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 > 地图 >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推荐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

(共 3297 篇)

  • 1、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后感1500字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后感 回到家已是深夜子时。我怕我再不记点什么就要忘光了。我一直对康有为很感兴趣,因为他和我的名字很像。呵呵。 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康梁的舞台作品,确实让我看到了想知道、想看见的内容。对于我而言,康梁反目,在我所了解的历史内容中实在是一种遗憾。 但是政见不合,不代表师徒情谊不存,最终的答案就是谁也不恨谁。结局虽是康有为出殡,但是却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开始和一段恩仇的和解。 说说内容吧。一开始梁启超出场就是一个咄咄逼人、恃才傲物的热血青年。每句话都冷嘲热讽,顶得人嗝喽嗝喽的。但是最后被具有先进思想的康有为一席话感化,投身康党。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梁启超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他有很强的接收能力,同时也很有才华,最重要的是,他是个明是非、识良莠、知错就改的好同志。当然,我们要给了好同志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嘛。别笑,对于一个熟读八股文的人来说,接纳了这种颠覆封建价值观的知识,无异于彻底脱胎换骨。梁启超正是一个放得下的人。最后,梁启超单膝跪地拜师,康有为伸开双臂接纳,我在内心伸出也是雀跃地喊着:在一起~在一起~ 第二幕讲的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试图变法,集合了不少人公车上书。当每个人都展开手中的卷轴时,不禁令人想起后汉时期,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情形。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此时的政权掌握在皇太后慈禧手里。皇帝是个空架子。就像当年被董卓挟持的汉献帝似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人会提出反对。公车上书,是要改革政策。讨伐董卓,是要匡扶汉室。其实大同小异,毕竟都是对当权者的挑战。无论是慈禧还是董卓,权益被人侵犯,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慈禧太后,而是皇帝把握朝政,那么他也未必会同意改革。毕竟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皇帝,是被送上断头台的。 然后?然后慈禧太后就发怒了!(废话)下令追捕康梁乱党。谭嗣同没有走,他声称革命是需要流血的。在这里我查到他的几个小特点: 第一,谭嗣同会武功,而且很不错。他与广东十虎之一的大刀王五有交往。回顾历史来看,若要让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劫个法场绝非难事。 第二,谭嗣同懂佛学,他的死,度的是整个社会。这是区别他与传统热血青年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境界问题,不是我很帅,我会名垂青史这种想法。 第三,舞台上的谭嗣同最后说了句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历史上他在《狱中题壁》作的最后诗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
  • 2、 读汪荣祖《康有为论》有感600字

    读汪荣祖《康有为论》有感600字:

    文:胡为乎来哉;读汪荣祖《康有为论》。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提倡设立孔教会,要以孔教为国教。中国各朝代历来崇孔祀孔,但从无教会。康有为的意思是要使“各郡县皆有孔会”,并建立教籍,“一律注册,人收二毫”。或以为康有为前期戊戌变法有功,后期保皇有过,提倡孔教更是维护专制,保守顽固。其实这么看康有为就肤浅了。康之所以立孔教为国教,实在是想比之欧西之基督教,以严密的教会组织形式形成精神共识,来凝聚人心,使民有所信仰,有所畏惧,以为立国之基。康有为提倡孔教的时间恰恰是辛亥革命之后,天赋皇权被打倒了,皇上没了,辫子没了,小民的主心骨没了,中国人成为了一盘散沙,靠什么凝聚人心,一呼百应?康有为想到了孔教。这实在是康有为强烈的文化危机感及救亡意识使然。

    康有为其实在意孔门(儒家)教义吗?从他写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就可看出端倪,他不过借儒学为幌子,为变法服务,为政治服务。读书笔记由此笔者想到一词――党教。从新一届领导莅任以来,中央不断强调党化。党领导一切。这也无非与康提倡孔教同一机杼。党章本身的党义并不足恃,没有人审查你是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的是凝聚人心。

    可见,党员交党费(康也要求一律注册,人收二毫),国家不是为此蝇头小利,实在是为凝聚党员之精神共识。一般群众交个人所得税,国家也非为此小利,乃凝聚全体国民之国家意识耳。

    另,康有为写作《大同书》。认为大同世界的实现要经过乱世,小康之世,太平之世。其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三段论何其相似。所以萧公权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他(康有为)甚至也可能为共产思想与体制之兴,铺了路。

  • 3、 读书范文: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读书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www.dhb100.com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1

    古人说的好: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是说人生有业的必要,如果没有业,哪来的敬业与乐业之说。一个人有了职业,不但可以给社会做点奉献、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一个长期没有工作的懒人,没有收入,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也有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整天提心吊胆,肯定不会有快乐。

    敬业,什么是敬业呢?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至于乐业,我认为书中这句话就解释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对自己工作再不满意,可是你必须要做,那你为何不去寻乐呢?而对于我们,为何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呢?从职业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品味生活!

    现今的社会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单位对职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找一份工作很难,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更难。当你选择了某种职业的时候,会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份工作呢?只要是正当的行业,不要去在乎某种职业,职位的高低,即然选择了,就要靠自己的才能去劳作,尽心尽责,做个最优秀的工作者。

    读了这篇方章后,我想不管做任何工作,应该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不要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而妥懈,再难的事也要用心去做、乐观的去面对;毅力是坚韧的,要通过目标产生毅力,要通过毅力去实现目标,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敬职敬业,快乐工作!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2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态度问题,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 4、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导语: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作文【1】

    梁启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不是贫穷,不是失意,不是老死。他认为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平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七年级《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作文【2】

    为什么孟子说:君子有

  • 5、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汇总

    书籍是我们深入认识世界的方式,人们常说读作者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想和体验。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需要去回忆、归纳、梳理。你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吗?编辑现在向你推荐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篇1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项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篇2

    一些老同学,不常见面。见面了总在我耳边唠叨:放下吧,人要懂得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只是继续劝说:学会放下,人才不会累。我故作不解。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幸福。要是放下不了,就会很累。这个道理里又包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会觉得累呢?原来是我还没有学会放下。

    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谈论,那时谁和谁同桌,谁和谁又闹过矛盾打过架,谁表面怎样内心又是如何,谁曾经如何谁现在怎样,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从琐事到情感,夹杂着太多的记。总归聊来聊去不是我和我们就是他和他们。

    所以,放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悲伤,也放下回忆吗?放下陋习,也放下责任吗?学会放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洒脱的留下一句:放下吧?你是否问过自己,说了放下却不一定放得了吗?说了记住就能是否又能在脑海长久停留?选择放下过去是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但是人绝没有过这样的能耐。你的心不允许,你会

  • 6、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一)

    "尽兴、理智、随缘"的家庭教育理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梁启超的情感极其丰富,他的家书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但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子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多认识一些朋友,性质格外活泼些,甚好,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三是随缘,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利害得失,要学会泰然处之,积极应对,因此,梁启超给子女们的信条是:"大抵凡关于个人利害的事,只是‘随缘’最好。"

    如今已年近九旬的梁思礼还常常想起父亲:"他与孩子们之

  • 7、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一)

    前两天从图书馆借了本《梁启超传》,我看梁启超的东西,是因为较之他老师康有为,他的成就和气质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成就,很欣赏他的才华,文笔,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书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资质好,勤奋,有激情,并有一腔爱国热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着的《梁启超传》很棒。6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小字2020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传记,人物生活状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尽量引用原着或书信或文章,让那个时代的文字2020来讲述历史,阐述梁的观点,并努力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虽然书中许多部分为文言文,但这对得到梁真实的观点很重要,还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彻底和康有为的保皇派决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改良派的领袖人物。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梁阐述的实施路线不无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进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们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确实是不理智,让文人看到举国生灵前仆后继去用生命推翻一个专制政府是他们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国当时社会开发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在未开发民智前,不说发动革命难上加难,即使真的发动了广大愚昧民众,也极易被别有心机的人或集团利用,历史证明我的推测是正确的。

    以我不算广博的知识,清末民初的高级知识分子多主张改良,后来的胡适就是一例,而那些学生以及渐渐觉醒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则多偏重用武力推翻旧政府,搞革命。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思路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革命不是他们所说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说愚民起义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谈那些无辜生命的毫无价值的陨灭,社会财富的破坏,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不知能否获胜的迷茫,远不如梁的主张来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国只有一个梁启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员都是梁启超,民众会成为新民,君主立宪会和平实现,不会是这么大的代价后,换来社会主义。

    梁启超和胡适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思想却惊人一致,我们不能不想这是为什么。

    再看通过革命改造中国的历程及现状,革命中无论有一定头脑的学生还是工人农民,被军阀,被帝国主义利用的还少吗?这中间的大部分原因是民智未开。再有通过革命,大部分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又是什么,死得又有多大价值?用我们经济学的观点看,能用一条生命换来这个东西,尽

  • 8、 观看《基石》心得
    篇一:学习党教片《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教育,下面结合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基层工作很重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神十进天宫。做好支部的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社区乃至地区的生产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之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社区人才如何挖掘、培养,人才如何稳定,新一代人才队伍如何建设?是当今社区发展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思想工作使大家树立一种为国企、为党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一种精神;通过关心、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做实事,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地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地方经济效益,推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观看《基石》记录片心得体会 今天例会结束后,支部组织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电教片《基石》。《基石》电教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观看中,片中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让全体党员教师深受启发,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对本人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
  • 9、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一) 林颐 梁启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殇,个个成才。其中长子思成是建筑学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学家、五子思礼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一门三院士,世所罕见。近日细读《梁启超家书》,品先哲育子之道,可谓感慨良多。 100年以前的中国,在人们的印象里,是长袍马褂、三寸金莲、拖在脑后的辫子和暗灰的呆滞的眼神。翻开《梁启超家书》,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梁启超称呼子女"宝贝""baby",落款是"爹爹",他给子女讲笑话、讲日常生活琐事,还时时自我调侃,他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说"要你们知道我快活顽皮起来的样子",他的感情坦荡率真、平等开明,全然没有大家长的专制作风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习气。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从该书所刊出的家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人际交往、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引导子女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从不强求他们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图,而是反复征求子女意见,直到确认合乎子女的本心。 思庄大学没考好,梁启超及时安慰她:"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还说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愿,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姊姊、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的路。"思成在国外的学习遇到瓶颈,梁启超和他探讨学问的有用无用:"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他倡导子女兴趣要广泛,视野要开阔,主张"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他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人生之旅历途其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思成徽因美满姻缘伉俪佳话,正是梁启超一手促成的,"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
  • 10、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的读后感2000字

    认识梁启超,还是从高中的历史肯本上得知。维新变法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大学的中外新闻史上才发现梁启超还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理论家。而这本《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更是让我对梁启超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清末民初,中国思想已经在慢慢地产生变化,无论是本身的儒家思想还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渗入。

    全书开始就在阐述中国儒家思想的理论传承。不静下心来阅读,很难理清其中的思路和内容。在这段思想背景下,我仅仅理清了晚清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和反汉学运动的出现。这段思想背景就不在这里阐述了。我仅谈谈这部分中出现的一些争论。

    其一,学术研究与道德信仰之间的平衡。为了实现道德信仰,人们有必要知道创立者的教义。对于弄清圣人所说的一些话的含义,我们也是有必要去研究弄透彻的。因此,渐渐的,一部分人就热衷于学术研究,反而看不到教派(儒家)本身所追求的目标。

    其二,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之间的分歧。两个学派之间的焦点在于学问对信仰的作用问题。在程朱学派来看,学问是实现儒家人生理想所必需的。他们认为更多的认识了外部事物才更有可能了解事物的本质最终达到修身的启蒙思想的要求。而陆王学派倡导道德的首要性和人精神的自我满足。学问和修身的关系反而次要一些。

    其三,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争论。这两派争论的大部分是考证和语言学方面。古文经任务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继承文化传统并整理成册传于后世,而今文经却任务孔子是伟大的先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它的社会道德的实用主义。

    第二章写的是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的思想地位。康有为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进而成熟。最初跟老师学程朱学派,后来转到陆王学派。之后又接触佛学,将自己的儒家思想与佛学思想相互融合。在《新学伪经考》著作中还怀疑古文经对儒家经典解释的可靠性。而康有为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为了维新变法造势,在《孔子改制考》中揭示今文经学派的主要思想是经世致用,以及儒家思想实际上倾向制度改良,而不倾向维护传统教义和制度。

    从第三章开始就是讲梁启超的思想及其变化。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的教学大纲、政治思想的改变、对自由和民主的认识。

    首先,梁启超的教学大纲提出了立志养心治身。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6-07

  • 2023-03-1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22

  • 2023-03-07

  • 2022-07-18

  • 2019-11-06

  • 2019-11-08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2-06-22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06

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2024康有为与梁启超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