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撕裂的末日读后感 > 地图 > 撕裂的末日读后感,2024撕裂的末日读后感
撕裂的末日读后感

(共 8340 篇)

  • 1、 观《撕裂的末日》有感

    《撕裂的末日》观后感

    今天,心理发展互助协会电影周播的是《撕裂的末日》,在云海厅里,看过这部电影,我有很深的感受。为什么人类总是要战争?仅仅是因为情感中的jealous、hate、anger...?但是,如果人类真的什么情感都没有,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撕裂的末日》这部片子构建一个不战争的世界的基础因素便是抽去人类的一切情感。恼怒,嫉妒,欲望,是导致战争的直接起因。动物没有毫无意思的战争,他们的攻击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生存,一种是为了繁殖。抽去情感的世界便是如此。《撕裂的末日》里,每个人天天定时都要为自己打针一种药剂已抽去自己的一切情感,而为首的神父练习一批身怀特技的教士为他毁灭一切情感罪犯。于是这个世界维护了一种名义的和平,所有人身着同样的衣饰,用同样的商品已排除不公。灰色的屋宇,玄色的服装,白色的汽车,摆脱了一切能够引起感情变更的外在刺激。处处可见的大屏幕上始终在播放神父的传教,洗脑般的让人们相信奴役的准确性。家里窗户上蒙上一层不透明的膜,看不见日出日落,看不见阴雨和阳光,一切都显得逝世气沉沉而颠三倒四。这简直就是奥威尔《一九八四》的翻版,袭击是为了更弘远的和平,战争即和平;逃离了战争就是失掉了自由,而逃离战争便是进行全面性的掌控,集权般的统治,抽去情感,自由即奴役;抽去情感后的只会枯燥的器械活动,生存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义务,呼吸是钟摆,无知是力气。

    保护的跟平不是树立在集权和奴役之上,当人类为了防止战役而被剥夺一切感情时,总有人会为了自由而挑起新一轮的战斗,就像《一九八四》新版的腰封上的那句话――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在的保障。人类的欲望是无法彻底压抑的和打消的,咱们毕竟盼望的自由和和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只能在动荡中一直的提高,由于就算是动物,也得为了生存不断的进行着攻打,何况人是无奈如动物那般,解脱所有多余的愿望。

    我不希望有战争,我希望世界和平。我希望共产主义早日来临,我希望人类不要再互相屠杀。

  • 2、 撕裂读后感800字

    《撕裂》一书由丁捷所著,是一本反腐力作,讲述了一群名流和产业大鳄的奋斗,在我们人生路上,我们总想要成功,并且为成功抛弃了很多,可是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撕裂。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撕裂读后感800字。

    如果你对此眼泪婆娑,请不要误解那是我们的感动,因为我们在剥他们的洋葱。这是现实主义小说《撕裂》的题记,作者丁捷提醒着每一位读者,这是一次问心之旅。

    小说的主人公张一嘉是干洲市国有经济传媒影视公司总经理,他的职业生涯可谓跌宕起伏。他年轻、能干、业绩突出,却不料在事业上升期遇到了文化体制改革,惨遭逆淘汰。然而,职场受挫并不是终点,接踵而至的还有妻子饱受精神折磨而自杀、红颜知己决然离弃、下属同僚落井下石,种种背后的阴谋让他陷入了孤独、悲哀和凄凉的境地。此时,张一嘉想到了妻子留下的遗书,她为张一嘉精心设计了未来,像一位老母亲看着长大的儿子,为他的成就自豪,为他的失败伤心,更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

    按照妻子的设计,张一嘉开始了逆袭之路,运用潜规则向命运发起挑战,开始了权力追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达到目的,放任得力干将李天武等人的为所欲为,纵容下属以不正当的方式打压对手,用各种卑劣的伎俩为他杀出一条光明大道,协助他在大文化集团中步步高升,打击竞争对手,最后荣升至副市长,攀登到了所谓人生巅峰。

    站在人生高峰上,张一嘉蓦然回首,最终发现成功是嗨,快意之后遍体鳞伤。小说的结尾李天武叛逃失联,张一嘉坐在公车里,随着汽车在高架桥上爬坡、下坡,速度飞快,跌宕起伏,他这才恍然感悟,所有的景色都随着自己的上升,顿然灿烂在开阔的视野中;随着自己的下降,颓然萎缩进狭隘的目光里。也可能是他还记得妻子在遗书中关于手段是暂时的、短效的,人品是长远的、无量的忠告,最终他决定向巡视组坦白一切错误。

    光鲜浮华的表象下面,涌动着时代的焦灼和失落,而更深处却闪耀着人性之光。所谓,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坚持原则,是为人之根本。如何正本清源,不忘初心,成为德能双过硬,一颗赤诚心的内控审计人员,是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在新时代,我们依旧诺守铮铮誓言,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审计,发声亮剑,以全新的审计视角、更强的审计本领,为全行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3、 《末日在末日之后》读后感600字

    《末日在末日之后》读后感600字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小残写的《末日在末日之后》,很有感慨。讲述了人们在2012世界末日之前的恐惧心理,以及末日之后人们迅速恢复平常的事情。表达作者对人们心理变化想法之快的感叹,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在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心变得是非常快。 新年充斥在火药硫磺的味道中,大街小巷的地面铺满了红色的炮衣,就像今年冬季在女生中间突然流行起来的大红斗篷。不论是扎着马尾的中学生还是披着一头黄色卷发的年轻女子。她们穿着同样的款式,下身却穿着收的极紧的打底裤,整个人看起来像倒置的酒瓶。她们的笑靥像炸开的爆竹一样无法收拢,被明亮喜庆的色彩衬托的喜气洋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被红色支配的季节中,都理所应当的呈现出与之相称的情绪,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上来看。 世界末日就这么过去了,像一张考完试就再不会被翻阅的书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上一页的预言只是肾上腺激素的催化剂,效用约等于恐怖电影。而在末日之后,人们早已期盼新年的到来。不可否认,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小时候还年是很喜欢过年的气氛,不仅仅是因为有压岁钱可拿,在正月里难得不用上学做作业,每一餐都比平时丰富得多,这就足够令人兴奋,更别说那放不完的鞭炮。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发对过年反感。先不说屈指可数的压岁钱在自己看中的篮球鞋面前是多么可怜。但是来串门的亲戚之间关于孩子成绩和家里收入的互相攀比,就让人受不了。就好像是全年总结一般,要在对比中不断强调你的缺点。 末日没到,心中就充满了恐惧与对新年的怨恨。心中想到:世界末日,算上我吧!这不是逃避,但就是逃避! 回想当初,我们正如《等待戈多》里面的流浪汉----在生命的欢娱与荒芜里沉沦,既难死,又难活,似乎是开始,又是尽头。原来,我们不仅是末日的受害者,也是它的创造者。 无神论者并不能幸免,他们兜里的苹果早已被诟病为精神荒原的绝佳象征。20世纪的小说家们一遍一遍预言科技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21世纪地球村民一拨拨追逐科技产品踏马蹄下的微尘。随着时间段的推移,末日论越来越火。人们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也不是没有付出过努力,只是在末日的事实面前,他们的努力如此轻微。犹如一个溺水的人拼命仰起头,而他终究是在飞快飞快下沉的。 那声上帝死了的嘶吼后,信仰崩坏,救赎无望的呻吟从此盘踞各个领域。彼时的人们还未曾追风筝,却已开始疯狂的追逐死亡。既然缉毒之

  • 4、 《末日在末日之后》(读后感参考)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小残写的《末日在末日之后》,很有感慨。讲述了人们在20××世界末日之前的恐惧心理,以及末日之后人们迅速恢复平常的事情。表达作者对人们心理变化想法之快的感叹,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在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心变得是非常快。

    新年充斥在火药硫磺的味道中,大街小巷的地面铺满了红色的炮衣,就像今年冬季在女生中间突然流行起来的大红斗篷。不论是扎着马尾的中学生还是披着一头黄色卷发的年轻女子。她们穿着同样的款式,下身却穿着收的极紧的打底裤,整个人看起来像倒置的酒瓶。她们的笑靥像炸开的爆竹一样无法收拢,被明亮喜庆的色彩衬托的喜气洋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被红色支配的季节中,都理所应当的呈现出与之相称的情绪,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上来看。

    世界末日就这么过去了,像一张考完试就再不会被翻阅的书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上一页的预言只是肾上腺激素的催化剂,效用约等于恐怖电影。而在末日之后,人们早已期盼新年的到来。不可否认,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小时候还年是很喜欢过年的气氛,不仅仅是因为有压岁钱可拿,在正月里难得不用上学做作业,每一餐都比平时丰富得多,这就足够令人兴奋,更别说那放不完的鞭炮。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发对过年反感。先不说屈指可数的压岁钱在自己看中的篮球鞋面前是多么可怜。但是来串门的亲戚之间关于孩子成绩和家里收入的互相攀比,就让人受不了。就好像是全年总结一般,要在对比中不断强调你的缺点。

    末日没到,心中就充满了恐惧与对新年的怨恨。心中想到:世界末日,算上我吧!这不是逃避,但就是逃避!

    回想当初,我们正如《等待戈多》里面的流浪汉----在生命的欢娱与荒芜里沉沦,既难死,又难活,似乎是开始,又是尽头。原来,我们不仅是末日的受害者,也是它的创造者。

    无神论者并不能幸免,他们兜里的苹果早已被诟病为精神荒原的绝佳象征。20世纪的小说家们一遍一遍预言科技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21世纪地球村民一拨拨追逐科技产品踏马蹄下的微尘。随着时间段的推移,“末日论”越来越火。人们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也不是没有付出过努力,只是在末日的事实面前,他们的努力如此轻微。犹如一个溺水的人拼命仰起头,而他终究是在飞快飞快下沉的。

    那声“上帝死了”的嘶吼后,信仰崩坏,救赎无望的呻吟从此盘踞各个领域。彼时的人们还未曾追风筝,却已开始疯狂的追逐死亡。既然缉毒之火即将熄灭,既然永生与青

  • 5、 末日在末日之后的读书笔记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末日在末日之后》,很有感慨。讲述了人们在2012世界末日之前的恐惧心理,以及末日之后人们迅速恢复平常的事情。表达作者对人们心理变化想法之快的感叹,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在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心变得是非常快。

    新年充斥在火药硫磺的味道中,大街小巷的地面铺满了红色的炮衣,就像今年冬季在女生中间突然流行起来的大红斗篷。不论是扎着马尾的中学生还是披着一头黄色卷发的年轻女子。她们穿着同样的款式,下身却穿着收的极紧的打底裤,整个人看起来像倒置的酒瓶。她们的笑靥像炸开的爆竹一样无法收拢,被明亮喜庆的色彩衬托的喜气洋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被红色支配的季节中,都理所应当的呈现出与之相称的情绪,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上来看。

    世界末日就这么过去了,像一张考完试就再不会被翻阅的书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的预言只是肾上腺激素的催化剂,效用约等于恐怖电影。而在末日之后,人们早已期盼新年的到来。不可否认,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小时候还年是很喜欢过年的气氛,不仅仅是因为有压岁钱可拿,在正月里难得不用上学做作业,每一餐都比平时丰富得多,这就足够令人兴奋,更别说那放不完的鞭炮。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发对过年反感。先不说屈指可数的压岁钱在自己看中的篮球鞋面前是多么可怜。但是来串门的亲戚之间关于孩子成绩和家里收入的互相攀比,就让人受不了。就好像是全年总结一般,要在对比中不断强调你的缺点。

    末日没到,心中就充满了恐惧与对新年的怨恨。心中想到:世界末日,算上我吧!这不是逃避,但就是逃避!

    回想当初,我们正如《等待戈多》里面的流浪汉----在生命的欢娱与荒芜里沉沦,既难死,又难活,似乎是开始,又是尽头。原来,我们不仅是末日的受害者,也是它的创造者。

    无神论者并不能幸免,他们兜里的苹果早已被诟病为精神荒原的绝佳象征。20世纪的小说家们一遍一遍预言科技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21世纪地球村民一拨拨追逐科技产品踏马蹄下的微尘。随着时间段的推移,“末日论”越来越火。人们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也不是没有付出过努力,只是在末日的事实面前,他们的努力如此轻微。犹如一个溺水的人拼命仰起头,而他终究是在飞快飞快下沉的。

    那声“上帝死了”的嘶吼后,信仰崩坏,救赎无望的呻吟从此盘踞各个领域。彼时的人们还未曾追风筝,却已开始疯狂的追逐死亡。既然缉毒之火即将熄灭,既然永生与青春健康不可共存,

  • 6、 撕裂读后感:坚守底线,拒绝诱惑

    《撕裂》一书由丁捷所著,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描写一群名流和产业大鳄的奋斗,看似清高,其实是卑微的,在奋斗中灵魂的焦灼与不安,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撕裂读后感:坚守底线,拒绝诱惑。

    《撕裂》这部小说零距离审视了文化圈腐败真相,描写了某市一群名流和产业大鳄的奋斗与矫情,对这群高傲又卑微、浅显而焦躁的人,进行了蛮力的剥洋葱。其中,主人公张一嘉重病卧床的妻子陈思维,在张一嘉最脆弱时候,拍着他的背讲到玩大人的游戏,就要有大人的力量和承受能力,引发了我的思考。

    什么是大人的游戏?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职场、商场和官场中的生存和发展。当我们走出校园的那一瞬间,不管愿意与否,不论能力高低,我们都已经正式加入大人的游戏。我们作为初来乍到菜鸟玩家,或多或少的以为成人的游戏规则是尔虞我诈,是不择手段,是没有规则。但是,时间和经验会慢慢地告诉我们,逞一时之快,贪图眼前的利益,是不会在这个将要耗费我们一生心力的大人的游戏中,成为笑到最后的高手。

    潘得厚,赵如男,甚至是主角张一嘉的得力副手李天武,无不是在官场、商场中贪图一时的利益者。盲目地追逐权利、崇拜金钱,欲壑难填,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虽然他们只是小说中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往往不胜枚举。我们的社会不会以圣人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更不会提倡像明朝官员海瑞这样,因为自己的小女儿吃了仆人的饼就把她饿死,但是法律底线与道德边界在每个人心中都清晰地存在着,迈过这条底线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才是大人的游戏中对人性真正的考验。弱者,在到达游戏终点之前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拥有真正大人的力量和承受力的人才会最终笑到最后。

    什么是大人的力量?是面对诱惑、面对挑战、面对强权、面对压力却坚守阵地的力量。拿起放在桌子上不属于自己的一包人民币,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是弱者面对欲望的妥协。这样的妥协会逐渐累积,跨过最后的底线将弱者拖向欲望的无尽深渊。而选择不拿,才是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大人的力量,贪欲是需要勇气才可以战胜的。而这样的勇气也可以在一次次的胜利中累积,成为这场游戏最终决胜的砝码。即使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都知道,拒绝往往需要花费十倍于妥协所需要的勇气,更何况未来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是非题,往往还掺杂着现实的残酷与利益的纠葛。我们在成为大人的道路上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力量,才能循着

  • 7、 《末日在末日之后》读书笔记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末日在末日之后》,很有感慨。讲述了人们在2012世界末日之前的恐惧心理,以及末日之后人们迅速恢复平常的事情。表达作者对人们心理变化想法之快的感叹,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在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心变得是非常快。 新年充斥在火药硫磺的味道中,大街小巷的地面铺满了红色的炮衣,就像今年冬季在女生中间突然流行起来的大红斗篷。不论是扎着马尾的中学生还是披着一头黄色卷发的年轻女子。她们穿着同样的款式,下身却穿着收的极紧的打底裤,整个人看起来像倒置的酒瓶。她们的笑靥像炸开的爆竹一样无法收拢,被明亮喜庆的色彩衬托的喜气洋洋。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被红色支配的季节中,都理所应当的呈现出与之相称的情绪,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上来看。 世界末日就这么过去了,像一张考完试就再不会被翻阅的书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上一页的预言只是肾上腺激素的催化剂,效用约等于恐怖电影。而在末日之后,人们早已期盼新年的到来。不可否认,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小时候还年是很喜欢过年的气氛,不仅仅是因为有压岁钱可拿,在正月里难得不用上学做作业,每一餐都比平时丰富得多,这就足够令人兴奋,更别说那放不完的鞭炮。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发对过年反感。先不说屈指可数的压岁钱在自己看中的篮球鞋面前是多么可怜。但是来串门的亲戚之间关于孩子成绩和家里收入的互相攀比,就让人受不了。就好像是全年总结一般,要在对比中不断强调你的缺点。 末日没到,心中就充满了恐惧与对新年的怨恨。心中想到:世界末日,算上我吧!这不是逃避,但就是逃避! 回想当初,我们正如《等待戈多》里面的流浪汉----在生命的欢娱与荒芜里沉沦,既难死,又难活,似乎是开始,又是尽头。原来,我们不仅是末日的受害者,也是它的创造者。 无神论者并不能幸免,他们兜里的苹果早已被诟病为精神荒原的绝佳象征。20世纪的小说家们一遍一遍预言科技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21世纪地球村民一拨拨追逐科技产品踏马蹄下的微尘。随着时间段的推移,末日论越来越火。人们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也不是没有付出过努力,只是在末日的事实面前,他们的努力如此轻微。犹如一个溺水的人拼命仰起头,而他终究是在飞快飞快下沉的。 那声上帝死了的嘶吼后,信仰崩坏,救赎无望的呻吟从此盘踞各个领域。彼时的人们还未曾追风筝,却已开始疯狂的追逐死亡。既然缉毒之火即将熄灭,
  • 8、 《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作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俗话说,打铁全靠自身硬。人生的道路艰难漫长,要想走得长久。让人家搀着你,是绝对行不通的。还得需要自己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而《单臂猿的末日》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饲养员——老莫,一次打扫长臂猿笼舍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只小猿的左臂踩断了。小猿虽然活了下来,但却成了单臂猿。

    单臂猿因为残疾,经常被别的猿欺负。老莫很内疚,便处处护着它。只要有猿欺负它,老莫就会揍它们一顿。相反有猿对它好,老莫便会给它们食物。在老莫的帮助下,单臂猿在众猿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好景不长,老莫坐车外出时出车祸死了。接替老莫的小伙子不知道单臂猿和老莫之间的关系。单臂猿没了靠山,半个多月后,单臂猿死了。

    看来:要想自己光彩夺目,还是要靠自身发光;依靠外来光源照射,虽然也能闪闪发亮,但是时间维持不长,一旦外来光源熄灭,你便会陷入黑暗中。诚然,有外力相助,能使你披荆斩棘,事半功倍。但若你因有外力相助,而松懈了自己的努力。变得开始依赖于外力,把命运押在别人身上。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外力悄然离你而去,而你却在困境之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想成功,还是得需要自己的努力啊!

  • 9、 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单臂猿的末日读后感 俗话说,打铁全靠自身硬。人生的道路艰难漫长,要想走得长久。让人家搀着你,是绝对行不通的。还得需要自己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而《单臂猿的末日》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饲养员——老莫,一次打扫长臂猿笼舍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只小猿的左臂踩断了。小猿虽然活了下来,但却成了单臂猿。 单臂猿因为残疾,经常被别的猿欺负。老莫很内疚,便处处护着它。只要有猿欺负它,老莫就会揍它们一顿。相反有猿对它好,老莫便会给它们食物。在老莫的帮助下,单臂猿在众猿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好景不长,老莫坐车外出时出车祸死了。接替老莫的小伙子不知道单臂猿和老莫之间的关系。单臂猿没了靠山,半个多月后,单臂猿死了。 看来:要想自己光彩夺目,还是要靠自身发光;依靠外来光源照射,虽然也能闪闪发亮,但是时间维持不长,一旦外来光源熄灭,你便会陷入黑暗中。诚然,有外力相助,能使你披荆斩棘,事半功倍。但若你因有外力相助,而松懈了自己的努力。变得开始依赖于外力,把命运押在别人身上。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外力悄然离你而去,而你却在困境之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想成功,还是得需要自己的努力啊!
  • 10、 撕裂的疼痛 成长的力量——读《茉莉花开》有感
    撕裂的疼痛 成长的力量 ——读《茉莉花开》有感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山霞中心小学604班 陈舒涵 指导老师:邱智雅 那年夏天,泡桐花开得很美。在那个夜里,褐褐和姐姐跪求哭求父母,可惜他们无法挽回最后的结果。家不再完整,仿佛剔透的水晶破裂了。一夜之间,她开始成长,因为她别无选择。 成长,是用一路的泪浇灌出最艳丽的花朵,需要承受痛苦和迷茫。她要与亲人离别,要尝试接受新的家庭,要与新的同学建立友情。 晓月姐姐在书中刻画了她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她在童年里的痛苦与伤痕,描述了褐褐成长中的不安和忐忑,以及历经风雨之后的内心成长。等待一个人的成长,就像是等待一朵花骨朵的绽放。 春天,大叶榕的枯叶会纷纷飘零,黄灿灿地铺满街道。父母离婚后,她的笑声却没有减少,泪水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父母离婚时,她没有哭;在妈妈不同意她和姐姐一起看电影时,她也没有眼泪;在想念和姐姐一起煮鸡蛋的往事时,她的脸还是干的……她担心自己可能患上了无泪症。 这不禁让我想起灰色的五年级:那年,父母双双去外地打工,孤寂和悲伤时常席卷而来,令我措手不及。每次视频聊天和父母哭诉我心中的渴求,却也改变不了父母的决定。一开始,每次在父母提着行李离去时,望着父母渐渐消失的身影,我肆无忌惮地下起泪雨来。后来,我和褐褐一样丢了眼泪,因为哭也没有用,自己无力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底里说一个字“哦”,然后任时光流逝,随事情发展。 在这段岁月里,我和褐褐一样逐渐变得坚强勇敢,变得成熟独立。就像褐褐给泡桐花写的诗一样——活着有梦,就这样灿灿地开上墙头,不论明天……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像雨桦和明尧这样的好朋友陪伴着我们,有无论如何依然爱着我们的父母,还有一本本书中的无数人物伴随着我们度过艰难的岁月…… 轻轻合上手中的《茉莉花开》,我静静地闭上了眼:啊!每种花也许都是某个人的另一种呈现,就像茉莉和褐褐,微小、纯净,也倔强……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4-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30

  • 2023-06-17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3-06-15

  • 2019-09-28

  • 2019-11-11

  • 2022-01-31

  • 2023-06-21

  • 2019-11-04

  • 2021-04-02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6-15

  • 2019-09-20

  • 2021-04-22

  • 2023-06-29

  • 2019-10-28

  • 2021-05-03

  • 2023-02-27

  • 2023-02-28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1-08-20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2-12-14

  • 2023-01-08

  • 2019-11-02

撕裂的末日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撕裂的末日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撕裂的末日读后感、2024撕裂的末日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