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灯的随想读后感 > 地图 > 灯的随想读后感,2024灯的随想读后感
灯的随想读后感相关栏目
灯的随想读后感热门栏目
灯的随想读后感推荐
灯的随想读后感

(共 6395 篇)

  • 1、 读《灯的随想》有感400字

    看到灯这个美好的字眼,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它的发明、创造者--爱迪生,是他发明了灯,使我们生活在光明的世界里。而这篇文章写得则是在过去没有灯的年代人们生活的场景,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

    那时,世界上没有电灯,连十分富裕的人家也只有煤油灯。在那个年代,夜是靠,月光或雪光来照明的。有月的晚上可以多赶一程路,而人们靠着雪的照明,则多机会在夜里,视野极端辽阔的情景下活动。当你必须在其无月又无雪的黑夜外出的时候,就必须打着一个灯笼,去照明你前方的路。如果你是属于家境特别困难的,就必须要对那条路了如指掌,一步一步摸着墙走,十分艰难。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比较适应黑暗的,那么如果是我们这个年代,没有电灯,到处一片黑,那也许人们就会感到十分茫然,不知如何应对。也许只有在那时,人们才会真正感受到灯光是多么无比珍贵啊!

    所以,就让我么从现在开始,从小做起,节约用电,不浪费一点电源,一点灯光,要利用灯光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千万不要让灯光白白浪费!

  • 2、 读贾平凹《带灯》随想1000字

    暑假到了,的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贾平凹《带灯》随想1000字,供各位参考!

    泛读了贾平凹老师的新作《带灯》,缘于工作心情的不宁,未尝静心品味。掩卷遐想,于夜里梦归故乡农村,见到了父母同学,亲朋好友,领导同事

    回到作品,首先不解其名《带灯》。本想萤虫生腐草,寓意明显,如果唤作小萤/莹/盈等,当更能体现乡镇工作中女士的孤怜与无助,更易唤起读者的共鸣。也许是作者不希望大家怜惜,或者怜惜无用,故用带灯这个中性词以匹配综治办主任的职务。带灯匹配的是职务不是人,亦可理解为带灯不是(一般的)人,综治办不是人干的活。当然,或许也同时寄希望于她以弱女之躯给枯燥琐杂无奈的基层工作带来些许清亮?

    其次是虱子。兴许很多年轻人都不曾见过虱子,过来人也已多年不见。更难想象如何去抓虱子,如何适应习惯遍处的虱子。想想被窝里衣服中身上发梢都隐藏着咬人的难抓的虱子,那是何番滋味?更何况还要动手去抓去灭。虱子不同于蚊子,蚊子可用蚊香蚊帐或蚊拍来区隔消灭,攻击前会发出警报声,易于防范。虱子却只有当你感到身体的某一部位被咬时,才能感到它的存在。伸手进去摸索,他却早已转移了战场,且丝毫不顾及你的处境与周遭的眼神,从头发到脖子,从胸口到腹部,从下体到大腿无处不在无一不咬。

    《带灯》中的虱子是什么?大概是社会中的各种恶的化身,各种乱象、弊垢、陋习罢。它不咬你,你不觉然,与平常无异。你讨厌它,恶心它,它依然存在,存在你的心中,在你的身上,在你的周围,在各处不净的环境中。你努力清除它,捏了一只,却又来了一群,似乎永远也没个尽头,永远无法清静。正如书中的带灯与竹子,要么上床睡觉惹虱子,要么站着不要睡。在一个充满虱子的世界里,想要洁身自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屈原那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其归宿唯有汨罗江。因此带灯的结局只能精神失常,逃离现实,活到自我构筑的清静的精神世界里。

    作者通过一个乡镇干部降级处分扛黑锅等种种因素导致的半夜三更的游荡,与疯子的同路,和元天亮的意淫她疯了,作品通过展示她的悲,展示了社会现实的恶。然而现实社会中,若带灯如书中所述出淤泥而不染,德才兼备又漂亮,丈夫是画家,家庭收入不菲,镇长是同学,还喊她带灯姐,也算是有钱有关系的干部了。如此条件的带灯只要以画为礼或变现以赠或稍染淤泥从了潜规则,抱上镇县市省领导的一条腿,足以凤凰高飞,前途无量。然而,作者却硬让其呆在综治办的岗位上露水清风

  • 3、 城的灯读后感
    城的灯读后感 《城的灯》主要写了两位主人公—冯家昌,—刘汉香的一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城市的诱惑,吸引和建设新农村为城市的两大主流下,两位主人公为我们演绎了他们各自的一生。这篇小说,光从名字的构思下,就看出了作家李佩甫的匠心独运。冯家昌,“冯”,二马也。寓意着像马一样奔腾,奔向充满诱惑的城市。“家昌”,赋予了他带领家族走向昌隆的使命。刘汉香,“刘”,留者也。寓意着对农村的坚守。“汉香”,象征着汉家女儿的温柔善良。 作家李佩甫曾对《城的灯》说过,在这部作品中,他要表达的是生长在平原上的两个童话,一个是进入物质的“城”,一个是建筑精神的“城”。诚然,客观上这两个城都成功了。 我们先看冯家昌进入物质的“城”,他成功了。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他不仅站住了脚,而且也把他三个兄弟也“日弄”出去了,并且他们四兄弟在城市中获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不得不归功于冯家昌的处心积虑的规划。在这条道路上,他走的异常艰辛,失去了很对。尊严,爱情,人格,心。看了这部作品的很多人,都为冯家昌的狼心狗肺,见利忘义所唾弃,在道德伦理上,冯家昌的确算的上道德败坏,人格蜕变异化。对不起刘汉香。但是,当事人刘汉香都原谅了他,我们还能说什么。可是,我理解冯家昌,一个没有背景,只身来到大城市的农民来说,没有点手段,心性,想站住脚并脱颖而出是不不可能的。人的一生,爱情不是唯一,冯家昌不是只有他自己,他还有他的四个弟兄,有他的责任。不是他心狠,如果不心狠,跟着刘汉香回去又能这样,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抬不起头,窝在农村么?箭在弦上,身在那个环境,你所有的努力,坚持,隐忍都在你的抉择之间,或成功,或一无所有。乡人们只看到了他的六亲不认,攀龙附凤,但是谁又看到他的努力煎熬,没有尊严的唯唯诺诺,现实就是这样,该放弃就的放弃,该抉择就的抉择。完美的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成功虽然靠了两个女人,但是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总之,他的理想成功了,责任完成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无奈,生活的艰难。也很佩服他的心狠。 还有就是刘汉香,我想这是作者在农村构建的一个乌托邦的梦,这样的人只能存在精神当中。她完全是被作家神圣、崇高化了。她从小爱到大爱的无私奉献,既让我爱又让我心疼。这样的女子,结局不应该是那样的,悲剧的爱情,悲剧的结果,在她最美好的年华,只为等待一个人。背叛双亲,只身来
  • 4、 小桔灯的读后感

    篇一:《小桔灯》读后感

    《小桔灯》读后感

    刚拿起《小桔灯》这本书,封面上的图画立刻吸引了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提着一盏小桔灯,小桔灯发出微弱的光。桔子也能做灯吗?怀着这份好奇,我翻开了书页。

    原来,小桔灯是书中的最后一个小故事。我把这个故事连续读了好几遍。故事讲述了一位小姑娘,他的爸爸失踪了,妈妈生病了,她独自一人上山打电话请大夫。

    这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和我一般大。她的嘴唇冻得发紫,穿一身破旧的衣裳,光脚穿着一双草鞋。她多可怜呀!而我,身上穿的是暖暖的羽绒衣,脚上穿的是几百元的波鞋。

    她和她的妈妈年夜饭是红薯稀饭。我仿佛看见小姑娘和她妈妈坐在破旧的小屋里,那缺角的小桌子上摆着一个小沙锅,小沙锅里零星地飘着几块红薯,那里面的米少得可怜。我是多么幸福啊!每当除夕夜,我家饭桌上都会摆满丰盛的年夜饭。平时,妈妈也会做些可口的饭菜给我吃。可是我还常常挑食不肯吃。比比那位小姑娘我感到脸一阵阵发热。

    小姑娘多坚强啊!当妈妈生病吐血时,她没有哭,而是独自一人跑到山上打电话为妈妈请大夫。

    她又是多么懂事啊!冰心奶奶送给她几个大红桔子。她先剥了一个放在妈妈的枕头边。冰心奶奶要走了,小姑娘用桔子做了一盏小桔灯,为作者照亮黑暗潮湿的山路。

    乐观的小姑娘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对冰心奶奶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读完这个故事,合上书页。我凝视着封面上的那盏小桔灯,它发出朦胧的、桔红的光,仿佛照亮了我的心房,也仿佛激励着我……

    青州市弥河小学 六年级三班

    刘雅欣

    指导教师:赵涛

    篇二:我的《小桔灯》读后感

    《小桔灯》读后感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完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的那位小姑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来,小桔灯是书中的最后一个小故事。我把这个故事连续读了好几遍。故事讲述了一位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和我一般大。她的嘴唇冻得发紫,穿一身破旧的衣裳,光脚穿着一双草鞋。她多可怜呀!而我,身上穿的是暖暖的羽绒衣,脚上穿的是几百元的波鞋。

    她是多么勇敢和镇定呀!作为一个地下党的女儿,当她的父亲离开了家,母亲被特务殴打而吐血后,她却不像一般的孩子一样惊慌失措,哭鼻子,抹眼泪,而是努力帮妈妈做事。妈妈病了,她独自一人上山打电话请大夫。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革命充满信心,“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的病就会好了。我们?大家?

  • 5、 《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爱的航灯

    《最亮的一盏灯》描写了作者从等飞机一直到飞机降落所经历的心理历程和感受。也让我从这短暂的时间里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在候机室可以看出她轻松愉快的心情,但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要受到约束,要学会以满足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面对一切,而不是想着要去摆脱挣脱它,要时时刻刻想到家的温暖;飞机航程中点点滴滴的记录,对窗外景色和邻座男士以及服务生的描写,反映出她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降落时她感觉自己是在外的流浪者,是匆匆的都市过客,此时最思念的是自己的家,飞机刚落地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向家人报平安;她从行李箱的滑轮声中想起一首儿时的歌曲,无限感慨中勾起了她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当她走出机场后想到的是朋友和家人以及快到家的喜悦和兴奋。

    还记得那次妈妈生病住院,家人都去医院照料她。放学了,再也见不到妈妈那慈爱的脸庞。独自一个人回到家里,漆黑的夜好像一下子变得格外漫长!就连灯光也似乎没有以前的明亮!我心中那爱的航灯灭了……泪水夺眶而出!

    从作者张洁的字里行间我深深地感受并懂得一个道理∶家人的牵挂和家庭的温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亮的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激励我们去努力学习、去奋斗,坚强地迎接风雨的挑战,让我们在爱的滋润下更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在家人不灭的航灯下乘帆远航!

  • 6、 带灯读后感

    【篇一:带灯读后感】

    读了《带灯》以后,我才明白这个身在世俗中的作家对世俗有着怎样深刻的理解。我到过他的家乡丹凤,我见到过那秦岭秀丽的山水,也见到过从外面一看就知道是如何贫穷的一家人在居住的土宅。那里就是现实中的樱镇。那里生存着一个个被生活压抑和扭曲的人变成他书中的人物,或艰难营生,或撒泼耍滑。这个活在世俗中的作家身在其中体会着那些人的艰难和苦涩,世情百态就从那个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作家的笔流入书里,一切都自然而然,毫无夸张。

    小说里有太多现实的困境,而这些故事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农村里都在上演,阴影一样笼罩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力的挣扎就是不断地上访和被截访。但谁都无能为力,小说里的比喻很精辟,基层的问题像陈年的蜘蛛网,动哪里都是灰尘。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带灯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是美好而纠结的。我诧异于贾平凹对一个女性心理活动描写的真实生动,他是凭什么创造出带灯这样的人,他是怎么懂得一个这样特殊的女人的。当带灯有那么些话让我的心咯噔一响的时候,我就越是诧异。尽管他在后记里说明现实里确实存在一个带灯是他写作的原型,我还是怀疑。我觉得小说里的带灯一半是现实里的带灯,另一半是作家自己。前一半是一个浪漫的乡镇女干部在现实里挣扎,后一半是作家自己也在世俗的生活中努力地维持着内心的柔软和敏锐。他不应该是彻底坠入现实的,不然他不会写出带灯的挣扎。我想他应该是回忆起了曾经贫瘠的年代里他身在农村而不得不经历过的。我因此而原谅了作家的身在世俗而游刃有余。

    读到小说的后面,我其实觉得有些不忍读下去,我怕带灯会受到打击,我知道早晚会的,直到昨天晚上我一口气读了两家族打架到最后带灯犯了夜游症及结束。让这个过程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能让我舒服一些。竹子看到带灯夜游跟疯子追鬼的一段着实让我心里也惊悚了一阵,也更让我难过。我幼稚地以为这是作者想解释带灯的聪慧灵气从何而来,她为什么总能感受到常人感觉不到感受,这样的人最终当然也会被常人认为是疯子。那个浪漫的,悄悄地追寻着美好的带灯就此消失了。

    我喜欢带灯,她给我很多内心的震动。她用纯真简单的感情看自然,她坐在田野里看书,她也用她自己的思维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她看的透周围人的奸滑但她依然选择正直和善良,她抽着烟闷着想元天亮的神情,她说自己的婚姻和感情:尽管所有女人都可能是妻子,但只有极少幸运的妻子能成为真正的女人。

    最后萤火虫那微弱的光还是熄灭了,还好,在熄

  • 7、 灯祭读后感
    篇一:《灯祭》读后感 作者怀念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父亲总是会给他坐一盏特别的灯。那是用玻璃做的罐头瓶,先用开水倒进瓶里,于是瓶底就掉下来了,灯罩边做好了,灯的底座是用圆形有花纹的木头,对准后钻两个眼,两个端头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做成了,再从底座中心钉入一个钉子,找一根红蜡烛固定在钉子上,这灯就算做好了,只等夜幕降临,点着灯,作者就觉得无限幸福啦。 每逢过年,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光明,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有盼头了。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书中写道,作者是生于1928年的正月十五一个落雪的黄昏,所以父亲为他取名“迎灯”。在他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给他做一盏灯,如今父亲不在人世了,作者在过年时,为父亲买了一盏灯,把它送到了墓地,灯光在夜幕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这是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是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这些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对亲人的缅怀之情。我非常想念我的姥姥。 篇二: 众所周知,有时我们学完课文后都会看一些拓展资料,并写出感受。那么今天我也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说第一篇:《小桔灯》。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小姑一娘一的家庭,爸一妈一都受尽了苦,一妈一一妈一得了被打得吐了血。但那小姑一娘一一点也不惊慌,自己镇定的去打电话。令我佩服。 第二篇:《白雪的墓园》讲了一个失去了爸爸的家庭,非常凄凉,非常痛苦。但是坚强的一妈一一妈一却很少当着孩子的面掉泪,但眼圈总是红的。经过那隆重的葬礼后,虽然一妈一一妈一并不知道她丈夫的墓地具体在哪,但当她走到她丈夫的墓地前时,她的心跳得比看见其他的墓地时不一样…… 第三篇:《唐山,32年感恩情》,讲了一个黝一黑粗一壮的唐山汉子——宋志永,组织起来26人帮助同乡的人一起救援,感动人心。彻底见证了中国的一团一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 第四篇:《母亲》这是一首小小的现代诗,告诉了我母亲有多么关心、疼一爱一自己的孩子,永远不会恨自己的孩子: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一爱一吃的那三鲜饺有人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第五篇:《扣子》,讲了虽然眼睛花了,但依然疼一爱一自己儿子的一个母亲:他儿子一直在外地,好不容易找时间回到家来,母亲兴奋异常,在那短短的几天里,母亲一直十分关心儿子,眼睛花了,但儿子西服上的一个
  • 8、 冰心的《小桔灯》读后感

    篇一:《小桔灯》读后感

    《小桔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统治下的艰难处境以及对光明的渴望,同时文章也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地下党的女儿,当国民党屠杀地下党员时,小姑娘的父亲因党组织受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血。这个小姑娘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号啕大哭,而是帮助大人干一些家务活。这对于一个年龄仅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读到“我问她吃过东西了吗?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了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年夜是多么兴奋的时刻啊!我已经度过了10个年夜,每当这时,我不仅能收到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还能观看五颜六色的烟花。我感觉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了,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可是,小姑娘却什么也没有。她的母亲被打伤,父亲不知下落,过年只能吃红薯稀饭。然而,她仍充满着乐观的精神,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的小姑娘啊!我们应该像她学习!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像小姑娘一样,以镇定、乐观的精神为祖国做个贡

    献。

    篇二:小桔灯读书笔记

    篇一:《小桔灯》读后感400字

    《小

    桔灯》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冰心

    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

    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的中心人

    物是一个地下党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

    庆上空。这位小姑娘的父亲是地下党员,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特

    务的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惊慌失措、哭鼻子,而是能够帮

    着大人做点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

    文章的结尾细致地

    描写了小姑娘给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的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不算明亮,

    但是却象征着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革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象征着革命事业必胜!

    所以作者每逢春节,都会想起那盏小桔灯。是啊,这位年仅八九岁的小姑娘虽是作者偶然相

    识的,但她的一举一动确实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抗战期间的斗争是

    残酷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有

    什么理由不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学习呢

  • 9、 城的灯读后感1200字

    城的灯这一本书,讲诉了一个农村题材的故事,书中的人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不能简简单单的形容他是好还是坏,即使我们无法理解他的选择和所作所为。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城的灯读后感12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无意翻开就再也不舍放下的一本书。冯家昌少年的农村生活经历于我有深深的共鸣!人物,风俗,方言都是我所惯常见到的!读了几段,就确定这一定是出自我河南作家之手!曾涉猎过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但至今自己唯一钟爱的还是农村题材!农村是自己幼时的一个梦,一段对日后性格形成至关重要的经历,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

    这是一个简单的陈世美抛弃秦香莲的故事,这又像是路遥先生《人生》中高加林的另一种结局!同样的从小孤苦无依,坚韧倔强。同样的依靠背后的女人而走入城市!只是高因为抛弃背后的女人而被告发最后再次被遣送农村。而本书中的冯家昌因为遇到了一个圣母玛利亚般的女人,虽被抛弃,依然为他着想,心疼他的处境!终使他稳稳的扎根城市,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十年前看到这本书,我一定会不齿冯之为人。为了地位抛弃深爱他的女人。可是现在来看,我们真的不能用简单的好人与坏人去评价一个人!人性太复杂,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冯的一生是痛苦的,当他把蒺藜扎到自己脚上,不顾疼痛带领四个弟弟走向前方的时候,他就开始了为自己一生的宏大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践行自己长兄为父的家庭责任,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和四个弟弟带出农村,最终他做到了!作为一个兄长,一个农村的孩子,他的坚韧倔强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而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那个等他八年,为他一家老小默默付出八年的刘汉香!

    我想,这个世界上,也只有刘汉香才能理解他吧!当这个女人去城市找他的时候,看到这城市的华灯初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看到他那疲惫的眼神。她理解了他!是啊,他很不容易。可是反过来说,谁又能可怜这个女人呢,如此大度,无私。被抛弃了依然深爱他的女人,这个世上存在吗?在两人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这个女人手里就握着他的命运,她可以告发他,这样他就会跟高加林一样,被打回原形!可是她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只是来看看他!这是多么善良和无私的人才能做出来啊!

    冯家昌爱过她吗?我想自始至终是爱的!别忘了,八年中的前五年,他的宏大目标中还包含着混上营级干部然后娶她为妻的强烈信念!还有一次回到城市的家里,他那个有深厚背景的怀孕的妻子,对着他就是一顿破口大骂

  • 10、 《带灯》读后感

    《带灯》读后感(一)

    偶然的机会,看到作家贾平凹有了新作《带灯》,于是在网上搜,在书店找,都没有结果。后来,在一家网站看到了,却是半截。于是又从网上邮购了刊登有《带灯》的两期《收获》杂志,终于读了个痛快。我为什么会对这篇小说这么上心?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喜欢贾平凹的作品,另一个就是这篇小说的内容反映的是乡镇综治办主任的生活。而我,也是一名乡镇干部,从内心来讲,想看一看大作家笔下的乡镇干部和乡镇干部的生活。

    带灯开始的名字2020叫做萤,即萤火虫,就是在黑夜里尾部发光的小昆虫。这个形象,是我国文学中的一个暂新的形象,带灯漂亮,善良,聪明,勇敢,有主见。她同时又有大多数乡镇干部都具有的那种老练,却不世故,这一点很难得。看到老上访户的困难,她也会同情,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甚至看到在大矿区打工染上矽肺病的十几个人之后,主动收集证据,为他们的赔偿上下奔波。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维护稳定形势,带灯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同时,也感到无奈。于是就有了给远在省城的陌生的元天亮写信的冲动,并且一发不可收。这些给元天亮的信,既是带灯的精神寄托,又是带灯柔弱内心的展示。到后来,这些信中明显透漏出带灯对元天亮的隐秘的感情,柏拉图式的精神恋。通篇小说当中,带灯的办公室,就是带灯的家,带灯的丈夫只出现了一次,丈夫到樱镇,按照常理,小别胜新婚,但我们看不到带灯丈夫对带灯的感情,同样带灯对丈夫的感情也没有,最后一夜,他们在一起了,却又以争吵而结束。家庭感情的缺失,是带灯这个正常女人在给元天亮的信中流露感情的现实基础。从寓意上来讲,带灯自己的一点微弱的光芒太渺小,她渴望更多的光芒,来照亮自己,这就只有天亮,于是就有了带灯飞蛾投火般的举动,不停地给元天亮写信,倾诉衷肠。

    带灯的命运,其实在一开始担任综治主任时就注定了的,维稳维稳,越维越不稳。上访户的问题越解决越多,老问题没有解决,更多新问题又产生了。换言之,别的工作可能干了就会有成果,一份努力一分收获,但是,唯独维稳工作是不可能有看的见的成果的。小说写到市上书记到樱镇时,带灯竹子她们想方设法堵截老上访户的情形,相信大多数乡镇干部都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吧。在我们本地,就有乡镇干部在同样的情形下,把老上访户缠住下棋,喝酒的事情发生过,后来上访户反映的上面,答复是:方法欠妥!还有一次,省上的检查,全镇干部出动,到各个路口布哨堵截,直到省上检查组走了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0-19

  • 2019-09-28

  • 2023-02-02

  • 2019-10-19

  • 2021-07-30

  • 2019-10-29

  • 2023-04-1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23-02-16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3-02-06

  • 2023-03-08

  • 2019-09-20

  • 2019-10-14

  • 2021-12-22

  • 2019-10-09

  • 2023-06-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3

灯的随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灯的随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灯的随想读后感、2024灯的随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