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2024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范文,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左右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推荐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

(共 8773 篇)

  • 1、 深度学习的艺术:采铜(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2000字(3)篇
    深度学习的艺术:采铜(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深度学习的艺术:采铜(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采铜

    什么是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东西不只看它浮在表面的东西,而是往深入去挖掘,甚至看到别人所未见的东西。

    成甲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里提到中国过去30年,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看可分为三个阶段。这对我而言蛮受感悟的,甚至勾起了我初中的回忆。

    当时大学生群体颇受欢迎,甚至在我家乡某个村子出了一个大学生那是相当不得了的事情,甚至达到光宗耀祖的地步,当然这是父母辈说的,毕竟我没有亲身体会。那个时候拼的是啥,毫无疑问谁掌握的知识多,谁便能向前一步。提到这里我想起了初中时候的一件事,我父亲的朋友(有个弟弟在上大学)来我家做客,突然说道现在录取分数线降低了,当然我在一旁多嘴,说不是升高了吗?结果迎来一句那是小烂初中升高中的分数线。我当时挺懵逼的,我当时心里想着大学了不起了,真是的。现在看到这句话也就意识到父母辈说的是对的,当时拼的就是知识的掌握量,全身知识光环包围,那可就是站在顶峰的存在啊。

    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的获取变得方便快捷,甚至没有什么边界。想要什么知识,网上一搜一大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时拼的是谁能更快的获取信息,这成了竞争的关键。

    这一阶段仅仅单靠是知识多,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需求,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上面两阶段或多或少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谁能保证以后一直如此呢?更何况现在大学生满街一抓,一大把。

    因此深度学习越发的重要,学就要学有所成,而不是像吾一样,半吊子一个。仔细想想吾每天都在学,今天学,明天行为依旧没啥改变,那么学习的意思何在呢?越想越可怕。这也是吾为什么学习认知深度和深度学习思想的原因。我觉得我们要学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改变我们行为的思维。

    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提问、解码、操练、融合」

     一、提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二、解码

    这里的解码不单单是对我们所学的材料进行理解。理解通常只涉及对字面意义的解读,常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也无需做太深入的思考,并且理解应遵从本意,不可擅自演化。而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和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解读者对同一材料的解码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基本的解码方法,其实就不外乎下面三个

  • 2、 开放的智力:采铜(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600字(3)篇
    开放的智力:采铜(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本书学与思

    你是不是一无所有?

    你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你,你总会有自己有别于人的思想,你可以阅读,写作,绘画,可倾听,述说,通过自己现有的任何能力去完善自己,表达自己,点点滴滴的去创造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的东西,因此每个人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穷和富的差别在于你有没有物尽其用的思想,你如果拥有许多外物,却没有一件能发挥其价值,那么你是“贫穷的”,如果你仅有那么一点东西,却能完全发挥其价值,那么你是“富有的”

    为何一直学习进步却不大?

    真正的学习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的学习谈不上是真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为实践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这个理论从小听到大,却没多少人培养起来这意识,这是为何?

    其一,大多数人的学习是服务于自己的焦虑。

    其二,纯粹的理论学习可要比应用要难的多,毕竟理论中都是理想环境,而实际却是蛮荒世界,变量太多,因此人们避重就轻,逃避困难的本性尽显,一头扎进理论无法自拔,只能学得一身屠龙之术

    如何正确学习以及应用?首先接受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问题和实践为导向,学会遇到问题后自己能够定义问题,独立思考,使用已储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不断修正答案,尽量找到一个优美的解答。

    如何看待追名逐利?

    追名逐利本就不是可耻之事,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何乐不为呢?但追名逐利的前提是诚实守信,取之有道,毕竟人与人打交道是个长期博弈的过程,不要耍小聪明,要懂得吃亏

    关于如何看待现实?

    直接引用作者的观点,“我想,一个成熟的人,当然懂得这个世界的暗面,也懂得妥协和退让,但他也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实力,去护卫一些需要坚守的东西。他可以选择,不去做一个天真和莽撞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也可以选择,去做一个有能力与这个世界共赢的长期幸存下来的人。”

    如何内化所学?

    1.交错于理论于现实之间

    2.热爱生活,悉心洞察生活

    3.广泛涉猎,做事不为自己设限

    4.学中做,做中学

    如何拒绝平庸?

    从培养自己的内核做起,内心坚定的人,从来不忌惮做一些不寻常之事。那些在别人看来疯狂的举动,对自己来说却可能是最好最安宁的选择。逃脱献媚于他人的牢笼,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如何快速实践,如何避免拖延症?

    制定出一个最小化可行性的产品(因其外部资源依赖小,因此容易达成),不要一开始追求太完美(大多数的拖延症就是因为追求完美导致目标庞大到不可执行),通过不断迭代并获

  • 3、 硬派健身·减肥篇:斌卡(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读后感(3)篇
    硬派健身·减肥篇:斌卡(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读后感 第(1)篇

    有一些观点很颠覆,比如热量的摄入时段。在健身,养生这些方面,人云亦云的不一定是对的呐。以卞斌的《硬派健身》为基础,思考自我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健身计划。

    首先思考三个问题

    我的bmi指数是22.18,属于普通体重人士。但具有腰宽,屁股大、大腿粗的体型特点。对于健身我有一些经验,身体素质良好,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有规律地坚持锻炼。

    我首要目标是更少的脂肪含量,看起来苗条一些,体重上减少5kg,其次增加肌肉含量。

    具体而言,我想要我的脸小一些,同时腹部、大腿需要苗条一些,其次是臀部、胳膊上的拜拜肉。

    当前到9月15日,一周安排在健身上的时间基本在晚上。饮食方面,在学校吃,不打算使用健身补剂。

    二、具体健身计划

    以一周为小单位,六周为一大单位,具体健身安排如下:

    先试试吧。

    硬派健身·减肥篇:斌卡(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读后感 第(2)篇

    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听艺潇的讲书,非常的感兴趣[耶]

    我本身也是一个长期被体重折磨的人,说起健身,不得不提起在17年的时候,因为一篇有偿的减肥食谱,而下定决心减肥、健身。不花钱还是不知道心疼,哈哈。结果显而易见,从180半年时间减到150,其中节食、代餐、器械、跑步,能经历的都已经经历了。在18年年初,饮食不注意,不锻炼,体重又恢复,18年夏天虽有健身,但效果甚微,18年就看过此本书,但决心不强,今年19年了,从1月份开始,到3月18号,已经从180减至160,愿在未来的一个月能瘦到150。

    现在来说本书,本书重点就是认清减肥误区和如何减脂塑性。

    一、减肥误区。

    1,坚决不能节食减肥。节食效果明显,但长期会反弹,人也会受不了。(本人深有体会)

    2,绝食减肥降低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代谢率,吃再多都不怕胖)

    二、减脂塑性方法

    当你想减肥的时候,你的内心就已经挣扎了很久了,或者你已经尝试了许多,但效果一般。心中想、想便做,做的第一步便是①制定计划。制定计划便是迈出的第一步,合理的健身计划,严苛的饮食计划都必不可少,调控好饮食,俗话说三分吃、七分练。②区分有氧和无氧。认清有氧和无氧的区别,有氧为辅,无氧为主,有氧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大体重的人可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氧运动,让自身有个适应性后,在进行适当的无氧,切记不可急功进切,不可强行坚持,而损害自身的机能,否则会大大降低健身的兴趣

  • 4、 拔起逻辑之剑: Andy Lee 自选集(知乎「盐」系列)读后感400字(3)篇
    拔起逻辑之剑: andy lee 自选集(知乎「盐」系列)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在一架飞机上,有四位乘客,医生、画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突然,飞机出现故障。机长说,必须跳下去三个人,否则这架飞机就会坠毁。现在机长让四个人每人说一句话,证明自己的价值。 医生说:「我治病救人,其价值不言而喻。」 画家说:「我创造艺术,给人们提供永恒的美学享受。」 物理学家说:「我研究世界,这不仅满足人类的求知欲,也为人类的科技进步提供理论基础。」 哲学家说:「哲学的价值,我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但我能拆下机舱内的座椅,然后把它们扔掉,这样我们谁都不用跳下去了。」真正成功的反对,是把你反对的对象的所有支持者,都变成它的反对者。在科学的图景下,没有神,没有道德,没有来世,没有美,没有爱情,没有心灵,也没有一个值得格外强调的人。科学有害无知,学习需要谨慎。

    拔起逻辑之剑: andy lee 自选集(知乎「盐」系列)读后感400字 第(2)篇

    这本书不像正规逻辑学教材或读物,反到感觉像是作者成长路上的一种学习思维补充和总结,所以无论是从那一章读起来都是可以的。

     虽然并不赞同文中的一些观点,有些章节底气不足,比如有的结论太理想化,有的论证不严密、逻辑不清晰,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方法和观点也是适合我们的,以下摘抄一些映像比较深刻的句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处于信息的海洋之中,这些信息总是试图占据我们的大脑,但如果我们不加反思地吸收一切信息,我们的大脑内便会充满许多垃圾信息和错误观念。而要避免这种糟糕的情况,我们就要对这些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支持者,提出正确的问题。

       而如下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反复提出的:

    1. 这个信息要讨论什么问题,而它的结论又是什么?

    2. 别人支持这个信息的理由是什么?

    3. 在这个信息中,哪些概念的含义是模糊的?

    4. 这个信息背后,预设了什么样的事实判断,和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5. 这个信息的推理过程中,有没有包含推理谬误?

    6. 这个信息所列举出来的证据,有没有效力?

    7. 这个信息说 a 是 b 的原因,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8. 这个信息所提到的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9. 有没有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10.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不能得出哪些结论?

       

    如果我们想要问什么是真正的×,那我们应该首先思考,×与非×之间是否是连续的?如

  • 5、 《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_900字

    《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900字

    此刻我坐在楼下广场,听着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雨后的空气清新而凉爽,最喜欢这个时候闭上眼睛发呆,仿佛完全放空自己。 假性亲密关系,是个沉重的话题。 不知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大脸,似乎很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会有人滔滔不绝地跟我讲开心的事,也有人对着我不停地控诉自己的不满,还有人抱着我痛哭蹭脏我新买的外套。一段段感情经历下来,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也是个爱无能的胆小鬼,敏感脆弱多疑又骄傲的不得了。 我曾试图寻找过原因,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除了不得不提的原生家庭外,更多的是后天我对一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处理方式。 我清楚地记得,小学时会有音乐教材,当然没有老师教,我心情好的时候就会自己在家瞎读瞎唱,可是那时候我妈妈自己也是个焦虑的人,她听到我唱歌就会烦躁,会很凶地让我不要唱了。那时候我经常从她口里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心焦”。我根本不懂心焦的意思,只知道我妈心焦了我最好安静一点。或者我很开心地跟她分享我在学校的事情,发现她并不感兴趣还会说跟你爸说去,我现在依然能想起她的表情和语气,除了委屈地走开我还会趴在床上默默流眼泪。于是后来我逐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学会了顺着她的心意。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怪她,只是很理性地表述事实。我越来越理解她,她还是我最亲爱的人,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永远的牵挂,可是她对我性格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只是暗下决心,以后一定不会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在后来的感情中,我也一并用逃避的方式对待我的朋友,包括曾经的伴侣们。如果我觉得这个人值得我信任,我就会热情似火,整个人身心放松,可是我一旦发现这个人对我不友好,我马上就会竖起满身的刺,冷漠也是分分钟的事。这样其实非常不好,所以每段感情到了最后,只剩下疲惫却又不甘心。 一直以为自我认知能力还不错,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但事实是我对自己的了解还是比较浅短,接下来我打算按照作者介绍的自我认知的方法,对自己做一个深刻的分析,我知道会很麻烦和痛苦,谁让我有缺陷呢!不得不承认,我对自己也越来越不信任,不相信我还有建立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的能力。 整本书都是干货,需要经常回头看。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的两个人,加油,不放弃。

  • 6、 关于《周国平自选集》读书笔记

    201x年4月25日星期一 小雨

    过程:在读《周国平文集》的过程中,感受很多,但总是感到自己的理解有些凌乱,但按照《易经》的解读,任何问题都有阴阳两方面的表述,如对爱我不想从正解来说,而从另类上来讲什么是爱:爱是人类在敬畏以后,产生的一种精神需求。想一想,人的天性中不足正如英国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霍经所言:人类有两大基因工缺陷:自私和贪婪!而如何平衡两大缺陷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利用恐惧,因为恐惧能平衡自私和贪恋。电影《2012》的编剧因为理解到这一点,面对人类的自私只能无奈的设计这样的台词:当我们不为他人的时候,就是我们失去人性的时候,另一个就是:我们以放弃他人生命,来开创我们的未来,我们怎样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两个问题的设计都考虑到人惧怕恐惧的弱点,谁都不想让人认为自己失去了人性,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是多少的没有人性。这种平衡就是人所不得不面对的宿命,也许这也是人性所决定的。

    比如对父母迟早要离去的恐惧,造就了我们要对父母全身心的尽孝道,因为我们是无法阻止深爱自己的人慢慢的老去,最终离我们而去。因为孩子的出现,让成人找到入天堂的入口我们有一种自己百年之后有人怀念祭奠的内心需求,总是恐惧失去了生命延续和精神寄托的主体,因此我们选择了对子女付出无怨无悔,最无私的爱,因为这种爱,让成人找到了进入天堂的入口,可能这种说法太直白了一些,有人不爱听,呵呵但实际上我想要引起大家思考的是:每个人自己在生命历程中做人做事,有多少是因恐惧而做出的判断,而又有多少真正无愧于自己的良心而做出的选择!正如我在读《周国平自选集》的过程中,书中所描绘的那样:面对是非判断的时候人总有两种天然态度:否定的总是那些自己认为1、无足轻重的人,2、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人,3、自己嫉妒的人。而我们肯定的常常是与这三方面相反的人们。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我们会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判断,实际上每个人的判断都要时间,正如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在比较当中才有合适的判断,时间很重要,也许效率低,但这是我们做到公正选择的必要条件。

    而如何才能产生恐惧呢?按我肤浅的理解应该粗分为三种产生方法:一是宗教、二是法治、三是文化。

    同样,我们对善良的追求,从另一角度理解,也可能是因为恐惧的原因,因为我们恐惧,因为头顶三尺有神灵,我们选取的是善良。正如对道德的理解一样: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由此衍生出正义和仁慈。

  • 7、 《周国平自选集》读书笔记1200字

    201x年4月25日星期一 小雨

    过程:在读《周国平文集》的过程中,感受很多,但总是感到自己的理解有些凌乱,但按照《易经》的解读,任何问题都有阴阳两方面的表述,如对爱我不想从正解来说,而从另类上来讲什么是爱:爱是人类在敬畏以后,产生的一种精神需求。想一想,人的天性中不足正如英国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霍经所言:人类有两大基因工缺陷:自私和贪婪!而如何平衡两大缺陷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利用“恐惧”,因为“恐惧”能平衡自私和贪恋。电影《2012》的编剧因为理解到这一点,面对人类的自私只能无奈的设计这样的台词:“当我们不为他人的时候,就是我们失去人性的时候”,另一个就是:“我们以放弃他人生命,来开创我们的未来,我们怎样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两个问题的设计都考虑到人惧怕恐惧的弱点,谁都不想让人认为自己失去了人性,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是多少的没有人性。这种平衡就是人所不得不面对的宿命,也许这也是人性所决定的。

    比如对父母迟早要离去的恐惧,造就了我们要对父母全身心的尽孝道,因为我们是无法阻止深爱自己的人慢慢的老去,最终离我们而去。“因为孩子的出现,让成人找到入天堂的入口”我们有一种自己百年之后有人怀念祭奠的内心需求,总是恐惧失去了生命延续和精神寄托的主体,因此我们选择了对子女付出无怨无悔,最无私的爱,因为这种爱,让成人找到了进入天堂的入口,可能这种说法太直白了一些,有人不爱听,呵呵但实际上我想要引起大家思考的是:每个人自己在生命历程中做人做事,有多少是因恐惧而做出的判断,而又有多少真正无愧于自己的良心而做出的选择!正如我在读《周国平自选集》的过程中,书中所描绘的那样:面对是非判断的时候人总有两种天然态度:否定的总是那些自己认为1、无足轻重的人,2、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人,3、自己嫉妒的人。而我们肯定的常常是与这三方面相反的人们。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我们会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判断,实际上每个人的判断都要时间,正如“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在比较当中才有合适的判断,时间很重要,也许效率低,但这是我们做到公正选择的必要条件。

    而如何才能产生恐惧呢?按我肤浅的理解应该粗分为三种产生方法:一是宗教、二是法治、三是文化。

    同样,我们对善良的追求,从另一角度理解,也可能是因为恐惧的原因,因为我们恐惧,因为“头顶三尺有神灵”,我们选取的是善良。正如对道德的理解一样: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生命对生

  • 8、 《乡村教师:刘慈欣科幻自选集》读后感2000字

    《乡村教师:刘慈欣科幻自选集》一书由刘慈欣所著,描述了一个个科幻场景。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乡村教师:刘慈欣科幻自选集》读后感20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当我们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心胸宽广的感觉。那么,当我们面对时间上兆载永劫、空间上浩瀚无垠的宇宙,又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呢?宇航员也只能窥探宇宙的一角,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面对宇宙的感觉呢?其实,读一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就会获得面对宇宙的感受。这种感受不仅比面对大海时那种心胸宽广更加宏大,并且会产生多层次的思考。

    刘慈欣最知名的小说,当属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的《三体》。但这本《乡村教师:刘慈欣科幻自选集》,尤其是与书名同名的小说《乡村教师》,更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和思考。

    《乡村教师》的开篇,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土高坡上乡村教师的故事:黄土高坡上的老乡村教师抚养孤儿李宝库长大,为救李宝库狼口脱险而丧命。李宝库毕业后继承恩师衣钵,也当上乡村教师。面对村民的愚昧、恋人的变心,甚至癌症的侵袭,他心中想到的只是用最后的生命送走最后一批学生。

    读到这里,会感觉这和印象中的科幻小说完全不同。但继续往下读,画风大变:数百光年外,一场持续两万多年,涉及整个银河的战争即将结束获胜的碳基联邦为了防止敌人硅基帝国死灰复燃,决定制造横跨数百光年的恒星空白地带,毁灭所有没有生命或者只有低级生命的星球,防止对手通过恒星打开时空蛙洞前进,从而囚禁对手

    接下来,小说不停地在乡村教师的教书生活和碳基联邦的战略布局之间切换。终于,在小说过半的时候,两个世界实现了重叠。碳基联邦在对银河系的恒星以及归属这些恒星的行星进行文明等级测试,来到了太阳系,选中了地球以及乡村教师李宝库所教的学生作为测试样本。李宝库临()死前教给学生的力学三大定律,恰好正是测试题目之一。学生们完美的回答,让碳基联邦知道地球是一个拥有高级文明的星球,从而放弃了毁灭地球及太阳系。

    我们常说,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但是,我们见到的教师太多太多,大多教师也一直周而复始地做着我们习以为常的教书育人工作,所以我们经常会忘记教师的伟大。刘慈欣将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故事,放置在宇宙这个宏大的背景之下讲述,放在一个特定的科幻故事中去讲述,一下就让乡村教师的故事变得震撼起来,让我们除了对广大教师产生敬佩之情,也开始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育本身进行思考。

  • 9、 鲁迅自选集读后有感范文

    去年出国前,接到好几家出版社约稿,都是叫我从旧文中随便选选,弄成一个本子,凑在某某丛书里。小子何德,竟蒙如此恩待,于是唯唯诺诺,马上动手。先立一个或几个主题,分若干小辑,这几篇给甲社,那几篇给乙社,五本自选集模样的东西顷刻告成,眼前就浮现了它们将同时推出的壮观场面,而且读者若干,稿费几何这么一想,不免志得意满,虽然有一件似乎不太稳妥的事在脑子里一闪,也迅速掐灭了。

    一年后拿到新书五本,略微一翻,才明白当初在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是什么,丝毫高兴不起来了:不少文章选重复了。其实,即使为了凑字数,也无须那样猴急,抽掉几篇,厚薄也相宜了。总还是过于自爱,希望自己的大作让更多的人看到罢,但结果不仅对不起读者,也害了自己的大作。

    有一位朋友,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自批脸颊四次(一边两次),这才定定心心开始一天的工作。我这篇文章,要谈鲁迅在1932年底编辑、次年3月由天马书店出版的《自选集》,却先说了一通自己的鸡毛蒜皮事情,倒并非受这位朋友影响,实在只是想借这机会,谈图书出版与现代文学史的一个现象。

    中国现代高产作家,恐怕只有鲁迅一人自觉按照编年方式整理著作,由此避免小说、散文、杂文作品重出于不同的单行本。这是作者之福,读者之福。其他作家如周作人更不要说当代的我辈就很惨了,虽是自编文集,也缭乱不堪。笔者因为犯过这错误,所以悔愧至深。

    不记得是竹内好还是木山英雄曾经说过,鲁迅一生都在撰写《鲁迅全集》,意识是说,逐年编辑自己的作品的习惯,预先确定了他写下的片言只语在未来的全集中的位置,而这也足以使《全集》之外任何自己或别人的选本,都无害其著作体系的完整性。

    即使这样,鲁迅生前也只编了一本《自选集》,这就更要令当时和后来无数作者尤其是像我这样半吊子的鲁迅研究者惭愧得汗不敢出了。

    讲究书的版本形式,乃一切爱书写书者的习性,但鲁迅这方面似乎特别严格。他曾经针对清修《四库全书》而反复致慨于满族统治者对汉人书籍精心的谋杀。对一些谋取暴利或达到别样目的的聚珍本、校注本,他不仅指出校对乃至断句上的错误,更不放过出版和编辑者随意变乱古人著作版式的漫不经心、甚或自以为高明的恶劣行为。新出版的图书天地过窄,他也极其不满,以至于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加以深究。在《鲁迅全集》里,描写书的还魂和再造的现象的论述很多,但我们也注意到,鲁迅谈论版本形式往往意有他属,不同于那些喜欢炫耀见识高卓或收藏宏富的博雅之士。总的精神,

  • 10、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书笔记400字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书笔记400字:

    假期,我将《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完了,读完后给了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中蕴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仿佛我烦躁的心都被洗涤的透彻明净,深深撼动了我的心。

    《让树转弯的方法》是我明白了人有时不免会灰心无助,也会有失败的时刻,只要培养了向万物那样峥嵘的风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击倒了。《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是我懂得我们应该“无所往而生其心”,因为生活不能如预期,无常也不可预测,如果我们的心执着停滞了,那就是死路一条。《过火》是我学会许多事在起步之初,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另一端,当然也不敢相信有神明,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人生的火一定要过。

    “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这本书用一个个小小的故事来折射出大的哲理,没有用多少优美的语言,只是记录着简单平凡的故事,这些足以让人一次次的反复回味。

    这本书虽然读完了,但没当我看见林清玄的书时,我都会拿起来读一读,因为每一次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作者:李幼琳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7

  • 2019-10-04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3-2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2-23

  • 2021-11-22

  • 2023-02-19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10-11

  • 2021-06-25

  • 2019-09-20

  • 2022-12-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8-21

  • 2023-02-09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09-25

  • 2023-02-21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
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范文,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史铁生自选集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