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那年夏天读后感 > 地图 > 那年夏天读后感
那年夏天读后感相关栏目
那年夏天读后感热门栏目
那年夏天读后感推荐
那年夏天读后感

(共 6788 篇)

  • 1、 读后感大全:《那年夏天》听后感

    青春是首和弦,回忆是幻灯片,一幕幕倒带般重演,成长是种蜕变,人生是场考卷,对错都是种磨练

    天渐渐地黑了,家里只有孤零零的我在电脑桌前做作业,慢慢地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笔在纸上滑动和木板哒哒作响的两种声音。我开始有点不安了,听到哒哒的木板声似乎有人在向我靠近,突然一声稍大的撞击声把我吓个半死,我的心跳加快了,头慢慢地巡视着周围,没人。我更不安了,放下手中的作业,打开房间所有的灯,把音乐开起来,戴上耳机,把声音调到最大。

    心里的很是害怕,手抖着不知道听哪首歌,就在这时,我点到了这首歌《那年夏天》思绪还停在那年的夏天。跟着歌的节奏,慢慢的跟着歌词唱了起来来不及回首说再见。这首歌从来没有听过,所以唱起来跑调了,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只知道自己的内心已经跟着歌的旋律跑了,什么都忘了,刚刚的恐惧,作业的烦恼,都不见了。

    看着歌词,觉得有点小小的伤感来不及回首说再见。歌曲的情绪是开心还是伤感?看着歌词,我想哭,听着旋律,却又使你的伤感击退回去。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只是觉得它欢快,在唱青春的美好。

    思绪还停在那年的夏天,来不及回首说再见一次次重复着,刚开始听,是很欢乐,再一次听,欢快上加了一点点小悲伤;再一次听,小悲伤上仿佛又加了一点点小遗憾;再一次听。当你听到第八次,也是这首歌的最后一次唱思绪还停在那年的夏天,来不及回首说再见的时候,你才会终于发现,这首歌!表面的欢快,本质的遗憾。心情慢慢的从欢快降到了伤感,体会到青春时的遗憾。

    那张稚气未脱脸的,总把忧郁挂在嘴边,不经世事的你,不解风情的我,明明很天真,却爱扮世故老练突然有点小激动,紧跟着旋律一起唱。可是怎么样,就是唱不出那种欢快里夹着忧伤的曲调,唱出来的只有欢快。还是欢快。

    突然明白,自己很幸福,没有忧伤,怎么会唱出青春时的忧伤呢?或许有一天,我会唱出忧伤,会唱出遗憾。但我是不会让自己唱出来的,我会珍惜自己的青春,给自己留下一个毫无遗憾的、美好的青春。

    思绪还停在那年的夏天,来不及回首说再见。不,我是不会的,我会来得及的。

    青春是首和弦,回忆是幻灯片,一幕幕倒带般重演,成长是种蜕变,人生是场考卷,对错都是种磨练。破了的球鞋,落灰的唱片见证那些从前,尽管大人眼里那么肤浅,在我心里面永远都最经典听着听着,进入了梦乡。

  • 2、 那年夏天观后感精选(3篇)

    作品名中哪些情节让你至今难忘呢?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能在线上观看大量电影,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谈论着这部作品,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来深入思考,下面的“那年夏天观后感”相关内容主题,是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提供的,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那年夏天观后感【篇1】

    一个小小的兴趣点。本片导演名叫周隼,隼是一种鸟的名字。胡歌扮演的变态男名叫袁雎,就是关关雎鸠中雎字,也是一种鸟的名字。

    这部影片最值得称赞的,不只是巧妙的音效蒙太奇,引发观众的无的恐惧,而是幼年阿静的一句台词,她骂妹妹阿樱是心机婊。片中不断复现(蒙太奇)阿樱面如死灰的表情,使观众不断猜测剧情将会逆转。哪怕最后一刻,阿樱坐在地上死不瞑目,还会担心她在装死,准备突然挥刀杀死姐姐。

    因为阿樱的'高智商和高情商,你始终认为她的计划失策。原本设计局中局,杀死袁雎和阿静后,一切罪责推卸在袁雎身上,自己得到失去的一切。没想到袁雎精神失常,开了大招,自己先行一步。最大的悬念随着袁雎的死,只有装着阿樱照片的项链,才能证明两人的关系。而阿樱的死又令真相永远成了悬念。

    害死父亲,令母亲变成植物人,毒害同伙袁雎,阿樱一直操纵着一切。她如何让父亲立下委托书,以及父亲的车祸经过,好像被删减掉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失踪的12年阿樱究竟干什么了?

    事发后阿樱回过家里,家人已经离开洛杉矶。当年绑架阿樱的人是袁雎,咋袁父报警后,大伯害怕惹祸上身,于是终止行动。被警方击毙的3个人只是替死鬼,目的是让阿樱回到家里。袁家两兄弟争吵时,大伯说漏了嘴,袁雎并不是大伯的孩子,而是阿樱同父异母的哥哥。这12年来阿樱究竟做了什么,难倒一直和哥哥发生畸恋吗?我还想知道《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片名是什么意思,到底是问谁去了哪里?

    人类的内心是最可怕的深渊。

    那年夏天观后感【篇2】

    有些事情是不能只看表面的,文字也是,电影亦然。多次看到电影名称为《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认为是爱情钟情片,今天休班闲来无聊,翻看寻找电影观看时,便又看到了这个名称,心想不防作为消遣一看,看完后回味,却原来这是一部围绕复仇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故事发生在袁家,袁家二小姐袁宁樱在被绑架失踪了12年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姐姐的身边,可是她好像失去了记忆,对亲人的团聚没有一丝的表情,从外表看好像是纯真无知的少女,可是她回到家后,家里却发生了一连串的

  • 3、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观后感400字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观后感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看名字以为是青春爱情片,但是不是,它是部悬疑惊悚片,是的,悬疑惊悚片,有一贯悬疑片的风格,情节紧凑,而且扣人心弦,整部影片看下来很刺激,闺蜜表示已吓哭,但我却觉得很好,很刺激,刺激的同时,也让我想了很多。 下面我从每个人物来分析我所感悟到的。 姐姐阿静: 她所从事的职业与她妹妹的遭遇分不开关系,她一直对她妹妹充满愧疚,因为她小时一直嫉妒她妹妹,经常欺负她妹妹,她的愧疚促使她从事开导小孩的这一职业,后来她妹妹回来,她也尽量弥补,事实上,她也做到了,结尾的部分与开头相呼应,她把缺给妹妹的爱补上了,这也是促使妹妹后来醒过来的原因,任何恨在爱面前都不会起作用。 妹妹阿樱: 童年的不幸经历是颠覆她人生的罪魁祸首,这令她心里充满了恨,也给她的性格造成不可弥补的伤痕,她的归来一直都是堂哥的阴谋。她一直是一个渴望得到家人的爱的人,终于家人的爱让她醒悟的过来。她的事迹让我们关注那些从小饱受创伤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她的死亡,呼吁世人不要再让此类事件再发生。 堂哥: 堂哥纵然是是阿樱归来的主谋,但他也是一个受过伤害的人,从小父亲就抛弃了风尘出身的妈妈和自己,这在小小的他心里埋下了恨的种子,而且父亲为了自己的利益还让他去杀人,这时的他,心中的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终酿成悲剧,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请关注你身边儿童的心理健康。 结尾纵然令人惋惜,但是却也给了我们希望--爱,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爱的重要性,悲剧总是有批判性的,我们总是能从别人的悲剧中找到提高自己的方法。
  • 4、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观后感350字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观后感 有些事情是不能只看表面的,文字也是,电影亦然。多次看到电影名称为《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认为是爱情钟情片,今天休班闲来无聊,翻看寻找电影观看时,便又看到了这个名称,心想不防作为消遣一看,看完后回味,却原来这是一部围绕复仇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故事发生在袁家,袁家二小姐袁宁樱在被绑架失踪了12年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姐姐的身边,可是她好像失去了记忆,对亲人的团聚没有一丝的表情,从外表看好像是纯真无知的少女,可是她回到家后,家里却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悲剧连连,母亲被害成了植物人,父亲被害,姐姐袁宁静觉察到了妹妹不对劲的地方。原来妹妹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12年的绑架生活让她的心理受到了伤害,她同绑匪明暗配合开始了她的复仇,其实绑匪也就是她的堂哥,12年把堂妹袁宁樱软禁在地窖里,给袁宁樱灌输复仇的思想,其实绑匪的父亲就是袁宁樱的父亲的哥哥袁亦聪,袁亦聪事业无成,不务正业,作为兢兢业业事业有成的弟弟,经常对哥哥的行为进行训斥。袁亦聪便怀恨在心,利用儿子对母亲的怀念的感情,来对儿子灌输复仇的思想,以达到自己泄愤私情的目的。 当年绑架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安宁。两年后袁宁静随父母离开了失去妹妹的地方洛杉矶去了香港。家离开后绑匪为了让袁宁樱相信她的家人抛弃了她,故意让袁宁樱回原来的家。这样绑匪就能彻底控制袁宁樱并利用袁宁樱来达到他复仇的最终目的。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许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当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 5、 匆匆那年读后感1900字:匆匆那年读后感

    偶然地,从学校的内网上看到这部小说的,就顺手下载到了手机里。搁置了好久,一天无聊时翻开了她,便再也不能罢手

    作为当代一部当代文学作品,她也许并不像很多名著,鸿篇巨制,波澜壮阔;然而作为一部青春文学,她已然成为80后共同记忆的代名词。她不仅仅仅被当做一个故事来读,更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子。书中描述了那样一群真诚的面孔他们相遇或离开,最后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沉默了。嘴角上的名字,转身就成为永远不被提起的回忆。在本不该经历的时候,经历了注定要经历的故事,让原本可能平静甚至平淡的人生,充分享受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匆匆那年》像一个长镜头,静静地凝视着遥远的青春,凝视着在未知面前踌躇回应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像极了以前的你、我、他。

    方茴,遗落在春天的侧影。可能看过这部书的人大多数都会为方茴的爱而心疼,而落泪。心疼她被陈寻欺骗后的心酸,心疼她被陈寻抛弃时的决然,心疼她在陈寻离开后的偏执。世上本就不乏方茴,甚至比方茴还要可怜的女孩。因为说到底,她是个傻女孩。应对感情,有的她,在失恋之后苦苦哀求;有的她,折磨自己以换来他的同情;有的她,放低连自己屈就他;有的她,甚至拿生命当筹码失去了爱的信仰,大多数女孩也曾如方茴般溃不成军。我想不管你此刻恋爱与否,女孩们,总是会傻过一次,才会丢掉少女的感情幻想,蜕变出女性睿智成熟的一面。

    陈寻,那个寻不回的白衣少年。我想在每个人经历过的青葱岁月里,都曾有这样一个光辉少年吧。他们不必须如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但却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成绩不错,体育很好,家境良好,风度翩跹从来都不缺乏喜欢的他,也一样会去喜欢别人。总是会有人为方茴不平,而记恨陈寻。在我看来,陈寻最真最纯的感情必须是给了方茴的。塞在笔袋里的纸,写在黑板上的字,高考放下的题目,都是认真到极致的喜欢。而后的背叛虽然残忍,却也不能否认以前的用心。只是光阴太过残酷,走着走着就散了,我依然站在原地,而你却不见了。

    陈寻和方茴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和裂缝一开始就那么明显地存在着,年轻时我们不够成熟,傻傻的用力,却不明白用心去理解对方,不能理解不能体贴,不能体贴继续伤害,以至于努力的互相妥协着,以至于到互相受不了的境地,而这种境地就造成注定的渐行渐远。

    还有乔燃,那个温柔沉静的少年。《一朵丁香花》的故事,像青春岁月里所有的暗恋一样,单纯的情思弥漫过每一个校园,她静静地发芽、静静地生根、再静静地枯萎。也许很多话,一

  • 6、 《夏天以后的夏天》读后感

    这是一本校园爱情小说,是反映当代校园情感现状的一个缩影。作者以一种温暖纯净的姿态,给我们讲述发生在她及她身边的一出出校园爱情故事。不加修饰,不媚华丽,以自己的纯美浪漫温柔地刺穿你心灵的底部,怀念过往,怀念初恋那时的痛并快乐。

    如果说爱情是有颜色的,那生长在校园里的爱情是青色的;如果说爱情是有味道的,那结在校园里的爱情果是酸涩的。我用颜色和味道来描述这原本和颜色与味道毫不相干的校园爱情,是因为作为同样生活在校园里的我,无法用外交官那样准确的措辞来形容这种弥漫在校园里的无形的事物。但我能感觉到它,能感觉到它的颜色,能闻到它的味道。

    印象派大师莫奈用简单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他对日出时港口的感觉,作成印象派名画《日出印象》。这里我不妨借用它的手法来感觉一下校园的爱情:我仿佛走在清晨的一片苹果园里,早晨的雾气朦胧着眼前的一片绿色,枝头上的青苹果散发出来的清香混着这雾气一同弥漫在你周围,我不由得深深一吸,顷刻间感到五脏六腑都顿时清凉,我想走上前去摘一个苹果尝尝,但条件反射立刻告诉我那是青苹果,酸涩,顿时一股涩味从喉咙涌到我的口中,既感到清凉,又对青苹果产生了敬畏。于是念头一转:苹果吃不了,走在这弥漫着苹果芳香的果园里也不错,便怡然自得起来。

    校园爱情,青色的,青涩的。我感觉她,欣赏她,却不想去拥有她。

  • 7、 匆匆那年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回味不尽的美。我也不太清楚青春到底持续到哪年,但我知道我的青春已经留下了一些故事,一些带着美丽遗憾的故事。我的这些故事很琐碎,也很平淡,但曾经那些故事也让我逝去的那部分青春经历了点什么,那里有我不会忘记的一些人一些事,每当回忆或许酸涩或许微笑。故事留在了岁月中,记忆却把它们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个人没事的时候,记忆就会放映这些故事,但是无论曾经是伤心的还是高兴的,我都选择微笑以对,过去的事情,无论是美丽的还是痛苦的,都已经经历了,除了微笑没有更合适的了吧。慢慢的变得淡然,也许这就是长大吧。

    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也许,匆匆那年的人和景都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但记忆里的一幕幕依然清晰如初,每句话,每个景,甚至每个眼神都一样可以记起。匆匆岁月里,成长就是一个故事,甚至每一年每一天都是一个小故事。或许很多的故事我们不曾在意,所以也就不曾记忆。但总有那么几个故事,刻苦铭心,想忘也不想忘。

    那些事想忘却忘不了,是因为曾经无所顾忌的把自己全部都放进去了,无论是对一起长大的玩伴,还是对青涩的爱情,或是对年少的梦想。天真简单的小心灵还不知道会有伤害和困难,还不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有回报,以为每件事情都会很完美,像自己想象的一样完美。也许仅仅是小坎坷或是小打击都会让当时的我们痛不欲生,因为梦太美,还来不及接受现实的样子。但是也许我们必须经历那个做梦、梦碎的过程才会慢慢长大吧。青春岁月的笑和泪都是我们的财富,无论发生的那年是高兴还是悲伤,但是对于今天我们都想明白了一些事,经历了这些事成熟的不仅仅是面容还有我们的心智。匆匆那年的故事里,有些人曾经方茴过,曾经陈寻过,或是曾经赵烨、嘉茉、乔燃过。我没找到自己具体的人物,但是在那些人身上我看到了曾经或多或少的一些影子。我想每个人的匆匆那年的故事里都曾经像他们一样过。

    很喜欢作者留在后记里面的一句话:我们(80后)没有激情燃烧,也没有血色浪漫,但我们有匆匆那年。《匆匆那年》的故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经历了年少的或是疯狂或是天真的故事,我们都不再是当初无所事事的懵懂孩子,我们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中流砥柱的一代,我们长大了也注定能肩负起历史和未来。亲身经历的时代和青春,在过去或未来无比美丽的年华中一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鲜艳。为曾经的美好笑过,

  • 8、 《匆匆那年》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小说《匆匆那年》,我花了一夜的时间吧它看完,却换来了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大道理:每一个过去都是曾经的未来,而每一个现在也终将成为过去。

    曾经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日子终于结束,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与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

    当已经不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曾经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时间时,他们也慢慢从我生命的全部而渐渐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们谁也不能够再回到从前,离开彼此之后我们都会继续各自的人生,而在其中可能谁也不会再出现。但是这并不代表遗忘,我想我们都会把对方好好地搁在心里,因为那是我们的青春印记,是一辈子里最美好的东西。

    在北京上过高中大学刚刚求职上班的都去看看!你不可能不共鸣,你不可能不震撼于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匆匆那年。

    书里的爱情可能并不一定全是真的。书里的她们也确实经历了太多看起来很轰烈的事件。然而那却不是你,就是我,至少也是身边的朋友,绝绝对对经历过的事情。

    可不是吗,转眼已经十年了啊。

    你敢说你忘的了么。高中时候的月考会考,篮球场上的他,三点一测优化设计,车棚,和要好的女生一起上厕所一起去小卖部,五十年大庆的深夜彩排,申奥成功的北京街头。

    你敢说你没有发小么。

  • 9、 匆匆那年读后感1900字2024 匆匆那年读后感

    偶然地,从学校的内网上看到这部小说的,就顺手下载到了手机里。搁置了好久,一天无聊时翻开了她,便再也不能罢手

    作为当代一部当代文学作品,她也许并不像很多名著,鸿篇巨制,波澜壮阔;然而作为一部青春文学,她已然成为80后共同记忆的代名词。她不仅仅仅被当做一个故事来读,更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子。书中描述了那样一群真诚的面孔他们相遇或离开,最后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沉默了。嘴角上的名字,转身就成为永远不被提起的回忆。在本不该经历的时候,经历了注定要经历的故事,让原本可能平静甚至平淡的人生,充分享受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匆匆那年》像一个长镜头,静静地凝视着遥远的青春,凝视着在未知面前踌躇回应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像极了以前的你、我、他。

    方茴,遗落在春天的侧影。可能看过这部书的人大多数都会为方茴的爱而心疼,而落泪。心疼她被陈寻欺骗后的心酸,心疼她被陈寻抛弃时的决然,心疼她在陈寻离开后的偏执。世上本就不乏方茴,甚至比方茴还要可怜的女孩。因为说到底,她是个傻女孩。应对感情,有的她,在失恋之后苦苦哀求;有的她,折磨自己以换来他的同情;有的她,放低连自己屈就他;有的她,甚至拿生命当筹码失去了爱的信仰,大多数女孩也曾如方茴般溃不成军。我想不管你此刻恋爱与否,女孩们,总是会傻过一次,才会丢掉少女的感情幻想,蜕变出女性睿智成熟的一面。

    陈寻,那个寻不回的白衣少年。我想在每个人经历过的青葱岁月里,都曾有这样一个光辉少年吧。他们不必须如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但却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成绩不错,体育很好,家境良好,风度翩跹从来都不缺乏喜欢的他,也一样会去喜欢别人。总是会有人为方茴不平,而记恨陈寻。在我看来,陈寻最真最纯的感情必须是给了方茴的。塞在笔袋里的纸,写在黑板上的字,高考放下的题目,都是认真到极致的喜欢。而后的背叛虽然残忍,却也不能否认以前的用心。只是光阴太过残酷,走着走着就散了,我依然站在原地,而你却不见了。

    陈寻和方茴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和裂缝一开始就那么明显地存在着,年轻时我们不够成熟,傻傻的用力,却不明白用心去理解对方,不能理解不能体贴,不能体贴继续伤害,以至于努力的互相妥协着,以至于到互相受不了的境地,而这种境地就造成注定的渐行渐远。

    还有乔燃,那个温柔沉静的少年。《一朵花》的故事,像青春岁月里所有的暗恋一样,单纯的情思弥漫过每一个校园,她静静地发芽、静静地生根、再静静地枯萎。也许很多话,一向到

  • 10、 《那年的感动》读后感

    感动,这是我读完景晓清老师写的这篇文章后的第一感觉。

    世人都说师生情,不如父母情至上,不如朋友情纯粹,利益左右着它。可事实真的这样么?不,它有着父母情没有的严肃,它有着朋友情没有的理性。

    这篇文章里,学生生病被老师照顾,而学生铭记在心为老师送上礼物致谢。学生的那封致谢信,感人至深,透露出内心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是什么让老师如此关心学生,以至于多年过去仍能记得与学生的故事;又是什么让学生如此心怀感激,以至于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激不尽对,就是师生情。

    师生情,它是尊贵的,即便经历了时光磨难,也用吹不散。这是我从这篇文章里体会到的第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感恩。都说感恩是人间除母爱的另一大感情,就像文中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如果都能珍惜这一份份感动,也许,我们会收获的更多。世人皆需要感恩,鲜花感恩大地,因而吐露芬芳;小鸟感恩森林,因而翱翔林间;大地感恩太阳,因而孕育生命

    文中老师给学生一丝关怀,学生给了老师一份感恩。也是应了那句话:你给我一滴水,我还你一片海洋;你给我一粒种子,我还你一片森林。

    一张小小的纸片,我能想象的到斑斑驳驳的字迹,仔细的被陈列在那泛黄的纸上,或许稀稀疏疏,或许密密麻麻,但那是盛满了怎样的感激啊!我看到了李春辉仔细挑选礼品时的激动,我看到了老师为李春辉找药时的焦急。

    小小的一件事,老师以为不足为道,学生却以为大恩大德,我是支持李春辉的。但若换作自己,即便内心对老师十分感激,会不会像他一样敢于对老师说句谢谢呢,或许我没那么有勇气。

    最温暖的是情,是感恩,只要心里有,一生时光也吹不散。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09-19

  • 2023-01-30

  • 2023-05-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3

  • 2019-10-23

  • 2019-10-09

  • 2021-06-14

  • 2023-04-22

  • 2019-09-20

  • 2022-04-0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6-04

  • 2019-11-06

  • 2023-01-12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7-05

  • 2019-09-20

  • 2022-03-07

  • 2019-10-24

  • 2019-09-21

  • 2023-05-09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10-09

  • 2019-10-09

那年夏天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那年夏天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那年夏天读后感、2024那年夏天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