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 地图 >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2024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相关栏目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热门栏目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推荐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共 7863 篇)

  • 1、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精选)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李希贵在他的《教育艺术随想录》的开篇就讨论了这个话题。他说:“教育的任务是为富民兴国的大业造就人才。学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自己本身的不懈努力升华为成就感,使良好的意志品格得到强化。教育的价值要在教育者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教育价值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www.dhb100.com

    然而,作为一位刚入职不满一年的英语教师,我不由地在想,我身边的教师同事们,都是满怀热忱,满怀信心,满怀理想,为了实现教育的价值一直在努力,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们也明白教育价值的意义呢?此刻,那些对学习英语有抵触情绪的学生的话又重新浮现在我眼前,带着这些话,我开始在书中寻找答案。

    “学英语没用”

    学生们说,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英语学了我以后不和外国人交流也用不上。但学习不只是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思想上的升华。有可能毕业之后再也不用学习英语,可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教会我们用更开放的思维,更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待事物,未来我们不只是中国公民,更是世界公民。

    “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

    传统的英语教学总不免让学生一遍遍的读,背,记,我们平日也总要求学生过关词,句,篇,可是学生们真正学会了多少,又真正会用多少?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直是我们在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不妨试着放手,“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学习的乐趣。

    “英语学不会”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所以在中学阶段对学习英语丧失信心,受挫,以至于对英语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获信心,感受到成就感十分重要。把批改作业时的错号换成问号,待学生订正过后再将问号换成对号,一个小小的批改符号就可能使学生的心态产生积极转变,那么平时多一句鼓励的话,设置让学生容易答对的问题……就可能让学生多些信心与对自己的肯定。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问题,与学生一起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成为自我,希望未来我的学生们也可以说出“幸亏当初我们英语老师,英语课,英语学习……”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www.dhb100.com/

  • 2、 读报随想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如诗句所说,做人应做人中豪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为了一尘不染的清白。可4月25日中的一版写道澄迈县国土局原局长卢志刚,受贿人民币875万元、欧元70万元、港币30万元,收三辆车共109万元、索贿别墅400万元,总合共计几千万。

    近年来,像此一样类似的贪官都被一一查清。我想:一个人的权利无论有多大,都不应该去做走后门的事,甚至去收别人的钱财,帮别人做事;一个人的权力无论有多大,都应该友好交往、广泛向群众学习,发扬十二个字的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总之,我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官员就应该重视这八个字廉洁、友善、创新、民生。

    廉洁,指不收企业家或别人的钱财、物品;友善,指与同行相互友善交往、学习;创新,指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新方法;民生,指关注百姓的生活状态、工作需求、生态环境、道德发展、身体健康等。

    现代社会与法律,会保护一切清白的人,但绝不会保护为己利益的人。钱多的人只会更丑,钱少的人只会更美。这句话似乎也在理,屯昌女子吴琴,虽家境贫寒、房子漏雨没钱修,但捡到2500多元仍不动心,在雨中等施主3个小时。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每个月只有1500元;她是一名生活困苦的母亲,有三个孩子正在念书;她只是一名弱女子,却要照顾80多岁的公公婆婆与三个孩子。面对生活的艰难,她没有低头,面对她两个月的钱,她仍没有动心。她说:她喜欢环卫工作,希望能一生为人民服务。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良心市民具备的优良品质:拾金不昧、舍己为人、乐观向上、忠于职守与一颗对生活永存热爱与满足的心,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

    与那些贪官比起来,好心的人民群众似乎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或在世上,无论是否有辉煌的功绩,首先必须有一颗平和的心,只有这样,人们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滨海九小六(13)班廖敏

    指导老师:梁胜娟

  • 3、 《随想录》读后感
    巴金先生逝世后的第二天晚上,电视台在播放一个巴金专题节目时,出了一道征答题,问:(1)《家》、《春》、《秋》,(2)《寒夜》,(3)《随想录》,观众印象最深(或最喜欢读)的是哪一种?那节目结束之前,荧屏右下方显示出观众反馈的统计结果:《家》、《春》、《秋》占了百分之六十几,而《随想录》仅得百分之十几。这可以理解。《家》、《春》、《秋》问世最早,又得戏剧、影视剧演播之利,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怪乎在这项征答中,要“遥遥领先”于《随想录》以及《寒夜》了。近日,91岁的贾植芳先生给出的却是另一种答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个人最推崇的还是《随想录》,“很多人都将‘文革’期间所发生的错误推在别人身上,李先生(即巴金)没有,他体现了自己的真诚,这本书的价值很大,将传诸后世。”贾老的这个答案,正与巴金先生自己的想法相似,1998年巴金曾对新华社说过,他一生没写什么东西,只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笔者的第一选择与贾老相同,也是《随想录》。理由能说出几条,其中的一条是:《随想录》中一以贯之的“真诚”——说真话的真诚,反思的真诚,自我解剖的真诚,自我忏悔的真诚。在“文革”的十年中,巴金历尽种种劫难,这种“受难者”的身份,能用来作为一种自我标榜的资格,甚至当作利益索取的资本;——事实上,这种“资格”和“资本”,确有不少人相当充分地利用了;——而对巴金而言,如果要说“利用”的话,他是作了相反的“利用”,用他自己在十年浩劫中的切身经历,来反复地反躬自问、自责、自省。他不只一次说,在“文革”中自己“中了催眠术”,“喝了迷魂汤”,是个“奴在心者”。他痛切地说:“总结(‘文革’)十年经验的时候,我冷静地想:不能把一切都推在‘四人帮’身上,我自己承认过‘四人帮’的权威,低头屈膝,甘心任他们宰割,难道我就没有责任!”在《解剖自己》一文中,他甚至作了如此犀利的解剖——“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作莫大的幸运。我常常这样想,也常常这样说,万一在‘早请示、晚汇报’搞得最起劲的时期,我得到了解放和重用,那么我也会做出不少的蠢事,甚至不少的坏事。当时大家都以‘紧跟’为荣,我因为没有‘效忠’的资格,参加运动不久就被勒令靠边站,才容易保持了个人的‘清白’。使我感到可怕的是那个时候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况,没有掉进深渊,确实是万幸
  • 4、 随想录读后感

    【篇一:随想录读后感】

    从1979年开始,巴金已是古稀之年,却持续不断,历时8年时间完成了42万字、累计150篇的被称为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五卷本的创作。《随想录》从艺术成就上属于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感性思考和追忆性的散文随笔,但从思想深度上具有划时代灯塔的意义,它的高度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部巨作。

    在《随想录》中,巴金提倡和号召人们讲真话,他说: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巴金的《随想录》提倡人们讲真话,说实话。这是因为经历了文-革梦魇,一代人丧失了讲真话的能力,再也不敢说真话了。十年的文-革的教训,讲真话只能给一个人带来数不清的麻烦,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但不讲真话,甚至讲一些违背良心的话,却反而能带给一时的利益和好处。正如鲁迅在《立论》中所讲的,人家孩子过满月,大家都说祝福话,有坚持真理者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这个说真话的人遭来一顿痛打。如今,我们每天都在提倡讲真话,说实话,可见我们离真话已经太远了。康德说,世界上最使人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可今天呢?我们再也不敢听从内心道德的呼唤讲真话,我们察言观色,讲人家爱听和喜欢听的话。

    因为不讲真话,说实话,所以我们也是健忘的。今天还有几个人知道林昭、遇罗克以及张志新是谁呢?还有几个人能记得她们就因为讲了几句真话而惨遭毒手呢?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可文-革离我们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可文-革的悲剧呢?在一代人的记忆脑海中,文-革只是历史的一瞬间,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凡事要一切要向前看。可我们忘记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怜的,可一个健忘的民族那是可悲的。正如德国神父马丁所说,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没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没说话;然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没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一个健忘的民族,一个不懂忏悔的民族,我们很难说,十年、二十年以后,类似文-革的悲剧将不在我们身上重演。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建立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是他的两大心愿。他大声疾呼,全社会都应记住这文-革的历史悲剧,要讲真话。他有一个梦想,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人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要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让任何人落

  • 5、 读读《随想录》有感

    巴金这个作家可真的算是家户喻晓了,中国作家、翻译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是很伟大的大文豪,著名的作家毕淑敏曾经这样评价巴金老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由此可见巴金老先生是多么的受人尊重啊!今天,我也读了他的作品《随想录》。

    在《随想录》这本书中,巴金老先生回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岁月。这本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了错话的亏欠,一方面是对故人的怀念,他用极其犀利的文笔、丰富有趣的语言,表达了对做过的错事的虔诚忏悔;他是周樟寿第二,和民国大文豪周樟寿一样,猛烈地批判封建社会的麻木思想,抨击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枷锁奴性。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一生受用不尽的道理:如果人们不可以从过去的错误的教训中吸取一定的经验,那么人们只能一错再错,不断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无数次。如果人们不能做到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这种做法其实是无异于掩盖真理的;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才可以慢慢的走向成功之路。这不是正好印证了周恩来总理的那句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吗?如果每一个人都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够从失败中获取经验,那么人类社会不但不会进步,相反之,还有可能倒退呢!

    要有勇气承认错误这就是巴金老先生的《随想录》带给我的一生受用不尽的启示,这也是我们人类进步的哲理之一。

  • 6、 随想录读后有感

    随想录读后感范文:

    巴金先生逝世后的第二天晚上,电视台在播放一个巴金专题节目时,出了一道征答题,问:(1)《家》、《春》、《秋》,(2)《寒夜》,(3)《随想录》,观众印象最深(或最喜欢读)的是哪一种?那节目结束之前,荧屏右下方显示出观众反馈的统计结果:《家》、《春》、《秋》占了百分之六十几,而《随想录》仅得百分之十几。这可以理解。《家》、《春》、《秋》问世最早,又得戏剧、影视剧演播之利,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怪乎在这项征答中,要遥遥领先于《随想录》以及《寒夜》了。 近日,91岁的贾植芳先生给出的却是另一种答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个人最推崇的还是《随想录》,很多人都将文革期间所发生的错误推在别人身上,李先生(即巴金)没有,他体现了自己的真诚,这本书的价值很大,将传诸后世。 贾老的这个答案,正与巴金先生自己的想法相似,1998年巴金曾对新华社记者说过,他一生没写什么东西,只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 笔者的第一选择与贾老相同,也是《随想录》。理由能说出几条,其中的一条是:《随想录》中一以贯之的真诚说真话的真诚,反思的真诚,自我解剖的真诚,自我忏悔的真诚。 在文革的十年中,巴金历尽种种劫难,这种受难者的身份,能用来作为一种自我标榜的资格,甚至当作利益索取的资本;事实上,这种资格和资本,确有不少人相当充分地利用了;而对巴金而言,如果要说利用的话,他是作了相反的利用,用他自己在十年浩劫中的切身经历,来反复地反躬自问、自责、自省。他不只一次说,在文革中自己中了催眠术,喝了迷魂汤,是个奴在心者。他痛切地说:总结(文革)十年经验的时候,我冷静地想:不能把一切都推在四人帮身上,我自己承认过四人帮的权威,低头屈膝,甘心任他们宰割,难道我就没有责任!在《解剖自己》一文中,他甚至作了如此犀利的解剖 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作莫大的幸运。我常常这样想,也常常这样说,万一在早请示、晚汇报搞得最起劲的时期,我得到了解放和重用,那么我也会做出不少的蠢事,甚至不少的坏事。当时大家都以紧跟为荣,我因为没有效忠的资格,参加运动不久就被勒令靠边站,才容易保持了个人的清白。使我感到可怕的是那个时候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况,没有掉进深渊,确实是万幸,清夜扪心自问,还有点毛骨悚然。 这种清夜扪心的自我解剖和灵

  • 7、 [荐]《随想录》读后感

    怎么样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让人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将书中优质的内容记录下来,以下内容是栏目小编特地整理的“《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读后感(篇1)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陆续读完了巴老664页的《随想录》,感触良多,巴老他以病弱之躯写得如此艰难,而我却懒散地读得拖沓。心里不禁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主与法制”优势。”集中批判“长官意志”。

    《随想录》大的人,他反思的是受到了极大的煎熬。但他跟别人不一样,但他又没有办法煎熬中走了出来。剂毒药后,我能知道他是我认为这不是他。

    一位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文学生涯“真”字。只有真,才有善,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所以他要反复告诫人们,就是因为过去的假的教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吸取,假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他担忧假的东西会为害人们的生活,会损害我们的民族国家。事实证明了老人的担心不是多余。当我们看到今天处处呈现的由非真实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假冒伪劣事例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不断整治不断出现变着花样的虚假问题的局面的时候,不能不对老人近二十年前的担忧感到钦佩。只是这种钦佩也是苦涩的。

    《随想录》让我最最佩服的,是巴老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三番五次地住院。但他要“弥补”社会的愿望十分的强烈,向读者说出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摇。甚至有的1000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还有的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每每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感到佩服。巴老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社会,告诉国家,告诉未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望着书页最后老人坐在轮椅上极目远望的照片,我感到,巴老正在看着我们,注视着我们每天说

  • 8、 《随想录》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心得体会,记录的是自己的感觉,在读作者的作品时我陷入了忘我状态。有哪些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范文呢?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读后感(篇1)

    嫉妒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应当团结的人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亦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故一旦放任即可能产生嫉妒心,它让人感受到难过的滋味,严重时,人自然会产生恨的情感。

    回想我们身边很多悲剧的发生无不是由于攀比后产生的嫉妒心所致。更有意思的是,一般人们嫉妒的对象总是自己身边的人,而不是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嫉妒心也正是近年来同窗之间发生凶杀案的罪根。

    试想:如果是不认识的同龄人一夜成名,红遍大江南北,人们要么羡慕一下,要么随意发一番感慨了事。但如果这位名人是自己的同学或者身边的同事,恐怕心如止水的人会有,但应该不多吧,绝大部分人心中的潮水一定汹涌澎湃,严重的甚至巴不得自发一场海啸,将自己不想看到的一卷而空。

    嫉妒是人之本性,正如木心先生所说,它是不知道休息的。个人认为,嫉妒心不是不可有,但应适度。轻度的嫉妒心可以引领自己“见贤思齐”,帮助自己提升能力和水平。但嫉妒心过重不但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也应该算是一种心理问题,如若不能通过健康的教育或自我调节控制好,最好还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辅导,否则它就会如泛滥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随想录》读后感(篇2)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在父母的无限期盼中成长,我们被期“成功”。而“成功”是什么呢?古往今来,“成功”在大多数眼里无非就是获得金钱、地位、名誉。作文然而,这些作为身外之物,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地绑架了人类最真最纯的自然情感,绑架了生命本身,我们要透过它们拨云见日地看到真正的人的本质就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被这些物质的东西牵绊,或忧愁、或焦虑、或撕心裂肺,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依然不松懈,不放弃。这种追求的毅力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退一步想,人生如此短暂,又为何总是自寻烦恼呢?古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退居田园,躬耕创作,难道不算成功的人生吗?

    “成功”二字,不应该是我们给它定义的那么俗气,它应该是一种形而上的,是一种心态,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成功可以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可以是具有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也可以是夫妻在粗茶淡饭中的不离不弃…….

    《随想录》读后感(篇3)

    自从认识了

  • 9、 季羡林随想录读后感

    季羡林随想录读后感

    自从认识了几个字2020,读了几本书,走了几里路,我便开始思考人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可那时候小,没经过世事,自然也就没有答案。今天,当看到季羡林随想录时,又勾起了我心底沉睡的思考。

    季羡林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当看到这句话时,我顿悟,终于找到了一种完满的答案,能够解释所有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答案。但他把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归结于有没有责任感,这一点我的理解又跟他有所不同。我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

    若论一个普通人的存在,放在小小的一辈子里,局限于这狭小的时间与空间里,或许很难明了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亦看不出我们对于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在哪里。但如果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环节,一段链条,或者是接力赛中的一段路程呢,我们的存在明显就具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价值。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谈不上为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但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必然与周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每一种联系又都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不可否认,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有它自身的意义。这就是一种传承,一种人类文明的进化方式,最终形成一股推动人类不断发展的默默的力量。(.org)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季羡林还说,这个道理不是很多人都能够明白的,他们都活的浑浑噩噩,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但我要说,明不明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不知道意义何在,就像广大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人,还有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努力的活着,关于生命的责任并没有被推卸掉,我们都承担起了本该承担的一切,完成了人生的接力赛,怎么能说是没有价值的呢。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主要力量。这当然包括了所有的人,好人坏人,平庸的人,杰出的人等等,他们都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好人自然受到推崇,被作为社会道德的典范;而坏人则作了反面教材,教会了人们什么事情是错的,是不能去做的。平庸的人和杰出的人也都创造了社会价值,只是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价值的大小不一而已。

    总之,我认为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与价值。

  • 10、 《随想录》读后感(8篇)

    【篇一:随想录读后感】

    从1979年开始,巴金已是古稀之年,却持续不断,历时8年时间完成了42万字、累计150篇的被称为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五卷本的创作。《随想录》从艺术成就上属于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感性思考和追忆性的散文随笔,但从思想深度上具有划时代灯塔的意义,它的高度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部巨作。

    在《随想录》中,巴金提倡和号召人们讲真话,他说: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巴金的《随想录》提倡人们讲真话,说实话。这是因为经历了文-革梦魇,一代人丧失了讲真话的能力,再也不敢说真话了。十年的文-革的教训,讲真话只能给一个人带来数不清的麻烦,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但不讲真话,甚至讲一些违背良心的话,却反而能带给一时的利益和好处。正如鲁迅在《立论》中所讲的,人家孩子过满月,大家都说祝福话,有坚持真理者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这个说真话的人遭来一顿痛打。如今,我们每天都在提倡讲真话,说实话,可见我们离真话已经太远了。康德说,世界上最使人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可今天呢?我们再也不敢听从内心道德的呼唤讲真话,我们察言观色,讲人家爱听和喜欢听的话。

    因为不讲真话,说实话,所以我们也是健忘的。今天还有几个人知道林昭、遇罗克以及张志新是谁呢?还有几个人能记得她们就因为讲了几句真话而惨遭毒手呢?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可文-革离我们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可文-革的悲剧呢?在一代人的记忆脑海中,文-革只是历史的一瞬间,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凡事要一切要向前看。可我们忘记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怜的,可一个健忘的民族那是可悲的。正如德国神父马丁所说,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没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没说话;然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没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一个健忘的民族,一个不懂忏悔的民族,我们很难说,十年、二十年以后,类似文-革的悲剧将不在我们身上重演。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建立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是他的两大心愿。他大声疾呼,全社会都应记住这文-革的历史悲剧,要讲真话。他有一个梦想,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人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要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让任何人落

  • 2019-09-25

  • 2019-10-24

  • 2023-04-01

  • 2023-03-06

  • 2023-02-08

  • 2022-12-24

  • 2023-05-24

  • 2019-09-20

  • 2023-0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23

  • 2021-07-06

  • 2019-10-17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4

  • 2021-08-27

  • 2021-05-05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1-11-25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11-11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6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2024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