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起跑线观看心得 > 地图 > 起跑线观看心得
起跑线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起跑线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起跑线观看心得推荐
起跑线观看心得

(共 7824 篇)

  • 1、 [推荐]起跑线观后心得(篇七)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起跑线观后心得(篇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关于教育孩子,总能引发深思,为孩子铺排的一切,就是孩子的未来,可问题是:能预想孩子的未来吗?这是看完《起跑线》,在脑海中萦绕的问题。

    印度片《起跑线》是一部轻松喜剧,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进入前五名的私立学校读书,首先是充大头,扮演有钱人试图进入上流社会,却被怀疑,融入不进去,可这一个方法没有如愿取得学位,于是就扮演穷人,住进贫民窟,试图得到给与贫民的优惠政策而取得学位,这一个方法真的让他们如愿取得了极少数的给与贫民的学位,却失去珍贵平实的贫民友情。

    故事很简单,却能窥探出每一个家庭存有的问题孩子的教育。父母们千古不变的想法就是,孩子进入名校就能学好、就能取得好的发展,就像电影中妈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觉得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一连串可怕的预想,都源于没有进入到好的学校,这一个被父母们称为起跑线的东西,进而引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争取,为了争取到那小小的立足之地,父母们不惜抛弃原有舒服的样子,去装饰本不属于自己的他人,这真的是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这注定是一个悲剧,于己于人都是一个悲剧,于己来说,预想孩子的未来是由身为父母的自己出发,而不是源于孩子,这其实就是父母的梦加在孩子身上而已,那能证明父母的预想就是孩子想要的未来吗?于人来说,就像电影中所提及的一句话一样:政客偷窃穷人的粮食,建筑商偷窃穷人的土地,富人偷窃穷人孩子上学的权利。当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阶级有钱人想方设法挤进所谓好的学校,为孩子铺排好的未来的时候,无疑就成为偷窃者,偷窃李颖属于他人的教育权利,于人而言,那是残忍的却是无奈的,因为始终斗不过。

    其实,预想孩子的未来,为孩子铺排一切,助推孩子站于起跑线上,都只不过在物质条件上给与实现,所谓的起跑线也只不过是生活条件,所谓孩子的未来也只不过父母们的预想,生活条件是否富有还是贫穷,都不是成为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条件之一,父母们的预想也不是

  • 2、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900字

    每当新学期伊始,家长总是鼓励我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啊!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我们也不会,因为,只要你愿意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出发一定要早吗?不一定。

    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真可谓是人才辈出,虽不乏有许多年轻才俊,但也的确有人“大器晚成“。举个最家喻户晓的例子: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过半百,幡然醒悟,与儿子共同学习,进京赶考,榜单下来,父子三人皆中举,轰动一时。他留下的《六国论》在今天仍被人赞颂。他的起跑线和别人相比已晚了太多,年过半百才发奋读书,这即使放在今天恐怕也会使不少人产生质疑。但他不怕,而且他做到了。从那条迟到的起跑线开始他活出了自己人生的光彩。

    终点一定要是原来的目标吗?不一定。

    也许你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从起跑线奋力向重点跑去。跑到终点时你却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你会失望吗?当然会。但其实并没有必要那么失望,因为,在另一条跑道上你已经活出了自己。辛弃疾的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诗文的豪放令无数人称赞不止,但他诗中还可以读到的却是那种拍遍栏杆,壮志难酬的悲哀。他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却同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跑道一定要长吗?不一定。

    也许有的人会把这条起跑线设在人生的起点。当然,这未尝不可。不过,为什么不把跑道设计的短一点?当然,这未尝不可。不过,为什么不把跑道设计的短一点,来随时体会达到目标的喜悦,增添信心呢!记得很早之前学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主人公不敢爬上山坡,在朋友的鼓舞下,他爬上山的路分成一小步,又一小步,把每节台阶的底沿作为起跑线,上沿作为终点线,一步一步,最终迈上了山顶,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的确,当前路过于艰险,为什么不尝试把它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就会发现,成功也许并不如你所想的那么困难。

    失败后就不能再起跑了吗?当然不!

    古语讲:“失败乃成功之母”。这种例子简直多得数不胜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怕再次起跑。

    既然起跑线不固定,终点不固定,跑道不固定,又有无数次重新尝试的机会,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人生处处是起跑线。在这新的学年里,一定要在脚下划一条线,向着胜利奋力奔跑!

  • 3、 观《起跑线》有感

    在教育中保持真我——观《起跑线》有感

    在中国,常常会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近正好有一部不错的影片,名字就叫《起跑线》,这条“起跑线”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很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有成才的机会,将来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都往区区的那几个重点名校挤破头去吗?为此想尽办法,不惜一切?就像电影中的那句“英语不是语言,是阶级”一样,父母们开始产生焦虑,改变自身努力投身于上流社会,可发现自己与他们根本格格不入。在教育中,父母应该要保持最真实的自我,努力地去接近,尝试着去融入,是盲目的。教育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认清现实的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电影的最后,父亲拉吉勇敢地站了出来,选择让女儿去读公立学校,看似与他人背道而驰了,是否就真的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拉吉此刻的内心一定无比清醒,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虽千万人吾往矣,虽然大部分人在教育这条路上迷失了方向,但自己一定要保持最真实的自我,勿失本心。

    而接受教育的孩子,也一定要保持最真实的自我。影片中上流社会的家长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说印地语的皮娅玩耍,更加印证了“英语不是语言,是阶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语言是国民之间交流的纽带,生活在印度这个国家,说印地语的孩子被看不起,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年纪小小就被灌输了这种思想,也就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般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渐渐的,这些孩子也会带上虚伪的面具,精神贫瘠。反而是生活在贫民窟的孩子,虽然生活困苦,没有丰富多彩的饰品、玩具等等,却依然保持着开心的好心态,保持着最真实的自我。由此观之,决定教育结果的并非是上一个重点名校,如何保持真实的自我,在教育的浪潮中自然成长是教育的重要方面。

    合适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成才,但在教育中,请保持最真实的自我,认清现实的方向,勇敢地迈出自己的脚步,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观《起跑线》有感

    这一年来,印度电影在中国比较火,从《摔跤吧,爸爸》开始,更是部部精彩,今天利用假期,看了《起跑线》。

    印度电影除了歌舞特色外,常常能挖掘现实生活中那个痛点,来表达观点。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主人公的女儿要上学了,为了送到最好的学校,买学区房,送孩子学习,家长也改变形象包装等,无所不用,目的只有一个,进最好的学校。

    忙了半天,最终被拒绝了,原因

  • 4、 《起跑线》观后感600字

    《起跑线》观后感

    周璐怡

    当生命的号角吹起,谁家的孩子会在父母精心画下的起跑线上率先开跑?

    《起跑线》是一部印度电影,但电影的幕幕画面不仅反应了印度社会教育,也将犀利的镜头对焦在中国、在世界的教育问题上。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印度父母为了让自己年幼的孩子皮娅能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不择手段。他们熬夜排长队拿到报名表、花重金购买氛围良好的学区房、伪装成穷人家庭试图获取贫困生学位……

    终于,皮娅以贫困生的名义得到了入学机会。但父亲却渐渐明白皮娅夺取了本该属于贫困生的权利,他发现在争夺学位的过程中,他无情、他自私、他仿佛丧失了自我。“如果我不是一个好人,又怎能成为一个好父亲?”他在学校的家长会上揭露了学校的腐败、教育的无知。尽管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但最后只有他的妻子为他献出掌声。妻子起立鼓掌的身影伟大而又渺小。

    这对电影来说是个好结尾,但对社会来说却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父母们总想把孩子的起跑线往前推再往前推。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好的永远不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人生的起跑线从来不是掌握在父母、学校手中的。起跑线要划近划远?人生该往哪跑?要跑得快或慢?路上会领略怎样的风景?向来就该由孩子自己体会。

    父母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总把青春年华的遗憾交给孩子来填补。又是何必呢?多数父母还未走过半生,为何不再给自己一次起跑的机会,再让自己像孩子那般无惧地追逐梦想?父母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跑人,更应是陪跑人。陪着孩子一同奔跑,心中相互照应,就别再停下奋斗的步伐。

    最终皮娅跳上了父母捐资的一所平凡的公立小学的校车,踏上了人生新一条绚丽的起跑线。皮娅的父母也手挽手开启了人生另一段奋斗的旅程。

  • 5、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教育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对于"放养式"和"精英式"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争论从来都未曾停息。这个寒假,我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更是挖掘了二者的内涵,引人深思。(作者:吴旺璋)

    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起初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精英式的教育才能锻炼出卓越的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中夺得先机。这种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这对夫妇在生意场上小有成就,但作为贫苦出身的他们,不会英语,也缺失高等教育,顶着"暴发户"的帽子,让他们饱受上流社会的唾弃,且与上流生活格格不入。

    丈夫拉吉曾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让女儿上名校,但妻子米图非常激动地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为她觉得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们才只能待在中产阶级,接着她又表示,好的学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的象征。"

    令人印象颇深的是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事实就是没有父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排队无果,拉吉则高价寻求名校咨询机构,按照咨询顾问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努力仍未被名校录取。后来听说名校对贫困家庭孩子有录取名额,又咬牙假扮穷人,搬到穷人区生活,接受名校派来的调查员的审核。最终他们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名额。

    但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拉吉的贫民邻居,他为了给孩子凑足学校收取的课外活动费用,只得冒着生命危险去碰瓷。这种情况,当然是比较极端,甚至说是过于戏剧化,但它确实反映出,在争夺教育资源的路途上,穷人已经被逼上绝路。

    此情此景也让拉吉意识到了自己正剥夺了一个穷人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后拉吉为纠正自己的欺骗而努力,匿名捐助公立学校,到名校主动提出放弃孩子学籍,并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从名校退学,去上普通的公立学校等。影片的最后我们才从女儿皮雅的脸上看到那久违的轻松的笑容,这笑容里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是一种重获自由般的喜悦。

    给我的思考是也许很多家长一心希望子女接受到最优等的教育,其实不然,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所谓的精英式教育,盲目的追随学业上的"优秀"是不明智的。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权衡利弊,"放养式"教育有点顺其自然的意思,但并不意味着放纵,适当的放手是孩子成长途中必不可缺的

  • 6、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模板

    出于您的需要,我们为您提供电影《起跑线》观后感,作品名中哪些情节让你记忆犹新呢?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在不断随着剧情发生变化。 让我们把新发现记录在观后感上,有条理的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思维能力,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篇1)

    今天早上,我去奥斯卡工作室看了一部电影——《起跑线》。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拉杰和塔米用各种手段让他们的孩子皮娅——去了一所私立学校:买了一所学区的房子,办了一张假证书,变穷了。最后,皮娅终于去了这所学校。在电影的结尾,他的父亲出于良心发现并把皮娅送回了公立学校。

    看这部电影不仅让我想起了我妈妈,她花了一万多元让我去补习班。我也买了很多信息,只是为了让我进入一所好的中学。

    我记得去年冬天,外面雪下得很大。外面多冷啊!但是当我妈妈听到补习班老师说她想买材料时,她拿起衣服准备出门。我说,“妈妈,外面太冷了,你不买吗?”我妈妈说:“不管雪下得有多大,有多冷,我都会买下来给你学习。”那时,我非常感动,我的母亲冒着大雪为我购买信息。

    另一次,是今年7月8日,我要去洛阳参加第二外语考试的入学考试。我父母5点起床,开车送我去洛阳。在我考试的两个多小时里,我的父母没有吃一口食物,也没有喝一口水,他们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考试结束后,我告诉妈妈:“这次这个问题太难了。我考试成绩不好,我想我做不到。”我妈妈没有说话,但是她带我去了餐馆,让我吃了一顿大餐。吃饭的时候,妈妈说:“没关系,我考试没通过没关系,成绩不重要,只要我努力。”听完妈妈的话,我的心又感动又惭愧。与皮亚的母亲相比,我的母亲对我很好。我很高兴我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家庭。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我父母在背后给了我很多。我必须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篇2)

    细雨霏霏的天气,午后场本来就是观众稀少的时段,《起跑线》这部引进片在宣传、题材上又不占优势,种种因素促成的结果是我和儿子几乎是包场看的这部精彩的影片。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一对事业有成的商人夫妻在力争让女儿上最好的幼儿园的过程,现实地描写了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普通百姓在寻求从孩子教育入手跻身上流社会时,发生的辛酸、痛苦、纠结的喜剧与闹剧,折射出印度这个几千年阶层固化的国度在历史与现史碰撞的当今时代的社会一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切中了广大中国家长之痛处。为了孩子能上名校即是远大前程而抓狂的家长,贫富不

  • 7、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2000字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相关内容。

    看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每当我们看完,内心都被深深的感动,在认真品味了以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刚更加了解作品的主题,更深入的探讨作品。那么你知道观后感的基本格式吗?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电影《起跑线》观后感,欢迎你的品鉴!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篇1

    对于普通家庭是否有必要送孩子上名校,名校是否华而不实满足虚荣,怎样培养健康、快乐、善良的孩子,这些问题也许能在影片里找到答案。

    影片讲了印度德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拼尽全力送孩子上名校的故事。主人公拉吉是一个时装店老板,在妻子的怂恿下,为了让年幼的女儿上一所名校,不惜举家搬迁到名校旁的富人区,尽力融入富人圈子未果。拉吉高价报了帮助上名校的咨询机构,按照咨询顾问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努力仍未被名校录取。听说名校对贫困家庭孩子有录取名额,又咬牙假扮穷人,搬到穷人区生活,接受名校派来的调查员的审核。拉吉一家因为语言、生活习惯等原因无法融入富人社会,又因为难以适应艰苦条件等原因难以融入底层社会,闹出了不少笑话。

    影片既展现了富裕群体的攀比、虚荣和虚伪,还生动展现了穷苦人民的勤劳朴实、聪明善良。拉吉一家假扮穷人,认识了善良、勤劳的希亚姆一家,受到他们无私的帮助。电影观众是知道拉吉家不缺钱,施助者希亚姆家世代穷苦,却教拉吉挤公交,带着他在工厂干活,把自己的工资分给他,甚至不顾自己生命安全去“碰瓷”,将得到的赔偿送给拉吉交孩子学费,结果阴差阳错,穷人希亚姆的孩子却没上名校,拉吉的孩子入选了,希亚姆还掏钱为他们庆祝……,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想起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书《我在底层的生活》,写的就是作者扮演成穷人体验底层劳动者的辛苦奔波和生活的无助,对照着这部电影看,对穷苦阶层的辛酸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后面也展现了拉吉为纠正自己的欺骗而努力,包括匿名捐助公立学校,到名校提出放弃孩子学籍,并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从名校退学,去上普通的公立学校等。

    家长们,如果要给孩子选择名校时,一定要考虑下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攀比,为虚荣心所累。

    看了电影,一直对教育孩子充满自信的我开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最近读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卢梭的《爱弥儿》,体会到不过多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的重要性。以前总觉得要多给孩子讲人生道理,帮助

  • 8、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起跑线是现在正在热映的一部电影,这部印度的电影没有让我们失望,里面讲述的故事是现实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几篇观后感,大家欣赏!

    我是全程将其翻译成中国电影来看的: 一个有钱人为了女儿的教育买了学区房,结果还是运气不好电脑派位结果不行。只好托关系办个农村户口并伪造材料,试图搞个乡镇学校指标生 这么一转换也毫无违和感嘛。 前两天我刚在知乎看到一个答案,大意是我在三线城市收入很少,却过着有房有车很轻松的生活。某些人在大城市月薪是我五倍,房价却是我十几倍,过得远不如我,不知道他们图啥。 评论区纷纷指责人家孩子考入名校可能性也比你孩子高出十几倍,在起跑线上就赢了。

    (那个答案在这:请叫我英俊:it 人能在一线城市里生活一辈子吗?) 我觉得两者之间会争吵,原因在于他们由于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都努力为自己的选择辩护。 这部电影里男主对女儿教育问题较为消极,女主却非常上心重视,就和他俩的受教育背景有关。 男主是裁缝的儿子,按部就班子承父业。虽然赚了不少钱,却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不会说英语。

    但女主应该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英语说得很溜。 我和我女朋友最近就出现这种矛盾。 我认为在小地方生活并不是个坏选择,我们在大城市求学那么多年都看到了,大城市也就那样。我不想住五六十平米的房子,让自己生活水平倒退二十年。 她认为在小地方待着,下一代最多像我一样,拿着村里最好的剑去打boss。如果耽误了下一代的教育,就算是在村里住三百平米带院独栋也不会幸福。

    我认为以我俩的智力孩子不可能差,就算是从小在家里玩,上了学也能超过大多数同龄人。 她认为我这是毫无上进心的表现,如果孩子从小一口方言,那我罪该万死。 (我女朋友和我出生长大在同一个地方,但她不会说方言,而且视本地方言为lowb象征,和这电影女主一模一样。) 这也是因为我俩教育经历不同。我从幼儿园到高考都没离开过县城,家中长辈对我的学习毫不上心,成绩什么的都随缘。但她家在教育上投资甚巨,愿意跨越大半个中国搞高考移民。 因为这种争执,我们领证的事情要往后推迟了

    看完整片下来,感叹虽然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的上学问题,但全片这位小女生的戏份并不多。真好,电影没有消费小女孩的惨,没有借小孩的难受来讲故事。 如果是中国导演拍,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例如,父母要搬家时,可以借搬离家乡这事,渲染小女孩与伙伴分离的悲伤。

    作为一个

  • 9、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00字

    昨天,我就把所有作业都完成了,妈妈说今天要带我去莫沟踏青,可出门一看,风太大了,于是我们就改变计划,决定去看电影。

    我们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影片讲述了一对父母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在学校周围买房子,和孩子一起去培训机构学习,甚至还去求别人,但都没有成功。在无意中,他们得知这所学校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额是给贫困生的,于是他们假扮成穷人,搬到了贫民区,在这里,他们结实了许多心地善良的穷人,有一位朋友甚至为了给他的女儿筹到学费,竟然跑到马路中间被车撞,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动了,这位朋友虽然很穷,但他为了朋友,冒那么大的风险。

    最终,他们的女儿终于被录取了,但他朋友的儿子却没有被录取,他最终觉得,是他自己窃取了朋友儿子上最好学校的资格,他让女儿离开了那所贵族学校,去了他所资助的公立学校和朋友的儿子一起上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做为一名学生,体会到了父母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为我做了那么多事情,虽然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是错误的,但我现在明白了,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为了我。

  • 10、 《起跑线》观后感: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部电影从片中不难看出印度父母和中国父母一样焦虑,小编整理了一篇《起跑线》观后感: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供大家欣赏!

    今天早上看了4月4日刚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 影片主要讲诉了印度中产阶级家长拉吉和米塔夫妇为女儿择校费尽心思,母亲米塔认为除了上最好的学校,没有别的办法保障孩子的未来,所以一定要让女儿皮娅进入教育设施齐全、排名靠前的私立学校。老公拉吉为了达成妻子的愿望,先后买了学区房、聘请作家操刀代写申请书,费尽心思,却依然落榜。最后在顾问的鼓动下,拉吉一家铤而走险搬进贫民窟假扮穷人,只为拿到贫困家庭的入学名额。

    本片将目光投向了教育,电影中呈现的现实问题。孩子入学、学区房、受教育水平、公立和私立学校,甚至还涉及中产阶级圈子文化。其实,从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印度的父母跟中国的父母一样焦虑。

    01

    在去年网络上有一篇很红的文章《中国式父母的烧钱和焦虑: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文中一位家长月薪3万却因孩子假期上辅导班开销巨大而感叹道: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激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很多中产阶级的父母他们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机遇获得了财富。他们深知教育资源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这些中产阶级的父母比普通家庭的父母更加焦虑。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曾经在中学辅导机构工作过。特别能理解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城市中产阶级的父母他们都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待值。但是他们忙碌的工作时间和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相互冲突,他们能留给孩子的时间非常少。所以他们会选择各式各样的培训课程或者辅导班来帮助孩子学习、成长。与此同时,父母也能求得自己内心的一份宽慰与踏实。

    大部分父母的想法是,有相应的经济条件,那就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

    大多数中产阶级的家长们心里都算有这样一笔账:中小学阶段给孩子上学科培训班,给孩子补差或提优;报名各类兴趣班(钢琴班、小提琴班、舞蹈班、跆拳道班等)则是增强孩子的软实力;寒暑假报旅游或游学项目,让孩子出国见世面,让他们去见识不同的生活状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南都曾经报道,某重点中学,每年高考状元,家庭背景最低也是中产,原因很简单:教育是需要投资的,富贵家庭舍得花时间、舍得砸钱,给孩子报效果最好的培训班、请最专业的家教,寒假暑假带去全球旅行。

    报道一出,网友们都感叹贫富之间的差异、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3-21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0-20

  • 2019-11-03

  • 2022-01-19

  • 2021-03-31

  • 2019-09-20

  • 2022-04-01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21-06-11

  • 2019-10-28

  • 2019-10-28

起跑线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起跑线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起跑线观看心得、2024起跑线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