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送乡人观后感 > 地图 > 送乡人观后感,2024送乡人观后感
送乡人观后感相关栏目
送乡人观后感热门栏目
送乡人观后感推荐
送乡人观后感

(共 5249 篇)

  • 1、 《送乡人》观后感300字

    《送乡人》观后感 送乡人这个片子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觉得叙事视角的突然变化不是聪明之举,但是倘若你能认同世上所有的书都是同一个作家写成,那不妨把男女主角都当作上帝眼神中的孤独的羽毛笔。枪,音乐,飘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墓碑,mary bee.大路上的浮萍.等等。 他们共同书写了一句话大概叫做去到哪里以及上帝赐我以爱。三个疯女人更像是必须背负的十字架,是必须直面的苦难和良知,是生命和电影的底色,所以长达半小时的铺陈绝不可少。这样汤米李琼斯像喂猫一样喂食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善良而不是施舍。 正儿八经地把目光投向女人,鲜少有西部片这么做,这个很微妙,尤其是男性视角,稍有不慎就有怜悯和冷漠之嫌。好在我并没有在这部电影里有这样的感受现在越来越知道阿莫多瓦的好了所以我也很喜欢不可饶恕,我想更多是来自于汤米李琼斯跟伊斯特伍德本人的温柔和魅力。 西部电影里很多时候是在路上,去杀人的路上,送信的路上,追凶的路上,送人的路上。有种行不知所之,走不知所往的孤寂和强装潇洒。但是,最后修女说,lord请送他最终回家时,汤米李琼斯转瞬即逝的一滞,实在动人。 另,斯万克值得一个奖杯。
  • 2、 《原乡人》观后感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 ——《原乡人》观后感 戏中的钟理和,他既是主角,也是编剧,因为他把他的一生都编进了《原乡人》这部电影中,没有过分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言语,有的只是他平淡的一生,却勾起了每一位观众的思绪。 为爱痴狂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人总有少年轻狂的时候,那时候的钟理和,满怀激情,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面对自己的一生所爱,花言巧语早已是多么的无力和脆弱,恐怕只有用尽一生的时间去证明爱有多深、情有多重。钟理和与钟平妹的婚事因为同姓的原因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因为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接受同姓的婚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冲破旧俗,离开了家乡,去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两人只能相依为命了。他们用行动去证明了对对方的爱和信任,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如此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然而,两人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现实中的他们还是要为了温饱而惆怅、彷徨。 “我”的理想 一开始为了生计,他成为了一名司机。显然,小小的车子承载不了他要成为作家的理想。在他看来,实现理想是他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拮据并不能让他低头,更不能让他向日本人屈服,他拒绝了日本政府的高薪工作,同时也辞去了司机的工作。一心一意地用手下的笔,把他的一腔热血挥洒在纸上,让世人听到他的声音。但这很明显又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毕竟在那个时代,写作并不能使生活得到保障。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得了肺病以后,全家人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支付昂贵的治疗费,不仅要变卖家产,还要拖着虚弱的身体更加努力地写作,不断地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的《笠山农场》得奖了。然而,他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对理想的忠贞和坚持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心。正因为他对理想有如此坚定的决心,才能使他在艰难的条件下继续他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留下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好作品。 戏剧人生 钟理和的一生挫折连连,生活困苦坎坷,不仅自己得了肺病,而且次子又因病错过治疗期而早早夭折,俨然是一部悲剧。但是因为他的坚持和坚定,使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得不说,这还是一部励志片。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关键是有没有跨过一道又一道坎的勇气。

  • 3、 tor异乡人观后感
    doctor异乡人观后感 接上昨天的剧评,继续写下还让我有所思考的几个人。 车镇修篇 尽管很多人希望,但个人觉得从现实来讲,车镇修和在熙之间其实没有感情线,尽管很多人希望如此,但他确实不爱在熙,他有一个比爱上在熙更重要的使命,他只是这段爱情的见证者。我常常会想车镇修这样的男人会有什么样的女人适合他?温暖的?或者如他自己一般敏捷毒辣的?我猜不到。甚至无法思考下去。因为他注定是一个在政治中被利用和牺牲的悲剧角色。他的爱都给了他所忠诚的朝鲜,和他在一起的女人必定会承受伤痛和危险。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悲哀。死亡是他唯一的结局,他离不开也回不去,他的生命之延续到任务完成便终结。曾经多么的位高或者光荣都只是过去。确实,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在动荡的政治下求得生存?只有曾经而没有未来的车镇修,我无法怨恨你,但也无法挽救你,愿你的忠心在来世的时候降临到一方美好的净土之上,活出一段只属于你的人生…… 总统篇 本剧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总统大人。他最初的选择太让我吃惊。这就是他所谓的政治,这就是人心吗?面对谋害他的人,可以为了地位和利益视而不见。同样又为了地位和利益,居然可以将救他的人至于死地,闭目不视。人性何其可悲!“做错了奖励,做好了惩罚”,这样的政治我不知对错,我不懂政治,只懂人性。站在高处的自己会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直到朴勋的大义就下张总理,他才明白,政治家只要能做干净的政治就好。很感慨,不要考验人性,人性真的不堪一击,可以被金钱或者地位轻易扭曲,不能从中走出来找到初心的人啊,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结局谁可以猜测…… 李昌利篇 除去角色演员是偶像组合的光环。单纯在剧中,我心中的昌利是灰姑娘一样的存在。偶尔露出一丝美丽和性感,可那都是短暂的,短暂到自己心仪的对象都还未注视到她的存在。她没有秀贤一样显赫的家室,也没有在熙初恋命运般的优势。她就是她,平凡和自立。太多的美好她无法参与,作为朴勋的朋友,她是那一段爱情的旁观者,默默将一切看在眼里,印在心里。她甚至没有像秀贤一样拥有可以告诉朴勋自己心意的机会。可那便是她的人生,无法逾越过窥视和嫉妒。常常觉得昌利就像是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女孩子,光环四射下爱情的旁观者。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拥有一个朴勋或者在俊,你有你的白马王子,发发现你的美丽与可爱,金医
  • 4、 原乡人观后感500字

    《原乡人》观后感:剧中的情 说到《原乡人》中的情,我会想到钟理和和平妹之间的爱情,和他父亲、儿子之间的亲情,和他邻里、朋友之间的友情,和热爱祖国的爱国情电影里那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时时萦绕我心。 我羡慕平妹和钟理和那一段朴实而纯真的爱情,在贫困艰苦的生活中愈发清香。爱情是什么?是钟理和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带平妹私奔,而平妹对他的爱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是平妹怀孕时仍辛苦奔劳养家,无私地支持丈夫的写作事业;是平妹面对丈夫高昂医疗费时毫不顾虑地选择变卖家田我羡慕这样一份爱情,在最好的年纪,我遇到我爱的人,他会实现他的承诺把我带走,与世界无关,与家人无关,与爱有关。 亲情,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钟理和因父亲反对他同姓结婚而选择私奔。虽然父亲说要与钟理和断绝父子关系,但他整天心心念念着这儿子,到死都还想着他以至于松口说原谅他了。父亲虽严,但难掩爱子之心,儿子何曾不爱呢?钟理和对父亲的爱也是深沉的,在他完成《夹竹桃》时第一时间是想要寄给父亲看的,听到父亲的噩耗,他的心情是悔恨和沉重的。他觉得自己不是也个合格的儿子和父亲。他与次子无缘,面对次子的调皮,他一怒之下就狠狠地罚打,以至于次子害怕他,在后来高烧之际仍念着我怕爸爸。无疑,次子的死让他悔恨,所以他在弘儿打他的时候,他带着弥补次子的心思甘愿被打。 友情与亲情一样可贵。庆北是幸运的,在他离台来到原乡,能遇到理和这同乡,他便收获了友情:在他得肺病时,周围的人都远离他,房东驱赶他的时候,理和给了他安慰和帮助。钟理和夫妇与裴大娘夫妇做朋友时候受到他们极大的帮助:裴大爷开导了理和写作之思路,他们给钟理和夫妇送礼和支持,给了离家的钟理和夫妇非一般的温暖。 凌驾于所有感情上的,是人们的爱国情怀。在这文章中,时时透着一股民族气息。一开始,钟理和就表达出对原乡的向往,以至于带着平妹私奔到离家较远的原乡。而后,他在做司机的时候把逼良为娼的老鸨赶下车,他还拒绝为日本人做翻译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透着他的民族情怀,他的爱国之情。
  • 5、 《原乡人》观后感500字

    《原乡人》观后感 看完影片《原乡人》,心中苦涩淡上,却又深感释放,钟理和穷尽一生追逐梦想,尽管路途遥远且艰辛,尽管自己也曾放弃,被病痛折磨,也曾泯灭初心,但庆幸,最终,他成功了。作为文人,作家,他于执笔之时,死亡。 我敬佩钟理和的许多品质。现在,按自己看影片的心路历程来谈。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钟理和想到外面看一看。那时的台湾,还有着浓烈小农社会氛围,一个青年人,敢于突破自己,敢闯,有青春的热血,这就是勇气。我佩服的,他的,勇气。然而勇气在于实践,现今许多青年人,只是炫耀自己的口号,说说而已,千篇一律地我要我一定,而不迈出这一步,永远停滞不前。钟理和,背上行囊,带着自由之心,勇者一般,去远方。 还记得这首名为【从前慢】的歌吗?歌词中有段词是这样写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正像钟理和与钟平妹的爱情,细水长流,慢慢细数。我欣赏钟理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那时台湾,同姓结婚是大忌,但爱着平妹的理和不顾一切,带她私奔,离开这里。在那些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平妹支撑着家,理和写着文字,平日里的一个眼神,或是双手相握传递温暖,都体现着他们持久的爱。在理和住院的三年,也是平妹一人,维持着五口之家。对于爱情,轰轰烈烈只是一时的,携手到老,相互支持,这才是永恒的,真诚的爱。正如那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可是理和走了,只剩下平妹一人,她该有多孤单。 很多人会记得影片中,满洲北国的寒冷,凌冽,以及理和的坚韧,理和的正气凌然。做敌人的走狗?不,我宁愿饿着,冻着。我有我的理想,但我不为理想向日本人低三下四。这就是钟理和。当今,虽没有民族仇恨,但我们依旧需要一股正气荡然于胸,这是为人的准则,也是我们自信地站立的支撑。 他对儿子说,你爱写作文,这点像我,我也爱写作文,我一生都在写作文,但你不要像我。 我想说,一生追逐梦想的人是可爱的,可敬的。 钢笔在纸上划上坚定地一笔,目光灼灼,【原乡人】。
  • 6、 十送红军观后感

    十送红军观后感(一)

    文/中岛

    这是我看中国历史战争题材唯一一次不停感动的电视连续剧。说感动,是因为在这48集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里自始至终都在表现红军小人物的生命经历,由他们真正完成了世界史诗般的红军长征画卷,这也改变了以往类似影视剧所表达的中国江山的大人物的完全历史作用。

    不错,我们现在就是站在他们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生命灵魂上,享受着先驱们为我们打下的和平天地,美好地生活着。至少这让我感受阳光、雨水、自然和食物的美好和香甜,我要感恩,我要每日为这些亡灵祈祷!

    我特别喜欢哼哼《沂蒙小调》,它完全是山东沂蒙山区最底层百姓拥军支前的写照,曲子温暖感人,而其场景却是险恶的战争环境。

    在明星阵容中,刘威是第一位出场的重量级演员,也是电视剧最出彩表演最生动的演员之一。剧中他扮演四个红军儿子的父亲钟石发,而自己也已经是老资格的红军。就像他几个儿子经常挖苦他,也是他常挂嘴边的按我现在的资历起码也得带一个营,最次也要一个连。但他一直还是一个光杆司令。不过他打起仗来的勇猛劲那可是一比十个。

    在军团长对他下达特殊命令后,他辗转各个战场去找他们的儿子,却屡屡失败,其中目睹了四个儿子和无数位红军战士在不同时间在战场上牺牲,这样的痛苦没有人可以挺住。剧中他诙谐幽默自然天成的表达为血腥的场面化解了观众悲痛之心,使电视剧又有了小清新小调侃的黑色幽默的色调,让电视观众们看了不是很累。

    另外,像佟大为(饰张二光)、罗晋(饰高福星)、徐玉琨(饰贺老憨)、张浩天(饰邓秋生)等等,都表演得非常感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戴澜(万茜饰)女扮男装掩护大部队渡河,在战友李复生的枪口下自毁花容和自残歌喉,看了让人揪心。戴澜的象形被万茜塑造得淋漓尽致,在表演艺术上也具有了残酷的美。

    应该说,这部电视剧《十送红军》的创作灵感是来自于那首极着名的同名歌曲,歌中表现长征一路经过的穷人们在不同地点分别送走红军战士上路,并热盼其归来的深情厚谊,但电视剧的立意显然更为宏大,分别选取于都撤离、湘江血战、抢渡乌江、飞夺泸定、过草地等10个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为背景,突现其中10个小人物的10个小故事,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观从既可以俯下身来品味每一个小故事,又可以抬起头来观止大历史;尤其是对当下的年轻观众,剧集挑选的重要角色都是演技一流又非常有偶像色彩的当红明星,我相信,演员们在感动中表演,观众们一定会在感动中感动。

    其实,打小,我们

  • 7、 《孟姜女送寒农》观后感

    《孟姜女送寒农》观后感

    作者:谷尚宝

    昨晚看了永昆演出的《孟姜女送寒衣》戏,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它感人之处有四:

    ―、演艺精彩。每个角色,謂是各显神通, 演员们一登台表演,一丝不苟,很到位,连小名份劫匪,老旦李老太,—言—语,一手势,一眼神,都演得很认真、出色,很入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引人目不转睛。我被演员的精湛表演艺术所折服。整场戏看下去,环环紧扣,从做衣、送衣、护衣、盖衣,跌宕起伏,高潮迭生,我目不转睛看着,随剧情的步步深入发展,气也不曾喘一口,觉得戏太好了,大饱眼福。

    二、曲调优美,行腔如空中行云,幽涧清泉汨汨泻出,叮咚作响,天籁之音,清新明媚,悠扬婉转,音色柔美,时高亢嘹亮,有时低沉凄婉,如泣如诉,悦耳动听,丝丝入 扣。主角由腾腾演孟姜女,她有—副银嗓金喉,字正腔圆,且善歌善舞,体态婀娜多姿,加之阵营颇强的乐队伴奏,笙笛曼妙圆润甜美,阳春白雪,令人如痴如醉,大饱耳福。

    三、意蕴深长《孟姜女送寒衣》,写的是“送寒衣,小事,但小中涵大,滴水见太阳。它所折射出的是重大的严肃社会问题,真是大有牵—发而动全身,尝—脔知—锅之味。

    剧本以“点穴”式陈诉,用笔洗练,事简意丰,表面是“送寒衣”、深层次牵涉到“护国魂”,之重大主题,如剧中田二哥说的:“梁弟矜言遂:为长城死,死也守长城’…… 抛家舍命,后继前仆、人城合一,世间奇赋,筑就一幅轰轰烈烈的长城壮丽图。孟姜女说“我夫有功,喜看不战四夷平。” “就让我也守在这里,阴阳相守大团圆。”“雄关万里九州固。”

    我觉得新版《孟姜女送寒衣》内容、主题都有新突破, 作者别出心裁,推陈出新,站在历史新高度上,不落窠臼,难能可贵就在跳出昔日的“孟姜女哭长城”长城被哭倒了, 人被掩埋在长城脚底下消极刨作思维模式.结句众唱[凡字调‘山花子]“长城雄壮凝智勇,万民血肉筑巨龙。沧桑历尽风云涌,泱泱中华傲苍穹! ”真乃是石破天惊,主题得到 升华,炉火纯青、有深藏若虚之感。看完该剧,如同饱餐一顿丰盛的精神佳宴,口酌浓烈的白兰地,故有大饱口福之叹。 我如刘伶酒醉,为该剧成功演出,禁不住伸手鼓掌、点赞。

    四、导演手法高超。长城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场面 广阔、壮丽、导演高屋建瓴,通过置景、灯光,剧中人物扛木、背石、铺砖,尤其是对孟姜女在各种场合的唱、白及其表情、内心情感的抒发,形神等形象塑造,捧出那段历史的截断面,具有立体感,真实感、观众全被那种扑

  • 8、 《异乡人》小说读后感

    《异乡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经典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小说,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是否也有很多的感悟呢,小编帮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也能够有所感悟。

    作者塑造的主人公默尔索在得知母亲去世时表现的种种麻木不仁和漠然,让人觉得一个人怎么可以冷血至此?甚至觉得他身体里就没有情感的神经系统。后期因为帮他那吃软饭的邻居打一场本可以而制止的架,他自己还因此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而被警方逮捕。他在高墙冷峻的监狱里依旧觉得自己没有错,理由是他不是故意的,他甚至无比自信地觉得法庭会判其无罪释放,所以拒绝请律师,当牧师过来让他为自己所做的忏悔,他非常抗拒,说:你们已经把我关起来,限制我的自由,身体已经收到惩罚,为什么还不放过我的灵魂,你们没有资格审判我的灵魂?默尔索是孤独的,与这个约定俗成的世界格格不入,所以他在这个世界是一个怪异的物种,是不被世人接受的异乡人。尽管主人公在第一审判输了,法官依据他平时的麻木不仁和别人对他的控诉上对他的()身体下了死刑判决书。但是在第二审判中,他觉得的自己的精神胜利了,因为他觉得没有人能审判他那高傲的灵魂。纵观周围也有些许冷眼看世界,倔强地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们不屑于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而用特有的清晰、静默与这个世界保持安全距离,正所谓此书扉页所言:一切皆有法一切皆有度。

  • 9、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革命英雄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朱国飞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中描写革命历史见长又好看的并不多,倒是一些所谓的抗日雷剧充斥荧屏,被我们称道的只有几部,譬如《亮剑》,譬如《长征》。好的影视剧看了还想看,因为它的思想水平,因为它的精神追求,因为它的艺术价值,还因为它的刻骨铭心的动人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最近的一部叫做《十送红军》的电视剧,非常吸引人。剧中的一个个来自底层的红军战士的革命故事,以连环相扣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了电视剧本是把这些红军战士作为主角来描写的,并加以浓墨重彩的刻画,极力展现他们的忠诚、坚韧、勇敢、顽强、牺牲精神,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十送红军》将作为红军战士个体的具体经历与长征这一宏观历史事件相结合,将微观的人性表达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这部描绘长征途中小人物的作品,获得了史诗般的品格。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座丰碑,长征拯救了红军,也拯救了中国革命。红军在长征途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在数百倍于红军的强敌面前,弱小的红军开始了从红色根据地突围出发,经历了告别瑞金、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穿行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事件,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生死,无数次的危难,无数次的穿越,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道路上,红军战士的无畏无惧,浴血奋斗,在洒满鲜血的大道上开满了异样的鲜花,这鲜花就是普通红军战士的一曲曲英雄赞歌。《十送红军》用连环相扣的叙述手法,通过十个故事,塑造出敢死队员、神枪手、政工干部、炊事班老兵、战斗模范、文艺女兵、卫生员、甚至于天生残疾的傻子士兵等人物形象,展现英雄群像,彰显出个体生命的本相质感,给革命英雄主义一种别样的解读。 红军老爹钟石发要从四个当红军的儿子中留下一个到相对安全的中央纵队去,结果四个儿子都选择了赴死与强敌决斗,老爹活生生地目睹三个儿子牺牲,且死得很悲壮,最后老爹与当机要员的二儿子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而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壮烈牺牲。 红军文艺女兵戴澜,为寻找部队不惜自毁容颜和嗓子,在血与火的肉搏中变得无比坚强,一次次的磨难中亲手宰杀顽敌。她虽然失去了外貌的美丽,但她内心蕴藏着精神力量的纯洁之美。 剧中有两个名叫邓秋生的战士,在战斗中成长为战斗模范。第一个邓秋生是被部队
  • 10、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秉性不喜看电视剧,昨晚十分无聊,我在网络电视回放中无意中断断续续地看了前几集《十送红军》。这部电视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血腥、太残忍、太暴力。不过《十》剧场面很壮观、化装很逼真、人物表演也很到位、江南味十足,从艺术上看不失为一部高质量的电视剧,但从人性角度上却叫人揪心! 《十》剧中的钟石发是一位老革命、老兵,从年轻时就参加了反清的斗争(不是欠他发小的一根辫子吗?),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应是由旧军人参加红军的。他在糊里糊涂中生有四个儿子,全都参加了红军,是个革命家庭,小儿子钟四发大概只有十七八岁。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为掩护中央纵队,他四个儿子全参加敢死队,为了给他留下一个根,军团长(彭还是林?)命令他和他一样的老红军们要从敢死队里带回一个儿子同中央纵队一起转移;可他的儿子们全都不是孬种,没有一个同意跟他走。在寻找和救助儿子的过程中,钟因有老兵的机敏和过硬的军事本领,粗略估算被他枪杀的“白匪”不下十人,同时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一天之内“牺牲”了。因过度的劳累和悲伤,他晕倒了,在睡梦中还不忘要杀尽“白狗子”为死去的儿子们报仇;钟无力埋葬儿子三发,又巧合地借了欠一条辫子的发小的半口棺材,他知道无法偿还,便发誓要还他发小“一个世界”,我想应是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钟石发们为此战斗的原动力吧! 出来混,终久要还的。作为一个老革命、一个老兵,钟杀了多少人,我想他自己也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三个儿子为了“革命”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这里我不讨论因果,我想说的是钟石发们是为什么参加革命、为什么枪杀同为中国人的“白狗子”,为穷人?为老百姓?为“信仰”?还是为一个“清平世界”?这也许是那个时代钟石发们所接受的思想,可我弄不懂!那些被杀的人的亲人们难道就不会象你钟石发一样为亲人的死而伤心、不会梦中叫喊着杀尽“赤匪”?你杀了很多“白狗子”自诩为“英雄”,那些“白匪”杀了你的红军儿子不也把自己当作“豪杰”?杀来杀去的,胜利的一方夺取了政权,会不会象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在取得政权的过程中或以后由起义军的领袖转变为地主阶级集团的代表?而你这些立了汗马功劳的又大难不死的“英雄”会不会蜕变成新的恶霸、享受新的特权?这些我想大家都懂得! 共和国建立了这么多年的今天,我们还在宣扬这些血腥的暴力
  • 2019-10-24

  • 2021-04-17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16

  • 2019-11-11

  • 2022-04-09

  • 2019-10-11

  • 2021-05-06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6

  • 2019-10-17

  • 2022-04-0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1-11-28

  • 2021-08-23

  • 2022-03-05

  • 2023-06-10

  • 2023-02-09

  • 2019-09-20

  • 2021-07-14

  • 2023-06-0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1-12

  • 2023-02-18

  • 2019-09-20

  • 2019-09-20

送乡人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送乡人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送乡人观后感、2024送乡人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