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 > 地图 >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2024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相关栏目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热门栏目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推荐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

(共 5379 篇)

  • 1、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20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敬请浏览。

    如今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终身读书。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那么作品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去写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篇1)

    假期里,细细捧读《教师的心灵温度》一书,心灵一次次被触动。透过徐洁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深深地感受着一个教育者温暖的情怀,体会着她对教育的一腔深情。就像品一杯香茗,入口清淡却回味悠长,浮躁的心田感受着丝丝宁静:原来,做一个温暖人心的教育者,才是最幸福的。

    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就要迷恋孩子的成长 《教师的心灵温度》第五辑是迷恋孩子们的成长,记录了徐洁老师对于自己孩子和学生成长的关注。《我的小狗眼睛是闭着的》、《儿子的秘密》、《儿子做吉他》等一个个小故事真实地记录了徐洁老师对儿子成长的密切关注和细腻情怀;《这个客该不该请》、《怎样有个好心情》等书信传递着徐洁老师对学生的温情关照,荡漾着一个为师者的宽容善良和殷殷期待,在老师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时时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为什么有时会熟视无睹呢?有人说冷漠是当代教育改革最大的敌人。是呀,看看我们面临的社会现实:焦虑、功利、浮躁、冷漠教师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脸上的疲倦和冷漠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缺少温度,缺少基于人性所需要的精神温度,更不能缺少让孩子的心灵富足和自豪的精神温度。有温度的教育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的温暖和幸福。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也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以农夫的姿态做教师,天天去地头走走,看看这株,摸摸那株,观察观察这些庄稼有何新的成长,甚至像老朋友似地与某几株庄稼打打招呼。当孩子犯错误时,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如果我是你,我也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曾当孩子进步时,让我们也由衷地说一声:孩子,你真棒!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教育就是教师用温暖的心灵去感应学生的存在,用饱满的情感和积极的状态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们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一个小小的进步,一个小小的愿望,或者只是一个成长进行时的微笑都来自孩子天真的小小努力,来自他们真诚的不着修饰的童心。我们用自己的言行温暖着孩子们心

  • 2、 最新做有温度的教师读后感模板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最新做有温度的教师读后感模板”,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做有温度的教师读后感(篇1)

    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读后感1500字

    当我第一眼看到《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这本书时,便心生欢喜,“温度”——多么温暖的字眼。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呢?

    “暖叔”姚跃林从理想的温度,谈到生命的温度,再到理性的温度,没有抽象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通过校园里发生的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告诉读者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如何让你的教育带着温度缓缓落地。

    细抚书页,引发我更多共鸣的是“生命的温度”这一篇章。姚校长说:“好的故事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素材,就是校园文化。优秀教师就是有故事的老师,校园文化更多的就是一个个故事。我一直在搜集故事,记录故事,回放教育。自然,我往往也是故事中的人,我从故事中体会到了教育的价值,感受到了育人的意义”。我庆幸自己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讲一讲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平凡故事,但愿能从中找到我的文化自信,守住我的文化自觉,早日成为文化育人的老师,做一位永远有温度的教师。

    做有温度的教师读后感(篇2)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自主地学习,是我一贯的追求。话说上学期在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正是兴趣盎然之际,下课铃声响了,我遗憾地说:“我这楚王还没当过瘾呢,咋就下课了?”没想到一个男孩子竟说:“老师,您课上得太投入了,下午继续喔。”于是,我就灵机一动:“下午老师换个国王当当,就当齐王。中午请你们写个折子,奏请齐王为功臣晏子开庆功会。”“好!”孩子们欢呼雀跃。有的说:“我要用毛笔写。”有的说:“我要用竹简写。”……下午上课,当我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孩子们刷刷地起立齐声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啥阵势,把我给镇住了。稍缓过神来,意会,我马上配合着应答:“众爱卿免礼,平身,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阵笑声过后。陈某某同学站起来:“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爱卿请讲…”“尊敬的齐王……”后面还有刘爱卿、陈爱卿等等,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

  • 3、 触摸灵魂的温度

    认识罗丹是从他的那句启发了世人审美情趣和思想触点的名句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开始的,紧接着便认识了他的思想者。可以说,思想者闯入我的眼眸的时候,我的思想还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我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出发现的真谛,也根本蒙昧无知地想不到这青铜铸就的杰作原本是有温度的,尽管我是具有古老的青铜文明国度里的一个子民。 不成想,认识作者竟也是缘于这思想者的温度,这温度是作者的发现,也是我的发现。作者发现了这温度传递的精神意蕴,而我发现了作者这一现实生活中带有生命分子扩张跳跃温度的真正的思想者。思想者遇到作者这样具有活跃的生命体征的思想者是他的幸运,而我遇到了作者,又何尝不是我的幸运? 法国最伟大的青铜作品远涉重洋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安家落户,这是世界文明对古老中国文明的一次访问,也是世界艺术家深邃的卓识和见地对国人的一次熏染和震撼。所以,作者一看到他,体内油然而生一种涌动感,就感觉到有一种神秘的灵体在他的周围出现,任他想象着。举手投足间,思想,隐藏在人或动物的体内,指使肉体变换出百种形态,表达属于他们心灵密码的体语,使如他一样的人们产生了无比的好奇。好奇心,是人类思想的雏形。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好奇,才有了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蜕变;有了好奇,才有了人类力量的无穷发展;有了好奇,才有了人类科技的突飞猛进。好奇是最初的生产力,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起点。这样的好奇,是作者思想的助推器,它推动着作者思想向纵深和广阔的领域发展。于是,作者的内心作者的头脑也洞开了一片天地,他的思想腾空而起,深入到那个强有力的男子弯着的腰、屈着的膝、右手托着的下颌、以及他深沉的目光和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里。就像血溶于水一样,思想与思想的契合,就那么自然地在一种绝对的冥想状态中走向升华。 寥寥的游人从《思想者》洞开的地狱之门走过去,目不斜视、步履匆匆,他们以为自己从容地走向了天堂,他们无暇思考关于地狱的种种,奔忙的生活已经让他们丢失了思想。他们奔着金钱、名誉、地位、利益而去,他们以为这才是他们的天堂,而他们活着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奔向天堂。 而作者,这深刻的思想者,却在这裸者面前,在这裸者千年不变的坐姿面前哀从心生。这种悲哀之气凝结在他的心中,让他的思想酝酿发酵,以一种窖藏千年而后启封的状态,他品出了思想者比雕塑公园里陈列的主雕更沉重、更耐人想象

  • 4、 历史的温度读后感

    初拿到这本书,有点厚沉,读完才觉意犹未尽。

    作者以客观冷静的笔调呈现历史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背后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有残酷、杀戮、更有救赎。历史背后的温情在文字中静水深流,读到特别触动的地方,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

    教科书中的居里夫人,我们从未真正理解过她。如果因性别歧视被迫与他人平分诺贝尔奖,还算为她在科学界赢得认可,那么在丈夫逝世后等待居里夫人的则是残酷命运。感情遭遇背叛,失去友人支持,面对拿石头砸她家窗户、称呼她为”荡妇“、要求她离开的法国人,47岁的居里夫人一战期间拿出全部诺贝尔奖金购买战争债券,在卡车上组装一台发电机、一个病床、以及一台移动的x射线仪,冒着生命危险开车前线为负伤士兵检查,大大降低手术难度,还为150名妇女开设x射线学习班,将女儿也派上战场,自己则收集放射性气体制作空心针,为感染组织消毒。这是何等的心胸与气概。

    二战让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让我们看见一个平凡人被裹挟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刘翔的热血与坚韧,令人动容。汉奸将军“张自忠”的自我救赎之路则是血泪铸成。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68岁抬棺出征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悲壮与感动已难以形容。

    最让人热血沸腾是中国近代史的战争篇,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屈辱背后是一张张保卫河山的生动面孔,智慧、勇猛、大义凛然。

    历史在这样的娓娓道来中让人感到温度,而不是停留于书本的枯燥讲述。作者文笔简练流畅,叙事平稳而有技巧,大概这就是功力。阅读过程,我不止一次热泪盈眶,不止一次掩卷静默。(纪祥)

  • 5、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刘春艳

    最近,一本《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深深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一共纳括了100多个最富感染力、最富震撼力的中外教育艺术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来自教育大家,有的来自普通教师,每一则,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闪耀着为人师者在某一方面高超的教育智慧,读来如饮甘霖,带给我很多别样的感动,别样的感悟,别样的启迪。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教育没有章法,适合学生的,无论是爱的给予、细节的运用、故意的受挫,还是自卑的引导、微笑的魅力、知识的升华只要能在学生心田中,播下最美的种子,就是最好的!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一双双纯净清澈的眼睛,不仅看到外在的缤纷世界,更能窥测到内在的复杂灵魂。而能够让一个孩子自觉、自省,并进而祛除心中的尘埃与晦暗,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巧妙融入开启心灵的智慧。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抹明亮的微笑,一次诚挚的夸赞,都可以成为那帆船,引领着学生的心灵,渡过湍急的逼仄河道,驶抵那平稳开阔的海洋。

    书中的故事还告诉我这样一些道理: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应具有将军的风度与睿智,懂得如何从容训练他(她)的士兵,又同时具有父亲的宽厚,母亲的温柔,朋友的豁达。而他(她)的学生,就是被这样一个魅力非凡的人,引领着,一路自信前行。

    差生,不应只是凭借一纸试卷来定义。他也许是一块温婉的玉石,只是你不肯花费时间与耐心打磨。在一个优秀的老师眼中,只有未经打磨的璞玉,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差生。而我们做教师的,只有善待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观察与思考,才能找到教育学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答案,都有可能是让这个世界焕发勃勃生机的奇思妙想。一旦你拿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浇灭了它们,其实,也便是让一段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人生,至此无情地被套入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笼子。世界正是因为有差异,才会有万千颜色和姿态。所以,请一定不要冷漠地折断那些你所认为的错误的答案与想象。

    温柔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比之于拳头、嘲讽、怒吼、训斥,它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的印痕,更加温暖清晰而又深刻长久。没有一个学生的心,会如石头般冷硬,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被老师的一抹柔和如春风拂面般的微笑,一句轻柔如云朵般的叮嘱,瞬间俘获。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这是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所小学的

  • 6、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寒冷的冬天是难熬的,但今年的寒假却因为一本书,让我的心一直很温暖,这本书叫《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从书名不难看出,这是一本会触动人的内心的书籍,它讲述了很多教育过程中感动的故事,对我来说,也产生了不小的震撼。 平时很少能够仔细地阅读某一本书,因为工作忙碌,也因为对长篇大论没有耐心好好品味,而这本书却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将一个个不平凡的教育思想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虚伪的说教,用最平实的故事,用最贴近教学的故事,把我这个年轻教师的心真正的感动了。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真心体味教育的意义,把自己的心交给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感动孩子们的心灵。 其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老师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她为全班每个学生都取了一个绰号,但与以往带有批评、讽刺意味的绰号不同,她取得绰号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有点而取的,很受学生欢迎。比如唱歌好的叫“百灵鸟”,喜欢画画的叫“小画家”,爱讲故事的叫“故事大王”,跑得快的叫“小刘翔”……这些绰号把每个学生的主要特点都描述了出来,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赏识,不仅学生受到了激励,获得了自信,而且还使他们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认可,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导师,不仅要努力塑造好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也要懂得欣赏每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鼓励代替批评,用心灵感动心灵,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优点,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实很多故事的背景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能遇到的,但最终的效果却很少能像书里说的那样,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过程不同。教育绝对不等于批评,而批评,也是需要潜心学习的艺术。面对尚未成年,处在心灵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们,自制力差,不懂事等问题确实存在,如何更好地引导,将犯错的孩子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老师们平时应该思考的问题。《咱班没有小偷》中一个学生的钱不翼而飞,老师没有把做错事的孩子的行为公诸于众,而是在他进步的时候鼓励他,给了他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从心灵的最深处感受的老师美好的心灵,并对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一双双纯净清澈的眼睛,不仅看到歪在的缤纷世界,更能窥测到内在的复杂灵魂。而能够让一个孩子自觉、自省,并进而消除心中
  • 7、 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

    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

    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这就是《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一本难得的好书!

    一起来浏览一下那隽永、精美的文题吧:花的事业是尊贵的,点亮生命的小桔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给天使缝补翅膀,开启智慧之窗,把整颗心教给孩子,播撒最美好的种子,宽容的位置给你留着,影响一生的课,感动一生的收获。

    这一篇篇篇充满温情、智慧、充满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呈现给自己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这一篇篇美文犹如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灵,让我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感情。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令我回味无穷,掩卷深思,但,花儿与少年一文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本文作者是着名作家梁晓声,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绰号叫逃学鬼的少年,因为贫穷使他感到羞愧,敏感,他敌视老师、同学、学校,为此他经常逃学。

    一次他又逃学了,在远离学校的地方,正巧遇到了再度蜜月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刘老师十分郑重地向新婚妻子介绍了他,真诚地邀请他一起逛公园。

    在一处喇叭花开的繁茂之处,刘老师让少年观察喇叭花是骨朵时候的样子,并告诉少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这股劲儿的状态,是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今生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刘老师接着说道,若将人与花相比,人太幸运了。花儿开好开坏,只有一次机会。人这朵花,一生却可以绽放许多次。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总会开好一次的。这样的教诲,少年此前从未听到过,他没有一丝反感。

    接下来,刘老师话题一转,诚恳地请求他再上一天学,写一篇关于喇叭花的作文,并将它作为习作进行分析点评。

    他无法拒绝老师诚恳的请求,他从来没有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

    周一,少年鼓足勇气,第一次昂着头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并将作文交给了刘老师,作文起了个很好的题目花儿与少年。文中他写到了人生中的几次绽放刚诞生,发出第一声啼哭是绽放;咿呀学语是绽放;入小学,成为学生的第一天是绽放;每一次顺利升级是绽放;获得第一份奖状更是心花怒放的时刻

    结尾时少年这样写:每一朵花骨朵都是想要绽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如果每个学生像不

  • 8、 寂寞的温度_900字

    零度以下,水会结冰,泪会结冰,寂寞也会结冰。

    凌晨一点,零下一度。

    我起床为自己冲了一杯浓茶,褐色的茶叶在沸水中打着旋儿,白瓷的杯底慢慢绽开,碧绿的茶芽,清幽的香气,渐渐溢满了整个房间。

    我不懂得怎样品茶,不知道泡好一杯茶需要怎样恰到好处的温度,才可以将茶的精华发挥到极制。而且通常我也没有细细呷茶的耐心,喝茶只不过是为了解渴或是提神,所以,再好的茶叶,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茶树上长出的嫩叶子。

    罢了。

    我喝了一口茶,苦涩而又带清香的茶汁在我的唇齿见萦绕。我恍然品出了寂寞的味道。

    零下一度,寂寞开始结冰。

    凌晨二点,零下二度。

    我关掉所有的灯,坐在窗前。外面在下小雨,淅淅沥沥。天很黑,没有一点星光。

    听说,熬夜会让人长大得快。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长大了。花一般的童年,在岁月的风尘里寂寞地凋零。等到有一天,我学会了忘记,学会了去爱,学会在逆境中张开翅膀,骄傲地在天空翱翔,那么,我便会去回忆,会去向往,会在风中孤单地成长。不再需要别人的陪伴,不再需要路人施舍,我也不再害怕天黑,不再害怕流浪,不再害怕被人遗忘。湿漉漉的空气裹住寂寞,打湿了我的心。

    零下二度,寂寞结了一层冰。

    凌晨三点,零下三度。

    莫名其妙的开始思念某个人,却忘记了那个人有怎样的模样,忘记他是不是有清澈如水的眼眸,笑容是不是干净得一尘不染,是不是会因为我的难过而难过,因为我的寂寞而寂寞。

    我想,自己大概有些失忆了,因为我竟然想不起书桌上我最喜欢的蓝色海豚是谁送的;记不清那串闪烁着水蓝色光彩的水晶手链是什么时候戴在我的手腕上的。

    零下三度,寂寞冻结成冰块。

    凌晨四点,零下四度。

    胃习惯性的开始疼痛,我翻箱倒柜地找到了几块饼干,和着凉了的茶吞咽下肚,胃却反而痛的翻江倒海。

    我用手使劲按住肚子,手指挣的惨白。脸上潮潮的流下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

    零下四度,寂寞越冻越硬。

    凌晨五点,零下五度。

    我开始期待日出的到来,期待新的一天的开始。

    有人说,黎明前的黑夜是最难熬,可是我还是熬过去了,不是吗?

    一切都会好的,对吧?

    零下五度,寂寞的冰快支离破碎。

    早晨六点,六摄氏度。

    寂寞的碎冰块已经融化成水滴,沾满了我的睫毛,我眨了眨眼,看见有钻石从我的眼里陨落。

  • 9、 教师读书笔记《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

    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就是《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书中精选了100多篇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情感美文,读了后给我很多的启示。

    读了《被爱感动的世界》这一美文。给我的触动很大。文中的梁老师是一位细心、耐心、有爱心,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老师。梁老师面对口吃的我,耐心地听我结结巴巴地读完课文,并郑重地说本有几个容易读错的字,但是xx同学却读对了,真是不错!有了梁老师的鼓励,才成就了现在的我。从这个小故事中看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或肯定,特别是孩子。老师、同伴的肯定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多鼓励孩子,耐心地教给他们知识与本领,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就如我班的歆歆小朋友,小班的时候,美术课总是不爱上,因为她每次都是选一种颜色,而且都是深色,如:黑色、棕色等。在本子上胡乱地画,经常把本子画得很脏很脏,小朋友看到了总会说:你画得真难看,脏死了。听到同伴对她的评价,她很伤心,对画画更没有兴趣了。

    我发现她每次上美术课都是无精打采的,还经常交上来的是白纸,上面什么也不画。我问她:你为什么不画呀?她低着头说:我不会画,画得不好看,小朋友会取笑我的。听了她的话,我意识到,只有给她鼓励,让她对自己有信心。于是,我对她说:歆歆,和老师一起画好吗?她勉强答应了。于是我让歆歆选一些漂亮的颜色,跟着我一步一步地画,在我的指导下,歆歆的画画好了。我连忙把她的画展示给小朋友看。小朋友看了歆歆的画都说画得真好,真漂亮。

    得到了老师、同伴的肯定,歆歆对画画感兴趣了,上课不再无精打采了,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她能大胆地选用漂亮的颜色作画。她的画越来越漂亮,还经常得到老师、小朋友的表扬。笑脸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 10、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每年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教师成长的书籍,而这次却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作者从教26年,经历了书中所涉及的青年教师心灵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经历的挫折和成功体验。书中有大量一线优秀教师的案例,对读者有较强的启发一性一。颇具文采与诗意的文风,让本书读来颇感轻松、愉悦,同时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带领读者不断反思自身,突破自身的心灵成长障碍。

    本书向您传递的,是这样一种成长理念: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了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内在的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就都能创造职业的传奇。

    这本书让我们重拾前进动力,重获行走方法。这些建立在他人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相信无论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教师,还是对于业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极的引领价值。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本质上说,就是以成长中日渐聚集的强大力量,不断扩展与充实心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一浪一漫的激一情和复杂的现实间,潜伏着无穷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一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一一婬一一威,任何激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然而,教育的特殊属一性一,却既不接纳长吁短叹,也不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一性一、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砍削修补,使其能一步步脱离愚昧与低俗,走向智慧与崇高。

    因而,真正的教育,就一逼一迫着新教师不得不直面这份惨淡,不得不弯下一身一体清扫芜杂、清洗污浊,然后,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勇气,再次筑起心中的圣殿。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1-09-01

  • 2019-10-20

  • 2019-10-17

  • 2019-10-24

  • 2021-06-30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5

  • 2022-12-2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11-14

  • 2019-09-23

  • 2019-11-12

  • 2023-04-20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3-06-02

  • 2022-04-14

  • 2021-11-19

  • 2019-11-12

  • 2019-10-12

  • 2021-07-10

  • 2023-01-15

  • 2021-07-16

  • 2023-05-28

  • 2021-05-06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10-24

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2024教师的心灵温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