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义门观后感 > 地图 > 义门观后感

义门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31 来源:互联网

义门观后感模板。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义门观后感”,敬请浏览。

义门观后感 篇1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900年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

她的传奇故事在于:其一,这一家族十五代同居生活,300年不分家,鼎盛时期郑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其二,郑义门173人为官,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却没有一人因贪墨而遭罢官。

郑氏先人已不在,然而留下的家风家训,却实实在在刻在石碑上,流淌在郑氏子孙的血液里。

是什么,使这户寻常人家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家族延续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修身齐家

家风传承

“江南第一家”古宅,其实是浦江郑氏的祠堂,是一座五进九间的四合院,古朴、宁静。与其他宗祠最大的不同是,院内有着密密麻麻的各式牌匾。

最出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孝义家”。

郑定汉,郑义门第27代孙,虽然已经71岁,但身板硬朗、声如洪钟。几乎每天,他都在这里给来往客人讲述郑义门的故事,今天也不例外。

传奇的家族,总是有着惊心动魄的历史。老郑儿时印象最深刻、也是他最爱讲的,是一个“兄弟争死”的故事。宋末元初时期,郑氏有兄弟俩,郑德珪的弟弟郑德璋颇有才能,但因为有些脾气而得罪了权贵,被诬陷判了死刑。郑德珪拼了自己一死,保全了弟弟的性命。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祖先的故事是如此,老郑过的日子也是如此。老郑的两个儿子都40多岁,都做生意,一个做拉丝,一个做挂锁。有了钱,两个儿子也没造新房,也没搬到城里去住。大儿子郑可教说,离父母近,能照顾,有房子住就行。

吃饭也在一起,老郑的老伴掌勺,两儿媳妇就打下手。不管哪个兄弟的客人来了,到了老郑家,就是大家的客人,谁在家谁接待,都一样。4个孙子但凡回家,都要帮着给家里干活、做家务,伺候太奶奶。

“勤勤恳恳是做人的本分!”这是老郑的口头禅,也是这一家三代不成文的家训。

数百年的同居,浦江郑氏靠168条《郑氏规范》管理着数百人的大家庭。如今,郑氏子孙各家各户也都有各自的家训。这些家训来自于《郑氏规范》,又有着各家的特色。

东明村是郑氏子孙聚居的村子之一,共398户人家。无论你走进哪家,墙上都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这一家的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为艰。”这是村民郑隆利家的家训。

“主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郑隆善家的家训。

“吾人生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这是金晓峰家的家训。

……

儒家抽象的孝悌忠信,在这里有了更通俗、更具体的解读。郑氏数百年的家风家训,实实在在地印在了每个村民的生活里。

克己自律?德行为先

360多年时间,郑义门十五代人同居的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可想象。

义门观后感 篇2

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在观看了《郑义门》系列廉政教育片后,我深有感触,大家风范的根源想必就是教养。所谓“隆古之治在乡族,固过之本在巨室”,郑义门优良的家风,严密规范的治家制度世代相传,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12集的动漫故事将郑家家训娓娓道来。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就是《郑氏规范》的一大特色。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

宋濂劝谏明太祖时有云:“河防有如治民,水急而堤高,江水性缓,河水性急,如江水这般,何需修堤筑坝”。故事一开篇就充分阐明了全剧的主题思想,党纪党规固然重要,但为了全面实现净化党内氛围,荡涤党员灵魂的最终目标,“推行礼教、树立德行”才是长久之计。党纪党规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起到警示恶性的震慑力,而家风家训犹如植入心田的种子,起得是正身励志的引导力。

《郑浩拒礼》讲述的担任知县的郑浩,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致力为公》讲述的是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廉洁自律是必备的政治品德,也是不可缺少的政治本色。人民警察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人民公仆,就应当担负起这个光荣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一时的贪念,不仅会使自己失去自由,还会对家庭造成无尽的伤害。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都应做到耐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正如古人云:“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我们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警风,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图,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各项制度,有效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亲属和子女骄傲的人,做一个回顾一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义门观后感 篇3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观看郑义门动画片是非常有意义的,郑义门动画片所弘扬的是中华民族修身齐家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正是我们党员需要具备的品质。

郑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时称义门郑氏,太祖朱元璋亲赐封“江南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郑氏家族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通过观看郑义门,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郑义门中的“廉俭孝义”。

1.“廉俭”: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勤俭节约。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同样需要这种的精神。同学之间不应该存在相互攀比物质的高低,要讲节约讲卫生,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做,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而相互帮助既是无私的也是纯洁的,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是一种美德。只有把这种精神根深蒂固,才能健康的成长。

2.“孝义”:既孝敬,孝道,大义,正义。尊师重道,孝敬父母。作为学生,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长辈面前我们要尊敬老师,帮助父母,善待老人。同学之间我们要做到不为小义,争做大义正义。小义既是同学之间的哥们义气,两肋插刀,犯了错误相互包庇,这些行为只能让我们丧失道德误入歧途。我们应相互到相互检举揭发,把一切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大义正义。

各党员干部也纷纷表示:忠孝礼仪,积德行善,弘扬正气,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值得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颂扬和传承。而拍成动漫片的形式,生动形象,老少兼宜,寓教于乐,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对党忠诚、对工作忠诚、对同事忠诚,遵规守矩、廉洁奉公,把“郑义门”中蕴含的美德融汇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

《郑义门》是一种创新的宣传教育方式,希望我们党员干部可以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领略到更深刻的廉洁奉公的道德教义,积极弘扬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严以律己,做一个优秀的党员。

义门观后感 篇4

廉政动画片《郑义门》中的《教化为先》篇讲述了年幼的郑桐因家中困苦无钱给外婆治病,于是偷窃财物换取银子,此事被家族家长发现,经调查,家长们认为郑桐是因为尽孝才做出此举,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惩戒,而是在族人们面前承认自己力有不逮,挂一漏万,没有对家族族人困难尽到责任,希望族人责罚自己的错误。郑氏家族的家长以身作则教化族人,得到族人的认同和支持,使得家族更加凝聚。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事必躬亲,虽不说话,但自己的行为本身已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一次战争中,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他亲自带领部队下山挑粮,战士们看到朱军在装满两个箩筐后,又加了两大袋上去,不由得感动和敬慕,也都干劲十足,军中势气倍增。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应该把正确的思想理念融入工作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要从我做起,调高工作态度,自觉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团队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义门观后感 篇5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3月16日晚上,白龙桥镇组织全体干部聚集在镇三楼会议室,一同收看央视播出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

《郑义门》廉洁主题动漫片共15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郑义门”168条家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郑氏家规为纬,通过“江南第一家”《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5个生动故事来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引导当下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廉洁动漫片,让干部们在享受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廉政教育。观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结束后,干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发言畅谈观后感。有干部表示片子通俗易懂,又讲了孝道,回去之后也要带家中的孩子一起看。

结合周三夜学,白龙桥镇随即召开了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会议指出了目前主要抓牢的四件事。党建示范带建设是当前要抓的第一件事,没有形式怎能反映内容,形式落实好才能正确发挥党建组织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党建工作,主要抓牢“六个要”:要开门,村干部要明确在岗在位要办公;要有计划,党员承诺、创业承诺等都要计划得当;要公开,明确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要组织活动,利用15日党员日、“三会一课”、小组会、民主生活会、党组织会等会议多组织开展活动;要有记录,对开展的活动留下影像,做好记录;要整洁,办公楼公开栏都要保持整洁。此外,还需继续抓好五水共治、抓畜禽整治成效,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义门观后感 篇6

《郑义门》以古装动漫的形式讲述了名冠天下的浙江浦江县郑氏家族的传奇历史,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干惩治贪官等小故事,真实还原了郑氏一族勤勉清廉的家风,也印证了郑氏家族传承了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并且无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的廉政传奇。

现代社会虽然没有了郑氏家规中“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这种严苛的家族式规定,但对于我们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来说,严以修身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只有自身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修养才能更好地为民办事。“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作为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应严以律己,以国家利益为先,不贪一丝一毫,不搞利益交换,才能真正对得起纳税人的信任与重托。“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则是要求我们要严以用权,只有公正廉明地执法,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才能使执法有公信力、使人心得以安定。

《郑义门》使廉政这颗种子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发芽并茁壮成长——这些浅显易懂的动画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努力将“三严三实”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勤奋做事尽公仆之责,清白做人守党员之本!

义门观后感 篇7

初听说郑义门是2002年秋在金华的侍王府,府里有个全金华地区的文物展,图文并茂的,其中有幅“十桥九闸”的照片,清溪古桥,两岸斜生的树木,浣衣的村妇,看上去怡人得很,注明地点是在浦江县的郑宅。因为有了兴趣,此后上网又特意浏览了一下浦江县,知道郑宅的古民居已列入第五批全国文保单位,又开发了旅游,称“江南第一家”。2003年的1月,去东阳的途中,终于有机会顺道一访这处古建筑。

总体印象:

略出意料的是,这“江南第一家”并非如山西王家大院或东阳卢宅那般以奢华气派取胜,而是闻名于以儒治家的传统。到郑宅旅游,不是看热闹,而是受教育来了。不过这教育受得还挺值得。

郑氏从北宋年间迁居浦江,倡导同族聚居,孝义治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儒学的家规,称“郑氏规范”。规范中有特色的内容很多,同居(聚族而居,财产家族公有)、合食(吃大锅饭),家规168条,还涉及节俭、教育、廉洁、敬老、爱幼等,具体内容都颇有特色,不一一介绍了。这样近乎儒家乌托邦式的家规,在成员达三千人时仍然能执行,很令人感佩。浦江县把郑义门作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很有意思。家学渊源,郑氏一族在元明清三代出任县级以上官员的达169人,除一人受诬罢官,其余均政绩清明,确实很值得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

郑氏家族于元大正四年受旌表为“孝义门”,从此以郑义门闻名,门者,家族也。明太祖又敕封为“江南第一家”(也就是现在旅游景点的名字),不是因为其资财,而是因为孝义门风。

“江南第一家”:

郑义门于2002年初作为旅游点开放,去年一年已接待8万人。据介绍是投资几百万元,修葺了原被粮站占为仓库的郑氏宗祠,作为核心景点,收门票25元,开放时间冬季7:30-16:30,夏季7:00-17:00(开门时间之早,在同类景点中挺少见的)。景点工作人员大多为郑氏后裔。

郑氏宗祠朝街悬着“江南第一家”的匾额,进门是坐东朝西的五进院落,第一进师俭厅,悬满名人匾额,厅前还有一排古柏,传是明初名臣宋濂所植,这老先生在郑家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对郑义门影响很大。进院依次是和义厅、有序堂、孝友堂、寝室(安放祖宗牌位的所在)等,陈列有郑氏家规连环画,家族历代名人画像介绍。

以古迹论,师俭厅最胜,旧时梁栋宛然,有明清风味,其余各进整旧如新,好在陈列都饶有趣味,购票游客还配备免费讲解员,不辜负这25元的票价。讲解员不索取也不谢绝小费,不付无妨,付些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推荐1号讲解员郑小勉(导游部经理,郑氏第二十八代),对郑宅风物如数家珍。

每年正月初一是郑氏宗祠的祭祖日,此日姓郑的凭身份证是免门票的。

其他景点:

镇上还有若干处小景点,都不收门票,多数分布在白鳞溪两岸,按图(见"推荐书目")步行逛逛即可。比较可看的有(按建议游览次序),

十桥九闸-鳞溪上,溪水中拦闸为塘,溪上有若干明清石板桥连接两岸,当年郑氏家族便是夹溪而居的,可惜今天古建筑留下很少了,听说景区管理部门有斥巨资恢复古村落原貌的想法。若是春天来此,葱绿掩映,十桥九闸是很上照的。

孝感泉-和郑氏家族出的一名孝子有关,泉水清澈。

老佛社-和明建文帝避难郑家的史事有关,原名眉寿堂,正在整修。

郑氏宗祠正门(西门)门楼-面朝鳞溪,但先祖有训,不出状元此门不开,所以自古至今进宗祠的都走南侧的门。

九世同居碑-元末郑氏受朝廷旌表“一门尚义,九世同居”,所以立碑建亭为念。

昌七公祠-在九世同居碑旁,未开放。昌七公即郑铉,元末明初使家族鼎盛的一位家长。

东明书院-在江南第一家沿街东行三百米处,原先还有个宋濂祠在一起,现在都只剩门楼了。

义门观后感 篇8

名冠天下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充满温情和智慧。孝的高洁,义的醇美历经沧桑、跨越千年。经世不息的传统家规家训、弘德扬善的家风家教为后人树起一个忠孝礼义、廉耻廉洁的典范。

动漫片《郑义门》中一个个别出心裁、生动感人的小故事在我心中优雅绽放。我静心地领略着被当朝皇帝朱元璋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有着怎样惊绝动人的传奇佳话。

一则则小故事大道理,一次次无声地触动着我心灵。尤其在“教化为先”的故事中,小郑桐偷盗尽孝,家长得知事情原委后原谅他“知耻尽手勇”,并为自己作为一家之长没有尽到帮扶的责任而非常自责,感慨“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独特见解,令人敬佩。由此让我体会到“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的话语,不禁让我低头思想:“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唯有尽孝,才能让我们报得一毫的“三春晖”……感受着一个个家训如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礼仪美德,忠孝仁义”如一潭清澈的溪水,透过事物让我思索感悟,洗涤繁杂的心绪,回归安静的心灵;“以法持家,家法如山”,让我懂得更多礼仪礼规来训律、规范、鞭策着自己。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族训,言传身教的箴言使我受益匪浅,似一抹温暖的阳光伴着我成长。

我相信,美好的家风家训一定会如春风般传遍每个家庭,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

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

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

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

《郑义门》观后感: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海宁市市场监管局长安分局 杨马杰

近几日,每晚都静守在电视机前观看《郑义门》。虽然动漫片充满了童真,但我认为这童真中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朴实的话语里蕴藏着深长的意味。

看第七集"致力为公",我有三点感悟,一是工作心态得阳光,为官不为利所动,处事的出发点当以"公"和"廉"为先。二是处事方法需得当,遭遇矛盾,碰到难题,要以公开的方式,依靠群众力量实现公平、公正。三是思想立场要坚定,"糖衣炮弹"能抵挡,两袖清风方能浩然正气。

《郑义门》给我很深的启示: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来源:海宁市纪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组)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

我要做个好孩子

——《郑义门》观后感

赤壁市实验小学三(7)班 谢文瑶

在连续的几天里,我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观看了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很受教益,不妨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郑义门》写的是明朝朱元璋时候郑家的事情。当时的郑家,自南宋建炎以来已历九世,家族人口达到三千多,并且一直聚族而居,没有分灶分家,靠的就是郑家老祖宗留下的168条家规管理家族一切事务。譬如说,郑家人不许在外赌博,小孩出门不许坐车,别人送你金银珠宝不能收……

记得其中的一个故事,就是郑家子孙郑栋和他妈妈去舅舅家做客的情节。在舅舅家,舅妈拿来一件丝绸衣服给郑栋穿,郑栋连连摆手说:"郑家家规规定了,未满25岁的人不能穿丝绸衣服。"他推辞不受。舅妈又拿来一挂珍珠项链,要给妈妈戴上,妈妈情急之下要郑栋说说郑家家规里是怎样要求的,郑栋一口答出:"亲戚之间不能送贵重的礼物。"郑栋帮妈妈巧妙地化解了待人接物的困扰。

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亲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开心地吃起饭来。这时舅妈夹起一块红烧肉要给郑栋吃,郑栋摇摇头说:"郑家除了初一和十五外,其他日子不许吃肉。""这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郑栋妈妈解释到。

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舅舅准备好马车送行,可小郑栋推辞道:"郑家家规里有‘三十里以内,不许坐车,只能步行’。"舅妈怜惜地问:"你能走得那么远吗?"小郑栋自信地点点头,达到"行".在回家的路上,尽管累得不行,但他还是坚持走回家,还帮助、教育了另外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呢!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自己和周围的孩子。我们这些生活在甜言蜜罐里的新一代,吃精细食品,穿戴时髦名牌,每天车辆接送,过年还嫌收的压岁钱少……所有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与数百年前的小郑栋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差远了,一个是勤俭节约,一个是奢侈浪费,我羞得无地自容。

看了这部《郑义门》教育片,我深受教育,我决心从现在起,做一个像小郑栋那样的好孩子,知荣辱、明是非、懂礼仪,向上向善,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郑义门》观后感

——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三(七)班 赵雨涵

星期五晚上八点,我按老师的要求准时收看动画片《郑义门》。不用说,我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啦!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由朱元璋皇帝赐名的,出过173位官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址。郑家家风严明,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

今天,我收看的是第六集《俭以持家》。讲的是少年郑栋和他的母亲陈荷去舅舅家做客。舅舅见他穿着布衣,有点寒酸,便送他一套家里孩子没穿过的绸锻新服,可郑栋拒绝了。母亲陈荷说:"穿了新衣服,就想着要新鞋,新帽了。衣服只要干净,布衣一样的能穿".郑栋告诉他们:"郑氏家规中规定未满二十五岁是不能穿绸锻华服的".一眨眼就到吃饭的时候了,舅妈夹了一块肉给郑栋,可郑栋拒绝了舅妈的好意,并告诉舅妈:"郑氏家规规定不到初一、十五是不能吃肉的,要学会勤俭持家。"舅妈说:"现在没人看见,吃一块不要紧。"可郑栋抵制住诱惑,坚绝不吃。

看完这集故事后我感慨不已。郑栋小小年纪就能严守家规,不讲吃不讲穿,懂得勤俭持家,我和郑栋比起来可就差远了!妈妈曾经把姐姐穿小的衣服拿给我穿,虽然衣服还很新,可我嫌弃是姐姐穿过的衣服,非要买新衣服不可。而且我还经常扯着妈妈给我买零食吃,家里的零食一吃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妈妈上街跟我采购。有些零食吃了一半扔一边,拆开新的一包又吃。妈妈经常批评我浪费不懂得节约,可我总是当耳旁风,觉得无所谓。从现在起,我要向郑栋学习,讲朴素,讲节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不挑剔,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孩子,为父母着想,不大手大脚花钱。

《郑义门》观后感

三(7)班 刘轩

浦江的郑义门里面住着郑氏九世的族人,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你会问,为什么叫江南第一家呢?是什么第一家呢?我是用五个字来告诉你,那就是忠孝礼仪廉。郑家的精灵名叫角端,是一个活泼、可爱、又好吃的精灵,它的家就是郑家家规,家长死后,现任家长郑濂和他的侄子才能看见角端,你会问为什么,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我猜想,应该是做家长的和以后做家长的才看见吧!郑家家规里说道,郑家人出去做官不能贪钱财,不能 做伟反家规的事,正如家法如山 郑义门第六集勤俭持家,让我印象非常深,其中郑濂的侄子说了_句话:"家中孩子不到二五岁不能穿 绸段,不到初一和十五或过节不能随便吃肉。"听了这句话你的感 触也很深吧!让我们一起做个孝顺、文明、有礼貌的孩子吧!

《郑义门》观后感

三(7)班 胡雨婷

《郑义门》这篇动画片不长,一集只有十几分钟,共12集。其中包括《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丸》、《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创造15代不分家、3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的传奇展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里的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正义"理念,转换成为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事等方面。但还有一些诗是郑栋背着,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母怠惰以荒厥事。毋为横非以扰乱门庭,母耽曲蘖以后乱厥性。听,听,郑家规矩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了郑家家族的历史承袭的行事。让我最深动的是《郑浩拒礼》,讲述郑家孙子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他看见的宝物,从不贪心,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宝物的诱惑,清?为官,关心百姓是个好官。

《郑义门》这篇动画片,告诉我不能贪财,不要陌生人的东西,还不能因为你喜爱的东西占为己有,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郑家的规范,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整理的“郑义门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好的影视作品能引人深思,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记录对作品的感悟与人生道理,就能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篇观看感,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影片中主角的心境和经历。

郑义门观后感 篇1

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

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

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

郑义门观后感 篇2

浙江有一个从南宋初年延续至今的大家族,870年来,这个家族一直因道德风貌出色而著称,代代出清官,朝朝皆良民,只有佳话连篇,从无丑行记录,创下了3000人同住15世而礼法井然的“东方奇迹”。如今,该族已繁衍成一个小镇,一个年创利税8个亿的经济重镇,但依旧民风淳朴、崇尚道德。

进入浙江省浦江县的县城,东行12公里,就到了著名的古镇——郑宅镇。和其它江南古镇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味的妩媚飘逸,在小桥流水之间,在花草树木之内,在白墙青瓦之上,在人们言谈举止之中,它处处显示出自己特有的庄严。

源于玄麓山的白麟溪从古镇中横穿而过,载着镇上人修炼了近千年的庄严流向远方。这份庄严是由这样的方法修炼而成: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

讲孝道重义气好读书,道德名声远播天下。道德名镇年创利税8个亿。

在郑宅镇的街巷里穿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说有笑的年轻人见对面走来了老人,立即停止说笑,向老人问好,给老人让路,然后敛声静气地站在一旁目送老人远去。

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讲孝道是郑宅镇流传下来的古风俗,老人们的地位差不多是“至高无上”的,普遍受到尊重。镇里每年都要评选“孝义之家”、“孝顺儿女”,每年都涌现出大批这方面的典型。一些发了家的人,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钱用于镇上的老人福利事业,有资助老人上老年大学的,有组织老人外出旅游的。如果谁有不孝的行为,那他就要遭到全镇人的鄙视,八百多年来一直如此。郑家第27代裔孙郑麟秀说:“老人在我们镇上说话最有权威,有时镇政府下达什么任务,比如修路吧,要出钱出力,有人不积极,只要老人们开了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郑宅镇人重义气。在这里,富裕起来的人主动借钱给贫困的邻居,不需借据,不要利息,帮助邻居办厂致富,一直到把邻居扶持起来为止。郑宅镇现有人口一万多,其中95%为郑姓,但郑姓人却从不把外姓人当外人看。改革开放以来,郑宅镇因旅游和制锁而出名,各地的游人和客商纷至沓来,他们在镇里受到了文明的礼遇,从未发生过争执与纠纷,宾主相处得十分融洽。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带来物质文明,小镇年创利税竟高达8个亿之多。道德名镇成了经济强镇。

郑义门观后感 篇3

透过历史深处传来的钟声,一幅引人入胜的家族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各个时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为之驻足……

这就是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

在钟灵毓秀的江南大地上,这个坐落在浦江之畔的耕读之家,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规——《郑氏规范》。

这里,是中国传统家族发展演变的生动注解。

这里,承载着中国人熟悉和温暖的记忆。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却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够这么几百年的同居,跟这个家规是密不可分的。

支撑“郑义门”的精神支柱,就是这部名叫《郑氏规范》的家规。这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它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它甚至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郑义门,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它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国家”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治国从治家开始。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

时至今日,我们回望郑氏义门,不仅仅因为它映射着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孝义治家的功能样态,更是因为,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是今天的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郑义门观后感 篇4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日暮时分,乌云爬满苍穹,先是细雨淅淅沥沥,再后来则成了疾风骤雨。每到下雨天,我凝望着窗外飘洒的雨丝,便会有李清照那种油然而生的惆怅与遐想,而今天,想到近日看的《郑义门》,则是有更多的赞叹与感慨。

江南第一家,浦江郑义门。《郑氏家训》就犹如一场疾风骤雨,无论你觉得自己犯了多么微不足道的罪过,只要你是郑家的子孙,触犯了家法家规,那么这场冰冷的疾风骤雨,便会如期而至与你的头顶,也许令你措手不及,也许令你遍体鳞伤,但酣畅淋漓的痛苦之后,更多的是幡然醒悟和对自己之前行为的极度懊悔。

习近平爷爷曾说过: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目的是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些话字字珠玑,人人受益。郑义门严密公正、绝不徇私、孝义治家的家训家风,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每一个郑家子孙。郑义门的每一个人在家必须遵循忠孝礼仪廉,讲究品行端正,尤其百善孝为先;出仕为官,家训规定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就是做官,得为人清廉,两袖清风,绝不鱼肉乡民,搜刮民膏。家风正,方能人品正,人品正,才能摒除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才能弘扬浩然正气。

《郑义门》动漫片把郑氏家训用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将一条条古来刻板,甚至许多年轻人不愿去阅读的家族条文,变成了环环相扣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它,全面的分析它,而且深受教育,受益匪浅。它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将蕴含着儒家思想精髓的郑氏家训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间,并且很难忘却。

《郑义门》中的第二集《家法如山》主要讲述了郑氏子孙郑极与外族人去外村赌博,触犯了家规,惩罚是一顿不近人情的板子,入情入理地诠释了天下之事,不难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条家规。《郑浩拒礼》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阐明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

这是一则遥远且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低调,而无比奢华。我相信它一定能历久弥新,一直将传承下去。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简朴的家族,人丁鼎盛,历经近千年,延续15代却同煮一锅饭。郑氏家训就是他们不分不离,颠簸不破的家族密码、桥梁纽带。

这是一个跨越千年的传奇《郑义门》

郑义门观后感 篇5

初听说郑义门是2002年秋在金华的侍王府,府里有个全金华地区的文物展,图文并茂的,其中有幅“十桥九闸”的照片,清溪古桥,两岸斜生的树木,浣衣的村妇,看上去怡人得很,注明地点是在浦江县的郑宅。因为有了兴趣,此后上网又特意浏览了一下浦江县,知道郑宅的古民居已列入第五批全国文保单位,又开发了旅游,称“江南第一家”。2003年的1月,去东阳的途中,终于有机会顺道一访这处古建筑。

总体印象:

略出意料的是,这“江南第一家”并非如山西王家大院或东阳卢宅那般以奢华气派取胜,而是闻名于以儒治家的传统。到郑宅旅游,不是看热闹,而是受教育来了。不过这教育受得还挺值得。

郑氏从北宋年间迁居浦江,倡导同族聚居,孝义治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儒学的家规,称“郑氏规范”。规范中有特色的内容很多,同居(聚族而居,财产家族公有)、合食(吃大锅饭),家规168条,还涉及节俭、教育、廉洁、敬老、爱幼等,具体内容都颇有特色,不一一介绍了。这样近乎儒家乌托邦式的家规,在成员达三千人时仍然能执行,很令人感佩。浦江县把郑义门作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很有意思。家学渊源,郑氏一族在元明清三代出任县级以上官员的达169人,除一人受诬罢官,其余均政绩清明,确实很值得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

郑氏家族于元大正四年受旌表为“孝义门”,从此以郑义门闻名,门者,家族也。明太祖又敕封为“江南第一家”(也就是现在旅游景点的名字),不是因为其资财,而是因为孝义门风。

“江南第一家”:

郑义门于2002年初作为旅游点开放,去年一年已接待8万人。据介绍是投资几百万元,修葺了原被粮站占为仓库的郑氏宗祠,作为核心景点,收门票25元,开放时间冬季7:30-16:30,夏季7:00-17:00(开门时间之早,在同类景点中挺少见的)。景点工作人员大多为郑氏后裔。

郑氏宗祠朝街悬着“江南第一家”的匾额,进门是坐东朝西的五进院落,第一进师俭厅,悬满名人匾额,厅前还有一排古柏,传是明初名臣宋濂所植,这老先生在郑家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对郑义门影响很大。进院依次是和义厅、有序堂、孝友堂、寝室(安放祖宗牌位的所在)等,陈列有郑氏家规连环画,家族历代名人画像介绍。

以古迹论,师俭厅最胜,旧时梁栋宛然,有明清风味,其余各进整旧如新,好在陈列都饶有趣味,购票游客还配备免费讲解员,不辜负这25元的票价。讲解员不索取也不谢绝小费,不付无妨,付些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推荐1号讲解员郑小勉(导游部经理,郑氏第二十八代),对郑宅风物如数家珍。

每年正月初一是郑氏宗祠的祭祖日,此日姓郑的凭身份证是免门票的。

其他景点:

镇上还有若干处小景点,都不收门票,多数分布在白鳞溪两岸,按图(见"推荐书目")步行逛逛即可。比较可看的有(按建议游览次序),

十桥九闸-鳞溪上,溪水中拦闸为塘,溪上有若干明清石板桥连接两岸,当年郑氏家族便是夹溪而居的,可惜今天古建筑留下很少了,听说景区管理部门有斥巨资恢复古村落原貌的想法。若是春天来此,葱绿掩映,十桥九闸是很上照的。

孝感泉-和郑氏家族出的一名孝子有关,泉水清澈。

老佛社-和明建文帝避难郑家的史事有关,原名眉寿堂,正在整修。

郑氏宗祠正门(西门)门楼-面朝鳞溪,但先祖有训,不出状元此门不开,所以自古至今进宗祠的都走南侧的门。

九世同居碑-元末郑氏受朝廷旌表“一门尚义,九世同居”,所以立碑建亭为念。

昌七公祠-在九世同居碑旁,未开放。昌七公即郑铉,元末明初使家族鼎盛的一位家长。

东明书院-在江南第一家沿街东行三百米处,原先还有个宋濂祠在一起,现在都只剩门楼了。

郑义门观后感 篇6

郑义门,即“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安镇,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孝义文化的遗址。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已有340余年,被世人称为“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闻名了数百年。

在观看完了《郑义门》这一视频后,其中的许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非一吐而快不可。

郑氏家族家规严厉,若有违背者严惩不贷。譬如郑义门中有家规规定“不可赌博”,却偏偏有一名将家规当成耳旁风的郑氏子弟。家长得知他在外赌博作乐时,先不动声色,而后派家人去探个究竟,知道了个中事实后才将那名不将家规当回事的子弟捉回来,问他个前因后果,杖棍三十。这件事让我对规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不可违,家规更是不可不从。

还记得郑氏子弟中的郑浩,因被调到外地去就任县衙一职,家长怕郑浩经不住这风情万种、花团锦簇的世界的诱惑,便派了郑家精灵去观察,并考验郑浩。当郑浩刚到就任的县衙时,那些达官贵人果不出其然的送来了好多金银财宝,当郑浩看着这些金银财宝时,心中想起了郑家每日清晨家长的训戒,便一声令下将这些所谓的“巴结”统统退了回去,没人来认领的便一把火给烧了。这让我感悟到了做人必须洁身自好,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不可收人贿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要廉洁清明,做一个好清官。

更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俭以为家。在郑氏家族里,未满十六岁之前的孩子都不能穿绸缎衣服,以此让孩子从小养成不爱慕虚荣的心态;以及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也蕴含着许多俭以为家的理念,如:在就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可不吃,但也不可不吃完自己所盛的饭菜。

再如郑义门家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待长辈的礼貌懂事,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所担当,不是自己的功劳不可自揽,自己做错的事情不可不管,更不可不承认等等,诸如此类赞叹不已。

我必将为自己而奋斗,向郑义门的弟子们学习,受人欢迎。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3篇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3篇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1

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在央视播出之际,温州市纪委广泛发动各县市区纪委通知广大干部职工观看该剧。瓯海区潘桥街道通过潘桥红页、潘桥红色驿站等微信平台和工作微信群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及时组织村干部、党员收看《郑义门》动漫片。

3月8日晚,潘桥街道丁岙村组织了党员、村民在村民中心二楼远程播放室收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村民观看后纷纷表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家规才能造福子孙,这个动漫片非常有意义,把郑家的家规以动漫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易懂,他们将会动员自己家属小孩一起收看《郑义门》,让家属、孩子接受家规教育。

潘桥街道表示下一步要利用室外LED显示屏等电子设备进行轮番播放,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并借助党员活动日、夜学等机会积极组织各社区、各村的党员观看《郑义门》,使郑义门的精髓更深入人心,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温州瓯海区景山街道繁荣社区积极发动辖区党员观看《郑义门》,要求党员、干部每天坚持观看该系列廉政教育片,并提交观后感。

3月9日晚上,繁荣社区利用夜学机会,组织党员和老干部共30余人集中观看综合频道直播的廉政教育动漫片《郑义门之郑濂当家》,并组织了讨论。

观后,有党员表示,正如动漫片描述,家长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权力,这也正是我们公务员应该明白的道理;也有党员、老干部赞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位,治国须从治家开始……,老干部许启楫认为,这部10分钟的廉政教育动漫虽然短小,但含义丰富。古代大家庭需要一位正派、实干、廉洁等优秀品质的人持家,现在的单位亦应如此;古代大家庭中的监事一职,正如我们现在单位里的纪委;古代治家需要好的家规,我们要解决民情,也需要不断完善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党员教师《郑义门》观后感


党员教师《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简介

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4月党员活动日,我校党支部组织了全校党员教师们观看了动画片《郑义门》,观看后,教师们纷纷有所感想。

1

王丽

良好家风不仅仅有助于教师师德师风的建立,也是全体教师应有的修养。教师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到校园风气乃至社会风气的大事。《郑义门》是一种创新的宣传教育方式,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领略到更深刻的廉洁奉公的道德教义,并在工作生活中实践出来。

2

王静

廉政动画片《郑义门》中的《教化为先》篇讲述了年幼的郑桐因家中困苦无钱给外婆治病,于是偷窃财物换取银子,此事被家族家长发现,经调查,家长们认为郑桐是因为尽孝才做出此举,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惩戒,而是在族人们面前承认自己力有不逮,挂一漏万,没有对家族族人困难尽到责任,希望族人责罚自己的错误。郑氏家族的家长以身作则教化族人,得到族人的认同和支持,使得家族更加凝聚。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事必躬亲,虽不说话,但自己的行为本身已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我们应该把正确的思想理念融入工作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要从我做起,调高工作态度,自觉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3

李海鹏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随着稚嫩的童声响起,故事徐徐展开。3月15日下午,我观看了央视播出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

通过观看《郑义门》,让我在享受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廉政教育。观看结束后,我们久久不能平静。希望每一个党员都能汲取片中家规家风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4

陈健

不论是“江南第一家”的郑氏的家规,还是北宋名臣包拯留给子孙的家规,都体现了“家规”对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家风的深远影响。通过《郑义门》观看学习,及进一步的深化学习,不断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5

陈晓菲

看完《郑义门》,大致了解郑氏家规,更加震撼,眼前时时浮现一幅幅和和气气的孝廉文化图景。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为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重教育、尚节俭、睦乡邻、崇清廉”,这是郑氏家族最重要的家训,也值得我们每一个家庭借鉴学习,身教更重于言传,学习郑氏家规,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家庭和工作中树立好榜样。在家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和睦相邻;在单位崇廉拒腐,公私分明,甘于奉献,作为教师更要感染学生能够言传身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个家庭,让我们一起为共建社会主义文明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林晶晶

正像郑濂所说,有人监督时恪守规矩并不难,难的是一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也能抵制诱惑,坚持操守。郑浩在家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已将规矩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才能方寸不乱,百毒不侵。我们在教师岗位上,也会受到家教和家长物质诱惑,如何把规矩化为严以律己的自觉,做到不忘初心,不失公心,值得我们思考。

7

周冯娜

以仁德教化,用法纪规范,我们党员严以修身,讲规矩,守本分,认识到沉甸甸的责任,不忍为非。让规矩内化为心。安心教学,努力培养好下一代青少年。

8

李少妮

郑义门,一个遥远的故事,那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沧桑,终于悄然隐退,藏入历史苍茫的暮霭。然而,它的存在,在中华家族发展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家”,始终是中华民族心理积淀中最难释的情结,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发展流变的一方坐标。

9

葛佳敏

记忆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片段,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全方位地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下一代,这大抵就是普通人家的家风和传承。

《郑义门》中《郑氏家规》有言:言传不如身教、齐家而后国治。在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民尽责的一路上,与君共勉。

10

李素芳

《郑义门》动画形象深入人心,用简易的形式将廉洁奉公的郑义门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通过这一系列动画的观看,我们于精神层面深受影响。愿秉承郑义门精神,挺起我民族的脊梁。

11

郭玥

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对于为官当权者,良好的家规家风,是廉政的“内因”,只有深深体会到,“家业之成,难如升天”,才能够“当以俭素是绳准”,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办事风格,才能够珍惜国家的每厘钱财,才能够做到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可为,才不敢乱伸手,才能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官。

12

胡佳妮

《郑义门》动画形象深入人心,用简易的形式将廉洁奉公的郑义门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通过这一系列动画的观看,我们于精神层面深受影响。愿秉承郑义门精神,挺起我民族的脊梁。

13

金碧慧

郑义门几百年来凝聚而出的优秀文化,并没有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淹灭,它依然活跃在当今郑氏后裔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如今,人们在这里寻古探幽,思索感悟,汲取精神养分,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

14

孔敏娜

看了《郑义门》之后,深有感触,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国家中若是大部门的家庭家风良好,那么这个国家也必定是个安定和谐的国家。我觉得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文明必须从家这个单位出发,沉下心深刻感受 “郑义门“的传承精髓,感受颇多。我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虽说那是明朝时期的家规,但就现在来说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5

李宝华

民风,说到底就是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近年来,从各种传媒报道中我们能感受到的中华传统美德越来越少,感受最多的是“冷漠”二字。各地老人摔倒无人扶的尴尬场面不停地敲打着人们的内心,越来越多的人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成处事教条,这些冷漠的人、冷漠的事、冷漠的心并不触犯任何法律法规,却让整个社会变得冷冰冰。但我想有些事我们应该做,而促使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不是法律冰冷的条文,而是道德从内心深处推动人前行的力量,使人温暖的力量。

16

林珍

观看影片后,支部党员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时刻认识到,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家风正,由党风淳;家风正,由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党员干部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17

申志田

家风正,影响给孩子心灵和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

18

唐左英

郑氏义门,那本被视为其家族灵魂的《郑氏规范》,其中的一些条款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产生了时空上的隔膜和认同上的疏离,但这种以一纸家规将“孝义”精神传承至今的创举,以及蕴藏其中的重教育、尚节俭、睦乡邻、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的人们治国治家的启示和借鉴。

19

韦巧英

观后在精神层面上还是深受影响的,言传不如身教。纵观古今,大凡清正廉洁的官员,都十分重视家庭的建设和管理,其身后大都有一个家风正派的家庭。

20

俞晓明

金华郑义门历时八百年聚族而居,兴盛不衰。关键在家族有一百多条家规,代代相传。家规的作用在于让子孙“修身”。所谓“修身”说白了就是学习怎样做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到时时自律。子孙做人好,家族就兴旺,反之家族就会衰败。建设国家,治理国家道理亦然。所以,无论家庭也好国家也好,都要讲规矩----做人做事的规矩。

21

章燕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小家,为大家。

22

赵颖飞

观《郑义门》后感,读出了温润人心的“孝”和“义”,读出了无处不在的“勤”与“俭”,读出了洁净如水的“清”和“廉”。这个故事,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礼仪教化,映射着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儒家礼仪美德治家的功能样态,源远流长,流淌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

23

王红艳

一个人的性格来源于父母,取决于家风。家风的成败,决定一个人品行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家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

24

陈伟珍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思想启蒙学堂,通过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培育家风,奠定人性品质的基础。家风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沉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家教上的延续。家风正,则人品正,处世亦正;家风不正,则人易怠,处世亦疏。家风是人品的镜子,也是涵养作风的基石。把传统优秀品质延续及优良家风的传承,是我们每个家族的重任。

25

黄文超

小小的“郑义门”成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坐标,这个问题放在国家统治需要的大背景下很好理解,它表明了不同统治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忠与孝与义是一源之水,家虽小,却是国之根本,只有将家的价值观与国的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才能最大化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朝廷需要“郑义门”这样的道德标兵,于是他们被一代代地旌表起来,朝廷希望天下人都像他们一样绝对服从指挥,为国家提供了家族生存的蓝本,为国人行为提供效仿的样板。

26

吴应湖

党员干部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27

方卓军

在新时代中,《郑义门》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28

周化胜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其中强调的就是不断提升的自己的修养,然后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郑义门”那样修身治国的优良家风和家规,认真理清“贪”与“廉”两笔账,这样才能做到治家从俭,为官当廉,就能实现忠孝双全,万古流芳。

29

俞瑜

《孟子》中有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的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治国从治家开始。 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维护“小家",共建"大家"。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一)

传承优良家风 弘扬清正民风

——《郑义门》观后感

文/郭航伟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的郑氏义门经历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有家规《郑氏规范》168条。鼎盛时期,郑家3300余人同食一锅饭,173人为官而无一贪腐。在郑义门,家训传承绵延不绝,美德传家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家教家规已内化为家族成员的思想言行,熔铸于一代代人的血脉之中。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流传的处世之道,也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或成册,或言传,但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都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子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子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子孙步入歧途。一家之风,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坚守,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件大事。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基层一线接受劳动锻炼。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在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的李先念同志不许孩子经商。这些家风家规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相反,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的甚至把家庭当成"权钱交易所",既影响党的形象,又败坏社会风气。

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从过去的"四世同堂"走向 "小家庭时代",而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传统家族日益消解,家风影响也逐渐弱化。有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总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我们如何挖掘传统家风中核心价值,并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与丰富,构建起这个时代的清正民风呢?

以德立家风,构建起弘扬美德的民风。中国历来重视"以德业遗子孙".这种德既包括个人品德也包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律己要"勤",事父母要"孝",待他人要"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与节约型社会同频,"执法如山,守身如玉,视民如子"与清正廉洁共振,"苟利国家生死以"则依然跳动着深深爱国情怀的时代旋律。

以学立家风,构建起重视学习的民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学习是我党永葆活力的秘密。在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发展力的当下,重学习、能学习、会学习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读书成才,文化兴家,知识治愚,我们如果能继承"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必将有助于形成勤学习、重知识的民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以规立家风,构建起遵纪守法的民风。依法治国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大要素,就是要让法治成为全民的真诚信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想问题、找方法的重要手段。我国历来重视家规、家训,它是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是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行为标准。有了家风的基础就有了民风建设的深厚土壤。

如果说民风是一座大厦,那么家风就是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如果说民风是一片森林,那么家风就是这片森林的一枝一叶。如果说民风是一条大河,那么家风就是这条大河的泉眼涓滴。优良家风需传承,清正民风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风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当然,家风建设不是轻而易举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榜样力量,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金华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党支部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二)

无规矩,不成方圆

文/周小军

浦江"郑义门", 15世同居,历经3个王朝,长达330多年,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这是中国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也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则大同神话。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颂不息,不禁让人喟叹不已。细想之下,确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南宋绍熙四年,也就是公元1193年,75岁的郑绮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刺指出血,滴入酒杯,命大家共饮,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这是郑老先生的"死命令",也是郑氏家族最原始、最粗线条的硬规矩。这些家规逐代严密规范,传至他的六世孙演变到58条,最终发展成168条《郑氏规范》,成为 "郑义门"的治家宝典和支撑其家族的精神支柱。

这是一个坚守规矩的家族,一代代子孙始终恪守着家规祖训。他们就像是一群高空穿越的行者,坚持以严密的家规为钢索,以忠孝仁义为平衡,以一种训练有素的姿态,严谨而又从容地穿越了330年的跨度。虽然这三百余年间,有硝烟与战火,也有灾难与浩劫,"郑义门"都得以安然度过。因此,《郑氏规范》对于这个庞大的家族来说,就是一种长效的黏合剂,有股神秘而又无比强大的力量,将一代又一代的郑氏族人严丝合缝地组建在一起。

"规矩者,方圆之器也,矩以制方,规以制圆,依规矩而方圆乃成。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就象巧锤自己制作画圆和方形的工具留给后人才使后来的工匠们知道圆应该怎么画,方形该怎么做。古人也把它叫做规矩绳墨,家不可一日无规,单位不可一日无纪,国不可一日无法。

以往的家族规矩与当时的国家法律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很多家族法得到国家肯定。当代,传统的家族和大家庭的家族法治理模式被彻底否定。新型的家法应该包括如下方面:1、家庭民主,强调家庭成员地位平等,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决策;2、赡养老人,孝敬父母,抚育子女;3、不得违反国家法规,不得损害公序良俗等等。

没有良好的社会风尚,没有正确的家法理念,没有普遍的道德规范,家庭关系就会紧张,社会关系就不能和谐,必然影响经济发展。

青年时期,大家都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自由,很多年轻人认为,多了约束便没了个性,一味地遵规守纪,会影响科研灵魂的自由。其实,我们要学会创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固然很重要,但从社会和单位角度来讲,规矩和纪律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利益并保证国家有序运行、乃至单位科研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能够创造集体的美。"只有按照规矩来做,才拥有和谐的集体。追求学术自由不能等同于不讲规矩和不遵守规章制度。自由与规矩,犹如行车与交规,两者互为倚重,并不矛盾和冲突。

铸器,有材而无模,亦难成其器。材是勤奋,是汗水;模是规律,是导向成功的向标,没有好的模将难成大器,生活大部分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人有习惯,生活有规律,社会有法则……正是这些条条框框框扶着我们驶向了成功的大道。规矩,承人生成败、兴衰之重,岂可忽视!

作者单位:金华市农业局农科院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2篇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一)

蒲纺一中八(4)班 曾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过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生处事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郑义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主明天顺三年,郑氏家族在此合群同居历史340余年,以李益之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饲。这是一座别有韵咏的古代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这些看来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看到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国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家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在初中就熟读的《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敬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君不用春秋笔,天下亲书孝益家",就静静的悬挂在饲堂的旁柱·····

漫步在郑氏宗饲,那一字一句镶刻着《郑氏规范》的大牌,依然还端端正正的摆放在饲堂中央。饲堂的大门开开合合。数百年来,被家规愠见的光芒和智慧润泽着的郑氏后人,走出了大宅。环绕着郑氏饲堂,两层三层的江南名居,白墙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的向四周铺陈延伸,形成了今天的郑宅镇。还有许多郑氏族人散布到全国甚至海外·····

触碰那悬挂在饲堂左侧的大钟,耳边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二)

蒲圻初级中学 六(1)班 卢智奇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俭以持家》篇,讲述了郑栋与他的妈妈一起到担任县长的舅舅家去探望舅长,舅妈送给他一件新的丝绸袍子让他换上,郑栋再三婉拒,坚决不收。因为他知道小孩不能穿袍子,即使身分再高贵也只能穿布衣。

《郑义门》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指导老师:梅艳)

小学生郑义门观后感


【篇一: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是一部以《郑氏规范》为主题的廉政教育片。剧中对浙江郑氏家族恪守祖训、守德明理的故事进行了形象系统的阐释。其采用的动漫形式也将儒家艰深抽象的道德哲学以最平实的方式介绍给了观众。总体来说,《郑义门》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孝悌、廉敬观念的再普及和再发展有其积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廉文化也对中共中央大力反腐败的壮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素以道德教化见长于世。自孔子仁观念的提出,至于孟子义观念的发展,中华民族即形成了以仁义为本的道德传统。虽历经千年,虽历尽坎坷,但仁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代言,紧持仁义信念的人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家训家规作为重要的道德教化手段得到了极大发展,比如最著名的《颜氏家训》,乃至于我们谈到的《郑氏规范》。中国儒家文化认同修齐治平之道,认为国由一个个家组成,并且认为家齐而后国治,相对于爱国,爱家是更为基本的要求。从汉代举孝廉之制到明清忠臣求于孝子家,无不体现这种思想,即是:爱有差等,身之不修不可齐其家,家之不齐不可使国治,国之不治不可平天下。这种思想体现儒家对于人性的特殊理解,其后续发掘对于反腐倡廉伟大事业必将有极大助益。

反腐倡廉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工作,很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制度法律这样的硬手段,也需要道德教化这样的软手段,并且最理想的结局应该是软手段的胜利。孔子曾讲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对于《郑义门》所体现道德教化的学习和宣传必将是长期的,其收效必将是缓慢的,但其最终结果也必将是最光明的。

当然,对于《郑义门》中体现的廉敬文化的学习也不能生搬硬套。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当今社会是现代社会,而现代所蕴含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对人的尊重。所以,道德强权、以礼杀人这样的极端现象也该引起高度重视,道德教化应永远立足于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格独立的底线上。

【篇二:郑义门观后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中国的人文学者和江南人家中,郑义门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奥秘,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传颂的荣光,以及它那部传世家规《郑氏规范》中所蕴藏的学问,都被归置在研究者的案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祠。这是一座别有韵味的古式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看来这些都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宝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早在初中就熟读的文言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师,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就静静地悬挂在祠堂的旁柱上

漫步在郑氏宗祠,那一字一句镌刻着《郑氏规范》的木牌,依然还端端正正摆放在祠堂的中央。祠堂的大门开开合合。数百年来,被家规温润的光芒和智慧润泽着的郑氏后人,走出了大宅。环绕着郑氏祠堂,两层三层的江南民居,白墙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向四周铺陈、延展,形成了今天的郑宅镇。还有许多的郑氏族人散布到全国、甚至海外

触碰那口悬挂在宗祠左侧的大钟,耳边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回望郑氏义门,那本被视为其家族灵魂的《郑氏规范》,其中的一些条款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产生了时空上的隔膜和认同上的疏离,但这种以一纸家规将孝义精神传承至今的创举,以及蕴藏其中的重教育、尚节俭、睦乡邻、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的人们治国治家的启示和借鉴。

【篇三:郑义门观后感作文】

初识郑氏一族,源自某日心血来潮外出游玩。跟着导航来到浦江郑宅,发现那儿有个小公园,风景独特,有很多石碑与牌坊。近前看去,仔细阅读,发现记载的是在那儿生活过的一些前人之遗风。细细玩味,心有所感。遂前去郑家古宅一游,收获颇丰。

再识郑氏一族,是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学校组织集体观看《郑义门》动画片。动画片以生动、易懂、活泼的形式,深入挖掘了郑氏一族168条家规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以法齐家》《家法如山》《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12个小故事体现了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俗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前人多么优秀,那么相对的,后人就会多么没出息,光光只会享受前人给他们积累下的财富。而俗语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郑氏一族来说,正是因为他们有郑氏家规规范着,有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所以郑氏一族才能得到当时的帝王赐予江南第一家的称号。

讲起家风,分开来无非就是两个很普通的字眼,但要是组合到一起,却是值得探讨。怎样的家风会影响着一族的人?我想看过《郑义门》动画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家风正,则人品正,处世亦正,反之,家风不正,则人易怠,处世亦疏。家风是人品的镜子,也是涵养作风的基石。

如何将传统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是每个家庭的重任,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重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一开始就都做到,但只要每个党员试着去努力,从小事做起,由自己影响到家人、自己的孩子,进而影响到身边的朋友,相信这个社会就会风清气正。

【篇四: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900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近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政动漫片登陆央视,上演家规里的经典故事。

片子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幹惩治贪官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作文。在新时代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篇五:郑义门观后感】

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听、听、听,不要徇私情以妨害同居的大义,不要怠慢懒而荒废你的事情,不要放纵奢侈受到上天的惩罚,不要横生是非而扰乱家门的清静,不要沉溺酒色而乱了你的本性。念念不忘祖先的训诫,关系到家族事业的兴盛。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

诵毕训诫,众人起身,向家长一揖,复分左右,会揖而退。

浦江郑氏,就在这井然的钟声里有序地生活了几百年;浦江郑氏,就是通过这种严格而周备的礼仪,经世不息地教化自己的子孙,让忠孝礼义廉耻深深地印入每个人的脑海,潜进每个人的思想底层;浦江郑氏,就是这样诠释了一个平凡的社会单元对于大同社会的理解,为后人树起一个廉洁德治的典范。

郑义门,一个遥远的故事,那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沧桑,终于悄然隐退,藏入历史苍茫的暮霭。然而,它的存在,在中华家族发展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家,始终是中华民族心理积淀中最难释的情结,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发展流变的一方坐标。毋庸置疑,郑义门在这方坐标中走出了一段醒目的轨迹。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礼仪教化,映射着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儒家礼仪美德治家的功能样态。郑义门几百年来凝聚而出的优秀文化,并没有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淹灭,它依然活跃在当今郑氏后裔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如今,人们在这里寻古探幽,思索感悟,汲取精神养分,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

【篇六:郑义门观后感】

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

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

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

【篇七:郑义门观后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中国的人文学者和江南人家中,郑义门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奥秘,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传颂的荣光,以及它那部传世家规《郑氏规范》中所蕴藏的学问,都被归置在研究者的案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祠。这是一座别有韵味的古式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看来这些都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宝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早在初中就熟读的文言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师,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就静静地悬挂在祠堂的旁柱上

【篇八:郑义门观后感】

江南第一家族郑义门,二百多年为国家培养了173名清正廉洁的官员,其家风家教家规令人不得不折服,现在的国人几乎结婚生子以后都纷纷闹独立,和父母分开住,希望父母不要太多干涉自由,其实这种自由固然很冠冕堂皇,但和明朝郑氏家族比起来,简直就是滑稽可笑。因为这样的分散而居,不利于家规家风的建立和传承。当然也不是非要住在一起,才能口授家规,但这种家风的建立,靠的更多是长辈们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风家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子女更多正能量的风尚,像郑氏家族就是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尊老爱幼,不欺下瞒上,不贪腐不诡计多端,如果这是一个土豪家族,绝对是铺张浪费,穷奢极侈,攀比成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此风气是万万不能培养出清廉的高官。

以上就是大型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四川卫视能够花钱制作这样的节目,真是令人感触多多。放眼现在的电视荧屏所播出的历史剧,几乎都是显摆皇宫的豪华和步步惊心的宫斗,这种负能量的节目播久了,对观众来说,一点教育意义都没有,反而让观众学到不少整人坑人的伎俩。宫斗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太过大张旗鼓,无限放大它的影响力。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还是希望现在的影视作品,少点宫斗计,多点像韩国《大长今》那样的励志故事,培养观众优良的传统品质,而不是阴谋诡计横行。

节目一定是按照郑义门家规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一面制作而成,因为我们看到郑氏作为当地的粮户,在向老百姓收租上交国家的时候,并没有像一些影视作品所表现的那样,派出数百人家丁去抢粮而不是收租。郑氏家族比较注意在群众中的影响,固定会邀请乡邻德高望重的人来家里做客,吃饭是其次,主要是进行沟通有无,营造和谐气氛。

郑氏家规还有一点就是非常契合现实,高官们都得进行私人财产公示,其实在明朝,郑氏家族就已经执行这种美德,每年都向朝廷公布家产,不能隐瞒不报,因为一旦不诚实的汇报,被朝廷官员下来核实,这显然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郑氏如此而为其实就是获得朝廷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也发扬一种诚信精神。如此,即使被人举报和信访,也能做到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不玩虚假,不趋炎附势。

还有一点,很多古装影视作品纳个妾什么的,很随便,动辄还强抢民女,看看人家郑氏家族是怎么规定的,纳妾的前提条件是年过不惑,膝下无子女,还要得到主母的同意,同时要告知大老婆,如此才能纳妾。放眼现在的贪官们,谁的背后都有无数的小三小四,这种奢靡淫欲的风气,令世人瞠目结舌。玩物丧志,贪赃枉法,祸害不浅。

郑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未冠子女被惩罚要去倒夜肥,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惩罚的行为,更是调教年幼晚辈要懂得尊老爱幼,低调做人。节目中程野带着杨旭文去买土地,拼命压价,发生赌博行为,结果被鞭打还要向族人跪拜270下,诸如此类的家规,有其很深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惜传统的文化被遗忘得零零落落,这是精神财富的缺失,最终会导致民族之魂的消失殆尽。

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大多数都是花钱看明星矫揉做作,肤浅幼稚的玩游戏,其实像《咱们穿越吧》这类节目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力挺,这不是传承封建腐朽遗风,这是对传统精良文化的致敬,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我们不能浪费它,更不能遗忘它。想必作为总导演的张国立,他花费精力财力制作这样的节目,并不是为了捞金和贴金,关键的一点传播像郑义门家规这样颇具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因为它具有醒世教育意义。救死扶伤本来是正义行为,现在却出现更多的碰瓷,害人等不良行为,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被流逝,是应该反思的时候了。忘记历史的民族,不是一个有前途的民族。

曾经国学风大热,这似乎只是一种潮流,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学到实质,思想品质没有得到更高的提升和修炼,变成文化骗子的圈钱招数,这些和《咱们穿越吧》比起来,就显得异常的猥亵和龌蹉。

观后感《义门观后感模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义门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