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 > 地图 >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2024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范文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推荐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

(共 1161 篇)

  • 1、 哲学导论读后感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 2、 公共管理导论读后感
    《公共管理导论》读后感 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提到许多管理理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魅力型领导理论,它强调个人魅力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曰:“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意为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第一,强调了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的统一指挥可以保证秩序,使员工能在准确的决策领导下工作,使得效率最大化。第二,体现出领导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员工服从指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崇拜、尊敬领导者。要想开展有效的统一指挥,我认为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必不可少的。facebook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其经营管理就体现了上述两个方面,其中,其个人魅力尤为明显。不仅facebook有明确分工,而且作为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的马克·扎克伯格是十分具有创新头脑的,并且深受员工的尊敬。2013年3月,知名职业网站glassdoor公布了“2013年全球最受员工爱戴的ceo排行榜”,马克·扎克伯格的支持率从12年的85%上升至13年的99%,成为“全球最受员工爱戴的ceo”.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作为哈佛学子的马克·扎克伯格发挥其创新思维,逐步扩张他的产品,而不是一下子就发布出来,而是先从哈佛扩张,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以后再向其他高校开放。因为大学生居住环境、文化结构、年龄结构、需求偏好相近,这就为网站的传播提供了依据--只有用户是同一类人,彼此之间才有共同的话题,他们才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传播、交叉营销和自动传播。因此从大学生群体开始入手,渐渐地传播开来,人们的接受程度也普遍提高,最终现在在全球范围内facebook拥有了数千万的国际用户。不仅如此,马克·扎克伯格追求产品的简单实用性。比如facebook的logo设计,马克的本意是尽量减少设计,以使它是和其他logo相比是最普通的而又很好好搭配的,也就是“百搭”.他尽量把所有的功能的设计退缩到所有用户的最基本需求,并且把握住这个底线。虽然是很单调,但却是人们最需要的东西,这么一看,其他那些并不必须的功能设计就略显花哨了。此外,他重视开发信息对接功能,在促进
  • 3、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心得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心得

    读完裴新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本书后,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教育研究方法也是一门科学,自己以前的工作就是备好课,上好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也就写在课后反思上,有时也想搞一下研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不得其法,没有想到原来就有这样的一门学科来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如果自己早一点能看到这本书。

    也就能早一些指导自己解决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这里面就有科学的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下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都是跟每个教育工作者有关的问题,在这里面就有好多的说道,一个好的课题应用的特点是什么?选题的过程及方法是什么?没有好的选题,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大,去研究这样的选题就是在浪费时间。

    表面上看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其实,在我看来,它不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应该说,这是一本工具性很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使用价值很强,可以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本好书,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教育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一来,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教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解决,把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拿出来一同去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大家整体的教育工作能力也能很快地提高。

    我相信在我以后每次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感想,我也相信这本书在我以后工作中会成为我的一个无声的老师。

  • 4、 思想录读后感

    思想录读后感(一)

    人因思想而伟大,人的全部尊严就在思想,这是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一书中的主线。书中用理性来怀疑一切,另一方面指出真理的矛盾。读完帕斯卡的《思想录》,我觉得应该说这本书像是一本作者的随想录,因为它由零散的碎片组成,而这每一块碎片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但也不乏很多碎片由于过度的零散,以至于让我摸不到头脑。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关于如何看待别人犯错误的想法。帕斯卡说当我们想要有效的纠正别人并指明他是犯了错误时,我们必须注意他是从哪个方面观察事物的,因为在那方面他通常总是真确的;我们必须承认他那方面的真理,然而也要向他指出他在另一方面所犯的错误。他对这一点会感到满意的,因为他看到自己并没有错误,只不过是未能看到各个方面而已;人们不会恼恨自己看不到一切,然而人们却不愿意自己犯错误;而这也许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看到一切的缘故,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在自己所观察到的那一方面犯错误的缘故,因为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的。当然,我认为帕斯卡的说法也有所偏颇,因为我不认为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正如我们女孩子经常说,凭着女人的第六感,我认为怎么样怎么样,可这些认为经常被验证是错误的。但是,我认为帕斯卡在这里有一种很独特的思路,即在前提是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的下,肯定犯错误者的正确性,但又指出犯错误在于没有全面的看问题,并且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咎于人的天然。从思路上讲,这又是一种另辟蹊径的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从内容上讲,我认为这是帕斯卡在从人的本性的角度上对犯错误的分析,他不认为犯错误这件事是错误的,而是一种正常的事情;而且他的这番话符合大多数犯错误者的心理,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吗?

    帕斯卡认为,人在这无穷中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认识我们这个世界。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我相信人的认知能力不可能达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毕竟活到老学到老不是妄言诳语。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部分,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的某些基本的原则,我们不是主宰者,尽管我们很多时候凭借进化了的头脑极大程度的干预了自然的过程,但是很多人似乎在人类业已取得巨大成就之上有了彻底认识和控制一切的野心,我想这种极左的想法古已有之。但是,我们虽不能完全认识这个世界,但我们至少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努力探求这个世界的奥秘也就是说,我们承认自己的局限,但是我们并不悲观。帕斯卡在这里则暴

  • 5、 马克思自传读后感

    马克思自传读后感(一)

    读了《马克思传记》这本书,我们小组成员的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静,由衷地感受到受益匪浅,同时对伟大的马克思先生多了进一步的了解及敬仰。

    着着《马克思传记》由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所着。文章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的传奇一生,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主人公形象,同时让读者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深刻地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出生在德国最古老同时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城市特里尔城,排行老三。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酷爱知识,但并非是为了分数和奖励。马克思12岁时开始在特里尔读中学,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在这期间,他的数学老师、希伯来语老师及他的历史老师因为卡西诺事件而受到相应的处分,反动的副校长缪尔斯被认为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从卡尔离校时只与其他老师道别而唯独没与缪尔斯告别可以看出他他是气愤的,对缪尔斯是十分藐视的。这也反应了马克思耿直、有独立思想、感情分明的性格特征。我想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力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吧,才能写下那本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的深厚的《资本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能大胆剖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总结出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着着着着他这种独立鲜明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电白区同学的个性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村里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任何一个有修养的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但这恰恰放映了他们不羁的性格。因而马克思在学校期间也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但他也赢得了未来的妻子燕妮。只有燕妮真正懂得卡尔马克思,而且用燕妮的话来说,马克思正是他: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在启发着我们一个道理:有着自己独立的风格和造诣才能捕获有才华女子的心,才能获得彼此心理上的默契。

    我们知道,事业的成功总是以付出作为代价。

  • 6、 《走进马克思》读后感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去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呢?在大学的思修课上,老师也要我们去看关于马克思的书或者视频。于是,对马克思主义一向不感冒的我,走进了这本书,决定趁此机会去了解一些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了解要为什么相信马克思。

    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的题中之义。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其次,为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多极的世界中,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这一元”和“这一极”,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徐荣伟)

  • 7、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

    《马克思靠谱》这本书在我读完它仍感到津津乐道,因为它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马克思及其思想和一些衍生问题,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哲学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其中马克思的精神让我感到了深深的赞同。

    现如今“网抑云”这个梗红遍了整个网络,但其背后映射出的是当今现代年轻人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且得不到宣泄。而在我看来在《马克思靠谱》这本书中可以得到解决。我认为马克思不会让哲学抑郁,只会让人更加积极。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强调人不仅仅要思考,更要实践,更要读书思考。人的大脑假如一直停留在思考阶段,营养就会跟不上,脱离了实际,就会把自己的身体消耗掉,你必须添加客观的养料。想来十分合理,我们自古以来也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如果我们总是苦恼于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困难,我们只会逐步陷入抑郁无法脱身。而这时“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难过,不开心,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去实践,去读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缺少的正面情绪补上。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一件事在我们做之前我们是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正如你不去读《马克思靠谱》也不会知道这本书的价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勉励青年一代奋斗:“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纵观现今,我们现在许多年轻人向往着“肥宅”生活,缺少的正是这种奋斗的精神。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贯彻马克思精神,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为祖国的建设提供自己的一份力,而不是成天“网抑云”不离口。(邱泽灏)

  • 8、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范文一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句话是我在马克思传中看到的,当时令我触动,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更让人震撼。他不仅拥有才华和智慧,而且拥有别人没有的信念和执着,在他的生命里充满的是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想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谓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绝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着自己,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

    贝多芬用音乐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饶,但他一生的孤独与痛苦谁又能明白?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性。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性,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精神,对友谊的珍爱,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着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这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这一切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马克思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世界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他的伟大将载入人类史册,永垂不朽。

    《马克思传》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

  • 9、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一)

    看了这《马克思传》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2020,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

    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有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欢下棋、抽烟、喝酒,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与恩格斯之间不俗的友情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他都不缺,他都拥有。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一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这本书使我对马克思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对他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习惯也了解的更多,这对于我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有很大的帮助。

    1818年5月5日这一天马克思来到了人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所以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慢慢地,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以后就看清了社会现实,看清了富有与贫穷的巨大差别,看清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幼小的心灵就能盛装人间的苦难。

    他立志要为全人类谋取幸福。他认为能为全人类谋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屡次被驱逐出境,流离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壮志。马克思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们眼中,马克思是国际工人的灵魂,是无数贫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学、历史、哲学上及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被称为世界社会运动的导师。

    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

  • 10、 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一)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句话是我在马克思传中看到的,当时令我触一动,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更让人震撼。他不仅拥有才华和智慧,而且拥有别人没有的信念和执着,在他的生命里充满的是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想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谓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绝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着自己,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

    贝多芬用音乐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饶,但他一生的孤独与痛苦谁又能明白?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一精一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一精一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一性一。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一性一,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一精一神,对友谊的珍一爱一,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着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一精一神力量。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这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这一切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马克思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世界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他的伟大将载入人类史册,永垂不朽。

    读马克思传有感(二)

    卡尔马克思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2-18

  • 2022-12-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3-02-06

  • 2023-06-24

  • 2019-10-09

  • 2023-02-11

  • 2019-10-17

  • 2019-10-11

  • 2023-02-26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1-18

  • 2022-12-14

  • 2019-10-22

  • 2022-12-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10-08

  • 2022-12-18

  • 2022-12-29

  • 2019-10-28

  • 2021-07-09

  • 2019-10-19

  • 2022-12-13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10-11

  • 2022-10-12

  • 2021-09-16

  • 2019-11-03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
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2024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教您怎么写马克思思想导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