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 > 地图 >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2024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相关栏目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热门栏目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推荐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

(共 8547 篇)

  • 1、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我师父送给我的,她说这本书很好,让我好好的把这本书看看,当我翻开书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作者陈大伟的成长经历吸引了我;把原来枯燥的科研理论当故事讲,这正深入浅出的方式吸引了我;把研究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教育的过程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

    陈大伟1982年中师毕业,先后担任中学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长。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先后出版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响的个人专著,在省级发表论文近百篇。

    我经常感叹自己的出身定位这么低,面对南师大的一帮科研专家只有望“研”兴叹的份,他们个个都是出国深造过,要不就是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头衔,看着他们高高在上,我觉得遥远极了。但是当我看到陈教授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我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规划,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小小的幼儿教师.我不一定能有陈教师这样的成就,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为自己树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帜。

    书中在讲述什么是研究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调入一所新学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饭的时候,发现餐桌两边的凳子被铁器固定在桌下,于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准备把凳子搬出来放下。我采用的方法是用脚踩连接凳子的横杆。“啪!”铁器支撑杆与地面发生巨大撞击声,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闹了个大红脸。而且强烈的撞击使桌上饭菜的汤汁也溅了出来。

    第二次进食堂时,我吸取了教训,用手拉支撑凳子的竖杆,这次没有了声响,但需要两手参与,而且因为平时大家很少接触支撑杆,支撑杆上的灰尘很厚,把我的两只手都弄的很脏。我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

    这时,我开始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发现他们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呢?一是用手控制着,没有了声响;二是用一只手一次就解决了问题;第三个好处就是凳子面经常有人坐,很干净,不会把手弄脏。从那以后,我开始用这种方式搬放凳子。

    后来发现还是有问题,自己对这种处理方式也还是不满意:因为凳子面藏在桌子底下,和人有一定距离,拿凳子的时候需要弯腰,需要长长地伸手……

    这样的生动的阐述研究的例子,贯穿与整本书的前后,让人非常明了易懂,也非常生动形象,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启示。对待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该书的观点很明确“慢慢走,欣赏啊!”它借用了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公路上插着的标语

  • 2、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500字

    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朋友,采用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做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五个话题的内容,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诠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鞭辟入里,通俗易懂。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书中对何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向我们介绍了一条适合于一线教师的快乐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结合研读内容,我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拟定研究的小课题,希望自己在脚踏实地中有所发现,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 3、 《教育科研与老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我师父送给我的,她说这本书很好,让我好好的把这本书看看,当我翻开书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作者陈大伟的成长经历吸引了我;把原来枯燥的科研理论当故事讲,这正深入浅出的方式吸引了我;把研究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教育的过程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

    陈大伟1982年中师毕业,先后担任中学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长。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先后出版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我的教育道路》等10本有一定影响的个人专著,在省级发表论文近百篇。

    我经常感叹自己的出身定位这么低,面对南师大的一帮科研专家只有望研兴叹的份,他们个个都是出国深造过,要不就是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头衔,看着他们高高在上,我觉得遥远极了。但是当我看到陈教授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我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规划,我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小小的幼儿教师.我不一定能有陈教师这样的成就,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为自己树立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帜。

    书中在讲述什么是研究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调入一所新学校,我第一次到食堂去吃饭的时候,发现餐桌两边的凳子被铁器固定在桌下,于是我把食物放在桌上,准备把凳子搬出来放下。我采用的方法是用脚踩连接凳子的横杆。啪!铁器支撑杆与地面发生巨大撞击声,食堂中同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闹了个大红脸。而且强烈的撞击使桌上饭菜的汤汁也溅了出来。

    第二次进食堂时,我吸取了教训,用手拉支撑凳子的竖杆,这次没有了声响,但需要两手参与,而且因为平时大家很少接触支撑杆,支撑杆上的灰尘很厚,把我的两只手都弄的很脏。我对这种办法也不满意。

    这时,我开始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发现他们直接抓住凳子面往下拉。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呢?一是用手控制着,没有了声响;二是用一只手一次就解决了问题;第三个好处就是凳子面经常有人坐,很干净,不会把手弄脏。从那以后,我开始用这种方式搬放凳子。

    后来发现还是有问题,自己对这种处理方式也还是不满意:因为凳子面藏在桌子底下,和人有一定距离,拿凳子的时候需要弯腰,需要长长地伸手

    这样的生动的阐述研究的例子,贯穿与整本书的前后,让人非常明了易懂,也非常生动形象,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启示。对待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该书的观点很明确慢慢走,欣赏啊!它借用了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公路上插着的标语牌上的标语,简述研究的

  • 4、 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徐敬建

    转眼间又到月底了。

    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把陈大伟老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完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

    谈起读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痴迷,感觉自身理论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寻相关书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对陈老师的文章的拜读,深深的对陈大伟老师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读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

    网上购书,方便及时。拿到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啊,从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没有感觉的做教师的幸福呢?问题在哪里?陈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最好的诠释,他从一般中学教师,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授;从中学到中专,再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快乐而充实,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本书采用《论语》对话式的结构,读之不在浮躁和厌倦,似陈老师就在眼前,两位对话老师睿智的见解和提问及迷茫,似乎与自己有关,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如陈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己亦有同感。陈老师以人的幸福生活为依归,致力与从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场,打破了单纯理论的单调与乏味,开启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自我专业成长的新思想。

    佛语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关键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何时不学习?何处不成长?

    这本书共分五个话题: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陈老师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开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层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是整个讨论的灵魂和核心。

    之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实施行动、反思总结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认真实践过程、思考的过程。

    之三:规划研究行动。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思考研究价值所在,意义如何,怎样界定范围与对象,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可行,具体研究内容能否操控等等。也就是说,做一项研究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怎样去做?结果会怎样?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楚和思考的。

    之四:脚踏实地做研究。"行生于言",再

  • 5、 《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 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朱永新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 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他在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 录中也谈到,尽管校长们的成功经验精彩纷呈,但教育科学研究始终是他们共同要抓的 牛鼻子。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开展教育 科研是惟一正确道路。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极大 提高幼儿园的教科研整体水平,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档次,所以作为幼儿园灵魂的园长必 须重视科研、参与科研、指导科研,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才能为幼儿园 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一名科研型园长呢?通过学习朱永新有关教育科研的知识,我有了粗浅 的的认识。我感到科研型园长必须掌握科研理论、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一)掌握相关理论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有专家指出,校长应是首席教师,对 全校教师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幼儿园园长的 专业引领应表现为教育科研的 引领,要想做到这点,掌握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是首要条件。园长必须学习有关教育学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幼儿园管理等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 ,掌握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国 内外教育科研动态信息,研读教育科研杂志,学习外地的先进教育科研经验使自己 具有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另外还要掌握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其他学科理论,如社会学、 文化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只有这样,园长才能更好地指导、参与教育科研实践。

    (二)树立科研意识是进行教育科研的条件。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科研的意义 、地位及教育科研知识等方面的评价性认识。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对教育科研就有 了正确的认识,也就有了从事教育科研的需要和动机。客观地说,目前不少园长对教育 科研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把它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有的视它为搞花拳绣腿, 有的把它简单等同于听几节课或写几篇文章,有的甚至将其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这些 都是教科研工作上的短视行为和低能化表现。

    园长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才能使教育科研在幼儿园中

  • 6、 《教师做科研》读书笔记
    《教师做科研》 ——过程、方法与保障 李臣之 主编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过程 任何科研,在程序上都由“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诸过程得以完成,在学理上由“问题——资料——分析——结论”诸环节得以实现。 第一章选题:从“问题”到“课题” 一、问题在哪里 文献阅读、教教育调查、经验升华和学术交往四种路径相互影响,都能引发系统的思考。,使原本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化。 (一)教育实践的追问与调查 教育理论必须根植于教育实践。 1.经常追问教学中的困惑。 2.在教育调查中发现问题。 (二)教育经验升华 案例1—3教育日记伴我成长——书信书信谈话法在班级体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学术交往 1.与专业研究人员互动 案例1—4研究伙伴合作同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漫画手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丰子恺漫画) 2.与同行的自由争论 (四)阅读文献 1.借鉴文献 2、质疑文献 3.参照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主题班会——学生自主行为及课程开发研究 二、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一)缩小问题范围 (二)梳理关键概念 (三)课题的表述 课题名称包括三部分:研究对象、研究的中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1.指明研究对象 2.说明研究中心内容 3.提示研究方法 注意:1.避免使用宣传口号:课题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语气,表明作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 2.反映研究的关键词句。 3.简洁明了针对性才会强。 三、确定问题的原则 (一)社会所需 1.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 教师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或者说引起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积极变革。 2.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实践基础 (二)能力所及 三个领域可以改变:一是课程问题。二是教学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德育问题。 (三)条件所能 人的实践行为离不开具体的个人条件、学校环境条件及社会条件。研究
  • 7、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利用暑假我读完了这本《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

    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理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理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有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

    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

    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

    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

    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书中提到的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

  • 8、 【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张新艳

    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汤勇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阅读和写作,而且每年出版一本著作,在教育系统有较高的知名度。《回归教育常识》是他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书中的大多数文章反映了他过去一年对"教育常识"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

    教育要回归常识,这是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常识,该如何去做,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基本常识之一,就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孩子不同的成长发育阶段,创设适合于孩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孩子自主成长。

    在孩子从幼儿到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游戏、玩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了解、探究世界最为重要的方式。在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看来,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童年的快乐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科研事业。达尔文小的时候整天掏蚂蚁窝、捉蝴蝶、摸鱼虾、研究臭虫,就是不愿意学习。他的父亲气急败坏,认为他"除了打鸟、养狗、捉老鼠外,有用的事一样都不会干,将来会丢全家的脸。"但他的父亲有一点好,没有严厉禁止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也给这个世界养育了一个伟人。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个名叫布提亚·辛格的小男孩,在4岁半时就实现了全程马拉松的比赛,被人们称之为神童。5岁那年,辛格计划用10天的时间跑完500公里的行程,但就在他准备启程的时候,被警方叫停了。印度政府的理由是:辛格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而500公里的路程,对他的体力和情绪都是一个负担。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

    因为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才会有"要孩子,不要神童"的抉择。看看现在媒体推波助澜的各种娱乐活动,有很多年纪很小的孩子也参与其中和成人一道竞技;看看某些幼儿园,竟然在园里给孩子举办集体婚礼,园长和家长都乐此不彼。这些完全违背教育常识的事情一再出现,以至于大家见怪不怪了。不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 9、 《教师个性与教师成长》的读书笔记

    一、教师成长以个性发展为基础无个性就是无人才。

    大凡那些优秀教师,都有鲜明的教学个性。魏书生的民主,窦桂梅的激情,是他们的独特的个性造就成为名师。只有教师努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学会经营自己,有了自己的特点、特长,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才能逐步形成自己有个性化的教学。

    二、教师教学个性发展的反省

    研究表明每个教师都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可为什么却不能使更多个性化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呢?这不能不让我们对教师成长的主客观原因做出反省。

    (一)教师缺乏个性意识

    没有个性的教师,就没有个性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怎能在教学中创新。许多教师来到学校就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学校,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表面看这是尊重别人,无私地奉献了自己,但长此以往却迷失了自己,丢掉了自己。自己的主见没了,自己的特长没了,自己的创造力没了。

    (二)研训追求统一化

    (三)应试教育扼杀个性

    记得在一年前听过一位名教师的课,当时唯一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教师好有个性,她的教学和她的行为很符合。因为在平时接触她的时候,感觉她是一个很直爽的人,课堂上她也不然,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很简单但很到点子上,这样的教学我想是很难模仿的。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难免提的问题有些罗嗦,难懂,甚至有时候提的莫名其妙,让学生听的一头雾水。而且她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很干净,目标自然明确。

  • 10、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有感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有感

    我最近在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里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里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

    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里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会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

    其实,人都有多样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只不过有些转瞬即逝,而又些却越演越列,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但随着自己不断的调整,在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的同时也力求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一些改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在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下时难以执行的,所以不是的还是会小郁闷一下。而我的完美主义让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

    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

    我对书中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会做的更好。而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

    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

    书中提到的心里问题的对策和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1-12

  • 2019-09-23

  • 2022-06-27

  • 2019-11-02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3-04-19

  • 2019-09-27

  • 2019-09-27

  • 2019-10-29

  • 2021-07-07

  • 2021-06-06

  • 2019-10-09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10-29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2024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