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原乡人观后感500字。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乡人观后感500字”,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原乡人》观后感:剧中的情

说到《原乡人》中的情,我会想到钟理和和平妹之间的爱情,和他父亲、儿子之间的亲情,和他邻里、朋友之间的友情,和热爱祖国的爱国情电影里那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时时萦绕我心。
我羡慕平妹和钟理和那一段朴实而纯真的爱情,在贫困艰苦的生活中愈发清香。爱情是什么?是钟理和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带平妹私奔,而平妹对他的爱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是平妹怀孕时仍辛苦奔劳养家,无私地支持丈夫的写作事业;是平妹面对丈夫高昂医疗费时毫不顾虑地选择变卖家田我羡慕这样一份爱情,在最好的年纪,我遇到我爱的人,他会实现他的承诺把我带走,与世界无关,与家人无关,与爱有关。
亲情,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钟理和因父亲反对他同姓结婚而选择私奔。虽然父亲说要与钟理和断绝父子关系,但他整天心心念念着这儿子,到死都还想着他以至于松口说原谅他了。父亲虽严,但难掩爱子之心,儿子何曾不爱呢?钟理和对父亲的爱也是深沉的,在他完成《夹竹桃》时第一时间是想要寄给父亲看的,听到父亲的噩耗,他的心情是悔恨和沉重的。他觉得自己不是也个合格的儿子和父亲。他与次子无缘,面对次子的调皮,他一怒之下就狠狠地罚打,以至于次子害怕他,在后来高烧之际仍念着我怕爸爸。无疑,次子的死让他悔恨,所以他在弘儿打他的时候,他带着弥补次子的心思甘愿被打。
友情与亲情一样可贵。庆北是幸运的,在他离台来到原乡,能遇到理和这同乡,他便收获了友情:在他得肺病时,周围的人都远离他,房东驱赶他的时候,理和给了他安慰和帮助。钟理和夫妇与裴大娘夫妇做朋友时候受到他们极大的帮助:裴大爷开导了理和写作之思路,他们给钟理和夫妇送礼和支持,给了离家的钟理和夫妇非一般的温暖。
凌驾于所有感情上的,是人们的爱国情怀。在这文章中,时时透着一股民族气息。一开始,钟理和就表达出对原乡的向往,以至于带着平妹私奔到离家较远的原乡。而后,他在做司机的时候把逼良为娼的老鸨赶下车,他还拒绝为日本人做翻译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透着他的民族情怀,他的爱国之情。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原乡人》观后感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

——《原乡人》观后感

戏中的钟理和,他既是主角,也是编剧,因为他把他的一生都编进了《原乡人》这部电影中,没有过分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言语,有的只是他平淡的一生,却勾起了每一位观众的思绪。

为爱痴狂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人总有少年轻狂的时候,那时候的钟理和,满怀激情,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面对自己的一生所爱,花言巧语早已是多么的无力和脆弱,恐怕只有用尽一生的时间去证明爱有多深、情有多重。钟理和与钟平妹的婚事因为同姓的原因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因为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接受同姓的婚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冲破旧俗,离开了家乡,去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两人只能相依为命了。他们用行动去证明了对对方的爱和信任,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如此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然而,两人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现实中的他们还是要为了温饱而惆怅、彷徨。

“我”的理想

一开始为了生计,他成为了一名司机。显然,小小的车子承载不了他要成为作家的理想。在他看来,实现理想是他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拮据并不能让他低头,更不能让他向日本人屈服,他拒绝了日本政府的高薪工作,同时也辞去了司机的工作。一心一意地用手下的笔,把他的一腔热血挥洒在纸上,让世人听到他的声音。但这很明显又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毕竟在那个时代,写作并不能使生活得到保障。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得了肺病以后,全家人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支付昂贵的治疗费,不仅要变卖家产,还要拖着虚弱的身体更加努力地写作,不断地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的《笠山农场》得奖了。然而,他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对理想的忠贞和坚持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心。正因为他对理想有如此坚定的决心,才能使他在艰难的条件下继续他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留下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好作品。

戏剧人生

钟理和的一生挫折连连,生活困苦坎坷,不仅自己得了肺病,而且次子又因病错过治疗期而早早夭折,俨然是一部悲剧。但是因为他的坚持和坚定,使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得不说,这还是一部励志片。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关键是有没有跨过一道又一道坎的勇气。

《送乡人》观后感300字


《送乡人》观后感

送乡人这个片子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觉得叙事视角的突然变化不是聪明之举,但是倘若你能认同世上所有的书都是同一个作家写成,那不妨把男女主角都当作上帝眼神中的孤独的羽毛笔。枪,音乐,飘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墓碑,mary bee.大路上的浮萍.等等。

他们共同书写了一句话大概叫做去到哪里以及上帝赐我以爱。三个疯女人更像是必须背负的十字架,是必须直面的苦难和良知,是生命和电影的底色,所以长达半小时的铺陈绝不可少。这样汤米李琼斯像喂猫一样喂食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善良而不是施舍。

正儿八经地把目光投向女人,鲜少有西部片这么做,这个很微妙,尤其是男性视角,稍有不慎就有怜悯和冷漠之嫌。好在我并没有在这部电影里有这样的感受现在越来越知道阿莫多瓦的好了所以我也很喜欢不可饶恕,我想更多是来自于汤米李琼斯跟伊斯特伍德本人的温柔和魅力。

西部电影里很多时候是在路上,去杀人的路上,送信的路上,追凶的路上,送人的路上。有种行不知所之,走不知所往的孤寂和强装潇洒。但是,最后修女说,lord请送他最终回家时,汤米李琼斯转瞬即逝的一滞,实在动人。

另,斯万克值得一个奖杯。

tor异乡人观后感


doctor异乡人观后感

接上昨天的剧评,继续写下还让我有所思考的几个人。

车镇修篇

尽管很多人希望,但个人觉得从现实来讲,车镇修和在熙之间其实没有感情线,尽管很多人希望如此,但他确实不爱在熙,他有一个比爱上在熙更重要的使命,他只是这段爱情的见证者。我常常会想车镇修这样的男人会有什么样的女人适合他?温暖的?或者如他自己一般敏捷毒辣的?我猜不到。甚至无法思考下去。因为他注定是一个在政治中被利用和牺牲的悲剧角色。他的爱都给了他所忠诚的朝鲜,和他在一起的女人必定会承受伤痛和危险。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悲哀。死亡是他唯一的结局,他离不开也回不去,他的生命之延续到任务完成便终结。曾经多么的位高或者光荣都只是过去。确实,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在动荡的政治下求得生存?只有曾经而没有未来的车镇修,我无法怨恨你,但也无法挽救你,愿你的忠心在来世的时候降临到一方美好的净土之上,活出一段只属于你的人生……

总统篇

本剧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总统大人。他最初的选择太让我吃惊。这就是他所谓的政治,这就是人心吗?面对谋害他的人,可以为了地位和利益视而不见。同样又为了地位和利益,居然可以将救他的人至于死地,闭目不视。人性何其可悲!“做错了奖励,做好了惩罚”,这样的政治我不知对错,我不懂政治,只懂人性。站在高处的自己会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直到朴勋的大义就下张总理,他才明白,政治家只要能做干净的政治就好。很感慨,不要考验人性,人性真的不堪一击,可以被金钱或者地位轻易扭曲,不能从中走出来找到初心的人啊,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结局谁可以猜测……

李昌利篇

除去角色演员是偶像组合的光环。单纯在剧中,我心中的昌利是灰姑娘一样的存在。偶尔露出一丝美丽和性感,可那都是短暂的,短暂到自己心仪的对象都还未注视到她的存在。她没有秀贤一样显赫的家室,也没有在熙初恋命运般的优势。她就是她,平凡和自立。太多的美好她无法参与,作为朴勋的朋友,她是那一段爱情的旁观者,默默将一切看在眼里,印在心里。她甚至没有像秀贤一样拥有可以告诉朴勋自己心意的机会。可那便是她的人生,无法逾越过窥视和嫉妒。常常觉得昌利就像是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女孩子,光环四射下爱情的旁观者。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拥有一个朴勋或者在俊,你有你的白马王子,发发现你的美丽与可爱,金医生会一直注视着你。如果在熙和秀贤的幸福是浓烈的白酒,那么昌利的幸福便是淡淡的米酒。或许不会浓烈,可是经历时间,生活一定会让它渐渐散发出香气,自然并且快乐着……平凡的昌利,请你加油!也为每一个平凡的自己加油!

原乡观后感


原乡观后感

这几天在看电视剧《原乡》,这是一部写49年渡过海峡从此与大陆相隔38年不同音讯的老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千方百计回乡探亲、看望老娘的故事。很多年我都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因为其情节大多是胡拉乱扯,内容上烂俗表演拙劣。但是这部倒是真的吸引了我,还赚得了我的许多眼泪。看完想想,它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看到的是他的演员的阵容:张国立主演、总导演,奚美娟、陈报国主演,看看剧照,也还有几个眼熟的,心想有这么几个台柱子在,想也差不到哪儿去吧;其二,看看,只有31集。那些动辄要拍上40、50集的电视剧多数都让我感到惊悚——之所以那么长,多数不是气内容有多么丰富,而是横生枝节、东拉西扯,糠皮多于精米,看这些东西实在让人不耐烦。而这不剧,反映的是这么重大的主题,又有那么多得人物,却只有31集,想来应该是精炼的、集中的、典型的。有了这两个原因,我才开始看。一开始,剧情就非常吸引人,时间:除夕夜,家家团聚的时候;地点:警总的审讯室。人物:张国立饰演的老实、胆小的小人物老兵洪根生和陈宝国饰演的冷静、威严、狡猾的路长功。事件:路长功威赫利诱洪根生供出岳之春去香港见大陆政协委员赵彤。矛盾集中、冲突激烈。矛盾不仅是以路为首的警总(台湾当局)和回乡、与大陆建立沟通关系的矛盾,还有洪根生个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因为老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底,这两个人物一出场就捕获并紧紧了观众的心。而同一时间,洪根生家里,老婆网市苦心经营的年夜饭、女儿小梅对父亲家乡一切事物的陌生感使人又一次直面家的温馨和谐中所展现出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正像是政治、历史凝聚、沉淀下的一团黑影漂浮在这一家的灯火之下。让人感到一种难过。如果说深夜里洪根生手持年轻漂亮的阿茶的照片和已经很老的阿茶对着根生的照片相互思念将“思乡”“思亲”的主题首次动人地生动地托出来,轻轻触动着观众的心扉,那么新年里几个老兵给将军拜年则将这种情丝晕染开来,让人感触到无人不思乡。其中几个精致的小细节颇让人赞叹:一是洪根生也来到将军家里,犹豫不决,不敢进门,在门口探头,看见了几个兄弟在谈笑,一闪就退出来,将他在前一晚上“出卖”将军后内心的愧疚、胆怯、自责、害怕等等表现得入木三分,任人物在这里“活”了;一是八百黑喝“山西老陈醋”,引得众人都品醋的情节,让人想笑,还没笑出来,却也像是喝了醋一般,满心酸楚,眼眶湿润了;三是当洪根生像将军“坦白”,提醒将军处境危险时将军故作自如轻松,不但不责怪根生,反而柔声宽慰他,让人看到一个长者一个贵人一个父亲的宽厚慈爱的形象。

以后的每一集,都有令人赞叹的地方,都有引人入胜之处,故事的发展环环相扣,步步紧跟,不拖沓不散漫。各个人物渐次出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一方面深化主题丰富内涵,同时又与主线人物命运息息相关,那些人物哪怕是次要的人物,也都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善解人意、善良美丽可爱可人的小梅、小心眼而又善良不幸的网市,热心能干的魏老板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成功的形象我觉得除了洪根生、杜守正等、八百黑等,路长功的形象是特别成功的。

电视剧看完了,深恨大人物们因为一己之利益而任意操纵小人物的命运,人为造成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大人物们因一己私利、个人荣辱而肆意发动战争,拆散骨肉亲人,让硝烟弥漫于人间,让生命、亲情受到无情的摧残,更因为个人的恩怨而不顾人性伦理,人为阻隔分割骨肉拆散夫妻。在电视剧中,借路长功个人的荣辱升降将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生动而透彻。无论是那些急切回乡探亲的底层老兵还是积极为两岸沟通搭桥的将军还是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向上爬的路长功等,斗不过是老潘等大人物要建功立业整倒对手的“棋子”,一个棋子的命运完全是掌控在那些大人物的手中的,可笑的是,他们口口声声地说”为了党国的利益,为了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情感。”“放弃小我,成全大业”这样的口号整整糊弄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啊!或者可以说,整个民族!为了某些大人物活某些阶级某些集团的”大业“,我们这些小卒子必须牺牲家庭、亲人和自己,必须不顾自己的情感。忘掉父母,忽略孝道;舍弃妻子,不顾家庭责任。”一将功成万骨枯“,屁民的万骨何足道哉!

这个思想当然是剧中隐藏着的,比较隐晦的一点。而正是这一点,才是它真正深刻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打动人心的是片头片尾曲用了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其词苍凉其调哀切其声高亢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支曲子将乡愁表现得深切哀婉悲凉深厚,对于整个电视剧的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说不足,也是有的,也许是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口味吧。句中那些巧合、那些三角四角的情争,甚至网市的”宫斗“式的心计,等等,都落入俗套,让人不耐。有些地方又让我怀疑是不是为了某个角色而加入一些剧情——比如那个小孩子卫东,戏份太多,毫无必要。

原乡观后感300字


 还没有看到电视剧《原乡》之前,听到了韩磊演唱的歌曲《望大陆》,歌词是于右任先生写作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一首思乡的诗作,把这首歌作为《原乡》的主题曲在合适不过了。因为《原乡》讲述的是一群在台湾定居、甚至娶妻生子的、已生活半辈子的老兵们,始终心心念念自己大陆的故乡,浅浅的一湾海峡无法阻挡他们日积月累喷薄而发的思念,通过艰辛执着的努力,最终得以实现归家梦的感人故事。

剧中洪根生、杜守正、八百黑等人,为了回家见老娘不惜挺而走险,偷偷买了录像机录影,由杜守正利用去美国看女儿的机会从香港回家,去福建、安徽、山西、山东等地去找寻亲人并录像带回台湾。警总的庄力奇跟着杜守正回乡后,看着离散35年的亲人相聚,也被感动,回台后,要辞去警总的职务。

乡愁是我们民族的软助,是没有年轮的,是时间无法抹杀的,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没有年轮,我的乡愁无处安放

《白鹿原》观后感(一)


《白鹿原》观后感

本影片开头以一段男唱词以及一个长摇镜头开始,镜头里面是一片辽阔的麦田,随着镜头的摇动,大家可以看到镜头里面的麦子在随着风不停地摇动,且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又很平静。作为一位观众,我是感觉到麦苗的滚动,实际上是剧情的发展、高潮、结局的起起落落。一大片金灿灿的麦田,给人辽阔的视野,不仅把影片的现实背景情况交代清楚了,而且让人有着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交代的是本影片的叙述地点,由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开始,交代村庄里的习俗,还有就是封建家庭里的族规家法。紧接着一句嘉轩,不好了,咱们的皇粮被人抢了,然后引出时代背景。这是本影片中的一个小小的激励事件,把本该平静的农村生活扰乱了,接下来就是影片的主要故事出场了。

随着兆鹏离家出走寻革命去,而黑娃到主家那里去割麦,故事的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女主人公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女主人公小娥长得俏丽,穿着打扮也非常人,再加上她的年轻貌美,地位显赫,更显得非一般。她与黑娃是以主仆的关系相识的。在田小娥看来,黑娃与别人不一样,黑娃年轻气壮,是她想要寻找的性伴侣。在田小娥之前的生活里,她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象得那么完美,她的男人并不能满足她的欲望。自从与黑娃好上之后,他们经常偷偷地约会。在被发现之后,小娥依然很有骨气,也可以说是硬骨头吧。在这次偷鸡的事情之后,小娥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少夫人了,再也没有人让她使唤了。但是,她却收获了一份真正的爱情。爱情,其实在一个女人看来是很可贵的。小娥是个坚强的女人,虽然是一下子摇身变成一个外乡人,一个被人可怜的外乡人,但是,她却很坚强地活着。一个外乡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时候,在世人皆虎视眈眈的时候,她靠自己坚强地活下去。虽然,她很无助,生活地很艰难,但她还是很热爱自己的生命。虽然那个年代的她,活得非常卑微,活得甚至是没有了自尊,但是,她还是想要活着。她崇尚婚姻自由,向往自由式的恋爱。即使她后来是跟了其他男人,其实也是在绝望中随手抓住一根救命的绳索。要解读她的个性,还是比较困难的。她可以高高在上生活,也可以卑微地生活;她可以被别人喜欢着,也可以被别人痛恨着;她可以是纯洁的百合花,也可以被人蹂躏后仍坚强地活着;她不卑不亢,努力地活着。可是,她的结局还是避免不了悲剧,她是封建时代的旧思想下的祭品,生命早已被安排好了。但是,她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黑娃,作为一名朴实的麦客,他受不住情的诱惑,跟有夫之妇好了,之后还做出出格的事情。在白鹿原祠堂抛弃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跟他的最爱在外面生活着。他崇尚自由,但一时又没有胆子。后来在兆鹏的带领下,砸了祠堂,追崇共产党去了。他在情况危急的时候,还是惦记着小娥的。后来被捕获,之后又逃命去了。而在整个影片中,他作为的形象已经慢慢在变化了,在慢慢变得高大了。

而白孝文,也随着时间的磨练,开始反抗起来。之前一直唯唯诺诺的他,后来卖了房子跟小娥游玩去。从胆小怕事到顶撞父亲,其实是孝文性格的一大改变。而白孝文的这些改变其实就是封建社会主义下被压迫人们的一个无声的回应。虽然仍是无济于事,但还是充满了勇气。白孝文的悲剧,既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也是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

《白鹿原》这部影片虽然是以白家和鹿家两种不同的向往追求的生活为线索,叙述了白鹿原发生的一些事情,其中,以小娥的悲惨故事为小线索,叙述了一个苦命女人的故事,也暗示了一个封建社会制度最终是要瓦解的。

电影《白鹿原》观后感


我觉得它是继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之后又一部耐人深思的优秀华语电影,展现了王全安导演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这个故事如果硬要抽出一个模式的话,那就是情欲与道德,或者说人性与教条。白嘉轩代表道德,田小娥代表合理欲望,又是一个法海一个妖孽的模式。法海虽然可敬但也着实让人讨厌,如果白嘉轩当初不恪守白鹿原的规矩成全黑娃和小娥的婚事,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纠结。妖孽虽然是妖,但让人怜悯,她只有最朴实的愿望,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田小娥就像白鹿原上一颗美丽的炸弹,又像一个照妖镜,照出了一群人的丑恶、自私。换一个角度,是不是男人天性爱美女?亦或美女无敌?除了“法海”白嘉轩,几乎人人都在她面前溃败现形。而白嘉轩的不成全,被鹿子霖解读成嫉妒,在鹿子霖的挑唆下,引爆了她邪恶的复仇行动,也直接导致她死亡,她成了白鹿原邪恶私欲的牺牲品。

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演员,分别是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的扮演者。尤其是白嘉轩的扮演者,演得水乳不分,似乎他就是白嘉轩本人。黑娃的刚烈和血性演得很充分。田小娥的扮演者张雨绮很年轻,刚开始感觉有些在演,但拿捏得很到位,好在她死死抓住了人物的核心,那就是一个朴实的愿望——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把自己个性中对爱的坚定和人物对爱的坚定融在了一起。

而影片中的政治风云变换和《霸王别姬》《活着》类似,但侧重点各不一样。白鹿原的变迁是政治风云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残酷反映。政治风云变来变去,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实惠,人们只想过简单有吃有喝的生活,管他城头变幻大王旗,哪方唱罢哪方登台。

如果略有不满,就是它的结局,在日本人的轰炸声中结束,被释放的鹿子霖回来了,他似乎期望着日本人的飞机炸掉白鹿原的一切,这个愿望充满了他个人的私恨。也许一切还会重复上演。

《白鹿原》真是这几年来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相信《原乡人观后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