儿成了,特派员就升官发财,有的事儿漏了,特派员就成了阶下囚,这就是理想和现实,这就是终极的真实。而中国,就是在飞速的实现这些乱糟糟闹哄哄的事儿,所以真的不可思议。 电影的中文名,其实可以理解为多关语,驴得水,是老师,
  • 8、 驴得水观后感1000字

    《驴得水》观后感 坐在影院里再度看起《驴得水》的感受跟在家里抱着ipad的感受完全不同,不同的原因不仅仅是视觉上视野的扩大,更是对影片的感受以及对照自己产生的感想更为深刻了! 《驴得水》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乡村学校,由于水源紧张,每天要走二十里路去挑水,学校只有一头驴,只能他去挑水,可是养驴的费用没有,校长就想了个办法,给这头驴起了个名字叫:吕得水。上报给教育部骗取一位老师的补助来养这头驴,我们现在把它叫做吃空饷。然而事情终有暴露的那一天,教育部特派员要下来调查吕得水老师,学校里的校长及其他老师找来铜匠假扮吕得水,骗过了教育部,之后又有美国教育司来访问吕得水,他们用更大的谎言来骗取,以此为主线上演了一场荒诞离奇的故事,故事里人物的命运更是跌宕起伏。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虽然里面没有明星大腕,虽然影片的制作成本很低,没有视觉上的冲击感,但影片中的张一曼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我却是很喜欢,因为她活得很自在,很真实,不做作,不拧巴,还有影片反映的整个社会现象我觉得也很深刻,可以说大家都活在框框里,框框里有它的明规则也有它的潜规则,你只有在这些规则里左右逢源、深入浅出的理解它你或许在当下就能生存下去,就像是校长,他为了保住这所学校,保住吕得水的经费,想尽各种办法来迎合教育部特派员,遵循框框里的各种规则,即使打破他的规则和底线他都在所不辞。他可以不在乎儿女傍身投身教育,当强权来临时,他也可以不顾一切,牺牲同事甚至女儿的幸福去成全自己的梦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了,成大事者,一味妥协!另一个教师周铁男也是一样,他本来有东北人的豪放不羁,然而他在更强的权势面前,却是不堪一击,有勇无谋的冲动,在子弹面前,变成了自以为聪明的懦弱,甚至在眼看张一曼被强奸的时候,面对子弹,他却不敢吱一声。他最终也俘虏在了框框里。裴魁山虽然喜欢张一曼,但当他面对张一曼的拒绝后,他却发自内心的辱骂她放荡,他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你让他得到,他觉得你好,你让失去,他就恨你。他也在框框里释放他的人性。影片中张一曼的形象我最喜欢,就是因为她的真,她不屑于框框,她是个具有超前性观念的独立女性,性在她眼里是玩乐,不是别人眼中的交易甚至契约,她可以做到拔屌无情。然而,当她睡服铜匠留下拍照,利用自己的身体换取集体利益;铜匠老婆闹事,她依然为了集体,被迫出来顶事时,却被铜匠狠心的报复,看着她被骂、被打、被剪头发,大家于心不忍
  • 9、 驴得水观后感400字

    《驴得水》观后感 今天推荐一部电影:驴得水。 原来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看过这电影的海报,当时还觉得,啥破电影,这啥名字啊(原谅我的浅薄)。后来在网上看影评颇高,就在电视上看了一下,震撼! 没看过的小伙伴,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目前国产为数不多的好电影。 《驴得水》的故事题材非常敏感,品行不端的乡村小学教师欺上瞒下骗取公饷,看完后暗暗吃惊,这电影略符合国情呐。电影里很多桥段,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参考,大家会心一笑,堪称大型魔幻现实主义,它得以过审公映让人不禁感慨审查制度愈发明朗化了啊。 电影前段是个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中期的转折,让这部戏的主线情绪急转直下,也正是这种转折让电影看起来更有趣,更有关注点。但是最后,是黑色幽默的一贯风格。 剧情不多说,就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算观后感吧。上学的时候看个电影老师总让写,现在有机会了。 故事影射了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会问题。大家为了一个小错误,接连用一个一个更大的谎言去弥补这个小错误,最后,女主在众人的荡妇侮辱中自杀。学校虽然得以继续保存,但是大家在这次事件中都发生了人生观的改变,或者说是扭曲。故事发生在民国(公园1942年),政府职能部门还是民国政府。整个社会情况都好像在影射谁。最后校长的女儿,居中唯一没有污点的,正直的小女孩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去往了延安,革命圣地!这是不是也预示了什么呢?不深究了,没看过的各位都去看看吧。力推。
  • 10、 《驴得水》观后感1200字

    《驴得水》观后感 电影《驴得水》是由开心麻花出品,于2016年上映的一部喜剧电影,它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话剧,讲述了民国时期,在一处偏远地区,一群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老师由于资金短缺,将一头驴谎报为老师冒领薪水从而引发的故事。该片一经上映,在国内大受好评,豆瓣上的评分也停留在了8.3分,是当年国产电影中的最高分。 整部电影用一个喜剧的外壳包裹了一个悲剧的实质性内核,对于当时的体制和人性都进行了较为彻底地讽刺,使观众在欢笑之余不免产生一定感伤的情绪。由于是一部由话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驴得水》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话剧的影子,整部电影对于诸多电影元素的使用出现了一种机械性的特征,没有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来展开电影叙述,这也导致了在观影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在看话剧的感觉。不可否认,话剧改编电影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的创作形式,但在拍摄的过程中如何完成好两者之间的转换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导演需要加以考虑的重点。 1.场景画面的设置 话剧在电影未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数千年,长期的发展使得话剧形成了一种舞台性的核心特征。而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的出现也逐渐打破了原有的情况,这种可以用光影的手段记录下一个又一个镜头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也逐渐拥有了自身生活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一部优秀的话剧改编电影,就必须要在舞台性和生活化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使整部电影更为充实。 在《驴得水》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近景和中景的镜头来讲述故事,只有少量的远景镜头和空镜头,被用来进行不同场景之间的切换,这使得整部电影并未产生一定由镜头形成的蒙太奇效果。电影从几个老师之间的对话展开,大量台词上的包袱使得镜头的重要性被削弱,画面的叙事性作用被降到了次位。与此同时,画面中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元素,如写满字的黑板,透进阳光的窗户以及一望无垠的草原,想要达到一种电影生活化的状态,但实际上,这种场景的设置只是凸显出话剧架空环境的特征,并没有展现出电影的真实性。在这种基础上,整部电影的画面就略显平淡,没有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画面。 2.叙事结构的转变 对于一部话剧而言,必须要遵循着戏剧的三一律的结构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和情节来组织整个故事,整条故事线以单一的线性叙述为主,需要对于矛盾进行集中统一的展现。而与此不同的是,电影则在叙事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处于时空上的自由,电影可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09-22

  • 2023-04-15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1

  • 2022-12-03

  • 2019-11-06

  • 2023-02-08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09-20

  • 2021-06-03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3-04-15

  • 2019-10-29

  • 2023-03-28

  • 2022-12-2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驴嘎上电视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驴嘎上电视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驴嘎上电视观后感、2024驴嘎上电视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