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 > 地图 > 2024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精选
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相关栏目
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热门栏目
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推荐
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

(共 6689 篇)

  • 1、 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

    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你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你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乐乐,来和妈妈一起背弟子规,还是看谁先背会。

    儿子:嗯,一起背,看谁先背会。

    妈妈:这次我先背会了,也是用的差不多五分钟,看见乐乐还在小声地背着,我没有打扰,又陪着儿子背一小会儿,我们俩就互相背,第一遍都背的有点生,接着我和儿子一品气互相背了五遍终于都是背的很流利了。

    接着我让乐乐把译文熟悉了一下意思,就对乐乐说:乐乐,用自己的话把译文复述一遍。

    儿子:嗯,好的。我做任何事情时,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能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随便给别人说,以免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妈妈解释:就是允许、同意的意思),假如我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事情,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我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嗯,复述的够清楚了,还不错!下面我们读启蒙故事吧!

    启蒙故事

    《千里赴约》

    东汉时,范式和张伯元是同学,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因张伯元与范式痛恨奸佞当道,不愿做官,辞归故里。临别时,范式对张伯元说;两年后的今天我一定来看望你。说完,二人依依惜别。

    转眼,两年过去了,范式和张伯元约定见面的日子到了。这天一早,张伯元早早起床,将屋子打扫干净,又吩咐妻子准备丰盛的酒菜。可是,眼看就到中午了,范式还没有来,准备好的酒菜都快凉透了。妻子说:我想他一定是忘了今天的约会。不要再傻等下去了。张伯元摇摇头,说:我的朋友是个说话算话的君子,他一定不会爽约的。说着,他一个人来到路口,在烈日下苦苦守候。

    天色越来越晚,太阳落山了,新月升了起来,张伯元的家人都认为范式一定不会来了,劝他赶快回家。这时,远处有一匹马飞奔而来,张伯元仔细一看,马上坐的正是自己的好友范式!

    原来这两年来,范式时刻不忘与张伯元的约定。然而,当约定的日期临近时,偏巧范式家里有事脱不开身。但是,为了信守约定,范式纵马飞驰,还是从千里之外赶来赴约了。范式千里赴约的做法深深感动了张伯元和他的家人,也感动了后人,成为信守诺言的典范。

    妈妈:启蒙小故事读完了,乐乐还是

  • 2、 亲子共读启蒙故事:《弟子规.城门被阻》

    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城门被阻》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将要进门之前,应该先问:有人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该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呀?应该回答的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究竟是?

    妈妈:还是先来背弟子规!看先背会乐乐!

    儿子:好!我一定先比妈妈背会,你只要和我比着背,我背书速度很快的。

    妈妈:嗯,我乐乐爱和妈妈比着背,比着背乐乐很卖力的。

    儿子:知我着妈妈也!

    妈妈:不到五分钟,我和儿子都背会了,那就接着往下进行!

    儿子:轮到我来用的话把译文复述一遍!

    妈妈:嗯,真乖!开始!

    儿子:我将要进门时,应该先问,不能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要提高声音告诉屋里的人说有人要进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来了,应该把的名字告诉屋里的人,而不是一直说是我,就是不说的名字,让人无法分辨我到底是?

    妈妈:嗯,每次都说的那顺,真不错!往下进行!让我们一起来读启蒙小故事!

    启蒙小故事

    《城门被阻》

    从前,有一个大将军,他非常骄傲,每次和人说话都是趾高气扬的。

    有一次,大将军出城狩猎,他追一只野兔迷失了方向,直到半夜才回来。这时,城门早已经关闭了。大将军非常疲惫,想赶快进城好好睡一觉。于是,他来到城下,拼命地拍门。

    守城的士兵靠在城上昏昏欲睡,忽然听到一阵促的拍门声,他们连忙问道:?大将军大声说:是我!快开门!可是,士兵没有听出他的声音,继续问道:是?大将军生气了,大声喊道:是我!是我!快开门!士兵被弄得糊涂了,继续又问道;你是?大将军更生气了,大声吼道:是我!赶快开门!要我进去!士兵因为弄不清来人的身份,所以坚持不开城门。

    骄傲的大将军进不了城,没有办法,他只好在门外蹲了一夜。

    妈妈:启蒙小故事读完了,乐乐还是和妈妈一起来一点点理解这篇启蒙小故事的意思。从前有一个大将军,他非常骄傲,为什说他非常骄傲呢?还和人说话趾高气扬(解释: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意思)呢?

    儿子:可能他是个当官的人,是个大将军,手下管有好多兵!可能他打的胜仗也多!所以和人说话总是趾高气扬的

    妈妈:也许是!妈妈和你的想法差不多。有一次,大将军出去狩猎(解释:捕杀和猎取野生动物),因为为了追一只野兔而迷失了方向,所以回城晚了,已经半夜了,他见城门早已经关闭了,可也太疲惫了,想早早回去好好睡一觉,他该怎办呢?

  • 3、 《千里赴约》读后感800字

    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你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你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乐乐,来和妈妈一起背弟子规,还是看谁先背会。

    儿子:嗯,一起背,看谁先背会。

    妈妈:这次我先背会了,也是用的差不多五分钟,看见乐乐还在小声地背着,我没有打扰,又陪着儿子背一小会儿,我们俩就互相背,第一遍都背的有点生,接着我和儿子一品气互相背了五遍终于都是背的很流利了。

    接着我让乐乐把译文熟悉了一下意思,就对乐乐说:乐乐,用自己的话把译文复述一遍。

    儿子:嗯,好的。我做任何事情时,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能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随便给别人说,以免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妈妈解释:就是允许、同意的意思),假如我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事情,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我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嗯,复述的够清楚了,还不错!下面我们读启蒙故事吧!

    启蒙故事

    《千里赴约》

    东汉时,范式和张伯元是同学,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因张伯元与范式痛恨奸佞当道,不愿做官,辞归故里。临别时,范式对张伯元说;两年后的今天我一定来看望你。说完,二人依依惜别。

    转眼,两年过去了,范式和张伯元约定见面的日子到了。这天一早,张伯元早早起床,将屋子打扫干净,又吩咐妻子准备丰盛的酒菜。可是,眼看就到中午了,范式还没有来,准备好的酒菜都快凉透了。妻子说:我想他一定是忘了今天的约会。不要再傻等下去了。张伯元摇摇头,说:我的朋友是个说话算话的君子,他一定不会爽约的。说着,他一个人来到路口,在烈日下苦苦守候。

    天色越来越晚,太阳落山了,新月升了起来,张伯元的家人都认为范式一定不会来了,劝他赶快回家。这时,远处有一匹马飞奔而来,张伯元仔细一看,马上坐的正是自己的好友范式!

    原来这两年来,范式时刻不忘与张伯元的约定。然而,当约定的日期临近时,偏巧范式家里有事脱不开身。但是,为了信守约定,范式纵马飞驰,还是从千里之外赶来赴约了。范式千里赴约的做法深深感动了张伯元和他的家人,也感动了后人,成为信守诺言的典范。

    妈妈:启蒙小故事读完了,乐乐还是

  • 4、 《弟子规》读书心得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真研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弟子规总序开篇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和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家人、对同事、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做出“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令我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则容易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心亡为忙,我们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经把这个字的意思说得极明白了。当我们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时,会说“用心去做”。当我们已经心不在焉之时,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事勿忙,忙多错”

  • 5、 千里赴约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千里赴约读后感”。

    阅读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感悟人生。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或许我们应该将看法记录下来写进读后感里,这样更利于我们去理解作品的层次。那么你知道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吗?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里赴约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里赴约读后感【篇1】

    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你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你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乐乐,来和妈妈一起背弟子规,还是看谁先背会。

    儿子:嗯,一起背,看谁先背会。

    妈妈:这次我先背会了,也是用的差不多五分钟,看见乐乐还在小声地背着,我没有打扰,又陪着儿子背一小会儿,我们俩就互相背,第一遍都背的有点生,接着我和儿子一品气互相背了五遍终于都是背的很流利了。

    接着我让乐乐把译文熟悉了一下意思,就对乐乐说:“乐乐,用自己的话把译文复述一遍。”

    儿子:嗯,好的。我做任何事情时,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能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随便给别人说,以免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妈妈解释:就是允许、同意的意思),假如我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事情,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我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嗯,复述的够清楚了,还不错!下面我们读启蒙故事吧!

    启蒙故事

    千里赴约读后感【篇2】

    东汉时,范式和张伯元是同学,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因张伯元与范式痛恨奸佞当道,不愿做官,辞归故里。临别时,范式对张伯元说;“两年后的今天我一定来看望你。”说完,二人依依惜别。

    转眼,两年过去了,范式和张伯元约定见面的日子到了。这天一早,张伯元早早起床,将屋子打扫干净,又吩咐妻子准备丰盛的酒菜。可是,眼看就到中午了,范式还没有来,准备好的酒菜都快凉透了。妻子说:“我想他一定是忘了今天的约会。不要再傻等下去了。”张伯元摇摇头,说:“我的朋友是个说话算话的君子,他一定不会爽约的。”说着,他一个人来到路口,在烈日下苦苦守候。

    天色越来越晚,太阳落山了,新月升了起来,张伯元的家人

  • 6、 读书心得:弟子规的读书心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你知道经典诵读弟子规心有什么作用,意味着什么吗?如若不知道,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弟子规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弟子规的读书心得1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弟子规的读书心得2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

  • 7、 有关弟子规心得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弟子规心得。在我们被身边的事情打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文字作为我们的记录方式。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弟子规心得 篇1

    有人喜欢幽默搞笑的漫画,也有人喜欢内容多彩的小说,我,却只钟爱那平平凡凡的《弟子规》。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平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习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习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弟子规》呢。但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

  • 8、 我和妈妈共读《弟子规》

    篇一:我和妈妈共读《弟子规》

    从小,爸爸妈妈就经常和我一起读书。我们读的书可多了,《我们爱科学》《西游记》《狼王梦》《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故事》数也数不清。读了这些书籍,不但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让我和爸爸妈妈的感情更加深厚亲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暑假里学校开展的家庭诵读经典活动。

    学校要求我们在父母的指导下诵读《弟子规》,并要求会背诵,开学后要开展相关活动进行检查。妈妈开始觉得这事挺简单的,于是在网上下载了一份《弟子规》交给我,让我自己去背。

    我非常高兴地开始读起来:圣人训,首孝弟妈妈一听:不对吧,弟应该读成t才对呀。于是妈妈赶快给我纠正。然后我继续往下读。她就自己拿一本书在旁边看起来。结果,妈妈清净了不到两分钟,我就指着一个不不认识的字去请教了。妈妈只好告诉我。这样十分钟不到,妈妈被我打断了七八次,不胜其烦。

    但我却饶有兴趣。她气冲冲地说:你去查字典不行吗?一会儿,我又回来了,问道:妈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妈妈又耐着性子给我解释。

    我说:妈妈,你陪我读嘛,我们老师说要亲子共读。妈妈听了以后很是惭愧。于是我们一起读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居然有那么多的字似是而非,妈妈都拿不准了。

    我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读准,好歹我也是读了专科又读过本科的呀。妈妈说道,不好意思哈!于是,我和妈妈一起查字典,力求每一个字都读准确,妈妈还让我在生僻字上面注上音节。这次诵读活动,对妈妈是一次冲击,也是一次洗礼。妈妈对爸爸说:看来,我们这些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行!。

    这样,我认识了好多新字呢。可是我根本不懂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妈妈就给我讲解。有些句子的意思她也拿不准,就去查阅资料,然后给我讲。通过诵读,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懂得了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还知道了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的礼仪和规范。

    妈妈指着香九龄,能温席这句话,给我讲了古时候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很孝顺父母,冬天给父母温席暖床的故事。还给我讲了流传甚广的民间二十四孝的故事。

    特别给我讲了发生在爸爸妈妈家乡德阳市孝泉镇的一门三孝的故事,它排在二十四孝之首,而且是目前二十四孝典故中唯一遗迹尚存的故事。妈妈说,两千年来,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故事代代相传,孝泉镇和德阳市政府定期举行十佳孝子十佳孝媳的活动,本地人民爱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尚闻名遐迩。

    我听了非常感动,妈妈又

  • 9、 弟子规读书心得600字

    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读幼儿园的时候,我摇头晃脑背得一知半解,我小学后再细细品读,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将“入则孝”放在第一位,孝敬父母,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上多一孝子,人间就少一忤逆。

    一个人孝顺父母,别人也会尊重敬他信任他。在这方面爸爸妈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时刻以《弟子规》严格要求自己,对爷爷奶奶外婆非常孝顺,因为爸爸妈妈孝顺,所以他在工作上很顺利,在社会上也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只要别人一提起我爸爸都会竖起大拇指,都说他是一个大孝子,大好人。

    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别人是不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孝顺父母是人类的美德,甚至是动物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乌鸦还知报恩,觅食喂养飞不动的老乌鸦,这就是人们说的孝乌。一个人不孝顺父母,他连动物都不如。爸爸常说:“对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别人就不会真诚,这个人品很差,是不可靠的,他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在事业上也不会获得成功。”

    爸爸常常鼓励我:“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够孝敬天下人的父母,这是大孝;能够自己立身行道、成圣成贤,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万世开太平的,这叫至孝”。这就是《弟子规》里的经典名言:“泛爱众,而亲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我们是小学生,但是要积小孝成大孝,爸爸妈妈教育我们有能力时要经常捐钱捐物给贫困山区学生和困难群体。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外,心中还要有大孝至孝,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 10、 弟子规读书心得多篇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为读者朋友搜集整理的弟子规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弟子规读书心得(一)

    幸福是什么?朋友的一个微笑,是幸福;儿女对父母的一声问候,是幸福;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拥有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在现今的社会,由于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被家长宠爱,导致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大手大脚花钱,和父母顶嘴,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没有责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学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难。

    我们家长的教育,既要教给孩子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孩子学会礼仪,有礼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让孩子学会感恩,对于身边人的帮助,要有感恩回报之心,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孩子明白事虽小,勿擅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点点滴滴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言而有信,说到就要做到,养成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承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以后,都能有所承担。

    通过《弟子规》,我看到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规里那样去做,将会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长,并且也将拥有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

    弟子规读书心得(二)

    今年中心开展阅读经典,提升素养,厚德敦行全员读书活动,在阅读《弟子规》这本书时,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当中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始终告诫孩子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业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近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要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用了这二十四个字2024,为我们进一步指出与君子交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与小人交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坏处,提醒我们在交朋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弟子规》接下来又要求孩子,从小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或者说与人交往的习惯,即善要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大家应该相互提醒对方,跟朋友交往的时候,要劝人向善,这样的话对两个人道德的建立都有好处。如果你看见对方有过失,你不去规劝,那么朋友之间,两个人都于道有亏,不是好事。

    弟子规读书心得(三)

    《弟子规》的学习对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 2019-09-19

  • 2019-10-20

  • 2022-02-05

  • 2019-10-24

  • 2019-10-28

  • 2023-01-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19

  • 2021-11-29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1-11

  • 2019-11-11

  • 2021-11-27

  • 2019-09-19

  • 2019-11-11

  • 2023-02-05

  • 2019-10-28

  • 2019-11-12

  • 2023-03-0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0

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
通常读完了精彩的书籍,有些不同的读书心得和体会。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栏目给大家提供2024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以及亲子共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读书心得精选内容,帮助大家写好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