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 > 地图 >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2024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范文大全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相关栏目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热门栏目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推荐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

(共 352 篇)

  • 1、 什么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读《小巷深处》有感

    别陪嫌弃你的人,别嫌弃陪你的人。

    –题记

    “据说,那个季节,天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着旋……”在教室里,学生们正读的朗朗上口。有些同学暗暗地流下了几滴眼泪,连我也鼻子一酸。也是在这个落叶纷飞的季节,一个好心的瞎眼女人收养了一个弃女婴。盲母很爱女儿,拿出了她毕生所有的积蓄搬家到了小巷深处,给了女儿一个温暖的家;为了女儿,盲母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为了女儿,盲母努力赚钱,在骄阳烈日下,付出加倍的血汗;后来女儿长大了,她为了她的虚荣心,为了家境贫苦,为了母亲的卑微,她渐渐开始嫌弃母亲,与家隔离,在母亲的笑容下,只有她能看到母亲的落寞。

    再后来,女儿离家到县城读书,她不让母亲到学校去但是母亲为了照顾了默默的照顾她“一段时间中,母亲果然遵守诺言”。孰知这一句中到底蕴含了多少心酸和忏悔啊!母亲每月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又摸到一个老婆婆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老婆婆,让她带给女儿,然后母亲再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有错的。”母亲为了让女儿有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每一天都在烈日下卖冰棍。这母亲的一片深情,儿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会懂得母亲的心。“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教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母亲把自己一生的心血汗水都给了女儿,足以体现母亲对这个养女的爱之深。母亲还不是憧憬将来和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呀。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盲母一年四季辛苦劳作,还不是想让女儿过上更好的日子啊,为什么女儿就是不明白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然春风满面:‘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的落寞。”是啊也只有女儿能看出母亲的落寞啊!以前女儿哭,女儿闹,但从来没有嫌弃过我,是我老了不中用,还是女儿长大了……每次我读到这里,心中就无线苍凉,当盲母杵着竹棒蹒跚的向小巷深处走去时,发现女儿没在身边搀扶她,那落寞的背影会不会显得更加孤独……

    但终于盲母的落寞感动了女儿,盲母的无私付出使女儿迷途知返–“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拴,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依偎走过的那条小巷

  • 2、 家乡的小巷子作文500字

    又是中秋了,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了曾经留下我童年回忆的地方老家的巷子。

    这是一条普通的小巷。方方正正的石板铺着窄窄的路面,屋子全部是土墙黑瓦,一大片矮矮的屋脊像无数条乌篷撑着黑乎乎的盖顶,你挤我我挤你,密密麻麻地停泊在巷道两侧。

    老家住在巷子口,是乘凉的好地方。夏天的时候,热情似火的太阳烤着大地,大家都躲在屋子里。傍晚时候,晚风带来一丝丝的凉意,老人、小孩都是出来了。我们搬出椅子坐在家门口,奶奶轻轻摇着蒲扇,一边哼着儿歌。一阵微风和着花儿的清香拂过脸庞,让人陶醉。当月亮爬上来时,小巷犹如大海中漂泊着的一叶小舟,而我在它怀抱中,月光为我披上一层薄纱,船在轻轻摇动,心又仿佛在荡漾

    我们拿出凉席,铺在地上,我躺在凉席上,数着天上的星星,寻找着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有时坐在凉席上,听奶奶讲古老的故事,听着听着就进入梦乡,在梦里继续编织着故事的情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人们都去地里忙着收获,巷子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在巷子的大树下玩过家家,你追我赶,从巷子这头跑到那头,一路上洒满了银铃般的笑声。

    家乡的小巷,一个让我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虽然一切的一切都是不能返回,只能将它编成岁月的印记,但在老家小巷的日子里每天都是充实的。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小巷。

  • 3、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读后感500字(3)篇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自由写作是始也是终。我们写作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得到自由,我们写作的最终目标还是使自己得到自由,而不管读者是否认可我们。当我们能自由写作时,我们就已经得了最高奖赏。”

    2006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拿到创意写作的学位后,李华到了人大任教,教英语系学生创意写作,鼓励每一个平凡人敞开心扉,写出心底深处的故事。7年后,有了《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人大出版社“创意写作书系”中的一本。

    这些写作和你是否要成为作家没有直接关系,虽然也是很好的炼笔。李华所说的写作,更多的是心灵的对话,精神的洗礼。阅读书里她的学生的精彩作品,你会有切实的感动甚至震撼,因为这些真实的经历与感悟来自心灵最深处,甚至有些是作者原本不愿跟人分享的。

    练习自由自在的写作,这样做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文笔更好,写作更有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更加诚实地面对自我,帮助我们挖掘内心的力量。这也是写作的重要意义之一。

    有人或许会说,我的经历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价值,也没有什么波澜。可是李华却说:

    “在这本书里,你会学习创作非虚构作品,也就是说,你会写只有你才能创作出来的故事!这一点,连莎士比亚都不能取代你,因为他已经死了,而你正活着。你的人生是独特的,不同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作家——他们都有精彩之处,但是他们谁也不能剥夺你的重要性。你是一位独特的、非虚构作品的创作者。无论你是什么年龄,做什么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否重要,只要你有一颗诚实的、愿意表达真理的心,你就能写出你生命中的独特故事。这对你将是无价之宝,对真正用心读你故事的人也将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的确,在这本书的例文里,你可以读到小狗的一生,对爷爷的追忆,对姥姥的采访,父母离婚,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既能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又是每个作者独一无二的珍宝。别人只能模仿他们的文字,但却没法完全复制那样的经历和情感。

    步骤

    那么如何开启无拘无束的写作之旅呢?

    当然,首先你得准备好纸笔。

    然后,每周花上不超过2个小时的时间,按照本书的安排顺序去写。

    第1个月,你将学习自由写作,体会写作的自由和快乐。第2个月,学习回应写作,通过回应他人的非虚构作品,而对自己心灵深处的故事更加敏感。第3个月,创作回忆录,写出三稿。第4个月,学习采访、聆听并写出报道。第5个月,想象力写作,建议每周一篇。

    也就是说,3个月之后,你已

  • 4、 《自深深处》读后感_2700字

    《自深深处》读后感2700字

    爱是出于一个人内心的灵魂的。

    我只想一如既往地爱你,你爱不爱我都毫无关系,我不奢求你的回应,我的爱始终在那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我使双眼失明,让你更显光彩,使眼睛发誓,将眼前景视成虚假——”

    你带给我的美丽,我会以一种更高的方式反馈给你。

    苦难包裹着你的人生。

    我是一位艺术家,我拥有对这个世界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承认过去的经历,一如我愿意直面我的灵魂。

    意识与理解应该是相通的。

    我所承受的一切都是在淬炼我走向完美。

    这个世界总是有美好的东西,只是那个时候刚好与我相隔一个海岸。

    不切身经历,是没办法体会那种痛苦的。

    悲伤好就好在它的纯粹。

    原来是想象力将我们区别开的。

    过去是定格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省回归偏离的航道。

    爱情之所以优雅精致,正是在于两个人的付出与偿还。

    两方付出失衡,当你处于占便宜的一方时,你会费尽心力成为更好的人,而这份爱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变重。

    我们不希望看到与自己无关的爱情,而对于自己的爱慕之人,我们秉持着与之背道而驰的态度。

    被迫说谎与讲真话之间,我选择后者。

    脱离自己人生轨迹的人没有任何力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伟大的事件与伟大的心灵是相应的。

    活下去,还有希望。

    你闯入我的世界,无所适从,又毁灭了它。

    我们相遇在人生的错误节点,这对我来说是致命的。

    最终能明白的总是对的。

    我喜欢大海,它包容一切。

    目光所及之处,皆为存在之物。

    直面过去。

    我接受我的过去。

    你来到我身边,带给我的一切,我都将以一种更高的方式反馈给你。

  • 5、 《自深深处》读后感_1300字

    《自深深处》读后感1300字

    blind for love  ——王尔德

    爱情并非寻找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但是“从一开始你我之间就存在鸿沟”。爱情多奇妙,让人盲目到明知饮下鸩酒,却仍感痛快圆满。“你的索求没有雅趣,你的接受不带感恩。”一次一次为你掏心掏肝掏肺,然而你在我生病的时候,却说出如下恶毒的话:“当你走下众人膜拜的神坛时,你是一个索然无趣的人。下一次你若再生病,我会立刻离开你。”我王尔德成为了你人形提款机,我王尔德为你放弃我的职业生涯,我王尔德深刻看到你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嘴脸,但是怎么办啊?我就是爱你,甚至为能够得到你对加诸在我身上一切的光环充满感恩,对即使被抛弃、面临被毁灭的结局仍甘之如饴。“爱不是市场上的交易,不是小贩们的磅秤可称量的。如同精神的快乐,爱的快乐是感受到爱本身的生命流动。爱的目的就是爱,不多也不少。”

    我想试着逃离你,真爱即劫数,遇见了你大概注定我在劫难逃。“衰老的双手摘取月桂枝叶会令其枯萎,唯有青春方能为艺术家加冕。”爱情大概始于这里,你的青春你的活力你的阴郁与孤注一掷,你时常对我作品的赞美,让我常感叹,遇见muse,遇见知己,尤其是,我也爱着你,这让我倍感快乐。情到深时,就是如此这般:“你受苦我也一样受苦;你若哭泣我也泪水纵横;你若身陷奴役之屋受人唾弃,我会强忍悲伤再建筑一屋当作宝库,将别人不给你的东西上百倍地放屋内,等你到来,为你疗伤。”性格是意志力的基础,我的意志力却完全屈从了你。但你与我的精神并不相通,只要身边有你,我的生命总处于一种完全荒芜怠惰的状态。你一离开我就一切安好,你离开,我能够重新将生活掌握在自己的双手中。但问题的关键是,每一次分别,都是为了更热烈的重逢,每一次重逢,都加速我向泥沼中深陷。爱你让我选择每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又一次重新开始。

    我用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包裹你,即使你是把锥子,我需要常常忍受锥心之痛。在这世界上,大概除了你,再无人能伤及我。“你是我的敌人,你带给我的威胁实属世间罕见。”“我天生是个摈弃社会道德规范的人,生来就是个例外的人而非循规蹈矩之辈。”我目空一切,四海之内无敌手。但是为了维护你,我站到法庭上,与世界为敌,我侃侃而谈,玩弄众生于股掌,敌人们讽刺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决不允许,我穿上你的爱化成的铠甲,奋力战斗。后来,形势一边倒,我们要败了,这无所谓。我不怕那个可能使我丧生的囚牢,我怕的是从此与你再无

  • 6、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2000字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2000字

    a友

    《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介绍了美国的法律与政治的思想原则与发展过程,以及其操作方法与历史价值,还简述了为这套体系已付出与将付出的代价。

    讲起美国,有些人觉得那里是天堂,仿佛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有些人觉得那里是可怕的地狱,是万恶资本的大本营。然而,这些判断都是有所偏颇,而这本书则除去了有色眼镜,让我更清楚的看见了美国政法体系的不足与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辛普森案在这本书中占据了大版篇幅,在这一案件中,我的感到了许多迷惑与不解,不过也第一次比较清楚的了解了陪审团制度,程序正义与无罪假定等制度与精神。

    无罪假定是指在嫌疑人在被宣判有罪之前,都必须假定他是无罪的。这是在美国司法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无罪假定保证了检方与辩方在道义上的平等,检方并不是正义的代表,而辩方律师也不是为罪犯开脱的恶人,也保障了嫌疑人拥有洗刷自己不白之冤的自由与权利。这种无罪假定的法制意识并没有得到中国人的理解,例如2016年1月5日,安徽警方抓获三名抢夺儿童的犯罪嫌疑人,并在其照片上打了"马赛克"三个字后上传了网络,并获得了网民们的一片叫好声,称其为最美马赛克,这种侵犯嫌疑人隐私权的行为居然得到了一片称赞,这充分体现了无罪假定在人们意识中的淡泊。当然,这种意识也在逐步渗透到了中国法制体系中,在2015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了嫌疑人不必穿囚服,这是在司法改革中的一大进步,无罪假定肯定会更加深入人心。

    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的一大特色,虽然之前早有耳闻,但是一直都不是很了解这种制度。在了解之后我对这种制度感到十分的怀疑,给嫌疑人做出是否有罪的判断需要专业知识与理智的分析能力,但是陪审团成员只是普通的成年公民,而且排除了律师、医生、教师等"可能产生思维倾向"的职业,但不是所有成年公民都有理智分析的能力,更别说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而且在排除了精英行业之后,我对陪审团成员的水平产生了怀疑,让这样一个良莠不齐的陪审团掌控杀生大权,真的令人感到不安与怀疑。而且陪审团也难以保证公平,在辛普森案中,陪审团成员就是黑人多于白人,在种族冲突的大背景之下,这显然利于辛普森一方大打种族牌,以洗清自己的嫌疑,通过一个自身就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团体来保证公平的审判,这可以做到么?在《乌合之众》里提到,在人群中,每个人的愚蠢将会得到

  • 7、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由本书引发的关于中国言论自由的思考

    高云 2016200525 国际关系学院

    十一期间,阅读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对美国人关于自由的追求印象格外深刻。美国人在乎的“自由”存在于方方面面,今仅以言论自由一方面,谈论一下自己的感受。

    谈言论自由,不得不先探讨一下接收信息的自由。毕竟先有听,才有说。在当今时代,网络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而中美两国对待外国网站的态度则有些差别。在中国,有些外国网站是无法登陆的,有名者如facebook等。为何封禁?道理很简单,防止有关中国、有关党的负面信息进来。外国总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发表煽动性言论,企图蛊惑人心,甚至颠覆政权。外国网站是无法受到中国审查的,于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封禁。而美国,经查资料,是没有此类限制的。那么,中国何以认为,这些外来言论会对政权产生威胁呢?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是有很强的耐受性的。造反者往往是被“逼上梁山”,极少有太平盛世百姓起义的。那么我想,真因为几条煽动性言论就来反对政府,是几乎不可能的。不致颠覆,但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在百姓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些对体制的不满,而网上的那些言论,则能与他们的不满相互印证。若放任流言蔓延,那么党的威信势必降低。民众对党不信任,那么他的合法性就被削弱了,这时候政权的颠覆未必不可能。

    回到言论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昭告了我们是有言论自由的。但是我们的言论自由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有些敏感的话跟自己人可以说,跟别人不能说,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下说。当年沸沸扬扬的“老毕”事件,老毕说的那些话当然本就不厚道、不应该说,但对他的处理也反映了我们对言论自由的诸多限制。公共场合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而在美国,无所谓“能说不能说”。只要不违法,想说便可说。如书中所说,“我可以不赞成某一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观点就不应该发表。”如书中描述,三k党可以传播他们关于种族界限的思想,而美国人也可以在电视节目上对总统进行批驳与嘲讽。

    言论自由更进一步,则是出版自由。而出版自由在中国相比言论则自由程度更低。曾经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老师的朋友曾经在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杂志发行后却被勒令撤回……(此处被老师省略79字)可见,抛下内容

  • 8、 小巷深处读书笔记400字

    《小巷深处》作者是在村头坡顶被捡来的,瞎眼的英姨领养了她,并悉心地照料着,花尽了自己所有的钱。作者从母亲那儿学会了很多,还从做生意引出了人生道理。

    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家境蒸蒸日上。我很佩服这位母亲,明明很穷了,但把女儿当作掌上明珠,她虽然残疾,却非常乐观,女儿一被表扬,便到处宣传。 可后来,女儿越来越瞧不起母亲,渐渐疏远。母亲懂得女儿,可还是老样子继续夸赞女儿。一度,女儿甚至不愿意母亲去看看自己。我相信,此 女儿到最后才理解母亲的苦心。老婆婆一声“造孽”,让人潸然泪下。呕心沥血的付出都是为了女儿啊!作者到此时才明白,世上待她最好,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啊!小时候别人说她丑,母亲骂了他半小时!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将她视若珍宝;小小的荣誉却一直引以为傲..... 爱在人间!母爱好似泉水,永不停歇,随时给予人舒适与清爽;母亲会把最伤心的事情藏于心底,将最灿烂的笑容展现给你!

  • 9、 《雨林深处》读后感
    《雨林深处》读后感 金梓娇 说到雨林,大家一定会想到一些可爱的动物吧!可是雨林里可不只有可爱的动物,还有可怕的动物哦! 在雨林里,动物的世界是残酷的,弱小的动物无法在那里生存。比如,蛇吃老鼠,老鼠要是逃不快,必定会死亡。蜘蛛吃昆虫,如果昆虫不会飞,生存一定会很艰难……书中讲到了巧克力、口香糖、香草冰激凌、巴西果……这些美味的食物的原料都来自于——热带雨林!这本书还讲了“迷失在丛林”、“雨林生活”、“躲在阴暗角落里的角色”、“面对利斧”等许多故事。在“面对利斧”那章里,我了解到了人们大量砍伐森林,迫使当地人的生活不再快乐、安宁。许多人背井离乡,去外地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无异于流放。后来,当地人被迫反抗来保护自己的家乡,可那些凶恶的伐木者却送他们去坐牢。许多当地人还被伐木者们染上了疾病,并且因为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治而悲惨地死去……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想到:我们伐木不断,让许多人无家可归,人们反抗,却要被送去坐牢,我们还让他们染上疾病,令他们走向死亡……到最后,我们得到了什么?如果我们再这么无节制伐木的话,土地会因为树木变少而流失,最后会沙化,变成沙漠。当树木没有时,沙尘暴来临,我们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最后走向灭亡……这是多么可怕啊!但是只要我们不在滥砍滥伐,那么森林就会回到从前,我们也会安宁地生活,这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读了这本书,我真想去看看雨林啊!但同时,我们也要看护动物,保护大自然从我做起。

  • 10、 黑暗深处读后感

    黑暗深处读后感

    黑暗深处有什么?这是个很恐怖的问题,谁知道黑暗深处会有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有美好的东西,也许是可怕的东西,因为看不到,所以一切都有可能,但是很奇怪,对这黑暗中的千万种可能总是下意识的觉得是不祥的所在。

    约瑟夫康拉德以及他的这本《黑暗深处》保持着一种神秘的低调,对于康拉德的生平介绍只是在编后记中有短短的介绍: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1857-1924),英国着名小说家,全名为特奥多约翰夫康拉德科尔泽尼奥夫斯基,1857年12月3日出生于波兰贝迪舍捷夫城一个贵族家庭,其父因参加波兰民族独立运动被沙俄政府流放西伯利亚。康拉德十一岁时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1874年他前往法国马赛学习航海,后在英国商船队担任水手、船长,在海上生活达二十年,曾到过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二十岁时开始学习英语,以后又用英国进行创作,1884年加入英国籍。1894年,他因健康等原因脱离海上生活,回到英国。1895年,他根据马来地区见闻写成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出版,获得好评。从1896年起,他一直在肯特郡的阿什福定居,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924年8月3日,康拉德因心脑病发作逝世。

    这就是康拉德的一生,编者以一种极简洁的语气给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我想,他便回到了黑暗深处了吧?

    忘记了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我找到了这本书,找是一定找了的,用了一些时间,但找它的目的却彻彻底底的忘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对康拉德一无所知。

    《黑暗深处》其实是一本小说集,其中有五个故事,分别是《青春》、《罗曼亲王》、《文明的前哨》、《告密的人》和《黑暗深处》,有一些故事是有连续性的,大部分讲的都是航海或者殖民的故事,故事中充满着人文关怀,这在十九世纪末是难能可贵的吧?于是不禁会让人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船长呢?

    这本书费了我一段时间,但其实并没有读完,因为一些事情给耽隔住了,于是便再也没有耐心读下去了,因为读康拉德的文字2020确实是需要一定的耐心的,并不是那种可以一气呵成读完的。所以《黑暗深处》最后到底讲了些什么我还是一无所知,我不知道黑暗深处到底是空无一物还是华丽或者肮脏,反正一切皆有可能,在编后记的最后一段中,编者这样写到:收入本集子的中篇小说《黑暗深处》被公认为康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在艺术地再现十九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野蛮掠夺殖民地人民残酷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5-08

  • 2019-11-16

  • 2022-06-03

  • 2021-08-05

  • 2021-12-14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3-06-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0-19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
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大全,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2024,更多小巷深处读后感5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