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 地图 >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2024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相关栏目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热门栏目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推荐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共 6431 篇)

  • 1、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集锦

    作品这本书当中的细节感动了很多人。读后感会让自己回忆书中的内容,也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和思维能力。是否最近曾为写作品读后感而烦恼过呢?为此,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马克思传记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篇1

    我的母亲生于1974年的那个花开三月的季节,姓陈,名养丽。

    我的母亲今年44岁,个子瘦高瘦高的,站在那里好似一棵笔直挺拔的白杨。一丛乌黑的秀发牢牢稳稳的披挂在头上,风一吹,那满头长发便如仙女下凡的花瓣一样飘飘洒洒,送来一丝淡淡的香气。母亲的眼睛可真的称得上是铜铃,如桂圆一般,澄澈透亮。在脸蛋中间,有一个仿佛被人打塌了的鼻子。母亲的嘴唇并不像所谓的大家闺秀的樱桃小口,而是赤裸裸的香肠嘴。

    奶奶一共有两个女儿。老大嫁到了村尾,小女儿-我的母亲,静静地陪在奶奶身旁,自打我记事起,奶奶就常在我耳根子旁唠叨:你呀!一点也不乖,像极了你妈。奶奶曾不止一次向我讲述母亲上学时发生的事: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被频繁的请家长,后来,奶奶就被告知,母亲常常旷课,和她的小伙伴玩弹珠。再后来,奶奶就为母亲买了一台缝纫机,学一门手艺,好在将来可以养活自己。

    这便是母亲童年时代的故事,再后来呢?又发生了什么?

    1991年,母亲已经17岁了,出落的亭亭玉立。这一年,爷爷患病,不幸离世了,这对于还未成年的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从此,奶奶就整日不辞辛劳的锄地,喂猪,割草。母亲就在家里洗碗帮着干农活,在地里总是可以看到两人忙碌的身影。

    后来,母亲便遇到了我的父亲,两人就陷入了爱河,组成了幸福甜蜜的家庭。慢慢地,我便有了姐姐和妹妹。

    现在,2018了,我们也都长大了!母亲,感谢你给我们的呵护与关怀!

    余生,让我来守护你吧!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篇2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 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

  • 2、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500字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陈琼瑶 根据课程安排收看了《马克思是对的》系列节目,得以以一种更为轻松、更易理解的方式全面地了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其人、其言、其理论思想。节目共有《你好,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资本论〉》《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千年思想家》五集。通过感人的故事汲取真理的力量,一同探寻马克思主义的在新时代的值和持久魅力。 节目将马克思几十年坚守、几十年实践、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历程,浓缩进诗歌、故事、手绘动画等。确实实现了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节目宗旨。看着看着,书页上那个留着大胡子的睿智的慈祥老人仿佛脱离纸面生动的站在了眼前:有血有肉、有忠贞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有革命救亡的澎湃激情,让人动容和难忘。他平凡而伟大,平凡的他也会像我们一样在稿纸书本上涂鸦,伟大的他在汹涌的大海里无惧无畏地和海浪搏斗拼杀。 伟大的人并非生而伟大,而是越活越伟大。马克思能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离不开他对理想的执着和拼搏付出。他在大学时一年的学习量相当于普通学生的十年,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即使如此他用刻苦付出将生命拓宽成了别人的十倍。他的努力奠定了他的成功,而他的奉献奠定了他的伟大。马克思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人类解放不懈努力,奋斗终身,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给解放人类的伟大事业,为人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依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真理的光芒熠熠生辉。 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你的名字我的信仰,片尾曲激情昂扬,吟唱出我们的内心的力量。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我们要以马克思身上不朽的精神为指引,砥砺向前,用理想信念、奉献担当谱写青春美好的新篇章.
  • 3、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想800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想800字

    作者:张芳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200年前的今天,他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几十年后,世界因他而改变。2018年 5月 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一生。

    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思想家致敬,我单位组织全体职工参与了《青年马克思》观影活动。

    《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 26岁的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经过。影片还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身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新青年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寄去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早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 4、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800字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800字:

    在初高中的学习历程中,马克思似乎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只知道他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也是靠着他的理论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然后,最深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些我看不懂的,读起来似乎别样拗口的理论上了。

    他为什么伟大呢?在我读这本书前,有位学长在跟我的聊天说,“马克思真伟大啊,他的奉献真的很让人感动”,随即,他发来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不禁想象,这,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

    马克思的偶像是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宙斯的暴戾盗火种照亮尘世,而马克思不畏普鲁士政府,即使过着流亡的生活,即使经济上捉襟见肘,即使经受着丧子之痛,但他仍然坚持着改变这个社会,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默默忍受。

    这是怎样的意志啊?

    谈及这本书的内容,竟也发现自己其实也在默默受着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电影里面的个人主义,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顾集体利益;个人英雄思想,集体只是拖油瓶。不禁细思极恐,文化渗透真是可怕,好在为时不晚,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改正了就也是可以的。

    这本书中引用了许多流行用语以及比较新颖的案例来解释马克思的思想,这使得我这样文科思想较弱的工科生看起来就容易得很多了,晦涩难懂的一些思想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朗朗上口。说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也不为过。

    也实在是羡慕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当今社会里真的是很难遇到这么真心的朋友了,大家大多只是因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事件而聚集在了一起。

    我是一个俗人,成不了马克思这样的伟人,但我愿意像他一样,为这个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力。文/张琼丹

  • 5、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

    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2001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这更显其伟大。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范文二

  • 6、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2000字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

  • 7、 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一)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句话是我在马克思传中看到的,当时令我触一动,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更让人震撼。他不仅拥有才华和智慧,而且拥有别人没有的信念和执着,在他的生命里充满的是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想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谓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绝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着自己,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

    贝多芬用音乐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饶,但他一生的孤独与痛苦谁又能明白?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一精一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一精一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一性一。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一性一,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一精一神,对友谊的珍一爱一,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着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一精一神力量。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这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这一切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马克思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世界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他的伟大将载入人类史册,永垂不朽。

    读马克思传有感(二)

    卡尔马克思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

  • 8、 马克思自传读后感

    马克思自传读后感(一)

    读了《马克思传记》这本书,我们小组成员的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静,由衷地感受到受益匪浅,同时对伟大的马克思先生多了进一步的了解及敬仰。

    着着《马克思传记》由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所着。文章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的传奇一生,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主人公形象,同时让读者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深刻地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出生在德国最古老同时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城市特里尔城,排行老三。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酷爱知识,但并非是为了分数和奖励。马克思12岁时开始在特里尔读中学,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在这期间,他的数学老师、希伯来语老师及他的历史老师因为卡西诺事件而受到相应的处分,反动的副校长缪尔斯被认为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从卡尔离校时只与其他老师道别而唯独没与缪尔斯告别可以看出他他是气愤的,对缪尔斯是十分藐视的。这也反应了马克思耿直、有独立思想、感情分明的性格特征。我想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力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吧,才能写下那本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的深厚的《资本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能大胆剖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总结出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着着着着他这种独立鲜明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电白区同学的个性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村里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任何一个有修养的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但这恰恰放映了他们不羁的性格。因而马克思在学校期间也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但他也赢得了未来的妻子燕妮。只有燕妮真正懂得卡尔马克思,而且用燕妮的话来说,马克思正是他: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在启发着我们一个道理:有着自己独立的风格和造诣才能捕获有才华女子的心,才能获得彼此心理上的默契。

    我们知道,事业的成功总是以付出作为代价。

  • 9、 《走进马克思》读后感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去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呢?在大学的思修课上,老师也要我们去看关于马克思的书或者视频。于是,对马克思主义一向不感冒的我,走进了这本书,决定趁此机会去了解一些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了解要为什么相信马克思。

    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的题中之义。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其次,为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和多极的世界中,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这一元”和“这一极”,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徐荣伟)

  • 10、 观青年马克思有感

    一个人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那么,你在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有什么感想与感悟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观青年马克思有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观青年马克思有感(篇1)

    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学习的一种良好选择,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历数曾看过的与国家、与党有关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高山下的花环》、《我和我的家乡》等等,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青年马克思》,记得是在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和支部党员一起观看。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以及恩格斯与与玛丽的志同道合。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家缠万贯但满怀抱负,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友谊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共产党人热血沸腾、向往不已。

    观影体会之一,就是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观影体会之二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以“博爱”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1-07-1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3-02-06

  • 2023-06-24

  • 2019-10-09

  • 2023-02-11

  • 2022-12-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1-18

  • 2022-12-14

  • 2019-10-11

  • 2023-02-26

  • 2019-10-28

  • 2021-07-09

  • 2019-11-12

  • 2022-12-1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10-08

  • 2022-12-29

  • 2022-12-1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12-09

  • 2022-12-22

  • 2019-11-03

  • 2019-11-12

  • 2019-11-06

  • 2021-09-16

  • 2019-09-19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马克思传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马克思传记读后感、2024马克思传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