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 > 地图 >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2024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相关栏目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热门栏目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推荐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

(共 3078 篇)

  • 1、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我师父送给我的,她说这本书很好,让我好好的把这本书看看,当我翻开书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作者陈大伟的成长经历吸引了我;把原来枯燥的科研理论当故事讲,这正深入浅出的方式吸引了我;把研究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教育的过程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

    陈大伟1982年中师毕业,先后担任中学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长。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先后出版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响的个人专著,在省级发表论文近百篇。

    我经常感叹自己的出身定位这么低,面对南师大的一帮科研专家只有望“研”兴叹的份,他们个个都是出国深造过,要不就是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头衔,看着他们高高在上,我觉得遥远极了。但是当我看到陈教授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我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规划,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小小的幼儿教师.我不一定能有陈教师这样的成就,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为自己树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帜。

    书中在讲述什么是研究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调入一所新学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饭的时候,发现餐桌两边的凳子被铁器固定在桌下,于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准备把凳子搬出来放下。我采用的方法是用脚踩连接凳子的横杆。“啪!”铁器支撑杆与地面发生巨大撞击声,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闹了个大红脸。而且强烈的撞击使桌上饭菜的汤汁也溅了出来。

    第二次进食堂时,我吸取了教训,用手拉支撑凳子的竖杆,这次没有了声响,但需要两手参与,而且因为平时大家很少接触支撑杆,支撑杆上的灰尘很厚,把我的两只手都弄的很脏。我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

    这时,我开始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发现他们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呢?一是用手控制着,没有了声响;二是用一只手一次就解决了问题;第三个好处就是凳子面经常有人坐,很干净,不会把手弄脏。从那以后,我开始用这种方式搬放凳子。

    后来发现还是有问题,自己对这种处理方式也还是不满意:因为凳子面藏在桌子底下,和人有一定距离,拿凳子的时候需要弯腰,需要长长地伸手……

    这样的生动的阐述研究的例子,贯穿与整本书的前后,让人非常明了易懂,也非常生动形象,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启示。对待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该书的观点很明确“慢慢走,欣赏啊!”它借用了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公路上插着的标语

  • 2、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我师父送给我的,她说这本书很好,让我好好的把这本书看看,当我翻开书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作者陈大伟的成长经历吸引了我;把原来枯燥的科研理论当故事讲,这正深入浅出的方式吸引了我;把研究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教育的过程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

    陈大伟1982年中师毕业,先后担任中学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长。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先后出版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响的个人专著,在省级发表论文近百篇。

    我经常感叹自己的出身定位这么低,面对南师大的一帮科研专家只有望研兴叹的份,他们个个都是出国深造过,要不就是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头衔,看着他们高高在上,我觉得遥远极了。但是当我看到陈教授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我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规划,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小小的幼儿教师.我不一定能有陈教师这样的成就,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为自己树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帜。

    书中在讲述什么是研究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调入一所新学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饭的时候,发现餐桌两边的凳子被铁器固定在桌下,于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准备把凳子搬出来放下。我采用的方法是用脚踩连接凳子的横杆。啪!铁器支撑杆与地面发生巨大撞击声,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闹了个大红脸。而且强烈的撞击使桌上饭菜的汤汁也溅了出来。

    第二次进食堂时,我吸取了教训,用手拉支撑凳子的竖杆,这次没有了声响,但需要两手参与,而且因为平时大家很少接触支撑杆,支撑杆上的灰尘很厚,把我的两只手都弄的很脏。我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

    这时,我开始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发现他们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呢?一是用手控制着,没有了声响;二是用一只手一次就解决了问题;第三个好处就是凳子面经常有人坐,很干净,不会把手弄脏。从那以后,我开始用这种方式搬放凳子。

    后来发现还是有问题,自己对这种处理方式也还是不满意:因为凳子面藏在桌子底下,和人有一定距离,拿凳子的时候需要弯腰,需要长长地伸手

    这样的生动的阐述研究的例子,贯穿与整本书的前后,让人非常明了易懂,也非常生动形象,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启示。对待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该书的观点很明确慢慢走,欣赏啊!它借用了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公路上插着的标语牌上的标语,简述研究的

  • 3、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500字

    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朋友,采用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做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五个话题的内容,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诠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鞭辟入里,通俗易懂。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书中对何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向我们介绍了一条适合于一线教师的快乐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结合研读内容,我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拟定研究的小课题,希望自己在脚踏实地中有所发现,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 4、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因为几年来一直分管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我在寒假的作业布置中就谈到了我的教育教学困惑,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一个寒假过去了,参与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静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二是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学校校本研训过程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

  • 5、 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徐敬建

    转眼间又到月底了。

    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把陈大伟老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完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

    谈起读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痴迷,感觉自身理论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寻相关书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对陈老师的文章的拜读,深深的对陈大伟老师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读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

    网上购书,方便及时。拿到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啊,从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没有感觉的做教师的幸福呢?问题在哪里?陈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最好的诠释,他从一般中学教师,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授;从中学到中专,再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快乐而充实,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本书采用《论语》对话式的结构,读之不在浮躁和厌倦,似陈老师就在眼前,两位对话老师睿智的见解和提问及迷茫,似乎与自己有关,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如陈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己亦有同感。陈老师以人的幸福生活为依归,致力与从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场,打破了单纯理论的单调与乏味,开启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自我专业成长的新思想。

    佛语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关键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何时不学习?何处不成长?

    这本书共分五个话题: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陈老师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开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层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是整个讨论的灵魂和核心。

    之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实施行动、反思总结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认真实践过程、思考的过程。

    之三:规划研究行动。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思考研究价值所在,意义如何,怎样界定范围与对象,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可行,具体研究内容能否操控等等。也就是说,做一项研究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怎样去做?结果会怎样?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楚和思考的。

    之四:脚踏实地做研究。"行生于言",再

  • 6、 《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 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朱永新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 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他在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 录中也谈到,尽管校长们的成功经验精彩纷呈,但教育科学研究始终是他们共同要抓的 牛鼻子。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开展教育 科研是惟一正确道路。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极大 提高幼儿园的教科研整体水平,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档次,所以作为幼儿园灵魂的园长必 须重视科研、参与科研、指导科研,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才能为幼儿园 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一名科研型园长呢?通过学习朱永新有关教育科研的知识,我有了粗浅 的的认识。我感到科研型园长必须掌握科研理论、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一)掌握相关理论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有专家指出,校长应是首席教师,对 全校教师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幼儿园园长的 专业引领应表现为教育科研的 引领,要想做到这点,掌握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是首要条件。园长必须学习有关教育学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幼儿园管理等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 ,掌握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国 内外教育科研动态信息,研读教育科研杂志,学习外地的先进教育科研经验使自己 具有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另外还要掌握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其他学科理论,如社会学、 文化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只有这样,园长才能更好地指导、参与教育科研实践。

    (二)树立科研意识是进行教育科研的条件。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科研的意义 、地位及教育科研知识等方面的评价性认识。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对教育科研就有 了正确的认识,也就有了从事教育科研的需要和动机。客观地说,目前不少园长对教育 科研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把它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有的视它为搞花拳绣腿, 有的把它简单等同于听几节课或写几篇文章,有的甚至将其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这些 都是教科研工作上的短视行为和低能化表现。

    园长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才能使教育科研在幼儿园中

  • 7、 老师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老师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完《爱心与教育》后,我由衷地敬佩李镇西老师,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他与学生交流总是充满无限深情的。最终,他的爱心付出得到了回报,学生们都很爱他。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更加体会到如果没有火热而真挚的爱心,就没有资格当人民教师。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我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爱心,希望的火种,理解的桥梁。

    我常想,我们搞小学教育的人,对学生的爱要胜过他们的父母才好。我们的爱要爱得深沉,爱得理智,绝不能象一些孩子的父母,爱则溺爱酿成悲剧,恨则弃之不管不问。我们不能爱一时一事,满足于甜言蜜语,我们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爱心,要在学生感到迷惘,对学习失支信心的时刻,化作一座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这样,学生才会向我们走来,才能向我们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爱和教育。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以心换心,以爱博爱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爱更应是一种博大、宽广的爱。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要爱,对于那些成绩不最理想的后进生更要爱,这种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一种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那些曾被人认为是“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更需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去爱护,去发现他们心灵深处或多或少的美好道德的萌芽。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脆弱,敏感缺乏自信,因此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需要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为基础,只有当你真正地向他们敞开你的心扉时,以心换心,以心交心,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而他们也才能乐于主动地向我们敞开那陈封已久的心扉,此时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一种叫幸福的甜蜜。

    3、不断激励、超越自我

    对于那些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的学生来说,老师对他们的爱总是多于他人,并且私心地期望这样的学生能够越多

  • 8、 性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展观后感
    性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图片展观后感 成飞小学 六年级一班 王科颖 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青爱工程”四川基地到我们学校进行的性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图片展,我收获很多。 通过参观,我们知道了爸爸妈妈怎样孕育了我们。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正确认识男女性别。在古代,男尊女卑,男女性别歧视严重,男人可以娶几个女人为妻,而女子只能足不出户,只能相夫教子。甚至到了清朝,女子还要裹小脚,苦不堪言。但在改革开放,不如国际,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尽管这样,还是有些人存有旧观念,这不,我看到图片上有一个人揪着一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疼得哇哇大哭。再看这个揪头发的人是个只有五六岁的男孩子,你瞧,小小年纪就已经埋下了性别歧视的种子,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延续啊。我们一定要在新时代的今天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 很快,参观结束了,同学们都议论纷纷,这样的教育还是很新奇的,但是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通过这次参观,解开了平时我们都很感兴趣但又无从可知的难题。

  • 9、 《教师做科研》读书笔记
    《教师做科研》 ——过程、方法与保障 李臣之 主编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过程 任何科研,在程序上都由“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诸过程得以完成,在学理上由“问题——资料——分析——结论”诸环节得以实现。 第一章选题:从“问题”到“课题” 一、问题在哪里 文献阅读、教教育调查、经验升华和学术交往四种路径相互影响,都能引发系统的思考。,使原本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化。 (一)教育实践的追问与调查 教育理论必须根植于教育实践。 1.经常追问教学中的困惑。 2.在教育调查中发现问题。 (二)教育经验升华 案例1—3教育日记伴我成长——书信书信谈话法在班级体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学术交往 1.与专业研究人员互动 案例1—4研究伙伴合作同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漫画手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丰子恺漫画) 2.与同行的自由争论 (四)阅读文献 1.借鉴文献 2、质疑文献 3.参照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主题班会——学生自主行为及课程开发研究 二、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一)缩小问题范围 (二)梳理关键概念 (三)课题的表述 课题名称包括三部分:研究对象、研究的中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1.指明研究对象 2.说明研究中心内容 3.提示研究方法 注意:1.避免使用宣传口号:课题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语气,表明作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 2.反映研究的关键词句。 3.简洁明了针对性才会强。 三、确定问题的原则 (一)社会所需 1.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 教师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或者说引起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积极变革。 2.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实践基础 (二)能力所及 三个领域可以改变:一是课程问题。二是教学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德育问题。 (三)条件所能 人的实践行为离不开具体的个人条件、学校环境条件及社会条件。研究
  • 10、 爱的教育老师读后感

    爱的教育老师读后感(一)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2020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2020,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人间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献爱心,莫谈贫富贵贱,人人可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让你我心灵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单。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真情可以到永远。

    愿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2020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 2019-11-12

  • 2023-04-24

  • 2019-09-28

  • 2021-09-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2-12-18

  • 2021-09-01

  • 2019-10-24

  • 2019-09-22

  • 2022-04-11

  • 2019-10-11

  • 2019-10-17

  • 2021-09-03

  • 2019-10-09

  • 2019-09-21

  • 2021-08-11

  • 2021-08-30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1-11

  • 2019-10-09

  • 2023-06-24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1-02

  • 2019-10-29

  • 2023-04-20

  • 2021-12-10

  • 2019-10-20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2024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