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赤道观看心得 > 地图 > 赤道观看心得
赤道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赤道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赤道观看心得推荐
赤道观看心得

(共 9037 篇)

  • 1、 赤道观后感

    赤道观后感(一)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将不同的时空剪辑组合,使观众跨越过去,现在,未来的空间中体验人生的意义。王学圻在影像角色塑造上进行多种尝试,从而使自己不局限与单一的人物刻画,表现角色本身的内涵。不管是2008年在电影《梅兰芳》中的京剧人物燕十三的演绎,还是《十月围城》中的商人李玉堂的表演,都具有一种艺术格调。正是电影风格类型、人物角色的性格变化,让王学圻游弋在各种角色之间,并形成一种王氏表演风范。他的表演扎根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因此在影像中我们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王学圻。由梁乐民、陆剑青联合执导,张学友、王学圻等主演的警匪题材的电影《赤道》,讲述了中韩警匪化解国际核武器危机的故事。影片中的王学圻,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亦即,警匪镜像中的无痕迹演技。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创作的角色应该从自身出发,充分调动自身的内外条件,寻找角色的感觉,从而创造角色形象。对于大器晚成的王学圻而言,骨子里的硬汉气质使得他在电影的人物塑造上更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可,特别是一些正派的角色。透过电影《赤道》,我们发现王学圻只不过是一个来港处理危机的官员,有着正气和领导风范,不过王学圻将宋鞍这一人物演活了,有大智若愚,也有铁汉柔情。王学圻塑造的宋鞍这一形象,在努力还原导演镜语风格之下的大陆官员形象,又在努力的追求生活的质感,用细节凸显人物的本真。例如,坐在办公室接电话后准备来港处理核危机事件时的沉稳与大气,以及西装革履下的正面形象,无疑都给予了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观众觉得宋鞍这一形象只是王学圻真实生活中的人在其行为过程中被摄影机抓住了而已。

    电影中宋鞍面对香港警队反恐特勤组主管李彦明(张家辉饰)处理核危机事件,就具有一种儒者气质。从机场上阻止铀原料球的运送,只不过是借机抓住赤道,从根本上解决事件的方式。而这一过程中,王学圻的表演就如同变色龙一般,能快速的根据情节或人物的变化,表现出不同面,让观众信服角色为何在此时此地做出此种选择。无论是关心香港治安事务,还是与赤道斗智斗勇,王学圻都彰显出了对于人物性格化塑造。这可以说,在商业畸形发展的现代电影市场中,王学圻仍旧保持赤子本性。

    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强调形神兼备,对于表演艺术亦是如此,它需要把握演员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并从内外节奏中达到神韵。《赤道》中王学圻的演绎,是趋于生活化、内向化以及总体感的把握,是一种神韵的现场直播。与其说,宋

  • 2、 赤道影评

    赤道影评(一)

    这是一部有以国际级格局,但在呈现上却仅只有幼稚园级逻辑的电影,《赤道》借一件韩国核武器在香港几方势力的斡旋,预以透过纷繁的国际视觉塑造悬疑,但漏斗百出,冗长无味的逻辑,使如此做法俨然成了笑谈,其所作终仅只是一场虚张声势的预告。

    初看《赤道》时,错以他是值得期待的,足够强大的卡司阵容,深陷核武危机的香港困境,代号赤道的国际大盗等等,电影拥有足够引人瞩目的噱头,但一个个包袱在诸多令人无言以对的展开后,越发走向了无以挽回的平庸,多线索的危机与阴谋在该片里并未能形成一个合理服人于心的悬念,电影至始至终给人一种赶进度布线索的观感,枪战,追逐,打斗如照本宣科,国际政治的格局更如同被生硬的嵌入其中,一个本自被盗取核武器的故事,终以不是该片的重点,过大的野心硬是要将电影与现实政治版图接轨,但显然不论是梁乐民还是陆剑青,虽能讲好一场自我生态链的《寒战》,且未有能力把控一场臆想东亚的《赤道》。

    过于注重劳心难讨好的多线营造,却未能拿出一条能真正围绕格局的主线是《赤道》最大败笔所在,用群星璀璨来形容《赤道》是不为过的,每一位星在电影中都被安排了充足的戏份,但这样的安插,注定了架构的不合理性,反派转折的张学友,香港警探的张家辉,代表中央的王学圻,情戏充足的池珍熙,还有余文乐,张震其及一票中韩港女配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赤道》既不是多故事组成的群戏电影,亦也不是主线鲜明的孤胆英雄,人物凌乱繁杂的失控,是靠一群颜值巨星所能力挽的。

    碗里尚不足以消化自圆其说,电影却将目光还看着锅里为续集埋线,《赤道》在结局处生怕观众看不懂张学友与王学圻对视的结局,谢幕后还又以字幕的形式再道了一遍赤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如此做法并非不可求,梁陆二位大导在《寒战》里也是这么玩的,但至少前者理清了一个故事,而《赤道》除了死了几位咖外,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剧情走向皆难如人意,两小时的时长如同一场加长版预告,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大坑,不仅玩的不漂亮,更觉被导演开了一个一点也不好笑的玩笑。

    电影中有两句本源《孙子兵法》颇具逼格的话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有觉恰道处了该片种种神发展的真谛,并感其实乃不善做者,孰人不知其所作。

    赤道影评(二)

    冷面长官张家辉与张学友

    无论是题材,以及阵容,《赤道》都是五一档期最重头的一部大片。经历了《寒战》的警匪大战之后,《赤道》的格局做得更大,中港韩多方势力

  • 3、 《赤道》影评600字

    《赤道》影评观后感 今天跟老同学去看了《赤道》,虽然我觉得挺好看的,视觉效果不错,演员也很上镜,不过真的要点评的话,估计不会给太高分。 首先,逻辑混乱,多国语言混在一起,很违和,让人感觉很别扭,这到底是香港警匪片还是韩剧还是好莱坞呢?原谅我的分辨能力不高。就例如本来韩国专家跟香港警方见面的时候是用英语交流的,突然就转变成各自的语言了,我听的好奇怪,要不是有字幕估计看不下去。他们的交谈过程总是会戴上耳塞似的高科技,原谅我不懂这难道就是语言版的翻译机?好吧,我见识短莫见怪哈!只是觉得很别扭而已,语言跳跃之快。 其次,主角李sir竟然在结尾被杀,这样真的好吗?后面的剧情怎么接下去呢?让人惊讶!家辉的演技我还是认可的,很喜欢他拍的电视剧跟电影,他的认真和努力值得我们尊重和肯定。但是剧情中竟然还有打女人这一环节,元芳你怎么看?当然一直义愤填膺的教授是幕后最厉害的黑手赤道让我有点意外,张学友好帅呢!男人成熟的特质散发出来了。当时还在想小袁是卧底呢!人不可貌相啊,往往最聪明的都去当大boss 了。而最厉害的人就是让你猜不准他究竟是做什么的。 不过你猜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谁?不是幕后叫兽,也不是前线李sir,更不是帅帅的范sir,而是那两个从头拽到尾的信差,拿着枪火就这样无比强悍的上路了。不惧地下组织的凶恶,不怕港警的追击纠缠,似乎受过专业训练似的,百发百中,除了精密的计划和严谨,还有那身拽酷狠辣的气势,尤其是女人,把野性美跟危险诠释了出来,就像优雅又行动迅速的美洲豹,打人跟扔手榴弹的时候别提有多狠劲果断了,美爆了!给她点32个赞。看到电影结束,还是不知道他们两个的名字,汗~上网查... 最后,韩国专家跟他的保镖被运送回国,以为两人都为国捐躯了呢!没想到专家这么强悍,中了n枪还能被救回来,医学技术真发达。专家崔明浩还不错,尤其是在与宇哲争执信用的时候,表情什么的挺好的;保镖很帅,韩国将军说他是最优秀的特工,我没看出来,特工在印象中一直是个很厉害很酷的词,但演员诠释这角色时我还是觉得火候还不够。最后一幕他看着明浩一动不动时演的最好,表情很到位,情绪也有了,害我还真以为专家明浩死了呢。有个插曲专家手里的白色纸条到底写了什么,还是没人知道。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拙见,我平时很少看电影,今天还是第一次看3d呢,跟老同学一起很开心!我不是谁的粉丝,当然如果我写的东西跟你偶像有不好的地
  • 4、 《赤道》观后感600字

    《赤道》观后感 从四月初知道会在月底上映,我就开始心潮澎湃,因为男神@張震 是主演之一,还第一次饰演大反派。这些天憋着一直不敢看影评,周五去附近电影院了解情况的时候,没想到周六只排一场,还查不到周天的排片信息,而且工作人员说不敢保证每天都能排片,让我珍惜机会[挖鼻]才上映了几天啊,就分分钟要下映的节奏吗?看着其他影片的排片量,青春题材和国外大片的市场占有率也忒狠了吧。为了省点钱,第一次用@猫眼电影 ,手机购票只花了9块9,倒是喜出望外。吃完了冰激凌,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进入了放映厅。我是第一个坐下的,后来进来了一家三口,儿子估计一开始没看到坐在他们前排的我,还兴奋地以为没人看,嚷嚷着被他们包场了。看电影过程中,他们吃爆米花的声音一直在我耳后咔嚓咔嚓。右边坐着的一对情侣不停在讲话吃东西,还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吃惊]还好左边没有人,我便使劲往左靠[黑线]我坐在第五排,没想到刚好有一个人买了第四排的票,正好坐在我的正前方,因为一念之差没选第四排,于是她的头就一直出现在我看电影的视线里[抓狂]总之,这次观影的体验非常不舒服,还好3d的视听效果够震撼,能够让我断断续续投入到剧情里。每次一看到张震出现的场景,我的注意力就会不由自主的集中在他那张脸上和他的声音上,嘴巴咧的像个花痴,反正也没人注意我的表情[挤眼]以至于该处情节都略过了[害羞]刚开始看的时候,国语配音对不上演员口型老感觉不得劲儿,心中仿佛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为什么不是粤语,尤其是张学友和张家辉这二位的音,不过余文乐的配音还不错。看不出门道,感文咏珊和张家辉的打戏看上去还挺热闹。李泰兰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很惊艳,而结尾处大难不死的迟珍熙坐着轮椅出现在机场,与妻子相聚的画面则出人意料,应该是片方出于影片的人性化考量,只是可怜了同去的崔始源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还有饰演绅士的品格里林回音的尹真伊也有参演,刚开始没出现她的脸,单听到电话那头她讲话的声音是就觉得好耳熟。片尾跟当时的寒战一样,令人感觉会有续集,如果还是这帮人演,我想还会去看。因为辗转了多地取景,叙事不单一,就被贴上了华而不实的烂片标签。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么多实力派加盟,大家说为什么呢?我好想再看一遍,要是粤语版就更好了。对了,片尾曲也很好听哦。。。
  • 5、 《赤道》观后感800字

    《赤道》观后感 今天正巧看到两篇对于《赤道》的观后感,都是差评,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大多数观众的心情,当然其间的许多批判也是我看电影时的感受。不过,我觉得这些疑问应当分两种,一种是不应当宽恕的,比如韩国黄晓明范儿的外交官一边救助火伴,一边和张震演的杀手情侣开枪对射,而到了车边,居然在强敌在后的情况下把霰弹枪扔地上,扶着要死的伙伴煽起了情。张震同学也够有耐性,在旁边等韩国人煽完情了,才开枪打死两位思密达。 动作拍摄水准上有间隔是可以了解的,但这种初级的计划仍是可以避免的,不然看惯了波恩和飓风动作计划的观众的确有点接受无能。还有比如张家辉发现了内幕,却一个人建功心切地跑到对方单位送死,如同也有点编不下去了的嫌疑。 另一种疑问则是可以了解的,比如王学圻演的内地首长怪里怪气的说话,终究又反转成运筹帷幄的大将。在这样一个人物不或许不存在的大前提下,如何把他处理得让领导和观众都接受,说实话还真是不简单。张学友演的知识分子,一开始站在王学圻首长的对立面,尽显知识分子的天真,空谈误国,终究爽性变成大反派,这种计划,真的没有让人多联想一点,这并非完全是创作者的原意,我信任,《赤道》的剧本是改了许多遍的,到终究内容现已不是榜首重要了。 所以正本说起来,《赤道》有许多值得推重的本地。首要,这部电影真的是目前为止,中国电影格式最大,触及前史和政治最深的商业动作片。它的来历,来自于一百年来,作为自由港的香港,一直是远东各国情报和军火交流中心这一前史实际,这个城市见证了日俄战争,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内战、韩战、越南战争,那么,作为回归中国后的香港,它有或许发生啥,或许正在发生啥呢?这恰是《赤道》的初衷,也有点像杜琪峰《黑社会》系列的另一类型的版别。而恰是这样一部触及到殖民地前史、特区外交、南北朝鲜、阿拉伯恐怖组织等等疑问的电影,终究可以搬上荧幕,本身就已是一大作用。 《赤道》是中国电影人对现代商业动作大片的一次学习检验,我们要知道,当中国拍一部爱情片时,它在技术上和世界一流电影的间隔,很简单被文明上的靠近所掩盖,但西化的商业动作大片,它的全部缺陷都将非常直接的显露且被拓展。《赤道》虽然仍有点不服水土,但仍是做出了奉献,中国往后的世界体裁动作大片,会在《赤道》的肩膀上跋涉。 早在良久之前传闻《赤道》的拍摄计划,我就非常等候此片,韩国有一部谍战片《柏林》,我觉得《赤道》的方针应当即是它
  • 6、 《赤道》观后感300字

    《赤道》观后感 因为此前并未细心看过诸如《无间道》、《惊怖》此类的谍战年夜片,不外单打从此部影片来看有如下 感触熏染: 人物描述较量困苦,尤其以张家辉、张震、张学友等为代表的演员所扮演的脚色。 剧情较量跌宕放诞放诞放诞放诞,局中局让不都雅观不都雅观众发生猜获得开首却猜不到下场的感觉。 剧情总体套路并未在传统谍战片的根基上有过小草创,只需反派不挂,票房够康复,续拍永久可能。 人道的善与恶并不停对,代表公理一方的警察内部抵触重重,互相猜疑;而代表恶权势的赤道一方,反而存在内部的互信任赖。 张家辉所扮演的李sir死的不值却也死得其所,性情浮躁,我行我素,短缺年夜局意识下的合作精神使其走入不归路。 如片中赤道所说:善功者不知其所守,善守者不知其所攻。信赖这个老狐狸赤道还要在往后屡次和年夜家会晤的,赤道很可能会像《无间道》一样成为一个系列影片。作为港片的中兴之作,咱们对付于其刮目相待,看看其是否可担此年夜任吧。 总体来说,整部影片看起来较量难明,愿望以后的《赤道》2、3、4、5.。。。可以或许照样出色吧~~~
  • 7、 《赤道》观后感1500字

    《赤道》观后感 忘记了什么原因没去电影院看电影《赤道》,大概是宣传海报上印有的3d字样。在我看来3d电影无非两种,炫技术的和骗钱的。早年有个说法,国家限制了引进电影数,为了让一些优秀电影能被大家看到,不得不后期改成伪3d 扯得有点远,回到电影(终于看了下载许久的dvd版),觉得还是一部用心说故事的好片,几个人物的刻画也很到位,而且一到位就必死! 导演和编剧想把更多富有政治的世界观呈现出来,除了某东南亚妇女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比较错愕外,其他角色都说了母语,这是难能可贵的,远比统一了对白却弄出n个语言版本要强得多。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语言,外星人也不应该说英语。电影中张学友也说了要应许有不同的声音,此处的声音当然远远不止语言那么简单。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漏洞,当饰演中国国防高级官员的王学昕说了句我要出趟国,却来到了hk而电影最后捉贼捉到了日本,也大有《战狼》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势头。王学昕的角色是我第一个想讲的高深莫测,却也气宇非凡,沉着冷静有大局观。可以确认为正义方的主帅。 接着说下香港方面的头,即张家辉扮演的行动组组长,这是一个细腻执着,剑走偏锋的领导。他自己口述第一个案件就把当时的老大给端了,他用家人安全来要挟反派,用私刑和格杀勿论来处置罪犯(当然这里有很多猜测,比如他和女军火贩sophia到底什么关系,以至于对文咏珊那么狠?)。临终前他对余文乐说要是我猜对了,那我的位置你来坐。的确有的人不是冲动,只是不按常理出牌,也的确有很多人面临选择的时候可以很准确估计出各种后果,最后还是选了大家普遍觉得损失更大的那个他让手下别跟着,独自去面对大boss,结果死路一条,这样的选择完全符合这种不喜欢走程序的性格,是生是死又有什么对错呢? 而被视为指挥官位置接班人的余文乐在电影中的角色基本还停留在三日之前吴下阿蒙的进阶,有勇,有担当,正义感爆棚,也敢于牺牲至于之后是否能刮目相看,取决于有没有续集,能不能续演了。 张学友的演技一直被他歌神的抬头所掩盖,就像刘德华的歌喉也一直被他的颜值所覆盖。老奸巨猾的幕后推手,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动机,这点在电影《牛津杀手》里有很好的诠释,其实《蝙蝠侠》里的小丑也是如此,为了犯罪而犯罪,没有寻常动机,自然就很难被抓住。往往这样的角色会伴随着一些高雅的事物一起出现,领结,拐杖,类似《圣经》的随身读物,再比如交响乐,看各种语言的原版小说,甚
  • 8、 观看《基石》心得
    篇一:学习党教片《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教育,下面结合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基层工作很重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神十进天宫。做好支部的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社区乃至地区的生产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之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社区人才如何挖掘、培养,人才如何稳定,新一代人才队伍如何建设?是当今社区发展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思想工作使大家树立一种为国企、为党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一种精神;通过关心、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做实事,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地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地方经济效益,推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观看《基石》记录片心得体会 今天例会结束后,支部组织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电教片《基石》。《基石》电教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观看中,片中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让全体党员教师深受启发,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对本人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
  • 9、 天道观后感
    天道观后感(一) 当我提起笔时,看完了电视剧《天道》,共24集。一时我真的不知该说点什么。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平生以来,我活了20年以来,看过的让我最为感动的一部电视剧,而且不能用简单的感动来形容。我现在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我内心此时的感受,来自心灵的震撼。 当初老师向我介绍这部电视剧时,根本没有想过,会给自己带来这样的震撼,现在的感觉是心底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在翻腾,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只得马上冲回来,提起笔,认真的思考一下,梳理一番。 这部电视剧是由作者豆豆《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来。初看时,第一感觉就是,其中的台词尤为的精辟,并且与我所学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有着母与子的联系,这样说或许不够准确,是所学之识的高度概括和历练,而且有的哲理也不是我现在的学识所能启及的。特别是王志文所扮演的主人公丁元英。对他的言语,让我感到由衷的佩服,仰慕,五体投地的折服。在他的身上,我几乎找不到什么词语去形容,言饰了。我是在现有接触的基础上,体味到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的博大精深,无边的宽广旷远。品味剧中的台词,仿佛是自己置身于浩瀚的哲理海洋之中,徜徉在其中,受益于其中…… 一集一集的观看,一点一点的升华,愈是继续,愈是让我感动,震撼,由佩服——仰慕——折服——震撼,以至于到了瞠目结舌的地步,同时又在感叹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不可量度,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获益,什么是读哲明世,就如那首诗所讲"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一切内涵不是能用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能用简单的心去领悟到的,并且也并非是那些俗世凡人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和所能启及的学术范围,或者说是只有那些在常人眼里是疯子,是病态的人,才可以悟到,但也不是全部能理解的。我现在真正的信服于书中所讲的"一个人的觉解程度,直接决定影响到一个人理解通晓事理的能力",不是那些个庸俗小人所能看到,理解得到的,这也是世间的一个悲哀。 剧中左小青所扮演的女主角芮小丹,是一个赋予时代精神的女性。不仅仅是常规法律,特别是在丁元英的影响之下,进入"法"之圣境,西方,东方的伦理道法融于一身,有挥之不掉的超俗魅力。特别是在第22集,因公殉职之时的悲壮场面,更是激起了满腹的震撼,不觉的让自己也进入了戏中的场景。仿佛是自己在经历
  • 10、 人民的名义观看心得

    人民的名义观看心得

    黑暗是固有的,不是因为有光明才有黑暗;黑暗是常态,这个时空中永远存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呵护一点光明,面对无尽的黑暗,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铁腕反腐,从严治党,中央反腐的力度愈来愈深,从上无禁区到下无死角,这股反腐之风吹遍华夏大地!

    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必不能缺席。素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之称的周梅森沉淀八年之作《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指导,由此一部反腐大戏搬上了大银幕,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全民热议。《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的调查行动为主线,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为辅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将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

    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剧中的情节贴近生活,让人感同身受,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反腐贴近了每个人,我想这就是人民的名义吧!

    观剧反思生活,反思自己,在反腐这个大舞台上个人显得微不足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廉洁律己。在高速公路收费这一特殊的行业里,每天都要接触数以万计的现金,如何抵挡金钱的诱惑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一名财务人员,要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既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能在小事小节上牢牢把握住自己,将廉洁时刻记心中。捧着一颗廉洁的心来上班,不带走半根草回家去!

    黑暗固然存在,但黎明终将到来;反腐之路漫长道远,愿廉洁之风劲吹!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1-11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19-10-28

  • 2023-06-22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1-06

  • 2022-12-31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0-28

  • 2022-03-02

  • 2021-08-23

  • 2019-11-02

  • 2021-08-31

  • 2022-09-13

  • 2019-10-28

  • 2022-03-11

赤道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赤道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赤道观看心得、2024赤道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