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名字离家读后感 > 地图 > 名字离家读后感,2024名字离家读后感
名字离家读后感相关栏目
名字离家读后感热门栏目
名字离家读后感推荐
名字离家读后感

(共 7405 篇)

  • 1、 《名字离家》读后感
    《名字离家》读后感 寒假老师让我们多读课外书,还让我们写读后感,今天我就看了一本书名叫《名字离家》。 我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开始好奇起来,名字怎么会离家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书里讲的内容是: 有一个名字,叫张翊淼,可是从一天开始他就是一个孤孤单单的名字,它的主人丢掉了他,放了他陪伴十年的名字,反而让一个张顺发进入了小主人的大脑,张翊淼,十分难过,只好离“家”出走,为什么张顺发却变成了小主人的名字呢?是因为有一天,爸爸妈妈说他的儿子老是喜欢动,带他去算算命,把他的名字也改一改,算命先生说,这个张翊淼的淼,水太多了,身形定不住,容易动来动去,而这个翊,羽毛都立起来了,心都飞了,所以上课不专心。 就把名字改成了张顺丰,他不仅好念,含义也更深远,能让小主人个性变得柔顺也具备了未来的发展性。 原来的名字在小主人的心中还没反应过来,张顺发三个字就窜了进来,他大刺刺地站在原来的名字面前,嘴角还带了一丝轻蔑的微笑。 接下来的几天,原来的名字和张顺发一起挤的小主人的脑袋瓜子中,小子一听到翊淼,就会回应几声,但听到顺发,就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妈妈和爷爷在斥责着小主人,你叫张顺发记住了吗?不要再记错了。 张翊淼这个名字不想看到小主人被妈妈斥责,就自己逃出了小主人的脑袋,他来到字典面前,对字典说,字典叔叔,你能不能看一下字典里有没有张翊淼这个名字?字典说我这里面全是字,但没有名字,你可以当辞海里面去找找,于是他又来到辞海面前,他对辞海说,辞海伯伯,请问你那里面有没有一个叫张翊淼的名字?辞海伯伯说,对不起没有。 张翊淼突然看见小主人的书包上还有他的名字,便一下钻到那个名字里,小主人背上书包放学了,他一个大步迈出不小心,就被行驶过来的汽车撞倒,坐在地上,爷爷很着急,专程来接张顺发的,他一急,大喊:“阿淼!”他已经忘了张顺发已经改名了,不叫阿淼了,这时的小主人根本没有听进去,爷爷在喊他,在书包上的张翊淼着急起来,他忽然看见,张顺发这个名字伸出长手想拉张翊淼上来,张翊淼伸出手,一个使劲钻到小主人的脑子里,小主人这才听到爷爷在叫他。 他的爷爷对他说,不管是阿淼还是阿顺,都是我的宝贝孙子,在小主人脑子里的张翊淼和张顺发也笑了起来。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们往往很重视自己的名字,尤其是中国人希望名字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尊重孩子,不为错误寻找借口,才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 2、 读散文《离家时候》有感

    读散文《离家时候》有感

    自动化学院 李傲

    看过几篇回忆几十年前当知青时上山下乡的文章,其中以怀念当年的艰苦岁月为多,但由于年代距今较远,对当年的时代背景没什么了解,所以不曾有过多大的感触。直至一天偶然读到叶广苓的《离家时候》,才感到自己与那个时代的联系,由此生发出不少感慨。

    一九六八年的某个早晨,二十岁的叶广苓即将离开位于北京的家只身前往大西北。二十年的人生都是在城东的古老院落里度过,如今突然要离开了,而且何时回来遥遥无期,也许真要一辈子扎根大西北了。想到这里,叶广苓越发得不舍得离去。她六岁丧父,家里还有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三人都由母亲拉扯大。因为在父亲去世后家里渐渐和亲戚们断绝了联系,所以他们的处境相当困难。然而祸不单行,母亲作为家里唯一的支柱,在一九六七年患上了重病,医生无力回天。哥哥是地质队的,常年在外,家里一下子只剩下两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姑娘了。

    当得知自己要去大西北知青时,哥哥破天荒的请了假回来给她打包行李并送她。这一来家里就只剩妹妹来照顾母亲了。后来妹妹也知青去了,半年后母亲去世。自一九六八年作者二十七年没回过家,也没能为母亲送终。

    读完之后,我总是觉得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拆散了一个家庭,导致了一个悲剧。以为就当是来说,去边远地区支持国家建设是一件最光荣的事情,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切是在正常不过的的事情。一个时代的思想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随着这群人命运的改变又生出不少悲欢离合。但后来转念一想,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差不多过着和当年知青一样的生活。虽然我们不是被国家硬生生安排的,但也总是为了某些东西离开家乡,错过了许多。自古以来莫不如此,也许这就是思乡怀远成为一个亘古不变主题的理由吧。

    在这个充满可能的时代,不少人都被野心和抱负驱使着离家,因为外面有更多的机会,外面有更多的可能。我们被这股要成功的思潮所影响,牺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想要博得世界。

    当年的知青也就和你我一样大,他们也被一股思潮影响,我们以一样的心态离家,后来同样都遇到挫折。他们抒发着他们的感慨,我们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世界就是这样,因果轮回,终于又到了我们的头上。

    我无法也不想对那个时代加以褒贬,只是在读完这篇文章后,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是很像的。也许几十年后,当我们回忆自己的峥嵘岁月时也会发出和现在那些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一样的感受。同样,我们也会越来越与古人诗词里的感情产生共鸣。

    也许成长就是这样,一件复杂的

  • 3、 《离家的一年》读后感500字

    《离家的一年》中,冰心写了一个十三岁少年初次离家上中学的心理适应过程,离家时内心难以割舍的兄妹之情,到学校后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文中处处藏着许多细腻的感情。

    这是令人难过却释然的一篇文章。我们都是一个人加上一个人的长相,他们对我们是如此重要,使我们总要思念。我们可能愿意逃离我们长久爱的人,却又不可能彻底离开他们,于是分离时,需用力割下自己紧黏着他们的一部分肌肉皮肤,甚至流下透明的血液得以标记。

    远远的时候,我总非常想念他们。但不要紧,毕竟我们总要独立。毕竟没有离开,就不会有珍惜了。远在异乡,这样想家的文章真令人讨厌!忍不住要失控,又觉得难以收拾。但转念一想,想念他人的情绪即使悲伤,也是如此可爱美丽。它附属的梦即使一瞬似蝴蝶,却也美过一季。

    很长时间我都不明白自己是否想家,自由与依赖显得矛盾而贴合。思念建立于爱的基础,爱的意义却难以让人彻底明白。它或许是落日织的池,辛辣与温柔并存,易溺毙。于是带来的痛苦与快乐等价,让人觉得不如不要。但谁又舍得它身后的任何一滴水?也是妄谈。

    一旦意识到自己被爱着便仓皇地觉得想逃,害怕被期待,害怕失望,被迫面对也无法对付,于是流泪做逃兵。半夜里流泪,母亲也不知道。是呀,无从依赖的滋味是锈,涩得苦。

    不知为什么,我有时想她知道,又有时希望她不知道。但我想,妈妈永远都知道。

  • 4、 《你的名字》_新海诚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

    首先是新海诚的作品,跟爱不爱国无关,他的作品不会让你觉得无趣,从我看来最有意思的应该是结局时我好像哪里看过你这句对白,怎么这么熟悉的对白,不是我们老土式搭讪最常用伎俩吗?是的!没错!就是这么老土,没有一丝套路。

    但是最感动也应该是这句说话,本作主人公因为特殊的体质交换了身体,在交错的时空喜欢上了对方,却因为醒来后记忆会模糊而忘记了对方名字。

    如果套回现实我可以理解成,前世我们互相认识,乃至于喜欢上对方,但是某些原因未能如愿携手一生。至于今世,我们彼此忘记了对方的名字。

    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那么现实里我好像哪里见过你会不会非常美妙呢?我们都是在寻找着一个人,这个人可能就是上一辈子和你有着关系的人,这一辈子真的只欠了一个见面勇敢说出那句哪里见过你的说话。

    坦诚的讲,《你的名字》也是老梗颇多穿越、寻爱之旅、成长。其中,电车作为新海诚作品的代表符号再次登场,让观众有种重回《秒速五厘米》的错觉。作品成功地进行了旧元素的新拼接,用日本特有的文化重装穿越的同时,从两个人的小爱入手,将小爱成功转化成了救助村民的大爱,使整个动画主题得以提升。

    尽管对于我来说同是新海诚作品《你的名字》整篇都是十分温暖的,一种你再坚持一下,你再努力一下就会有转机有希望的感觉。与《秒速5厘米》截然不一样,没有《秒速5厘米》的那种刻骨的无奈和刺痛感。反而有点像《言语之庭》,生活上总有点无奈,但是只要遇到那个可以交心的人,为何不努力尝试爱一次的感觉。大家可以去去看更多励志观后感

    一下是经典对白

    1.相遇不计取数的世界里,和命运的那人相逢是困难的。而即将相逢了,又如何证明这就是命运的那人呢。两人相逢的物语,在无限壮大的世界中描述。两人被命运引导而相逢。

    --《你的名字》

    2.最初两人本来是一体,联结在一起的,人由此,断开联结陨落于现世。

    --《你的名字》

    3. 重要的人,不能忘记的人,不想忘记的人!悲伤和爱怜,都一样消失。甚至连自己为什么会哭,我都已经不明了。如沙子作的城堡崩塌一样,感情也轰然不在。沙子崩塌以后,也有唯一不会消失的沙块,那就是寂寞。我了解了,这个瞬间我知道了。之后残存于我心中的,只会有这个感情。像是被人强行塞给的负重,我怀抱着寂寞。――没什么。世界如果是如此残酷的地方的话,我会带着这唯一的寂寞,用全身全灵活给这个世界看。带着这唯一的感情永远的挣扎下去。即使相隔天涯,即使再也见不到面

  • 5、 《致我离家出走的女儿》(优质范文)

    这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作品。当我翻开这部书的封面,读着书里的文字,就仿佛是倾听着母亲对我的低语,走进了一位母亲的心中,品尝到一个母亲在责骂孩子后心中的痛苦与悔恨,同时也读出了这位母亲埋葬在心中的对孩子深深的爱。

    你了解你的母亲么?你可曾知道她对你的付出?在你们的争吵背后,她又付出了多少泪水?这部书讲述了一对母女的亲情故事,母亲在女儿十五岁生日前夜,在与女儿争吵时盛怒之下打了她一个耳光,女儿愤而驾车出走,在母亲等待女儿回来的漫漫长夜中写下了这封信,信中母亲向女儿讲述她十五年来的成长历程。

    通过这部书,我仿佛就能够看透一位做母亲的心。我不禁想到,我也曾经叛逆,对妈妈对我的教导置之不理,甚至因为她对我一句关心的语言而不耐烦。我也曾经躲避与妈妈的谈心,忽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在我们之间竖起了一道沟壑,每当看到她失落的眼神,我也有过惭愧,因为我对妈妈的冷漠而惭愧。读完这本书,我被小说细腻朴实的描述,对为人母亲、为人儿女的心情的丝丝入扣的捕捉而深深吸引,小说主人翁的许多心境激起我似曾相识的强烈共鸣。我想起我自己的母亲,想起她对我付出的爱,她是否也与文中的母亲有一样的心境,一样的爱我,希望我能够好好学习,不让她操心。希望我能与她谈心,知道我心中在想什么?想到这些,我不禁留下了泪水,为母亲对我的付出,也为我自己的不懂事。

    “我的孩子,理解与误解之间,距离与误解之间,距离究竟有多远?我拿什么才能缩短这距离,一个拥抱,一块你喜欢的蛋糕?还是,一封写给你的信?”我想,当一位母亲将她的心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没有一个做孩子的不会为之动容。而对于我们来说,最宝贵的还是母亲对我们的爱,母亲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这位母亲在文章的结尾写道“但更重要的是,我亲爱的女儿,就在我坐在这儿等你回家的时候,这个伤疤让我记起,生活在你这样的年纪是多么不容易。”是啊,我们还是青春懵懂的年龄,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上,我们还要走过很多很多,在这条路上,也许母亲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也许她会早早的离开,珍惜我们的母亲吧,珍惜她为我们付出的爱。别让她们为我们伤心,她们的爱将是她们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 6、 《致我离家出走的女儿》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作品。当我翻开这部书的封面,读着书里的文字,就仿佛是倾听着母亲对我的低语,走进了一位母亲的心中,品尝到一个母亲在责骂孩子后心中的痛苦与悔恨,同时也读出了这位母亲埋葬在心中的对孩子深深的爱。

    你了解你的母亲么?你可曾知道她对你的付出?在你们的争吵背后,她又付出了多少泪水?这部书讲述了一对母女的亲情故事,母亲在女儿十五岁生日前夜,在与女儿争吵时盛怒之下打了她一个耳光,女儿愤而驾车出走,在母亲等待女儿回来的漫漫长夜中写下了这封信,信中母亲向女儿讲述她十五年来的成长历程。

    通过这部书,我仿佛就能够看透一位做母亲的心。我不禁想到,我也曾经叛逆,对妈妈对我的教导置之不理,甚至因为她对我一句关心的语言而不耐烦。我也曾经躲避与妈妈的谈心,忽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在我们之间竖起了一道沟壑,每当看到她失落的眼神,我也有过惭愧,因为我对妈妈的冷漠而惭愧。读完这本书,我被小说细腻朴实的描述,对为人母亲、为人儿女的心情的丝丝入扣的捕捉而深深吸引,小说主人翁的许多心境激起我似曾相识的强烈共鸣。我想起我自己的母亲,想起她对我付出的爱,她是否也与文中的母亲有一样的心境,一样的爱我,希望我能够好好学习,不让她操心。希望我能与她谈心,知道我心中在想什么?想到这些,我不禁留下了泪水,为母亲对我的付出,也为我自己的不懂事。

    “我的孩子,理解与误解之间,距离与误解之间,距离究竟有多远?我拿什么才能缩短这距离,一个拥抱,一块你喜欢的蛋糕?还是,一封写给你的信?”我想,当一位母亲将她的心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没有一个做孩子的不会为之动容。而对于我们来说,最宝贵的还是母亲对我们的爱,母亲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这位母亲在文章的结尾写道“但更重要的是,我亲爱的女儿,就在我坐在这儿等你回家的时候,这个伤疤让我记起,生活在你这样的年纪是多么不容易。”是啊,我们还是青春懵懂的年龄,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上,我们还要走过很多很多,在这条路上,也许母亲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也许她会早早的离开,珍惜我们的母亲吧,珍惜她为我们付出的爱。别让她们为我们伤心,她们的爱将是她们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 7、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我刚看到《新名字的故事》这个书名的时候,想到的是《安尼尔的鬼魂》里女主角费尽周折从她的哥哥那里买来“安尼尔”这个原本专属于男性的名字,这本书的译者陶立夏在她的随笔集《把你交给时间》里写“在女主角看来它带着男性的潇洒,读音和形状都有简洁流畅的魅力,是她挣脱女性桎梏的出口,她的第一场反抗,也是她漫长而艰难的觉醒的开端。后来她将离开故土,经历痛苦的婚姻、没有希望的爱情、受疾病摧残的友谊,并积累起足够的阅历、学识和勇气来解答最开始的问题:你是谁,来自哪里。”而在书里,新名字的获得是因为莉拉结了婚,冠了夫姓,从莉娜?赛鲁罗变成了卡拉奇太太。

    作家荞麦在看完了书以后说“作者用极其扎实的故事告诉了女人们,为什么不能太早结婚以及为什么要坚持上学读书……一本真正的女性主义小说”。我想,嗯,女性主义小说,可能是讲女性友谊和命运。李静睿的小说《微小的命运》讲,命运既屈从于外力,也屈从于内心。以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作为个人你只能去追求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清醒,除此之外毫无他法。” 我想,可能这本书会写这些。

    以上是我在看书之前的联想。

    昨天看了《新名字的故事》。然后,我发现这是一本青!春!疼!痛!文!学!

    我妈喊我吃饭的时候我刚看了一半,看到莉拉向埃莱娜讲述尼诺吻了她并向她表白从数学竞赛开始就爱她,“已婚的闺蜜和我喜欢的男生在一起了”这个最狗血的情节终于开始了。吃饭的时候,我妹妹讲她的女同学有一回碰见初中同学邀请她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中途转过头来亲了她,女同学感到错愕因为那个男孩子有女友并且和她是同班同学。我感到好笑,尼诺和老师的女儿交往,吻过埃莱娜,然后又向莉拉表了白,青春期的故事总是这样相似。埃莱娜伤心估计也不只是因为发现喜欢的男孩子是个轻浮的人,更是因为这个轻浮的男孩子的表白对象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聪明又敏锐的好朋友。

    莉拉在婚姻不顺的情况下怀孕,又流了产,出轨了尼诺,埃莱娜伤心之下失身给了多纳托(尼诺的父亲,一个虚伪的油嘴滑舌的中年男人),埃莱娜决定远离莉拉和尼诺的生活好好读书,这些情节全都在作者写出来之前就猜到了,埃莱娜失身给多纳托这个情节我在看“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的时候就猜到了,这个我全书最讨厌的人物最终一定会得手的。为什么会都能猜到,因为太套路了……

    莉拉的人设就是不折不扣的玛丽苏啊,即使没在读书也能在这方面轻易秒杀坚持读书并且成绩好的

  • 8、 读《当笔离家出走》有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文章《当笔离家出走》。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这个手机和网络日益普及的年代,人们用笔越来越少,使大部分“没用”的笔都被扔进了垃圾筒。为了保住剩余力量,它们连夜逃到了南极。正当人们欣喜若狂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没有笔,公司老总无法签发文件,小朋友们无法写字、画画......此时人们才意识到笔的重要,连忙派人去请笔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们接回来。从此,人们再不敢不尊重笔了。

    虽然这只是个故事,却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况:有的人随着科技的进步,因为使用电脑,根本不会写字了。先不说那些“难偏怪”的字,你看,拿《中华汉字听写大会》为例,那个宣传片,光是“未雨绸缪”的“绸”字,就有多少人不会写呀!可以说,有些大人还不如孩子认得字多。和文中的人们一样,对于这悠久的汉字文化和那些人们必需的东西,有人不仅不珍惜,反而对其不屑一顾,这种行为不可笑吗?不需要就扔掉,需要时又千方百计找回来,哪像一开始就珍惜呢?

    试想有一天我们真的离开了笔,那我们的生活还能如此美好吗?古老的文化瑰宝还能传承下去吗?同学们,珍惜吧!人类,珍惜吧!

  • 9、 《奇迹的名字》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读了《奇迹的名字》这篇故事,内心真真切切被它感动了。

    《奇迹的名字》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很久以前,有一户农家有个顽劣的儿子,不好好读书,还常常打架惹事。有一天,父亲终于忍不住呵斥了儿子几句,儿子竟破口大骂,还拿起菜刀,将父亲的右手砍断了。父亲倒在血泊中,儿子看也不看一眼,扬长而去……

    儿子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将军了。虽然儿子十分有钱,却一直让父亲住在后院的小屋里,冷漠以对。一天夜里,将军的仇家寻仇来了,直杀大宅。眼看将军就要死在仇人的刀下。突然,一个老人从后院冲了进来,唯一的一只手死死握住刀刃,用苍老的声音大喊:“儿啊,快跑,快跑……”

    自此,老人的双手俱废。父爱无疆。这位父亲失去一只手是因为儿子,失去另一只手也是为了儿子,虽然失去了双手,可他永远不后悔,只因对方是自己永远的儿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爱,还有另外一种更为深沉的爱——父爱。当你需要它时,它就会出现。当你不需要时,它会默默退守到某个角落,但永远不会远离。可文中的儿子不懂得珍惜,对父亲那么冷淡。但我相信,这位父亲用爱的行动,终究会让儿子明白事理,懂得悔悟。

    其实生命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但少不更事的我们却往往不懂自己究竟应该去珍惜什么。我想,有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回头看看。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是谁在我们背后无怨无悔支持,我们又该努力善待谁。

    爱如水,有了水,这个世界才不会干涸! 学会爱,学会感恩,正是我们这一代孩子所要学习的“技能”。这是《奇迹的名字》一书给予我的最大启示。

  • 10、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三年前,感触是孤独。宇宙式的孤独。无须我去多说,引用书中的两段,即可诠释。 “现在我们也都还各自活着,我想。无论失掉的多么致命,无论手中被夺去的多么宝贵,也无论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而仅仅剩下一层表皮,我们都能这样没没无闻地打发人生,都能伸手拽过额定的时间将其送往身後——作为日常性的重复作业有时还会做得十分快捷。如此想着,我心里仿佛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 不止一次在村上的作品中看到“空洞”这个词,而且是内心的巨大空洞。原来这就是宇宙式的孤独。 “那时我懂得了:我们尽管是再合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底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被囚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当两颗星的轨道偶尔交叉时,我们便这样相会了。也可能两颗心相碰,但不过一瞬间。下一瞬间就重新陷入绝对的孤独之中。总有一天会化为灰烬。” 我们都是穿越其间的孤独的金属块儿,当然了,也有人是石头。(w w w . f w s i r . c o m)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有着各自的轨道,或有规律地转圈,或无目的地飘荡。有的相遇了,继而擦身;有的则撞到了一起。相撞的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贴到一起自成一体,接下来的旅途互相作伴,在宇宙中转悠。另一种情况则比较不幸,就是嘭地一下,撞碎了——许是碎一个,抑或碎俩。 取决於相撞的力度。力度则由自身的速度决定。 若能相撞,许是好事,毕竟是有激情的人生,或阶段。倘若相遇之後是错过,确实让人无所适从。 这麽想应该快乐些——不管各自在哪里过活,抬起头,看到的,总还是同一世界的月亮。 以上是三年前的感触。那麽现在呢?宇宙式的孤独依然存在,一种无法诉诸语言的无奈越发深刻——哪里也抵达不了。 不要说爱能拯救一切,理论上讲,能拯救一切的东西自然也能毁灭所有。但现实是建立在理论之上的。现实中的爱很多都掺杂无奈,拯救不了灵魂,也毁灭不了人生。 到了一定阶段,你只会觉得,爱即陪伴,再无其他。 并非主张时刻粘在一起,但绝不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无奈与寂寞。 若两个人相爱却不能相守,那,希望另一边会有美好的生活。
  • 2019-10-29

  • 2022-12-20

  • 2023-03-13

  • 2022-11-27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06-11

  • 2023-05-04

  • 2022-12-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1-02

  • 2021-07-10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3-05-24

  • 2019-11-16

  • 2022-04-08

  • 2023-01-15

  • 2019-09-28

  • 2019-11-06

  • 2021-08-03

  • 2023-07-02

  • 2021-09-1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08

名字离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名字离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名字离家读后感、2024名字离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