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 地图 >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2024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共 9111 篇)

  • 1、 生活在路上——观《三块广告牌》有感
    作为本届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并不以离奇的案情取胜,更不以惊悚的画面摄人,充斥在整个影片中的是愤怒、仇恨、甚至暴力,但这些却没有泯灭伴随着影片而来的哀而不伤,甚至压抑中渗透着的淡淡的温情。 故事的内容及其简单,一个因女儿被奸杀而凶手始终逍遥法外的母亲海耶斯,因愤怒在马路边立了三块广告牌,隔空喊话,对警察局长发起质问,却不料,三块广告牌却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将小镇上人们平静的生活打破。 影片开场,即丧女的母亲海耶斯开车路遇三块废弃的广告牌,于是,在对当地警察局一系列不作为后,来到广告公司买下广告位,定制了三块广告牌。由此,海耶斯的生活就与这三块广告牌纠缠在了一起,她成了这个封闭小镇上的公众人物:公然与警察局长互怼,欣然接受媒体采访,愤然与牙医挑衅,悍然与前夫互。在这个中年母亲身上,写满了愤懑、落魄、乖张、戾气,那是痛失爱女的悲伤,那是离异又被家暴女子的的泄愤,那是对间接造成女儿死亡的自责,女生对现实无力抗争、唯求自保的捍卫。然而,生活并不因她的悲剧而停下。凶手依然逍遥法外,前夫依旧与小女友相亲相爱,连警察们也一如既往地公事公办。这个被遗世独立的母亲,仿佛另类一般存活在这个小镇上,悲戚、自哀、无援是前半段母亲带给我的观感。 随着三块广告牌在路上的竖起,同时也植入了小镇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原本与海耶斯处于对立面的警察局长,因不堪癌症的折磨在家中自我决断。当枪声走火的那一刻,也点燃了海耶斯与警探迪克斯心中的火焰。那三块广告牌对局长的公开叫嚣直接导致了警长的自绝生命,居民们更愿意这样推断,海耶斯从一个受害者急转直下变成了迫害者。而原本就暴力、野蛮的警探迪克斯出于对局长的鸣不平,也更有理由于海耶斯展开所谓“正义”的角力。 在这样一个嘲笑侏儒,虐待黑人,暴力成风的封闭小镇上,原本代表着威严、正义和秩序的警察局实际就是一个黑洞所在。他们上演着一幕幕披着合法外衣的勾当,因此,当迪克斯收到局长临终前温情的信件时,窗外是海耶斯扔向警察局的怒火,他的心中却是被局长点燃的希望之火。于是,大火灼身后的迪克斯却以异常平静的心态来审视这个疑案。至此,好人与坏人的人设渐渐褪去外壳。海耶斯的脸部线条变得柔和而明亮,而迪克斯也因脸上的伤疤变得更为平和与淡然。当最后两人同坐一车,准备为寻找真凶而继续上路时,案件本身的真相已退而其次,因为生活教会了他们“在路上再做决定”。
  • 2、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700字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走出影院心情沉浸在影片的画面中久久不能平抚。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美国一个小镇发生一起女孩被奸杀的惨案,警方迟迟破不了案,女孩母亲悲痛欲绝又万般无奈。 一天,这位母亲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突然看到公路旁有三块废弃的广告牌,她迅速找到了这家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求租这三块广告牌。很快交了租金签了合同。 三块广告牌上分别写着女儿被奸杀,至今案子未破;威尔警长、请回答,这是为什么?。红底黑字非常醒目。路过的人们完全明白,在向人们昭示和诉说着母亲对警方的不满并对凶手的仇恨。这也激怒了小镇警局,威尔警长一方面亲自找上门来,解释找不到线索给破案带来的难度;另一方面做各种工作,软硬兼施,请来神父以宗教的名义施压,说服把广告撤掉。这位母亲毫不退缩。 从广告牌打出之后,这位母亲从没有消停过,顶着巨大压力,来自家庭的(离异丈夫也前来找后账)小镇人们的冷眼旁观、儿子同学砸车等等,连租给她广告牌的广告公司工作人员也受到牵连,被粗暴的警员殴打,在愤怒中这位母亲放火把小镇警局的办公室烧了。 在这种激烈的弱者和强势冲突中,警方保持着理智、同情、妥协和爱。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谁放的火,但没有追究她的任何刑事责任。 小镇威尔警长癌症晚期,留下了三封很感人的遗书,在自家的马厩里自杀身亡。 第一封是给妻子的,带着对家的眷恋和爱写道,我不是一个人来到世界,因为有妈妈,我也不是一个人离开世界,因为有你;若有天堂,我们也许还会见面,若没有天堂,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宛若天堂。 第二封是给这位母亲的,带着对案件没有告破的愧疚写道,没有抓住凶手,我就离开了,我向你道歉,理解你失去女儿有多痛苦,我祈祷能抓住罪犯,广告牌是个好主意,为此替你再付一个月的租金。 第三封是给警察同事的,带着善意、谦虚与教诲写道,成为一个好警察所需的资质,首先是心中有爱,爱能让人冷静,冷静才能思考。如果把仇恨埋在心里,永远都成为不了你想要成为的人。 简单粗暴的警察两件事情使得他脱胎换骨,一是威尔警察死后留给他语重心长的告诫;二是当他被火烧伤送进医院后,恰与被他打成重伤的广告公司的年轻人住进同一病房。这位善良的年轻人知道躺在床边的患者就是打伤自己的警察,仍然把橘子水端在他面前,把吸管朝着他能喝到的方向,这个宽容、善良的举动感人至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中女儿惨遭不幸,又破不了案,母亲的无奈与愤怒,正如电
  • 3、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300字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半夜看完后,心理很难受。 剧中母亲的角色,太让人心疼。女儿的死去,让她伤心欲绝。找到凶手是就是她活下去的理由。这样苦难的人,玻璃心的我难以想象她的心情。可是这个世界一切都在相互联系着。警察局长患癌症而自杀,死前写给狄克森话戳到了他的内心深处,正是这些激发了他好的积极一面。他也是对生活失去希望内心痛苦而自暴弃的人。就是身边缺少有人去激励出他正向的一面他逐渐迷失了自己。偶然听到了嫌疑人的谈话,很冷静机智的留下了嫌疑人的dna。他第一时间就去告诉这位母亲,告诉她不要失去生活的希望。他也是善良的。他也希望自己这次真的就像警察一样找到凶手。可是,结果并不是。他与她,都很失望,似乎又掉进了没有希望的无底洞。就在同时,他告诉她,说那个嫌疑人肯定是别的案子的凶手,这时,他们,似乎找到了接下来的可以做的事情。没错,去找那个嫌疑人,让他绳之以法,或者也许他就是凶手。两个人就这么联系了一起,开始新的目标。他们以后会发生什么? 生活最怕没有希望。那种醒来没有任何欲望的心理满是痛苦的状态。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啊,一切的一切都是因果相连环环相扣,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的事,也许会影响着别人的一些事。好事?坏事?还是坏事?好事?
  • 4、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400字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今天和女儿去王府井东方新天地里的电影院看美国影片《三块广告牌》。 电影开演前,女儿递过来几张餐巾纸。之前,我没有看过影片的预告,不知道故事情节有多么惨烈。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三块巨大破损的广告牌。环境悲凉的气氛就烘托出来,此时,我流泪了。 米尔德里德海耶斯是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警察局的不作为令她愤怒不已,回想起女儿离家前借车,没有借给她时的情景,母亲自责不已。 为了还给女儿一个公道,为了让警局尽快破案。母亲租赁了三块广告牌,用三块广告牌向警察局局长发起质问。 警察局长深受小镇居民的爱戴,三块广告牌上的文字内容在小镇上掀起轩然大波。 影片故事情节层层深入,牵扯出警察局长的重病和对破案无望的无奈,最终开枪自杀。母亲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前夫的猥琐卑鄙,前夫小女友的蠢萌。 警员迪克森是妈妈的宝贝儿子,他愚鲁暴力,并被警察局里的坏警员利用,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并被新来的警察局长除名。 影片最后的转折点是迪克森被烧伤后去酒吧喝酒,无意间听到了凶手在述说自己作案的情景,正与米尔德里德海耶斯的女儿被奸杀时的情景一样。 迪克森利用与凶手打架将凶手的毛发揪掉,去验证凶手的dna。 新局长告诉他,验证的结果不能证明他就是凶手,因为此人的一切属于保密状态,新来的局长暗示此人在某处沙漠,有不在现场的证据。 影片结尾是母亲米尔德里德海耶斯与迪克森坐在车里去找凶手报仇。在影片前面有一处交待,此凶手去找过母亲,暗示自己或许正是凶手。 我喜欢母亲的扮演者佛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出色的演技,但是不喜欢影片里过于血腥与暴力的镜头。
  • 5、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1400字欣赏

    《三块广告牌》这部电影由马丁麦克唐纳执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等主演,是一部犯罪电影,讲述了一位绝望的母亲因女儿遭奸杀而追凶无果,无奈之下竖起三块广告牌与警察对峙。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三块广告牌观后感1400字欣赏。

    见:一个母亲海耶斯因为女儿在回家途中被奸杀,7个月毫无消息,于是在女儿遇害的公路边租了三块广告牌,分别写着爱女惨遭奸杀、凶犯逍遥法外、威洛比局长,为什么?

    感:犹如在湖水中掷了一块石头,这件事在小镇引起了不小的反应,首先,神父来到了她家,声称代表小镇多数居民希望海耶斯撤掉广告牌;其次,一些个人也蠢蠢欲动,想给海耶斯施加压力,比如牙医在给海耶斯看病时,对病症敷衍潦草,看都不看就要拔牙;最后,儿子和前夫也不支持她这么做。

    思:以为自己属于大多数,就可以对少数人尤其是一个人指手画脚,迫使她接受群体的裁决和意志,这是多数人的愚蠢反应。他们丝毫不考虑当事人的痛苦和感受,只因为属于大多数,而感觉无比正确无比强大无比正义。

    行:海耶斯毫不妥协,一个比一个更加干脆利索地回击,她讽刺说神父这种行为和黑帮并无区别,喝完茶请滚出她家去;对牙医就更不客气,一句废话不说,直接用针管在牙医的拇指上穿了个洞;至于前夫和儿子,在彼此对抗后再和解(亲人不在上面分析之列)。

    由此可以看出,海耶斯是一个性格非常鲜明的人,她已经被生活压榨得失去了性别特征,说话办事纯纯的爷们范儿。

    作为一个身材魁梧的女人,她丝毫不忌讳在有必要的时候使用暴力,也许她知道,一个普通人有时只有通过暴力才能维护权益,得到公平对待。

    见:事情的进一步演变发生在两周后,广告牌中所提的威洛比局长因癌症晚期,开枪自杀了。此刻,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局长的自杀和海耶斯有关,是海耶斯广告牌施加压力造成的。

    即使威洛比局长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在自杀前给海耶斯留了封信,知道海耶斯没有经济能力继续支付广告牌的租金,还帮她支付了一个月的租金。

    感:这个时候,群体就更加愤怒了,虽然电影没有正面表现这种愤怒,还是能够清晰地通过一件件事情感觉到。

    警员迪克森冲到出租广告牌的公司,把坚持将广告牌租给海耶斯的雷德痛揍一顿后,从二楼的窗户扔了出去。大白天这么干,讲真,挺让人瞠目结舌的,美国似乎也没有那么美好嘛;海耶斯送儿子去学校,车还没停稳,一个装有啤酒的易拉罐砸在车的挡风玻璃上;三个广告牌被人放火烧毁了。

    思:真心不知道,大众坚持的这些所谓

  • 6、 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感范文欣赏

    《三块广告牌》是一部由美国和英国共同制作的电影,由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和伍迪哈里森等出演,剧情丰富,主要讲述了绝望的母亲米尔德丽德因为女儿被奸杀追凶无果后竖起三块广告牌与警察对峙的故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三块广告牌》,曾斩获金球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豆瓣评分8.7分,但这也许还不足以说明它是部好片。

    不过,从你打开它,被它牢牢地抓住视线开始,就足以证明了。

    三块广告牌上几句针对灵魂的拷问:

    有人惨遭奸杀,

    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你会好奇,在这个美国西部清冷的小镇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影片的开始,其实就已经透漏了一个线索,广告公司老板手里装模作样拿着的一本书,书名是:《好人难寻》。关于《好人难寻》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老祖母一家,在老祖母的带领下于旅途途中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关于偏见、冷漠和救赎的问题。而这部影片似乎也借势反映了一些类似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揉进了关于人性对立面的思考。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个性都十分的鲜明,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影片中三个主人公的人物特性:

    痛失爱女的商店店员米尔德雷德:性情刚烈,暴躁粗鲁,强势偏执。

    广告牌上的被控告者威洛比警长:受人尊()敬、质朴、傲慢。

    迪克森警官:不务正业,冲动暴戾,妈宝男。

    一个痛失爱女的中年妇女,极力渴望看到害死女儿的凶手早日落网,可时光不停地流逝,大半年过去案子仍毫无进展,而警察局似乎早已淡忘了此事。在米尔德雷德看来,警察只顾着拷打黑人,却没有花心思去侦破她女儿的案子,因此以女儿亡命之路上的三块广告牌向负责此案的警局示威,一切的纠葛由此加深、透彻。

    她愤怒又无力,她只是一个以张牙舞爪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柔弱女人,说她柔弱,是相较于经常家暴她的前夫,一言不合就被那个更强壮的男人扼住脖子,却无以反抗。说她无力,是针对她那叛逆的女儿,之前无论怎样的争吵,那些也都是气话,她爱自己的女儿,只不过是用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方式。如今她的女儿已经惨死,不会有任何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而无动于衷,凶手却依然逍遥法外,所以她只能愤怒地向办案者示威。

    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格,面对不幸,每个人成为受害者的同时也都可能是加害者。

    女主米尔德雷德在女儿不幸遭到奸杀后愧疚于和女儿死前离家那翻激烈的争吵,在情绪失控的情形下脱口而出的恶语,一度认为女儿的不幸和自己也不无

  • 7、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感700字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走出影院心情沉浸在影片的画面中久久不能平抚。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美国一个小镇发生一起女孩被奸杀的惨案,警方迟迟破不了案,女孩母亲悲痛欲绝又万般无奈。 一天,这位母亲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突然看到公路旁有三块废弃的广告牌,她迅速找到了这家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求租这三块广告牌。很快交了租金签了合同。 三块广告牌上分别写着女儿被奸杀,至今案子未破;威尔警长、请回答,这是为什么?。红底黑字非常醒目。路过的人们完全明白,在向人们昭示和诉说着母亲对警方的不满并对凶手的仇恨。这也激怒了小镇警局,威尔警长一方面亲自找上门来,解释找不到线索给破案带来的难度;另一方面做各种工作,软硬兼施,请来神父以宗教的名义施压,说服把广告撤掉。这位母亲毫不退缩。 从广告牌打出之后,这位母亲从没有消停过,顶着巨大压力,来自家庭的(离异丈夫也前来找后账)小镇人们的冷眼旁观、儿子同学砸车等等,连租给她广告牌的广告公司工作人员也受到牵连,被粗暴的警员殴打,在愤怒中这位母亲放火把小镇警局的办公室烧了。 在这种激烈的弱者和强势冲突中,警方保持着理智、同情、妥协和爱。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谁放的火,但没有追究她的任何刑事责任。 小镇威尔警长癌症晚期,留下了三封很感人的遗书,在自家的马厩里自杀身亡。 第一封是给妻子的,带着对家的眷恋和爱写道,我不是一个人来到世界,因为有妈妈,我也不是一个人离开世界,因为有你;若有天堂,我们也许还会见面,若没有天堂,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宛若天堂。 第二封是给这位母亲的,带着对案件没有告破的愧疚写道,没有抓住凶手,我就离开了,我向你道歉,理解你失去女儿有多痛苦,我祈祷能抓住罪犯,广告牌是个好主意,为此替你再付一个月的租金。 第三封是给警察同事的,带着善意、谦虚与教诲写道,成为一个好警察所需的资质,首先是心中有爱,爱能让人冷静,冷静才能思考。如果把仇恨埋在心里,永远都成为不了你想要成为的人。 简单粗暴的警察两件事情使得他脱胎换骨,一是威尔警察死后留给他语重心长的告诫;二是当他被火烧伤送进医院后,恰与被他打成重伤的广告公司的年轻人住进同一病房。这位善良的年轻人知道躺在床边的患者就是打伤自己的警察,仍然把橘子水端在他面前,把吸管朝着他能喝到的方向,这个宽容、善良的举动感人至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中女儿惨遭不幸,又破不了案,母亲的无奈与愤怒
  • 8、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宁做乱世人

    宁做乱世人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杨亘

    道义高于事实

    艺术可以诉说道义高于事实,即便"道义高于事实"这样的事情并不事实,然而艺术仍然具有虚构这一事实的权力。影片正是借助艾宾镇这一远离都市的小镇虚构了一个"道义高于事实"的"事实".

    "道义高于事实",既是就这影片中的情节而言。这情节便是那个来自爱达华州的男子并不一定是一个强奸犯,虽然迪克森确信他是强奸犯,然而这仅仅来自于他的推测,但是迪克森和米尔德里德仍然决定去杀了他,这便是影片需要告诉我们的"道义高于事实".

    因为电影是虚构的,因此来自爱达华州的男子是否真的是强奸犯并不是影片需要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说影片需要告诉我们的仅仅只是一点"道义"比"他是否真的是强奸犯这一事实"更为重要,这种"枉顾事实"的诉说"道义"高于"事实"的方式,正是一切虚构艺术的特殊之处,一如人们假借"龟兔赛跑"这样一种并非事实的"譬喻"来告诉我们叙事者真正所要表达的。

    同时,观看艺术作品本身,亦是一种"枉顾事实"的诉说,也就是说,正是艺术作品这样一种并无标准答案的存在形式的给予,才使得人们拥有了不同的解读,这一解读一如沃尔夫所做的论断那样:1910年12月左右人的性格变了。这种变化即是——在1910年以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叙事者如同住在海底的动物一样不可捉摸,而乔治时代的厨子则需要不停的进出厨房与客厅——他活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譬喻所要说明的,既是那种叙述者如法家定义的帝王那样深不可测且掌握正确答案的时代结束了。也就是说,1910年以后,小说家仅仅是述说,小说家与我们一样,仅仅是"事实"的围观者与叙事者,他并不了知一切。因此,对作品进行解读,也就变成了各自的叙述,他不再具有标准答案,人们依据自己的解读肢解了那也许并不存在的事实(事实属于上帝),一如迪克森所说的那样:我知道他不是你要找的强奸犯,但他还是一个强奸犯,我很确信。

    其实谁都不知道他是不是强奸犯,即便是作者也未必(如果作者是博尔赫斯的话,那么他一定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强奸犯),因此事实在这里被搁置了,连带作者也被搁置了。从作者到局中人再到观看影片的每一个人,所有人都被定义为人——有限的人,因此作为全知全能神在事实面前消隐,唯独留给我们的是"道义".

    "我知道他不是你要找的强奸犯,但他还是一个强奸犯,我很确信"

    这是一种来自于道义的确信,在这一确信中,迪克森是一个被解雇的警察。一个被解雇的

  • 9、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谈谈影片对情绪的掌控

    《三块广告牌》观感

    ——谈谈影片对情绪的掌控

    泳进 八又

    在《三块广告牌》中主要有两种情绪基调,高涨的情绪基调是愤怒,比重较大,也是影片的情绪主基调;低落的情绪基调是哀伤,比重较小;两种基调之间以幽默为穿插。马丁·麦克唐纳通过剧本和声音的处理,对情绪上下限、情绪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进行了控制,使得影片的情绪在一个较窄的区间内和缓地波动。这有助于影片情绪的积累和集中爆发,避免了情绪大幅度起落带来的跳脱感。同时,对情绪上限的控制部分消解了观众对暴力行为的不适感,有助于观众对角色产生共情。此外,影片对结尾情绪的处理也令人称道。

    一、剧本的情绪处理

    影片以愤怒为主基调,但纵观全片,愤怒情绪的真正爆发点只有两处——暴揍广告商和火烧警察局,其余的冲突大都在最后时刻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被化解。编剧控制着情绪走向,使其在爆发前跌落。例如在女主家,前夫因为女主对自己女友的侮辱而暴怒,三人间剑拔弩张的冲突却因为前夫女友一番不着边际的话痨由濒临爆点直降至冰点,冲突悄然化解,暴躁的情绪被迅速平复。另一个例子是广告商试图以广告欠款为由委婉地阻止女主,遭女主怒斥,广告商的女助手在此时兴冲冲地跑来送钱。广告商的尴尬难言与女助手的不明就里产生了较好的喜剧效果,对峙局面也不复存在。

    在影片前半部分,迪克森是一个彻底的反面人物,是懒警察、种族主义者、暴躁男,有时还冒傻气,但他也是前半部分主要的笑点担当。这些笑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观众对他的负面观感,为后半部分迪克森的转变做了铺垫。

    剧本在情绪低点的托底方面也发挥了作用。例如警长写给妻子的绝笔信,不希望妻子过于悲伤的威洛比警长行文带着一些轻松和调侃,信的内容采用画外音旁白的方式娓娓道来,饱含深情,举重若轻。

    二、声音的情绪处理

    本片虽以愤怒为情绪主基调,但配乐选曲大都比较舒缓柔和。上文提出,迪克森暴揍广告商和女主火烧警察局是本片的两个愤怒爆发点,但这两处的声音处理意图去缓和愤怒的情绪。在拍摄暴揍广告商时,运用了一段精彩的手持跟拍长镜头展现施暴过程,镜头的晃动表现了迪克森的激愤难平。此处选用了一首含有颇具深意的民谣《his master's voice》,暗指他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如同受到了海妖塞壬的蛊惑,去打倒他认为的恶魔。舒缓的选曲使影片情绪与角色情绪产生了奇妙的分离。

    而在火烧警察局那场戏,镜头在女主释放复仇之火和迪克森读信之间交叉剪辑。在声音的处理方面用一

  • 10、 众生相与正义观:《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众生相与正义观:《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陈小姐

    作者案

    濯清一直都在,只是生活总是在忙碌中有趣,打文章的闲暇往往万里挑一。很多电影看了有很多感受,前段时间把《无问东西》和《红海》看完后都特别想写点什么未遂。写此文倒不是因为它拿了个奥斯卡,而是恰恰对我一直思考和追问的东西有所启发,挣扎之下挤了挤时间落笔。

    陳.2018.4.13

    故事从一个女孩被奸杀开始。女孩母亲为此立了三块广告牌,对案子迟迟未有结果向小镇警察,特别是为首的警长bill口诛笔伐。尽管他是一个善良、耿直的普通人,而且这个结果并非其导致和愿意看到。警长的副手看到广告牌后匆匆赶回,并质问广告商,激化了矛盾——他不但有色歧视、看似脑残,而且有点恋母。

    到这里我以为这个片子是要讲美国警察体系的无能和腐败。

    但随后,剧情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

    bill得了癌症,主角母亲在女儿被奸杀当日离家前曾因矛盾说:“我巴不得你路上被人强奸”,一语成谶,一切后续的行为都带着对这句话深深的自责。本是受害者的母亲和人性基本关怀形成了矛盾,伤害带来愤怒,愤怒带来恨意。她伤害了为警察说情的牙医,甚至在后来,其前夫火烧广告牌后将其阴错阳差怪到警察头上,火烧警察局。警察的无能在副手身上放大,他对这种“无妄之灾”试图以公徇私处理“刁民”,特别是在bill死后,怒打了广告商。

    bill,一个临死之人,有心彻查案件,还为“敌人”母亲付了三块广告牌费,最终饮枪,目的难料,却极大缓和了矛盾。bill=pay the bill。临死之人=人性深处。这就是这个电影的厉害之处。

    对人类的一切罪都处理得很淡,死亡、斗争、伤害等等,但是却又无形当中将这种矛盾铺陈开来。一如其所表达的一样,愤怒与斗争虽然激烈,但却无用至极。原来警察副手曾经经历了丧失父亲的惨痛,他用自己的肉体护住奸杀案的卷宗,并冒险提取了所谓“嫌疑人”的dna。

    同样,我以为广告商在看到副手住院时会借机报复,但是他却倒了一杯果汁,在病房里一抿恩仇。

    沃尔滋在讨论人、国家和战争时,着重研究了人这个复杂的动物。他们并非理性,但是这种非理性才是人最为重要的特征。人愿意为了所谓的和平和信仰去发动战争,伤害和毁灭肉体,甚至是一切善与美好。战争是恶,打人是恶,愤怒是恶,但是如何看待善的和平,善的救赎,善的努力?电影一直想告诉我们的是,花开生两叶,人生魔佛间,这也一直是我坚信的对人最中肯的定义。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3-04-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4-09

  • 2019-10-28

  • 2022-12-17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2

  • 2023-01-02

  • 2023-06-23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1-04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6-1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6-2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04-17

  • 2019-11-12

  • 2019-09-21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三块广告牌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三块广告牌观后感、2024三块广告牌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