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飘读后感2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飘读后感2000字读后感

飘读后感20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000字。

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本书虽好,但是总感觉有不足之处,当然纯粹只是些个人观点。

1. 本书对促进理解儿童敏感期有余但是建议不足。本书主要是案例展示和作者评析,对于儿童敏感期家长们可以做哪些有帮助的事情并没有太多建议,除了比较抽象的爱与自由之外,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强的建议非常有限,所以最好再参考其他书籍进行敏感期教育,比如我看的张然著的《别让儿童伤在敏感期》一书,就有很多各个年龄段、敏感期的具体分析与办法,非常容易学习操作,不至于到了孩子敏感期只能作为旁观者干着急,或者不知道对孩子如何教育与帮助。

2. 本书对于如何利用好敏感期的机会促进儿童潜力更好的开发也缺乏好的建议。几乎都是旁观孩子自己度过,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我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比如数字的敏感期,家长如果利用好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对于数字的学习掌握,更能够促进孩子适当延长数字敏感期,种下数学学习的兴趣种子。本书对于儿童非敏感期的教育几乎很少涉及,更没有建议。无论是否是孩子的敏感期,家长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问题是书中给出的建议都是非常有限的。

3. 作者思想深处是有自然教育思想的倾向的。这种思想认为孩子的自然发展是最好的,家长的过多作为和干涉是有害的,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就可以健康成长,这种观点我本质上是反对的,不过现在很有市场。自然主义教育的提出者是法国哲学家卢梭,他的世界名著《爱弥儿》影响了全世界,但卢梭本身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孩子都送到了孤儿院去抚养,自己逍遥快活、不负责任,他所有的教育思想都来自于自己的想象而非实践。所以在我心里作为父亲一直是鄙视他的,远没有蒙特梭利、佩斯泰洛奇、卡尔维特等儿童实践教育家靠谱的多。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本身是缺乏依据的,更多的是想当然而不是科学证据。比如自然的就是好的吗?充分给予儿童爱与自由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吗?各位家长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并非如此,爱与自由这种抽象建议往往解决不了大部分问题,甚至还带来了很多负面的问题。比如爷爷奶奶带孩子往往有更多的爱与自由,但是往往孩子一身毛病,更不要说更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了,自由有余而规则不足,甚至端正的道德观念都没有,更不必说以后糟糕的学习了。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导致在本书后面表达了反对儿童提前学习知识的观点,给的说法就是反自然,影响孩子身心发展,认为孩子自己会学习,这我完全是反对的。作为自然人从进化角度天生是不爱学习的,人类祖先花了几百万年进化成了现代人,但是真正的现代文明只有一万年以内的时间,人类进化的绝大多数时间和其他生物没有多大区别的。为什么近一万年人类现在文明加速了呢?因为文字、教育的出现,让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短时间教授给下一代,避免了每一代的重新尝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才将人类与其他生物区别开,这种信息的积累直接导致了现代文明的加速,我们可以参考几百上千年的经验教训,教育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递,文字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保存。而教育、学习本身是反天性的,原始人不爱学习、写字,甚至不爱坐下专注听讲,更喜欢到处跑来跑去打猎、采集食物,所以孩子天然爱动、爱跑、爱打闹,这是对捕猎、逃避天敌的训练,但是教育改变了这一切,改造了人类的天性,因为时代早已不同。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到底是什么?我是认同蔡笑晚(《我的事业是父亲》作者)的观点的,教育是对原始人性的改造,让人类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只是让儿童自由发展那么只会是粗俗、不爱学习的原始人特点。因此本书中认为儿童自然发展就是好的的观点我是完全不赞同的,进化往往是落后于时代发展进步的,这种自然教育思想是缺乏证据支持的,只是迎合了很多人的口味而已。

4. 书中并不涉及让儿童变得更为优秀的建议与方法。当然作者认为能够顺利度过敏感期就是健全优秀的孩子。那如果儿童都能够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那孩子是不是一定优秀、杰出呢?由于缺乏跟踪调查,结果不好判断。简单点说,书中对于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与疑惑缺乏有效建议,对于如何培养杰出的孩子更缺乏建议,而肯读这本书的家长都是希望培养杰出的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自然的思想倾向,这本身也是爱孩子的表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只是想孩子健康成长不追求杰出的话根本是不需要读书的,很多不爱读教育书籍的家长就是这样想和这样做的。我们都知道孩子6岁之前非常重要,3岁之前很重要,那家长如何把握好这一短暂的时光在思想、习惯、知识和身体上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呢?如果只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明显是不够的,家长更需要有所作为,但很明显书中建议不足,并且思想引导上有些偏差。如果是一位从不了解敏感期的家长看了本书肯定开始非常激动,但是后来会再次陷入迷惑,因为很多孩子的问题书中是没有答案的,而且鼓励家长过度包容孩子也会纵容一些坏习惯,不建议儿童知识学习但如果学习落后如何应对也是缺乏建议的。我相信蒙特梭利本身是重视思想启蒙与知识启蒙的,设计那么多学习教具其实就是为了知识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完全不必将知识学习与儿童教育对立起来,只要这些知识学习不打击儿童的学习兴趣,甚至激发儿童更大的兴趣就是好的教育,这只是教育方式问题罢了。另外,让儿童初步了解学习是一件有些辛苦、需要付出努力的事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儿童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在成就感、自豪感是更为深层次的快乐,不是简单的自由玩耍所获得的快乐能够相比的。儿童的这种思维训练优势、知识优势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构建儿童小学早期学习自信的关键,这是后期学习的重要心理基础,很明显容易被众多倡导爱与自由者所忽视。很多人认为早期学习作用有限,这点优势在二三年级就会被拉平,问题是孩子的内心感受与自信是不同的,更何况也只是拉平赶上而已,根本不是让孩子杰出优秀的途径,只是不落后罢了,当然也可能是暂时的不落后。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真实想法和感受,仅供参考。在我们的文化心理中,提出批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希望有意见的包容。家庭教育书籍汗牛充栋,完全没有统一性,任何教育观点都有市场和书籍,关键在于家长的选择性和判断力,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主张,这就需要对各种思想的深入了解、分析与判断,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教育读物《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与感悟600字


教育读物《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与感悟600字

一般的教育类书籍都是理论式的,但是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却全是案例,再加上案例点评。而且书中的案例都特别典型,很容易带入日常的教学中。

比如说口的敏感期,在不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时,我一直认为婴儿把手放入口中是一个极不卫生的动作,而且容易养成幼儿吃手的习惯。但事实正好相反,首先,在这一时期,口是孩子探索世界,认识万物的非常重要的器官。如果在口的敏感期时,没有让幼儿用嘴巴去探索一些事物,婴儿就不可能获得一些生活的经验;而且很多孩子的敏感期是有补偿期的,也就是如果在适宜的年龄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以后会用更长的时间来补偿这一敏感期,还是以口的敏感期举例,有些大孩子有吃手的习惯大概就是源于此原因吧。

像是我的一个同学,现在与我同岁,已经二十多了。睡觉的时候还是不自觉的吃手指,并且有咬指甲的习惯。我也曾多次跟他说过这个习惯非常不好,但他就是改不掉,老是不自觉的去咬手指甲,每次看他的手指都是参差不齐的。他妈妈跟他说,他小的时候,大人就是觉得咬手指头不卫生,只要一看到他把手放进嘴里就给他拿出来,甚至给他穿的小衣服的袖子都特别长,小手都是藏在衣袖里面,根本没有办法把小手放进手里。这样就阻碍了他用口去探索世界,使得这个敏感期没有好好度过,还形成了不好的性惯。

在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我们应尽力帮助幼儿顺利度过敏感期,不要以安全等名义去阻碍他的发展,因为幼儿对于一些危险是有规避意识的。

点评:口的敏感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传统观念上,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吃手“”是非常不卫生的,岂不知这严重剥夺了宝宝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宝宝探索世界的内在动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研究与实践不但证明了这一观点,同时,如果我们能够仔细的观察一下新生的小宝宝的话,我们会发现,当TA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小手放进自己的口中的时候,TA的小脸上会呈现出多么动人的满足与喜悦的神色!

让我们一起探讨孩子成长的秘密,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作者:玖壹儿童之家

《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期》读后感800字


何为工作瓶颈期?

工作瓶颈期又称为职业舒适期,职业懈怠期。

职场人士遇到工作瓶颈与其本人对当前工作状态的综合认知有关,工作状态包括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过程绩效、工作产出。一旦认知失衡或缺乏客观性,瓶颈就会产生。胜任力不足、个性使然、不适应新规定、靠经验、缺创新、学习力不足等也会导致瓶颈。

如何走出工作瓶颈期?

《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期》一书教你四招轻松突破职业瓶颈:

1、工作缺乏热情?改变思维+积极心态=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

工作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善于自我控制。平凡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对于不得不做、难度较大的工作,应改变策略,开拓思维和视野,对标同行、听取相关人员的建议。凭借乐观进取的心态,将工作做深做精。

2、工作总是拖延?制定计划+严格遵守+立刻马上=时间管理

接到工作任务,先做方案,再编日程推移表。详细的工作计划表可以直观清晰地反应目前要做的工作任务,并能助推有序合理地完成。制定计划,立刻行动、严格遵守履行日程。

3、工作止步不前?个人知识体系+个人方法体系=持续提升竞争力

工作中,知识积累往往相对比较零散,需整理汇总,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学习至上,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针对性涉猎知识,塑造自己的职业知识体系。

坚持pDCA循环。制定目标和计划、实施、对行动结果进行检验、纠正错误/调整方向,通过日报、周报、月总结、半年总结、年总结,实现持续改进提升。

4、改变工作态度,才能有职业高度

(1)不要遇到不顺就消极,没有一个团队会100%地顺着你,100%顺着你的人没有。

(2) 有难度的工作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抱怨和埋怨等于放弃机会。

(3)只反映问题是初级水平,思考并解决问题才是高级水平。

(4)不要轻易离开团队,否则你要从零做起。

(5)为公司创造价值是你存在的理由。

(6)心怀感恩之心,感谢平台,感谢搭档。

(7)始终跟着团队成长,以终为始,突破自己。

下山打水,不如原地打井。

坚持不一定成功,坚持到底一定成功!

《重新发现儿童》读后感:儿童之幸福,教育之幸福


读完了高峰的《重新发现儿童》一书。书本内容属于随笔类的记录,然而在一篇篇中,不难发现高峰校长真的是一个善于思考和为孩子着想的有教育情怀的校长。

童心未泯,是一个教育者的需要。唯有走进儿童心里的教育才是真教育。高峰校长无疑就是一位如此的校长。书从几个部分来写叙事:看见儿童,认识儿童,保卫儿童,尊重儿童,发展儿童。一个教育者唯有站在真正的儿童的视角才能做好教育,才能做真教育。这是这本书所带给我的触动。

用心来做教育,课程建设,也许在此书的阅读中才真正的理解了课程建设一词,才真正了然了何为课程建设。高峰校长的“十大好玩课程”,高峰校长的“巴学园”建设,走在幸福教育之路上。课程建设中的“数学引桥课程”是我目前正好思考到,并践行的内容,欣欣然向往之!

也许与我来说,以一个教师角度来说,不尽然能做到很多,仅需做到心中有学生,用孩子视角来看待一切,给他们放松,自由,自在的方式。诸如“白雪节”,曾经也和孩子们一起玩过,闹过;诸如“远足节”,也有过一起共患难的经历。不是站到什么位置上才能去做和考虑,而是有一颗童心,立足于儿童的视角,服务于儿童,理解和尊重儿童,给予他们适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成绩,作业,课堂而已。我们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的“一个幸福人”。

高峰校长言:何谓“幸福教育”?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幸福教育”就是追求教育的原生态,以儿童为本位,以课程为核心,通过教师幸福地“教”和孩子们幸福地“学”,将教育目的和本质回归到人的自身,让每一所学校洋溢幸福的笑脸和笑声,让每一位老师拥有幸福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

幸福是什么?拥有一个梦想,拥有一份期待,行走在梦想之路上,就是幸福和快乐的!

《论儿童教育》读后感


教育问题在《随笔集》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批评了经院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反对纯粹书本教育,主张以世界为书;反对过度记忆,主张儿童在教育中学习;反对给儿童灌输现成的概念,主张他们智力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先说,让学生自由判断;反对学生盲从,主张直接经验,在同各种人的谈话和旅行中获得知识。他还强调学生要爱劳动,沉默与谦逊地与人交往,不要好为人师,过分张扬。

在《论儿童教育》中,蒙田详尽地从各个角度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父亲便是他笔下那位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读书的好老师,父亲对他独特的教育方式,便是中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以至于,让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一个自如地应用荷马和奥维德作品的作家;一个从法语跳到罗马人或雅典人的语言,再回到母语,用难懂的拉丁语和人们轻松交流的语言学家。他对教育的看法,在当时,无疑是独领风骚,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现代人”。

我反复读了几遍谈及教育的文章,他先进的思想,独特的见解,让我禁不住肃然起敬。儿童教育实际上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一成不变。其中至少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从小便给孩子提供学习外语的环境。蒙田回忆说:“父亲给我找了一个不懂法语,稍通拉丁语的德国人……父亲本人,以及我的母亲,仆人和侍女,陪我玩耍时,尽量用他们现学的拉丁语同我说话。”现在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往国外,也许他们的初衷并非如此,但结果却往往是造就了一个“中西结合”的人,这就是语言环境下的产物吧。而一些小学中,在提供了小班化教育的基础上,还聘请了外籍教师,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下教学,孩子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是当儿童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他们过多的依赖父母,可这是最要不得的。学校培养的是能文能武,全面发展的人。蒙田说:“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也只是有惊无险,看看他本人能潇洒的活着,便不用担心了。

至于第三点,即今天社会普遍呼吁的“反对体罚”,显然这是针对教书育人的人。一想到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对学生大呼小叫,拳脚相加,在这么稚嫩的身

子上进行摧残,不觉得有愧吗?难怪蒙田认为“学校象座监狱”,看来没有耸人听闻,可那是几百年前的法国呀,中国的教育水平难道还只停留在那个阶段吗?当然不是了,现在的老师都能做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心,老师不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 要对学生美好灵魂进行塑造。

作为教师的我已充分体会到只有真正从内心对每个学生充满爱,才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和影响。从蒙田的思想我大受启发,只要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独特的教育技巧,要对学生进行成功的素质教育并不是纸上谈兵的事,完全是可能做到的,那就让我在实践中去试一试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飘读后感2000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