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抗战片观后感 > 地图 > 抗战片观后感,2024抗战片观后感
抗战片观后感相关栏目
抗战片观后感热门栏目
抗战片观后感推荐
抗战片观后感

(共 4171 篇)

  • 1、 抗战片观后感通用3篇

    人在不同时段、不同心境下看同一部影片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我们应当把这些优秀的想法和见解记录下来,写观后感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写作品名观后感要注意一些什么?读后感大全小编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抗战片观后感”,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抗战片观后感(篇1)

    在前两年,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画面仿佛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建国大业》简述了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已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电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终灌注在电影中,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则十分混乱,各管各的。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那时却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我的心中无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少年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接班人却没有实力,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几年,马上就考上初中。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将来要干嘛。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报效祖国!

    抗战片观后感(篇2)

    一首失传了77年的抗战歌曲重获新声。师生们有幸见证了这首老歌新曲的首发。我有恨,在九月秋;我有泪,向腹中流,这首歌是由东北

  • 2、 纪录片《川军抗战实录》观后感

    《川军抗战实录》观后感 写在滕县战役八十年大祭之际 作者:胡春雨 淬砺忠骨铸干城,寸心力挽山河倾! 试看铁人垂泪处,万世谁为开太平? 自注: 淬砺句:淬音翠,淬火以铸剑也。干,盾牌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寸心句:寸心之所存者,民族之大义,抗战之精神也。舍此存衷,乌有所谓家国哉! 诗后: 戊戌孟春,当王铭章将军率川军将士死守滕县,壮烈殉城八十周年之际,蜀中抗战将士后人并多地志士,拟循川军出川抗战北线,辗转至滕县公祭。沿途凭吊战场,所以感恩先烈,不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也。滕县守将何煋荣团长之子、川军抗战史专家何公允中,年七十余,躬亲此行,邀予参加。予以为公祭先烈,非遗属之私事,实国家之令典也,川鲁两地,大义攸同。乃不揣卑微,为之呼吁,民革党人、滕县政协李公等,积极响应。盖典礼之不存,神明之无寄,为日久矣。 数十年来,吾人于抗战历史,几乎遗忘殆尽。戏说纷纭,荒诞不经,强呱耳目,盈于银屏。幸蜀中二三贤达,惧先烈之事迹湮灭,国民之精神不彰,不惜自筹资金,连年奔走,抢救史料,垂诸后昆。其为功德,亦不让执戈先驱矣!当此八十年大祭,何公以蜀人拍摄《川军抗战实录国仗》示余,观至《决死滕县》上下集,不由潸然泪下也。 悲夫!当抗战之时,倭寇乘吾国步方艰,欲鲸吞大陆,餍其贪欲。盖中日战争,以近代化中断之弱国,抵抗现代化领先之强国也。两军对决之际,以吾之步枪、大刀、手榴弹,抗衡倭寇之坦克、飞机、大炮,其战事之惨烈,岂世人可想见?每千百将士,不终日而吞噬于炮火。吾民之惨遭杀掠者,亦何可胜数?虽铁人无情,亦当垂泪也。然以积贫积弱之中国,所恃危而不亡者,何也?盖人心之不死,抗战之精神耳!今幸逢太平,正当乘时陶冶民俗,砥砺国风,安可淡漠历史,置抗战精神于不讲耶!
  • 3、 红色电影抗战片观后感400字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平时我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电影,可对这方面的知识却知道很少。这次学校把一些相关影片的片段和资料放映给我们看,使我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知道了:1938年3月,西特勒兵不血刃地吞并奥地利。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进攻波兰。1940年4月,德国发动闪电袭击,占领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攻入法国境内。不久,法国投降。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2年夏,苏联与德国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血战。冬天来临时,苏军全歼了德军。1944年,苏军发动大反-攻。盟军在法国诺曼地登陆,给德军致命一击,西特勒在柏林地下室自杀。 我还知道了:在中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宛平城外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城搜,但被拒绝。便发动进攻。从此抗日战争爆发了。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当场炸死妇女孩子200多名。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然进攻珍珠港。1945年9月,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苏军也在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日本正式投降。抗日期间中国伤亡3500万人,受灾人口有2.6亿人以上。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出一份力,决不让历史重演。
  • 4、 学生流亡抗战纪录片观后感

    学生流亡抗战纪录片观后感

    一首失传了77年的抗战歌曲重获新声。师生们有幸见证了这首老歌新曲的首发。“我有恨,在九月秋;我有泪,向腹中流……”,这首歌是由东北中山中学国文老师、“清华诗人”郝泠若先生撰写歌词,在当年广为传唱。沈阳独立音乐人、新民族音乐创作人韩萧寒先生看完歌词被感动,为这首歌重新谱曲并演唱。“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也成了这首歌的首发地。韩萧寒因事未能到现场,他通过视频说:“为这首歌谱曲并演唱是我给当年的学生和老师致敬,是向当年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致敬。”看着不到五分钟的mv短片,一张张流亡师生的老照片闪过,再听着韩萧寒那略带沧桑的嗓音,一些人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出来,其中记者自己也是。“第一课”也在这首歌中落下帷幕。

    课后作业:我们需要家国情怀

    “世界只有两种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有增无减,终生不变:一个是爱家,另一个就是爱国。希望同学们能从这堂课中感悟抗战期间爷爷奶奶们的家国情怀,也思考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国情怀。”

    虹桥中学开讲——

    学生惊诧:下大雨我们都停课,而他们……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皇姑区虹桥中学早早在宣传栏中贴上了刊有“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系列报道的报纸,引来学生围观。“没想到,打仗了,学校还要继续上课;没想到,学生还要流亡到那么远的地方。看这些战争年代的读书故事,我们感觉就是震惊!不可思议!”在橙黄色的报纸前,同学们议论纷纷。而读到《重庆那一天,如噩梦般存在》时,有同学的眼睛湿润了。

    “有时候我们上课,听到火车的声音,都无法安心听课。而那些流亡学生一边躲避炮火,一边步行赶路奔赴好远的地方上学,我感觉到他们求学的心思是多么强烈,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珍惜让我们汗颜!”

    遇到战争,学校还正常运转吗?学生们还正常上课吗?播放《流亡抗战·爷爷奶奶当年读书报国的故事》纪录片前,记者在八年十七班做了个小调查。回答如下:“下大雨,学校都要停课,打仗了学校肯定不会上课了。”“万一同学们受伤怎么办?家长也不会同意的。”“我有个头痛脑热,我妈妈都会把我接回家,遇到战争怎么会有人去上课呢?”

    短片开始播放,学生们的表情凝重起来,有惊恐,也有诧异。“真没想到,学校可以在那么艰苦条件下上课,我们看着都害怕。我懂了,学生只有通过知识来报国,才能改变国家命运。你看东北中山中学那么多学生最后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他们成了国家的栋梁。”学生宋津桥说。

    “我太喜欢短片中‘有

  • 5、 2015抗战胜利纪录片观后感

    2015抗战胜利纪录片观后感(一)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抗战》的前两集《东北抗日联军》,看完之后,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面对日军的数次残酷讨伐与扫荡,东北抗联顽强不屈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外有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的军事进攻下,内部不断出现叛徒和变节者,以及没有任何外援的过程中,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抗战,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36年以后,因中央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孤悬敌后。南满几次西征都没有打到关内;1937年12月,北满派赵尚志等三位抗联高级将领进入苏联后,又被苏联关进了监狱达一年半之久,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被苏联解除了武装送往中国的新疆从此再无音讯,使东北抗联受到巨大的损失。东北的党组织始终按着罗登贤领导的满洲省委制定的路线开展抗日斗争。

    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明,曾写信给东北抗联,指出一条错误的右倾路线,造成了东北抗联党内的意见分岐。当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尽管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通过苏方查找、转交信件;通过报纸登报联系,也无法再找到共产国际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直到日苏在“诺门罕战役”时,苏联才开始支持抗联,利用其牵制日军,收集情报。但仍没有与党中央取得上联系,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文章成为抗联在抗日斗争中的指导方针。此后,东北抗联退入苏联整训时,当苏联有意将抗联并入苏军中,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始终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还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就是其中的杰

  • 6、 2018抗战胜利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大抗战》观后感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抗战》的前两集《东北抗日联军》,看完之后,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面对日军的数次残酷讨伐与扫荡,东北抗联顽强不屈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外有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的军事进攻下,内部不断出现叛徒和变节者,以及没有任何外援的过程中,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抗战,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36年以后,因中央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孤悬敌后。南满几次西征都没有打到关内;1937年12月,北满派赵尚志等三位抗联高级将领进入苏联后,又被苏联关进了监狱达一年半之久,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被苏联解除了武装送往中国的新疆从此再无音讯,使东北抗联受到巨大的损失。东北的党组织始终按着罗登贤领导的满洲省委制定的路线开展抗日斗争。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王明,曾写信给东北抗联,指出一条错误的右倾路线,造成了东北抗联党内的意见分岐。当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尽管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通过苏方查找、转交信件;通过报纸登报联系,也无法再找到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直到日苏在“诺门罕战役”时,苏联才开始支持抗联,利用其牵制日军,收集情报。但仍没有与党中央取得上联系,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文章成为抗联在抗日斗争中的指导方针。此后,东北抗联退入苏联整训时,当苏联有意将抗联并入苏军中,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始终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 7、 抗战剧观后感

    抗战剧观后感 这几年,整部整部看了不少抗战剧,在这里我想说说观后感。 一、优秀抗战剧数量可观。我没有作过具体统计,但感觉数量太多太多,不但部数多,且剧集也有很多,每部电视剧都有几十集,大概都在三十集以上,每集时长又长,再加上每部电视剧剧情都十分复杂,人物众多,场景众多 ,再说老的电视剧还没有看完,鲜的电视剧又有不少,去年的电视剧还没有看完,今年的电视剧又有不少,我担心一辈子光抗战剧都看不完! 二、优秀抗战剧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场景、配音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感人肺腑,令人钦佩!每部电视剧故事情节复杂多变,曲折动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部电视剧一个大故事由几个战斗小故事和中间插入的几个生活小故事及会议小故事构成,动静有致,松紧有度,完整清楚而又恰如其分地再现了抗战风云和战争场面,煞是好看!每部电视剧都塑造了许许多多抗战英雄,虽然他们个个都性格各异,但都是抗日奇士,始终抱定抗日杀敌之决心和意志,凭借自己超群出众的杀敌本领,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电视剧场面宏大,规模壮观,很符合抗日英雄诞生和用武之环境特色,很符合抗日战场之特点!配音很符合人物角色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最后我想说一个小提议。我感觉,有一部分电视剧为了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贫穷和战争的残酷,有意将画面色彩黑化灰化,以致影响了画面的清晰度,甚至影响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最终影响了电视剧的收视率!希望改进改进,以便我们能够大饱眼福!
  • 8、 抗战电影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一) 新闻评论学课上,老师给大家放映了姜文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一部以抗战为背景题材的电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黑白电影、压抑的山城、挂甲台的唐山人和“日本子”是影片的主题元素。含泪微笑式的幽默叙事,讲述的是一段远去的历史;真实无华、原生态的解读,剖析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鬼》的色彩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影片采用的是黑白胶片拍摄,“黑白”传达出了全彩色难以营造的和阴雨天一样的阴暗、压抑、沉重和不安的情调,令人产生无可逃遁的逼仄感。这不仅传递出对历史的还原,也把远去的痛苦记忆变成黑白,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回顾和反思历史的氛围。 看《鬼》,我们不时会被唐山人特色的腔调、幽默的语言以及因语言障碍制造出的各类荒谬滑稽的笑点所逗乐。甚至,我们不自觉地会被贯穿始终的日本海军军歌吸引。但笑过与欢愉过后,思考这种幽默的方式,不免感到深刻的疼痛。或许,当幽默淡化了人物命运的历史印记,在大喜和大悲的对比中,痛才更显得刻骨铭心。这幽默是“愁人”的。 唐山人的憨直和幽默也在他们的各种对话中时时流露出来,他们还懂一些民间技艺,在“军民联欢会”上,他们还可以不失时机的“露几手”。《鬼》中的插曲是日本海军军歌,影片中反反复复奏响的乐曲,看似欢乐喜庆,深深体会后,那重复奏响的曲调不免让人觉得压抑、恶心。因为,这些音乐曾经伴随着当年日军屠杀中国人的血腥味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洋洋自得的日军统领,出行还带着乐队,招摇在中国的村落。在影片的结尾海陆军联欢盛会上,海军军歌再次奏响。挂甲台的百姓们天真地和这些友善的“日本子”联欢,却绝望、悲愤地在军歌中遭到大屠杀。乐与悲的对比呈现,表达入木三分。 在心理动力学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鬼子来了》采用的正是运用了精神分析的视野来解读抗战中的中国农民。挂甲台的孩子们正是“本我”人格的体现,而唐山村民正是传统审美模式下“自我”人格的典型。 在影片中,出现了一些民族代表——“马大三们”,他们是“自我人格”的化身。他们虽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远远达不到民族大义、“超我”人格的高度。他们并非什么英雄的化身,也没有什么真、善、美的高尚人格,他们有着自己的算盘,只为生存打算。狭隘的道德驱使他们只知道“我们没杀人,不杀人,杀不了人”,也驱使他们为了一己私仇对手无寸铁的“日本子”砍杀报
  • 9、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伏传鹏 罗庄区委宣传部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当我们翻开《抗战家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争的硝烟扑面而来。从那些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们的体验与情感呢?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读着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给自己的亲人写的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母亲,一个丈夫,对儿女深沉的爱和对家庭的无限眷恋,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赵一曼、戴安澜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

  • 10、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一):革命英烈的"勇"与"情"

    作者:周琪棚

    近日,中央电视台组织播放了《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节目中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听着革命英烈的英勇的抗战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革命英烈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了争取最终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在这世界上,他们早抱有以身殉国的准备,视死若生;革命先烈的"勇"在于他们为了理想信念战胜种种困难。正如左权将军家书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就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的勇气与决心最终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革命英烈的"情"在于他们对家人深深的思念。面对战争,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们的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嘱托,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希望,用情至深,感人肺腑;他们的"情"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国将不保家焉能存。国难之际,他们走向战场,毅然离开家乡亲人,只为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英烈的"勇"震撼人心,革命英烈的"情"感人至深,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铭记过去,努力当下,决胜未来。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当代党员干部应该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的"勇"于"情".一要学习他们的抗战之勇。在工作中要有勇气,要敢于担当工作创新的风险,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敢于承受受挫的压力和言论;二要学习他们的奉献之情,在工作中要用真情,干实事,不求名利,不幕地位,一心为公,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二)

    清明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播放了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千千万万个英烈中,我们撷取几个杰出的代表,读一读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

  • 2023-03-02

  • 2023-04-09

  • 2023-04-08

  • 2023-04-0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2-04-02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3-03-03

  • 2022-12-15

  • 2023-05-14

  • 2023-03-27

  • 2023-03-23

  • 2019-11-02

  • 2019-09-21

  • 2023-01-12

  • 2023-05-17

  • 2022-12-16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3-01-15

  • 2023-04-07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2-12-04

  • 2019-11-02

抗战片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抗战片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抗战片观后感、2024抗战片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