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 > 地图 > 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2024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
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

(共 1716 篇)

  • 1、 《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

    送信到哥本哈根这部影片是描述一个从小就被强迫跟母亲分开,并和爸爸一起被关到集中营的小男孩戴维。因为很小就进了营中,所以他对母亲的亲情和温情毫无所知,在集中营里有一个他妈妈的好朋友,他常常要戴维对人不要很信任,却又要他对未来和外面的世界抱着希望和想法。后来,戴维决定要逃离集中营。透过一位军官帮忙他,戴维很快就逃离了集中营。

    逃离集中营后,他一路从保加力亚走到希腊,然后上船偷渡到意大利南部,再向北部走到米兰,辗转来到了瑞士。在瑞士,戴维遇到正在写生画画的老妇人。在老妇人细心的照顾下,戴维终于放下心来并说出自己的身世。然后在偶然中,老妇人帮他找到了他已经成了作家的妈妈。于是他坐飞机到丹麦的哥本哈根和已经没有印象的母亲重聚。而他见到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戴维。

    影片中,戴维他妈妈的朋友常告诉他说:不要相信任何人,但是要对外面的世界抱着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相信任何人,因为他可能随时会出卖你。可是他又不希望戴维从此以后都不相信别人,所以他跟他说:要对外面的世界怀抱着希望。

    我觉得剧中最令人佩服的是david用双脚,辛苦的从保加力亚走到希腊,等到走到希腊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了。想起来,我真的是非常的幸运。我不需要从小就和爸妈分开,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集中营。而剧中的老奶奶真是聪明,她会先让戴维放下心来,不要害怕,才肯说出自己的身世,下次想知道朋友的心事时,也可以用这一招。

    这部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时可怕的气氛,每个人都紧张兮兮的,尤其是被关在集中营里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杀。现在我们的生活多好啊,既没有战争,还不用天天担心随时都可能被杀,跟david比起来真是幸运太多了。送信到哥本哈根这部影片既感人又好看,希望下次还能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

  • 2、 电影《哥本哈根》观后感
    电影《哥本哈根》观后感

    电影随手找的,可我看哭了。

    开始的时候很讨厌男主will。will的情绪阴晴不定,没教养,没素质,莫名其妙冲人发脾气,天天就想着怎么多睡几个漂亮姑娘。当他把他父亲一张一张照片扔到河里时,我气的简直都想关了电脑,心想他怎么认识不到这些照片多么珍贵,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幼稚可笑的人。直到我了解他的家庭,他父亲的简要一生,我才明白这个走到哪哪讨厌他的孩子,是多么无助和孤独。

    will的祖父年轻的时候是纳粹,被关进监狱,will的祖母因为和一个纳粹分子在一起,被剃光了脑袋,被人唾弃。但在will祖父服刑六年后被放出来的时候,她还是满怀期望的想要和丈夫孩子一起到美国开始崭新的生活。可是will的祖父失踪了,只有母子两个来到美国。可想而知,will的父亲在哥本哈根父亲的丑闻下,又转辗至异国他乡无依无靠,幼年生活一直都很艰辛。他恨美国,他恨父亲,于是在他8岁的时候,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从没寄出去的信,信里说,“我永远不会成为你这样的人”。

    所以,will的父亲一定想成为一个好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度过他那样的童年,但是will从没见他的父亲笑过,直到他14岁他父亲消失的那天。父亲告诉will,“我们的境况会不一样的”,笑了,然后消失了。will的父亲死时孤独。

    女主effy,活泼聪明漂亮。没想到的是,effy出生前,父亲就跑了,所以没见过父亲也没有父亲的照片。她有着这样的缺憾,所以一直竭力帮助will找到他的祖父。effy的妈妈和男友分分合合,家里破旧不堪,男友感情上不老实,对effy也有龌龊的想法。她14岁就在抽烟喝酒。

    这两个人的相遇,其实是对彼此的救赎。effy在陪着will见了will父亲的叔叔,才知道will家里这么不幸。从没见过父亲笑的will看到他父亲幼年的照片,很诧异父亲竟然会笑。effy看了will父亲的信才知道,will父亲并非开心,而是知道照片会寄给监狱里的父亲而笑的。她骗will说,“难道你不想看看让你父亲开心的地方吗?”本在得知祖父是纳粹后郁闷的will才有了兴趣去享受旅行的快乐。

    effy帮助will在旅行中感受了他父亲幼年的成长,更了解贴近了自己的父亲。will去见了祖父,冷血的祖父终于在看了那封信有所动容,问起will的父亲是不是个好父亲。will说,”不。他也不懂如何去做一个好父亲。

  • 3、 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晚上看了话剧《哥本哈根》 ,这是一部让人致敬的作品! 剧情如下:剧的表现形式是三个人死亡之后的亡灵展开的对话,亡灵分别是二战时期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和波尔的妻子玛格丽特。海森堡和波尔都是犹太人(波尔是一半的犹太血统),在当时的环境下,德国迫害犹太人,并且入侵和占领了很多国家,很多德国犹太科学家都逃到了美国,如爱因斯坦等。在1941年,德国侵占了丹麦,当时两位物理学家都被德国警察所监视,在德国负责核反应堆研究的海森堡仍然冒着危险来拜访丹麦的物理学家波尔,波尔是海森堡的老师、朋友、甚至如同父亲一样。三个亡灵是很多年后三人死亡以后的存在,他们在一起回忆到底1941年的见面都谈了些什么,和揭开了一些误会,当时的更具体的情况是这样:虽然是犹太人,但海森堡仍然负责了德国的核技术研究,当时美国和德国都在研制原子弹,海森堡意识到了制造原子弹的方法,但却没有去深究,他处在了矛盾中:作为一个科学家,是否应该努力研究出核武器,帮助自己的祖国德国进行战争毁灭其它国家?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拜访波尔,当时波尔实际上也在暗中帮助美国研制核武器。两人在哥本哈根见面以后,海森堡提出了自己的遗憾,但两人却因为各自的立场和当时的环境,并没有深谈下去,仅仅开了个头,海森堡又回了德国。后来波尔去了美国,帮助美国研制出了核武器。在二战后期,美国将原子弹用于了对日作战。总所周知,德国没有研制出核武器。在剧中,海森堡的亡灵说出了自己当时的策略:一方面继续负责德国的核反应堆事务,让核反应堆用于能源,一方面让核武器的研发处在只开花不结果,事实上是表面在为希特勒研制核武器,实际上是在拖延,而正因为如此,德国才并为研制出核武器。他当年去拜访波尔,也是希望波尔可以和美国的科学家们一道,在核武器的研究上有所把控,因为他的道德感告诉他,科学家不能完全成为了杀戮的工具。但因为1941年在哥本哈根二人的会面只是点到为止,而且也不能根本上左右美国开发核武器的步骤,所以后来美国制造出了核武器。 剧目的表现形式很新颖,话题也很深刻。作为科学家,海森堡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一方面是自己的祖国,研制核武器是帮助祖国杀戮外国,可不研制核武器,自己的人民就可能受到杀戮。另一方面是美国等同盟国正在研制核武器,其中还有自己的挚友加老师,所以不知为什么,海森堡就来拜访波尔,可应该说什么?各自有各自的
  • 4、 《哥本哈根》观后感800字

    《哥本哈根》影评观后感 电影随手找的,可我看哭了。 开始的时候很讨厌男主will。will的情绪阴晴不定,没教养,没素质,莫名其妙冲人发脾气,天天就想着怎么多睡几个漂亮姑娘。当他把他父亲一张一张照片扔到河里时,我气的简直都想关了电脑,心想他怎么认识不到这些照片多么珍贵,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幼稚可笑的人。直到我了解他的家庭,他父亲的简要一生,我才明白这个走到哪哪讨厌他的孩子,是多么无助和孤独。 will的祖父年轻的时候是纳粹,被关进监狱,will的祖母因为和一个纳粹分子在一起,被剃光了脑袋,被人唾弃。但在will祖父服刑六年后被放出来的时候,她还是满怀期望的想要和丈夫孩子一起到美国开始崭新的生活。可是will的祖父失踪了,只有母子两个来到美国。可想而知,will的父亲在哥本哈根父亲的丑闻下,又转辗至异国他乡无依无靠,幼年生活一直都很艰辛。他恨美国,他恨父亲,于是在他8岁的时候,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从没寄出的信,信里说,我永远不会成为你这样的人。 所以,will的父亲一定想成为一个好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度过他那样的童年,但是will从没见他的父亲笑过,直到他14岁他父亲消失的那天。父亲告诉will,我们的境况会不一样的,笑了,然后消失了。will的父亲死时孤独。 女主effy,活泼聪明漂亮。没想到的是,effy出生前,父亲就跑了,所以没见过父亲也没有父亲的照片。她有着这样的缺憾,所以一直竭力帮助will找到他的祖父。effy的妈妈和男友分分合合,家里破旧不堪,男友感情上不老实,对effy也有龌龊的想法。她14岁就在抽烟喝酒。 这两个人的相遇,其实是对彼此的救赎。effy在陪着will见了will父亲的叔叔,才知道will家里这么不幸。从没见过父亲笑的will看到他父亲幼年的照片,很诧异父亲竟然会笑。effy看了will父亲的信才知道,will父亲并非开心,而是知道照片会寄给监狱里的父亲而笑的。她骗will 说,难道你不想看看让你父亲开心的地方吗? 本在得知祖父是纳粹后郁闷的will才有了兴趣享受旅行的快乐。 effy帮助will在旅行中感受了他父亲幼年的成长,更了解贴近了自己的父亲。will见了祖父,冷血的祖父终于在看了那封信有所动容,问起will的父亲是不是个好父亲。will说,不。他也不懂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will内心已经原谅了父亲对他的伤害,他理解了父亲因为祖父
  • 5、 读《小蜗牛送信》有感
    读《小蜗牛送信》有感 雨涵 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书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这个寒假我有幸读了鲁冰的著名作品《小蜗牛送信》,受益匪浅,百看不厌。 《小蜗牛送信》主要讲的是熊妈妈生病了,她非常想念在远方上学的小熊,于是请小蜗牛帮她送信。小蜗牛二话没说,背上信就出发了。三个月后,它爬到牡丹旁,因为口渴喝了花瓣上的露珠。牡丹得知蜗牛送信的原因,摇了摇头。又是三个月,蜗牛爬到荷花旁,天气实在太热了,小蜗牛洗了个澡。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金黄的菊花,火红的梅花,纷纷得知了蜗牛送信的原因。它们分别委托风伯伯送给熊妈妈不同的礼物,让熊妈妈恢复了健康。又是一年春来到,蜗牛终于把信送到了小熊手中。这时,小熊又接到了熊妈妈的另外一封信,熊妈妈已经健康如初了。小蜗牛不怕严寒酷暑,不怕艰难险阻,帮助熊妈妈送信,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的行为,也感动了身旁的小花,感动了小熊。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蜗牛、鲜花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精彩。 读这本书,让我结识了乐于助人的小蜗牛,让我羡慕不光外表美内心更加美的四季花。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结识更多的朋友,让书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 6、 《蜗牛送信》读后感

    愉快的寒假生活开始了,今天我读了《蜗牛送信》这本书,我要写假期的读后感了!

    故事中的蜗牛,为了帮助生病的熊妈妈给她的孩子小熊送信,这只蜗牛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把这封信送到了小熊手里,结果熊妈妈已经恢复了健康!

    看过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刚学习口才的一些事儿,学习绕口令的时候,我回家天天照着镜子读啊读,练啊练,非常喜欢学习口才,没过多久,我就遇到了困难,有些绕口令非常好难读,再有我咬字不清晰,妈妈总说我是大舌头......那段时间我都想放弃了,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就耐心的开导我,鼓励我,还给我讲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学习的本领,贵在坚持的道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的口齿伶俐多了,学校的老师给了我一个非常棒的机会,让我头一次当上了班级里的小主持人。我心里美滋滋的,心里非常的感谢老师,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练习,让自己口齿更伶俐,字正腔圆。

    《蜗牛送信》让我明白了,做事只要坚持,有恒心,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我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可爱的蜗牛学习学习,它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做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好孩子!

    指导老师点评:此文通过故事引入,引出了故事的道理,思路清晰,详略得当,内容完整,以小见大,让读者明晰了做人的大道理,引人入胜,深入人心,在真实生活中体现创新构思,望再接再厉!

  • 7、 法院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不忘初心,做一个“送信”的法律人

    法院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不忘初心,做一个“送信”的法律人

    杨彦薇

    在最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毕竟从单方面的角度来看,员工能够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罗文一样的人,更多的是给单位带来效益。但是当我真正读进去的时候,才渐渐领悟到,做一个罗文一样的人受益更多的会是自己。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既是压力也是挑战,而罗文的品格就是一股强劲的竞争力。

    罗文的忠诚,是无价之宝

    忠诚是一种责任,责任就是信仰,信仰是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麦金莱总统与瓦格纳上校之所以会选中罗文去送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他足够忠诚。罗文中尉在送信的过程中面临的不仅仅是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还有敌人的枪林弹雨,他抱着必死的信念也决不让敌人抓到自己。有这样坚定信仰的人,会让人觉得靠谱,觉得把重任交给他放心。对于我而言,作为一名法律人,我的心中也要确立对法律的信仰,忠于法律,信奉法律,这必将是我的立身之本,也是法官的职业之魂。

    罗文的服从命令,是行路的明灯

    罗文曾经说道:“作为一名军人,不要去问为什么,只是去服从上级的命令,我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经常在接到一项任务时问题多多,想的总比做的多,一直在等待更加详细的指示,自己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不仅解决还要能够独当一面的完成好,把想法落实到实际,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所有想法都是没有价值的,只有通过自己的执行力既讲究了方法又重视了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才会得到认可。

    罗文的使命感,是成功的动力

    对于使命感,罗文中尉在面对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却没有丝毫的怀疑,他的责任就是要把信送给加西亚,正是他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他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各自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工作,也就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当没有使命感来面对工作我们时,对待工作只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结果自然只会被逐渐淘汰。而有使命感,则会为了更完美的完成任务而想尽办法,激发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能力。

    这样短小的一个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大道理,这样平凡的一个人却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任务。我们每个人看上去如此平凡,但我们也能够如此不平凡。今后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把每一项任务都当做是一次送信的考验,在完成的过程中,不管有多困难,也要全力以赴。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 8、 观后感:《活着》电影观后感

    《活着》的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富贵的一生,由少爷变成穷人,由好赌变得恋家。第一人称的叙述让观众感到自己更像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那么你知道《活着》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活着》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活着》电影观后感1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

    福贵年轻时贪图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那么多的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体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电影观后感2

    书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话书充斥得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丑小鸭、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话那些中幸福快乐的结局使我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促使着我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而我一直也没有停下读

  • 9、 观后感: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是一个闭塞国家最终的结局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你知道电影圆明园观后感有哪些内容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圆明园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火烧圆明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想当可恶的八国联军即将把这座万园之园的烧毁时清朝政府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站起来奋起反抗呢?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它是人类最宏伟﹑最壮观﹑收藏最多奇珍异宝的园林.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精致的的楼台亭阁还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令我引以为荣……可这一切都不存在了.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他们疯狂的掠夺园里的珍贵瓷器﹑珠宝玉器﹑经典书卷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这些赃品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用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_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对这群帝国列强咬牙切齿!现在我们看到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大石柱孤零零的躺在那里了.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所有炎黄子孙都为此感到痛心.

    为什么帝国列强敢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_科技_历史的国度上这样肆无忌惮的践踏_破坏?为什么我们的祖国这样软弱?我觉得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我们国家科学技术落后国家贫穷民不聊生.而外国人有洋枪洋炮一个顶俩清政府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以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多么的可恨可悲啊!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中华民族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_科技飞速发展.外国人再不敢侵略我们了这还不归功于我们的党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吗?虽然我们强大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奋斗更应该不停的发展科学技术.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不忘国耻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一份力量!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2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来,英法联军坏的不能再坏了,在他们的眼中,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圆明园中放肆地抢劫,被抢的宝物数不胜数,还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时,我的心头隐隐作痛,这些宝物都是中国的,他们和盗匪有什么区别?拿不走的,强盗就把它们

  • 10、 观后感: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也让后人领悟到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那么你知道《圆明园》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1

    公元1644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满族落户紫禁城。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的开始,也昭示着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

    圆明园从雍正登基起,几经扩建达至其最鼎盛的规模。如此浩大的规模,不仅仅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饱含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圆明园的设计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不仅仅模仿了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再现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的完美融合。它不仅仅体现了雍正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更处处铭刻着雍正的理想和意志。这个渴望权利的帝王将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在了圆明园上,使得圆明园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政治象征的帝国缩影。

    据史料记载,18世纪中期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然而正是这样的盛世,将乾隆笼罩在一种空前的自豪感中,藐视科学、盲目自大、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使得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当乾隆还在圆明园中大兴土木时,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礼貌却蒸蒸日上;当东方的大清帝国依旧按照2000年前的模式运转时,剧烈的变革在西方正发生着:美国独立、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英国开拓全球殖民地……变革接踵而至,然而圆明园中的乾隆却并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

    从秦始皇到乾隆,中国走过了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然而仅仅距乾隆逝世40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堂而皇之的倾销鸦片。从此,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入侵,大清帝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不得不说,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予了大清帝国一次深刻的觉醒,并且从长远而言,着实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然而这样的觉醒与进步,却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当然,圆明园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我们叹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

  • 2022-04-18

  • 2022-04-18

  • 2022-03-14

  • 2022-04-06

  • 2022-04-01

  • 2022-03-02

  • 2022-02-19

  • 2022-07-08

  • 2022-02-25

  • 2022-02-26

  • 2022-03-01

  • 2022-03-03

  • 2022-12-03

  • 2022-12-13

  • 2019-11-04

  • 2022-03-01

  • 2022-02-28

  • 2022-08-30

  • 2022-03-22

  • 2022-07-0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2-14

  • 2022-04-06

  • 2022-04-06

  • 2022-04-02

  • 2022-04-05

  • 2022-03-31

  • 2022-03-31

  • 2022-02-23

  • 2022-02-25

  • 2022-02-28

  • 2022-03-03

  • 2022-07-05

  • 2022-07-13

  • 2022-02-15

  • 2022-02-17

  • 2022-02-17

  • 2022-02-18

  • 2022-02-21

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2024送信到哥本哈根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