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山高路远观后感 > 地图 > 山高路远观后感,2024山高路远观后感
山高路远观后感相关栏目
山高路远观后感热门栏目
山高路远观后感推荐
山高路远观后感

(共 5841 篇)

  • 1、 谈乐观——读《山高路远》有感

    以前听人提起有青春年华在,就有汪国真的诗在。近日,拜读汪先生的《山高路远》之后,我才对这句评价有了切身体会。

    《山高路远》这首诗大量采用了对偶句式,读来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诗形象含蓄地昭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山再高,路再远,勇敢执着的人方可到达。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昂向上的青春气息,表现了当代青年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读过这首诗后,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作者乐观向上的心态深深影响了我。原来在面对漫漫长路,巍巍高山时需要如此的精神面貌。至此我明白了乐观的人生意义。

    乐观,指对目前的处境不畏缩,豁达的态度。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乐观,乐观的人必能超越自己,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面对同一件糟糕透顶的事,乐观的人总会想办法解决,相反,不乐观的人会闷闷不乐,最终放弃。乐观,能在绝境中给人以动力,能在失败中予人以自信。就如作者在诗中写的那样:双脚磨烂,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如果不是依靠顽强的信念,乐观向上的态度,二万五千里长征怎会胜利,从山村走出的中国共产党又怎会缔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没有比较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2、 《山高路远》读后感400字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机遇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汪国真,他写这首诗是献给中国第一位登山女运动员,这首诗在不久之后将献给另一位登山运动员。

    这位老人名叫夏伯渝,他的一生就描绘了这首诗的大意。

    他一生的目标就是登穆郎玛峰。1975年第一次登山。让他失去了双脚。第二次登山遇到雪崩。第三次登山,遇到地震。第四次登山,在距离峰顶94米时下起暴风雪。为了队友的生命安全决定离开。在43年后,2018年已经69岁高龄的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他的事迹让我知道什么叫坚强,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乐于助人。他能不理会无脚的痛苦,毅然前行,这让我很震撼。我觉得我以后要心有梦想。虽然不能像夏老那样登珠穆朗玛峰,但是要坚强、乐观、执着做好每一件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 3、 《山高路远》读后感_五年级读后感400字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机遇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汪国真,他写这首诗是献给中国第一位登山女运动员,这首诗在不久之后将献给另一位登山运动员。

    这位老人名叫夏伯渝,他的一生就描绘了这首诗的大意。

    他一生的目标就是登穆郎玛峰。1975年第一次登山。让他失去了双脚。第二次登山遇到雪崩。第三次登山,遇到地震。第四次登山,在距离峰顶94米时下起暴风雪。为了队友的生命安全决定离开。在43年后,2018年已经69岁高龄的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他的事迹让我知道什么叫坚强,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乐于助人。他能不理会无脚的痛苦,毅然前行,这让我很震撼。我觉得我以后要心有梦想。虽然不能像夏老那样登珠穆朗玛峰,但是要坚强、乐观、执着做好每一件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 4、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_1000字

    只要你有勇气和胆魄,你就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那么世界上的最高点便是你;只要你有毅力并且够健壮,你就可以走过地球的长度,那么世界上最长的便不再是赤道的距离,而是你脚的长度。

    ——题记

    她,是一个芭蕾演员,出身于舞蹈世家,有着较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舞姿。然而,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在一次车祸中,她失了双脚。脚,这对于一个从小对舞蹈热衷并痴迷的她来说,应该是比生命还更重要的,但是,她却失去了脚,连走路都成为问题,还怎么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呢?怎么办?命运之神在她面前横起了一道高山,她能攀上它吗?然而,她就是不向命运低头,从此轮椅便是她的舞台,她在这个舞台上刻苦地训练着,虽然艰难,但她一直坚持着,因为要成为优秀的芭蕾演员,就是她的梦,有梦的人生才会美好,脚,不过是梦的一个支点而已,没有了脚,轮椅同样能旋转。最后,她终于重返芭蕾舞台,并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演员。她,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终于攀上了那命运之神给她设置的高山。山虽高,但还是败倒在她的脚下。

    他,是拉面馆的一位师傅,十几年前,他打点行装,告别父母,出外学习厨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万人注目的焦点。可是,后来一场怪病,竟夺去了他的味觉。失去味觉,这对于一个从小立志成为一名顶级厨师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命运之神在他面前也横起了一座高山。同样,他也没有因此绝望,因为世上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都能攀上高山,于是,他默默收拾行囊,离开了他梦想的繁华都市,来到小城做起了拉面,他要在这条路上攀上高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办起了面馆,并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拉面师傅。他属于绕道而行,但也登上高山,他比山高。

    她,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命运之神并没有关顾她,而是处处设坎折磨她,但她并没有屈服。在儿子死后,她毅然用她羸弱的双肩担起了照顾孙女的重担,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孙女上大学。这条路好漫长。她是个文盲,家徒四壁,在变卖了一切之后还剩下5元钱,可是她会纳鞋底呀,于是365个日日夜夜,她便这样天天纳着纳着,纳完之后就拿去市场卖,卖完之后再买面布料接着纳,而她所纳鞋底赚的钱,从不舍得用,她说,那是她为孙女存的上大学的钱。最后,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样一个颤微微的老人终于一针一线纳出了一个大学生。这条路是很漫长,但她终于走完了,她的脚比这路更长。

    相信自己,人生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不要在意你现在的环境,珍珠不是在海水里,而是在蚌壳中艰难

  • 5、 《情比山高》观后感400字

    《情比山高》观后感 市镇小学六年级一班 张一冉 近日老师在教室组织观看了一部电影---《情比山高》。 这是一部富有大时代下的爱国情怀,彰显了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在国家危难之际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滇缅公路修路的主力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条绵延千里的高山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有力地支撑了的中国抗日战争,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已为大家所熟知并永载史册,近千公里的山区公路,跨越五条大江,穿过六座大山,当地数十万群众历时八个多月,修成后被认为是第二条长城的民族保卫通道和反击通道,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当公路要穿越神山神林,扰动山民祖宗安息之地时,老百姓怎能接受修路的事情呢?在关键时刻,县太爷现场只作了一个几千里之外前方在打仗,我们要和力民众、团结一心、一切以修路为主的动员演讲,而规模不大的地母寨、雷公寨在前方分别阵亡166人、74人的悲惨情况下,毅然决然作出了炸开神山神林、让公路穿过、一切为了抗战的决定。他们已经完全明白了,认为神山、神林有什么不能炸的!不能让天上的孩子耻笑咱们,刀把儿高度以上的人全部参加修路。这种朴素的情感,就这样瞬间冲破了全寨子的人之前对神山神林的死守,那么质朴地反映了我们中国老百姓在国难当头之际几千年以来不变的情怀,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同学们,莫忘国耻!不要耽误宝贵的时光!赶紧学习,要利用宝贵的时光,创造伟大的时代,要为我们的祖国争光! 下课了,而我的心却迟迟不肯放下!《情比山高》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会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指导老师:李米霞
  • 6、 《冯志远》观后感

    电影《冯志远》观后感

    9月13日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下,全体师生分年级观看电影《冯志远》。我的心灵被洗涤、灵魂被震撼了。他那种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师德,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电影《冯志远》记录的是一个平凡教师一生的从业生涯,看完电影的我受益匪浅。看完电影《冯志远》,我被一个伟大的灵魂被深深的震撼了。

    195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二十八岁的冯志远辞别了新婚的妻子与温暖的小家,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妻子送给他的二胡,踏上了艰苦的教学之旅。谁曾想,他这一去,竟花去了一生的灿烂年华,直到他双目失明,直到他退休,他都没有离开这片让他洒满深情的贫瘠的西部土地,没有离开他挚爱的教育事业,没有离开他那山区贫困的学生。影片通过讲述教师冯志远在宁夏期间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了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沙漠上,冯志远伴随着一路驼铃来到了中宁县鸣沙中学。由于家庭贫困,大量学生辍学。冯志远不厌其烦地朝学生家里跑,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谈心,使许多孩子又重新回到了课堂。晚自习的课堂上,昏暗的小油灯下,每个孩子的脸都被熏黑了,冯志远老师的烛光却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他坚信知识更能改变命运!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带给学生的是希望。

    由于先天性的眼疾,再加上超强度的工作、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冯志远的视力急剧恶化。一天,冯志远正在上语文课时,突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失明后,校长提出让他退休回上海修养,他却默默的说:我回上海去做什么呀?!看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冯老师是把教师工作看作成自己的一生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了啊!

    我也曾听老师熟背过《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但给我震撼最大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影片中双目失明的冯老师饱含激情的那场朗诵,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感动于他挑灯对着放大镜认真工作的画面,感动于学生们舍不得他走的送别场面,感动于他失明后不肯离开讲台的衷心。42年弹指一挥间,终于有一天,他,不得不离开他深爱着的三尺讲台。街道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群。一双双送别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我的眼睛里也都是泪花。

    《冯志远》对于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不是通过简单文字能够表现的。冯志远-一个普通而又响亮非凡的名字,说他普通是因为--像他这样默默无闻地在教

  • 7、 冯志远观后感
    "我将自己最美好的岁月留在这里,同时,这里也有我最宝贵的财富--你们,我的学生。同学们,我就要离开你们了,我讲了一辈子课,今天却不知所措。我愧对我的爱人,愧对我的孩子,更愧对你们,因为我再也没有能力教给你们知识 "这就是把一生献给了西部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双目失明的主人公冯志远在他最后一堂课上讲的一番话,听到这里,我感动得热泪肆流 我的灵魂被深深地触动了,就为冯老师那执着的敬业精神,就为冯老师四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就为冯老师不顾眼疾,仍然备课、上课 影片中1958年的宁夏中鸣县,那广袤的荒野,无边的黄沙,蹒跚的骆驼,8岁的放驼孩子张建华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那句"我要上学呢",都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就在这组镜头里,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仅5年的冯志远,辞别了新婚妻子风尘仆仆来到宁夏支援教育事业。他与张建华的相遇、他对渴望上学的孩子的疼惜,似乎注定了他的一生要留在这片黄沙地上 他四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孩子们,献给了教育事业。即使在双目失明后,仍在学生们的搀扶下,凭记忆继续授课,直至患脑血栓瘫痪在床,不能起身 冯志远老师从教四十余年,但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执着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种。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诠释着热爱教育、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刻内涵。在冯老师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岗敬业,什么才叫做恪尽职守,什么才叫无私奉献 或许有人说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远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儿,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洒在了大西北,与黄沙为伴,与贫穷为伍,生活孤孤单单。可是我觉得:或许冯老师就是为那片黄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价值在那里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古人说得好:大爱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冯老师的一句豪言壮语,但是,我却分明通过听失明后的冯老师给学生背诵《岳阳楼记》,明白了他的心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冯老师那浑厚有力的背诵,配着悲怆悠远的古筝曲,深深地激荡、震撼着我的心,一首苍劲的《岳阳楼记》,抒尽了冯志远的心胸宽广与豪情万丈! 由此,我想起了我的老父亲,一位在教育事业中默默奉献了四十二个春秋的可敬的老人,想起了许许多多像冯老师一样献身于教育的工作者们,正是如冯老师那样的平凡而伟大者,才聚成了中华几千年挺起的脊梁!而我
  • 8、 [收藏]志远观后感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也许"[收藏]志远观后感"就是你要找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志远观后感【篇1】

    上周三,我和学生观看了电影,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动。我想,同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冯志远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二年如一日,默默的为学生耕耘着……冯志远,一位支教宁夏42载,倾心教化万人而淡泊一生的师者,用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的大爱,凝铸成高尚的师魂,如一方坚而不脆、拙然如璞的贺兰石,在岁月风沙的磨砺中,执著地守护着心中那片希望的绿洲。

    在冯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光荣,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而自己真正又为学生做了什么? 同冯老师相比,我们缺失的是真正的爱,是对所有孩子的爱。我们如果像冯老师那样,多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像冯老师那样多一份对学生的真爱,也许我们的学困生就会减少,我们的课堂就会妙趣横生,我们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可爱。与冯老师相比,我们做的太少太少了,使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方向。虽不能像冯老师那样,将毕生经历投入到教学中,但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最终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谛……

    志远观后感【篇2】

    电影《冯志远》记录的是一个平凡教师一生的从业生涯,看完电影的我受益匪。

    在影片中,冯志远并没有多少在讲台教学的职业镜头,更多的是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理解,甚至在失明后帮助困难的学生卖红枣。老师固然可以教会我们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更多课本上没有的,受益终身的道理。冯志远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还懂得更多,更多……教师,就是应该具有这样的职业操守。无论在讲台上、讲台下,教师更应该学会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而这些受到影响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识可以弥补的。

    冯志远为了教育事业而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老师,一个多么神圣而又伟大的字眼?一个多少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对象?一个影响着多少学子毕生前途的职业?冯志远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篇最为平凡,但却极为感人的执教生涯,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千千万万学生,老师的一个

  • 9、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_1000字2024

    只要你有勇气和胆魄,你就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那么世界上的最高点便是你;只要你有毅力并且够健壮,你就可以走过地球的长度,那么世界上最长的便不再是赤道的距离,而是你脚的长度。

    ——题记

    她,是一个芭蕾演员,出身于舞蹈世家,有着较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舞姿。然而,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在一次车祸中,她失了双脚。脚,这对于一个从小对舞蹈热衷并痴迷的她来说,应该是比生命还更重要的,但是,她却失去了脚,连走路都成为问题,还怎么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呢?怎么办?命运之神在她面前横起了一道高山,她能攀上它吗?然而,她就是不向命运低头,从此轮椅便是她的舞台,她在这个舞台上刻苦地训练着,虽然艰难,但她一直坚持着,因为要成为优秀的芭蕾演员,就是她的梦,有梦的人生才会美好,脚,不过是梦的一个支点而已,没有了脚,轮椅同样能旋转。最后,她终于重返芭蕾舞台,并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演员。她,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终于攀上了那命运之神给她设置的高山。山虽高,但还是败倒在她的脚下。

    他,是拉面馆的一位师傅,十几年前,他打点行装,告别父母,出外学习厨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万人注目的焦点。可是,后来一场怪病,竟夺去了他的味觉。失去味觉,这对于一个从小立志成为一名顶级厨师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命运之神在他面前也横起了一座高山。同样,他也没有因此绝望,因为世上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都能攀上高山,于是,他默默收拾行囊,离开了他梦想的繁华都市,来到小城做起了拉面,他要在这条路上攀上高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办起了面馆,并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拉面师傅。他属于绕道而行,但也登上高山,他比山高。

    她,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命运之神并没有关顾她,而是处处设坎折磨她,但她并没有屈服。在儿子死后,她毅然用她羸弱的双肩担起了照顾孙女的重担,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孙女上大学。这条路好漫长。她是个文盲,家徒四壁,在变卖了一切之后还剩下5元钱,可是她会纳鞋底呀,于是365个日日夜夜,她便这样天天纳着纳着,纳完之后就拿去市场卖,卖完之后再买面布料接着纳,而她所纳鞋底赚的钱,从不舍得用,她说,那是她为孙女存的上大学的钱。最后,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样一个颤微微的老人终于一针一线纳出了一个大学生。这条路是很漫长,但她终于走完了,她的脚比这路更长。

    相信自己,人生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不要在意你现在的环境,珍珠不是在海水里,而是在蚌壳中艰难

  • 10、 电影《冯志远》观后感
    电影《冯志远》观后感 看了电影《冯志远》心灵又一次被洗涤,灵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种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师德,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冯志远——四十几年扎根西北,献身西北教育,一个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电影的展开与延续那么平淡,平淡得几乎让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节:浩瀚又缺少生机的黄沙漠,贫穷又落后的大西北,一个来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开始了他的教书支边生涯,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如沙尘……可是,当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电影看得真正有意义!当看到失明后的冯志远老师躺在病房里的时候,我感觉喉咙一下子堵得难受,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啊:那个有着先天性眼疾的冯志远老师,远离了大上海的妻儿,在黄沙漫天的西北黄土地上无声无响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无法执教。四十多年哪,这漫长的时间,电影没给我们展示多少冯老师的生活困难,可是这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使他的眼疾复发,当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坐在桌前会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时的他耳边是不是还回想着当年那个学生张建华单纯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学呢!我也不知道冯老师眼前有没有浮现出调到另一所学校时晚上房间外那两排由学生手捧着为他照亮道路的红烛光,我更不知道冯老师脑海里还记不记得眼睛刚失明时学校为家长及学生负责不得不让他停课时他心里曾经的失落与伤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曾经为之付出的几万莘莘学子耳边肯定会常常回响着冯老师课堂上朗朗的背书声,脑海里会展现出冯老师课堂上活泼有趣的情景,记忆中会浮现出与冯老师劳动时他娓娓动听讲述的三国故事…… 这一切的一切,这平凡中的无私,不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吗?不,应该说是作为一个人拥有高尚人格的最鲜明体现! 也许有人说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远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儿,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留在了大西北,与黄沙为伴,与贫穷为伍,生活孤孤单单,可是我觉得:或许冯志远老师就是为那片黄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价值在那里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古人说得好:大爱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冯老师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但我却分明通过失明后的冯老师给学生背诵的那篇《岳阳楼记》中明白了他的心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 2019-10-28

  • 2023-01-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14

  • 2023-06-04

  • 2022-12-19

  • 2023-03-31

  • 2023-04-01

  • 2019-10-28

  • 2023-03-31

  • 2022-12-16

  • 2022-06-22

  • 2023-04-0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3-07-03

  • 2023-01-27

  • 2023-03-29

  • 2023-07-04

  • 2022-07-20

  • 2019-10-28

  • 2023-02-23

  • 2019-10-28

  • 2021-05-09

  • 2022-11-2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1-06-03

  • 2021-04-24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3-04-04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1-04-24

  • 2021-05-03

山高路远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山高路远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山高路远观后感、2024山高路远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