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义门观后感 > 地图 > 义门观后感,2024义门观后感
义门观后感

(共 664 篇)

  • 1、 [荐]义门观后感(精选10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义门观后感”推荐内容。

    义门观后感 篇1

    江南第一家族“郑义门”,二百多年为国家培养了173名清正廉洁的官员,其家风家教家规令人不得不折服,现在的国人几乎结婚生子以后都纷纷要独立,和父母分开住,希望父母不要太多干涉自由,其实这种自由固然很冠冕堂皇,但和明朝郑氏家族比起来,简直就是滑稽可笑。因为这样的分散而居,不利于家规家风的建立和传承。当然也不是非要住在一起,才能口授家规,但这种家风的建立,靠的更多是长辈们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风家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子女更多正能量的风尚,像郑氏家族就是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尊老爱幼,不欺下瞒上,不贪腐不诡计多端,如果这是一个土豪家族,绝对是铺张浪费,穷奢极侈,攀比成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此风气是万万不能培养出清廉的高官。

    以上就是大型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四川卫视能够花钱制作这样的节目,真是令人感触多多。放眼现在的电视荧屏所播出的历史剧,几乎都是显摆皇宫的豪华和步步惊心的宫斗,这种负能量的节目播久了,对观众来说,一点教育意义都没有,反而让观众学到不少整人坑人的伎俩。宫斗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太过大张旗鼓,无限放大它的影响力。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还是希望现在的影视作品,少点宫斗计,多点像韩国《大长今》那样的励志故事,培养观众优良的传统品质,而不是阴谋诡计横行。

    节目一定是按照“郑义门”家规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一面制作而成,因为我们看到郑氏作为当地的粮户,在向老百姓收租上交国家的时候,并没有像一些影视作品所表现的那样,派出数百人家丁去抢粮而不是收租。郑氏家族比较注意在群众中的影响,固定会邀请乡邻德高望重的人来家里做客,吃饭是其次,主要是进行沟通有无,营造和谐气氛。

    郑氏家规还有一点就是非常契合现实,高官们都得进行私人财产公示,其实在明朝,郑氏家族就已经执行这种美德,每年都向朝廷公布家产,不能隐瞒不报,因为一旦不诚实的汇报,被朝廷官员下来核实,这显然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郑氏如此而为其实就是获得朝廷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也发扬一种诚信精神。如此,即使被人举报和信访,也能做到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不玩虚假,不趋炎附势。

    还有一点,很多古装影视作品纳个妾什么的,很随便,动辄还强抢民女,看看人家郑氏家族是怎么规定的,纳妾的前提条件是年过不惑,膝下无子女,还要得到

  • 2、 义门观后感模板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义门观后感”,敬请浏览。

    义门观后感 篇1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900年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

    她的传奇故事在于:其一,这一家族十五代同居生活,300年不分家,鼎盛时期郑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其二,郑义门173人为官,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却没有一人因贪墨而遭罢官。

    郑氏先人已不在,然而留下的家风家训,却实实在在刻在石碑上,流淌在郑氏子孙的血液里。

    是什么,使这户寻常人家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家族延续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修身齐家

    家风传承

    “江南第一家”古宅,其实是浦江郑氏的祠堂,是一座五进九间的四合院,古朴、宁静。与其他宗祠最大的不同是,院内有着密密麻麻的各式牌匾。

    最出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孝义家”。

    郑定汉,郑义门第27代孙,虽然已经71岁,但身板硬朗、声如洪钟。几乎每天,他都在这里给来往客人讲述郑义门的故事,今天也不例外。

    传奇的家族,总是有着惊心动魄的历史。老郑儿时印象最深刻、也是他最爱讲的,是一个“兄弟争死”的故事。宋末元初时期,郑氏有兄弟俩,郑德珪的弟弟郑德璋颇有才能,但因为有些脾气而得罪了权贵,被诬陷判了死刑。郑德珪拼了自己一死,保全了弟弟的性命。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祖先的故事是如此,老郑过的日子也是如此。老郑的两个儿子都40多岁,都做生意,一个做拉丝,一个做挂锁。有了钱,两个儿子也没造新房,也没搬到城里去住。大儿子郑可教说,离父母近,能照顾,有房子住就行。

    吃饭也在一起,老郑的老伴掌勺,两儿媳妇就打下手。不管哪个兄弟的客人来了,到了老郑家,就是大家的客人,谁在家谁接待,都一样。4个孙子但凡回家,都要帮着给家里干活、做家务,伺候太奶奶。

    “勤勤恳恳是做人的本分!”这是老郑的口头禅,也是这一家三代不成文的家训。

    数百年的同居,浦江郑氏靠168条《郑氏规范》管理着数百人的大家庭。如今,郑氏子孙各家各户也都有各自的家训。这些家训来自于《郑氏规范》,又有着各家的特色。

    东明村是郑氏子孙聚居的村子之一,共398户人家。无论你走进哪家,墙上都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这一家的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为艰。”这是村民郑隆利家的家训。

    “主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郑隆善家的家训。

    “吾人生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得

  • 3、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700字(集锦7篇)

    相信大家在平时学习中都写过作文吧,写作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日常,优秀的作文只能是熟能生巧的结果。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作文模板呢?请阅读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编辑的郑义门观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篇1】

    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在观看了《郑义门》系列廉政教育片后,我深有感触,大家风范的根源想必就是教养。所谓“隆古之治在乡族,固过之本在巨室”,郑义门优良的家风,严密规范的治家制度世代相传,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12集的动漫故事将郑家家训娓娓道来。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就是《郑氏规范》的一大特色。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

    宋濂劝谏明太祖时有云:“河防有如治民,水急而堤高,江水性缓,河水性急,如江水这般,何需修堤筑坝”。故事一开篇就充分阐明了全剧的主题思想,党纪党规固然重要,但为了全面实现净化党内氛围,荡涤党员灵魂的最终目标,“推行礼教、树立德行”才是长久之计。党纪党规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起到警示恶性的震慑力,而家风家训犹如植入心田的种子,起得是正身励志的引导力。

    《郑浩拒礼》讲述的担任知县的郑浩,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致力为公》讲述的是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廉洁自律是必备的政治品德,也是不可缺少的政治本色。人民警察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人民公仆,就应当担负起这个光荣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一时的贪念,不仅会使自己失去自由,还会对家庭造成无尽的伤害。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都应做到耐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正如古人云:“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我们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警风,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图,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各项制度,有效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亲属和子女骄傲

  • 4、 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10篇

    观看电视剧和电影是让我们放松大脑的非常好的途径,在观看的过程中,难免会心生感悟,看电影也好、看展览也好,主要的就是看收获,将内心的话写下来就是观后感。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如何写出一份真实的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篇1】

    郑义门,即“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安镇,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孝义文化的遗址。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已有340余年,被世人称为“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闻名了数百年。

    在观看完了《郑义门》这一视频后,其中的许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非一吐而快不可。

    郑氏家族家规严厉,若有违背者严惩不贷。譬如郑义门中有家规规定“不可赌博”,却偏偏有一名将家规当成耳旁风的郑氏子弟。家长得知他在外赌博作乐时,先不动声色,而后派家人去探个究竟,知道了个中事实后才将那名不将家规当回事的子弟捉回来,问他个前因后果,杖棍三十。这件事让我对规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不可违,家规更是不可不从。

    还记得郑氏子弟中的郑浩,因被调到外地去就任县衙一职,家长怕郑浩经不住这风情万种、花团锦簇的世界的诱惑,便派了郑家精灵去观察,并考验郑浩。当郑浩刚到就任的县衙时,那些达官贵人果不出其然的送来了好多金银财宝,当郑浩看着这些金银财宝时,心中想起了郑家每日清晨家长的训戒,便一声令下将这些所谓的“巴结”统统退了回去,没人来认领的便一把火给烧了。这让我感悟到了做人必须洁身自好,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不可收人贿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要廉洁清明,做一个好清官。

    更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俭以为家。在郑氏家族里,未满十六岁之前的孩子都不能穿绸缎衣服,以此让孩子从小养成不爱慕虚荣的心态;以及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也蕴含着许多俭以为家的理念,如:在就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可不吃,但也不可不吃完自己所盛的饭菜。

    再如郑义门家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待长辈的礼貌懂事,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所担当,不是自己的功劳不可自揽,自己做错的事情不可不管,更不可不承认等等,诸如此类赞叹不已。

    我必将为自己而奋斗,向郑义门的弟子们学习,受人欢迎。

    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篇2】

    《郑氏规范》168条,是经过郑氏家族几代人积累提炼而成的治家宝典,它融汇了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 5、 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合集6篇

    有空时看看经典电视剧是很惬意的一件事,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时总会得到不一样的感悟,不妨好好写一篇观后感,用来回味这个作品吧,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归纳总结。怎样保证作品的观后感不落俗呢?有请驻留片刻,栏目小编为你推荐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篇1】

    初识郑氏一族,源自某日心血来潮外出游玩。跟着导航来到浦江郑宅,发现那儿有个小公园,风景独特,有很多石碑与牌坊。近前看去,仔细阅读,发现记载的是在那儿生活过的一些前人之遗风。细细玩味,心有所感。遂前去郑家古宅一游,收获颇丰。

    再识郑氏一族,是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学校组织集体观看《郑义门》动画片。动画片以生动、易懂、活泼的形式,深入挖掘了郑氏一族168条家规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以法齐家》《家法如山》《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12个小故事体现了“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俗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前人多么优秀,那么相对的,后人就会多么没出息,光光只会享受前人给他们积累下的财富。而俗语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郑氏一族来说,正是因为他们有“郑氏家规”规范着,有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所以郑氏一族才能得到当时的帝王赐予“江南第一家”的称号。

    讲起“家风”,分开来无非就是两个很普通的字眼,但要是组合到一起,却是值得探讨。怎样的家风会影响着一族的人?我想看过《郑义门》动画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家风正,则人品正,处世亦正,反之,家风不正,则人易怠,处世亦疏。家风是人品的镜子,也是涵养作风的基石。

    如何将传统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是每个家庭的重任,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重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一开始就都做到,但只要每个党员试着去努力,从小事做起,由自己影响到家人、自己的孩子,进而影响到身边的朋友,相信这个社会就会风清气正。

    郑义门的观后感该怎么写【篇2】

    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在央视播出之际,温州市纪委广泛发动各县市区纪委通知广大干部职工观看该剧。瓯海区潘桥街道通过潘桥红页、潘桥红色驿站等微信平台和工作微信群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及时组织村干部、党员收看《郑义门》动漫片。

    潘桥街道丁岙村组织党员干部收看《郑义门

  • 6、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合集

    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要求我们写作文,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果想要丰富写作语言,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你对于写好作文有没有什么诀窍?小编特别编辑了“郑义门观后感作文合集”,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篇1)

    三(7)田宇珈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郑义门》,我有很多要说的话和深深的感触。

    《郑义门》讲的是做人的清清白白。比如说做官不能贪,怎么正确地做人有一集中,郑浩收到了许许多多的金银财宝,有如意啊,有元宝啊,数也数不清。可他居然没有收下,并且对大家说:到了规定时间,如果没有人领走的话,就全部烧掉!我真的太不敢相信了,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都不要。后来,我才知道,郑浩是把家规刻在脑子里了,抵挡了各种诱惑,做官要清廉,不能做贪官。

    还有一集中,郑家人出去当官。在临走前,他们每人都喝了一口药,粮长说:不管你们走多远,当的官多大,始终不能忘记家规,要把家规牢记在心。这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出去做官,是为老百姓服务,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外面的什么光环啊,都是陷阱。

    我看了《郑义门》之后,有很大的触动,家风,规矩很重要。我也把我的人生中的弯路看成了直路。我要做一个有诚信,守规矩的好孩子。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篇2)

    浙江广电集团通过纵览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打捞郑氏家风的精华部分,以动画片《郑义门》的形式,解构郑氏一族的繁盛密码,印证中国孝廉文化的传世价值。

    家族和民族,不变的精神沿袭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合居被朝廷旌表,被称为“义门”。郑义门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延续了十五世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郑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地,郑氏的传世故事在当地有口皆碑。走在古色古香的郑宅镇小街巷,很容易触摸到与郑氏家族有关的生活细节,小镇上一副楹联、一块碑文、一座亭子都留存着历史的浓郁痕迹,郑氏宗祠门前两旁的“耕”、“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10个大字,经过儒家的“孝义”理念长期浸润,逐渐演化为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完整的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使郑氏家族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游刃有余。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

  • 7、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郑氏规范》这本书,更不知道《郑氏规范》被翻拍成了《郑义门》这部动画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这部有趣的动画片。

    《郑义门》通过古装动画片的形式,以一集十分钟的时长,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动画片的第一集就提到了《郑义门》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孝。

    孝?是的,就这么一个字——孝。可是,我是否天天都做到过?我不禁思考着这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皱起了眉头:因为一件小事,我冲外婆发脾气;自己心情不好,就冲外公撒气;赌气时还指责妈妈的不是;扫个地,嘴巴都翘的能挂一个小油壶;晾一些衣服,微笑的小嘴就撇成了一道“彩虹”……我不禁叹着气,这类型的事情简直是不计其数啊!

    再看看动画片里的那个孩子——郑桐,他年纪尚小,父亲又早已离世,家境贫苦,再加上外婆生重病,母亲有没有收入,他看着外婆的病情一天一天地加重,恨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最终做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决定——盗窃郑氏家族里面的一些物品去贩卖给别人,以此赚钱、买药,想医治外婆。

    看到这里时,我鼻子一酸,心中荡起微微涟漪。是的,偷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得来的钱,是不干净的!是不明不白的!但是,郑桐他还小,偷盗只是出于一个字——那就是“孝”。俗话说的好:“百事孝为先。”郑桐做到了,而且他最终也改掉了这个不好的习惯,并向郑氏家长认错。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这也是值得钦佩的!

    还有一位令我钦佩的是郑桐的母亲。她知道郑桐的钱是不明不白、不干净的钱时,她坚决不用这钱去买药,并且用扫帚狠狠的打了郑桐好几下。我钦佩她的骨气!即使她的母亲疾病缠身,十分需要买药的钱,但是,她没有接受这不干净的钱!古代许多人都令我钦佩,但近代呢?回想中国革命时期的那些卖国求荣的“中国人”,他们还配当中国的人民吗?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就应该像梅花一样,无论遇到多少的困难险阻,从不低头折节。中国人,就应该有骨气!有骨气的,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郑义门》一集虽短,但它留给我的思考是十分悠长的……

  • 8、 《郑义门》观后感500字

    【第1篇】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早在900多年前,郑义门就以仁义清正廉的家规治家,并撰写了《郑氏规范》,依它把一个大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条。3000多人齐聚一堂,被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封赐为“江南第一家”。现在为让家家户户学习郑义门的规矩家法,央视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政动漫来让当下的孩子们观看、学习。看看那时候的古人是怎样做的,我们现在又是怎么做的,了解后又该怎样做来反思自己。不仅仅是今天傲娇的孩子,我们的大人同样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育。

    《郑义门》电视剧不长,一集只十来分钟,却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演绎的活色生香,以动画的形式更加寓教于乐。

    因为家规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呈现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过官,却如奇迹般没有一人贪赃枉法。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在现在的新时代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让我们的每一个家庭都过的更和谐、更美满、更灿烂吧。

    【第2篇】

    江南第一家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郑义门。

    郑义门,家中规矩多达一百六十八条,创始人是郑绮。他以“孝义”治家,因此使郑义门发扬光大。

    少儿频道中的《郑义门》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将郑义门将郑家人惟妙惟肖的展示在我们眼前。使我们能够有兴趣去了解这举世闻名的郑氏之家。

    既然是以“孝义”治家,那“孝”和“义”就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礼仪。他们尊师长、孝父母,兄弟和睦,邻里关系融洽…数不尽的优点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郑氏规范》第一百零二条:子孙须徇徇亲友,实有义家气象。说的就是他们的“孝”和“义”。

    他们郑家人一但有出仕者,就必须要记住如何报国,安慰并给予物资帮助穷困百姓,不能贪污受贿……否则,一律以不孝论处。严谨的家风,使得了郑义门代代相传。

    明太祖朱元璋都曾赞誉郑氏义门九世同居,并赐下牌匾“礼义廉耻”。由此可见,郑义门是我们的最佳榜样。

    郑家子孙

  • 9、 《郑义门》观后感600字

    【第1篇】

    today,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很牛的家族。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这个家族被称为“江南第一家”,也是“廉俭孝义第一家”。

    “真神!这是个什么样的家族呀?他在哪?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好奇地问。

    “不告诉你,推荐你们看部动画片吧——《郑义门》,看完你们就什么都明白了”老师故卖关子。

    回到家里我打开电脑,搜索出动画片《郑义门》。通过剧情介绍我初步了解到了《郑义门》一共有12集,每集有10分钟,采用古装动画,诠释了168条郑氏家规。短片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主,通过《郑浩拒礼》《利人利己》等12个生动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短小的剧集,生动的人物形象,饱含深刻做人道理的一个个小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如饥似渴地看着。《郑浩拒礼》讲的是出身郑家的郑浩,受到皇上的赏识,被派到了某县当县官,他刚上任,就有许多当地的豪门贵族,送上了金银珠宝,如意玛瑙,好几大箱,想要讨好郑浩。郑浩见了这些东西,想起了“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便叫送礼的官员,把自己送的东西拿回去,其余没拿走的,便在百姓面前一把火烧了。还有《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一个个故事都引导我们如何维护家族的声誉,做好人。

    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家规在指引着他们。所以家风和家规都很重要。古语皆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以小家为出发点,方成大家。郑氏家族爱国爱家,乃至现在的后人,骨子里都透着郑氏的秉性,令人敬重。“以德治家”,它使人互相友爱,它使人能抵制诱惑,它使人团结在一起互助前进,它更能使人牺牲小我为大我。形成一种仁义的教化,无形中让孝义、廉洁渗透到每个成员的内心。

    我家虽然没有成字成文的家规,然而从爷爷、父亲都传承了“勤劳、善良、正义”的秉性。我将与家人一道创作出属于我们家族的成文家规,让家规指引我们成长,让“陈门”也美名四方。

    【第2篇】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家规历沧海,代代直相传。忠孝礼仪廉,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是我国在870年前,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祖先曾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祖籍,死则排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

  • 10、 党员教师《郑义门》观后感

    党员教师《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简介

    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4月党员活动日,我校党支部组织了全校党员教师们观看了动画片《郑义门》,观看后,教师们纷纷有所感想。

    1

    王丽

    良好家风不仅仅有助于教师师德师风的建立,也是全体教师应有的修养。教师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到校园风气乃至社会风气的大事。《郑义门》是一种创新的宣传教育方式,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领略到更深刻的廉洁奉公的道德教义,并在工作生活中实践出来。

    2

    王静

    廉政动画片《郑义门》中的《教化为先》篇讲述了年幼的郑桐因家中困苦无钱给外婆治病,于是偷窃财物换取银子,此事被家族家长发现,经调查,家长们认为郑桐是因为尽孝才做出此举,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惩戒,而是在族人们面前承认自己力有不逮,挂一漏万,没有对家族族人困难尽到责任,希望族人责罚自己的错误。郑氏家族的家长以身作则教化族人,得到族人的认同和支持,使得家族更加凝聚。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事必躬亲,虽不说话,但自己的行为本身已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我们应该把正确的思想理念融入工作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要从我做起,调高工作态度,自觉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3

    李海鹏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随着稚嫩的童声响起,故事徐徐展开。3月15日下午,我观看了央视播出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

    通过观看《郑义门》,让我在享受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廉政教育。观看结束后,我们久久不能平静。希望每一个党员都能汲取片中家规家风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4

    陈健

    不论是“江南第一家”的郑氏的家规,还是北宋名臣包拯留给子孙的家规,都体现了“家规”对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家风的深远

  • 2019-10-28

  • 2023-02-06

  • 2019-10-28

  • 2021-05-20

  • 2019-10-28

  • 2022-12-29

  • 2023-01-21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22-02-25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0-11

义门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义门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义门观后感、2024义门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