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 地图 >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相关栏目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热门栏目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推荐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共 3578 篇)

  • 1、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800字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被推荐看了一部韩国文艺片《这时对那时错》。 看的睡过去了好几次,大意是一个叫咸春洙的导演,在一个叫华城行宫的博物馆里,搭讪了一个女画家希静。然后约她去喝咖啡,又去了她的画室,一起去餐厅喝酒,陪她赴约朋友聚餐,最后终于回家了,第二天参加完他的一个什么电影节讲座不大愉快的回首尔了。我勒个去,如此啰嗦拖沓的日常终于被我看完了,准备佩服自己的时候发现片头再出,往后一拉,场景情节一模一样,不良商家,骗我流量啊。迅尔下拉,看看广大网友是怎么吐槽他们的。结果出乎预料,满是好评,满是受益匪浅,满是醍醐灌顶,满是大师之作。更重要的是明白这是一部前后两段组成的不尽相同的故事。这是电影版的大家来找茬吗?很好看?我就不服了,我看不懂?于是睡意全无,全神贯注的看完了后面这个故事。 没想到,第二个故事却让我着迷,一样的故事情节,一样的场景,这里的交谈却那么可爱,感觉那么耐人寻味,莫非是我第一个故事没有认真看?于是倒回去再看第一个故事。还是觉得第一个故事没那么有意思,男主角也挺猥琐,经常让我替他们感到尴尬。可是他们的交谈不是都差不多吗?接连几天我也是中了它的毒,反复看了几遍。还勾起我想码字与大家分享一下感受的冲动。 其实在前后两个故事里,男主是不同性情的两种人,前者市井圆滑,善于迎合,有着普罗大众的虚荣。而后者纯粹的多,有艺术家的真性情。有真才华也有大度量。首先,他们都是喜欢女主的,可谓一见钟情。可是前者也会同时喜欢别的女孩,从他与女工作人员的暧昧可以看出。在画室里用他经常评价别人的很泛很大的措辞恭维她。而后者的评价颇具批判性,没听大明白,总之把女主惹毛了。在酒馆里的交谈尤为关键,借着醉意,都表达了自己的喜欢。女主也回应了她的真心,只是前者隐瞒了他结婚的事实,以至于在后面女主邀他去朋友家聚餐,无奈说出真相极其尴尬。女主明显很生气,不愉快的分开,这段邂逅就此结束。 后面故事里的男主在酒馆里借着醉意说:我好像爱你...想和你结婚...可是不行...我结过了...有两个小孩...可是真的很喜欢...刚才在咖啡馆里我对自己说原来我还会爱啊,...想到明天就要回首尔了,以后再也不相见,心里好难...这就是相爱的感觉吧...这段表演绝了。他的坦率他的真情流露显得那么可爱 。最后依依惜别。这段不能开始的关系发乎情止乎礼便是最好的结局。 这两段故事,最根本的区别个人认为是
  • 2、 星运里的错观后感1000字欣赏

    《星运里的错》这部电影由乔什波恩执导,谢琳伍德蕾、安塞尔埃尔格特等主演,这是一部青少年浪漫爱情片,讲述了两个患有癌症的青少年之间的故事,关于感情、生命与死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星运里的错观后感1000字欣赏。

    每个女孩都希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每一个男孩都希望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爱人。《星运里的错》(《thefaultinourstars》)这部电影就是围绕这样一个女孩和男孩开始的故事。

    16岁少女海瑟自从患上了肺癌之后,便对生命感到了无望,她抱着能让父母好受一点的心态加入了一个癌症互助小组。在那里,她遇上了身患骨癌的奥古斯都,故事就从两人的一见钟情开始了。海瑟与奥古斯都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小说,但是她对小说的结局一直有一个疑问,于是奥古斯都帮助海瑟来到了荷兰找到作者,可是作者用一个很混蛋的理由把海瑟的问题打发了。看着一直陪伴自己的奥古斯都,海瑟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芥蒂,接受他的爱情。

    然而,两人的爱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当奥古斯都对海瑟说出自己的病情时,海瑟绝望地闭上了双眼,可是奥古斯都还是那么乐观,他带着海瑟和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发泄。直到一个深夜,海瑟得到了奥古斯都离世的消息,她哭得撕心裂肺。在葬礼上,海瑟终究还是没有将稿子念出来,因为她要说的,早在奥古斯都提前办的葬礼上说过了。作家也出现在葬礼上,并给了海瑟一封来自奥古斯都的信,信中奥古斯都依旧幽默活泼,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那么爱她。

    影片中,亲情、友情、爱情都显得尤为珍贵。海瑟有一次濒死的经历,但是她放不下父母,她知道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正在死亡的人,而是在旁边看着自己即将死亡的亲人。在奥古斯都为自己提前准备的葬礼上,他失明的朋友说:我不会接受电子眼的移植,因为我不愿看到一个没有你的世界。即使有接受光明的机会,失去了好朋友的世界,不是完整的世界,宁可永远是黑暗的。在荷兰的一个餐厅里,奥古斯都对海瑟说:我知道爱只是虚空中的感情,遗忘在所难免,我也知道我们在劫难逃,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女里终将归于尘土,我还知道太阳会吞噬我们唯一的地球,我还是爱上了你。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的我依旧爱你。两个对生命毫无希望的人,却成了对方的唯一,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对方创造了无限。

    一见钟情,然后互相吸引,这也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奥古斯都和海瑟的爱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平淡却又美好。或许他们之间书写更多的不是承诺,而是悼词,电话铃声带来更多

  • 3、 那时花开影评

    那时花开影评(一)

    某天的夜里,失眠属性爆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耳朵里反复的响着一首歌,眼前晃过高中时代路过千遍的景色,通勤车里昏黄的灯光,男生女生的吵嚷或私语,我的耳朵里插着耳机,把头靠在窗上装忧郁。

    90年代的校园歌曲,70后或者是80早期的最爱。而在我的高中时代,我就是个品味怪异思想守旧异类,我不听蔡依林周杰伦,cd里每天每天转的都是校园歌曲的碟子,老狼,叶蓓,朴树……他们陪我走过了高三那段又迷惑又闲散的时光,还有那个在画室集训的寒冷的冬天,我厚重的cd和老式的mp3总是能带我走进那个我想象中的大学校园。

    我想象着校园小路两边的梧桐树,树下坐着抱着吉他唱歌的男生,路上走过穿白裙的女孩子,空气里有植物的香气,道路的两边是古老的建筑,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坐在草地上或者是树下看书,黄昏的时候,校园的广播里放着老狼的《恋恋风尘》。

    后来真的进了大学校园才发现我当初的想法真的cj的举世无双,狗血的无与伦比。

    原来我从一开始就在缅怀着青春,一不小心我错过了它,然后又接着迷迷糊糊的缅怀了这么多年。

    曾经把《青春无悔》的歌词倒背如流,然后老狼不见了,这个现实的年代不在会有美好的女孩子想做流浪歌手的情人。

    曾经一身白裙的叶蓓是那么的美丽,可是白衣飘飘的年代过去了,那个没有精致容颜和完美身材的女孩不再被人们关注,突然有天在节目上看见了她,伤心的发现她的歌声已经远远不及当初。

    最爱白色的朴树,他忧伤,迷惑,有时会愤怒,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坚持着自己。后来他不再出专辑,写广告歌,结婚,穿着雷人的衣服,可是时时刻刻,我都在怀念那个在舞台上动作僵硬,说话直接又偏激,笑的时候又无比温暖的朴树。

    很多人爱他,追随他,生如夏花般的绚烂。

    抽屉里藏了很久之前的一张磁带,初中的时候买的,花儿的第一张专辑,白色的封面,干净的那么讨人喜欢。大张伟的声音白白的,懒懒的,无忧无路的唱着“天还没亮我就起床,背着书包就上学堂……”

    那时候姚非拉大叔还在《北京卡通》上连载梦里人,在漫画后面的后记里絮絮叨叨的说着花儿的歌,我把杂志夹在书里偷偷的在课堂上看。

    有时候会有同学拿着情书在炫耀,酸不拉几的陈词滥调,恶心的让人胃痉挛。我蛋腚的在一边恭喜他们,心里想着什么时候会有人写一封《模范情书》给我。

    睡不着的晚上各种乱糟糟的思绪满大脑跑火车,有时会想起我生命中被我视为知己然后又被我弄丢的那些人。

    《那些花儿》始终是

  • 4、 王牌对王牌观后感
    王牌对王牌观后感(一) 影片《王牌对王牌》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丹尼·罗曼精湛的谈判技巧,在极其危险的时刻,以其沉着冷静去面对罪犯,在不伤及人质的情况下,顺利逮捕了罪犯。当一起工作多年的朋友内森在因调查残疾基金问题被枪杀,而丹尼无端端地变成了替罪羔羊,并被冠上盗用残疾基金的罪名。为了能为自己洗脱罪名,为了替自己死去的好友找出凶手,丹尼却走上了一条较为极端的路,在警署大楼绑架了几位疑似涉案高管。因为他的朋友尼科死前曾跟他说过,盗用残疾基金的就是他的"朋友".丹尼是名谈判专家,他熟知警方的各项部署,熟悉警队的人员,但他不知道到底是谁枪杀了尼科。当警方对丹尼束手无策的时候,丹尼提出要跟另一个出色的谈判专家塞比安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个谈判专家如何进行智力与勇气的较量。最后塞比安被说服帮助丹尼找出了凶手,找出了盗用残疾基金的涉案警察。 也许丹尼的行为有点极端,但是在本片中,我们看到了他和塞比安出色的谈判技巧。在开端,丹尼在与罪犯谈判中,通过罪犯的背景和交谈去了解罪犯,然后先让罪犯知道他的要求会被满足,以此为筹码,得到罪犯的信任。然后再对罪犯提出要求,这在常人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通过几番谈话,最终把罪犯缉拿。丹尼关注到了罪犯的基本需要,提出了双方都受益的方案,才使谈判顺利完成。 在丹尼与塞比安的谈判中,塞比安无法了解环境情况,只能通过丹尼的上级了解丹尼的情况,在此次谈判中,丹尼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在塞比安第一次进入丹尼所处的环境中与丹尼进行面对面交谈时,艾尔局长却下令进攻,让其两名队员成为了人质之一。让谈判进去另一个局面,塞比安重新掌控整个局面时,他已经陷入了一个险境。此时丹尼选择将其中一名擅闯者拉入一间单间里面,将其打晕杀害。在所有人在看来,丹尼是在杀鸡儆猴,警示警方不要擅自行动,增加自己的筹码,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 面对这样的场面,塞比安再进行进一步的布置,努力夺回主动权。塞比安先断了丹尼所在楼层的电,让他无法了解外面的情况也无法利用电脑进行调查尼鲍姆所有的犯罪事实。此时,丹尼打电话下来,提出要求。塞比安对此表现出不屑的态度,曾几次挂断丹尼的电话,以此打破自己处于下风的局面,让丹尼对并不了解的陌生人塞比安感到些许的恐惧。他不知道塞比安能否帮自己,能否为自己争取跟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调查。我觉得塞比安几次挂断电话的行为很
  • 5、 论晁错

    半生的岁月豪情,半生的执着劳顿。一声令下,不容他辩驳。

    一刀两断。

    景帝平定内乱后,国家依旧静无波澜。但千百年来,那个峭直刻深的赤胆忠魂,那段轰轰烈烈的半生岁月,怎么可能就此无痕。

    他怎知朝堂之上忠奸之谏都要顺应众心?大忠之人终究是寥寥无几,谁无心扶立自己的威望而任由他人的意志磨灭?即便是忠臣,嫉恨的目光也足以令人惊骇。他抓住自己的学生肆意上谏,孰知门外众人早已议论哗然。

    于是他用自己的后路,坚持着他的政见。哪怕一不小心冰冷的刀锋便会架到脖颈,也不能让他消停。自古严苛之人少友薄命,虽让人心寒,但顺应众人之心而不逆水推舟仍是封建制度中人人恪守的准则。可他不知道。又或许他知道,只是性格使然,他不愿白费口舌来央求他人为中央让利。

    为国谋利者众。只是牺牲掉自己的声誉来捍卫国家,忍受非议而不移初心的,必是要兼备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谋划见解,才能为人赞颂。

    可是晁错,又非如此。作文

    他是忠臣,但又太不懂策略,不知迂回。一介臣子,忠于朝廷是好的,但若是太急于求成,鲁莽死板,甚至冒犯了皇上的利益,那就成了愚钝的忠诚。此时此刻,且不谈国家,即便是他自己,他也无法保全。

    于是,晁错的高见远谋,晁错的忠心赤胆,晁错的为师之恩,晁错的忠孝两难全,在他的急于攻成,小肚鸡肠和奸佞之人的陷害之后,全部化为乌有。

    一时间,风云突变。

    当原本应该进宫的车子停在了东市的街头,在史书轻描淡写的腰斩背后,该是晁错怎样的震惊,怎样的冤屈,怎样的愤恨,甚至,怎样的无助。

    景帝最终还是削了藩。他完成了晁错的追求,却提前一步剥夺了晁错亲眼目睹成功之日的权利。

    吾亦恨之。

    只是晁错之死,原本就不可避免。他固执的过了头,连刚愎自用都那么笨拙,有大忠大义而无大智,迟早,会成为那个朝代的牺牲品。

    后世的人是宽容的。

    晁错,也就成了世代嗟叹的传奇。

    悲壮,凄凉。

  • 6、 那时花开_750字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但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救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只留下痛苦和伤悲?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那时那时,我们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痛苦为墨,在这一路长途上,我们收获成功。挫折面前。我们高歌,那时花开。

  • 7、 那时花开_800字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由此,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地救下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的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言壮语!莫要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一种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仅留下痛苦和悲伤?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却并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却决无低沉自伤的话语,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魄!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却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的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们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痛苦为墨,在这一路长途上,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我们高歌:那时花开!

  • 8、 《那时烟花》读后感
    今天下午在单位看西岭雪的《那时烟花》。这本书我以前就在图书馆见过,单位也有同事借回来,并且告诉我说,很好看。可是我只看了开头一点,感觉那旧上海的忧伤往事并不太属于我,也就此便打住了。 这回,同样是嚷着要看书。当同事把书重新递过时,那句:很好看,真的说服了我,我即天真地慕名而去,直到一气呵成地把它读完。 这个旧上海的故事构思的很好。内容象一抹淡含忧伤的云朵,悄悄地在身体里渗透开来,但凡看过此书的人都说,结局不好。可我们读书,并不是冲着一个好结局去的。相反,象我这样的人,有时候会讨厌好结局。因为好结局除了讨好人以外毫无是处,它不会在人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好结局在更多情况下更象一个骗局。要不,我怎么会有那么些热衷于读言情小说的朋友,至今还在过着独身生活。 我不大喜欢此书。一是由于我不太喜欢作者的名字。这是我的偏见。这样一个讨巧的名字,象一个乖巧的网络作家,总有些卖弄的嫌疑。当然,看过书后,这一点便被推翻了。我觉得我甚至需要在网络上查找此人,并了解关于她写作的经历种种。二是我不了解《红楼梦》。我感觉整篇书中运用了太多的诗词歌赋,越是到了紧要的关头,这一点便显得越是明显。我没有看过《红楼梦》,我清楚这其中的诗词究竟是不是出于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使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话语,或许能使文章描绘的更加深刻。旧上海早已不是古代,纵使还不是新社会,总也是离的诗词歌赋比较远吧。当然,好作品应当是不分时代的。比如文章中韩可弟经常引用的《圣经》中的那些话,却使人信服。因为它比较直白,人们很容易结合文章中的内容感受。这也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中国人看中国人的古词竟会有不懂的感觉,反到看外国人世代流传的经言,感觉如此贴近。 许是《红楼梦》的影子太多,文章到最后硬是要讲几个人物的形象归咎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引申。这固然是一个好的意向。但是在文章里硬是要死板板的提出来,就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而关于人物黄裳的一生,托着阮玲玉凄苦的短暂生命,就处理的恰当舒服。暗示的作用非同小可。 总体来说,现代人写往事,确实难以把握那个时代原本就有的一些气息。加上作者在自述中提到的,她统共对上海的印象也可用稀薄来称,那么多少有些遗漏的不知。
  • 9、 《那时西藏》读后感
    《那时西藏》读后感 澳大利亚阿德来德市山里的植物园,在秋天里是非常的美。来这里定居三年了,才在第二年跟随朋友去过一次。那天上得山去,偶遇一群同样是来赏秋的中国人。熙攘寒暄之际,我看到其中有一位长者,背山而坐,静的如一尊佛像。那超然的面容和态度让我怔住。我顾不得跟其他的中国同胞打招呼,一心想和这位仙风道骨的老先生认识。他告诉我他是摄影师,叫徐家树,有个博客,可以去看看。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我却被他的独特的气质所深深吸引,产生了想去阅读这个人的人生经历的欲望;想知道,有着这样超凡脱俗态度的人,曾经走过的是什么样的路?因为这种欲望的异常强烈,我突然感觉到人与人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虽然只是近在咫尺!无心再看秋的美景,只在心中祷念:哪一天,我会在阿德莱德的街道上遇上他,进一步了解他。就看我们有缘无缘。 一年半后的春天,我驱车四十分钟来到海边赴约,进了咖啡馆,徐先生早已坐在临窗面海的桌前,目光投向大海,静静的,有如一尊佛像。刚刚回国再次开摄影展、出版新书、又以六十八岁高龄轻松入藏的他,看不出任何的兴奋和激动,那似水的平静又一次让我怔住。他从袋子里拿出《那时?西藏》随意地放在桌上,"送给你的,等你的读后感。" 我捧回《那时·西藏》,读了前言和后记。没有急于读完它,更多的只是把它带在身边。那段时间因为一本书的陪伴,我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平静祥和的心境。但是只要头脑从工作中闲下来就会在心中品味所读的内容和看到的摄影画面。会有这样异乎寻常的感受,是因为这本书是集结了徐家树先生三十年来屡次入藏的摄影和随行笔记。书中那一祯祯图片,展示给我们的是未来不会再出现,不会再看见的人面、场面和气息,里面蕴含的内容是超出有限的文字和有限的图的。 作者不急于呈现,我也要细细品读。 因为这个三十年让我感觉书的沉重,让我似乎不忍心以太快的速度读完它,就像我们不愿意以太快的速度度过宝贵的青春一样。三十年里,一个人会经历怎样的变故!身体上的,思想上的,生活中的,还有那些面对生死的经历……而放下那些数不清的变故,他克服一切困难,没有停息过到西藏去的脚步。将此解释为西藏的魅力有多么的大是不准确的,我所感悟到的是徐先生的坚韧的力量的不可估量。哪里有他所追寻的,他就抬脚去了,不管脚下的路是怎样的坎坷。只不过对于他来讲,那个地方叫西藏,来到西藏他就会像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游
  • 10、 东汉末年的对与错-《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

    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题记

    从小到大,读过最多次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了。从小时候看的画册一直到长大后阅读的书籍,再到后来,学了些文言文,就一直在读它的原著了。因为它任何一个版本都不及原著来得让人震撼和感动。

    说起对《三国演义》的看法,或许只能用残酷二字去形容。毕竟在我们这个极力抵抗战争的国家和社会中,是永远无法体会到那个时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我记得我从小就是从拜诸葛亮先生的,尽管他没有那些武将所拥有的强大战斗力,但他拥有许多人所没有的智慧和谋略。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对人物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所以我选择了阅读原著。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不曾发现的人物的优秀品质。我原本是非常不喜欢孙权这个人的,但后来我明白了,其实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兄弟,一个柔情的硬汉。他在自己的好朋友和手足大去之后,也忍不住眼泪哭泣。那时候的他就像个孩子,不像在战场上那样威风凛凛,而只是一个失去最喜欢玩具的孩子一样大哭着。

    那时,我才知道,那长年战争的时代,也是有感情的。五虎将的兄弟之情,诸葛亮和黄月英之间的夫妻之情,以及王允对貂蝉那视如己出的父女之情。只是,在那个年代,即使有再多的情,也终会破灭,因为在那个纷争的时代,有野心的人实在太多,也有许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和背负。孙权的这种对兄弟的感情却让我想起了曹丕因为担心自己的弟弟曹植会威胁到他的王位而故意刁难他,甚至险些害死他。我始终不明白,这种身上流着相同血液的人,为什么不惜手足之情,他们为了什么?是金钱?还是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给我留下相当深印象的人,是周瑜。过去的我一直认为周瑜不过是一个才谋输给诸葛亮的失败者,他一次次的失败只会让我对他的印象变差,而我,却一直忽略了他每次失败后的感情,他毕竟作为一个国家的军师,三番五次的让自己的国家输了战斗,想必他一定肩负了非常大的压力。他在死之前喊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让人忍不住落泪。他让人觉得悲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很可悲,只能怨天不对自己好些,却不懂命运只能有自己去改变。但我们又能批判些什么呢?我们毕竟不曾经历过这样的战争。那个时代的伤与痛,我们有了解了些什么呢?

    周瑜死后,诸葛亮明明非常高兴,在周瑜的墓前,却装作十分悲伤的样子。读到那里,我第一次觉得诸葛亮其实也很虚伪,但,这怪得了他吗?一旦你投入百分之百的真心,收回的可能就是背叛

  • 2019-09-23

  • 2019-10-28

  • 2023-05-23

  • 2019-09-20

  • 2022-04-1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4

  • 2023-04-12

  • 2023-02-22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6-04

  • 2019-11-04

  • 2023-01-04

  • 2019-11-16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3

  • 2023-06-18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1-09-02

  • 2019-11-12

  • 2021-09-08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09-20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2024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