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 地图 >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2024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共 8414 篇)

  • 1、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7篇

    作者写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我们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的方式把阅读后的感想记录下来,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呈上《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篇1】

    宋濂,字景濂,被列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擅长写散文,他的《送东阳马生序》被写入了初中的语文课本。当时记得清清楚楚,那篇课文的插图是宋濂和几个人围坐在一张圆的石桌前。宋濂的画像被画的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年级主任,尤其是眼睛和胡子,当年曾经和同桌心照不宣的讨论过这个问题,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感觉彷佛就在昨天。

    按照宋濂自己在这篇文章中的叙述,他早年的求学是极为艰苦的,甚至有些心酸。宋濂不仅仅是交不起学费的问题,他根本就没有学校可以读,也根本没有老师可以请教。在这篇鼓励同乡马生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国家给廪生创造的良好的条件,努力成为国家的人才的文章中,宋濂没有搬出师长和前辈的架子教训马生,马生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宋濂对马生的谆谆教诲却得以流传下来,因为这篇文章的确感人。即使再读,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让人奋发向上的力量。

    紧接着,他又诉说自己的继续“深造”的经历。既然身边的老师都已经拜访过了,如果人生要有高境界,必须有好的领路人。宋濂是怎么找老师的呢?他说自己“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该先达到底有多么德隆望尊,历史已经早已忘记了他,倒是那个当初被他呵斥来呵斥去的学生成了一代大学儒。我每每读到这,都会为宋濂鸣不平,但转而一想,或许也正是老师的叱咄,让他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的恭敬和忍耐,让人肃然起敬。

    曾读了周彬的《叩问课堂》,他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解释给人一种新意,大意就是读书所获的精神愉悦之感如同是住在黄金筑的屋里,就像娶了面色如玉似的美女一样的幸福,当学生获得了这样的感觉,学习才可能变得富有激情起来。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篇2】

    作者宋濂十分的爱学习,可是由于家里贫苦,导致宋濂不能去学习,没有书看。从幼时的读书难,加冠的叩问难,从师的奔走难和住宿的生活难;从遍观群书到获有所闻,再到路途遥远到最后吃穿不好。种种表现突出宋濂对读书的喜欢与坚持不懈。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 2、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5篇

    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我们在这本书籍中读着读着就哭了,说明我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将自己的感受简明扼要地叙写出来,就是一篇好的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篇1

    心灵的武装胜过躯体的武装——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我以前在书里读到过宋濂,知道他是文学家,“青田四贤”之一;然而从前我对他无甚兴趣。直到读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才了解到他当年求学的经历,对他也平添了一分敬意。

    宋濂令我敬佩的地方很多,比如他幼时曾发奋抄书,成年后在隆冬徒步翻山越岭去拜师……不过,宋濂最令我景仰的,是他良好的心态——他强大的内心。

    《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或遇其斥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是个懂礼节的人,应该不会做出令老师生气的举动;所以老师的“斥咄”,多半不是宋濂的本意。在这种情况下,常人的沮丧与难过多少会流露出来;而宋濂却“色愈恭,礼愈至”,老师气消后,又继续请教问题,这种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常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而宋濂这个读书人把自己武装到了心灵。心灵的武装并不一定意味着剑拔弩张,咄咄逼人;相反,他显得冷静沉着,波澜不惊。但许多时候,武装心灵的人都比只武装躯体的人更强大。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建立之前,洪都守将朱文正苦苦抵挡住了六十万敌军一个多月的进攻,时局日趋危急,他决定派书生张子明向主帅求援。回途中,张被敌人抓住,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同意与他们合作。敌军押他到洪都城外,命他对城内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张子明走到城下高喊:“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了!”敌军统帅恼羞成怒,弑之。不久,援兵到来,洪都解围。

    张子明的内心无疑是强大的。虽然他只是一介书生,但他凭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完成了使命。他用自己心灵的武装——忠诚与对正义的坚持,战胜了敌人的躯体武装。

    至于宋濂,虽然他并没有这类壮举,但他也是了不起的。尽管他没有华美的服饰——这也算一种“武装”——但他与富家子弟相处时也毫不自卑:他的心灵被知识武装了起来。

    是的,心灵的武装往往比躯体的武装更强大。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篇2

    前天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想了,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被誉为&”开国文

  • 3、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通用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通用,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篇1)

    只是仰望大鹏的展翅翱翔,却不见得它曾几次从险崖掉落进深谷,折断双翼。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华丽,却从未看过胜于常人的努力。

    冰天雪地的银白覆盖满茅草屋周围,一个小孩子正坐在四处漏风的房子里刻苦抄书。那是几天前向别人借的,当日说好的期限已经快到了,所以即使砚台中的墨汁已经冻得像冰一样坚固,即使双手已没了温度,不能屈伸,他也一刻不敢停歇。抄完之后顾不上外面恶劣的天气,送还人家。这就是之后被人称作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

    华丽的文采辞藻,被人仰望的地位,谁能想到如此一个人有过跑到百里外求学、足肤皲裂、四肢僵劲的辛酸?宋濂的家境贫寒窘迫,却遏制住一颗爱知识、爱书的心。同舍学生神人般的衣饰,没有勾起过他半丝自卑之心。

    这大概就是专心吧!主一无适去做一件事,不求最梦想的结果,只求最努力的过后的结晶和痛并欢乐的过程。

    雏鹰不是撒开翅膀就能飞翔,历尽艰辛去坚持一颗渴望和热爱的心方能搏击长空啊!

    大人物的成功背后,常常有一个小人物不懈奋斗的故事。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篇2)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讲述了宋濂为激励后生马君则而现身说法自己年幼时求学的经历与环境。

    我看到文中的宋濂有很多美好的品质,比如尊师重道,即使面对老师的训斥,并没有感到难堪,而是表现的更加尊重老师,礼节更加周到;信守承诺,借了别人的书,就算是冬天,砚台里的墨汁冻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仍不放松,抄录完后就赶紧给人家还回去,不敢稍有越过约定的期限。

    在文中我特别注意到一点,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衣着破旧而同学者衣着华丽就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相反,他并不觉得吃穿享受不如别人,丝毫也没有表现出羡慕的意思。我觉得这在现代社会是很珍贵的品质。快节奏时代中,人人都讲究时尚,要跟随潮流,甚至稍有一点落后,就会被别人所耻笑。社会上充斥着攀比的坏风气,这在学生之间尤为突出。所以学校才会统一制做校服,从而杜绝了攀比的坏风气,但是在同学之间并不能够彻底杜绝。有的学生甚至为了一条小小的发带不吃不喝几天,只为

  • 4、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2024范文800字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的劝慰之词。历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上的种种艰辛,借此激励马生刻苦求学。宋濂求学时,教师的师道尊严让学生望而生畏,只能伺其欣悦,才能俯首再请教。

    我们不赞成古时的师道尊严,因为它过多的强调了尊师,而很多时候则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像宋朝时的宋濂年少求知时那么艰辛去求学,而老师甚至连学生提个疑问也不允许。宋濂只能俟其欣悦再毕恭毕敬地去问。如此的师道尊严又让多少胆怯的孩子没能成才。但是现在班主任仍需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这种威信是以诚恳为基石的,任何的夸大其词都将成为日后合作不愉快的暗礁。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通常是这样做的:先诚恳地介绍自己,我觉得我自己不很辉煌的经历对于成为学生的榜样还是行的。从上班开始谈起,到函授本科,期间,我如何苦背,如何获得大学语文、政治、教育学的高分。我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我如何面对生活的不平等,我上集市买的东西比别人贵,仅仅因为我的方言不同,面对不平等,我生气,但我从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人都是这样的,既然来到了世间就有生活的权利。其次,我展示我渊博的知识,每讲到与知识点相同的地方,我都会适当的加以扩展。比如:谈到苏轼,他是豪放派词的中坚人物是要提到的,附带把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李清照谈一下。讲到蓄势,就谈宝玉挨打,金钏的投井而死,王府管家来要琪官,在父亲面前应答的不伶俐,都是为后面贾政往死里打宝玉蓄势。还有就是说话要有力度,说话要算话,布置任务说什么时候完工,到时就验收。好的表扬,不好的有时批评,有时不吭声,很多时候不吭声就够了。对于逆反期的中学生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做到了这些,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也要有松有紧,解答疑问面带微笑耐心解答,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要雷厉风行的处置。树立威信是组织好课堂纪律的基石,在学生面前没了威信,相处时会很被动,没了主动权,如何好打赢胜仗。有了威信,有了纪律,学生学习才能进入正轨,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不是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会感受到成功感、幸福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东阳马生,我比你幸运!或许真像宋濂所说,你的读书条件远比他优越,可我却从中品出了一丝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读书的条件,却想比一比其他。

    在读书的目的上,我比你幸运。你的目的是明确的,千百年来,读书人都是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走的永远是科举仕途。从捧读《三字经》那天起,你

  • 5、 送东阳马生序500字读后感2024范文

    《送东阳马生序》是元末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困苦,但终有所成,来勉励马生努力学习。以下是读后感网站为大家搜集整理的500字读后感范文三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1)

    读《送东阳马生序》,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宁濂在冰雪天里忍受着刺骨寒风抄写书籍,在乡野的小路间奔波寻师、在深山中若觅住处,以及身穿破絮却仍自得其乐的样子。不禁深深感叹:果然唯有勤与苦,才能为将来开阔一片天地,造就一位将才。

    宋濂元疑是在贫苦中求学的一他幼时家中没有书,成年时无法拜师,无法有鲜艳明丽的服饰甚至是保暖的衣服。这一切的辛苦,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的辛苦是父母老师给予的期望和几份作业。我们面对着父母老师般切的希望,却把它们想象成无形且巨大的压力,我们面对着书桌上的作业,却把它们想象成无法跨越的大山。于是我们仰天长叹:我们很辛苦!可这辛苦没有半点能与宋濂的苦相比,因为至少我们能坐宽敞明亮的教室,捧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的书本,聆听老师的讲课。这些,怕是宋濂幼时所不能企及的。

    可是宋濂没有在苦难中退缩,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勤,去攻克那些苦所带来的困难。没有书箱,他便借他人的来抄写,没有老师,便四处访问;没有衣物,便默默忍耐寒冷与嘲讽。尺因他心中有读书的愿望与乐趣,他便能克服苦难,以勤求知。

    而我们,在面对学习中的难题,学习中的苦难时,是否也应把苦难作为度过无涯大海的舟,以勤奋作为登顶的捷径,不惧一切,向上攀爬?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当向宋濂那样,把苦难与困难当作是到达彼岸的帮助者、垫脚石,把勤劳当作是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在生活、学习中奋力前进。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2)

    宋濂读书难,难在无书可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只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于是,不论寒冬酷暑,宋濂总是坚持抄书,及时送还,因为只有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难,难在无师可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因此,只能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求师之途艰辛无比,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即使如此,他依然能够自得其乐,终成大儒。

    然,今日之学子,读书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求学的决心和毅力,却不及宋濂之万一。抄书的做法虽然不再提倡,但优美的句段还是应该积累吧?

  • 6、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心得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没有书可令看,但他既使是文其他人借书看,还在做得到了遍观群书。相较之下我们的环境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学成那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环境的优越与否压根不能构成学不好的缘故。试想一下,同1个时代的人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学习环境好么,不是也学的很好?宋濂的学习环境不好,尤甚非常的恶劣,照样学的很好。更说明了学习环境不是学习好坏的借口、缘故。物品日常好又怎样,学不好也没有用。 我认为只要用心了,认真了便可令学好! 宋濂的学习的那股劲头也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有他一半的热情,就不是现时这点可怜的分数。 还有一点,在现时的学生之中有1个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与其他人攀比。而宋濂没有注重穿着妆扮。这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书生的信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了金榜题名天下知,为了为百姓做点好事,为了前程仅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寒窗苦读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现时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濂求学的艰辛、酸涩并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们考试、学习上碰到失败、挫折的时间,总是找客观缘故,但我认为学的好与坏都在于自我,在于有没有认真。宋濂有句话我非常欣赏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学的好与坏都只是为了自我,我们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 珍惜现时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在后半学期的学习里奋起直追,学出自我的水平!

  • 7、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后来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告诫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珍惜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然而给予我最大震撼的东西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着。 因为执着,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地情况下抄录了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可以趋百里外从乡先达执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宋濂成为文学大家。 执着的力量就在于此!它足以使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奇迹的产生成为必然!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从《资本论》到《相对论》,从《蒙娜丽莎》到《命运交响曲》,从杂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项震撼惊寰宇的发明,哪一项惊骇世俗的创造,哪一种功在千秋的贡献背后不曾凝聚着伟人们执着的追求以及为其付出的辛勤与代价。谁能说他们的成功只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种偶然也许,由谁来创造奇迹确实是一种偶然,但,创造奇迹的人一定拥有着执着的性格,这绝对是必然! 现在,生活在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就很缺乏执着对知识,对友情,对生活的执着。很多时候,我们茫然、厌倦、冷漠花般的岁月蒙上了一层灰色。但愿,但愿大家都能重整心情,寻回心中那份失落的执着!
  • 8、 古代名著读后感之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二

    前言:读后感怎么写?作文模板网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古代名著读后感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二,学友可参考学习!

    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后来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告诫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珍惜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然而给予我最大震撼的东西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着。

    因为执着,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地情况下抄录了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可以趋百里外从乡先达执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宋濂成为文学大家。

    执着的力量就在于此!它足以使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奇迹的产生成为必然!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从《资本论》到《相对论》,从《蒙娜丽莎》到《命运交响曲》,从杂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项震撼惊寰宇的发明,哪一项惊骇世俗的创造,哪一种功在千秋的贡献背后不曾凝聚着伟人们执着的追求以及为其付出的辛勤与代价。谁能说他们的成功只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种偶然--也许,由谁来创造奇迹确实是一种偶然,但,创造奇迹的人一定拥有着执着的性格,这绝对是必然!

    现在,生活在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就很缺乏执着--对知识,对友情,对生活的执着。很多时候,我们茫然、厌倦、冷漠花般的岁月蒙上了一层灰色。但愿,但愿大家都能重整心情,寻回心中那份失落的执着!

  • 9、 古代名著读后感之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四

    前言:读后感怎么写?作文模板网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古代名著读后感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四,学友可参考学习!

    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现代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描写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 10、 古代名著读后感之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一

    前言:读后感怎么写?作文模板网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古代名著读后感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一,学友可参考学习!

    读《送东阳马生序》随想

    重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时想起曾经看过的许多名人学士求学成识的历程,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强调勤学苦读的重要性。叙自己为学之难,求师之艰,先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坚苦不移,后以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为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正由于如此,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他才能遍观群书,而列于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再从食、住、书、师四个方面对当今太学生的学习生活予以对比:太学生无衣食之患,鲜服美食;高堂大厦,群书毕集,师随左右,不像自己当年有冻馁之患、奔走之劳、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条件好了,却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础上其理颖然而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从童蒙时期起,故事、寓言、童话、课本,甚至电视节目,我们接触到的一切文化载体,都不倦的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治学。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后的一句却是这澹泊宁静的根本来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语中的。

    有从小就好学,不怕艰苦的。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王冕七八岁时,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还有诸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以及头悬梁、锥刺股等等故事,都是少而勤学的典范。

    还有年长而勤学,孜孜不倦的。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以至于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可以与马克思同志相媲美的了。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时盖年四十矣,犹肯程门立雪,不仅于自己求学治学助益非常,也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吕蒙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连孙权都赞他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了。

    师旷说:少年的时候喜欢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1-08-3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9

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2024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