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 地图 >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2024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相关栏目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热门栏目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推荐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共 8552 篇)

  • 1、 关于马克思主义观后感1000字模板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马克思主义观后感”,敬请访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看电影,这些情节会引发我们进行深思,使我们产生新的想法,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写观后感有“感”无“观”,就如同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影片的观后感记录下来呢?栏目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马克思主义观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2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

  • 2、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1000字精选

    观看电视和电影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一种放松途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里而观后感可以很好的帮我们表述自己内心的感情。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你有想好该如何去写作品观后感吗?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马克思主义观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篇1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是在1943年开始的,为了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他耗费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这是个惊人的时间长度。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岁月里,不是在平静的书房和优越的条件下度过的,而是经历无数艰难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说的"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马克思侨居伦敦的许多年里,经济上常常贫困到没钱买面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连他夫人的陪嫁银器也忍痛送进了当铺。

    他在1859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的那种求知热情和勤奋精神,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写作,强忍着病痛奋斗终身,实在令人敬佩!

    马克思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是非常之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必须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识的增长才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人生总是会遇到挫折困难,不顺心,但是相信生活会教会我们很多,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一颗执着的心去面对,那么,一切都将不成问题。

    马克思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事业。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表达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认为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认为青年人的择业目标应该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被公认为古往今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典范,恩格斯的马克思的"第二个我",他们一心追求同一个梦想,怀揣同一个理念,不断奋斗着,努力着,合作着。他们两人通过频繁的通信来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几封,他们谈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二人可以

  • 3、 [观后感分享]青年马克思观后感通用版(5篇)

    欣赏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在作品中用流畅的情节,叙述了一个令人感触良多的故事,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分享]青年马克思观后感通用版(5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一)

    x月x日晚,学校组织收看电影《青年马克思》,电影让我们重温了马克思崇高理想追求和顽强不屈的人生历程,重现了1843-1848这五年,从《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相知,到《共产党宣言》出版的一段青年时光。

    在我们心目中,马克思一直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位冷峻深刻、凛然不可侵犯的思想家、革命家。电影让一个鲜活真实的马克思从书上走出来,呈现出一个热爱自由、追求真理、执著坚定的真实形象。电影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和情感,伟人离我们这么近,马克思说“我只是个普通人”,他是和我们大家一样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也有自己年轻时的叛逆和迷茫;伟人离我们这么远,他在年轻时就有为全人类解放追逐真理的坚定理想,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改变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更要勇于做到:

    永葆政治自信和定力。电影中的马克思有自己的方向,他要用理论去摧毁人们关于旧世界的认识,建立新世界的牢固地基,他要以阶级理论为武器,召唤工人阶级这个历史主体。影片一开始,马克思便批评《莱茵报》“都是一堆关于世界革命的胡话,一点也没有思想和纲领。”已经清晰可见他的追求,他对大量虚伪空洞的理论失望,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痛恨,如果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是怀揣“不合时宜”学说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此之后,他和青年告别,1846年前后,“马克思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而立之年的马克思彻底抛弃了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投入到组建工人政党搞地下斗争的浪潮之中,“直接与建立系统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愿望实现,《共产党宣言》问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

  • 4、 必备!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五篇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欣赏优秀的作品。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大部分的人都是从喜欢开始,慢慢接触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怎么写作品的观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必备!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精选五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一)

    一直以来,马克思都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第一思想家”。作为青年人,在观看《青年马克思》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起来。作为这个时代的筑梦者,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七种能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终身学习、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电影描述了1843年的欧洲社会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刻画了马克思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层面的不懈探索,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曲折,在政府查禁和社会阻力的双重掣肘之下,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每当想起马克思的事迹,我都深深的被他的精神折服。他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他毕生的革命实践,是在对社会矛盾的亲身了解中探寻的一条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道路,他用自己结实的肩膀扛起了那个时代的重任,用自己的思想引领了一场社会变革,开创了崭新世界格局。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其精神,为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纸面上,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看落实,口号喊得响、步子迈得轻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青年干部要以踏实的作风、务实的心态,勇于直面挑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与成长。作为编办干部,要切实认清机构编制工作对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方法模式,为实现党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马克思主义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更应该是一个动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时刻谨记“以青

  • 5、 范文热搜:青年马克思观后感万能版310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篇一)

    一直以来,马克思都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第一思想家”。作为青年人,在观看《青年马克思》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起来。作为这个时代的筑梦者,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七种能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终身学习、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电影描述了1843年的欧洲社会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刻画了马克思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层面的不懈探索,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曲折,在政府查禁和社会阻力的双重掣肘之下,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每当想起马克思的事迹,我都深深的被他的精神折服。他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他毕生的革命实践,是在对社会矛盾的亲身了解中探寻的一条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道路,他用自己结实的肩膀扛起了那个时代的重任,用自己的思想引领了一场社会变革,开创了崭新世界格局。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其精神,为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纸面上,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看落实,口号喊得响、步子迈得轻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青年干部要以踏实的作风、务实的心态,勇于直面挑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与成长。作为编办干部,要切实认清机构编制工作对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方法模式,为实现党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马克思主义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更应该是一个动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时刻谨记“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在新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中,我们终将成为托举中国梦的强力支撑,这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练就硬肩膀、敢挑重担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和谐稳定付出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

  • 6、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模板9篇)

    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马克思主义读后感,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偶然出现产生感悟的情况。读后感可以提高你的写作与逻辑思辨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篇1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矗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玻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

  •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后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本书在简明扼要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把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理论性和可读性都很高。全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广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贴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受广大党员干部欢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初读《十讲》,感悟良多,想侧重从《十讲》中有关方法论的阐释、尤其是从其中的五个方法入手,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是深入实践的方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哲学史上革命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十讲》深刻论证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深入分析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实践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刻批判了新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错误。新教条主义从西方"本本"出发,"照抄照搬西方理论,表面看新鲜诱人,事实上削足适履,误国误民";实用主义貌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但往往是"从某种主观需要出发,断章取义、寻章摘句,把严密完整的理论分割成只言片语,硬套到实践上去,恰恰窒息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十讲》指出,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十讲》还对"一
  • 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活着的马克思

  • 9、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这种鼓励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旨趣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脱离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空谈生产一般,其目的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社

  • 10、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1000字左右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矗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玻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

    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

    (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

  • 2023-05-08

  • 2021-07-08

  • 2021-05-27

  • 2019-10-20

  • 2021-06-30

  • 2019-11-12

  • 2022-07-18

  • 2021-10-14

  • 2021-09-30

  • 2022-12-20

  • 2022-12-1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1-18

  • 2022-12-13

  • 2022-04-28

  • 2021-10-14

  • 2022-12-09

  • 2022-12-22

  • 2019-11-03

  • 2019-10-11

  • 2021-07-08

  • 2022-11-05

  • 2019-11-04

  • 2023-01-26

  • 2023-04-01

  • 2022-12-20

  • 2019-10-28

  • 2019-10-09

  • 2023-01-07

  • 2023-04-08

  • 2023-04-09

  • 2019-10-17

  • 2019-10-12

  • 2022-08-30

  • 2022-12-09

  • 2023-01-23

  • 2023-01-24

  • 2023-01-24

  • 2021-07-24

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马克思主义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马克思主义观后感、2024马克思主义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