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1Q84读后感 > 地图 > 1Q84读后感

1Q84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9-08 来源:互联网

[推荐读后感]《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汇集(5篇)。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推荐读后感]《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汇集(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一】

这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出版于20xx年,这本小说是我第一次读村上的书,总得感觉细节描写很生动,很容易让人把作者写的画面在脑海中构想出来,例如青豆收紧下巴直视前方,挺直后背,浑身感觉周围的视线,步履坚定的走着。栗色查尔斯。卓丹高跟鞋在路面上敲击出枯燥的声响,风荡起风衣的下摆。通过简单几句描写,就把一个女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而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也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读懂部分,而有些只有再细心品读了。

作者把很多看似无关的人和事通过巧妙的布局,合理的联系到了一起。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合情合理。作品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青豆(女)和天吾(男)。第一章的标题叫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给人留下了悬念。一首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空气蛹》这本书,两个月亮,小小人,通过暗埋各种伏笔,引人入胜,故事本身似乎没有说太多,但是却让你明白很多。比如爱情,能让人念念不忘的爱情是初恋,即便你已成年,即便你的身边换过形形色色的男人,其他人都只是像青豆说的那样过眼云烟罢了(这和青豆的经历有关)。

同时作者也写了现代男女在道德伦理上的放纵,一个偏爱秃顶的中年男人,与各种这样的男人发生一夜情,而另一个与是有夫之妇的女朋友在一起。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4年,但是之所以叫1Q84是因为作者要描写的是另一个世界,不同于现在这个世界,为了区分。Q是question mark的Q,背负着疑问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去品度的书,尽管它主题复杂,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反省的空间。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二】

某一天晨间,耳畔回旋着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荡气回肠。

某一天午夜,翻开《1Q84》,村上春树善用古典音乐开篇往往是他小说的基调。从分离到相聚,从现实到虚幻,20年的岁月,为了久别后的重逢,支撑男女主人公活下去的核心是“我们还有爱”。

23:30到家,竟也无眠,手捧书,思绪游离在那红绿交汇的CAD线条里。异常忙碌的五月,每天四个小时的睡眠,工作之余仍坚持26个小时阅完68万字数的1984延展1Q84。阅读后的收获,在书中找到了适合自己价值观的东西。

有人说,村上春树的生命已经到达‘天凉好个秋’的圆熟阶段,绕不开的1984和1Q84,文浅意深,像从一粒沙可以看一个世界一样。

杨绛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而我们,在过着怎样的每一天?是忙碌?是充实?是被迫谋生?是追求梦想?是升华自己?是完善人生?

冷澈的世界,孤独的,冷静的,笃定的坚持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事情。

书写结束,已是20xx年5月18日。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三】

这是我读村上的第十二本书,依旧是熟悉的行文节奏,超现实主义的构思,双线人物的设定,细腻贴心的生活状态描写,活灵活现极富特色的人物形象,以及若有似无的隐晦意义。如果把它当作社会派推理小说来读,不免觉的漏洞重重,逻辑失真,缺少些必要的元素。然而它是一部村上风格的超现实主义浪漫爱情故事。整本书将近百万字,数十个个性鲜明描绘出色的人物,跨越两个世界的真切场景,这些构架,只不过是为了让青豆和天吾重逢。直到现在我的心脏依然在为青豆和天吾能够从逃生阶梯爬上高速公路返回原来的1984年而跳动不已。村上笔下的人物就是具有相当的魅力。不足的是剧情拖沓,节奏过于缓慢,情节显得繁杂无序,使得整本书冗长臃肿而缺乏相应的阅读快感。远没有青春三部曲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种手不释卷的吸引力大。因此即使是十分热爱村上小说的我,也是几个月来间歇性地读,一路走走停停,最终于感动之中读完这部鸿篇巨制。总体而言,它是一部值得村上迷花时间拜读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四】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写爱情,生活,宗教故事的一本书。

写两个在十岁分散的少男少女——天吾和青豆,历经二十年之后找回对方的爱情故事。

十岁的你在干什么?十岁能懂什么是爱情吗?十岁种下的种子二十年后不是永远沉在沉重牢固的深土中,竟是破开了土层向外生长,成为一颗散发着爱情信号般的大树卫星。

青豆和天吾的存在和交际像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条相交线相交过后,本会是再不相逢,却被1Q84世界的力量硬生生的掰转90度,又重新相遇了。

其实自己清楚,在看完整本书之后对他们两个人的爱情并没有什么触动,真正给我触动的是有另外几个地方。

一个是描写大冢环的死,以及年长天吾十岁的女友安田恭子的丧失那两个章节。

这两个人的故事都表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无奈一种妥协。

大冢环在自己的爱情观中丧失,遭受来自丈夫和公婆的家暴,却为自己选择的爱情忍气吞声,对青豆声称自己过的很幸福,公婆丈夫都待自己很好,丈夫温柔,公婆热心肠,生活没有不如意的地方,而转身就用一缕白布来解脱自己。这个章节给我感触很深,仅凭外表选择的婚姻,内心毫无交流,放弃自己的工作,婚后的家暴,如章名——天生的受害者。

安田恭子嫁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和丈夫的关系并不和睦,因为孩子的关系,不得不继续在家中委曲求全。和天吾的婚外情被发现之后,丈夫打来电话,告知\妻子已经丧失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可能去拜访您了\听着心底不由冒出一丝丝寒气,这是安田恭子选择将就却又想有自己那么一份小爱情被发现后丧失,不知道丧失是否代表死亡,但知道丧失不是一个好词。

在这个章节中还提到牛河说过的话,\他们有很长很长的手臂,又长又强壮的手臂\,让我感到天吾对生活周围的一种无力,让我也有点感同身受。似乎不听他们的安排,周围的一切都会被这两个手臂一个一个的摘除,丧失,到最后,只剩下沉沉暮气

仿佛我就在这个手臂之下,我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力,那么压抑,那么的喘不过气。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

1Q84里有许多的细节和暗喻都没有看懂。可能作者还有更深层的表达,不仅仅是在爱情方面,例如宗教,谋杀,性爱,个性等等

只不过在我看完之后留在脑海里的一些东西很杂乱无章却很震撼也让我无法深信。

就好比把1Q84当成其他悬疑类书籍一样,试着分析情节,但却又有许多事情无法用逻辑来解释清楚,就像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杀害领袖的那个晚上,和他做成了交易,是他用他那摇动钟摆的力量使青豆怀孕吗?解释不通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领袖说他求死的时候,我想,是不是他这回变成了一个人,不是声音的聆听者,摆脱声音对他的侵扰,他想起他死去的妻子,离家的女儿,以及组织的存在其实是个危害,总之想帮帮这个了结了自己的女人,送她一个生命吧,送一个她和天吾的结晶。在之后漫长的逃亡岁月中,让这个孩子陪伴她吧。

故事的结局算是圆满吧,天吾和青豆在一起了,只不过我还沉浸在大冢环和安田恭子的不幸婚姻中,以及那又长又强壮的手臂之下。

从故事学到的,终应用到生活之中,愿我们都以我们有限的心力,以温柔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哈哈,不管怎么样,已经把村上春树的1Q84看完了。

剧终。

《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篇五】

读简介时有这样一段话: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村上春树

最开始只是觉得是个总结,当读完这本书,再次回望,才知道树上给了我们怎么读这本书的线索,故事很简单,就是两个互相守望的人,在寻找对方。小小人就是一条线,系在青豆与天吾之间,树上在这条线上再次划线,立体的划线,就像他说的“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树上给我呈现了子女与父母,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个人的各种态势,想法,自己作为,以及其中的恶与善。

“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再次看到这句话,个人感觉,树上对于现在社会存在的“人”或者说活着的方式方法,有些气馁,树上把青豆与天吾为了对方执着等待牺牲,老夫人对于妇女的保护,戎野先生对于友人真诚自己保护他的幼女等等有血有肉有情有想的事物,放到这个越发成为空壳的社会,去丰富这个我们存在的社会。

最后还想说,确实是挺百科的一本说,你会了解很多东西。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1q84书评


1q84书评(一)

在《1Q84-BOOK3》中文简体版的腰封上,有鲜明的“突破性终结”字样,这让不少读者以为它就是大结局。读罢书,读者发现很多事情村上春树并没有给出解答,比如小小人是什么东西?天吾的母亲为什么被杀、被谁所杀等等。

《大方》杂志首刊独家翻译、全文刊载了日本杂志《思考者》前总编辑松家仁之于2010年5月对村上春树长达三天两夜的深度专访。其间,村上透露可能会续写《1Q84》BOOK4、BOOK0,只是他目前已被前三部掏空了,不会马上动笔。他说:“这些故事在我脑海里还很模糊,但是已经受孕了。如果继续写的话,那也不是进行解谜,而是作为故事展开必须上的台阶。”村上认为,如果有提问、有解答,那就不是故事了,而变成了说明书。他说:“我自己写小说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换句话说,我是站在与读者同一位置上写小说。”

止庵认为,村上春树写《1Q84》采用的不是传统作家的写作路子。“传统作家都是先有结论再写东西,先设定终点,再从起点写起,将读者引向终点。村上春树不是这样,他是从起点写起,没有终点。从本质上来说,这不是写作手法的问题,而是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问题。传统作家认为自己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整个社会在自己掌控之中,但是现代作家却认为,现实世界是无法认识的世界,明天会怎样根本不知道。”止庵说,不存在“知道”这件事,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已经成为现代作家的共识,村上春树并不是先锋。“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着名作家狄德罗(1713-1784),在小说《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就这么做了,小说一开篇就写道,他们是谁,他们要到哪里去。”

止庵直言,《1Q84》第三部中的牛河就是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反讽。“侦探小说中的侦探,从福尔摩斯到马洛,几乎没有什么案子破不了。但牛河不是这样的,他调查青豆、天吾,认为自己会把一切搞清楚,最后却被杀了。”

止庵说,没有终点,没有答案,这正是现代小说的魅力所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她为什么笑,没人知道,但充满了魅力。作为读者,也不能再以往常的阅读方式读《1Q84》,穷追谜底将徒劳无功。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秦刚认为,《1Q84》的确有很多能够吸引读者的东西,它的特点就在于“能够让你不知疲倦地读下去”,到处都是象征、到处都是悬疑,但是一切都没有答案,也根本找不到答案。“村上春树是一个语言高手,语言技巧高超,而且设谜技巧也是一流的。所以,他能营造出一座煞有介事的语言迷宫,但其中没有一个是能走出去的出口。”

1q84书评(二)

《1Q84》是我所接触的第一部村上先生的作品,尽管看完已有一年时间,因近来看过《1984》,故又重新浏览一遍,并在此写下读后小记。

一般公论似乎都认为《1Q84》是村上春树冲击诺贝尔的野心之作,因为其有一个向《1984》致敬的书名,而且涉及新兴宗教,致使很多人期待这将会是一部反乌托邦巨着。然而,就如一些书评所说,“但还是几乎什么都没有说,作为隐喻的小小人和空气蛹,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教主的想法、意图又是如何?他们的命运会迈向哪里?很遗憾,在书里这并不是一个被解开的谜底。”

创作一部涵盖宗教与时空观念的小说,的确要触碰到未知领域中的感悟。林少华在为自己无法第一时间翻译《1Q84》的时候辩解说“村上还没有想明白。”整部小说给我一种没有明晰指向性的感觉,“还没有想明白”也许是作者在自我设定的这条轨迹中不间断的迷失以致产生出来的困惑。

小说抽取掉杂质留存的其实是个爱情故事。但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把读者更多的心思牵扯到谜底的寻觅中。这个非常规的爱情故事,关于时间、空间、身体。主人公在异样的时空内无法交汇,在丧失了所有可以把握的东西之后找到了生命的平衡点。也许是现代主义所一贯倡导的人性回归思想,使小说的结尾部分,天吾用弗洛依德式的自我剖析和父亲达成了和解,这一幕让人动容。村上兜了一个大圈子,用“平衡本身是善”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理念完成了人生另一个阶段的感悟。

主人公以“穿越”的方式映衬了现代人的感情底线。在一个对精神和肉体都麻木不仁的年代,青涩的爱恋回忆竟然可以成为最不能舍弃的东西。理想主义的爱情用一个色彩亮丽的外壳包裹起来,使爱情本身的意义变得弥足珍贵,这是另一种看待爱情的方法:绝对地、纯粹地、毫无保留地。爱情就像一个空气蛹,“进入这个世界的门是单向开放的。”

我走进了故事,却走不出小说的迷雾,说不定还真有BOOK4呢?不过,有没有都无所谓了,结果和事实并不重要,想象和追寻的过程才最耐人寻味。

1q84书评(三)

虽然没怎么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我却一向不怎么喜欢这人;大概是他的读者写的书评或者引用他的文章时总是一副极其文艺、极其小清新的态度,让我觉得这个人或许也是同样类型。因此,我虽然用kindle下了《1Q84》的三本书,但却毫无阅读的欲望。甚至于,2、3个月之前我我终于翻开《1Q84》第一章时,却因为觉得太无聊,看了3页就睡着了。

然而,2周前我看到玥的微博,她引用了《1Q84》里的一句话:虽然孤身一人,我却并不孤单。于是我再次对《1Q84》产生了兴趣。当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章时,我便已不能放下它。

作为一个很容易入戏的读者,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村上想说什么。《1Q84BOOK1》的结构很清楚,奇数章节讲的是青豆(女主)的故事,偶数章节则讲的是天吾(男主)的故事。在这一本结束的时候,我终于看出男主和女主一定有联系;而正是这种极其模糊的联系,吸引着读者看下去。

这种带有悬疑味道的情节设计当然很吸引人,但我不认为这是人们如此追捧这本书的原因。人们喜欢这本书,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两位主人公,跟他们的生活。

女主青豆的生活是孤独的。她只有一个好朋友环,几年前环就自杀死了;《1Q84BOOK1》后面的章节里青豆认识了女警亚由美并与她产生了友谊(我多么希望她俩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可显然亚由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青豆有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还能接收入不菲的私活;可是她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房间里没有太多装饰,没有太多衣服,自己做饭,有钱也不怎么乱花。她的一切都说明了她的孤独。但有意思的是,她的私活是杀手,一个不被社会认同的职业。

男主天吾也是如此。他的生活极其稳定,过着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搞文学创作,什么时候跟女朋友幽会:一切都已经确定好了。而且,他还很享受这种生活。但是,在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捉刀者,另一个不被社会认同的工作。

我认为,青豆和天吾的状态,非常像现在很多在城市里生活、有了几年工作阅历的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活着,却不被认同。当然,这些青年多数是有时间读书也爱读书的文艺青年(此处无贬义)。在那些忙着结婚生子过日子的普通青年们眼中,这些人自然是213且极其孤单的;但是在这些人自己看来,他们正如青豆所说:

虽然孤身一人,我却并不孤单。

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在日本卖疯了,因为它太能反映许多日本年轻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令他们感同身受。

如果一本书仅仅只是有悬念、主人公能引起读者共鸣,那么即使好看,也只能落入流行小说的俗套。但《1Q84BOOK1》有着更多。关于这个我要说的实在太多太多,这里只能写出目前我感受最强烈的部分:整本书给我的感受。我感觉,《1Q84BOOK1》里有着村上自己创造的两个平行世界,他用书里数不清的各种小细节引导着读者(比如青豆和天吾都能看到的两个月亮,比如小小人和空气蛹),就像是两根平行线,慢慢的、不断地相互接近,最终融合成一个。他那种悠长、细密、淡然的描写,正是传统的日本风格,让我觉出一种缓缓的美好。

当然啦,书中还包含了村上自己想要放入的许多东西,有些是很私人的,比如他对交响乐的爱好,有些则是有寓意的,比如1984这个年份;当然更少不了那许多时不时出现的美好句子,都是我爱这本书的原因。

《1q84》读后感200字


今天是阅读《1Q84》第一天大概了解这本书里的故事的发生和几个主要人物。故事从青豆杀害先驱领袖一案展开来的青豆一名年轻的妙龄女杀手牛河与黑社会有关系的侦探??麻布老夫人和青豆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不可告人的秘密?天吾有为青年数学家小说家柔道冠军。他与青豆之间有着说不清的情愫彼此一直寻找着对方~此时我已阅读到青豆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是谁的接下来她会怎么办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放下书本明天再继续阅读了~

我想我得承认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事实就是:我是一个伪学者若作为一个学生而言我肯定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作为文学爱好者来说我是个不合格的学者。因为我对文学的爱好是随性随心而定的。或许这是我的本性随心随性!

今天家里很吵麻将声争吵声游戏机声参杂在一起着实热闹~也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我完成了今天的阅读这对于我而言绝对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难得坚持了一回值得表扬一下。。我这样去夸奖自己多少显得有些矫情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了呵呵~

今天是远离电脑的第一天打了三次盹最后一次醒来还觉着自己没有睡够真是有点汗颜。。。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了一天的阅读真是惭愧~~少上网多看书终归是个好的决定只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也希望他日自己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这样就够了仅此而已就够了~~

《1Q84》读后感100字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长的小说,终于看完了,因为文章很多发人深省的东西,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慢慢读。每一句话都需要认真去看。

看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很愉快,同时也有一点疲劳感,还有种终于看完的满足感。

这个小说就是村上春树的世界。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真的非常有趣。

《1Q84》里,故事是在现实世界和别的世界交错进行的。

陆续登场。

作者到底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什么呢?他是想描写男女之间纯粹的爱情的尊贵和顽强?还是想描写现实世界的无情和丑恶?

虽然我不太明白,不过这的确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村上春树《挪威森林》读后感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

夏日午后,站在旧式的胡同中透过交错的电线杆,望着并不太蓝的天空,两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却听不到糟杂的声音,就连呼吸的声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这种静,心灵的静,真想投入于静中不再回来,这实在是很享受的。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体验,又似乎是个旁观者。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走进去,因此我们才不可避免的对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可是迷茫和痛苦的源头在哪里呢?在长大和成熟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在长大,我们在不断地在明白这个世界,在知晓这个世界,自己也在不断变化着,来适应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变化的过程哪有这么容易!我们必须放弃一些,忘记一些,改变一些,适应一些:但是其中有很多我们是不想做的,不愿做的,甚至不得不违心去做的。所以我们看到,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维的话却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说的谎话却多了;幼稚的想法少了,生活给我们的压迫却多了;对事情单纯的看法少了;每个人的心却变得复杂了。但是我们仍要成长,不要去过分改变自己。

也许,是时候我们要重新学会与他人相处了。从无目的的和别人交往,倒有目的的和别人交往;从无保留的和别人交流,到有保留的和别人交流;从对人没有戒心,到对人有戒心最后,让我们放弃这种原始的,纯净的,寻求个人理解与被理解的相处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别人面前隐藏些东西。这是社会带给我们的改变吗?我愕然了

可是,这种转变有时候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就看到,《挪威的森林》里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岁--死在一个成长的年龄。或许他承受不了成长带来的变化,或许他不敢面对成长,总之他以死来作为回避成熟的方式。而对于直子来说,本来她可以握着他的手,小心但是坚定地走过成长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带给她的是,要自己去对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说的那样:在他(木月)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对成长的恐惧最后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渊。即使有疗养基地可以让直子身心放松,即使渡边作为直子同外部世界相连的唯一链条,也无法把直子从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来。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亲的弟弟,不都是在这个成熟的年龄段,在对成熟的恐惧,迷茫和痛苦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吗?玲子,也是作为其中的一员,仅仅是没有失去生命罢了。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像主人公渡边一样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这些转变,即使我们自己并不了解为何迷茫,即使这种转变是被环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泽,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适应这些转变,但是,永泽的内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这种转变,只不过,他用自己的奋斗成功逼自己完成转变,而不是等社会来逼他转变。这也是大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

当面对成长的痛苦,我们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来分担我们的痛苦。对于迷茫,我们也想通过与人的交流消除迷茫。因此,我们才寻求理解与被理解。可是,完全的理解与被理解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痛苦别人不可能完全体会,我们也依旧在寻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并且,越是寻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实也就与成长的主要方面所抵触:我们不能寻求这种相处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别人面前隐藏些东西。所以,村上才要把玩孤独。因为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是无可奈何的,是每个人最终都要经历的。这也就是渡边与人格格不入的原因。还记得渡边在看望直子回来后,回到新宿唱片店里打工时,看到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和茫无头绪吗?因为他孤独,而自己甘心孤独,自己将在这种孤独中完成人生的蜕变,最后成熟起来。

直子所在的疗养基地,更像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伊甸园。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必完成这种蜕变,不必作出转变,可以依旧保持那种相处的方式。所以在渡边刚来看直子时,会感到那里吃饭的气氛很奇怪,因为渡边自己已经完成了部分的蜕变了。也正是在直子面前,渡边才拿出自己已经蜕变的部分对直子说:来吧,没有木月没关系,有我陪你渡过难关呢。可是,村上的设计很有意思:它让这个不必蜕变的伊甸园中住的都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要借此表达:不完成蜕变的人,在那些完成了蜕变的人看来,就是不健全的。

或许在这个成长的道路上,只有爱情是真正纯洁的了。因为当每个人都完成蜕变之后,爱情就沾染了太多别的东西。可是,爱情带给人的,却是更加快速的变得成熟。不论是在爱情中成或败,得到或者失去,人都会成熟很多。因为爱情让人懂得更多地背负责任。其实初美就是因为爱情的变化,而真正意识到成熟的,也是因为自己经受不住这种蜕变,最后选择了死亡。

《挪威的森林》我读了这么多遍,没想到直到前些天,我才像完成大一统理论似的把每一个分割的感想统一起来,其实,也是在前些天,我才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中的迷茫和痛苦看透。当然,随着我的长大,很多想法还会发生变化,但是,不会变得就是,我希望自己和每一个我认识的人,都能勇敢的面对蜕变,勇敢地完成蜕变,并能在蜕变中保持一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二】

用了连天的时间读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记下的感受,又担心记下的东西过于肤浅,然而怕又没有耐心,更多是怕没有时间继续读完第二遍,所以索性还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种种感受写落纸上。可能是习惯使然吧。

这是一本很封闭的书,没有过多的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我对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又知之甚少,这就是我担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个原因。我所说的封闭只是一个外界环境的封闭,而决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闭,相反,对人物的刻画上,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震撼力,因为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失之偏颇,它更多的给我了心理上的震撼。这震撼很强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强烈。

爱情、友情和性交织在一起,融洽、冲突、此起彼伏。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无所畏惧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触和近于病态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进死亡,又把死亡拖进活的部分,终于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爱不爱我?这不再是可以简单作答的问题。女人往往会把爱和性搅和在一块儿,男人却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分得很开。所以渡边不止一次的把爱的程度描写成象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很纯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径庭,永泽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追求,渡边也一样,只不过他把性分的细化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甚至更加可以细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开始处的伏笔更有意思,直子讲的那草皮掩过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会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潜意识的怕,所以终于掉进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爱,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变成相互的伤害。这些与性无关。玲子拥有的仅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从爱中解脱出来,坦然面对美好的生活,这区别于一般,显得很不容易。

谈及作品中悲剧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虽然通往悲剧的路途,一个激腾一个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对性和爱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终于导致悲剧。而绿子则很幸运的拥有确实的性和允诺的爱,更加坚强和果敢的性格给她带来了看似较完美的结局。有更多的时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争取。

总的看来,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实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书。现在是一定不能完全体会作者思想的,因为年轻,或许,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炼励,重读到这本书,重见到这篇文稿的时候,我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读后感范文|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作文|四大名著读后感|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村上春树·猫》有感


轻轻翻开这本书,走进那个只有猫知道的世界。

阳光透过窗户,洒下耀眼的光芒。我在那个温暖的午后,进入了猫的世界。

爱猫者有爱猫者的情怀,爱犬者有爱犬者的思量。如果给作者分类,那么这本书的作者村上春树就一定就是猫派了。

猫的叫声也是千变万化的,在肚子饿时,它会大声的对你叫;在不满时,会故意拖长叫声;在要求得到满足时,叫声会变小,温顺而得意。这些不同的叫声被统称为猫叫。想想,平时常常见到猫咪,但似乎从未听过猫对人以外的对象喵喵叫过。似乎还真是有趣,说不定猫只是在模仿人们自以为的猫叫。也许是在和人们的长期生活中,猫才学会了喵吧。

和狗相比,狗狗似乎似乎有着更旺盛的精力,粘着主人玩耍,而猫咪是一种比狗更加柔弱的动物。但猫也有着柔弱中的野性,这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无论在人类的世界呆多久,都不会丧失野外生存的技巧。一次,家里闯进了一只陌生的猫,真是可爱,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红红的嘴巴,胖胖的,真像个肉球。它沉沉地在沙发上睡着,我静静地望着熟睡的它,半晌,我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摸着它的头,它立刻伸出爪子,把我吓了一跳。这样柔弱的小生命,不知如何长出这般锋利的爪子。果然还是和它的近亲老虎一样,终究属于猛兽。

黑猫总是邪恶的代表,很多电影或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中都有着黑猫的身影。在电影中,黑猫的出现都预知着不祥的事情,猫似乎天生就带着这种恶魔般的力量,能使人善恶难辨。

在村上春树猫的世界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猫,柔弱但又不乏野性,有趣但又凶险,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每只猫都是身怀绝技的,就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讨厌束缚,生活在自己任性的世界里,对于村上春树来说,猫可一定就是最酷的动物了。

合上书,咽下一口唾沫,同时从猫的世界中走出,仿佛每一只猫都是那般与众不同,脑海中幻想着一幅美丽的场景:猫的世界。

《1Q84 BOOK 1-3》读后感_1100字


《1Q84 BOOK 1-3》读后感1100字

村上春树的《1Q84》。

花了12天,终于看完这本达长4千多页的电子书,相当于看了一部红楼梦。

我也在想,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想给我一个什么启示?

一对在十岁时初萌好感的少男少女,在分开后的漫长的二十年时光里,各自成长、生活,孤独地走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失去联系,又彼此挂念。

二十年后,他们因为不同的机缘,进入到了一个由小小人控制的,逻辑思维失去力量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平常的世界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但天上挂着两个月亮。一个是平常的黄月亮,傍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绿月亮。多出来的月亮,改变了世界的潮涨潮落,也改变着世界正常的规则:这里的小主人是六个小小人,他们通过制作空气蛹将人进行分身,分出子体与母体。控制子体,从而控制母体,然后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子体传递给母体,操纵这个世界。一旦进入这个有月亮两个世界,身边就会发生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而又不能自己。当然,都是恐怖的成人间的事情,不是好玩的童话故事。为这个世界代言的,其实是一个邪教组织,叫“先驱”。

男主奈川天吾,一补习学校的热爱写作的数学教师,是因为与“先驱”领袖的女儿深惠理——一位从邪教组织出逃的十七岁美少女,合作了一本揭露小小人的书《空气蛹》,而不知不觉被扯进去的。

女主青豆,一位美丽高冷的健身教练,因为被派去暗杀“先驱”领袖而被卷进了两个月亮的世界。

他们俩原本生活在不同的生活轨道上,过着平常安静的生活,为需要,有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性伴侣。他们却坚信,这都不是爱,他们内心深处爱的是十岁那年教室里握住小手的少男和少女。

总有一种感情就是这么固执!

尽管如此,他们却从来没想过去寻找彼此。就这么一直单身,也一直孤独着。

直到二十年后,他们不知不觉误入了那个有两个月亮的奇幻的不正常的世界。青豆在暗杀前与那位领袖作了交换:以自己的死,换天吾的生。

而天吾也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变故后,萌生了强烈地寻找青豆的欲望。

于是,俩个人在不合逻辑的挂着两个月亮的世界里,彼此寻找,彼此守望。

漫长的时光,缓慢的情节发展,历练艰难,他们终于找到了对方,幸福地依偎在一起。最后也成功地从两个月亮的世界里逃了出来,回到了以前的正常的世界。

天上挂着一个,只有一个,黄月亮,千古不变。两个人牵着手,如二十年前一样,一起凝望夜空,凝望着这轮不多不少的一个黄月亮,多么平静、幸福!

故事就这样结束。又是我喜欢的美好结局!

看得太久,肩颈和眼睛太累了!

村上春树到底想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其实有很多地方我没看懂,让我慢慢想想……

喜欢《[推荐读后感]《1Q84》村上春树读后感汇集(5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1Q84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