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梁上君子读后感 > 地图 > 梁上君子读后感,2024梁上君子读后感
梁上君子读后感相关栏目
梁上君子读后感热门栏目
梁上君子读后感推荐
梁上君子读后感

(共 4674 篇)

  • 1、 《影君子》读后感

    《影君子》读后感

    影评人周黎明的新书《影君子》已然上市。书中的文章都跟电影和美剧有关,但基本上没有对单独作品的评价。书中的文章有时着眼于影视作品的技术分析,但更多地是透过电影进行文化比较和社会分析。

    在影评人名声不佳的今天,周黎明是少数具有公信力的影评人之一。周黎明英语好,当大多数中国影评人只能通过汉语字幕来欣赏外片时,他已经能毫无障碍地看懂使用美国俚语的原版电影,并且熟练地运用英语写作。周黎明写影评起步早,当如今活跃于媒体上的大多数影评人还在网络bbs上磨砺自己幼稚的文笔时,周黎明已经拥有了丰富的阅片量和相对成熟的文字功夫。周黎明并不以影评为职业,他是《中国日报》的资深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写影评只是他众多手艺中广为人知的一支。

    与他的前作《莎乐美的七层纱:〈看电影〉专栏精选》和《四面楚歌:周黎明纯影评精选》相比,新书《影君子》的体例略显庞杂。既有对中片西行和西片东渐的命途探悉,也有返身对中国老电影的深入钻研;既有对世界名片的分析点评,也有对经典美剧的位次排布;既有“托尔斯泰谈电影”,也有“一个影迷的《论语心得》。感觉周黎明离影评的“标准格式”越来越远,获得了不为形式约束,但求有感而发的自由。不过,一个再洒脱的作者,其文章的内容和风格走向总是跟他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习习相关,《影君子》仍然体现出周黎明一贯的脚踏东西文化的“穿越感”和融通性。在这本书中,他对我们惯有的“美国想象”和“好莱坞认知”进行了驱魅存真的梳理评析。

    先说驱魅。由于华语电影不振,中国观众每有一种“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很多人不仅迷恋好莱坞大片的视觉特效,而且对其中所宣扬的“美国意识”十分受用。《影君子》用大量的例证告诉读者,美国电影传递的不是美国价值观,而是尽人皆知的大道理,所谓“普世价值”,而美国价值观要比电影复杂、混沌、尖锐太多。再比如说,中国观众视好莱坞为世界电影之都,一有好电影总想给美国人记上一功。《影君子》用大量的事实告诉读者,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美国电影,诸多好片都是来自五洲四洋的资金和奇才共同打造的......

    一方面扫除谬赞和误读,另一方面呈现事实和本真。《赤壁》为什么无法在海外攻城掠地?因为已经简化再简化的“三国”故事,在洋人看来仍是线索纷繁,面孔杂乱。《金陵十三钗》为什么在美国折戟沉沙?因为张艺谋构筑的拯救故事在洋人看来太过艳俗,他们闻到了“教堂里的香水味”。《十面埋伏》为

  • 2、 读《梁上君子》有感400字

    这是一个以德感人的故事。虽然我已经把这个故事读了数遍,但是在闲暇之时,还会忍不住浏览一遍。

    饥荒时期,百姓收成不足。一个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看见了,穿戴整齐后将儿子、孙子等人叫起来,严肃的教训他们:一个人不应该不努力学好。不善良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长期习惯不学好就养成了坏的性格,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躲在房梁上的人就是这样!小偷大吃一惊,跳下来跪在地上诚恳的认错。陈寔慢慢开导他:看你这个样子不像是坏人,应当克制自己的邪念,返还善良的本性。然而你这种行为应该是由于贫困而产生的。陈寔让家里人送给小偷两匹绢。从此全县再没一个人偷盗。

    每次读完,我不禁为陈寔正直、厚道的品格所钦佩。陈寔用德行感化了小偷,让他改邪归正。也可看出,坏习惯数逐渐养成的,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

    我们应当从小养成积极向上的好习惯。其实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个性,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因该是正确的、有益的、伟大的。在生活中,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保持正直良好的习惯,拒绝恶习,反对恶事!

    家长老师教导我们的期间又何尝不是一个以德感人的过程呢?他们含辛茹苦的教育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成就、品行好的人,长大后为家庭、社会、国家作贡献。他们不仅传授我们知识与技能,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给予了我们一笔精神财富。仔细看看父母老师,额头上的皱纹、头上的根根白发都是为了我们日夜操劳!在这里,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

    而对于那些做过坏事的人,我们不能一致给予否定、鄙视、唾弃,要加以劝说、引导、教育,使他走向一条光明大道!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3、 小学生梁上君子读后感400字

    在很久以前,到处是饥荒兵贼,很多人都没饭吃。有的挨饿,有的出去抢,还有的去帮有钱的人打工,混口饭吃。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富户,主人家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经常拿出粮食和一些财物接济给那些穷人。

    有一天晚上,主人在房里看书,突然听到屋顶上有声音。他知道是穷人来偷东西糊口。于是,他做了一个善良的举动,请屋顶这位先生下来,叫醒家人,吩咐下人拿食物给他。

    这位穷人感动得当场哭了,说:“因为饥荒,家里没饭吃,才走了这条歪路。现在实在后悔。”富人说:“知错能改,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君子回头是岸。”

    这篇文章启发我们要珍惜名声,积极上进,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人的天性都是好的,如果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坏习惯,不能及时改正,慢慢地就真的变坏了。

  • 4、 君子之风读后感

    君子之风读后感

    我听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2020叫《君子之风》,使我颇有感受。

    这篇文章是通过两个小故事来反映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乍一听上去,有一些不易明白。但听我说一说就会明白了。

    在文中第一个故事中的君子是讲舍己救人,在生命的紧要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第二个故事中的君子是位不计较名利,慷慨大度的君子。听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君子是宽宏大量,不计较名利,应是有谦逊、隐忍等风度,有教养的人。

    君子之风,其实并不一定是有轰轰烈烈的场景,不一定有让人赞叹的结果。在我们身边时有君子之风,是会让我们眼前一亮,温暖心扉的举动。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是一种君子之风;将手中的垃圾正确无误地投进垃圾箱内,也是一种君子之风。可见,君子之风是随处可见的。

    君子之风有大、有校小的是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而大就关系到了生命、利益。如,近期在一菜市场一名出租车司机,看见另一辆出租车向一家卖菜的摊位冲了过去,急忙下车,拦住了失控的出租车。这就是君子之风。

    君子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去留心观察。君子之风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更何不让自身上的君子之风去影响他人呢?让你、我都成为君子!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君子之风!

  • 5、 《伪君子》读后感

    《伪君子》读后感(一)

    《伪君子》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经典喜剧作品,讲述的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答尔丢夫以上帝的名义,披着宗教的慈善外衣以种种矫揉做作的行为获取了资本家奥尔恭的绝对信任,将其迷惑得听不进任何家人的劝告,一意孤行要将女儿嫁给他,甚至当答尔丢夫向其妻欧米尔求爱露出真面目被其儿子达米斯发现并告诉他时,他不仅听信了答尔丢夫的蛊惑,认为达米斯在诽谤答尔丢夫,还愤怒地将自己的儿子逐出了家门,后来其妻欧米尔巧设骗局,才让奥尔恭认清了答尔丢夫伪君子的真面目,并一气之下将其逐出家门,但此时答尔丢夫已获得了奥尔恭将财产赠送给他的契约和小匣子的秘密,要将奥尔恭赶出家门,并向王爷告密要逮捕他,最终却是明辨是非的王爷挽救了奥尔恭,反严惩了伪君子答尔丢夫,以喜剧收场。

    这部剧作毫不留情面地对伪善的教会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和批判,同时对作者所在的资产阶级存在的一些弱点进行了善意的讽刺,旨在希望他们改过向善。

    说到伪君子,我就不得不提到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这个经典的伪君子形象,他与答尔丢夫确实很相像,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伪装出一幅善良的拥有伟大人格魅力的模样,让人根本没想过要防范。这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让人防不胜防。

    伪君子答尔丢夫的伪善行径固然让人可恨,但奥尔恭不相信自己的家人,反而盲目的相信一个外人,更是让人可气可叹。《伪君子》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玛丽亚娜的侍女桃丽娜了,她在剧中对答尔丢夫真面目的揭露让人觉得很痛快,尤其是奥尔恭对玛丽亚娜说要将她嫁给答尔丢夫的时候,她与奥尔恭的争锋相对更是全剧的一大亮点,当玛丽亚娜面对父亲的专制和爱情的矛盾而拿不定主意时,她对她的讽刺更是一针见血。她作为一个侍女,能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看的那么透彻,见解那么独到,是非常睿智的,也是令人钦佩的。

    《伪君子》读后感(二)

    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小人书的作者是莫里哀,法国人。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传教士泰杜夫,他披着宗教的外衣,表面上装的非常虔诚、慈善、道德高尚。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法国国王的宠臣奥贡的信任,并把他带回家。不出几天,奥贡甚至要把女儿玛丽安嫁给他;把财产也赠送给他;把自己的秘密全都告诉了他。不料泰杜夫竟然想占有奥贡的妻子。直到奥贡亲眼看到泰杜夫的丑态后,才完全醒悟过来。可是泰杜夫已经得到了他的财产契约,并把

  • 6、 《君子之道》读后感

    《君子之道》读后感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宋平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所理解的"君子"一词是指: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为国家服务的形象。但从读了《君子之道》后,我所理解的君子只不过是正真意义上君子的一小部分。

    君子不是杜甫那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形象;不是李白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的豪情自信的形象;也不是陶渊明那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寄情山水的形象。

    正真意义上的君子包含:进取、育人、为政、交往、礼仁、为人、修养、孝悌八方面。一个人做到其中一样,并达到完善为世人所称道已实属不易,何况八种呢?所以说他是有轻重的讲头的。

    古代的一种选官方式叫做"举孝廉",当地父母官会选取孝顺父母的人去担任这个职位。这从一定方面了一反映出,古人对于孝悌的重视。李密的《陈情表》深刻的的表达了孝悌这种君子内涵。

    在我看来,现代人最重视的是"做人",也就是君子之中所讲的为人。从初中至今,老师苦口婆心常常讲到的不是学习,而是为人。我认知的为人是:"行之端,做之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好,没有深入思考自己应该做个怎样的人。写到这里,让我情不自禁想到一个人——周恩来总理。我相信他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信仰,他的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无数青少年为之学习的动力。周总理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极富使命感的人,是一个对工作极负责的人,一个极富人情味的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一个连他敌人都尊重的人。周总理的为人是我们榜样,他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呕心沥血,他的逝世,对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沉重的。

    一个"礼"字,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大邦。礼不仅表现在政治属吏关系上,更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鼎数量、饮食、礼乐规制)现代韩国、日本很多礼仪文化都是源于我们古老的中国,说起礼,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先礼后兵。对待他人时要以礼对待,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邓小平与撒切尔尔夫人谈判关于香港回归的问题是,曾说过一句话"中国穷,所以不怕打仗".令撒切尔夫人回想许久。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所讲的礼不仅表现在外边的礼仪方面,折射到内心更显出一个人的修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但他依然不断的学习他人优点,并反省自身,从而提高自身,充实自我。随之,他的修养也不

  • 7、 君子之道读后感

    君子之道读后感一:读余秋雨《君子之道》有感

    (1584字)

    我读余秋雨这篇文章,心中很佩服作者的读书功力及记忆力,笔触所到,思随文至,传统经典信手拈来;层次、段落,似无刻意打造,却自成体系,可能是一种读书的高境界罢。我的疑虑主要是就作者为文的总立意来的。“君子之道”,就是剖析君子,歌颂君子,褒奖传统,拜服经典吧。然则,君子、传统、经典就真的这么重要么?联系到20多年来社会上掀起的一股股崇古覆儒的思潮,我总在忧虑它们到底要将中国引向何处。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此文,并将自己的思索追问逐一记下。

    首先,余秋雨谈到了西方学者荣格,讲到他关于文化的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无意识”的人格。这个观点说得玄乎,其实从思想灌输的角度看则很清晰:无非一个民族的观念文化熏陶其后代所致的思想思维特点,并且由此而发的特定行为方式和文明类型罢了。余秋雨关注的可能在于荣格看重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中国不要跟着西方走的希冀,特别还推出了道家“物极必反”法则“远超西方思想”。余的这段文字很值得质疑。现代化是不是跟西方走?“物极必反”的道理究竟有多深,中西于此(具体)所受益损究竟何在?

    余秋雨对于中西文化的总体属一性一有一个简赅的概括,即西方是霸道文化,中国是王道文化。霸道文化者,可能着意于其侵略一性一破坏一性一,王道文化者则是强调其自修德行圆满。问题是这种概括似乎只是存在于作者心中美好想象中的概念。读者只要稍微回到几千年中西历史的无穷事实中去想,从中西各自在其基本思想理念引导的发展趋势下去想,就根本得不到这样的结论的。简单的诘问可这样下,请余秋雨思考回答:其霸道文化建基于平等意识,王道文化建基于等级意识,何谈后者之优?

    当然,余秋雨看重的王道文化自修功德也不全是无稽之谈。实质上所谓“内圣外王”说到底还就是儒家的修齐之道。人们通过各自的道德修养来提升自身素质很有必要。但这种修养未必仅只中国人独有。事实上,基督教的繁复诵读经书、牧徒忏悔赎罪和现代心理学讲究的自省自究,未必就不是另一种修齐之道。从儒家一些基本思想理念所具有的落后一性一去分析,王道文化也注定了存有许多破漏。比如上面提到的等级意识就是一个牺牲多数的渊薮。由其执鞭,个体修养之域尚可,社会群体却是压抑一性一的、无知一性一的、被动一性一的。

    联系后文,余秋雨讲到自己曾写过小人,那是对一些顽劣人一性一的批判,现在则是对立于小人写出其君子以及褒赞,作者似可长抒口

  • 8、 伪君子读后感

    伪君子读后感

    读完《伪君子》,愤怒两个字显然能形容我的心情。

    《伪君子》描述了一个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用卑微的举动获取了商人奥尔恭的信任和尊敬之后入住他家,然后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铛入狱的故事。

    在我看来,是奥尔恭将答尔丢夫打造成了一个伪君子。所以之前说到愤怒,我不是因为答尔丢夫的不耻行为而感到愤怒,而是对于奥尔恭的愚昧迷信感到愤怒。毕竟,答尔丢夫的所作所为在我的意料之中。在遇到奥尔恭之前,他甚至不能被称之为伪君子,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会骗子。他每天去教堂都挨着奥尔恭,抢先将第一杯圣水递给奥尔恭,在奥尔恭面前把钱散布给穷人这些种种行为都可以看出他的趋炎附势和虚伪,但是在奥尔恭眼里他却是个君子,圣人。

    同时这样的人物设定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奥尔恭的性格似乎有些过于极端了,纯粹的愚昧迷信。作为一个商人,奥尔恭应该是精明能干的。如果说让答尔丢夫住进家里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将家产全部赠送给答尔丢夫就有些让人瞠目结舌了。虽然有时候夸张能够更加突显人物的性格,但是间接地也让人物少了份真实。

    还有一些人物的设定给我一种为了情节发展而存在的感觉。比如说欧米尔太太,她的存在是为了揭开答尔丢夫伪善的面具,所以只在作品后半部分着重写她,前半部分着墨不多。虽然说这样安排使得情节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是却显的不够自然,人物的刻画也不够平衡。还有奥尔恭,他似乎就是为了配合答尔丢夫的伪善而过分的愚昧迷信的。因为如果他明辨事理一点,这个故事在答尔丢夫的丑恶面目第一次被揭开后就没有办法发展下去了。所以,奥尔恭的行为之所以让人无法理解就是因为缺少一定的真实性。

    而答尔丢夫和桃丽娜应该是本部作品的人物中刻画得最好的。先借奥尔恭的母亲奈柏尔夫人的夸赞和众人的厌恶的反应给读者对答尔丢夫的初步印象。这种印象随着答尔丢夫的出场渐渐深化,然后深入人心。而桃丽娜则让我联想到了红娘,俩人虽然都是封建时代下的婢女,但是都很勇敢,在故事发展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面说过对奥尔恭愤怒,所以自然我对故事的结尾也不是很喜欢,奥尔恭并没有收到该有的惩罚。本部作品是为了讽刺谴责教会的虚伪和丑恶,如果说答尔丢夫代表了教会势力,桃丽娜代表了敢于反抗,具有初步民主倾向的群众,那么奥尔恭则代表了当时愚昧迷信的群众。无疑,奥尔恭代表的群众在当时占了不少的比重。所以,故事最后匆匆以喜剧收尾,奥尔恭的思想没有交代,我

  • 9、 《伪君子》读后感通用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伪君子》读后感通用,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伪君子》读后感【篇1】

    《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原名约翰巴蒂斯特伯克兰,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家,也是法国戏剧的奠基人。伪君子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伪君子主要讲的是奥尔贡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听信了小人答尔丢夫假话,把答尔丢夫当成圣人,并自己的一切秘密及财产交给他。答尔丢夫不但靠自己的花言巧语令奥尔贡把揭露真相的儿子赶出了家门,而且还骗得奥尔贡把女儿嫁给他。最后,由于答尔丢夫对奥尔贡的妻子图谋不轨,奥尔贡终于认清了答尔丢夫的真实面目。可是答尔丢夫已经拥有奥尔贡的房产,并且掌握了能置奥尔贡于死地的证据。然而英明的王爷发现了伪君子答尔丢夫的阴谋,不但免了奥尔贡的罪,而且还把答尔丢夫送进了监狱。整个故事至此圆满地结束了。

    在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鄙俗卑劣。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特点而露了马脚。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导冒充虔诚。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他披着宗教的外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例如在文中,欧米尔--奥尔贡的妻子假意爱上了答尔丢夫并且表示没有勇气违抗上帝做出这种事时,答尔丢夫说:有一种学问,它可以用动机的纯洁来补救行为上的恶劣。这里有种诀窍,太太,我可以慢慢教给您;,又说奥尔贡是一个可以牵了鼻子拉来拉去的人,他们的谈话他还认为是给他增光露脸。可见其的不顾廉耻。从此,答尔丢夫的名字就成为了伪君子一词的同义语。

    合上莫里哀的《伪君子》,仿佛也是刚刚了解一种人性,是可悲的。一个总是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的,心中却总是充满着欲望和肮脏的伪君子--达尔杜弗,也许是从遇见奥尔贡和他母亲的那一刻起,他就觉得机会来了吧,讲人性最美的的臭皮囊披在身上,一步一步,蒙蔽了有势者的眼睛。

    《伪君子》读后感【篇2】

    读完《伪君子》,愤怒两个字显然能形容我的心情。

    《伪君子》描述了一个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

  • 10、 论语读后感-君子之道

    论语读后感-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分为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等,但实际上又可大致可分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类。圣人很难做到,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做得到,大家都是众人,甚至是小人。小人不是我们所推崇的,我们所推崇的是君子。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是我们努力要做成的一种人。所以在《论语》里提到君子的就有80余处。那么,《论语》里崇尚的“君子”是怎样一种人呢?

    一、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

    1、君子坦荡荡

    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要宽容。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坦”即平;“荡荡”即宽广的样子;“长”指常;“戚戚”是忧愁、悲伤的样子。意思是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能得到百姓拥护,有亲和力的条件。孔子说“宽则得众”(当权者宽容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所以,商汤说:“如果我本人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如果天下万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担。

    2、君子无所争

    君子的美德之二就是要谦让。

    孔子认为君子有四种道德品行。其中之一就是谦逊。

    3、君子喻于义

    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讲仁义。

    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

    正因为如此,君子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在下位而诽谤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得礼节的人,厌恶固执任性顽固不化的人。

    二、君子是一种能力高强的人

    1、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记录了孔子的话“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仅仅具有一才一艺就行。

    2、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无适无莫

    《论语·里仁》记录孔子的话:“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无适:没有专门的规定一定要这样。无莫:没有专门的规定不能这样。义:宜,适合。比:挨着、靠近。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

    这里所说的情理,实际上表现了作为君子的一种智慧,一种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

    1、修己以敬

    君子是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君子的自我修养正如《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3-0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3-06-08

  • 2019-10-11

  • 2022-11-20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3-01-10

  • 2019-11-16

  • 2023-03-21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23

  • 2023-05-17

  • 2019-10-20

  • 2019-10-29

  • 2021-08-21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3-01-07

  • 2022-09-03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3-04-15

  • 2019-10-12

  • 2019-10-20

  • 2022-07-05

  • 2022-10-26

  • 2019-10-20

  • 2019-10-29

梁上君子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梁上君子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梁上君子读后感、2024梁上君子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