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2024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全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推荐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

(共 4658 篇)

  • 1、 最新精选:劝学师说读后感(510字)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那么,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精选:劝学师说读后感(510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师说读后感(篇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你知道这些名言出自哪里吗?这就是荀子的《劝学篇》。

    它讲述了关于持之以恒就能成功的道理。土堆积累多了,就能变成高山,那里就会风调雨顺。水积累多了,就能变成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出生。善良积累多了,就会变成美德,那么智慧自然就来了,你就会有圣人的思想。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不积累小水流,就不能够成为江海。

    好的马一跳,也不能跳十步的距离。劣等马走十天,其功劳在于坚持。雕刻一半就放弃了的话,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雕刻时不放弃的话,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虽然蚯蚓没有牙齿,利爪,也没有筋骨。但它可以吃到地面上尘土,也可以喝到地下的神泉,因为它用心专一,持之以恒。而螃蟹有六个爪子和两个钳子,没有水蛇,鳝鱼的洞穴就无法生存,因为它太浮躁了。办事太不专一。

    对这样的事,我也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同桌数学考了100分,我考得不好,她就嘲笑我。我不服气,说:“别太骄傲,下次我一定能追上你。”之后的每天晚上,我都坚持做一张练习题,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有了效果,第二次考试,我也考了100分。同桌再也不敢嘲笑我了。

    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我们做事也要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劝学师说读后感(篇二)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名为《劝学趣闻》的书。这本书可是爸爸小时候的古董。不过,看后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劝学的趣闻小故事,有汉代匡衡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有唐代苏珽灶下夜读的故事,有宋代范仲淹断齑画粥读书的故事,还有晋代的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读书的故事。书中说晋代车胤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

    这些古时名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依旧认真读书,自学成才。他们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们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为饱学之士。想想,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生活环境里都能认

  • 2、 《孙权劝学》读后感800字

    读了这篇文章,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人生下来就在学习生存的本领。从学吃奶开始。我又想起小鹰学飞的故事,当小鹰羽翼丰满的时候,老鹰就会叼上小鹰狠心地从悬崖上摔下去,因为老鹰知道,搏击万里长空,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学飞开始。当前,我们面临的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爆炸时代,几天不学习就落伍,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干,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被淘汰,也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更能担起振兴家国的大任。

    其次,我认识到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开卷有益增强才干使鲁肃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

    那么,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环境中,也会有吕蒙同样的理由,甚至比他的理由还充分,我们一定要记住“坚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虽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句子,不怎么提倡,但是“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是千古不变的。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于是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全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一会儿,他又很懊悔,捡得太少了。我们的学习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今天学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无味,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感到学习是一个比恒心比毅力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向海面里的水,要是挤总还是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克制和放弃,克制不良生活习惯,放弃娱乐和享乐。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每天24小时,但是,生命的历程和在这段历程中是否辉煌,决定于我们自己。

    在人生的航海线上,大浪淘沙,不进则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人格的提升,文化素养品位的升华都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从孙权的劝学到吕蒙的苦学我们不难明白,选择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了人生的财富!

  • 3、 劝学读后感800字作文

    范文一

    读完这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作为一个君王,每天有忙不完的国家大事,况且那是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局势都还不太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战争。可是孙权却常常读书,还劝自己的属下要多读书。由此可见,书的价值的确很大。也许,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这个道理。您是否孤独过,丧失信心过,彷徨过。那么书也不失为你开的一剂良药呀!当你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看书时,那时你就会领略到书的真正含义。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可那不是镜子的错呀!其实每一本书都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你的不足,因而反射出智慧的光芒。开卷有益,你读万卷书,那么万卷书便会教您领略人生的真谛。

    我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有无数本书铺成的呀!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至于我自己,平常也酷爱读书。但不像一些文人,捧着书就不肯放手了。我从不刻意的花几个小时来看书,除非那时比较清闲。我喜欢挤小时间,因为我觉得那样利用会比较节省时间。这样,一天算下来,我最起码可以有两个小时看书。但是我知道,在文学方面,我还要更将努力,所以,我会读更多的书。

    最后以高尔基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范文二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二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囊萤照读、画灰练字、头悬梁、椎刺股等动人典故。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荀子所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渝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暴十寒,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进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

  • 4、 《师说》读后感

    《师说》读后感

    在学生时代,唐代哲学思想家韩愈有一篇着名论文《师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天重新细读,仍觉得对我们学练太极拳,很有意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第一句就点出了老师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今我们虽然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自学成才,但真正想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还必须师承学习。学习太极拳如同学习中华瑰宝---京剧一样,都需要从师学艺,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跟着老师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老师的职责,是专门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不能解决。

    学练太极拳,一招一式,虚实变换,运动路线,攻防含义等等细节,都需要老师逐一言传身教。套路学会了,时间一长,就容易走样,也还需要老师不断纠正和规范动作,老师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提示和提醒我们出现的毛病,使我们的技艺不断改进提高。

    老师是太极拳站的核心和灵魂人物,他(她)的作用是站长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没有老师这个领军人物,拳友们就没有了标杆样板,集体晨练可能打不齐,打不规范,成为乌合之众。没有老师管理,在短时间内,一些拳友可能会自己以为自己打得不错,而沾沾自喜,但时间一长,就会丧失自信,感觉危机。这是因为没了镜子,照不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毛病问题,无法继续提高,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圣人无常师”孔圣人曾从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数位老师。我们刚蹒跚入门,初学太极拳,都曾师从一位启蒙老师。随着不断进步,可能要跟随数位老师学习各式各路拳剑。人一生中不可能只有一位老师,就像孩童上学,小学一位老师又教数学又教语文。到了中学,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各科有各科的老师教,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太极拳站拳友们中,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每人各有所长。学习别人长处,为我所用,对照别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就能不断进步。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凡有所长者,皆为我师焉。

  • 5、 师说读后感400字

    《师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论说从师道理的文章,文章包含着作者教育思想的民主性精华。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师说读后感400字,欢迎查看!

    师说读后感400字【1】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句话就是说:无论哪3个人在一起,其中最少一个能成为我的老师。也就是至少一人能比我强一点或几点。《师说》是韩愈写给一个叫李蟠的人的。李蟠喜欢读古文,六艺经传样样都会。韩愈想鼓励他,便写了《师说》一文。韩愈在《师说》中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能称为“老师”的,不分贵贱,不分长少,只要有比我好的人,我就能拜他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确是这样,老师是负责传道、授业与解惑的。能同时拥有这三者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师”。因此,老师不一定要比我大,也不一定地位比我高,只要有比我好的人,就能称他为师。比如孔子,他的老师有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这么高明的“圣人”也有这么多老师,而他的老师的地位也不一定有孔子这么高呀!

    现在,也是如此。我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问同学,也可以问老爸老妈,有些关于电脑的问题,同学们向我问过;有此奇怪的问题,我也告诉过老爸老妈。

    所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要不如老师。

    师说读后感400字【2】

    我翻了一下《古文观止》这本书就立马抱怨看不懂,于是妈妈叫我先看《师说》这篇文章,好理解一些。我借着注示,慢慢看懂了这篇充满哲理的文言文。

    《师说》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抨击当时士大夫以从师学习为耻的坏风气。韩愈指出,人人都要从师学习,老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从事的原则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不分长幼,不论贵贱;老师和学生之间,“师不心贤于弟,弟子不必不如师”,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篇文章,有一部分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相同道理的。我从文中知道了那时竟有人以从师为耻。文章告诉我,只要有人知道了一些你不知道的知识,他无论是谁,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我们现实中也是一样的。有不懂的,就要香身边的人询问。与其不懂装懂,还不如切切实实地去弄个水落石出。

    所以,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是老师。

    师说读后感400字【3】

    所谓老师,那他某方面学问肯定比学生高,才称得上老师。人肯定会有不懂的问题要问,而如果不向老师学习,那岂不是始终不能解答这些问题了?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年纪大,难道年纪小的人

  • 6、 《师说》读后感300字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这是文章开篇的话。《古文观止》在这句后面批云,一篇大纲领,具在于此。好象这话就是的文眼。但在文末的总案里,吴家的这哥俩又说,通篇只是吾师道也一句,好象文眼又不是这句了。从后文来看,似乎还是该以总案里的看法为是。对于为什么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受业解惑,还有老师是怎样来传道受业解惑的,韩昌黎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分析,文章的重心放在要勇于拜师学习上。《师说》不是驳论文,但驳论的意味相当明显。我读韩文时有两个地方感受最强烈。一是写到感士不遇的题材的时候,作者激动于中,不平则鸣,或愤激,或解嘲,都有特别动人之处,从这点上说,《师说》不算是韩愈最能感人的文字。二就是韩愈特别善写驳论,《进学解》、《送穷文》都是辩难,《张中丞传后叙》挥斥自比于逆乱者,《讳辩》反驳挖苦流俗的繁琐忌讳,至于《论佛骨表》这样的辟佛文字更不消说,力拔千钧,气势迫人。而即使不是明摆的以驳论的形式出现,作者也喜欢树个对立的靶此文来源于写作网。因此读韩文你能很清楚的感受到,韩愈的话不是平空说的,每一句话话锋所向,都是冲着某个对手要害去的,《师说》就是这一类。大约写论文要精彩就不能自己单练,要找个对手跟自己对掐才能写出味来,用韩愈自己的话说,这叫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7、 《师说》读后感1000字

  • 8、 《师说》读后感4000字

    今天我督促女儿写一篇读后感,这个也是他们暑假德育作业的一个要求。想来想去想到了韩愈的《师说》,我觉得这篇文章她能够为了写读后感多读几遍稍有理解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早上9点布置了题目,不到十点半她就交卷了,我看了一遍不过300个字,大部分还是译文中抄来的,这明显是敷衍了事,与我的初衷完全不符,我气笑了,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小孩太聪明了,太会取巧了,我问她,读了几遍原文,她答说一遍,我很严肃说,那好,读了一遍写了300个字,现在就当是命题作文,要求800字以上,至少认真的读三遍,并且不能够抄袭译文,如果觉得那句话好需要引用,必须把原文写上,然后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今天内必须写完,哪怕今晚不睡觉也一定要写完!结果晚上10点钟的时候,我问现在怎么样了?她轻声细语垂头丧气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说,才写了不到400个字。我拿来本子一看,仅仅在上午的基础上添加了两句话,我很气愤说,整整一天就是什么都没写了?!你今天对待作业的态度就与韩愈《师说》的理论是相悖的,自己不会写也不去问,闷在那里坐等靠,静坐,等着别人主动去跟你讲,想着只要时间到了,我自然会休息,你也就休息了,这事就算过去了!!今晚我们一起写,我陪你,必须写完,写完满意后再睡觉!女儿一副呆若木鸡的表情,一只手提溜着本子无奈的进去继续写了。

    带着对女儿的气愤,我坐下来,打开电脑也开始写《师说》的读后感!正好前一段时间我仔仔细细的温故了韩愈的《师说》,当时就有一些思绪在脑中飘荡,有点乱也没整理。《师说》一文我觉得最重要的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话都简单明了,不必一字一句的去解读,但是要做到这几句话,我认为最少得明白体悟三层意思:

    1,谦虚,甚至应该说要谦卑,永远是一副求知若渴的心态,只有谦卑,只有求知若渴才能低下头来发现他人的长处,发现他人的长处能够不耻下问,能够不因为他年纪比你小,能够不因为他职务比你低,你还都能够谦虚的向他求学,甚至在生存环境上你胜过他很多,你依然能够真心诚意的求教于他!!否则你明明知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明明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然而你高高的看过去,却发现不了一个能够成为你学习对象的人,这也就是说的那种:道理咱都懂,就是不落实的。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难的,为什么呢?因为正如韩愈在文中所说的:当下有一种风气是耻学于师的

  • 9、 《师说》读后感600字

    少时不懂读书,懂时已是中年,近年翻书时常有这样的遗憾。这里,绝无倚老卖老的意思,且所谓懂也只凭个人的感受,或许依然是懵懂呢。每看到身边一些好学的年轻学子积极投入书海,那种求知的获得感以满溢在脸上的微笑展现出来,总能勾起自身曾经的求学岁月。

    《师说》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给弟子李蟠的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近日得幸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

    少时读唐代大文豪韩文公《师说》一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开篇之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近日辅导儿子作业,老师刚刚教会他一字,看他作业组词写着一天,其中一注音为y(第四声) ,印象中一的读音只有yī(第一声),于是赶紧叫儿子拿来字典,翻到一字,最后落实老师此处有误,怎么办,跟儿子说老师教错了吗?

    其实我最开始内心是认为儿子没有认真听讲的,找来字典确认儿子做错了,而后儿子确实说是老师教的,我立马打了电话给老师确认,询问他是怎么教的以确认儿子是否有错,当得知老师给到的答案为y tiān,而后再将自己查字典的结果告知,并将字典的内容拍照发给她,老师对此表示了感谢给予她的纠错。第二天听儿子说老师已纠正,对于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衷敬佩。

    今天记录这一细节,以此告诫吾儿,学习上就得较真,方能有所作为,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

  • 10、 《师说》读后感作文800字_高一读后感

    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了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说明了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从师而问焉”。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圣益圣”。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所以为了避免问题的积攒,要做到平常不耻下问,把问题分散的解决。这样量的积累后就会有质的飞越,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三个人行走必定有一个会是我的老师。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会有些方面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耻学相师。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每个人都可以作别人的老师,只是看你擅长哪方面了。

    《师说》这篇文章蕴含着许多从师问学的道理。作者韩愈想借此激励后人不耻下问的努力学习,同时也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希望后人能够有所启发。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22-12-16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04

  • 2019-10-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19

  • 2023-06-1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12-21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2-12-16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
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大全,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2024,更多劝学师说读后感8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