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太空一日读后感 > 地图 > 太空一日读后感,2024太空一日读后感
太空一日读后感相关栏目
太空一日读后感热门栏目
太空一日读后感推荐
太空一日读后感

(共 7619 篇)

  • 1、 [荐]《太空一日》读后感500字通用

    人们在阅读了一本书籍后会迸发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深深的被情节所吸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写成读后感,写好作品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太空一日》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太空一日》读后感 篇1

    文中还有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杨利伟在太空中听到一段撞击声,回来后反复实验,以求原声,却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整整持续了一年多。为了一段并不重要的声响实验了一年多,这是为了解开谜团,是飞船提升质量。我又为宇航员严谨、认真、负责的航天态度,所深深震撼了。

    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我的一次登山活动。因为是未开发的荒山,再加上我与家人走的比较慢,渐渐地便跟不上队伍而迷路了。好巧不巧,我们又都没有带手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袭上心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只能往上走了,但是我的体力不支,爬到半路就已经气喘吁吁。可是,求生的渴望让我只得咬牙把眼泪逼回去,坚持着向上走。终于,在快要到达山顶时,我们终于找到了队伍。我长呼了一口气,一摸额头,才发现早已“以汗洗面”。而双腿影音马不停蹄的奔跑,而麻木。

    当我们处于险境时,不要惊慌,要向杨利伟学习,从容坦荡地面对并坚持,总会有希望的。

    《太空一日》读后感 篇2

    《太空一日》讲述了杨利伟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了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那些惊醒动魄的时刻,这些内容都写得十分精妙,详细。

    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杨利伟无畏艰险的勇与对科学的热爱,更让我敬佩的是他那种身为宇航员的严谨的态度,他在飞行时听到一阵神秘的敲击声,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不断模仿声音,让杨利伟断断续续听了一年,而杨利伟并没有草率签字,她的坚定态度,她的严谨的作风,不是当时的声音,他就是不签字!

    杨利伟克服了身体上的不适,出色完成了任务,从中我看到了他一丝不苟,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断。

    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的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太空一日》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太空一日》这篇文章,它讲

  • 2、 网友推荐:《太空一日》教案(7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网友推荐:《太空一日》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太空一日》教案 篇1

    《太空一日》这样的文章不好上,容易走偏。杨利伟在太空遇到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情况,只要稍往这方面用点力,就会上成宣传杨利伟精神的思品课;单元目标里,有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要求,如果把握不好,也有可能激发探索精神的人生理想课或宣传太空知识的科普课。

    而梁老师,却上成了一节诗意盎然极具语文味的语文课。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纯语文的,充满了“文气”,既紧扣了文本,但又不是唯文本而文本,而是抓住了文本的几个点,撬动全篇的学习。对于这些“点”,梁老师却不是盯着文本不放,而是跳出文本,采用最大限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智慧的活动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设计,老师都没有给学生包办代替,而只是指明了方向,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无论是双簧的表演,还是故事的编讲,还是队列的演示,都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自主创生的,老师的引导适可而止,让学生跳着去摘桃子。经过努力而得来的成功,是幸福的,而这幸福,又激发了他们更多的'灵感,课堂的创意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他既是教文本,更是用文本,教透了文本,却不拘泥于文本的羁绊,站在教学的制高点,从大局来策划。怪不得,同事们看到他的活动导学单时,就评价“格局高”。

    内容与形式,在这堂课里得到了完美地结合。

    《太空一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

  • 3、 家中一日游作文600字

    今天,阳光不再像冬天里那样的小气,而是温暖明媚、普照大地。他还偷偷的穿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我一个翻身,迅速穿好衣服,借着这春光灿烂的日子,带着满满的喜悦之情,决定来一次家中一日游。

    首发站:洗手间

    我迫不及待的走进洗手间,来了一次全身大解放。我抬头照了照镜子,没想到老天居然送了我一份礼物爆炸头!我往牙刷上挤了点牙膏,做起了洗刷运动。洗刷运动落幕后,毛巾也给我做了个冰敷面膜,接着我再给爆炸头变了个造型。新的一天开始了!

    第二站:电视机前

    淘气的电视遥控器和我捉起迷藏来,当我在客厅中转得晕头转向时,它才自己现出身来。随着嘀的一声,电视打开了。电视中的人们各展所长,有的激情高歌,有的搞怪逗乐,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使人奋进,有的他们让我的眼睛享受了一顿视觉早餐。

    第三站:餐桌

    虽然可爱的眼睛饱餐一顿,可是调皮的肚肚不高兴了:我的早餐去哪了?。我一看时间都快中午了,难怪小肚肚要闹意见了。不一会儿,尖尖鼻子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一盘盘香气扑鼻的菜肴印入我的眼帘炸鸡翅、醋溜大白菜、青椒炒肉、红烧鱼块看的我口水都跑出来了。为了尽快安慰我的小肚肚,我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啊!多好吃的美食,那叫一个香啊!

    第四站:写字台

    休息了好一会儿,让那鼓成气球的小肚子稍微平复一下,是该进行脑力运动了。我拿起手机,打开微课堂,沉心静气,认认真真的听着屏幕里老师的讲课。时而拿出圆珠笔齐刷刷地在纸上写了起来,时而跟着微课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时而脑子里堆满了问号。加上隔壁桌弟弟的朗读声,客厅里就像一个小音乐厅,热闹的交响乐此起彼伏。

    第五站:笔记本电脑

    光阴似箭,很快就到傍晚了。妈妈说努力学习了就会有奖励,所以我被批准与电脑碰碰头。我打开了微信,与我的好朋友们畅谈放假感想,一句又一句的感叹,大家多么渴望疫情早点结束,能够回到校园,在教室里一起学习、生活。微信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快乐、激动、轻松、兴奋

    终点站:床

    今天竟是如此轻松,我躺在床上回忆着今天的一切。既是宅在家里,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只要你认真对待自己,生活就会过的轻松自如。想着想着,悄悄的,我闭上了眼睛,跟着周公爷爷进入了梦乡。

  • 4、 《5月35日》读后感 500字

    篇一:读《5月35日》有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西德】埃·克斯特纳。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康拉德,林格尔胡特叔叔和大黑马经过“懒人国”、“古城堡”、“颠倒世界”、“自动城”到南太平洋的故事,内容离奇而有趣,情节幽默又跌宕起伏,是一部非常适合儿童的读物。

    在这本书里马竟然能说话,鲸可以上岸,躺在床上,想什么就会出现什么,你听说过吗?赤道竟然是一条环绕地球的钢轨,古罗马大帝投铅球第一,亚历山大大帝跑步第一,大人上学小孩儿上班,你听说过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你大开眼界,吊足你的胃口。

    康德拉走过的是一条多么有意思的线路,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想像力,他们经历的全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情景。但对我感触最深的是“颠倒世界”中大人因为“虐待”孩子儿上学,孩子则去上班。要是我也能去颠倒世界当回大人,感受一下大人的想法,让大人每天去上学,体会一下我们的苦恼,这样我们之间就会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矛盾,就能更好的沟通,再也不会发生他们无缘无故的批评我,而我们只能“默默忍受”。

    我特别喜欢这篇童话那充满想像力的世界,这里有那么多离奇的想法,那么多的风趣叙述,那么多跌宕的情节,那么那么多的……这真是一本好书。

    阅读箴言

    愿望是美好的,但终归要回到现实中。

    篇二:《5月35日》读后感500字

    5月只有31天,为什么会有35日呢?大家可能都觉得很奇怪,听我给你们讲讲就明白了。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5月35日》,这本书主要写了在5月35日发生的故事。这是个很平常的星期四,可是,康德拉和他的叔叔格尔胡特却碰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们先是遇到了一匹问他们要糖吃的大黑马,然后在大黑马的带领下,他们从家里的一个柜子里出发,踏上了去南太平洋的路。一路上,他们经过了人人都是大胖子的懒人国,住着趾高气昂的大将军的古城堡,大人上学,小孩上班的颠倒世界,一切全是自动化控制的自动城……在遭遇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之后,他们终于到南太平洋。

    多么奇幻的故事,好像做梦一样,如果我也能有这样的经历,那该多好呀!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个梦幻世界:巨大的糖果城堡、不用上学的悠闲国、自由飞翔的奇妙屋等等,童年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如果有一天这些幻想能变成现实,那会...

  • 5、 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300字(3)篇

    看完《2001:太空漫游》这本书时,很多东西我都是稀里糊涂的,那时,我突然想到了电影《星际穿越》。神秘巨石的突然出现,触发了非洲人类文明的诞生,又在木星上神秘地出现,这里面的关系,我始终没有弄明白,看完电影后,我更发现,阿瑟·克拉克根本就不打算把这事说个明白。

    尽管书我得很是糊涂,但电影却是看得非常明白。后果来我一查才知道,为什么电影对书的还原度这么高,原来是因为《2001:太空漫游》这本书原本就是一个剧本,为了拍电影而写的。

    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根本没有什么特效可言;甚至电影的剧情发展都非常的平淡,人物之间的对白少之又少。在豆瓣上,我看到有位五零后说看这部电影他看睡着了。不得不说,如果只是单纯地看了这部电影,绝大部分人确实会睡着。

    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始终并不太认可他对人类进化的推论。现在已经2019年了,距离人类从猿到人的那个被鉴定的起点已经过去几百万年,可是人始终还是人,猿始终还是猿,为什么?

    阿瑟·克拉克给了我们一个幻想:外星文明给了我们的祖先启示。担任这个启示责任的我们姑且称之为黑色的巨石,因为没有人知道它的材质到底是什么。它神秘地出现在非洲大陆的猿群之间,让猿群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从此开始使用工具、直立行走;然后又出现在月球的某一个地方被掩埋。

    黑色巨石两次在离开之前都有一个固定的指向:木星,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主角大卫最后到了木星,也没能发现这个秘密。

    《2001:太空漫游》小说情节不太精彩,更多的都是一些细节上的科幻描述,它与电影一样,人物对白以及剧情的发展都很淡,仿佛是一本带着略带着故事性的科普书。

    那么,在现在各种特效科幻大片熏陶下的我,为什么会对如此冗长寡味的电影感兴趣呢?(说到电影的冗长,全片有143分钟,片尾字幕完了后,还有几分钟的黑屏时间,除了有背景音乐外,屏幕上什么也没有。如果不是真正的科幻迷,是无法忍受这些的。)

    小时候觉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实在是幼稚好笑。小孩子都知道,我就是我,我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最后我们都会死。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见的东西越来越多,发现星空其实不再那么简单时,那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已经成为一个哲学问题,甚至是神学问题。

    阿瑟·克拉克用一块黑色巨石说明了他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猜想,这也许是一个可以让对达尔文人类进化论有质疑的

  • 6、 八月一日观后感800字

    【范文一】

    412事变,715事变,中华大地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叶剑英说:当今天下三分,张作霖坐镇北方尽享天时之利,蒋介石地处中间独霸地势之优,汪精卫本打着“顺民意”的旗号“停止北伐,东征讨蒋”,却在715撕破虚伪的面具完全失去了人和的优势。

    当战火在中华大地烧遍千里,当“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润之还没有崭露头角之时,我看到了一位英雄--贺龙。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土匪出身的他在很多人眼里根本谈不上什么正义之士,下属们叫他“贺胡子”,将领们背后说他是强盗。然而,正是人们眼中的这个胡子土匪却在财富官位和革命事业之间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以恩来为尊,他说蒋介石是个大流氓,汪精卫是个老鱼漂;他为了革命不惜与汪精卫决裂;他说共产党缺少杀人的刀--何等得睿智的眼光,将时势一针见血。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到了江畔润之对恩来的那番“游鱼釜底”,没错,共产党只有有了枪杆子才能出政权。

    “砰砰砰!”1927年,7月31日,周恩来在南昌与以贺龙和叶挺为首的两支军队联合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南昌起义。1927年的8月1日是个永远让人无法忘怀的日子。我始终无法忘怀那个名叫虎子的普通小兵不顾自己的生命只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我始终无法忘怀他亲手裁决那个曾经他错爱的团长时的那份坚毅;我始终无法忘怀那个名叫赵天亮的军人,那个不计前嫌并且奋不顾身地将满车的炸药冲向城门的汉子;我始终无怀忘记破城一刻那位姑娘的泪水,她的三哥,天国的路请一定要走好!

    恐怕汪精卫再也想不到吧,当初的那番“舞台”说竟是生生地将他的“伟业”葬送了。是的,硕大的中国只有一个舞台,而舞台的表演者不是别人,正是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的共产党人!

    我不信宿命也不信轮回,只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承载了太多前人的罪孽与血水了,谁也还不了抵不掉。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流血了咬牙挺着,别离了强忍泪水,梦碎了也永不放弃。于此,只希望作为后人的我们永远把那些革命先驱的名字刻在灵魂深处,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并且将他们的革命成果发扬光大。要知道,扬帆起航正此时!

    【范文二】

    《八月一日》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八月一日建军节的来历。上海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害怕共产党领导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就先后发动了两次大屠杀,先是“四一二”上海大屠杀,后是“七一五”马日大屠杀,让老百姓整天生活苦难中。当时共产党还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就发动了南昌起义,时间定在8月1日凌晨四点。可由于奸细的告

  • 7、 《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

    《2001太空漫游》 读后感

    王涵璐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科幻小说中比较难懂的一本了,你完全弄不懂它在讲什么,想告诉你什么。是单单对2001的猜想?还是告诉人类未知的东西太多了?还是让我们更努力的创新,好真正的去遥远的地方看看?我不知道。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猿人遇上黑石,启发智力并进化为人类的过程;第二部分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黑石,鲍曼等人出发前往地球,他和不受控制,谋杀了鲍曼队员的计算机哈尔9000对决;第三部分是鲍曼独自在宇宙里漂泊,再度与黑石重逢,他穿越伊亚佩图斯的星之门,最后变成宇宙的主宰,星童。

    这本书和之前看的《安德的游戏》有很大的不同。《安德的游戏》是以安德为中心,讲述了他的成长故事,而那里面的科学知识主要还是为了使这个故事更加帧数,图书衬托安德,所以比较好懂。而《2001太空漫游》不是为了用这些知识,而是自然而然的要让这个故事继续下去。它仅仅是一个故事,一段“未来历史”,这和《三体》很相似。

    第二点,它的画面感极强,使你仿佛身临其境。没有太多的感动,不会眼含热泪,但会让你听到自己如鼓一般的心跳。看着那些黑白分明的文字,我脑中却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开始是一片漆黑,然后有一个暗红的,熊熊燃烧的太阳出现了,但你却丝毫感不到它的热量。当红色几乎将你的视线占满时,身后拉着高高的火焰,火焰如同白光的追随者,狂热追逐着空中的幽灵……你的心神似乎被吸到了书中,好像你找到了鲍曼,面对着这恢宏,大气磅礴有充满神秘的一幕,既惊奇又有对未知的恐慌……读完这一段,我感到头晕目眩,久久不能回神,却也酣畅淋漓。

    用一句话总结,它更像科技和魔法的结合。就像最后鲍曼被改造成星童,科技真的能够做到是一个人的时光回溯到婴儿时代,不让他的身体任何一部分失去作用,甚至让他成为银河系的主宰,念头一动就能让一个达到星球的东西毁灭?我觉得这更像魔法,它已经超出了我对科技的理解范围。

    我知道,这本书,这个故事肯定没有结束。鲍曼的队员真的死了吗?还是像他一样有了奇遇?外星人生物到底是什么?强大如斯的他们创造了鲍曼一个星童的目的是什么?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这本书更像一个前传,一个人物介绍。未来,必定有更宽阔的世界等待着他们去挑战。我十分迫切的想要看下一本。

    当然,作者笔下的东西现在我们仍未能实现,人类还是只登过月球。但我坚信,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自由

  • 8、 太空漫游影评

    太空漫游影评(一)

    标题中这句傲慢的话,相传是阿瑟克拉克为影片《2001太空漫游》(2001:aspaceodyssey,1968)辩护而说的。这部影片永远和两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和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这两个人都被实至名归、毫无逊色地尊为各自领域的大师。同名的电影和小说,分别被视为这两个人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与通常先有小说再改编成电影的模式不同,这两部同名作品是同时构思和进行的,据克拉克回忆,到了最后阶段,小说和剧本是同时在写作,两者相互激荡而行。多年以后,克拉年对于当年与库布里克这一段愉快而令人兴奋的合作,总是津津乐道,丝毫没有文人相轻,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情绪。

    前些年,库布里克已经先归道山,最近克拉克也去和他会合了,估计他们在天之灵还会欢然相见,一起回顾当年那一段相互激荡而行的峥嵘岁月吧?

    要比较这两个人谁更伟大,本来是相当困难的,电影导演和小说作家也不是同类,但是如果我们以思想价值这个标准来看,则库布里克应该更胜一筹。

    在我为自己收藏的影碟所做的数据库中,记录着我观看每一部影片的日期,可以查出我是在2003年夏天第一次看影片《2001太空漫游》的。对于科幻影片而言,那时我还是十足的菜鸟看过的科幻影片还不到10部。当然,那时我没有看懂《2001太空漫游》。在我当日的观影简记中仅有这样一行:太邪门,上来竟4分钟黑屏!说实话,我当时确实曾怀疑我的dvd播放机是不是坏了。那时我也还没有读到过本文标题中那句克拉克的话,否则也许会更释然些。

    这次克拉克去世,我就将这张影碟找出来又看了一遍(还是国内相当少见的d10格式)。这回我当然也不敢就自命看懂了,不过毕竟现在我已经看过数百部幻想影片,有了一定的观影经验,情形比5年前要好多了。

    按照我现在所接受的观念,一部影片只是一个所谓的文本,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主题或意义哪怕这个主题或意义是由导演或编剧所宣示的,观众也不必认同。观影不是做数学习题,导演不是出题的老师,观众也不是解题的学生,非得解出一个正确答案来不可。所以观众看懂了一部影片,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影片得到了共同的理解或解读,而只是意味着他或她得到了自己对影片主题或意义的理解或解读。换句话说,这种理解或解读可以言人人殊。

    影片《2001太空漫游》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影片分为4章,情节如下:

    第一章人类的黎明:数百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现代人类,猿

  • 9、 夸父追日读后感500字2024

    【第1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跨父的巨人。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光明,不喜欢黑暗,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梦想就是把太阳抓住,叫他牢牢的挂在天上。可是你知道他成功了没有吗?让我们探秘一下吧。

    夸父是一个为了自己梦想而着迷的人,他的梦想就是追到太阳,于是他就向着他的梦想而前进,他就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一样地奔跑起来,不知不觉的就跑了两千里。他追呀追追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虞渊”由于他赶路太累嗓子累得直冒烟,霎时间把黄河和渭河里的水全喝光了,不过他现在还是非常非常的渴,他转身向北方跑去,他又想去喝大泽里面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非常非常的大、非常非常的宽,可是他还没有到达大泽就倒了下去,夸父遗憾的长叹了一声又把他的手仗向前奋力一抛,就闭上眼睛长眠了。

    原来的夸父变成了一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你知道这桃林是什么变的吗?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的果实味道鲜美,非常可口,那是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让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向前。

    我知道了,只要是一心想去追赶光明的人,就是好样的,也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只要肯坚持下去的一个人,就是最棒的。

    上古神话,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是一个精美的故事,让我们课后去收集一些关于上古文化的资料,让我们更加懂得我们的历史故事吧。

    【第2篇】

    读完《夸父追日》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夸父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而感到惋惜。

    夸父为什么没有追到太阳而被晒死了呢?我觉得这是他的方法不对。如果是我的话,我首先会制作一套隔热的防护服,当我穿上这套衣服的时候,我可以接近太阳而不感到热,也就不用喝干黄河和渭河里的水来解渴了。

    因为太阳的速度是很快的,夸父只靠两条腿是很难追上的。他要是制作一对能飞的翅膀,那么就更容易追上太阳。

    所以,要做成一件事情光有决心是不行的,还要有好的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了。

    虽然我很崇拜夸父追日的精神,但是我希望夸父能用一些聪明的办法。

    【第3篇】

    故事中说夸父去追日,可是夸父追到虞渊的时候。夸父十分累、十分渴。于是去喝黄河、渭水的水。可是光是黄河和渭水的水没有阻止夸父不再口渴。夸父还要去喝大泽里的水,在路途中夸父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西沉的太阳把最后几缕金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很遗憾的看着太阳。于是夸父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夸父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是一片桃林

  • 10、 太空“清洁工”读后感

    太空清洁工读后感(一)

    读了课文《太空清洁工》,我知道了太空清洁工的功能与规格,但文章最后给了我们一个遐想: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因为太空垃圾影响太空卫星正常运行,所以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太空清洁工来消灭太空垃圾。然而,一个太空清洁工只能完成一次任务就报废,而太空垃圾又很多,又会不断产生,要消灭所有太空垃圾即使付出昂贵的代价,也不能完成任务。所以,我的梦想就是研制出新型太空清洁工。

    这种太空清洁工质量不满8千克,外观像一个普通卫星。它装有24台摄像机,分别分布在了六个面上。它在太空中可以精准的给太空垃圾定位,然后发射出太空子弹,立刻把太空垃圾烧毁,一起坠落在大气层上,化为灰烬。别小看这种子弹,这种子弹能克服太空大气稀薄的环境,飞行速度比普通子弹还要快,被击中的目标就会和子弹一起烧毁,也不会污染环境。这种太空清洁工虽然造价不便宜,要几亿元人民币,但这种太空清洁工能使用1500-5000次,算起来还是合算多了。还有,假如这种清洁工太空清洁工在运行中出现严重故障,它就会自动坠落至大气层烧毁,不会再次成为太空垃圾。它不管太空垃圾有多大,都能把他们消灭,包括危害地球环境的陨石,这样就不会出现恐龙灭绝时暗无天日的情况了。

    这种太空清洁工能解决平常人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要努力学,多阅读科普类书籍、多做小实验,将来做一名科学家,研制出这种新型太空清洁工,为人类造福,为地球造福。我想,我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太空清洁工读后感(二)

    读了太空清洁工,我感觉到人类虽然是宇宙的探索者,但也是宇宙垃圾制造者。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制造各种各样卫星由于技术有限产生很多垃圾,为了维护太空的清洁,保障宇宙空间卫星正常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是处理,我们为什么不在事前防止垃圾的产生呢?主要是习惯靠清洁工来处理的方法,没有在事前进行规划。以往我们都是用塑料袋,现在购物使用购物袋代替以往塑料袋,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不提倡前面制造垃圾后面花费巨资,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开发一些更先进的太空卫星材料,控制太空垃圾产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空间,美好的地球。

    太空清洁工读后感(三)

    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我们人类已经开始探索宇宙奥妙了,但我们还没有能在宇宙自由穿梭的本领,我们只能依靠航天器离开地球。当我们坐在航天器里时,就等于把生命托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6

  • 2023-05-26

  • 2023-04-20

  • 2023-06-17

  • 2022-09-17

  • 2021-10-04

  • 2022-10-06

  • 2021-09-23

  • 2021-10-12

  • 2019-10-28

  • 2023-01-19

  • 2023-01-21

  • 2019-09-21

  • 2023-01-26

太空一日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太空一日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太空一日读后感、2024太空一日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