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 地图 >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2024追风筝的人观后感大全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相关栏目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热门栏目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推荐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共 750 篇)

  • 1、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热门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热门,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篇1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始终萦绕在耳边,每一次看到这句话,忍着泪水。作者习惯提前埋下伏笔,每次对于未来不幸的预告都让我感到害怕,因为不希望哈桑和索拉博再遭受任何的伤害了,没有比让一个可爱乐观善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失去生的希望更让人心痛的了,看到哈桑依然念着阿米尔的好,看到索拉博不再相信阿米尔的保证,一切一切,仿佛命运早已烙印在石头上不得改变。在家乡饱受战乱,国家的命运尚且不容乐观,小人物的生命犹如浮萍般凋零。愤阿米尔的自私懦弱,为了赢得父亲的认可,为了一己之私赶走哈桑,可是为什么他的父亲不给他一丝希望呢?他为自己年轻犯下的错误懊悔时,也为阿米尔日后的所作所为埋下了种子。恨伤害过哈桑和索拉博的所有人,可是阿米尔最后又怎么样了呢?命运之手并没有放过他。怨那些心怀人种贵贱的人总是无情伤害弱小的生命,为什么一定要伤害那些身体残缺内心温暖善良的人?因为上帝给了我们完整的身躯,我们就自以为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了吗?为什么一定要给苦难的人画上命运的休止符,不给他一丝光?阿米尔终其一生都会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希望索拉博眼中有光,获得新生,变成坚强而勇敢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怀着正直和善良,不伤害别人,做个温暖,也给别人温暖的人!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篇2

    因为嫉妒,因为害怕,因为还不够成熟,做错了一些事。

    因为心软,因为友情,因为还没有坏到极致,背负着愧疚。

    因为一个人道出了实情,因为一个人的诞生,让他有机会去得到灵魂的救赎。

    哈桑是一个忠诚,善良没有缺点的好人。

    阿塞夫是一个恃强凌弱,十恶不赦的坏蛋。

    而我们都是像阿米尔一样的普通人,我们有时候会有邪恶的念头,有时候会有从善的想法,我们有时候会很自私,有时候又特别的慷慨。

    我们就是这样的矛盾的个体,在善恶之间徘徊。

    阿米尔和他的父亲性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同样背负着欺骗和谎言。

    哈桑和他的儿子和阿赛夫之间也颇有渊源,哈桑没有做到的事他的儿子做到了,哈桑受到过的欺辱他的儿子有同样的经历。

    阿米尔愧对哈桑,但却对他的儿子疼爱有加,阿米尔

  • 2、 [荐]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集锦

    当我们花了时间认真观看了影片之后,而观看的时候产生的想法我们更是应该珍藏,这时我们应该刻苦钻研写好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要能把握住作品里的深度内涵,撰写作品的观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 篇1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审视自己,心中一支凄零飘荡的风筝不知归处,虽然没有让手指鲜血淋漓,却在心上割出伤口。

    我的爸爸与阿米尔的爸爸很相似,爸爸虽然不是富贾,却是在老家颇有赞誉的好人,有能力,乐于助人,就像我爷爷一样。

    爸爸已经快60岁了,他的女儿一年只能回老家两三次,每次都短暂又匆匆,前不久他来我所在的城市看我,给我的孩子过周岁生日,糖尿病让他越来越消瘦,我发现我竟然比他还要高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盛气凌人的欺负过别的孩子,虽然,在那个年龄,不知晓那就是伤害。在大人看不到的善良,单纯的阴影后,隐藏着性格的卑劣面。

    阿米尔的爸爸去世时,我哭,我也很害怕失去我的爸爸。

    哈桑死去了,我哭,我为这个可怜人的命运以及被我伤害过的孩子。时空相隔,我独自忏悔。

    我不敢细看描述战后的喀布尔的场面,我怕发现更多的细枝末节在我脑海里形成人间炼狱的画面。

    我庆幸我爸爸在用中药控制病情,现在情况还算乐观。

    我更庆幸自己的孩子生长在和平的环境里,我会把他教育的善良,正直,我希望他如哈桑一样拥有宝石般的心灵。

    解开心灵的枷锁,去追赶那支风筝吧,你必须无所畏惧,总有一天你要自己救自己。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 篇2

    我毫不吝惜对这本书的赞赏。从个人角度来说,他写出了哈桑与阿米尔之间的珍贵友情。哈桑诚实正直,忠诚善良的品质让人念念不忘。阿米尔的救赎令人印象深刻,重新相信人性的美好。他表现出来的勇敢和付出,使读者看到他救赎的决心。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这本书写出了战争前和战争后阿富汗人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战后阿富汗一片废墟,满地都是乞丐,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战前阿富汗孩子们放风筝,吃馕饼,童年充满欢乐。成人看电影办舞会,做生意谋生,一派生机勃勃。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使人抵抗战争,珍惜和平。从民族层面来说,战前阿富汗对扎哈拉人的民族歧视升级到战后的民族屠杀。作者以哈桑为原型,让我们了解到扎哈拉人善良,勇敢,忠诚的高贵品质,使读者更了解扎哈拉人。试问有谁会对拥有哈桑一样美好品质的民族抱以歧视甚至施以屠杀的恶行

  • 3、 关于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1000字

    观影能和读书一样促进人们的成长,观看那些触动我们思维的情节,产生了颇多感触,内心的震撼需要有观后感将其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观后感是可以感动人心,打动读者的。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观后感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篇1)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对书没有兴趣的人,一次偶然,让我有机会翻开了这本橙色封面的书,翻开了,就欲罢不能了。原本以为以这样一个有意境的题目命名的书,应该展示的是一幅唯美的画面,然而情况却完全相反,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读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之间的点点滴滴,也是阿米尔对哈桑从犯错到后悔再到去设法救赎过程的描述。书中的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阿米尔、阿米尔的父亲、哈桑、阿里、拉辛汗,他们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人性的闪光点。从阿里的身上,我看到一种忠诚的尽职尽责,这在哈桑身上也有同样的体现,他对阿米尔少爷的保护,甚至就算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犹豫,这似乎已经超越了忠诚这个词的界限,这是真正朋友之间的两肋插刀,又或许这是这份同父异母的兄弟之情的本能反应,无论是那种,都体现了哈桑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一种无私的付出。而在阿米尔一直为自己的怯懦,自己的自私而愧疚时,哈桑却早已原谅了他,没有再提起以前的事,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照片上的他依旧笑容灿烂。而这本书的主人公,也就是阿米尔,虽然他曾因为太过怯懦,太过自私而犯下一些可能永远弥补不了的错,但他却始终背负着这个罪责,说明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书的后半部分中,主要讲述了他救赎自己的过程,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后,悔恨万分,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自己的侄子,这正是一种自我救赎的表现。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错了。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面对这些过错,我们不应逃避,而是试着去弥补,即使永远都弥补不了,但至少一些善行能让自己解脱一点,心安一点。这正是我从阿米尔身上学到的,故事的最后,阿米尔还在追逐那只人性的风筝。

    读过《追风筝的人》,我从阿米尔身上学到要将罪行转化为善行,从哈桑身上,我学会了"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也开始追逐起了那只能点缀我的生命,让其大放异彩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
  • 4、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800字合集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追风筝的人》观后感800字合集,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1】

    这本书,让我哭了,笑了,愤怒了,反省了,最终敬佩了。

    书中讲诉了两个阿富汗孩子的故事,其中交织着我们整个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主题:爱,友情,恐惧,愧疚,赎罪。书中一句话,令人疼惜有令人敬佩“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不知道自己已经为这句话哭过多少次。我从未想象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会这么深。我甚至觉得,这已经变成了“信仰”。哈桑,只为了帮阿米尔追那只风筝,而受到了别人的侵犯,到死都不知道,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我真的是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

    在看这本书是,我曾极度讨厌阿米尔,他的嫉妒,他的懦弱。但我也佩服他,他继承了他爸爸的好,知错就改,他听了拉辛汗的“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他走了那条可以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但转念一想,我们有何资格去讨厌阿米尔,我们同样如他一般重伤过深爱着我们的人,不是吗?

    伤得最深的,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吧!网友排出的上加入最深的话之最“你好烦,别管我。”这句话,大多数人应该都说过。我同样说过。我们都曾像阿米尔一般,把那个深爱我们的人伤得体无完肤,或许,阿米尔比我们过一些。他为了赶哈桑走,还做了那般不耻之事。但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就好比一个杀了人不知悔改,还捅上两刀的禽兽与一个杀了人,还分尸的禽兽一样,他们在本质上没区别,都是没良心的禽兽。而我们似乎比禽兽更过。

    禽兽杀人,一刀解决干净,让人没了痛苦。而我们从内而外,一点点的伤,甚至还厚颜无耻的继续赖在身旁伤,索取着。因为这是他们应该给我们的一切。但是,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索取,去对他们抱怨?他们没欠我们,我们也未曾付出过。阿米尔会噩梦惊醒,而我们却安眠于世。这不公平也不合常理。

    阿米尔与他的父亲都护学会了救赎,那我们呢?难道要等到,他们一个个离我们而,才想到悔改吗?或许别人愿意,但我不会。

    我可以想象得出,我若厚着脸皮索取,那将不是我。我的灵魂、信仰、自尊都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看过一些书,让我明白一件事“心之外的事,都可以不是大事

  • 5、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精选

    在观看了一部好电影之后,精彩的情节会一直在脑中回放。这些感悟会随着电影情节的推动而不断变化,大多数人对度过的书的印象不深但是对所看过的电影的印象很深。观后感应该是有感而发,言由心生。写作品的观后感时,我们应从哪里入手?以下内容是栏目小编特地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1)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和《汤姆叔叔的小屋》一起买的,也是现在才看。这本书算是现代小说里难得的好书,其实光看情节,我觉得又是很老套桥段,在书中的前两章,我就猜到了到底是什么秘密了,但还是会忍不住把他看完,因为作者的文采让我读着一点都不觉得无趣,甚至还觉得精彩。

    每个人在心里都会又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关键看你是否能正面看待它,书中的阿米尔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小时候的背叛,让他后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虽然最后他终于找回了自己,但却永远无法弥补一些致命的伤痕。

    有些时候,短短的一两天,或者随意的几个决定,就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有些人变好了,从此发达了,有些人却变糟糕了,一生霉运相伴。所以不要轻率的作出任何决定,也不要去伤害真正爱你的、关心你的人。因为赎罪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比任何肉体上的疼痛都痛。

    如果最初阿米尔的爸爸坦白了他的罪过,也不会引发后面的悲剧,但他始终都没有对自己进行赎罪,他向命运妥协了。一个连俄国士兵的枪都不怕的男子汉,也怕良心受到煎熬;一个为了素不相识的人挺身而出的英雄,也无法坦白正视自己的罪恶。从这一点来看,阿米尔后来的勇气超过了他的父亲,他的后半生不会在活在自己良心的阴影下!

    “知错能改”应该改成“知错快改”,这样才能阻止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副作用,如果想安心的活着,就要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不要等待所有悲剧发生后,才来补救,那时候会让所有人都更痛苦的,永远留下淡淡的忧伤和遗憾。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篇2)

    书中出人意料的情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所折射的社会。让人觉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小镇上一派和睦,阳光也格外温暖,碧绿的叶子荡来荡去。故事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阿富汗小镇展开了。

    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童年经历。两个小伙伴,一起在山上看风景,一起参加风筝大赛,一起倾听着这首有关友情的童年的歌曲。然而,美好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软弱但渴望得到父亲肯定的阿米尔,在无数次被父亲否定,因哈桑得到父

  • 6、 范文热搜:《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模板集合(5篇)

    欣赏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观看完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大部分的人都是从喜欢开始,慢慢接触这些作品,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范文热搜:《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模板集合(5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篇一】

    终极海报以手绘形式呈现,现实色彩中不乏细腻笔触。海报的slogan“爱是平凡生活的英雄主义”点出了爱情的真谛——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灵魂相依,也唯有爱能对抗生活的难题。

    在光的映射下,主演们化作浮浮众生,上演了一出寻爱好戏。黄渤手臂虽环抱着谭卓,但二人之间冷漠的眼神将其真实的情感状态出卖;两旁的焦俊艳、宋春丽,一个满怀憧憬,一个神情肃穆,不禁令人好奇他们与中间这对夫妻之间的关系;而画面上方的王珞丹、黄璐则面朝同一方向;一旁的丁溪鹤、李嘉琪旁若无人的忘情拥吻,力图证明白光不能审判爱情;最下方的文淇、白客、黄觉神态各异,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白光带来的一切。

    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中,一道神秘“白光”笼罩地球,相爱的人都接二连三消失,而被留下的人则被舆认为是不被爱的人。因话题极具现实意味,从定档之初,影片便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随着物料的陆续发布,故事剧情逐渐清晰,相关话题讨论也随之延开,“当稳固的爱情面临外界因素的冲击时,是否还将如往常一般稳固?”“如果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一道‘白光’,又有几个人真的敢接受审判?”等掺杂着现实反思的问题相继浮出水面,引爆讨论区。除此之外,片中不同角色之间的爱情状态也处处映射着当代社会的爱情现状,查看对方手机、爱情名存实亡等剧情点直戳爱情痛点。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篇二】

    近日,由黄渤与王珞丹主演的电影《被光抓走的人》在影院上映。该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导演董润年的脑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会的平静与法则被打破,我们该怎么办?” 带着导演的脑洞,电影里的问题也得到解答,电影更倾向于爱情科幻片。

    作为一部高概念的电影,制作方对生活的体验和洞察细致入微,尤其是黄渤和谭卓这对中年夫妇,柴米油盐早已熬干了激情,婚姻的维系更多是种麻木的惯性,却禁不起多少审视和刺痛。他们会为了面子作假,可讽刺的是其他人也不会当真,毕竟同学聚餐时满坑满谷,似乎也没谁被光抓走。爱情从来都是一种抽象、

  • 7、 编辑精选:《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模板合集五篇

    观后感代表着欣赏作品后的感悟,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在观看的作品过程中,影片中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或许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一篇优秀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编辑精选:《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模板合集五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篇一)

    现实主义爱情话题大片《被光抓走的人》不仅故事题材新颖抓人,其幕后演员阵容组合也令人眼前一亮。影片中,“实力演员”黄渤、“元气女神”王珞丹、“品质担当”谭卓三位银幕大咖纷纷亮相,合体飙戏,吊足观众胃口;白客、黄璐、文淇、宋春丽、焦俊艳、黄觉等新老实力演员也鼎力加盟,新鲜强劲的班底阵容激发大众强烈观影期待。

    一众新老实力演员,以演技为唯一评判标准,角逐银幕,共同为观众打造一部自带超现实爱情话题感的年度佳作。此外,值得观众关注的是,影片《被光抓走的人》已是董润年导演与老搭档黄渤继《厨子戏子痞子》、《心花路放》和《疯狂的外星人》后的第四次合作,影片目前也已参与了由黄渤发起的hb+u新导演计划,也是该计划第一部上映的作品,被业内外寄予厚望。

    电影《被光抓走的人》讲述了一道奇特的光降临地球笼罩城市,一部分人被光抓走,传言这些消失的人都是相爱的人,而留下来的人们既要探寻真相,又要直面自我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不一样的爱情标准,就像电影里不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采访,真爱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定的标准,在于你遇见了谁,在于你最后选择了和谁在一起,是否双方都有过磨合与妥协,是否在经历了一些坎坷之后,心平气和地感慨,我们都不是骗子,我们的爱着彼此,永远,永远。

    即便世间有很多的诱惑,即便诱惑的魅力大于自己能想象或承受的范围,依然选择和自己爱的,深爱的人在一起,像杜江爱着霍思燕,永远将她当成小公主,不在乎她的年龄,只在乎她开不开心,快不快乐。甘愿为了这一切,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自己已经拥有最美好的爱情,自己不是骗子,另一半也不是可怜人,彼此都是在爱河里沉醉的丘比特。

    其实被抓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反过来想,没被抓走、剩下的那些人。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篇二)

    12月9日,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首映礼上,一名男子突然冲上台向王珞丹求婚,吓得她连连后退喊“no”。事件一出便冲上热搜,王珞丹粉丝后援会发文

  • 8、 矢志不渝的友谊——《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张紫鑫 一位普什图人少年,一个哈拉扎人仆人,身处于等级观念、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国家阿富汗,他们也建立了一份真挚纯洁的友谊。然而命运的罗盘却在那个追风筝的小巷改变了方向转动。当内心对哈桑的轻蔑与迫于阿塞夫淫威的恐惧占了上风之时,隔岸观火成了最好的选择。一段原本孱弱的友谊变成了哈桑苦苦维系的忠诚。当被阿米尔诬陷之时,素来了解他的他与父亲阿里决定离开。然而,几十年的分离并没有使这份负罪感减少一分一毫。接过友人拉辛汗的电话,他踏上了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救赎之路。当一个被隐瞒了几十年的秘密被揭晓——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阿里只是他的养父。阿米尔没有再次选择逃避,他只身一人勇敢地去解救索拉博——哈桑的儿子。命运弄人,竟然幕后人是阿塞夫。温热的血液从各处流出,弹珠被索拉博射进了阿塞夫的眼球,像极了那年哈桑的挺身而出。 当贯穿全文的风筝见证了阿米尔心灵挣扎的历练,“为你,千千万万遍”化身为对友谊的矢志不渝,纷繁复杂的人性便从中显露出来。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懦弱却又善良;他苛刻地要求自己;他与哈桑有着真挚的友谊却又笃信种族地位的等级而不愿意承认他们是朋友。当陈年旧事自行爬上来时,他想起那日袖手旁观亲眼见阿塞夫凌辱哈桑的罪恶;当时光滚滚向前,他慢慢地淹没在自责、愧疚和恐惧中;当他踏上回国之路,才开始拔出内心深处的那根刺。类似的是,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可能会不顾一切地追逐当下最执着的想要得到的事物,这种欲望可能会使你说出言不由衷的话,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但事实是,总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的心灵救赎。只有当罪行导致善行,才是真正的救赎。 而哈桑,一个仆人,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拥有赤裸裸的原始个体所具有的一切完美特性。他具备人性中的大美,与种族宗教等级无关。但是他生在了一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国家,普什图人与哈拉扎人不能成为朋友,甚至当哈桑即将命丧黄泉,也没有一个人肯为哈拉扎人挺身而出。许多人认为,只有普什图人才是喀布尔最纯正的血统。而当政权落入暴戾的塔利班手中,他们开始了灭绝人性的“种族清理”。哈桑与众多哈拉扎人的命运便从此陨落。 阿富汗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高大的楼房四散崩塌,街道上满是破碎的瓦砾弹壳与乞讨的人民。与此同时,阿富汗人民还生活在地雷的潜在危险中,在阿富汗,有许多儿童,却没有童年。但是战争不会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们甚
  • 9、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im going to find a boy. his father meant a lot to me.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抛开罪恶感,重新找回那个善良纯真的自我的机会我们一天天在自己平凡的日子里过活,然后不停地追寻那个属于我们的共同仰望过的天空。

    2003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阿富汗裔美国医生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在美国问世,随即,他因该作品获得了2006年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小说讲述了一个受到阿富汗文化背景着色的故事。在那个遥远、备受战争折磨的国度,在那个近几十年不断发生武装冲突的全球性焦点之地,所发生的那些亲情关系、孩童友谊、请求宽恕的勇气以及只能存在于爱当中的救赎的大众主题。《追风筝的人》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拥有十足的吸引力,无论你身处何处、无论你经历过怎样的文化熏陶、无论你肤色如何,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不久,梦工厂的制作者们便把这部小说搬上了电影银幕。在我看来,《追风筝的人》是一个以一种充满感情、能够引起你无限回忆以及美丽的方式描述的故事。同时,当电影以它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将这美丽的故事翻译成画面,它让我们相信:荧幕所营造的那个强烈的情感氛围,足以给予更多受众以绝妙的心灵满足感。《追风筝的人》以视听语言的形式契合了原创著作所要展现的主旨,当文学文本转化成编剧作品,当戏剧创作转化成导演阐述,当一系列繁复被胶片最终记录,那一刻的影像记忆,再不是我们脑海所能想象得出的缤纷之境,它带有电影艺术独特的逻辑之思,夹杂创作者精神积淀下的艺术造诣,它的出现,足以让观众的视觉盛宴混同着心灵感应在审美移情的作用之下倍加异彩纷呈。

    一.阿米尔的救赎

    2000年美国加利福利亚,知名作家阿富汗人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将他带回了童年的岁月

    1978年阿富汗喀布尔,阿米尔是富家少爷,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是他忠实的跟班与玩伴。阿米尔从小怯懦胆小,常因此遭父亲责备。为了帮助阿米尔重拾果敢与勇气,哈桑提议与阿米尔一同参加当地传统的风筝比赛,并赢得比赛。这场风筝比赛让阿米尔经历了终身难忘的事件,两人的命运随之改变。

    比赛的胜利让两个小伙伴赢得了一枚风筝,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被风吹跑,哈桑不顾一切替阿米尔追赶风筝,途中却遭遇流氓强暴,面对同伴被暴打,阿米尔的怯懦再次发生作用,他抛弃哈桑独自逃跑,而

  • 10、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一部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在美国销量超过700万册,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已经被翻译成42种语言。《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这部小说在评论界获得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在阿富汗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议。 分享一篇赵晓璃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文章:错误的爱,是他人的泥沼 清冷的夜,静静读着《追风筝的人》,听见依稀传来的抽泣声。 打开窗户,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见不远处的窗子,亮着灯光这户人家,住着普通的一家三口,女人为了上学的孩子,全职在家。 我都是为了你,为了你!听不清争吵的内容,只这句,字字分明,响彻在耳旁。 偶尔,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会见到这家的女人,对着身边的孩子嚷嚷: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一点也不省心呐? 晚风阵阵,漆黑的天空,没有星星;恍惚间,书中的风筝,就这样在眼前生动了起来。 这是一洼爱的泥沼。 书中两个孩子:阿米尔,自幼丧母,在他童年小小的世界里,父亲无疑是他的天,他的地,他说出的第一个字是爸爸;哈桑,说起来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实则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手足兄弟,是父亲年轻时与阿里妻子风流后的结晶,鉴于种种原因,他们从小是不知道这层关系的。在哈桑小小的世界里,阿米尔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说出的第一个字是阿米尔。 阿米尔的父亲同时也是哈桑的生父,而他对哈桑心怀愧疚,加之哈桑身上有着他极为欣赏的担当与果敢,所以对哈桑表现出异常的关爱,这刺激到了年幼的阿米尔,由于阿米尔从小并没有如父亲所期望的那般具有男孩的样子,甚至一点儿也不像他,于是阿米尔感受到的,多是父亲的冷漠与忽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 一场爱的争夺战,就这样悄悄拉开了序幕。 阿米尔要爸爸全属于他一人,为了获得父亲的欢心,他把赌注押在了风筝比赛上。年幼的阿米尔深切体会到:每逢树木萧瑟,冰雪封路,爸爸和我之间的寒意会稍微好转。那是因为风筝。爸爸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之下,但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区域,风筝是我们之间薄如纸的交集。 那次风筝比赛,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哈桑义无反顾地替他追一只蓝色的风筝阿米尔的战利品。可厄运就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28

  • 2019-10-20

  • 2022-12-01

  • 2019-11-06

  • 2023-06-24

  • 2019-11-06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4-07

  • 2023-04-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1-18

  • 2023-02-02

  • 2019-10-20

  • 2019-10-28

  • 2021-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2-07-14

  • 2022-10-2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追风筝的人观后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