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 > 地图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202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范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相关栏目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热门栏目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推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

(共 7412 篇)

  • 1、 《夸父追日》读后感范文3篇
    《夸父追日》读后感范文3篇

    《夸父追日》读后感范文一

    我读了《夸父追日》的故事,我觉得夸父有伟大的理想、敢于实践,还有伟大的奉献,这三个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夸父他不喜欢黑暗,而喜欢光明,所以,他就去寻找光明,他要把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在一天夜里,夸父他拿起手仗,抬腿一跑,就跑了两千里,跑到了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阳光照在他身上,阳光在他身上的时候,喉咙直冒烟,弯下腰去和黄河和渭河里的水,但是两条和里的水都和光了以后,还是没有止住渴。夸父又向北面的大湖奔去,可是,还没有到,就倒下了。就在他倒下的时候,最后一缕光明照在了他脸上,他遗憾的看着太阳,倒下了。夸父倒下以后,他的手仗变成了桃林,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那鲜美的桃子带给后来寻找光明的人解渴。

    我觉得,我们要像夸父一样奋勇向前,有伟大的理想,敢于实现理想。

    《夸父追日》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夸父追日。

    从前,有一个巨人名叫夸父。因为不喜欢黑暗的缘故,他想让太阳永远挂在天上。于是,他便拿起自己的手杖,追赶起了太阳。一直追到了太阳下山的地方,他口渴了,于是他就去喝了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是不够他就想去喝瀚海里的水。可是还没有到达瀚海夸父就累倒了。他把手杖向前一抛,就闭上了眼睛。第二天早上,夸父变成了一座山,他的南边有一片桃林,那是他的手杖变成的。

    我觉得夸父是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人。因为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受到了许多的挫折,但他一直在坚持着。可他又是一个天真的人,自然界的变化是不会被改变的。

    我们应该学习夸父这种精神,他这种精神可以让许多人成功,但夸父的要求是否太高?自然变化是没有人可以改变的,他这种决定让我感到遗憾。

    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像夸父那样为光明努力,一切都会拥有奇迹。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凡事都要想一想再去做。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拿我练舞蹈来说吧!练习舞蹈是件很枯燥很累的事情,每天都要回家练习,而且每周四晚上不管作业多多,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坚持去舞蹈学校学习。不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一级、两级、三级……到现在我已经考过了五级,而且我从中收获到了许多人生经验。

    《夸父追日》读后感范文三

    传说古代有个叫夸父的人,他曾经跟太阳赛跑。他拿着木

  • 2、 读《追风筝人》有感3000字2024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3000字2024

    就在这样一个毫无预料的早晨,我读完了这本书,这本在我手机里放了很久很久的书,两个月了吧,从我刚开始找到这本书开始,我也许是被它奇怪的名字2024吸引了,也许是被它的作者吸引了,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或者我是被它的内容,两个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长故事,那样简单的概括,在我看来实在是不能作为这本小说的简介,简单的字2024里行间无法透露出故事中始终隐隐存在的那巨大的悲伤,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

    追风筝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茫然,风筝需要追吗?为什么要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

    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成为胜利,同样,你必须把你走位的风筝都打败,你才会成为万种瞩目和赞叹的焦点,那样会有无限的荣誉和光亮集聚你一身,这在我看来,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

    再来说说追,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一直就觉得故事中隐藏着让人透不过气的难过,整篇小说都是以一种压抑的感觉写的,纠结在书中的罪恶,善良,人性,兽性盘缠纠结成一段故事,在这故事中,谎言和信任并流,憎恶和喜爱共存,熟悉和疏离同在。

    这是一个赎罪的轮回,奉安拉之名,皈依内心善良的冲动,洗刷先前的罪恶,在拯救他人的过程拯救自我。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如当时读《一千零一夜》,这个国度创造了这么奇特的这么绚烂的文化,而它的子民却仍匍匐在不可见的安拉脚下得不到解放。我想安拉的旨意不应该是创造一个阶级社会,并奴化底层人民,使其愚昧,任人使唤而毫无怨言吧。

    当然这只是我一个凡夫对安拉的妄想罢了,求安拉恕罪。

    然而当哈桑卑躬屈膝地叫阿米尔少爷

  • 3、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再次看到风筝时,已然是七月。绿草如茵的空地上,几个人在放风筝,脸上的笑容宛若夏日雨后的天空。我坐下,神思有些困倦。不知是睁眼之时还是闭眼之时,我望见一片瑰丽的苍穹,灿烂的云朵中是成片的风筝,如同飞鸟。远处,放风筝的人伫立,追风筝的人奔跑。一切都如此熟悉。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追风筝的人》中的对白此刻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意识到周围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境。我在延续着一个梦,一个《追风筝的人》的梦。

    那晚霞的移动荡漾着我的眼睛,那风筝的弧线激扬我的心神。感动与欣慰,害怕与无助,心酸与悲凉,这本书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是如人生百味般的悸动。是什么得以有这样大的力量让心灵颤抖?那质朴的语言敲响的到底是怎样一种伟大的乐律?

    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和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那一刻,我仿佛预感到了之后的事情,我听到我的心中大呼不要去!可是,我只是一个看客。我只能一页页翻下去,看着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看着阿米尔在这重要的岔路口选择了胆怯当那只风筝坠落,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那时的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挺身而出吗?如果阿米尔当时用自己救下哈桑,他们之后又会如何?我不知道。这世界没有如果。但我知道,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来补救。我们的人生究竟禁得起几次这样的错过?人生竟是这样坚强而又脆弱!

    无尽的痛苦让阿米尔逼走了哈桑。而同时,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和愧疚。终于,在朋友的指引和劝导下,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阿富汗,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这心,又何尝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延续?

    故事的最

  • 4、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一)

    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书给了我力量,它让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因为书,我结识了《追风筝的人》。

    我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所以我享受自然的风,因为风,自然多了放风筝的心情,因为风筝我结识了《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让我心灵震撼的书,它讲述了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让我永远的回味。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

    书中的风筝只是心灵的寄托,我们希望随着风筝的飞舞能找回我们本该有的那份单纯与善良,现在社会的争斗让人们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创伤,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放风筝时的单纯的年代,那份天真,那份无邪,任我们挥洒汗水,都只露出最甜美的笑容。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不仅要为曾经的童年快乐,更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书中哈桑经常说这样的话:“为你,千千万遍。”我们身边都有一个最支持我们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伤害了最亲近的人,我们缺少的是朋友,是一颗真诚的心,我们为了这颗真诚的心也要勇敢,

  • 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追风筝的人》

    偶然翻开了这本无意间得到的书,开始只是想想在闲暇的时候打发一下自己的时间,但是书中的内容却引人入胜,渐渐地我沉浸在其中。

    我们总是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有时会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去随意评论和斥责别人,却对自己内心的懦弱和恐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真的面对真正的自己,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物是人非,为时已晚。

    阿米尔作为本书的主人公,却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从幼稚到成长再到成熟,每个人在这漫漫的人生历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犯下过错,做过一些幼稚伤人的举动,在心里也曾为此感到羞愧,懊悔却又遗憾。这些事情就像结绳一般缠绕着,贯穿着我们的人生的成长。得与失,祸与福,在冥冥之中一次次变更,一次次塑造与成就新的自我。

    风筝,作为这本书贯穿着全文的线索,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故事,也因风筝而起,因其而结束。

    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的父亲在阿米尔家里做仆人,而哈桑的母亲生下他后便游戏人间,早已不知所踪。

    哈桑的童年中阿米尔就是一个在他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人,他们之间早已联系在了一起。一主一仆,日日夜夜,如影随形。

    而身份的高低,阶级的差异也间接造就了他们友情的破碎。阿米尔始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容不得哈桑比他聪明,容不得哈桑比他优秀,这是阿米尔思想里面的血统意识。

    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哈桑为了少爷阿米尔的胜利,帮助少爷追逐风筝。但成功追到风筝的哈桑却被孩子中的恶霸们欺凌,而阿米尔去寻找他时看到了这一幕,却因为恐惧和胆怯没有挺身而出。

    这件事在阿米尔心中难以消失,他不断安慰自己主人没有义务去为了仆人挺身而出,而哈桑被欺凌的一幕也不断在提醒自己的懦弱,逼迫面对真实的自己,自私、卑劣、残忍、弱小。

    而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背叛而不是救赎自己,用手段赶走了哈桑和他的父亲,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

    像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而荀子却主张“人性本恶”,人生来就是有双重性的。没有圣人也没有极限的罪恶之人,人性的好坏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而阿米尔也因为这个心结,踏上了救赎心灵的旅程。

    故事的结局,对着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却

  • 6、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一部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在美国销量超过700万册,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已经被翻译成42种语言。《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这部小说在评论界获得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在阿富汗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议。 分享一篇赵晓璃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文章:错误的爱,是他人的泥沼 清冷的夜,静静读着《追风筝的人》,听见依稀传来的抽泣声。 打开窗户,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见不远处的窗子,亮着灯光这户人家,住着普通的一家三口,女人为了上学的孩子,全职在家。 我都是为了你,为了你!听不清争吵的内容,只这句,字字分明,响彻在耳旁。 偶尔,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会见到这家的女人,对着身边的孩子嚷嚷: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一点也不省心呐? 晚风阵阵,漆黑的天空,没有星星;恍惚间,书中的风筝,就这样在眼前生动了起来。 这是一洼爱的泥沼。 书中两个孩子:阿米尔,自幼丧母,在他童年小小的世界里,父亲无疑是他的天,他的地,他说出的第一个字是爸爸;哈桑,说起来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实则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手足兄弟,是父亲年轻时与阿里妻子风流后的结晶,鉴于种种原因,他们从小是不知道这层关系的。在哈桑小小的世界里,阿米尔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说出的第一个字是阿米尔。 阿米尔的父亲同时也是哈桑的生父,而他对哈桑心怀愧疚,加之哈桑身上有着他极为欣赏的担当与果敢,所以对哈桑表现出异常的关爱,这刺激到了年幼的阿米尔,由于阿米尔从小并没有如父亲所期望的那般具有男孩的样子,甚至一点儿也不像他,于是阿米尔感受到的,多是父亲的冷漠与忽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 一场爱的争夺战,就这样悄悄拉开了序幕。 阿米尔要爸爸全属于他一人,为了获得父亲的欢心,他把赌注押在了风筝比赛上。年幼的阿米尔深切体会到:每逢树木萧瑟,冰雪封路,爸爸和我之间的寒意会稍微好转。那是因为风筝。爸爸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之下,但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区域,风筝是我们之间薄如纸的交集。 那次风筝比赛,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哈桑义无反顾地替他追一只蓝色的风筝阿米尔的战利品。可厄运就

  • 7、 《追风筝的人》 (精选)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大概买了有十年左右,当时也算是流行书籍,可买回来摆在书架,曾几次翻开,每次看了几页又放回去了,想起高中时学的一篇古文里讲的,书非借不能读矣,买来的总被束之高阁。这几年在当当每次购书时都看到它总是在排行榜前列,想必自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于是又重新找出来读了一下。才发现你只要读下去,故事就把你深深吸引了:故事主人公阿米尔在小时候面对自己的仆人,也是最好的朋友哈桑被欺凌,没能勇敢地站出来,而后为了逃避这种负罪感,陷害哈桑并把他赶出了家。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完成对自己的救赎,回到了阿富汗,救出了哈桑的儿子,并把他带回美国收养。

    小说的感人之处之一是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和真挚的友谊。“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的誓言,当他心里明明知道阿米尔的背叛,为了维护这份友谊和这句誓言,他选择了默默承受。哈桑的生命中葆有着单纯和善良,就像是一股清泉涤荡着我们的心灵。小说结尾是最打动人的部分。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当他被打得快要死的时候,他放声大笑,心里感觉从未如此轻松。是因为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合上书,相信每个人对会比照自己走过的路,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会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曾以为只要学会逃避,学会忘记,就能卸下埋在心底的愧疚感,可不知何时何地,一些相似的场景画面,一段相似的故事,一些相似的话语,都会勾起那段尘封的往事,你才明白它已经抹不掉了,唯一能做的是正视自己,去抚慰被我们伤害的东西,即使那个人听不到一声对不起,我们仍然需要去这样做,因为我们需要救赎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丢失属于我们的那只风筝,可能是友情,亲情,爱情,那就让我们像结尾写的那样,“我追……”

  • 8、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共3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一)

    读完追风筝的人,感触颇多,一部不是纯文学的作品,更偏向政治,民族,种族,阶级题材,读完之后心情浮浮沉沉,异常沉重。内心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表达。一句话,就是通过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运描写,映射阿富汗政治的动乱,种族歧视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追风筝的人是以风筝为主线,讲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爸爸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他们俩一起长大,喝的是同一个母乳,彼此会说的第一个字就是彼此的名字。《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哈桑忠实坚强,勇敢真诚,阿米尔胆小懦弱,善良敏感,虽然表面上哈桑与阿米尔非常亲密,但是在阿米尔的内心,并没有将哈桑作为他的朋友,其实这与他们俩的阶级身份有关,一主一仆,他们是不可能真正平等的。故事的发展也是围绕着放风筝,哈桑是追风筝的高手,他不需要抬头就知道风筝会落到哪里,并总能第一个拿到落下的风筝,小说中有一句最感人肺腑的话,为你,我愿意追千千万万次,哈桑是多么的忠诚,哈桑曾经说过,只要阿米尔让他去吃土,他就回去吃,不会有半句怨言。正是哈桑的如此真诚忠诚,使阿米尔感到羞愧,阿米尔胆小懦弱,遇事总是退缩,他渴望得到爸爸的爱,却又无法做到爸爸的要求,他最喜欢的事是写小说,可是爸爸却不支持。故事的转折点是一次风筝比赛,它改变了故事中很多人的一生。在这次比赛中,阿米尔没有让爸爸失望,他成功打败了其他的风筝,哈桑答应他去把最后掉下来的风筝追回来,对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掉下来的风筝才算真正的胜利。可是,在哈桑拿到风筝后,却被阿瑟夫(怀有很深的种族歧视)等人拦住,哈桑因着对阿米尔的承诺,决绝将风筝给阿瑟夫,结果被阿瑟夫性侵,这一幕被阿米尔看见了,可是她却选择了转身逃跑,因为他懦弱,不敢为了哈桑挺身而出。接下来的几天,阿米尔一直处于内疚中,他无法面对哈桑,最终他嫁祸哈桑偷盗,逼走了哈桑,那个对他无比忠诚的,敢于为他做任何牺牲的好朋友。《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又过了几年喀布尔被俄国占领,阿米尔与爸爸不得不逃亡美国,在那里艰难的开始了新生活。或许故事可以就这样结尾,生活将这样继续。可是一个电话,扰乱了平静的生活,也把阿米尔再次带回了故乡,从爸爸的好友口中得知,哈桑其实是爸爸的私生子,是阿米尔的亲弟弟,阿米尔一时无法接受,这么多年对于哈桑的愧疚一直萦绕心头,如今得知哈桑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往事一点点浮上心头,爸爸每次都记得哈桑的生日,从来不哭泣的爸爸在哈

  • 9、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1

    朝阳失去了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涤了的天空好苦涩。 仰天而坐,心中的苦闷都被叠加在了一起――她的不理解,让我很心痛。一封绝交信紧紧地握在手心里,心在流泪,浸湿了友之干涸。现在,友情在我眼里变得好淡然。

    偶然在网上看到《追风筝的人》,原本以为是关于爱情的小说呢,细细读了之后才发现,它讲述的是友情之间的纯粹回忆起单纯的孩提时光,哈桑与阿米尔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很真切。处处受到本地人的欺负,异样的目光,加之战火的侵袭,让原本亲和的世界失去了本应快乐的儿时天地。大人的情感愁楚给了他们,在坏小孩面前,阿米尔产生了畏惧,然而,善良可爱的哈桑却时时都在保护着阿米尔,不让阿米尔受到任何伤害,他做这些,并不是因为阿米尔是他主人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友之约。然而,哈桑被打,被欺骗,被误解都因阿米尔的心境过于懦弱所制。最后,哈桑选择了离开,阿米尔的内心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十几年后,阿米尔用行动弥补了多年前的过错,挽回了自己儿时的懦弱之行。”文章里的风筝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哈桑在给阿米尔捡风筝时受到欺辱,而阿米尔却看之不理。事后,他们都在无声的躲避什么?”哈桑幼小的心里面并没责备阿米尔的意思,他选择了默默承受。

    时间与地域的推移并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情变质。细细想我与她之间的友情呢?是不是随时间的消逝而变了质?漆黑的夜空下,月光倾斜,我倚窗望影凝思:“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试着用心的去感受他们的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对于自己的朋友,如果你进一步去感受他的心境,你就会发现,你与他的心境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因为这一点,它才时不时的会触动你的情感线,让彼此的心境都明白彼此的意思。哈桑就是明白了阿米尔的心境才离开的。但我们要明白,不真挚的友谊好似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我和她,感情是真挚的吗?借着月光,我打开自己的日记本,翻开那一页。阿米尔因为儿时的不勇敢,在哈桑受欺负时抛弃了他,之后又故意让他爸爸误解他。单纯的哈桑就像单纯的我们,误解了友谊的真谛。我和她之间也是如此吗?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包括被黑暗笼罩的月之友。拿起我与她共同拥有的笔

  • 10、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3篇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3篇,请参考!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大学时就听同学说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很好,一直都没机会看;就业后偶尔有同学提起这本书很值得一看,遂决定买来看看。今天看完了,确实很好看,很不错的一本书。

    《追风筝的人》,一本好评如潮的书。短短几年时间,该书已在全球销量超过800万,一本好书不一定畅销,一本畅销的书也不一定是好书,但《追风筝的人》绝对是一本既畅销又极具可读性的书。该书讲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上,两个小伙伴的故事,确切的说是两个兄弟间的故事。对于阿富汗,或许太多的中国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为美国人来说,给那片国土上的一些人带来了一段难以遗忘的惨痛记忆,但对于阿富汗,他们也存在着诸多的疑问,虽然美国人在阿富汗的战争中取得他们所谓的胜利。而作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国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旧保留在他心中,血液里是割不断的阿富汗情节。写一本关于那片国土上的故事,对于作者来说,更像是在讲述他或是他身边的人,娓娓道来,让你随着故事脉络的发展,陪伴作者亲历阿富汗,去感受他们的故事。

    还是让我从阿米尔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哈桑开始吧。虽然哈桑对阿米尔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阿米尔却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伤害他,背叛他。阿米尔的行为确实可以称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发自内心的原谅他。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阿米尔,他懦弱、胆怯、过于敏感、满心嫉妒,但也正是这个阿米尔,内心柔软,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对自己无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无法抗拒的诱惑和无法言喻的苦痛而对最忠诚的哈桑作恶的同时,他一生都为此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直到他历尽千难万险,了解了身世的秘密,设法收养了哈桑的遗孤,他才得到了最终的救赎。

    与性格复杂的阿米尔相比,哈桑简单得像个符号。他忠诚、勇敢、善良,他说的第一个单词“阿米尔”决定了他的命运,决定了他只为阿米尔而活。阿米尔视他为仆人,看着别人打他见死不救,嘲笑他不识字,甚至用收到的礼物诬陷他偷窃:但只要与阿米尔相关,他什么都能原谅——虽然我不确定他是否真的无怨无悔。但是,从他最后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从来不曾后悔过。他用生命实现了他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他那种不含

  • 2023-02-02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0

  • 2019-09-20

  • 2019-10-1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6-03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1-07-23

  • 2023-05-16

  • 2019-09-20

  • 2022-03-28

  • 2019-10-23

  • 2021-08-18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8

  • 2021-09-02

  • 2021-07-20

  • 2023-01-11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2-01-21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8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202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教您怎么写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o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